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选择题
环境毒理学题库
环境毒理学题库一、选择题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污染物B 生物体C 环境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D 以上都是2、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环境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氧气C 农药D 重金属3、环境毒理学中,剂量反应关系是指()A 暴露剂量与毒性效应的关系B 暴露时间与毒性效应的关系C 暴露途径与毒性效应的关系D 以上都不是4、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A 氧化B 还原C 水解D 排泄5、以下哪种途径不是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A 呼吸道B 消化道C 皮肤D 血液6、急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时间一般为()A 24 小时B 7 天C 14 天D 28 天7、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A 确定阈剂量B 观察长期接触毒物对生物体的影响C 评价毒物的蓄积作用D 以上都是8、遗传毒性试验不包括()A 基因突变试验B 染色体畸变试验C 致畸试验D 微核试验9、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部位通常是()A 肝脏B 肾脏C 脂肪组织D 以上都是10、以下哪种指标不能用于评价环境污染物的毒性()A 半数致死剂量B 最大无作用剂量C 最小有作用剂量D 治疗指数二、填空题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特别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2、环境污染物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
3、毒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4、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是(肝脏)。
5、亚慢性毒性试验的染毒期限一般为(1-3 个月)。
6、致畸试验通常选用(大鼠)和(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7、环境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包括(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独立作用)。
8、机体对毒物的反应可分为(正常反应)、(代偿反应)和(损害反应)。
9、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等。
10、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体内试验)、(体外试验)和(人群调查)。
环境毒理学
1.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10微米。
2.大气污染来源:自然来源(数量较大);人为来源(毒性、危害较大)。
3.粒径1-5微米的粒子在支气管各部沉积,粒径小于1微米的粒子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沉积,到达肺泡的飘尘可被吞噬细胞吞噬。
4.大气中的SO2:40%-90%被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吸收;吸附在颗粒物表面的SO2可进入呼吸道深部。
5.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大200-300倍。
6.CO—Hb解离速度:O2—Hb的1/3600。
7.N2O2、N2O4、N2O5;易分解为NO、NO2。
8.N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O的1400倍。
9.NO2毒性是NO的4-5倍。
10.大气中NO2:1-3ppm:嗅到5ppm呼吸道阻力增加;13ppm:对上呼吸道明显刺激;100-150ppm: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紫绀(30-60分钟)窒息死亡。
11.土壤的容纳能力是指土壤未受污染时的某种物质含量(自然本底值)与对作物能产生有害影响时的某物质含量(农田土壤标准值)之间的差值。
12.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破坏了土壤及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环境行为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和危害的学科。
14.土壤污染的特点:污染物很难消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5.凡是进入土壤并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和组成物而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物质,统称为污染物质。
16.土壤污染的分类: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微生物。
17.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的pH,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随着土壤pH的降低而升高,因而容易在土壤中迁移和被作物吸收。
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重金属可被土壤吸附而处于不活化的状态。
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控制着土壤重金属的转化状态和存在状态。
环境毒理学考试内容--刘晓良剖析
走进成功的殿堂---刘晓良第一章1、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体、土壤中已经存在或者即将进入的有害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整体)实验两种基本类型。
动物学实验须与人体观察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体外试验分为器官、细胞、亚细胞、分子四种水平;整体实验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毒性实验?第二章(不出大题?)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有三种:机械性迁移、物理-化学性迁移、生物性迁移。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有三种形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
3、生物浓缩:生物体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浓缩,又称为生物富集。
(生物浓缩系数(BCF)=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4、生物积累: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使其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积累系数(BAF)=生长发育较后阶段污染物的浓度/生长发育较前阶段污染物的浓度)5、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系数(BMF)=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低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6、化学转化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以光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为主;在水体中的转化以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水解反应为主。
第三章(判断、选择?)1、生物转运:吸收、分布、排泄使外来化学物在体内发生位移,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代谢过程使污染物发生化学结构和性质的改变,转变成新的代谢产物,称为生物转化。
2、毒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1)被动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用载体,不消耗能量)2)滤过(通过膜孔,以水为载体,不消耗能量)3)特殊转运:主动转运(逆着浓度梯度,蛋白载体,消耗能量)、易化扩散(顺着浓度梯度,蛋白载体,不消耗能量)4)膜动转运(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细胞膜的变形、移动和收缩)3、各个器官的转运方式以什么为主:消化道:(1)简单扩散:是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
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环境毒理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一下那些物质不容易在骨骼中沉积:()( ) A.氟 B.铅 C.锶 D.Hg 2、生物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肠胃 3、以下可通过钙转运系统吸收的是()( ) A.铅 B.铬 C.锰 D.铁 4、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 )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DNA 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 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5、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
()A.定性评定B.定量评定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D.毒性评定E.危害性评定6、危险度是()。
()A.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能力B.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C.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性估计D.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量估计E.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7、染色体断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下列哪种形态学改变()。
()A.无着丝粒断片B.染色体缺失C.环状染色体D.微核E.微小体8、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D.温湿度恒定E.以上都是9、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环境毒理学试题
环境毒理学试题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
C.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毒性作用
D.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毒理学中的生物标志物?
A. 基因突变
B. 酶活性改变
C. 组织病理学改变
D. 气候变化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不包括:
A. 生态系统破坏
B. 人类健康问题
C. 水资源短缺
D. 土壤肥力下降
在环境毒理学中,下列哪项不是评价污染物毒性的方法?
A. 急性毒性试验
B. 慢性毒性试验
C. 遗传毒性试验
D. 酶活性测定
下列哪种污染物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造成危害?
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
C. 重金属
D.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列关于环境毒理学中风险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和暴露评估
B.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污染物的安全阈值
C. 风险评估是一个定性的过程,不涉及量化分析
D. 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常用实验动物?
A. 大鼠
B. 小鼠
C. 鱼类
D. 鸟类
关于环境毒理学中的生态风险评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关注污染物对单一物种的影响
B. 主要评估污染物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C. 只考虑污染物的直接毒性作用
D. 不涉及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和暴露水平
请注意,这些题目仅供参考,实际的环境毒理学试题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准备考试时,请确保参考官方提供的资料和模拟题进行练习。
环境毒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二、填空题
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随研究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而异,主要包括三
种:
、
和
。
2、按照染毒时间的长短可将体内实验分为三类,具体包括:
、
和
。
三、选择题
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A 环境污染物 B 人体 D 相关生物 C 人群
第二章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1、致癌实验属于安全性评价的哪一阶段实验?(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D 第四阶段 C 第三阶段
2、致突变实验属于安全性评价的哪一阶段实验?(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D 第四阶段 C 第三阶段 四、判断题 1、大部分健康危险度评价是依据着流行病学研究;( ) 2、对于非致癌物,当其暴露水平低于 RfD 的剂量是可接受的或无危险的,相反, 高于 RfD 的剂量是不可接受的或一定会产生有害效应; ( ) 3、危害鉴定属于定性分析,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属于定量分析; ( )
为
,另一种为
。
6、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中,为了得到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一般至少应设
剂量组和
阴性(溶剂)对照组。
三、选择题
1、以下哪种品系动物适用于涉及组织或肿瘤移植的实验中?( )
A 近交系动物
B 突变系动物
D 封闭群动物
C 杂交群动物
2、无胸腺裸鼠属于以下哪种品系实验动物?( )
A 近交系动物
B 突变系动物
A 显性致死实验
B 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D 转基因动物致突变实验 C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5、哺乳动物致癌实验高剂量组剂量采用以下哪个指标?( )
A MTD
环境毒理学答案
环境毒理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6小题,每小题一空,每空2分1、区域性2、全球性3、脂质4、消化道5、蒸气6、骨骼7、二8、毒性9、呼吸道10、小肠二、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2分1、(D)2、(C)3、(A)4、(A)5、(C)6、(B)7、(C)8、(A)9、(C)10、(C)11、(A)12、(B)13、(B)14、(C)15、(A)三、名词解释,16小题,每小题5分,(评分标准,答题内容符合参考答案内容即为正确答案)1、环境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2、污染物的转化环境污染物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下面是发生的形态、结构和性质的改变,叫做污染物的转化。
3、生物转化外源化学物在生物机体中发生的系列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4、酶的诱导有些外源化学物可使某些酶系的活力增强或酶含量增加,并因此而促进外源化学物的转化过程,这种现象称为酶的诱导效应。
5、生物蓄积生物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从环境介质或从所消耗的食物中吸收并积累外源化学物的现象。
6、生物浓缩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特别是水介质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四、简答题,20小题,每小题10分,(评分标准,由于每道题的答案量不同,有些题的答案内容较多,因此不要求全部写出来,答题内容符合参考答案内容即为正确答案,其中所写答案为标准答案的1/4得5分,所写答案为标准答案的1/2得8分,所写答案为标准答案的2/3得满分,)1、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特征有哪些?A,研究涉及的毒物种类不断增加。
B,在单一污染物研究的基础上,复合污染效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C,在大量急性毒性试验基础上,研究的重点已经更倾向于对毒物低水平长期暴露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
D,在认识生物个体环境毒理效应上,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环境毒理效应研究不断深入。
环境毒理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毒理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多种有机磷农药同时进入机体时,表现为哪种类型的联合作用参考答案:相加作用2.根据毒作用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参考答案:局部性毒作用_全身性毒作用3.在大剂量作用下表现出毒性的物质称为毒物。
参考答案:错误4.体内的______是指外源性化学物在机体的蓄积地点,包括血浆蛋白、肝脏和肾脏、脂肪组织和骨骼组织。
参考答案:贮存库5.急性经口染毒,为保证给予的化学物剂量准确,多采用参考答案:灌胃染毒法6.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毒理学试验可分为参考答案:“三致”试验_蓄积毒性试验7.关于化学致癌作用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体细胞突变学说_癌基因学说_分化障碍学说8.以下哪种试验不能证明外源化学物具有致突变作用?参考答案:急性毒性试验9.20世纪60年代初期,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首次让人们认识到参考答案:化学物的致畸性10.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考答案:环境污染物11.I相反应不包括:参考答案:结合反应12.协同作用:M__M1+M2(选填=,>,<)参考答案:>13.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途径有参考答案:呼吸道吸收_注射_皮肤吸收_消化道吸收14.外源化学物通过主动转运透过生物膜的过程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
参考答案:错误15.外源化学物质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后,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小剂量称为参考答案:最小有作用剂量16.以下不属于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指标的是参考答案:性成熟及交配情况17.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对试验动物的年龄要求是参考答案:年幼初断奶动物18.下列关于物质蓄积,说法有误的是参考答案:能引起机体一定结构或功能的变化。
环境毒理学题库选择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接触频率与期限:分为三种,即。
2.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处置包括_____、_ ___、 _和_____四个过程。
3.毒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和__ _。
4.机体最重要是排泄器官是:5.外来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6.有机酸主要在内被吸收,有机碱主要在被吸收。
34.凡是分子量小的()水溶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滤过35.凡是逆浓度梯度而转运需要载体能量,脂溶性大分子量的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36.凡是脂/水分配系数大,非离子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方式37.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分子量大的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通过生物膜方式38.凡是液滴或大颗粒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39.葡萄糖由胃肠道进入血液,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再进入神经组织,一系列通过生物膜的方式40.铅、锰、镉、砷、铊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主要的体内屏障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营养物质通过的方式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而大部分环境化学物透过胎盘的方式是。
9.化学物危险度评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组成。
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5.化学致癌的三阶段论中的三阶段是指:3.根据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分为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的基因主要有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类: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特点是隐蔽性、蓄积性、恢复难。
根据污染物来源可将土壤污染分为五类:水体污染性、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从环境毒理学的角度,把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
血液是金属元素在体内转运的主要介质。
体内的铅90%以上存在于骨骼内。
二、选择题1吸收速度最快的是:cA:皮下注射B皮肤涂布C:经口摄入D:腹腔注射2.一下那些物质不容易在骨骼中沉积:(D)A:氟B:铅C:锶D:Hg3.生物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C)A.心脏B.肾脏C.肝脏D.肠胃4.以下可通过钙转运系统吸收的是(A )A.铅B.铬C.锰D.铁5.急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时间是:(B)A:7天B:14天C:30天6.外来化合物的概念是()。
环境毒理学与健康风险评估考试试题
环境毒理学与健康风险评估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是:A.评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B.寻找新的化学药物C.改善环境质量D.增加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含量2.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A.化学物质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B.基因毒性研究C.环境监测与评估D.环境保护法律研究3.以下哪个因素对环境毒理学研究影响较小?A.物种差异B.年龄和性别C.环境温度D.试验时间4.环境毒理学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包括:A. 细胞培养B. 动物模型C. 流行病学调查D. 运算模型5.以下哪个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 体外试验B. 分子模型C. 分子生物学技术D. 流行病学调查6.环境毒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内容常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A. 慢性饮食细胞毒性实验B. 半致死剂量测定C. 长期暴露动物模型D. 遗传毒性实验7.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毒理学风险评估的组成部分?A. 暴露评估B. 毒性评估C. 健康风险评估D. 环境监测8.环境毒理学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 判断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B. 评估人体对化学物质的暴露程度C. 预测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D. 确定健康风险的可接受水平9.以下哪种环境分析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浓度?A. 基因毒性试验B. 高效液相色谱C. 环境监测站D. 动物模型实验10.环境毒理学研究在以下哪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A. 药物开发B. 环境保护C. 科学教育D. 食品安全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简要说明环境毒理学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
3. 什么是环境毒理学风险评估?请列举评估过程的主要步骤。
4. 简述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模型和方法。
5. 请简述环境毒理学研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三、论述题请论述环境毒理学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并阐明其重要性。
【正文开始】一、选择题1. D.评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含量到底是危害还是有益。
毒理学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毒理学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毒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药物的疗效B. 药物的副作用C. 外来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影响D. 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毒理学研究的范畴?A. 毒性测试B. 毒物代谢C. 药物的合成D. 毒物的风险评估答案:C3. 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是什么?A. 急性毒性是一次性暴露,慢性毒性是长期暴露B. 急性毒性是长期暴露,慢性毒性是一次性暴露C. 两者都是长期暴露D. 两者都是一次性暴露答案:A4. 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指:A. 50%的动物在暴露后存活B. 50%的动物在暴露后死亡C. 50%的动物在暴露后出现中毒症状D. 50%的动物在暴露后恢复健康答案:B5. 毒理学中的“剂量-反应关系”是指:A. 毒物剂量与生物体反应之间的关系B. 毒物剂量与生物体死亡之间的关系C. 毒物剂量与生物体恢复健康之间的关系D. 毒物剂量与生物体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答案:A二、填空题6. 毒理学中的“四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吸收、分布、代谢、排泄7. 毒理学中的“三R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精炼(Refinement)8. 毒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
答案:Ⅰ相反应、Ⅱ相反应9. 毒理学中的“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指________。
答案:在该剂量下,未观察到任何不良效应的剂量10. 毒理学中的“剂量-反应曲线”通常呈现为________型曲线。
答案:S型三、简答题11. 简述毒理学中“剂量-反应”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剂量-反应关系是毒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毒物剂量与生物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了解这一关系对于评估毒物的潜在风险、确定安全剂量以及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至关重要。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生物学、生化学及物理学等方面影响的科学。
毒物能够引起人体内部各个机体系统的损害,包括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这些公害因素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毒理学试题复杂多样,下面整理了一些毒理学基础试题并附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毒素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渗透进入人体内?A. 有机卤素B. 有机酸C. 胆碱酯酶抑制剂D. 重金属答案:A2.微量元素中被公认有毒性的是哪些?A. 钙、铁、锌等B. 铅、汞、锡等C. 铝、硒、钴等D. 钠、钾、氯等答案:B3.下面哪个毒素对皮肤有直接损害?A. 有机卤素B. 有机酸C. 胆碱酯酶抑制剂D. 苯及其衍生物答案:A4.下面哪一个器官是人体内毒性物质主要代谢和排泄的器官?A. 肝脏B. 肺C. 肾D. 胃肠道答案:C5.下面哪个毒类大都引起急性中毒?A. 有机氟化物B. 有机磷化合物C. 肝毒素D. 高锰酸盐答案:B二、判断题1.圆颅发育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引起的畸形,主要与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因素有关。
答案:对2.噻唑磷是一种常见的杀虫剂,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昆虫的神经系统产生稳定的抑制。
答案:错3.人体毒物相互作用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对抗作用,另一种是协同作用。
答案:对4.孕妇对毒物的毒性更敏感,因为毒物很容易穿过胎盘。
答案:对5.社区毒物事件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
答案:对三、简答题1.何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其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急性中毒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接触一定量的毒素,发生严重中毒反应。
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等。
慢性中毒是指长期低剂量接触毒物,毒素长期累积在人体内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体能下降和血象异常等。
2.何为毒物代谢?毒物在人体内主要有哪些代谢途径?答:毒物代谢是指毒物在人体内被吸收后,在体内代谢转化的过程。
毒物在人体内主要有生物转化和非生物转化两种代谢途径。
环境毒理学考试试题
环境毒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环境污染物B 生物体C 环境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D 以上都是2、以下哪种途径不是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A 呼吸道B 消化道C 皮肤D 血液3、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A 氧化B 还原C 水解D 排泄4、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环境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A 多氯联苯B 二噁英C 农药D 一氧化碳5、急性毒性试验中,一般选择的动物是()A 小鼠B 大鼠C 豚鼠D 兔子6、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 直线型B 抛物线型C 双曲线型D S 型7、以下哪种指标不是评价环境污染物毒性作用的常用指标()A 半数致死剂量B 最大无作用剂量C 阈剂量D 治疗指数8、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主要取决于()A 摄入量B 排泄量C 作用时间D 以上都是9、遗传毒性试验不包括()A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B 微核试验C 致畸试验D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10、以下哪种环境污染物容易导致水俣病()A 汞B 铅C 镉D 砷11、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A 确定阈剂量B 观察长期接触毒物的毒性作用C 检测致癌作用D 以上都是12、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不包括()A 暴露标志物B 效应标志物C 易感性标志物D 解毒标志物13、以下哪种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最容易反映环境污染的状况()A 大气B 水C 土壤D 生物体14、毒物的联合作用不包括()A 相加作用B 协同作用C 拮抗作用D 独立作用15、以下哪种环境污染物容易导致痛痛病()A 汞B 铅C 镉D 砷16、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体外试验方法不包括()A 细胞培养B 器官培养C 整体动物实验D 微生物测试17、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B 研究方法C 研究目的D 以上都是18、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环境污染物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A 定性评估B 定量评估C 半定量评估D 随机评估19、环境激素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生殖障碍B 免疫功能下降C 神经行为异常D 以上都是20、以下哪种技术不是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的现代分析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生物传感器D 解剖技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特别是对()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环境毒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西大学
第一章测试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特别是环境化学性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A:对B:错答案:A2.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是同一个学科。
A:对B:错答案:B3.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二者各有不同的研究内容.A:对B:错答案:A4.环境毒理学也要研究环境化学物通过食物网浓缩和放大而危害人类健康的规律和预防措施。
A:错B:对答案:B5.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家禽B:家畜C:植物D:人类答案:D6.痛痛病是由于()对土壤污染引起的。
A:镉B:铬C:铜D:砷答案:A7.对于实验动物进行终生染毒的试验是()毒性试验。
A:急性B:慢性C:亚急性D:亚慢性答案:B8.生物性污染物如()。
A:生物毒素C:寄生虫D:细菌答案:ABCD9.环境化学物的一般毒性评定方法,包括()。
A:亚慢性毒性试验B:慢性毒性试验C:急性毒性试验D:亚急性毒性试验答案:ABCD10.环境毒理学体内毒性试验常用的实验动物如()。
A:蚯蚓B:大鼠C:小鼠D:家兔答案:BCD第二章测试1.进入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生物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发生结构和性质改变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A:对B:错答案:A2.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统称为环境污染物的第二相反应。
A:错B:对答案:A3.化学物伴随能量的消耗由低浓度处透过生物膜向高浓度处转运的过程称主动转运。
A:对B:错答案:A4.排泄的主要途径是经皮肤随汗液排出。
A:对B:错答案:B5.生物膜主要是由液晶态的脂质双分子层和()构成。
A:脂肪酸链B:蛋白质C:亲水性孔道答案:B6.被动转运主要包括简单扩散和()。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特殊转运D:滤过作用答案:D7.环境化学物在体内的贮存主要有血浆蛋白、肝和肾、脂肪组织和()。
A:皮肤B:骨骼组织C:胃D:血液答案:B8.如下哪种属于结合反应()。
A:乙酰结合B:葡萄糖醛酸结合C:谷胱甘肽结合D:硫酸结合答案:ABCD9.氧化反应中的羟化反应包括()。
环境毒理学习题
剂量:是指给予机体的或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
最小致死量(LD01)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死亡的最低剂量。
低于此剂量即不能使个体死亡。
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用目前最为灵敏的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慢性中毒指毒物在不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条件下,长期反复进入机体所引起的机体在生理、生化及病理学方面的改变,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的中毒状态或疾病状态生物浓缩: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突变系动物:突变系是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种遗传变异造成后代的某个性状或生物反应与亲本不同,具有某种特殊性状表型的各种遗传缺陷的品系。
封闭群动物即一个种群动物位于固定地点,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任何新种生物转运:水中污染物同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
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
毒性(toxicity)是指一种物质能引起机体损害的性质和能力。
中毒(toxication)是指机体受到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变。
根据中毒发生发展的快慢,可区分为急性中毒、亚慢(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危险度(risk)也称危险性或风险度,是指在一定暴露条件下引起机体某种不良效应发生的概率,即是指某种物质在具体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实验动物:用于生物科学实验的动物的统称。
在品质上有一定要求,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品系:源出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具有特定基因型的动植物或微生物土壤自净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自然作用,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
环境毒理学题库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物对人体和人群, 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外源化学物:通过一定途径与人体接触并从环境中进人人体,从而产生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它们是一类“外来生物活性物质”,又可称为外来化学物。
人群调查:是环境毒理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即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化学物毒理作用的预测或假设,选用适当的观察指标,对接触该环境化学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
体外试验:可采用器官灌流技术,将受试化学物经过血管流经特定的脏器,观察环境化学物在脏器内的代谢转化和毒性作用。
也可以将某个脏器从体内取出再制成原代游离细胞,进行环境化学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三致实验:即致癌、致畸型、致突变实验。
致癌试验除长期动物引癌试验以外,又发展了体外细胞试验,以测定某因素是否引起正常转化为癌细胞。
致畸型试验指将有害因素施于不同动物的亲体,观察一代甚至几代,看是否造成胎儿的畸型或死亡。
致突变试验指遗传物质的损伤和改变包括:DNA 构型的改变,DNA 中碱基的取代或位置的改变。
环境基因组学:主要是利用高效测序技术,对选择的靶基因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再测序,了解该基因的多态性及其频率,分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功能的关系,调查和研究基因多态性与人群疾病之间的关系,定量建立环境—基因—疾病之间的关系网络,达到预防控制公害病或环境病,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生物调查:即环境化学物对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群体损害关系的研究。
毒物动力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外来化学物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
表观分布容积:指外来化学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该化学物的总量(D )与血毒物浓度(ρ)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用于推测毒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大小。
单位为mL/kg 或L/kg 。
环境毒理学复习题答案
环境毒理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A. 化学物质B. 生物因素C. 物理因素D. 社会因素2. 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是指(B)A. 环境污染物B. 反映生物体暴露和效应的生物化学或生理学指标C. 环境污染物的浓度D. 生物体的生理反应3. 环境毒理学中,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指(C)A. 使一半动物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B. 使一半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C. 使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D. 使一半动物出现严重中毒的剂量4. 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放大是指(D)A.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逐渐降低B.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保持不变C.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逐渐增加D.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随食物链的升高而增加二、多项选择题1.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BCD)A. 污染物的毒性B. 污染物的暴露途径C.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D.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2. 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包括(ABC)A. 评估污染物的暴露水平B. 监测污染物的生物效应C. 预测污染物的健康风险D. 确定污染物的来源三、判断题1. 环境毒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科学。
(正确)2. 环境毒理学只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错误)3. 环境毒理学中的生物放大现象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随食物链的升高而降低。
(错误)4. 环境毒理学中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指使一半动物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目的。
答: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评估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为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描述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答: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三类: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暴露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污染物的暴露水平;效应生物标志物用于监测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敏感性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污染物的健康风险。
环境毒理学选择题
1.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是AA.有机污染物B.细菌C.病毒D.各种化学物质2.外源化学物的概念D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D.以上都是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C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B.滤过C.简单扩散D.载体扩散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D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B.溶解度C.气血分配系数D.以上都是3.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AA.胃B.十二指肠C.小肠D.结肠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D A.动物种属B.年龄C.生理状态D.以上都是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DA.肠道B.唾液C.汗液D.肾脏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DA.肾小球简单扩散B.肾小球主动转运C.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主动转运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D A.N一氧化.苯胺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C.环氧化,苯并(α)芘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D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B.酶的含量增加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D.以上都是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D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xx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C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滤过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AA.肝B.肾C.肺D.小肠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A A.甲基化B.羟化C.共氧化D.环氧化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A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B.血流量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14.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A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胞吞15.外源化学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CA.水溶性B.脂溶性C.水溶性和脂溶性D.分子量小于10016.外源化学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A.食管B.胃C.小肠D.大肠17.外源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A A.微粒体B.线粒体C.细胞膜D.细胞核18.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D A.毒作用发生快慢B.毒作用性质C.代谢解毒D.毒作用持续时间1.毒物是D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LD50的概念是D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统计值)3.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BA.LD100B.LD50C.LD01D.LD04.最大无作用剂量是B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D.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5.最小有作用剂量是D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6.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CA.绝对致死剂量B.半数致死剂量C.最小致死剂量D.以上都是7.对LD50描述错误的是D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8.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A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9.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B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1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C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11.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D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1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D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D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13.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D A.LD50B.LD0C.LD01E.LD10014.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BA.LD50B.LD0C.LD01D.LD10015.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D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16.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称为DA.效应B.反应C.量效应D.质效应17.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A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B.吸收途径C.剂量D.作用时间18.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A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B.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D.宿主的其它因素19.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A 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20.化学结构与毒效应D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21.化学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DA.电离度B.熔点C.挥发度D.以上都是22.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D第页A.寻找毒作用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B.预测毒牲大小C.推测毒作用机理D.以上都是23.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D A.CH3ClB.CH2Cl2C.CHCl3D.CCl41.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A.大鼠和小鼠AB.果蝇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D.鸟类2.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A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3.急性毒性是C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4.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AA.大鼠和小鼠B.大鼠和家兔C.大鼠和狗D.狗和猴5.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D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管理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D.以上都是6.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A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饮水7.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D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8.经呼吸道静式染毒主要优点是DA.设备简单B.操作方便C.消耗受试物少D.以上都是9.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D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D.以上都是10.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是CA.一次B.一次或8小时内多次C.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D.一次或14天内多次11.化学物的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BA.雌雄多少都可以B.雌雄各半C.全部为雄性D.全部为雌性12.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CA.1天B.1周C.2周D.3周13.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A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14.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是EA.环境毒理学3~6个月B.食品毒理学3~6个月C.工业毒理学1~3个月D.食品毒理学90天喂养E.以上都对15.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DA.成年动物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16.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AA.血象、肝、肾功能B.病理学检查C.灵敏指标的检查D.特异指标的检查17.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DA.确定阈计量B.确定最大无作用计量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D.以上AB正确18.慢性毒性试验设有四个计量组(高、中、低、最低)及对照组,哪个计量组为最大无作用计量 DA.高计量组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1B.中计量组出现了轻微中毒的症状,与对照相比P<0.05C.低计量组出现了个别动物极轻微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D.最低计量无任何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2004年—2008年)环境毒理学
04年环境毒理学一.名词解释(5*10)1.环境毒理学2.生物膜3.毒物的生物转化4.表现分布容积5.中毒6.致死剂量7.靶位点8.急性毒性实验9.飘尘10.噪声二.简述与简答(10*10)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基础2.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对象、内容3.简述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研究意义4.简述污染物的转化规律5.简述毒物在生物膜中的转运方式6.简述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并举例说明7.简述多环芳烃类物质的致癌机理8.为什么说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致癌物质?9.简述芳香胺的致癌机理10.金属污染为什么容易导致公害事件?05年环境毒理学一.名词解释(15*2)1.环境毒理学2.急性毒性试验3.生物浓缩4.生物积累5.物理转化作用6.毒物7.半数致死剂量8.半数耐受浓度9.协同作用10.拮抗作用11.蓄积系数12.生物半衰期13.基因突变14.染色体畸变15.残毒二.简答(7*10)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对象、内容2.简述毒物在生物膜中的转运方式及其机理3.简述靶位点学说4.简述多环芳烃类物质的致癌机理5.简述有机磷农药毒性大小与化学结构的关系6.简述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机理7.简述镉的毒作用及其致癌机理三.问答题(5*10)1.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有何异同和联系?2.肾脏排泄毒物的机理包括哪几种方式?3.致畸物的致畸作用具有什么毒理学特点?这些特点在致畸实验中有什么意义?4.飘尘粒径的大小及飘尘的载体作用对污染物的毒害作用有什么影响?5.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06年环境毒理学一.填空题(27*1)1.污染物质在体内每一个生物转运的过程都与透过()有关。
2.生物体消除自由基的防卫系统主要包括()、()、()、()等。
3.()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
4.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染毒方法有()、()、()、()等。
5.体内毒物的重要贮存库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A.有机污染物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2.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3.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D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滤过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A.肝 B.肾 C.肺 D.小肠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14.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 A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胞吞15.外源化学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 C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10016.外源化学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C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17. 外源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 AA.微粒体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18.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 DA.毒作用发生快慢 B.毒作用性质 C.代谢解毒 D.毒作用持续时间1.毒物是 D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LD50的概念是 D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统计值)3.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A.LD100 B.LD50 C.LD01 D.LD04.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B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5.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D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6.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CA.绝对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以上都是7.对LD50 描述错误的是 D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8.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9.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B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1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11.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D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1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D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13.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 D A.LD50 B.LD0 C.LD01 E.LD10014.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B A.LD50 B.LD0 C.LD01 D.LD10015.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D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16.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称为 DA.效应 B.反应 C.量效应 D.质效应17.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 A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吸收途径 C.剂量 D.作用时间18.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 A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的其它因素19.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 A 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 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20.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D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21.化学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 DA.电离度 B.熔点 C.挥发度 D.以上都是22.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 D第2/3页A.寻找毒作用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B.预测毒牲大小 C.推测毒作用机理 D.以上都是23.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D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1.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A.大鼠和小鼠 A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D.鸟类2.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3.急性毒性是 C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 24 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4.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A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5.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D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6.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饮水7.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D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8.经呼吸道静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DA.设备简单 B.操作方便 C.消耗受试物少 D.以上都是9.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D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 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 D.以上都是10.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是 CA.一次B.一次或8小时内多次 C.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 D.一次或14天内多次11.化学物的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 B A.雌雄多少都可以 B.雌雄各半 C.全部为雄性 D.全部为雌性12.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CA.1天 B.1周 C.2周 D.3周13.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A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14.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是 EA.环境毒理学3~6个月 B.食品毒理学3~6个月 C.工业毒理学1~3个月D.食品毒理学90天喂养E.以上都对15.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DA.成年动物 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 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16.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A.血象、肝、肾功能 B.病理学检查 C.灵敏指标的检查 D.特异指标的检查17.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 DA.确定阈计量 B.确定最大无作用计量 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 D.以上AB正确18.慢性毒性试验设有四个计量组(高、中、低、最低)及对照组,哪个计量组为最大无作用计量 DA.高计量组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1 B.中计量组出现了轻微中毒的症状,与对照相比P<0.05C.低计量组出现了个别动物极轻微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D.最低计量无任何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