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第15章 劳动安全及事故预防(二)》
人因工程
三﹑坐姿与座位设计
3﹑座位与座椅设计的工效学要求 ①座椅的基本类型 专用工作椅、多用坐椅、休息椅 ②座位和座椅设计的一般原则 (1)座位与坐椅的尺寸应与使用者的人体尺寸 相适应。 (2)座位与坐椅设计应尽可能使坐者保持自然 的或接近自然的姿势。 (3)座位与坐椅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
三﹑坐姿与座位设计
一﹑人因工程(工效学)具、机器、交通 工具、家庭用具、生活服务设施等)所应遵循 的工效学标准。 ② 研究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相互适应的问题。 ③ 研究人与被控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以 及人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直至采取决定的过程, 探求人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工作成效问题。 ④ 研究人对环境机制的生理心理反应,确定合 理调节和控制物理环境的手段,为人创造舒适、 安全、健康的劳动(生活)环境。
一﹑作业空间设计
③脚作业空间 与手操作相比,脚操作力较大,但精确度差,且 活动范围较小,一般脚操作限于脚踏板类装置。 正常的脚作业空间位于身体前侧,座高以下的 区域,其舒适的作业空间区域于身体尺寸与动 作的性质 ④ 功能臂长测量 近身作业空间主要由功能臂长决定,其测量以座 椅面最低点和肩关节转动轴为两参考点
二﹑人因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作业姿势与腰酸病的分析 办公桌高度与疲劳 传送带的作业面高度 生产机械的操作器配置 仪表的认读性能 中央控制室的仪表盘设计 自动化系统的作业负担
二﹑人因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单调劳动与作业疲劳 作业中人的差错与系统的安全 压力机械的安全设计 各种作业的劳动负荷测定 工厂照明、噪声环境及改善 使用方便的防护器具的研究 交接班制与健康危害
一﹑工程人体测量
2﹑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
人因工程《第15章劳动安全及事故预防(二)》
在伤亡事故发生趋势预测中主要采用累加生成的 方式进行数据处理。 0 x 设有原始数据列
0 0 x x k k 1 , 2 , 3 ,..., n
0 x 1
0 0 0 0 x 1 , x 2 , x 3 ,..., x n
常用的伤亡事故发生预测方法
回归预测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预测法、卡尔曼滤波器预 测法等。在此只介绍灰色系统预测法。
灰色系统预测法
创建
灰色系统理论邓聚龙教授在 1982 年创立的,它以“部分信息已知,部 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要 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 统运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确切描述,并据以进行科学预测。
定义
把内部信息已知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或非确知的系统称为 黑色系统;而把信息不完全确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灰色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构成系统的因素有些是清楚的,而另一些则不太 清楚,于是系统既不“白”也不“黑”,呈“灰色”。
应用
有些事故致因因素及其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很清楚,有些则不清楚。因此, 可以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来研究。
1
0 . 0001970370 60 . 0172161127 11366 . 5 0 . 0172161127 1 . 754257848 127
9 0.0531754295 27 . 1038016914 5
组成残差数据列 q 1
1 1 1 1 1 q q 1 , q 2 , q 3 ,..., q n 1
人因工程复习
⼈因⼯程复习《⼈因⼯程》课堂复习题总集编者—喵喵第⼀章概述1.⼈因⼯程学定义2.主要研究内容?3.研究的⽅法?问题回顾与讨论1.什么是⼈因⼯程学?2.⼈因研究的领域是那些?3.⼈因研究的主要⽅法是什么?4.⼈因研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应⽤调查法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6.举出⽣活中较好或不⾜的⼈因⼩案例。
第⼆章⼈的因素1.⼋⼤系统的基本功能感觉(视、听、味、嗅、肤)系统的最低极限值。
供能(三种)系统的适合场合。
2.⼼理影响因素的应⽤(五个)重点:基本概念问题回顾与讨论1.⼈体⼋⼤系统是什么?2.⼈的感觉(视、听、味、嗅、肤)的最低极限值。
3.有⼏种供能⽅式?分别适合什么场合?4.脑⼒劳动者⼯作时的特点是什么?5.⼈的精神状态可以从⼏个⽅⾯来描述?6.⼈的情绪有⼏种典型状态?当⼀串钥匙从桌上滑落,此时⼈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属于什么情绪状态?第三章微⽓候环境(1)微⽓候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对微⽓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3)如何改善作业微⽓候环境?例:若测得空调⼤楼某实验室的⼲球温度为30℃,湿球温度为25℃,风速为0.5m/s;求在该环境中的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轻体⼒劳动?解:分别找出⼲球温度30℃和湿球温度25℃,连接这两点间的虚线与风速为0.5m/s曲线的交点,即可求出有效温度为26.6℃。
问题讨论:1.该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做轻体⼒劳动?2.如若不适合,应该改变那些因素⼊⼿?3.⽬前环境下改变那个因素最有效?问题回顾与讨论1.什么是微⽓候?2.它的四要素是什么?3.⼈的最佳微⽓候环境指标数值分别是多少?4.什么是有效温度?它的优点与不⾜是什么?第四章境照明环1.基本概念:光的度量(光通、光强、亮度、照度)视觉特性(适应、视觉、视野、视度、视⼒)2.照明对作业的影响3.如何布置照明问题回顾与讨论1.光的四种度量是什么?2.什么是照度?某8平⽅⽶的房间⽤⼀只100w、1680lm的⽩炽灯照明,其平均照度为多少(单位)?3.⼈的视野与⾊彩有关,请将蓝⾊、绿⾊、⽩⾊和黄⾊四种颜⾊,按视野由⼤到⼩排列。
2024年劳动安全与自救互救(2篇)
2024年劳动安全与自救互救一、一般规定1.在采掘面参加劳动时,要注意经常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壁及其支架的安全情况,休息或停留必须选择支架完好的地方,不要在空顶处或支架支护不好处逗留。
2.在综采工作面劳动时,不要接近采煤机的滚筒和牵引链。
不要拨弄液压支架上的开关手柄,要注意保护机电、运输和采煤设备。
3.禁止用刮板输送机运送设备,如允许运送材料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4.两人或多人抬支架构件或物料时,要同肩、同步、口号统一、起放一致。
5.人工装煤时,不要超出车沿,要砸碎大块煤、矸。
6.推车前要发出信号,推车时不准放飞车,同向推车时两车相距不得小于30m,停车要用木楔把车轮塞牢。
7.在工作面捡到没有爆炸或残留的炸药、雷管时,要立即交给爆破工,不得私自收藏,更不准带到地面。
8.要时刻注意爆破信号,在听到预报后,要迅速躲避到指定的安全地点,没有听到解除信号,不准从安全地点出来,更不准越过爆破警戒线进入爆破区域。
9.不准在工作面打闹,严禁钻进采空区休息、拿材料和工具,或作业。
10.严禁在井下任何地点脱掉安全帽,不准坐安全帽。
11.如果矿灯在井下熄灭或损坏,绝对不允许私自打开矿灯在井下修理,也不要敲打灯头和电池盒子;若要出井,可与其他人一起出井。
二、自救互救1.必须熟悉井巷安全出口和避灾线路,在巷道拐弯处和交叉点要挂路标,指明安全出口方向和至安全出口的距离。
井下一旦发生事故,要沉着冷静,切勿惊慌,要听从指挥,有组织地避灾和安全撤退。
2.井下发生火灾时,要迅速带好自救器,有条件时尽量切断电源,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并用灭火器或采取措施直接灭火;当直接灭火无效时,有组织地向烟雾流动相反方向撤退,撤退过程中要有秩序,进入避难硐室要静卧,严禁大喊大叫。
位于进风侧时,要沿火焰相反方向撤离;位于回风侧时,要顺风撤离,并尽快进入进风流。
3.井下一旦发生瓦斯、煤尘爆炸,要迅速背向爆炸波传递的方向俯卧倒地,头尽量放低,脸朝下(有水沟的地方要卧倒在水沟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等盖住身体裸露部分。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讲解
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
《人因工程》课程标准
《人因工程》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人因工程》为全日制大学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实施。
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人因工程学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工厂运作、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家具制造、服装、生活用品制造等等。
因此,人因工程学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课程理念《人因工程》课程以生产和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把系统中的人作为着眼点,围绕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的介绍了人因工程学的有关思想、理论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思想性,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具备应用人因工程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课程理念应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因工程学具有多科学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特点:人因工程学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生物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生物力学、医学等人体科学是人因工程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工程设计、安全工程、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工程学科与人因工程关系密切;人因工程学还需要环境科学、社会学、统计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方法的讲授,更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的建立和培养。
2、充分利用案例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人因工程相关研究及应用论文,及其他教师的实践研究内容整理,提炼出案例。
如人机系统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环境设计与改善等。
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做成电子课件,上课时各组派代表讲解,大家充分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适时提出有启发性或能够引起积极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思维。
人因工程《第15章劳动安全及事故预防》
针对特定环节或设备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如电气 安全、消防安全等。
安全评估与改进
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制定改进措施,持续优化安全生产管理。
04 案例分析
某企业劳动安全事故案例
事故描述
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一 起机械伤害事故,导致一名 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
设备维护不到位,安全防护 装置失效。
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安全管理体系
某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 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等。
体系实施
企业通过培训、演练等方式推 进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确保 员工了解并遵循相关规定。
体系效果
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有 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了 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经验教训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 系,注重培训和演练,确保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人因工程《第15章劳动安全及事 故预防》
contents
目录
• 人因工程概述 • 劳动安全及事故预防的重要性 • 劳动安全及事故预防的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人因工程概述
人因工程定义
人因工程是一门研究人与系统之间的 交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提高系统的效 率和安全性,减少人的错误和事故。
航空航天
人因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 应用涉及飞行器设计、仪表 布局、飞行员训练等方面, 以提高飞行安全性和效率。
02 劳动安全及事故预防的重 要性
劳动安全问题
工伤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 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工伤事故,
给劳动者带来身体伤害和财产损 失。
职业病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6)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 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没有看到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 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或者误进入危险部 位而造成伤害事故。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事例2
事故经过: 2005年2月3日,海月 花园三期阳台栏杆工程进行验收, 发现部分需要修补的问题。2月27 日,施工单位安排作业人员对栏 杆验收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缺 陷修补。约9时50分,杂工李×翻 过18层的花坛内侧栏杆,站到18 层花坛外侧约30厘米宽、没有任 何防护的飘板上向下溜放电焊机 电缆,不慎从飘板面坠落至一层 地面,坠落高度约54米,经抢救 无效死亡。
西安市美术学院正 在建设的8号高层家 属楼发生一起工人 坠落事故。处在3内的3名正在作业 的工人坠落地面摔 伤。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3、影响坠落伤害程度的因素
(1)坠落体自身质量及发生坠落时的相对高度(附加势能), 一级诱发坠落事故的外部施加力的大小;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直接原因: 1、临边高处悬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2、违反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铺设压型钢板一块后, 应首先进行固定,再进行翻板,而实际施工中既 未固定第一张板,也未翻板,而是采取平推钢板, 由于推力不均从而失稳坠落。 3、施工作业面下无水平防护(安全平网),缺乏有 效的防坠落措施
2、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11种主要原因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2)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比如砌体作业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和防护(二篇)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和防护在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多。
其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是事故预防的重点之一。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高处作业。
由于高处作业活动面小,四周临空,风力大,且垂直交叉作业多,因此是一项十分复杂、危险的工作,稍有疏忽,就将造成严重事故。
高处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一、高处作业事故的类型和原因。
一是高处作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健全;三是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四是高处作业移动位置时,蹭空、滑倒、失稳;五是立体垂直交叉作业时不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六是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当或操作失误被物体碰撞、电击、风刮而坠落等。
二、高处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一是高处作业人员要身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二是遇到大雾、大雨和6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三是高处作业暂时不用的工具,装入工具袋,随用随拿。
常用的工具应系带在身上,用不着的工具和拆下的材料应采用系绳溜放到地面,不得向下抛掷,以免掉落伤人。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防止遗留在作业现场而掉落伤人。
三、交叉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在施工现场空间上下不同层次(高度)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叫交叉作业。
其安全操作规范是:1、作业人员在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
下层作业位置必须处于上层作业物体可能坠落范围之外;当不能满足时,上下之间应设隔离防护层。
当高层建筑高处超过24米以上的交叉作业。
应设双层保护设施。
2、禁止下层作业人员在防护栏杆、平台等的下方休息。
四、攀登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在施工现场,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叫攀登作业。
其安全操作规范是:1、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的通道攀登、翻跃。
2、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对梯子,双手扶牢,不得手持物体攀登。
劳动安全事故预防(公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02
规定了劳动者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在
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03
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制度、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
内容,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法律。
企业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安全生 产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人人有责 、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劳动安全事故预防公开课
目 录
• 劳动安全事故概述 • 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 安全防护措施与设备 • 应急管理与救援措施 • 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01 劳动安全事故概述
事故定义与分类
事故定义
劳动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 态或管理缺陷等原因,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事故分类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后果严重程度,劳动安全事故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 和一般四个等级。
事故危害与影响
人员伤亡
事故往往造成现场作业人员和 其他相关人员的人身伤害,甚
至导致死亡。
财产损失
事故会导致生产设备、设施、 原材料等财产的损失,给企业 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环境污染
某些事故可能导致有有害物 质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破 坏生态平衡。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针对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 织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5 应急管理与救援措施
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
01
02
03
应急预案重要性
明确应急预案在应对突发 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包括 减轻事故后果、保障人员 安全等。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目录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第二章人的因素 (6)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2)第四章环境照明 (17)第五章色彩环境 (23)第六章噪声及振动环境 (27)第七章空气环境 (35)第八章体力工作负荷 (42)第九章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54)第十章脑力工作负荷 (65)第十一章人体测量 (69)第十二章作业空间设计 (75)第十三章人机系统 (81)第十四章人机界面设计 (100)第十五章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107)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一、要点与要求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习人因工程学,以及应用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些共性知识。
1.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命名、起源与发展。
虽非本章的重点,但应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2.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在众多定义中,要求能认知和表述《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人因工程学定义。
3.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
了解它有助于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所以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是必要的。
4.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内容与应用领域。
了解它将有助于了解学习的目的。
5.掌握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掌握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步骤,是应用本学科的基础。
6.人因工程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这是本章的又一个重点。
希望能学会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7.了解人因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这将有助于拓展相关学科的学习。
本章主要是基本概念,考核将以单项选择题、判断改正题和名词概念解释为主,其次是少量的简答题。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
由于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
如,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或“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
人因工程实验方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人因工程,又称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人因工程在产品设计、工作环境优化以及人体行为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改善工作环境,促进人体健康。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用户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人因工程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人因工程实验,可以了解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产品设计、工作环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人体测量目的:获取人体基本尺寸数据,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使用人体测量仪器,如人体测高仪、人体测量尺等,对实验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臂长、腿长等基本尺寸的测量。
- 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数值和标准差。
2. 实验二:操作舒适性实验目的:评估产品在操作过程中的舒适性。
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如电脑键盘、鼠标、手机等。
- 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每组使用不同的产品进行操作。
-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实验对象对操作舒适性的评价。
- 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产品的舒适性。
3. 实验三:视觉舒适度实验目的:评估产品在视觉方面的舒适度。
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如显示器、手机屏幕等。
- 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每组观看不同产品的屏幕。
-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实验对象对视觉舒适度的评价。
- 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产品的视觉舒适度。
4. 实验四:工作效率实验目的:评估产品或工作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作环境,如办公室、生产线等。
- 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每组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工作。
- 通过计时、数据记录等方式,收集实验对象的工作效率数据。
- 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工作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5. 实验五:人体行为分析目的:分析人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特点。
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如商场、机场等。
第15章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危险度=危险源导致事故的概率×事故后果严重度。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5/115
(2)安全
第 十 五 章
劳 动 安 全 与 事 故 预 防
传统定义:不发生导致人身伤害、职业病、死亡或引起设 备或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状态或条件。 现在定义:所谓安全,就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或 者说:发生导致人身伤害、职业病、死亡或引起设备或财 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程度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
011???????e????????1736031532018951x?61x?60x??????132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33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34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35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36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37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38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39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0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1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2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3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4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5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6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7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8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9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1?2?3150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1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2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3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4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5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6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7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8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9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0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1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2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3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4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5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6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7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8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9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0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1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2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3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4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5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6115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7115
人因工程学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一、课程学习方法1.从宏观角度把握课程内容结构。
掌握人因工程学课程的特点,将课程按照大的知识模块进行分类(导论、人的工作环境、人的工作效能、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人机系统与人机界面、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掌握各部分内容在人-机-环境系统优化中的作用。
2.对本课程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要进行拓展学习。
人因工程课程涉及较多的相关学科,知识点比较分散。
如医学、心理学,光学、电学、声学、劳动卫生、人体测量、安全工程及工程学科知识。
学习时会感觉有些知识了解的不够、不深。
建议同学查阅相关教材或研究文献,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3.重视实验环节,认真完成实验。
人因工程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课程学习中安排了相关实验。
可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
例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作业环境设计的主要参考。
微气候环境实验中通过测量不断改变的室内温度、湿度及风速,询问被试的生理、心理感受以及学生装配作业的效率,使大家了解微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的生理、心理及生产效率的影响,掌握作业环境的评价方法,并设计舒适微气候环境。
该实验过程把微气候环境的构成要素、对人的影响以及优化设计方法都训练了。
实验过程清楚了,理论内容也就都消化了。
自拟实验和人因课程设计是在基础实验及理论部分教学完成后开始进行的实践内容,这两个环节可充分调动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涉及学科研究前沿的课程内容,要注意检索相关研究文献,了解研究动态。
脑力负荷测量与预测方法还是在不断发展中,可参考的教材有限。
另外,拓展模块中有关感性工学和可用性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前沿内容。
该部分除了掌握老师课上讲的知识和案例外,可参考网站提供的国外人类工效学领域研究期刊。
5.要注意各模块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人因工程各知识模块之间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有内在联系的。
如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设计,人的信息处理系统与脑力工作负荷,作业环境、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与人为失误(安全管理部分)之间,都存在着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持,而作业环境、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方面的问题就是导致人为失误的主要原因。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如何进行振动的控制?
答:(1)减少和消除振动源。
1)隔离振源2)改进生产工艺,如用液压、焊接代替铆接可消除或减少振动。3)增加设备的阻尼,如采用吸振材料、安装阻尼器或阻尼环、附加弹性阻尼材料等,以减轻设备的振动。对于可引起机械振动的陈旧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或改造。
2、什么是高温作业环境?高温作业环境分为几类?
答: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如农民劳动、建筑等露天作业。
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改善?(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3)导致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4)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改善方法: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
8、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2)提高作业负荷。(3)个体保护。(4)采用热辐射取暖。
(1)内部效度。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的人和背景中去。
2.信度。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实际研究中通常用一致性系数法、等值性系数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法来估计信度。
第三章 微气候
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44 + 0.006 ) + (− 0.33 + 0.006 ) ] = 0.078424
后验差比值为: S2 0.078424 C= = = 0.0976 S1 8.24
小误差频率
P = P {q (k ) − q < 0 .6745 S 1 } = P {q (k ) + 0 .006 < 1 .9362 }
1 − 40.5 1 − 70.5 = 1 − 102.5 − 136 1
1 1 1 1
根据(15-5),
− 40.5 − 40.5 − 70.5 − 102.5 − 136 − 70.5 −1 ˆ a = B T B B T y N = − 102.5 1 1 1 1 − 136
55.27 86.14 118.70 153.03
86 119
153
15-6 原始数列的还原值与误差检验
K
x (0 ) (k )
ˆ x (0 ) (k )
q(k )
0
1
26
26
2 29 29.27 -0.27
3 31 30.87 0.13
4 33 32.56 0.44
5 34 34.33 -0.33
y N = x (0 ) (2), x (0 ) (3),..., x (0 ) (n ) = {29,31,33,34}
T
(
)
T
1 − 2 (26 + 55) 1 − (55 + 86) B= 2 − 1 (86 + 119) 2 1 − (119 + 153) 2
u1 −a1(k −m+1) −a1k u u (1) (0 ) ˆ x(k + 1) = x (1) − + + q (m) − e −e a a a1
k >m
u u (0 ) ˆ x(k + 1) = x (1) − + + q (1) (m ) a a
(
)
5.举例 某矿某年3-7月份的轻伤事故情况如表15-4所示。 表15-4 轻伤事故人次 月份 轻伤 人次 3 26 4 29 5 31 6 33 7 34
该例中,原始数据列为:
x ( 0 ) ( i ) = {26 , 29 ,31,33 ,34 }
累加生成数列为:
x (1) (i ) = {26 ,55 ,86 ,119 ,153}
组成残差数据列 q (1)
q (1) = q (1) (1), q (1) (2), q (1) (3),..., q (1) (n1 )
(
)
一般只用部分残差而不是全部残差建立残差模型,即 n1 < n 。 将残差数据列进行累加生成得到残差累加生成数据列,建立一阶 微分方程: (1 ) 该方程的解为: q (1) (k + 1) = q (1) (1) − u1 (e −a1 (k +1) − e −a1k ) ˆ
ˆ x
(0)
ˆ ˆ (k ) = x (k ) − x (k − 1)
(1) (1)
生成数列的预测值、原始数列的还原值分别如表15-5,15-6所示。 15-5 生成数列的预测值与误差检验
K 0 1 2 3 4
x (1) (k + 1)
26 55
ˆ x (1) (k + 1)
26
q(k + 1)
0 -0.27 -0.14 0.30 -0.03
yN = x
( (2), x (3),..., x (n ))
(0 ) (0 ) (0 )
T
3.后验差检验 .
为检验按灰色模型预测的可信性,需要进行后验差检验。 2 原始数据列的实际数据的平均值 x 和方差 S1分别为:
1 n (0 ) x = ∑ x (k ) n k =1
把第 k 项数据的原始数据值 x 称作第K项残差
(0 )
S1
2
1 n (0 ) = ∑ x (k ) − x n k =1
(
)
2
(k ) 与计算的估计值 x (0 ) (k ) 之差 q(k ) ˆ
ˆ q(k ) = x (0 ) (k ) − x (0 ) (k )
则整个数据列所有数据项的残差的平均值 q 和方差 S 2 2分别为:
1 n q = ∑ q (k ) n k =1
第四节 事故预测与预防
一、事故预测方法 预测----是指预测者根据有关的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运用 预测 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研究对象的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分析、 估算和推断,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评价和应用的活动过程。 事故预测----也称为安全性预测,是对系统将来的安全状况 事故预测 进行的预测。伤亡事故预测包括事故发生可能性预测和事故 发生趋势预测 常用的伤亡事故发生预测方法
−1
− 11366.5 127
0.00019703706 0.0172161127 − 11366.5 = 0.0172161127 1.754257848 127
− 0.05317542959 = 27.10380169145
S2
2
1 n = ∑ (q(k ) − q ) n k =1
2
通过计算后验差比值 C 和小误差频率 P 来进行 后验差检验。 (1)后验差比值。按定义,后验差比值为 S2 C= S1
C 后验差比值C越小越好。 小则意味着S1 小而 S 2 大,即尽管原 C 始数据很离散,按灰色模型计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很接近。
(
)
1 1 1 1
−1
29 − 40.5 − 70.5 − 102.5 − 136 31 • 1 33 1 1 1 34
35612.75 − 349.5 = − 349.5 4
后验差比值
> 0.95
< 0.35
> 0.8
> 0.7
≥ 0.65
< 0.5
< 0.6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0.7
4.残差模型
如果经过后验差检验根据原始数据列建立的灰色模型不合格, 可以建立残差模型对原模型修正。 对累加生成的数据列的数据项计算残差:
ˆ q (1) (k ) = x (1) (k ) − x (1) (k )
所以
P =1
0.35 95 根据 C <和 P > 0.的评价标准(表15-3),本例题的预测结果的评 价等级为“好”。
采用
ˆ x (1 ) (k + 1) = 535 .705 e 0.0532 k − 509 .75
其中 和 u是待定参数。 该方程的解为:
a
u u ˆ x (1) (k + 1) = x (1) (1) − e −ak + a a
该式称为时间反应方程。记参数列为
ˆ a
ˆ :a = (B B) B T y N 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 a ˆ
T −1
a ˆ= a u
显然,生成数据列与原始数据列之间有如下关系:
x
(1)
(k ) = ∑ x (0 ) (i )
i =1
k
经过累加生成得到的生成数据列比原始数据列的 随机波动性减弱了,内在的规律性显现出来了。
2.建立灰色模型
) 对于生成数据列 x (1可以建立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GM(1,1) 它称为一阶灰色微分方程记为 , 即一阶一个 变量的微分方程: dx (1) + ax (1) = u dt
所以,
a = −0.05317542959 ≈ −0.0532
u = 27 .1038016914 5 ≈ 27 .1038
u = −509.705 a
本例中,
x ( 0 ) (1) = 26
u u ˆ (1) (k + 1) = x (1) (1) − e −ak + x a a
所以,
= (26 + 509 .705 )e 0 .0532 k − 509 .75
= 535.705e 0.0532 k − 509.75
即,本例的事故预测公式为:
ˆ x (1) (k + 1) = 535.705e 0.0532 k − 509.75
为了得到原始数列的预测值,需要将生成数列的预测值作累减还 原为原始值,即根据下式求得:
q (1) + 0.006 = 0 + 0.006 = 0.006
q (2 ) + 0.006 = − 0.27 + 0.006 = 0.264
q (3) + 0.006 = 0.13 + 0.006 = 0.136
q (4 ) + 0.006 = 0.44 + 0.006 = 0.446
q (5 ) + 0.006 = − 0.33 + 0.006 = 0.324
T ˆ 或 a = (a , u )
其中,
1 (1) − x (1) + x (1) (2 ) 2 1 − x (1) (2 ) + x (1) (3) B= 2 ... − 1 x (1) (n − 1) + x (1) (n ) 2
( (
) )
(
)
1 1 ... 1
(2)小误差频率。按定义,小误差频率为残差与残差平均值 之差小于给定值0.6745S的频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