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300讲(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1讲闻一知十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译】孔子对子贡说,你跟回谁比较杰出,谁比较优秀?子贡回答说,赐怎么敢和回相比呢,回听到一个道理可以领悟十个相关的道理,赐听到一个道理只能领悟两个相关的道理。孔子说,是比不上,我与你都比不上。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他也不认为说我是老师,我就一定要胜过学生。韩愈在《师说》里面也有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客观的话,重要的是用不用功,如果你有很好的天赋才华,你不用功的话那是浪费。你也只能是天才儿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多可惜。如果说你既有天才又能用功,那就是孔子说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将来的他们也许表现远远超过我们。这样的话,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才能不断进步,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他看到有像颜回这样的学生,高兴都来不及。他看到子贡这样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既谦虚又有自知之明,当然是要鼓励他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欣赏、互相肯定,所以我们看到孔子跟学生的关系就觉得非常亲密。他跟学生谈话来往,看学生如果太骄傲了,他会稍微点他一下;太谦虚的话,又会鼓励他一下;如果他有自知之明,就再给他肯定。

第62讲听其言观其行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第五》【译】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没有办法用来雕刻,废土砌成的墙壁,没有办法涂得平滑,我对予有什么好责怪的呢?孔子又说,过去我对待别人,听到他的说法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到他的说法,却要观看他的行为。我是看到予的例子才改变态度。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他随时也在观察和学习,他对人的态度也要从身边人去加以检验。因为有时候你接触的朋友,都是比较同质性高的,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到最后大家想法都差不多,你就以为天下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其实不一定,譬如中国那么大,你到每一省去,你都会发现有不同的民情、风俗,有些人讲话喜欢夸张一点,有些人讲话比较保守一点。所以我们要注意到你与对方的习惯是不是一样,否则你听他讲一句话,用你自己的想法去理解的话很可能会产生误会。

第63讲欲望的尺度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公冶长第五》【译】孔子说,我不曾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一位。孔子说,枨有不少欲望,怎么做得到刚强呢?

两种欲望:

●第一种是自我中心的;

●第二种是非自我中心的。

孔子说他的学生里面他没见过刚强的,因为他有欲望就不能刚强,分辨欲望的前提是除了你基本的生存欲望之外,往上提升所做的分辨,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生存欲望,这就谈不上什么所谓的欲望的问题。所以要分辨的是一方面你要把自我中心的转向非自我中心的,另一方面要参考一下道家的想法,有正确的知,你才有正确的欲。事实上如果大家都没有欲望的话,社会怎么能进步呢。但是这个欲望,最好是正确的欲望,也就是说你不能为了满足欲望而损害别人。其次是你要调节你的欲望,最好同时有正确的知,这样就有正确的欲,一个社会还是可以向前不断地进步发展,这才是孔子的真正用意。要不然孔子为什么要说你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呢,他希望你不要只知道狂妄而已。还要透过学习了解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掌握好这个分寸,那你无欲则刚在原则上还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否则你欲望太多一定受制于人,别人可以控制你,这样一来你的生命还有什么自由可以去珍惜。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译】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我也但愿自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这还不是你做得到的。

人跟人的相处常常以这句话作为思考,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我也但愿自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里面充满一种温暖的人道精神,互相尊重的一种情感,很值得我们多加去思考跟学习。我们在念《论语》的过程,有这些地方出现的时候,就要特别找一些例子来说明,比如看看别人如何跟我相处,上课的时候有同学讲话,他是不是妨碍我听课,但是你如果干涉他的话,好像会伤害同学的情感,所以这个时候由适当的人出面,让老师来说大家保持安静,或者由班上专门维持秩序的同学来做的话就比较名正言顺。那我们能够自我要求,而不是去要求别人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自我要求,何必需要别人来要求你呢,那样的社会一定是比较可爱的社会。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第五》【译】子路听了做人处事的道理,还未抵达能够实践的程度以前,就只怕自己又听到新的道理。

孔子说过一个人的过失跟他的性格类别有关,所以你要对付你自己,要改变你的性格,如果不能改造自己的性格,顺着你的天性去发展,有优点也有缺点,到时候恐怕互相抵消,那么一个人的生命只能原地踏步。如果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过失或者性格上的弱点来加以改善,如果你自己不改善,没有人可以帮你忙。你先不要关心别人有没有改善,因为别人有他自己的路要走,你要关心的是自己有没有改善。

人活在世界上想要学习,想要改善自己,第一个就是要好学,像孔子一样,每天不断地学习,到处向人学习,这样你就会觉得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感觉到生命力源源不绝地展现出来。第二个要深思,要好好地去思考,使所学的内容跟自己的生命特色结合起来,这样你所学的才有用。第三个要实践,也就是力行实践,如果你不能实践的话,你学得再多、想得再深有什么用,它还是不能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的生命。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译】子贡请教说,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明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放下身段向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得到“文”的谥号。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第五》【译】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的作风:第一个容貌态度保持恭谨,第二个服侍君上出于敬意,第三个照顾百姓广施恩惠;第四个役使百姓合于分寸。

两位在孔子之前的政治人物,他们的表现一个是合乎文的要求,一个是合乎君子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