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教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教案

光合作用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3、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2、通过探讨光合作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学情分析教材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讲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在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另一个重要观点,即光合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多步反应,总反应式不能表示光合作用具体的进行历程,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的学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材设计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活动,通过对现象的感官认识增强学生的理性认知,进而逐步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总过程。

〖学情分析〗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已大体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等,为本节课开展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学生对实验原理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并不了解,很多实验器材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因此,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指导和演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2、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提高探究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制造淀粉这一过程;2、增强爱护植被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3、光合作用的过程;4、保护环境教育;教学难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教法学法〗教法: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原则,以掌握知识为前提,采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讲授、小组合作讨论、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情景教学法。

1、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2、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3、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现象分析,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5、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上生物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七上生物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1、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原料:产物: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3、人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是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二、教学过程【问题导学】探点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一)、分组实验目的要求: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酒精,碘液,清水等。

方法步骤: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天准备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让部分学生参与,共同完同P54页实验的“方法步骤”的第一步暗处理。

第二天早晨再完成第二步选叶遮光。

思考:(1)依据光所做的对照实验中,以下哪一种方案更能体现实验的严谨性?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部分进行对照。

(2)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P55“方法步骤”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分组完成实验,并完成下表:思考:(1)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脱色时为什么要使用酒精脱色并应隔水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讨论: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绿叶在下形成。

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拓展实验: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三)、迁移深化1、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从一棵植物上摘取三片相似的叶子经酒精脱色,再用碘染色后发现蓝色的深浅不一样。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从学生身旁的问题入手,提出问题,一环扣一环,一步扣一步,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好奇心;
二、利用科学史重演进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 研究方式。
六、教学方式
合作探讨法
七、教学预备:
一、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知识。
二、PPT:(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2)普利斯特莱实验;
(3)其他科学家实验
(4)光合作用。
八、板书设计:
第3单元 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
一、 光合作用需要水;
二、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而且放出氧气;
3、 光合作用是在光下进行的;
4、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九、教学进程:
第一步:温故知新
环节1:师友互查
五、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一部有关生物学史的教学,重演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发觉进程。科学史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光线,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可是科学家的生活时期、背景离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不容易身临其境,而且,在前面的教学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就只提到了“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这么一句话,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构思是:
[实验二]:在光下没有蜡烛,植物无法生存。植物需要蜡烛燃烧放出的气体(二氧化碳)。
[实验三]:在光下,没有植物,蜡烛无法燃烧;在光下,没有植物,小老鼠无法生存。说明蜡烛燃烧时耗尽了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小老鼠呼吸耗尽了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本实验的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而且放出氧气。
[材料三]:20世纪,其他科学家的
二、普利斯特莱的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二氧化碳,而且释放出氧气。
3、后来科学家的实验结论: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北京课改版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北京课改版
1.生命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的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7.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8.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成果,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生物学知识感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他们的思维逐渐转向抽象和逻辑推理,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实验和图片来支持理解。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互动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光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和机制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的原理,以及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此外,学生可能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北京课改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节内容是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认识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

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

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

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

3.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3.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一组展示绿色植物生长的照片导入新课。这些照片将呈现出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状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1.绿色植物是如何利用阳光进行生长的?
2.光合作用是什么?它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们身边的光合作用实例有哪些?
2.技能点: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3.填空题:填写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光合作用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进行户外观察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4章绿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4章绿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单位/制作人
某某市第十五中学/许怡敏
教材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节中的实验。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学实验,又是解释光合作用本质的第一个实验。这节实验既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实验技能,还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实验操作。对学生来说,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都比较抽象,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能更直观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为之后学习“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奠定基础。
3、情感目标
尊重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设疑逆推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实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培训小组长,使其在组内发挥小老师作用。
2.准备实验材料:黄花酢浆草、锡纸、热水、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石棉网、镊子等。
4.检查课前预习:
①回答导学的自主学习
②绿色植物黑暗处放一昼夜的目的?
③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的目的?
④为什么用酒精脱色而不直接用清水?
[展示实验]
叶绿素在酒精中溶解度更大。
⑤为什么不直接加热而要隔水?
⑥滴加碘液的目的?
[展示实验]
淀粉遇碘变蓝
⑦预测见光部分会变成什么色?理由?
5.观察水开后,提醒学生继续实验,注意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叶片变成黄白色时停止加热。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目标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和难点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在实验小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组内交流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最后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实验。

方案三: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大胆设计予以肯定,并进行适当启发、引导,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方案一:各实验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讨论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先组内分析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自己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再组间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三:4个大组各派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

然后①前二组间进行对比,后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②第2组和第4组进行对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

启发学生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总结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这一结论。

三、光和作用的意义方案一: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意义。

方案二: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教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教案

光合作用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3、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2、通过探讨光合作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学情分析教材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讲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在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另一个重要观点,即光合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多步反应,总反应式不能表示光合作用具体的进行历程,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的学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进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活动后,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从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角度了解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二)能力目标(1)学习从观察植物图片发现并提出光合作用场所的问题,尝试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寻找问题的关键。

(2)由制定探究计划中对实验材料的巧妙选择,学习如何控制唯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3)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做的探究活动及所得到的结论,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场所的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探究技能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探究实验设计。

难点: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是重要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经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可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呢?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条件是光照。

(二)学习新课一、了解“恩吉尔曼实验”现阶段,我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还是对前人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首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所做的相关研究。

(播放恩吉尔曼实验动画)1880年,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

(1)实验中,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黑暗的环境中,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受光部位的周围;(2)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则观察到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概念解析:所谓光合作用就是指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这是光合作用的内涵。

外延是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条件需要光,反应在叶绿体中进行。

二氧化碳、水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场所是叶绿体。

二、教材分析: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通过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的原料必须有二氧化碳,通过史料分析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必须有水,这些水是绿色植物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的。

通过对叶片结构探究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必须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光合作用需要有特定的结构基础,就是叶绿体,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类囊体和基质,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在光反应中水在光的照射下生成氧气并合成ATP.在暗反应中生成有机物及合成光反应中的ADP和磷酸.光反应一定要在光的照射下进行,而暗反应可以有光,也可以不需要光.暗反应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有机物,它怎么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光反应怎样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然,在高中阶段,我们可能会说得更清楚一点,但是在初中阶段,它的重要概念,就体现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这个地方,所以怎么进行教学,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的课标上,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的课标,它给我们提出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的教学建议,同时,也有具体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我们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我们就可以看到,关于光合作用,我们要阐明它的基本概念,在说出光合作用过程的时候,要对它的原理的应用,更进一步进行探讨,比如说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际上就是对它的概念进行认真的教学,怎样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将能量储存到有机物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这个有机物和氧气是它的产物等等,在这个活动建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具体的要求,进一步探讨它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体现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七年级的上册生物《光合作用》教案.doc

七年级的上册生物《光合作用》教案.doc

光合作用(两节合并为一节实验课)一、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解实验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程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那如果没有了氧气和有机物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

实验。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

(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

(为什么)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

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1、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分析实验结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内有淀粉生成果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2、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叶内没有淀粉生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得出结论: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121 储存于有机物中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

光合作用不书本 P128 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只是产生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认识到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运用试验的方法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教学难点:为确保实验顺利,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出示幻灯片1、2、3、)2、学生观看课件(4、5、6、7、8、9),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任务二。

3、请各组选出代表按照任务一、任务二展示自己的说学成果。

教师在他们展示的过程中依次出示幻灯片10-----18做总结性评议4、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本堂课的内容。

5、完成拓展创新的内容。

附答案:任务一的答案看幻灯片10---16。

任务二的答案1、2看幻灯片18. 3、绿色植物并不是只有叶片才能制造有机物,事实上,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4、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导致麦田减产。

因为小麦能通过叶片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课堂练习:1、6---2—5—3----1—4 2、D 3、A 4、C 5、B 6、C 7、C 8、D 9、A10、C 2非选择1.蓝色 2.淀粉未见光无叶绿体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拓展创新1、(1)200W白炽灯照射的那株(2)光照强度不同(3)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2、不正确。

1)、这样做不能确定绿叶中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是原来贮存的:2)、这样做不能确定绿叶中的淀粉是在光下制造的,还是在黑暗中制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5
60
25
25
35
10
45
5
A.试管与灯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B.气泡是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C.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D.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15.2011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A.吸收二氧化碳B.吸收水和无机盐C.生产有机物D.释放二氧化碳
9.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A、清洁鱼缸里的水B、提供新鲜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D、起杀菌作用
10.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
A.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
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
7.下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 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
8.“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A.水B.无机盐C.氧气D.有机物
3.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4.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ABC D
5.(2011苏州)27.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6.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到此“吸氧”的最佳时间是()。
A.凌晨B.上午C.黄昏D.深夜
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吸收作用D、光合作用
1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陆生植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胞)。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上表皮B. a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是下表皮D. b能进行光合作用
14.李明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晚上,他将金鱼藻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的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并记录在下表中。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C.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16.为合理利用和பைடு நூலகம்护草原资源,以下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A.合理利用和开发B.兴修草原水利C.营造草场防护林D.将草原改造成农田
A.草原植物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终年常绿
11.右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12.世博会馆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绿墙,一年可吸收4吨的二氧化碳,能使空气清新是植物体进行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课题
授课时间
课型
主备人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图1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分别是()。
A.甲与丙、甲与乙
B.甲与乙、甲与丁
C.甲与丙、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的化学能贮藏在下列哪种物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