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第12课《桥之美》(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学案新人教版

12、桥之美学习目标:基本目标: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中层目标: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发展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案】1、把下面的词语认真书写一遍,加粗的字在上面注音,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孕育诗境销魂前瞻后顾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内容上说,是一篇_____,作者是______,是个___家。

3、解释下列词语。

驻足:极目:煞它风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探究案】第一课时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看待桥的美的?文中哪一句话代表作者观点?3、课文选了哪些例子说明桥的美?请从文中找出依据,自己总结也可。

4、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并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第二课时1、理清文章结构。

2、在作者所描述的画面中,你最喜欢那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3、重点品读课文第四段,作者从哪些角度形象说明了这一段中列举的桥之美呢?请用“__________桥之美,美在__________”的句式概述本段中提到的桥之美。

(1)(2)(3)(4)4、第四段中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

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训练案】1、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①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②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③“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学案设计

12﹡桥之美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重点难点理解桥美在何处;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资料链接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煞.风景纤.细驻.足孕.育庞.大2.解释词义。

驻足:停止脚步。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欢乐。

前瞻后顾: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

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煞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3.整体把握。

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结构特点是,说明顺序是。

②作者欣赏桥之美,并不着眼于桥的结构和发展,而是着眼于“”。

明确:桥之美总分总逻辑顺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合作探究1.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明确:作者正面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反面列举了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体会下列句子的情味。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明确: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桥之美》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桥之美》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积累迁移:
请同学们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六、小结:
桥是美的,但只有桥的美还不够。美是需要发现的。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太多的美被我们错过了。隔着河的两岸需要用桥来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用心来沟通。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地架好与他人之间沟通的心桥,同时,自己也要珍惜好这美好的青春,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整体感知:
思考: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
文章主要写了桥与环境的关系。文章写了哪些桥?这些桥又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呢?
课前准备:
⑴ 仔细观察一座桥,从桥与不同环境的联系中发观美
⑵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让学生介绍家乡的一个美的建筑,并说明为什么美。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⑴ 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讨论后交流,明确。
5
10
20
10
板书设计:
桥之美
桥美在哪里
教后记:
⑵ 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3)找出本文诗化语言,朗读,品析
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

12.桥之美教学内容:《桥之美》教学课时:1课时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诗一般的描写性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欣赏桥之美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审美效果,达到提升学生欣赏水平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欣赏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很高兴有机会和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探讨。

人们都说:停车等红绿灯的时候相互注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天我们一起在一间教室能面对面交流就更是前世修来的福了。

为了珍惜这这份缘,那我们就一起来上好这堂课,行不行?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明确:对,很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欣赏吧!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

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衬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和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

那么今天我们带着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欣赏的文章,看看能不能提高大家对桥梁的欣赏水平。

板书:桥之美。

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4070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代书画艺术作品之最,想见他也是鉴赏的行家。

在这里他以一位画家独特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桥,他认为有些不美,有些却很美。

2.作者链接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内容预览:《桥之美》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理解文本中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解释顺序,探索作者的技巧。

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富有个性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明确本文的解释顺序,掌握解释方法,探索作者的解释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

(板书文题)设计(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二、清楚地解释对象,掌握对象的特征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一起读课文并思考:(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表格式活页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册)doc初中语文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表格式活页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册)doc初中语文
回忆«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式优美表达在哪?
引申:每个人的审美角度不同那个,对桥的感受就不一样:
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是诗意美;
那么画家眼中的桥又不有一番乐趣。让我们一起随画家去观赏桥的美吧。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下面的摸索题:
A、吴冠中眼中的桥之美指的是什么?并比较茅以升的桥之美有何不同?
3、相互补充,完成感知和明白得
A---茅氏:着眼于桥之形表达的美;
吴氏:着眼于小桥流水人家所具有的块、线、面构成的画面产生的美感。强调桥与环境的组合。
B----乌镇苇丛的石桥; 细柳下的石桥;
仿卢沟桥、宝带桥; 风雨桥。
C----苇丛之狭窄拥挤、憋闷
石桥的鲜亮简单使空间显得开阔疏朗令人神清气爽。
小结:桥或主或衬与周围景和谐一体
提示:认真揣摩1-3节找到关键句——桥在不同环境中多样形式的作用。
小结:观赏角度不同收成也不同。
B、吴氏以哪些例子来印证自己的对桥的美感呢?
C、分组重点观赏体会,然后讲一讲自己的美的感受。
D、讲讲如何样观赏一幅画?如何样构建一幅画?
学生回答——象〝虹〞,着眼于桥的结构美。
1、学生自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老师布置的咨询题,举荐代表发言
形-------交错之形
乐曲-------和谐统一的整体。
桥之美,是通过桥与自然展现出来,展现出和谐的韵律,音乐以声音展现、桥以形象来展现,只是方式不同,都吸引着画家的眼睛。
教学反思
F.美句观赏。本文不仅见解独到,语言也富有韵味,找出来品一品。重点品味练习三。〔题目见课文〕
总结.那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让我们努力提高观赏美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吧。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借鉴与创新。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让学生感受桥梁的美。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桥梁的印象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桥是跨越障碍、连接两岸的建筑物,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这句话解释了桥梁的定义和象征意义。

“桥梁之美,在于其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这句话概括了桥梁之美的三个方面。

2.学生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桥梁的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四、课堂讨论你认为桥梁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哪一座桥梁?为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桥梁之美?2.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写作训练1.写作任务:请学生以“我眼中的桥梁之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提示,如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等。

3.学生写作: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2.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下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桥梁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略,今后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学案

第12课桥之美学习目标1、了解小品文的形式特点。

2、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3、体会文中桥之美美在哪里,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科学小品文也称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寓文学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2、走近作者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作家。

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巨大影响的画家。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_________》《鲁迅的故乡》等。

中国画代表作有《_______》及《狮子林》《长城》等。

3、给加点字注音。

和谐.()点缀.()煞.()它风景孕.()育前瞻.()后顾4、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请从文中找到关键词或句子来回答。

(3)按说明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___段)第二部分(___~___段)第三部分(___段)合作探究1、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采用了何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2、本文开头很特别,其目的是什么?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3、品味语言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③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④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当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à()它风景 zhù()足 xiāo ( ) 魂点zhuì( ) 前zhān()后顾 yùn()育2、文中巧妙地引用或化用了许多古诗文名句,请你在横线上填出上句或下句。

(1)失之毫厘,______________。

(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2.《桥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描写细致、情景交融。

【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2.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二、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全文,并从中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学生朗读一遍。

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芦苇丛中的石桥细柳下石桥桥之美天水间的长桥山区的风雨桥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重点研读过渡:我们很多同学在假期跟随父母亲戚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光,有同学见到过文中的这些桥梁?觉得它们美吗?(学生回答)对它们美在何处,也许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要怎样才能欣赏到这些桥的美呢?吴冠中先生在文章第四段中就详细地告诉了我们欣赏桥之美的方法。

1.听读第四段,并思考老师读出的这些桥美在何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桥之美》教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桥之美》教学案

车陆中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 12.《桥之美》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时: 1课时主备人: 吕娜审核人: 孟丽梅学生姓名: 学习小组: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先熟读课文, 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记录疑难问题, 再研做教学案。

2. 规范书写, 认真限时完成教学案。

3. 课前完成要求: 课文阅读两遍以上, 必须做完【自主预习】, B层可尽量做完【整体感知】, A层可尝试【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重点)。

2.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难点)。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观察和感悟生活中美的事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教育意图1.堆集言语,品尝本文美丽而又赋有意蕴的言语。

2.学习作者捉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阐明的办法。

3.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教育重难点1.品尝本文美丽而又赋有意蕴的言语。

2.学习作者捉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阐明的办法。

教育想象1.与《我国石拱桥》比照教育;2.辅导学生结合日子实践、发挥想像领会作者所体现的“桥之美”。

课时:1课时教育内容与过程情形激趣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神韵。

现在就让咱们跟从今世画家吴冠中去感触“桥之美”吧。

吴冠中1919年生,我国现代闻名画家。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结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下一任重庆大学修建系助教。

1943年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榜初次个展。

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1948年著作参与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为寻根决然回国。

先后在中心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修建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心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70年文革期间,下放河北乡村劳作。

1973年调回北京参与宾馆画发明。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著作于开幕40分钟内悉数售完。

1988年参与新加坡、日本、澳门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并讲学。

1989年赴巴黎写生,在东京举办“吴冠中画巴黎”展。

在美国举办著作巡回展。

其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创始我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后来他的墨彩《交河故城》价格更高达225万港币。

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元创始我国油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

1991年承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5年承受法国轩尼诗公司95轩尼诗构思和成果奖。

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阐明文的写作的目标,用横线标出文章的阐明点,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阐明目标的特色,批注自己的阅览了解,列出不明白之处。

人教新课标八语文上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语文上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十二桥之美【学习目标】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习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

文章在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一些美学常识。

其中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2. 走近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

一九四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

一九四七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

后在鲁弗尔学校学习美术史。

一九五○年回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曾前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数十次,获得多项殊荣。

代表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长城》等。

3.相关资料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

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桥之美》所介绍的不是具体的哪一座桥,而是集各种桥的美于一身。

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作者着重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

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写到了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

【自主学习】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讲学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讲学稿十二桥之美【学习目标】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习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

在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一些美学常识。

其中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2.走近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

一九四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

一九四七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

后在鲁弗尔学校学习美术史。

一九五○年回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曾前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数十次,获得多项殊荣。

代表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长城》等。

3.相关资料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

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桥之美》所介绍的不是具体的哪一座桥,而是集各种桥的美于一身。

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作者着重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

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写到了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2《桥之美》导学案
一、目标呈现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重难点:
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资料连接: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二、预习热身
1、给加点字注音
口吻.苇.丛孕.育脂粉
..煞.风景
纤.夫纤.细销魂
..赡.养
..瞻仰
2、解释词语
驻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前瞻后顾:
3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我的问题:
(1)
(2)
(3)
三、活动探究:
活动一: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
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2、结合课文,描绘一下四幅桥景。

芦苇石桥:
细柳拂桥:
长桥卧龙:
风雨廊桥:
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理解桥怎样与周围环境既对
照有和谐的构成美景。

活动二:
1、如何理解结尾段“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2、梳理本文说明顺序?
3、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四、盘点提升: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五、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