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英语教学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初中英语教学
更要富有朝气和活力。充分运用唱 歌、角色扮演、游戏活动,适当设计 任务活动,引入口试。低年级也可运 用TPR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
复习、梳理、整合初中知识 人人张口说英语,引入口试 加强听力练习,引入听写 大量阅读,天天读 加强写作,每周一篇
语法的处理
Larsen-Freeman(2019)提出了语法技能 (grammaring)的概念,教师应当选用合适 的教学方法,在语境中教授语法。 Grammaring 不单指语法形式,而是指准 确、达意、适当地应用语法的技能。
基础实:知识、技能、能力 技能全:听、说、读、写、译 步骤细:步步为营 环环相扣 重情感:师生和谐 生生和谐 重整合:教学理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情境
三、中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英语教学本土化 突出口语表达力 提升教师语言力
(能者为师 同伴互助 自学为主)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的一个发展
非交际学习 前交际学习练习 (关注形式) (形式>意义) Exercises Enabling tasks (Form-focused tasks)
交际语言练习 结构化交际 真实交际 (形式=意义) (形式<意义) (关注意义)
Tasks Communication tasks (Meaning-focused tasks)
中学英语教学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2019-07-21 北京)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邮编:100088)
张志远
Email: zhangzhiyuan21cn
一、中学英语教学基本理念 二、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思路 三、中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四、中学英语教学若干要素 五、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六、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研究
伍铁平 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三版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动物之间也是可以交际的,但这种交 际只限于表达一些低级的情感,如高兴、 威吓、屈从等等。动物不会抽象思维,当 然也就不需要也不可能使用语言。
即使从人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 特征来看,两者之间也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1.功能开放。动物的“语言”则分不出 单位的明确界限,传递的信息固定有限。人 类语言是开放系统,能够传递的信息无限丰 富。语言可通过替换和组合构成无限多的句 子。而动物的“语言”只是一种封闭的系统, 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到动物本身 所受刺激的限定的。人的语言甚至不仅可以 有表面意义,还有“言外之意”。
二、动物“语言”和人类的语言 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 鸿沟。 语言的起源,有许多说法。 1.“神授说”。 《圣经》中记载,上帝把各种走兽和空 中的飞鸟带到亚当面前,亚当口里叫出来的 声音就是这种动物的名字。这种说法当然不 会被今天所认可,但它也说明,人类很早就 认识到,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2)词类:巴尼尼把词分为名词、动词、介 词、和小品词4类。
(3)语音:古印度语言学家细致地描写了梵 语语音的发音动作,根据生理原则和物理原则 对语音作了分类,区分出元音和辅音,塞音和 擦音,半元音,长音和短音以及音节等。
2.古希腊传统
“古希腊人有一种善于对旁人认为当然的事 加以怀疑的才能。”(布龙菲尔德)他们常常把 对语言的讨论和对哲学的研究夹在一起进行。 词与物的关系是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主要问 题之一。有的主张“按性质”,即语言是出于天 然的,是合乎逻辑的;有的主张“按规定”,即 语言是由人们规定的,它的结构有很多是不合逻 辑的。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对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的 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构拟语言的原始基础形 式,确定语言间的亲源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 化规律,这样的语言研究叫作历史比较语言学 。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讲解
中山大学黄国文
一、引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我们首先概述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对语篇分析与外语教学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语篇分析与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一些问题。
二、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
4)几本“语篇分析”的入门书
有关语篇分析的入门书这些年已出版了不少,这里列举几本,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Coulthard (1977/1985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Cook (1989, McCarthy (1991, Stubbs (1983, Hatch (1992, Renkema (1993也都是很好的入门书;Brown & Yule (1983, Schiffrin (1994, De Beaugrande & Dressler (1981也是很好的入门书,但比前面的几本难懂一些。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探讨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1)语篇分析的兴起与发展,(2)语篇,(3)语篇分析,(4)言语行为,(5)语篇结构和语篇体裁,(6)口头语篇与书面语篇,(7)语篇分析的几种方法。
1.语篇分析的兴起与发展
语篇分析是一门年轻的、还没有定性的学科。虽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有语言学家注意到对使用中的语言的研究(如布拉格学派和伦敦学派),但这个学科是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交际中语言使用情况的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一门学问。
2.语篇
“语篇”在英语里是discourse;“语篇分析”是从英语的discourse analysis译过来的。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把discourse analysis译为“话语分析”。与discourse有关的另一术语是text;有人把text译为“篇章”或“语篇”;因此,textlinguistics有人译为“篇章语言学”,也有人译为“语篇语言喜欢用text和textlinguistics。但有些学者则认为这两对术语在意义上有区别,而另一些则不把它们作严格的区分(见黄国文1988:3-4)。
c语言课程设计过程问题讨论
c语言课程设计过程问题讨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常用算法和程序设计原则。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独立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语言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语句、函数等。
2.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
3.算法:排序算法、查找算法、递归算法、动态规划等。
4.程序设计原则:模块化、代码复用、接口设计等。
5.编程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K&R)或《C Primer Plus》。
2.参考书:《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实战》等。
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教程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编程环境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学生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课后编程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占总评的30%。
3.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编程能力,占总评的50%。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一、本文概述《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核心议题。
语法化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汉语这种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语言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背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和深入的思考空间。
在背景部分,本文将简要回顾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历史沿革,分析汉语语法化现象的形成机制和特点,以及这些现象对汉语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影响。
在现状部分,本文将梳理当前汉语语法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包括词汇语法化、句法语法化、语用语法化等方面,并介绍国内外学者在这些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发展趋势部分,本文将探讨汉语语法化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跨语言对比研究的加强、语料库建设的完善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新技术在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推动研究方法的革新和研究成果的突破。
在面临的挑战部分,本文将分析当前汉语语法化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如语料收集的困难、理论框架的局限性、跨学科合作的挑战等。
本文还将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一文旨在全面概述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文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基本理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主要围绕着语法化的定义、机制、动因和路径等核心问题展开。
关于语法化的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语法化是指语言中实词或短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长期的语言使用习惯而逐渐失去其原有的词汇意义,转而获得某种语法功能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词汇项的意义变得越来越抽象,直至完全虚化,只保留语法意义。
《语言学概论》基本问题解答
《语言学概论》基本问题解答《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与基本问题解答导言A、名词解释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又叫文献学、传统语言学、语史学。
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称小学。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学科的主体,它包括对个别的、具体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7、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语言学分支。
详而论之,社会语言学研究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结构,二是社会语境。
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社会语言学试图透过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研讨言语行为,并通过语言使用现象说明社会结构及其内在机制问题。
8、结构语言学语言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的欧洲,基本理论源出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反对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
评析儿童语言发展的三种基本理论
评析儿童语言发展的三种基本理论作者:宋桂支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年第02期【摘要】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目前影响较大的有三种,本文先分析三种基本理论的理论代表人物,基本理论内容,再从三种理论能解释的语言现象以及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的角度入手评价该理论的优势与缺陷,以期望让大家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儿童语言发展环境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语言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只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的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可比拟的。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语言规则呢?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呢?在获得语言过程中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呢?关于语言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家关注的问题,由于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不同而形成了各种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
[1]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种,一种是先天论,一种是环境论,还有一种就是相互作用论。
本为针对这三种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比便大家能够清楚每种理论存在的价值以及理论不合理之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一、儿童语言发展的先天论先天决定论认为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先天禀赋的作用,代表人物有乔姆斯基和勒纳伯格。
(一)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种“语言能力”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获得的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转化成个别语法的过程,转化是由他提出的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
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2]这个过程是儿童自己完成的,并非周围使用语言的成人所强加的,所以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生下来就是语言学家。
世界上很多儿童在语言学习的阶段同时学习几种语言,且能掌握的很好。
这些似乎能证明确存在着一种先天语言学习能力!但是学术界对乔姆斯基的理论却有如此评论:(1)先天普遍语法规则以及由语言获得装置建立语法假设的设想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浅谈汉语语法单位及“小句”理论
浅谈汉语语法单位及“小句”理论作者:李晓敏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12期摘要:汉语语法包含大大小小的单位。
本文综述了前人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划分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具体谈了对“小句”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语法单位小句小句理论汉语语法是具有系统性的,它包含大大小小的单位。
研究汉语语法当然就离不开对汉语语法单位的分析。
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划分,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本文结合前人关于汉语语法单位划分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小句”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汉语语法单位划分的发展过程早期的汉语研究大多持“三级”论,即:词、词组、句子。
如1980年辽宁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
“三级”说其实是借鉴西方语法学方法,将语法局限在词法、句法学范围内谈汉语语法单位。
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之后,突出了语素的地位,认为语法主要是语素的配列规则。
受其影响,汉语语法研究的许多论著持“四级”论,即:语素、词、词组、句子。
这是至今很有影响的一类说法。
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就是按“四级”说分的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话语语言学引入我国,一时间超句单位——“语段”的研究成了汉语语法界的热门课题。
1981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暂拟体系”,增设了语素和语段,之后的教学语法体系和许多专家语法体系都采用五级论,即:语素、词、词组、句子、语段(句组、句群)。
这种说法已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尤其是在大学、中学的教学语法系统中。
1987年,董任认为“语素组”也是基本的语法单位之一,所以汉语语法单位就分为六级:语素、语素组、词、词组、句子、语段(句组、句群)。
聂焱在《现代汉语语法简明教程》中首次将汉语的六级语法单位“语素、语素组、词、短语(词组)、句子、句群、(句组)”写进教材,并以这六级语法单位为框架建构了语法体系。
另外,还有李作南提出的“语素群”、宋玉柱提出的“复合词素”这些与“语素组”类似的概念。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汉语文、师范、文秘方向适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说明本大纲的修订,主要依据新制订的教学计划以及以往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情况。
一、《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能力。
三、本课程的开设,对解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藏语、英语中存在的一些语言现象,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四、本课程以语言的内部结构及发展,语言的分化和整化,语言的接触,语言对策以及语言的本质等内容为教学重点。
五、根据西藏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民院学生的特点,我们选用了中央民族大学马学良教授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参考书。
六、教授本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向学生适量介绍国内外语言学的新进展。
2.注意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基础语言课程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3.注意体现民族院校的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语言实际,在讲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应多从汉语的情况出发,兼顾藏语、英语等其它语言。
举例应以汉语、藏语、英语为主,其它语言为辅。
4.由于本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不易掌握,教学中应注意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例证充分,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
5.本课以讲授为主,辅以适量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6.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外出搞一些小型的语言调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本课程讲授一学期,分68和51两种学时。
课程时间分配和进度详见表—1。
八、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使用时可以灵活掌握或作适当的调整。
九、本大纲适用于我院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以及师范本科和成人本科学生,专科学生使用时可适当调整内容,降低部分要求。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第一章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一、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包括对外和对内的汉语教学),不管主张哪种教学法(听说法、直接法或者交际法),都离不开语法"语法对于第二语言(或称外语教学)的教和学都是至关重要。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特别是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后,通常即进入语法为主,句子层面的语言教学阶段,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往往称这个阶段为“语法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在半年左右,接下去是所谓的“短文阶段”,这个阶段语法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掌握了母语的人,即便是青少年,母语也已基本获得。
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在途径、规律、特点和效率等方面就和幼儿时期的母语获得必然有很大的不同。
要完全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第二语言能力,就必须借助有效的辅助手段,这个手段就应当是语法。
二、语法的分类传统上是把“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作为一对相对的术语提出来的,然而,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我们认识到,和理论语法相对的不再只是教学语法,而应是应用或实用语法,实用语法中可以按不同的实用目的进行再分类,例如可以分为供计算机处理使用的语法和供教学使用的语法,供教学使用的语法可以再分为第一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而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中又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语法和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在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中,又可以分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语法等等"上面的这段叙述,(南京大学的郭熙)用下图表示或许更为清楚:语法—理论语法实用语法—计算机使用的语法教学使用的语法—第一语言教学语法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教师用的语法(参考语法)学生用的语法—阶段一语法阶段二语法阶段三语法其它语法(如大学里的混合型教学语法等等)按照这一框图,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已经隔了很大的距离,具体说来,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语法只是实用语法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处理,看来是把问题复杂化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要方便得多。
我国语言学基本理论及其教育体系研究
我国语言学基本理论及其教育体系研究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演变和使用等方面。
在中国,语言学从古代就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现代的语言学研究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的语言学基本理论及其教育体系研究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和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我国语言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在语言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中,我国学者积极探索了语言的认知、语言的演化、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的功能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论。
在语言的认知研究方面,我国学者积极探讨了语言的认知加工机制、语言习得的认知基础等问题,积极探索着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规律。
在语言的演化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在汉语的起源、汉字的演变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工作,积极探索着中华民族语言的源流。
在语言的结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通过大量的语料调查和分析工作,积极探索了单词、句子、语法等语言单位的结构和形态,使得我国语言学在语法、句法、词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的语言学基本理论研究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一系列的宝贵成果。
我国语言学教育体系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语言学教育体系的研究中,我国学者积极探索了语言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和新理论。
在语言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我国学者通过对传统语言学教育模式的攻关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积极推动了语言学教育体系的改革和提升。
在语言学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方面,我国学者着力探索了语言学课程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方法的革新等问题,积极推动了语言学教育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我国的语言学教育体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为我国语言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讲解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讲解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中⼭⼤学黄国⽂⼀、引⾔本⽂将从三个⽅⾯讨论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
我们⾸先概述语篇分析的⼀些基本理论和⽅法,然后对语篇分析与外语教学有关的⼀些问题进⾏讨论,⽬的在于帮助读者提⾼教学能⼒和⽔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语篇分析与提⾼科研能⼒和⽔平的⼀些问题。
⼆、语篇分析的⼀些基本理论在这⼀节中,我们将从以下七个⽅⾯探讨语篇分析的⼀些基本理论:(1)语篇分析的兴起与发展,(2)语篇,(3)语篇分析,(4)⾔语⾏为,(5)语篇结构和语篇体裁,(6)⼝头语篇与书⾯语篇,(7)语篇分析的⼏种⽅法。
1.语篇分析的兴起与发展语篇分析是⼀门年轻的、还没有定性的学科。
虽然早在⼆、三⼗年代就有语⾔学家注意到对使⽤中的语⾔的研究(如布拉格学派和伦敦学派),但这个学科是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学、符号学、⼼理学、⼈类学、社会学、⽂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个专门研究交际中语⾔使⽤情况的涉及到多个学科的⼀门学问。
1)英美国家的情况在英美国家,对语篇分析的研究在五、六⼗年代才有了明显的进展。
1952年结构主义者Harris 在《语⾔》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语篇分析》的⽂章。
在这篇⽂章中,他分析了⼀篇关于推销⽣发⽔(hair tonic)的⼴告,他的分析包括探索能解释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规则,他的讨论还涉及到语⾔与⽂化、语篇与社会情景(social situation 等问题。
在这篇⽂章中,Harris 认为语篇分析有两种⽅法,⼀是可以超越句⼦界限描述语⾔,⼆是研究⽂化与语⾔之间的关系。
由于Harris 是个结构主义者,他对语⾔与⽂化、语⾔与社会情景这些⽅⾯的问题不怎样关⼼。
尽管Harris 创造了“语篇分析”这⼀术语,但他的这篇⽂章在⽬前的语篇分析领域并没有多⼤影响。
Coulthard (1977/1985 认为:Harris 的⽂章的标题很吸引⼈,但实际上是令⼈失望的,他提出的分析⽅法也没有⼈重视过。
语言学概论语法分析疑难问题解答
语法分析疑难问题解答语法一章教学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的分析问题,又涉及到相关外语知识的结合应用,需要在学习中加强实践练习,老师们在课堂进行教学辅导,最好也要结合理论讲授进行同步练习训练,做到讲练结合,通过实践领会并掌握语法分析的方法。
为便于同学们认识语法分析内容,我们这里把需要进行语法分析的内容集中介绍。
这些内容大家在认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其实并不难领会。
一、怎样认识合成词词是由构词语素构成的,没有变词语素的事儿,所以一般只根据构词语素的情况来分析词的结构。
根据词中各个构词语素出现的情况,一般把词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个大类。
单纯词: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一般而言单纯词是一个语素,而且只能是词根,词缀是不能单独构词的,词尾则根本就不是构词成分。
例如汉语的“人、手、水、河、啊、琵琶、枇杷、哗啦、坦克”等,英语如man、teach、book、moon、sun、long 等都是单纯词。
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根据构词语素的特点,合成词可分两类:一类是复合词:完全由几个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构成的词就是复合词,词义由两个语素的意义复合构成,所以叫做复合词。
例如汉语的“思想、学习、黄瓜、大豆、胆怯”等,英语的如“snowwhite、makeblieve、makegame、earthfall、friendship、motherland”等。
汉语的合成词以复合词为主,也就是说主要是由词根语素构成。
一类是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结合构成的词就是派生词。
派生词的意义是在词根语素意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词缀有的在词的前面,有的在词的后面,有的前后都有词缀,词缀往往表示意义或功能上的类化。
例如汉语的派生词“老师、阿妈、作者、读者、路子、石头、盖儿、慢性、客气、深化”,英语的如“friendless、 friendly、rewrite、 writer、 reset、 impossible、business”等。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
三、马建忠的“词本位”
词本位,又称词类本位,就是指以词法为重点, 以词类为基础来描写语法现象的语法体系。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理论上来源于西方传统语 法,因此在马建忠眼里“词类”就是最为重要的 环节,通过各种词类的说明和解释就能够说明汉 语语法的规则。 《马氏文通》总共十卷,词法部分占八卷,可见 词本位在《马氏文通》中的地位。他认为,句子 是由词组成的,每个词在句子中都有它特定的功 能,每个词必须能够和句法成分相配,符合它的 功能,弄清楚了词的功能和身份,才能讨论句法 。
七、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邢福义采取“小句本位”,是因为他认为小句在汉 语语法系统中处于中枢地位,这一点跟以往的词组 作为中枢地位的观点不同。他还认为在诸语法单位 中,小句所包含的语法因素最为齐全;小句是语气 、词和短语、复句和句群等语法单位的“联络中心 ”;小句能够控制和约束其他所有的语法实体,是 其他所有语法实体所从属所依托的语法实体。小句 跟其它的语法实体都有直接联系,并且也是其它语 法实体所依托的核心,通过它能够发现“短语常备 因素”、“小句特有因素”、“小句联结因素”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朱德熙在《语法问答》 中说:“要是拣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来说, 主要只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 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 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 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两条 ……每条都概括了汉语语法的一些具体的特 点。”(1985,4页)
(1)
(2) (3) (4) (5)
马建忠的“词本位”; 黎锦熙的“句本位”; 朱德熙的“词组本位”; 徐通锵的“字本位”; 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二、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课上讲到的特点是: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他不愿意啊!他不愿意吗? 他不愿意吧?他不愿意呢? 他不愿意呗。他不愿意了。
构式语法视角下的国际汉语教学新模式
构式语法视角下的国际汉语教学新模式本文简单介绍了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和研究现状,并在语言双重体系的理框架下提出“构式语法教学观”,建立国际汉语教学的新模式: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过渡环节;淡化语法规则的作用;确定和处理语言点的过程中强化整体意识,避免传统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
最后初步探讨了“构式语法教学观”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标签:构式语法国际汉语教学构式语法教学观一、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及其研究现状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 Theory,简称CG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目前影响很大的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
这种理论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以语言用法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多个理论的统称,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分支,如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G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等。
各家理论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即(Goldberg,1995、2006、2009):1.构式是形式和意义(或功能)的匹配;2.构式本身能表示独特的语法意义,自身有独特的语义配置方式(即独特的语义结构关系);3.构式的形式、意义具有不可预知性,即构式的形式、意义都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其他构式推知。
构式语法理论一经问世,马上就引起了各国语言学界的极大兴趣,成为国际语言学领域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之一。
国内对构式语法的关注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以前,这一阶段国内构式语法研究内容少、涉及面窄而且很不系统。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尝试运用构式语法对英汉或者汉语特有的句式或词语进行研究。
张伯江(1999)可能是最早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现象的一篇开创性论文。
英语语法功能理论基本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基本翻译原则1.语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翻译领域的功能理论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源于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并非产生于20世纪。
纵观翻译史,译者们大都注意到不同的情境要求不同的翻译。
但是,把翻译中的功能取向系统化、理论化却是在20世纪70年代。
在这个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四位德国学者提出了里程碑式的理论观点,为功能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根据Nord(2001)有关论述作简要介绍。
(1)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出于翻译教学目的,Reiss提出了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以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
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她对文本的两种分类形式做了区分,一种是文本类型,按主导交际功能(如信息、表情、祈使等)分类;另一种是语篇体裁,按照语言特征或惯例常规分类(如分为工具书、演讲稿、讽刺作品或广告所等)。
每种文本类型都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但一种体裁(如书信)不一定只涉及一种文本类型。
由于语篇体裁特征约定俗成,体裁分类对功能翻译有重要意义。
(2)Vermeer的目的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Skopos一词为希腊语,意为“目的”;Skopos作为术语通常用来指翻译的目的)是将“目的”作为核心概念用于翻译的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翻译行为的目的。
此外,Vermeer还使用了“目标(aim)”、“意图(intention)”、“功能(function)”等术语。
其中,“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有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Vermeer的理论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指涉的接受者。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知识、对译文的期待和交际需求。
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和某种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全部或部分信息来源,因此与原来的翻译理论把原文视为翻译过程中的唯一权威相比,原文的地位在目的论中被降低了,用Vermeer的说法是“被废黜了(dethroned)”。
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语言结构
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语言结构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工具,具有复杂的基本原理和特定的语言结构。
本文将围绕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语言结构展开讨论,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语言学的视角。
一、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语言的起源、发展和使用规律的基础。
它包括语言符号、语言交流以及语言规则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意义与表达形式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在语言中,单词、词组、句子等都是语言符号。
它们通过与特定的概念和意义相联系,使人们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语言交流语言交流是人们使用语言来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语言交流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进行。
口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而书面交流在文学、学术和官方文件中占据重要地位。
3. 语言规则语言规则指的是语言使用中的一系列约定和规范,它们决定了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方式。
语言规则包括语法、词汇、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语法规则规定了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词汇规则则决定了词汇的选择和搭配;语义规则规定了词语和句子的意义;语用规则则关注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目的。
二、语言结构语言结构是指语言中各个层次之间的组织关系和结构特点。
它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方面。
1. 语音结构语音结构研究的是语言的声音形式。
语音结构包括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三个方面。
它关注的是语音的音位、音节、音素等单元,并研究它们在语言中的分布和规律。
2. 语法结构语法结构研究的是语言的句法和词法规则。
句法规则决定了语言的句子结构,包括句子的构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词法规则则确定了词汇的形态和搭配规律。
3. 语义结构语义结构研究的是语言的意义。
它关注词汇和句子的意义,以及意义如何通过语法来表达。
语义结构涉及词义、句义、逻辑关系、语用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三、语言学的应用领域语言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理论探讨,它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教育语言学为语言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母语习得的主要理论
• 认知论可以解释很多语言习得现象,如儿童一开始使用的词汇 都是周围的人和事,由近及远;不同语言的儿童在24个月以前 习得的大都是名词,其掌握的名词的数量远远超过动词的数量, 说明儿童首先对事物形成概念,然后才能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 所认识,才能习得动词。
认知论的不足之处
• 第一,这一学说不是专门解释儿童语言习 得问题的,因此语言习得中的许多问题并 未得到解决; • 第二,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 调认知一方面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 第三,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 影响。
对语言功能论的评价
• 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 功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 习得过程。 • 语言功能理论也影响到功能法教学流派的 形成。 • 该理论着重阐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 掌握,而对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语言功能论
•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1925 - )
基本观点
• 语言功能论则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 童语言的发展。在成人的语言体系中,语言 结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表达意思的手 段之一。 • 儿童习得语言是为了学会如何表达意思,如 何用语言做事、进行交际,因此更为重要的 掌握语言的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 • 只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探讨儿童语言的习得, 不能解释儿童为什么能掌握成人的语言体系、 儿童的语言体系是如何过渡到成人的语言体 系的,必须进一步考察儿童是怎样运用这些 结构来进行交际的。
认知论
• 源于认知主义心理学 关于学习的探讨。 • 代表人物是瑞士儿童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 心理学家
基本观点
• 儿童头脑中没有神秘的语言习得机制,更不存在普遍语法,但人类有先天 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认知机制和认识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 学习。 •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 达到暂时平衡,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 儿童总是运用他熟悉的结构去创造新的用法,用他熟悉的东西去理解他不 熟悉的。 • 所以说,儿童的语言习得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基础上的,认知能力 的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
小学老师理论联系实际急难愁盼问题有哪些
小学老师理论联系实际急难愁盼问题有哪些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不够。
学生学过的知识不能达到及时有效的巩固与消化、吸收。
教师很难很好的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
2、课程安排不合理。
基本上都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学生的学习状态欠佳。
这样的安排容易让学生把课与音乐、美术等其它课相提并论,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
3、班级人数太多,再加上教师师资不足,所带班级太多,教师很难去关心、了解每个学生,面对面辅导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4、教学设备不齐全。
缺少诸如挂图、词卡、实物等教具,课堂教学直观性不强,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现在家长的素质都在不断提高,但真正能在家给予学生学习指导的很少,只是为他们提供复读机、点读机让他们自己听读;外界的环境更不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6、听、说、读、写没能有效结合。
尤其是对写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生的世界里,只有语文、数学作业,作业不当一回事。
7、语法教学是难点,小学生不知何为语法,为何要学,怎么用,对此难以理解,处于懵懂的状态。
8、平时练习量小,包括口头与书面,每周只有一个早读读,课外更不可能有更多的口语交流。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一、课堂教学方面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时活动不容易收回,甚至有的学生往往对活动本身更感兴趣,而对运用语言并不是很感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活动感兴趣的同时也积极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2.有几册教材的难度偏大,年级之间教材的跳跃性有时过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教材的学习,教师如何做好这些年段教材之间的自然过渡,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材的学习?3.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性差,后半节课老师更多的精力忙于管纪律较多,教学效果开始下降,如何提高后半节课的效果?二、课堂检测方面1、三年级的字母书写教学虽然教师也很重视,不断采用各种方法,但是部分学生的书写作业还是不太理想,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2、对于课堂中一些书面作业,教师往往会在学生完成后先集体进行讲评,但是后进生的书面作业问题还是很大,如何提高这些学生作业质量?3、练习册中的部分练习不能与相应年段学生实际水平相符,但是教师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自编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巩固练习,如何能更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三、课后检测方面1、有些学生作业拖拉,作业本难以收齐,如何促使这些学生主动上交作业?2、除了读,听也是十分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第一节 语法教学的必要性问题
1.2 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问题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获得途径是否 一定要经由语法的教育。 ★语法是学习(learning)与习得 (acquisation)相区别的根本所在。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母语语言能力: 口语能力 (习得) 书面语能力 (学习+习得)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主 要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创立,与以语法为 基础的教学理论如听说法相对而言。它强 调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 基本理论问题
目录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语法教学的必要性问题 第二节 语法教学和教学语法 第三节 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第一节 语法教学的必要性问题
1.1何以有必要性问题存在? ★无论是母语语文教育还是第二语言教育, 都存在着要不要语法教学的争论。 ★从国际外语教育的现状看,也存在着形 式驱动还是内容驱动的争论。前者重视语 法,后者忽视语法。
教学方法的影响 语法教学从方法的角度说,可以分成显性 教学法和隐性教学法两类。区别在于教学 过程中是否把“语法”的内容外显出来, 使学习者明显地意识到“在学语法”。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显性教学法例 老师:你什么时候去长城的? 学生:我上个星期天去长城了。
老师:应该说“我上个星期天去长城的”, 也可以简单地说“上个星期天去的”,或 者更简单地说“上个星期天”。 (板书) S+(是)+时间+V+(O)+的
直接法(Direct Method):19世纪末产生,对语 法-翻译法的反动。特点有:课堂上只用目的语; 意思要将语言和动作、实物、情景、手势等结合 起来直接展现;用归纳法教语法。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特点有:(1) 强调先教听说,后教读写;(2)运用对话 和操练;(3)反对在课堂上使用母语; (4)常利用对比分析。
第二语言语法教学
语法观对教学的影响
Larsen-Freeman(2001:26):“建议把 语法当成一种技能或一个动态过程(即我 所说的语法技能),而不是一种静态的知 识。”他认为“把语法当成知识即规则、 词性和动词词形变化表的集合来讲授,容 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从对外汉语教学多年的实践上看,“教育 本能”决定了一个基本的路线:语法教学 集中在一到两年内完成。中高级阶段基本 上没有语法的内容。这种状况需要客观分 析。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第一节 语法教学的必要性问题
1.5 第二语言教学不可能没有语法教学
1.4 教学阶段与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有不同的表现。 一种看法:“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主要是 抓好语音教学、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而 不是语法教学。” 如何评价此看法?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我们的看法 就阶段性来说,初级阶段语法的重要性要 大于中高级阶段。原因在于,初级阶段是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也是规则获得的最为重要的阶段。
外语语言能力:口语能力 (学习) 书面语能力 (学习)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第一节 语法教学的很大程度上是由 教学内容及方法不当造成的。一般来说, 人们不会去深入思考语法和自己语言能力 之间的内在关系,人们关心的是学了语法 对自己有什么用。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1)他们的岁数不同,秉性差异、思想觉悟也不一样。 (2)鲁达看穿了统治阶级的本质,三拳打死“镇关西”,
弃官而逃,他的心情是什么呢? (3)和这些看法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直占着上风,许多同学
起来驳斥那些错误的看法。 (4)在这一系列艺术手段的运用下,他的这段台词就象高
山上的瀑布倾泻而下。 (5)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
上起了重大作用。 (6)我国古代的这类神话反映了人和自然的斗争,但是也
反映了古人朴素的自然观。 (7)正是革命战争的熔炉锻炼保尔成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
义战士。 (8)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出身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
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1.5.1理论上 从外语教学法发展史看,贯穿的主线就是 语法的地位问题。教不教语法以及怎样教 语法是各种教学法的主要区别所在。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19世纪开始用于现代语言(外语)教育,强调阅 读能力而非口语交际能力。典型的一堂课由介绍 语法规则、学习词汇表和翻译练习组成。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叶斯柏森谈语法教学方法:
我只希望将来的初级语法教学比迄今为止 任何时候都更有生气,似是而非、模糊不 清的概念少一些,“禁律”少一些,定义 少一些,大大增加对活生生的语言事实的 观察。这是使语法成为学校中有用的、令 人感兴趣的课程的唯一方法。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母语语法教学情况
根据王培光(2005)对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 (1987)课本的统计,六册课本共有70个语法练 习,知识类练习、变组类练习(如“按要求造名 词组成的联合短语”)、运用类练习分别是41、 18、11,分别占58.6%、25.7%、15.7%。作者的 看法是“运用类练习的百分率很低,可见这套语 法教材不太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并不是成功的 语法教材。”
好,我们再练习一下……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隐性教学法例 老师:你的衣服很漂亮,在哪儿买的? 学生:在王府井买的。 老师:(你是)什么时候买的? 学生:上个星期天买的。 老师:(你是花)多少钱买的? 学生:200块钱买的。
第一章 语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题
第一节 语法教学的必要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