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装置的发展

合集下载

热电cfb装置介绍

热电cfb装置介绍

定义
热电CFB(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装置,即循环流化床 热电联产装置,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
基本原理
通过燃料在流化床内的燃烧产生高温烟气,烟气在流经锅炉 受热面时将热量传递给工质(水或蒸汽),使其加热并产生 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同时,通过回收烟气中的余热 ,实现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高效余热利用
通过改进余热回收系统、提高余热利用效率 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CFB装置能源利用 效率。
政策支持与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
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热电 联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技术 创新和应用,为CFB装置技术
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产学研合作机制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高 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资源 ,共同推动CFB装置技术的研
02
污染物排放
热电CFB装置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硫氧化
物、颗粒物等。评价装置性能时需要考虑其污染物排放水平,是否符合
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03
运行稳定性
热电CFB装置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因此运行稳定性也是评价其性能的
重要指标。评价运行稳定性需要考虑装置的故障率、维修周期、寿命等
发与应用。
创新人才培养
加强热电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和 引进,打造高素质研发团队, 为CFB装置技术创新提供人才
支撑。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力。
竞争格局及主要厂商介绍
国际厂商
西门子、通用电气、阿尔斯通等 国际知名厂商在热电CFB装置领 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份 额。
国内厂商
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上海电 气等国内企业在热电CFB装置领 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缩小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热机是指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或装置,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蒸汽机到现代的内燃机和热电机,探讨了每个时期的技术突破和影响。

1. 古代热机古代热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当时的热机主要是基于蒸汽原理的,最早的蒸汽机被认为是由古希腊工程师赫罗恩在公元1世纪发明的。

这种蒸汽机被称为“赫罗恩蒸汽球”,它利用蒸汽的压力产生动力,推动球体转动。

2. 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催生了蒸汽机的进一步发展。

詹姆斯·瓦特在1769年改进了蒸汽机的设计,提高了效率和功率。

他的蒸汽机采用了活塞和曲柄机构,使得蒸汽能够被更有效地利用。

这项技术突破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加速,推动了机械化生产的进程。

3. 内燃机的诞生19世纪末,内燃机的诞生标志着热机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在1876年发明了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这一发明开创了内燃机时代。

内燃机利用燃烧燃料产生的爆炸力推动活塞运动,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4. 热电机的发展20世纪初,热电机成为研究的热点。

热电机是一种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热电效应的研究始于1821年,当时德国物理学家托马斯·约翰·塞贝克发现了热电效应。

随后,科学家们不断改进热电材料和设计,提高了热电转换效率。

热电机在航天、能源回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 现代热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热机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友好性。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内燃机等传统热机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新型热机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如燃料电池、热泵等。

这些新技术在能源转换和利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为人类提供更加可持续和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

热电偶 集热块

热电偶 集热块

热电偶集热块热电偶与集热块是两种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测温装置,它们在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热电偶与集热块的定义、作用、工作原理、分类、性能、选用原则、优势与局限进行全面解析,并探讨两者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热电偶与集热块的定义与作用热电偶是一种温度传感器,它通过两种不同金属导线之间的热电势差来测量温度。

集热块则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或其他能源进行集热的装置,其目的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与分类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热电势差。

根据传感器结构和工作温度的不同,热电偶可分为普通热电偶、铠装热电偶、耐磨热电偶、微型热电偶等。

三、集热块的性能与选用原则集热块的性能主要体现在集热效率、热稳定性、抗污染性等方面。

在选用集热块时,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考虑以下原则:1.匹配能源类型:根据使用的能源类型,选择相应类型的集热块。

2.承受温度范围:确保集热块在工作过程中能承受所需的温度。

3.集热效率:选择具有较高集热效率的集热块,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抗污染性能:考虑集热块在恶劣环境下的抗污染性能,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四、热电偶与集热块在工业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热电偶的优势在于其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温度测量场景。

然而,热电偶的局限性在于其精度受环境影响较大,且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下使用受限。

集热块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但其局限性在于集热过程受到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且投资成本较高。

五、发展趋势与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能源的发展,热电偶与集热块在工业应用中将不断优化与创新。

发展趋势包括:1.高精度、高稳定性热电偶的研发与应用。

2.集热块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3.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

4.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总之,热电偶与集热块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两者在测温与节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电储能装置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热电储能装置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热电储能装置的原理与研究进展热电储能装置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进行储存的装置,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转型的推动,热电储能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热电储能装置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热电储能装置的工作原理热电储能装置利用热电效应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能将电能储存起来,以实现能量转换和储存。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热能收集和转换。

热电储能装置通过吸收热源(如太阳能、余热等)中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借助热电材料,如热电转换材料或热电元件。

接下来,电能调控和储存。

将转化得到的电能通过电路进行调控和储存,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在储能方面,热电储能装置可以借助于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设备进行电能的长期储存。

最后,电能释放和利用。

根据需要,储存的电能可以通过电路进行释放,以供应电力需求。

这样就实现了热能到电能的转化和再利用。

二、热电储能装置的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热电储能装置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成果:1. 热电材料的优化:热电材料是热电储能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装置的转换效率。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高效的热电材料,包括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混合材料等。

通过改良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提高装置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2. 器件设计与优化:热电储能装置的器件设计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热电元件的结构和工艺,提高了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纳米结构设计可以增强材料的热电性能,而采用多层结构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3. 系统集成和化学储能:除了热电材料和器件的改进,研究人员还致力于热电储能装置的系统集成和化学储能技术的应用。

系统集成可以提高装置的整体效能,并降低成本。

化学储能则可以实现电能的长期储存和快速释放。

4. 应用领域的拓展:研究人员还在将热电储能装置应用于新领域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硬核”设备护航高质量发展——抚顺石化公i司热电厂提升设备精细管理水平纪实

“硬核”设备护航高质量发展——抚顺石化公i司热电厂提升设备精细管理水平纪实

Enterprises企业视窗•战略管理量发_一抚顺石化公i司热电厂提_设备精细管理水平纪实□李冬铃〗李文静2020年12月,抚顺石化公司热电厂主要装置 生产指标创历史新高,发电量18546万千瓦时,达 到同期最高水平,环比增加8099万千瓦时,同比创 效1740万元。

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硬核”设备 保障,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折射出该厂扎实推进 设备精细化管理取得的累累硕果。

铸造精品,为高质量发展护航热电厂属于热电联产、以热定电型火力发电 n是抚顺石化公司的自备电n主要担负着向石 油一 n石油二n烯烃n乙烯化工厂及腈纶化工 厂供电、供汽、供水的任务,同时还与东北电网联 网供电,是抚顺石化公司安全生产的动力支柱,被 誉为石化东部“动力中心”。

近年来,随着装置逐年老化,设备设施受介 质冲刷、腐蚀,问题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热电厂 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热电厂集中精力,全面消除老厂主蒸汽系统管线、凉水塔重大安全隐患,完成老厂主控系统迁移、化学预处理渣仓综合治 理等改造项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设备保障。

“做好检修和项目管理不仅在于完成施工、消除隐患,更在于提升设备投运后的运行水平,能 否越修越优考验着设备管理者的能力和责任。

”热电厂机动工程主管领导说。

该厂对设备管理工 作实行“全链条”负责制,在各类施工项目建设 中,以铸造精品为努力方向,多次在公司工程建设 立功竞赛中获得嘉奖。

他们一边抓重点项目施工,一边利用停工检修契机做好相关消缺和优化改 造,达到“修一项,优一面”的提质效果。

2020年,他们利用老厂主蒸汽系统施工停运 机会,排查管网及疏放水系统,关闭不合理疏水 点,修复和更换漏水管线,节约工业水消耗费用约 110万元。

利用新厂机炉轮修机会,更换空气预热72|中国石油和化工2021 •04器的换热件,提升装置换热能力,改造吹灰汽源,降低排烟温度> 对脱硝系统进行A I G试验,精确 调整脱硝系统喷氨量,减少氨逃逸问题。

2024年热电器件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热电器件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热电器件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热电器件是一种能够通过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热电器件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热电器件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市场驱动因素和面临的挑战。

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热电器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热电器件市场规模达到了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亿美元。

应用领域热电器件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热电器件主要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建筑物能量回收和电动汽车座椅加热等领域。

此外,热电器件还可以应用于航天航空、医疗器械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市场驱动因素热电器件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驱动因素的影响。

1.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热电器件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具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

2.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政策,给热电器件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催生了对热电器件的需求,用于座椅加热和废热回收等领域。

市场挑战尽管热电器件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技术挑战:当前热电器件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热电器件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2.竞争压力:随着热电器件市场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来自国内外的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

市场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热电器件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1.技术创新:研发新材料和提高转换效率是热电器件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热电器件的性能,而提高转换效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2.市场拓展:随着热电器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

特别是在电动汽车、航天航空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热电器件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

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

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华能长春热电厂是一家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大型热电联产企业,拥有多台大型发电机组和供热设备。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污染排放的严格要求,热电厂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华能长春热电厂决定制定专项行动方案,以实现清洁高效的发展目标。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发电效率: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 减少污染排放:采用先进的治理设施和技术手段,降低大气污染物和废水排放。

3. 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比例,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三、具体措施1. 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1.1 发电机组升级:对老旧的发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

1.2 脱硫脱硝装置改造:对现有的脱硫脱硝装置进行改造,提高脱硫脱硝效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1.3 烟气治理设备升级:更新烟气治理设备,增加除尘、脱酸等功能,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2. 能源管理与节能措施2.1 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发电机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2 发电过程优化:通过优化发电过程中的参数调整和操作方式,减少能耗损失。

2.3 节能设备应用:引进节能设备,如余热回收装置、高效燃烧器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3.1 废水处理升级: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加强废水处理工艺的监管和操作。

3.2 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烟囱排放口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3.3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4. 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4.1 光伏发电项目:在厂区内建设光伏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4.2 生物质能利用:引进生物质锅炉和发电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热机是指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的蒸汽机开始,逐步介绍热机的发展历史。

1. 古代蒸汽机古代蒸汽机是热机的最早形式之一。

公元1世纪,古希腊的工程师赫罗恩设计了一种名为“埃奥洛波斯蒸汽机”的装置。

该蒸汽机通过加热水使其蒸发产生蒸汽,然后利用蒸汽的压力推动装置运动。

虽然这种蒸汽机并没有实际应用,但它为后来蒸汽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蒸汽机的发展。

苏格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设计,使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他的蒸汽机采用了活塞和曲柄机构,使得蒸汽能够更有效地转化为机械能。

这一技术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3. 内燃机的发展19世纪末,内燃机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热机的发展。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发明了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这一发明被认为是现代内燃机的基础。

内燃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利用气体的膨胀推动活塞运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具有体积小、分量轻、功率密度高等优点,成为现代交通工具和工业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

4. 蒸汽涡轮机的发展20世纪初,蒸汽涡轮机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热机的发展。

蒸汽涡轮机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蒸汽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种机械能可以用于发电、驱动船舶和飞机等。

蒸汽涡轮机的高效率和大功率输出使得它成为重要的能源转换装置。

5. 热电联产技术的应用近年来,热电联产技术的应用为热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热电联产技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驱动发机电发电,并同时利用废热产生的高温热能进行供暖或者其他用途。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对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热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古代蒸汽机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再到内燃机和蒸汽涡轮机的发展。

近年来,热电联产技术的应用为热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电机保护控制节能装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机保护控制节能装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成 电路 及 厚膜 电路 , 朝着 专 用集 成 方 向发 展 。 正 这种 控 制节 能 装 置 功 能 比较 广 泛 , 了兼 具 了 断相 功 能 外 , 除 还对 电机 的堵 转 、 负 荷 以及 三 相不 平 衡等 进 行保 护 与控 制 。 也 存 在缺 陷 , 只能 够 但 它
对 某一 些 断相 以及 一定 范 围 中 的负 荷故 障进 行控 制 ,而且 这 种
热 继 电器 是安 装在 电机 的定 力 线上 依 据 电流 的热 效应 来 进 行 控 制 , 工作 原 理完 全不 一样 。 其
13 电 子 式 保 护 控 制 节 能 装 置 .
能源问题逐渐成 为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大事 ,关系到国家的 安定及人们的稳定生活。 因而, 节能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问题。作为电机的生产部门 , 必须要顺应社会需要 , 在电机保护 控制装置 中节能降耗 ,采用显著 的节能降耗技术并不断研发新
摘 要 : 电机 保 护 控 制装 置 已 经广 泛用 于供 电 、 电、 发 电动 车 辆 以及 用 电 系统 等 各 个领 域 , 为 了这 些领 域 一 个重 要 的 组成 成 部分 。 着科 学技 术 的 突飞猛 进 , 随 电机 保护 控 制装 置也 朝 着 自动化 及 节能 降耗 的趋 势发 展 。 文章 对 电机保 护 控制 节 能装 置现
状做 了阐述 , 并探 析 其发展 的趋 势。 关键 词 : 电机 保 护控 制 ; 节能 装置 ; 状 ; 展趋 势 现 发 d i 0 9 9 .s . 0 - 5 4 0 2 40 2 o: . 6 /i n1 6 8 5 . 1 . . 1 3 js 0 2 0 5
O 引言
电机运转产生热量 , 将热量转化为 内部 的温度变化来实施控制 ;

热电联产的原理

热电联产的原理

热电联产的原理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是指利用燃烧或其他形式的热能,同时产生电力和热能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

通过合理地利用燃料的能量,热电联产可以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了电力和热能的供应问题。

热电联产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燃烧系统:热电联产的第一步是利用燃烧设备将燃料燃烧产生热能。

常用的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炭、石油等。

在燃烧的过程中,燃料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 发电系统:热能会被输送到热能发电装置,通常是蒸汽发电机组,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汽发电机组中的蒸汽通过高速旋转的涡轮产生动力,并驱动发电机工作,最终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热能回收:在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热被回收利用。

废热可以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其他设备或系统,用于供热、供暖、工业加热或其他用途。

回收热能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4. 余热利用:热电联产系统还可以通过余热发电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当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不能完全回收利用时,通过余热发电装置将余热转化为电能。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废热,减少能源浪费。

总的来说,热电联产利用燃料的能量,通过燃烧和发电系统的联动作用,同时产生电力和热能,并回收和利用废热。

相比传统的分别发电和供热方式,热电联产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具有很高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热电联产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住宅区、商业建筑、工业厂房、发电厂等。

在住宅区和商业建筑中,热电联产可以为居民和商户提供稳定的电力和热能供应,同时减少对外部网络的依赖。

在工业厂房和发电厂中,热电联产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并为生产过程提供所需的热能。

综上所述,热电联产是一种高效能源利用的方式,通过将燃料的能量利用到最大程度,同时产生电力和热能,并回收利用废热,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排放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热电发电装置的动态模型及分析

热电发电装置的动态模型及分析

2 热 电发 电装 置 结 构 及 原 理
热 电发 电装置 由热 端导 热 片 ( 热 片 ) 热 电发 散 、 电器件 和冷端 散热 器构 成 , 图 1 示 。其 中 , 如 所 因为 热 电发 电器件 为双层 半 导体 串联 结 构 , 面不 绝缘 , 表 所 以在 热冷端 散热 器与 热 电发 电器 件之 间还有 绝缘 陶瓷片 。而虚 线框 的后 级直 流变换 器部 分可用 一个
有 影响 。这 些 都 是 之 前 的 研 究 没 有 系 统 考 虑 的
问题 。
为例 , 传统 汽车石 油燃料 产 生 的能 量 约 3 % 转换 成 0 机械 能来驱 动汽 车行驶 , 外 约 4 % 以废 气 方式 排 另 0 放, 还有 约 3 % 在 引 擎 冷 却 过 程 中流 失 , 能 源 利 0 其 用率极 低 。 因此 , 究 如 何 将 这 些 废 热 回收 利 研
些基 础性 问题需 要 解 决 , 中重 要 一 点 就 是热 电 其
发 电装 置 的数 学模 型 的建 立 。这是 因为后 级直 流变 流器 的控 制 特 性 , 括 做 最 大 功 率 跟 踪 和 功 率 匹 包 配 时 的动 态 特性 都 与 前 级 热 电 发 电 装 置 的 动 静 态模型 密切相 关 。然 而 , 有 的热 电发 电 器件 的模 现 型有两 种 , 种是 设 计 模 型 , 外 一 种 是 电等 效 模 一 另 型 。设计 模 型是基 于器件 物理 特性 而建立 的微 观参 数模 型 , 主要 为评估 器件 Se ek效 应 建立 , 类 模 eb c 此
bc e k效应 输 出电压在输 入 热量 波动 下 的 源响 应特 性 和在 负载 电 阻波动 下的 负载 响应 特 性 。最 后

热电池的发展历程

热电池的发展历程

热电池的发展历程热电池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世纪初。

本文将从热电效应的发现、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以及热电池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热电池的发展历程。

热电效应是热电池的基础原理,最初的热电效应发现可以追溯到1821年,由英国科学家Thomas Seebeck发现。

他发现当不同金属两端温度存在差异时,会产生电压差。

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家们对热电效应的深入研究。

随着对热电效应的研究,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热电材料,以寻找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

1834年,法国物理学家Jean Charles Peltier发现了反向的热电效应,即当电流通过两种不同金属的交界面时,会产生热量。

这一效应被称为“皮尔特效应”。

随后,人们开始研究热电材料的特性,以寻找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反之的材料。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德国物理学家Albert Einstein在1905年提出了光电效应的理论,这为热电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性能,以优化热电材料的转换效率。

20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Walter H. Brattain和John Bardeen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的费米能级,并提出了针对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理论,促进了热电材料的进一步研究。

热电池的应用也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和科学研究。

20世纪50年代,热电材料的转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引起了工业界的关注。

热电池开始在空间探测器、卫星和核电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热电池通过转化核能热能为电能,提供了密封性能和长期可靠性的优势,成为了一种常用的电源装置。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热电池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热电材料的研究不仅着重于提高转换效率,还致力于开发环保、高效的材料。

热电池在能量收集、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突破。

总的来说,热电池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热电效应的发现到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完善。

热能动力装置

热能动力装置

热能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是指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或核燃料等方式,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装置。

它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涉及到能源、环保、安全等诸多方面。

一、热能动力装置的分类热能动力装置可以按照能源类型、工作方式、应用领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能源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化石能源动力装置和核能动力装置两大类。

化石能源动力装置包括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燃油发电等;核能动力装置包括核电站等。

按照工作方式划分,主要分为热力发电和联合循环发电两种。

按照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分为工业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区域供电等。

二、热能动力装置的优缺点热能动力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产生大量的电能和热能,为现代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能源支撑。

同时,热能动力装置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环保的运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热能动力装置的建设和运营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热能动力装置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首先,它们需要大量的燃料供应,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较高。

其次,热能动力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热能动力装置的建设和运营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三、热能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随着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热能动力装置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未来,热能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清洁化。

热能动力装置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减排,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逐步转向清洁能源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等。

2. 能源高效化。

热能动力装置需要通过技术改进、升级等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安全可靠性。

热能动力装置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提高安全可靠性,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4. 智能化。

热能动力装置需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行成本。

总之,热能动力装置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热机作为一种能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蜿蜒的过程,从最早的蒸汽机到现代的内燃机,向来在不断地演进和改进。

1. 蒸汽机的发展蒸汽机被认为是热机的鼻祖,其发明者被认为是英国工程师詹姆斯·瓦特。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蒸汽机逐渐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量。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蒸汽压力推动活塞运动,从而产生机械能。

瓦特改进了早期蒸汽机的缺点,使其更加高效和可靠。

蒸汽机的发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

2. 内燃机的诞生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热机技术的新时代的开始。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于1876年发明了第一台四冲程汽油发动机,这是内燃机的雏形。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和氧气来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推动活塞运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相比蒸汽机具有体积小、分量轻、启动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交通工具和工业设备的主要动力。

3. 燃气轮机的应用燃气轮机是20世纪初由英国工程师弗兰克·惠特利发明的一种新型热机。

燃气轮机利用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旋转,进而产生动力。

与传统的蒸汽机和内燃机相比,燃气轮机具有高效率、快速启动和适应性强等优势。

燃气轮机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力站、飞机和船舶等。

4. 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热电联产技术是一种将热能和电能同时产生的技术,它的发展使得热能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热电联产技术利用燃烧或者其他方式产生的热能驱动发机电发电,并利用废热产生蒸汽或者热水供暖或者其他用途。

这种技术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5. 新能源热机的发展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能源热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能源热机包括太阳能热机、地热热机和生物质热机等。

这些热机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产生热能,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或者电能。

新能源热机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1. 早期热机的发展热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热机主要是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古希腊的蒸汽喷射装置和古罗马的蒸汽动力车。

然而,这些早期的热机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因为人们对热能的理解和技术水平有限。

2. 工业革命时期的热机工业革命时期,热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大突破。

蒸汽机的原理是利用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然后利用蒸汽的压力推动活塞或者转动轴实现机械工作。

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工厂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3. 内燃机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燃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兴起。

内燃机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或者转动轴的热机。

最早的内燃机是由德国工程师尼科拉斯·奥托发明的。

内燃机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率、便携性和灵便性,使其成为了汽车、飞机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来源。

4. 热机电的发展热机电是一种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热电效应的研究始于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中叶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热机电的原理是利用热电材料在温差作用下产生的热电效应,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热机电的发展为热能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特别在太阳能和废热利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新能源热机的发展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热机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兴起。

新能源热机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者废热等资源进行能量转换的热机。

例如,太阳能热机利用太阳能产生的热能驱动发机电,地热热机利用地下的热能进行发电。

新能源热机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热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真正取得突破的是在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随后,内燃机的兴起使得热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来源。

热机电的发展为热能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是一种利用热电效应来发电的装置。

热电效应是指当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处温度存在差异时,会产生电压差,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是由于材料中的电子在温度差异的作用下发生迁移所致。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通常由热电偶、热电电池等组成。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的,常见的有铜和铁、铜和铘等。

当热电偶的两个端口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就会产生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可以利用导线连接到负载上,从而产生电流,实现发电。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的原理很简单,但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一些需要小功率电源的场合,比如一些传感器、温度测量设备等。

此外,热电效应发电装置还可以用于废热利用,将废热转化为电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热电效应发电装置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的效率比较低,转换的热能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转化为电能。

其次,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的材料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的金属材料对热电效应的响应也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为了提高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的效率,许多研究人员都在不断努力。

他们通过改变热电材料的组成,优化热电材料的结构,提高热电材料的导电性能等方式,来提高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的转换效率。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是一种利用热电效应来发电的装置,它可以将温度差异转化为电能。

虽然目前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的效率还比较低,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它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相信热电效应发电装置会在节能减排、废热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热电效应发电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热电效应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热电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处存在温度差时,会产生电势差,从而形成电流。

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能源转换中,特别是在太阳能、火电和核能等领域。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由热电堆和辅助设备组成。

热电堆由一系列热电偶组成,每个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

当一侧导体的温度高于另一侧时,两侧产生不同的电势差,从而形成电流。

这些热电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热电堆,可产生更大的电流。

为了提高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的效率,通常会采取一些辅助设备。

例如,可以使用热管来提高热电堆的温度差,进一步增加电流输出。

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工质在低温端蒸发,然后在高温端冷凝,从而将热量从低温端传递到高温端。

这样一来,热电堆的一侧可以维持较低的温度,而另一侧可以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增加电流输出。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具有多种应用。

在太阳能领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将太阳能集中在热电堆的一侧,利用热电效应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太阳能的利用。

在火电和核能领域,可以利用燃烧或核反应产生的高温将热电堆加热,从而产生电能。

此外,热电效应发电装置还可以用于回收工业废热,将废热转化为电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电效应发电装置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热电效应发电装置被认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

它可以利用各种热源,如太阳能、废热和核能等,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未来,热电效应发电装置有望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多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分析与就业前景

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分析与就业前景

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分析与就业前景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是指掌握热能动力传递、控制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对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等热力设备的调试和维护。

本文将从专业分析和就业前景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专业分析1. 专业特点(1)理论基础:掌握热工、流体力学、材料科学、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进行热能动力装置的设计、计算和分析。

(2)实践能力:熟悉热能动力装置的操作和维护,能够进行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煤气化、炼油等领域,能够满足工业、家庭等场景的电力需求。

2. 学科设置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一般为工科类的本科专业,学科涵盖了锅炉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领域,以锅炉、汽轮机为重点,涉及热力系统、动力学、燃烧理论、传热传质、流体力学、机械制造、自动控制、节能环保等知识。

3. 就业方向(1)企事业单位:主要涉及火力发电、热电联产、煤化工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包括电力公司、能源公司、石化公司等,从事热能动力装置的运行、管理、调试、维修、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2)科研机构:从事热能动力装置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工作,可以在国家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工作。

(3)自主创业: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开发一些可以应用于热能领域的产品或技术,进行自主创业。

二、就业前景1. 行业前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

而热能动力装置作为电力生产的主要方式,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随着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的提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将越来越重要,而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也将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就业市场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就业市场主要分布在国内的火力发电、热电联产、煤化工等领域,也可涉足国外电力工业,具有相对较好的薪酬和职业发展前景。

热电偶 粘贴

热电偶 粘贴

热电偶粘贴热电偶粘贴的原理和作用热电偶的基本原理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

它由两种不同金属的导线组成,这两种导线的接触点称为热电接头。

当热电接头与物体接触时,如果两个接头处于不同的温度,就会产生一个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与温度差成正比,可以通过测量电动势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热电偶的作用热电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温度测量中,包括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设备等。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1. 温度测量:热电偶可以测量各种物体的温度,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它可以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工作,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2. 温度控制:热电偶可以与温度控制系统配合使用,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热电偶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炉温,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性。

3. 温度补偿:热电偶的电动势与温度差成正比,可以用于补偿其他温度测量装置的误差。

例如,在电子设备中,热电偶可以用于校准温度传感器,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热电偶粘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热电偶粘贴的方法热电偶粘贴是将热电偶与被测物体接触的过程,正确的粘贴方法可以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常用的热电偶粘贴方法: 1. 清洁表面:在粘贴之前,需要确保被测物体表面清洁无尘。

可以使用洁净的布或棉球蘸取酒精或清洁剂擦拭表面,去除污垢和油脂。

2. 选择粘贴剂:根据被测物体的特性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粘贴剂。

常用的粘贴剂有硅胶、热导胶和热导脂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粘贴剂。

3. 均匀涂敷:将粘贴剂均匀涂敷在热电偶的接头部分,确保接触面积大且均匀。

可以使用刮刀或棉签等工具帮助涂敷。

4. 紧密贴合:将涂敷了粘贴剂的热电偶与被测物体紧密贴合,确保接触紧密且无气泡。

可以用手轻轻按压热电偶,使其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5. 固定热电偶: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固定热电偶,确保其位置稳定不移动。

可以使用胶带、夹子或固定架等固定装置。

热电偶粘贴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热电偶粘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温度差异:热电偶的粘贴应在被测物体温度稳定后进行,避免温度差异对粘贴效果和温度测量的影响。

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原理

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原理

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原理
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基于斯特林循环原理,利用热膨胀和冷收缩的特性来产生能量,从而实现能量转换。

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加热、膨胀、冷却、收缩。

在第一步中,加热源向装置提供热能,使其中的工质(通常为氢气或氦气)开始膨胀。

膨胀使气体推动活塞向活塞腔的另一端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活塞的移动反过来推动了转子,从而产生了机械能。

在第二步中,膨胀的气体离开了加热源,进入热交换器。

在热交换器中,气体通过与热源接触的热交换器管道,将热能传递给气体。

这进一步增加了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在第三步中,气体进入冷却器,从而冷却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压力下降,活塞向另一端移动,从而产生了机械能。

在第四步中,气体进入另一个热交换器,将热能转移到冷却介质。

这降低了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气体的压力降低使活塞向原始位置移动,从而完成了一个循环。

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的优点是,它使用的是气体作为工作介质,因此不需要使用传统的液体冷却系统。

这使得它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运
行,从而提高了效率。

此外,它还可以逆转运转,即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总的来说,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的原理是基于斯特林循环的。

通过加热、膨胀、冷却、收缩这四个步骤,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由于使用气体作为工作介质,它具有高效率和逆转运转的优点。

因此,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发电、制冷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装置的发展2017-6-3一.前言1.1热电装置简介热电装置基于热电材料的内部效应工作,可实现直接能量转换。热电材料的内部效应包括Seebeck效应、Peltier效应、Thomson效应、Fourier效应、Joule 效应。Seebeck效应,又称温差电效应,是指在两种不同导体构成的回路中,如果两个接头处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加入负载电阻就会产生直流电流。Peltier效应是Seebeck效应的逆效应,是指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导体构成的回路时,节点上将会产生吸热或放热现象。Thomson效应是指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Joule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Fourier效应即导热效应。Joule效应即电流的热效应。热电单元是利用热电效应的基本工作单元,由一个P型半导体臂和一个N型半导体臂通过铜片连接而成。实际应用中的热电模块,由多个热电单元在吸放热上并联,在电路上串联组成。如果将热电单元的热端置于高温热源吸热,将热电单元的冷端置于环境中散热,电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加入负载即有电流通过,这就是热电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反之,如果给热电单元通入直流电,热电单元热端温度上升并放热,冷端温度下并吸热,这就是热电制冷机和热电热泵的工作原理。1.2国内研究概况热电效应是由温度梯度直接获得电能的方式中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的方式,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并称为21世纪三大最具潜力的能源技术。基于热电效应的发电、制冷和供热装置固态、环保、可靠、寿命长、易维护,易于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在航天、交通工具、工业、余热回收、电子制冷等领域,与常规能源装置相比独具优势。介绍半导体热电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领域,从非平衡热力学和有限时间热力学两个方面对热电发电机、热电制冷机和热电热泵的热力学研究现状做了全面回顾,重点对其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总结,展望热电发电装置热源的开发、多级热电装置、联合热电装置、热电装置的传热强化等热电装置将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有关热电装置的研究中,一部分集中于现有热电材料的测定、分析、改进或新型热电材料的发明、发现、预测[1],这一方向属于材料学的研究内容;另一部分则致力于在已有材料的基础和限制下,分析热电装置的工作特性,改进和优化热电装置的系统或结构,以提高热电效应的利用和转换效率[2],这一方向属于热力学的研究内容。美国著名学者BELL[3]指出,热电效应的广泛应用不仅要求改善材料内部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需要改进系统的总体结构。近年来,对热电效应的有效利用和对热电装置的系统优化已经成为热电效应研究的热点[4]。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热力学理论,以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热电装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的成果,对热电装置的发展与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地,从热力学理论上可分为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的研究和将非平衡热力学与有限时间热力学相结合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可分为热电发电机、热电制冷机、热电热泵和联合热电装置;在分析对象上,包含了单个热电单元,单级多个热电单元、两级热电单元和多级热电单元;在分析和优化的范围上,包含了外部传热的优化和内部结构的优化;在研究方法上,包含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热电装置基于非平衡热力学[5]的研究是在给定热电单元端点温度情况下的分析和优化,不考虑装置与热源间的传热,因此只能用于热电单元端点温度不变情况下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应用中,往往是热源温度给定,热电单元端点温度因参数变化而变化,非平衡热力学的分析结果不再适用。有限时间热力学[6]以热力学与流体力学、传热学及其他传输工程理论相结合为研究手段,以寻求热力过程的性能极限、减少系统不可逆性为主要目标,在有限时间和有限尺寸约束下,优化存在传热传质和流体流动不可逆性的实际热力系统,获得了许多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大大推进了热力学理论与实际装置和过程的结合。将有限时间热力学应用于热电装置的研究,充分考虑有限速率热交换下的外部传热损失,以换热器总热导率和热导率分配描述装置与热源间的有限速率传热,分析热电单元端点温度变化,进而确定装置的性能,得到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分析结果的新结论和一系列更接近实际,更具普适意义的新成果。1.3国外研究概况1.2.1丹麦丹麦1930年在哥本哈根建立了统一的区域供热网络,区域供热由热电厂的副产品性质上升至与供同等重要水平。1973年石油危机后开始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大中城市建立了大量热电厂,一些小城市也开始建设热电厂。从1985年以来,丹麦热电建设以大机组为主,但工业区和城市小型社区也发展中小热电机组,促使火电厂节能改造,对外供热,促进集中供热的锅炉房安装小汽轮机发电,解决锅炉房自用电。目前,丹麦有热电厂近700家,集中供热厂230多家,热电联产在热电厂中所占比重为63%,82%的区域供热来自于热电联产。丹麦在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供电法案与供热法案,从法律上解决了热电电力上网问题。1981年,国家制定了集中供热的法规,规定城市的供热规划由中央政府批准,强制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不搞竞争。1986年政府制定了小城市的450MW 的小型热电联产计划。1990年丹麦议会通过必须将1Mw以上的燃煤燃油供热锅炉改造成天然气或垃圾热电联产工厂,热网工程费用可以从政府得到30%的补贴。1990—1995年期间批准建设的1500MW~2000MW的新建电厂中,全部采用热电联产方式。在1993~2002年政府为推广热电联产的应用,对1950年以前建造在热电联产供热区域内的供热系统给予补贴,补贴一般为总成本的30%至50%。1996年在工商业中引入环保税,税收得作为投资拨款返还给工商业,其中40%的款项将发放给工业热电联产。在全国范围征收CO排放税,按热电厂上网电量对电价给予折合人民币0.15元/kWh补贴。1997年又颁布法律要求所有的楼宇中安装独立的计量装置,新建房屋强制安装集中供热设施。支持小型热电联产项目,并开发微型(家庭型)的热电联产,对以垃圾或天然气为燃料的小型热电联产给予补贴,每lO00kWh为70丹麦克朗。对装机小于4MW的工厂补助以8年为限,为大于4MW的工厂奖励年限为6年。1998年通过的电力法修正案,规定电力调度时对小型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所生产的电力给予优先。1.2.2日本在日本能源供应领域中,主要以热电联产系统为热源的区域供热(冷)系统是仅次于燃气、电力的第三大公益事业,到1996年共有132个区域供热(冷)系统。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和汽轮机驱动压缩式制冷设备是日本热电(冷)联产的主要形式。1999年热电联产装机就已达~Ij4930MW。日本将热电联产作为21世纪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设施,相关法令有:供热法、((城市规划法》、防止公害法和关于推动热电联产发展的指导标准等。明确规定在新建和改造30000m。以上的建筑物时,一定要纳入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上世纪80年代末,包括修订的电力事业法))在内的一系列放宽管制的办法出台。1995年底又批准了新修订的电力事业法,允许非公共事业类的供应商对需求大的用户售电而以前通常被电力公司垄断。优惠政策包括鼓励银行和财团对热、电、冷联产系统出资、融资,并进行减税或免税。对供热设施,投产年折旧按30%计算,并减免税7%。对区域供热工程费用核算执行特定标准,对区域供热工程固定资产税与折旧资产税投产最初五年减免2/3,第二个五年减免l/3。免除供热设施占地的特别土地保有税,免除与供热行业用设施有关的事业所得税,政府对热电项目给予低息贷款年利率3%(一般工业为6%)的补贴。1.2.3德国德国在欧盟国家中热电联产发展处于中上水平,热电联产的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4%,总装机容量超过22000MW。德国生物质能与沼气热电联产技术国际领先。2002年能源消费总量约5亿t标准煤,其中可再生能源1500万t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在可再生能源消费中生物质能占68.5%,主要为区域热电联产提供燃料和生产生物液体燃料。德国政府为支持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002年1月制定通过了热电联产法)),于2002年4月生效,对年总热效率超过70%的热电联产项目免除现存的石油和天然气税,对电力生产超过0.7MW 的免电力生产税,对热电厂按发电量给予补贴,补贴额度为1.53~5.11欧分/kWh。例~n2oo5年底前更新的热电联产项目每kWh可获补贴1.65欧分。德国政府鼓励老的热电机组的现代化和新建20MW的热电机组,计划到2020年将热电联产技术供电比例较目前水平翻一番。对利用植物做原料的电厂和采用热电联产技术的电厂在上网电价基本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再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如果新建的热电联产工厂在生物质转换利用环节采用热化学气化技术、燃料电池等新技术,可以再增奖励4欧分/kWh。上述规定适用于2004年1月1日以后运行的沼气发电工程,保持20年不变,但在2005年1月1日后建设的电站其基本补偿价格每年递减5%。1.3自己对热电装置的想法国外热电装置联产经验对我国热电联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在近30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热电机组装机容量与火电机组装机总容量的发展规模如图1所示,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占火电机组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见如图2所示。从这两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热电装机容量与火电装机总容量逐年增加,近十年以来,增幅较大。最近三十年中,前十年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占火电装机总容量比重变化不大,在10%上下,自1994年以来,开始小幅上升,由当l1.1%增加至2007年的18.2%。在建国之后的各个时期,我国一直鼓励和扶持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出台过相应的宏观政策,热电联产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热电联产事业水平逐步提高。回顾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历程,借鉴国外热电联产发展及管理经验,今后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的空间:1)进一步加强体制保障,在资金与法律法规层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2)彻底贯彻热电联产“以热定电”的原则,通过精确的供热设计计算优化机组供热能力与热负荷的匹配程度,提升机组热效率;3)提高对供热需求市场的正确预测和规划水平;4)提高机组运行和管理人员的水平,组织有序生产,保证机组安全和高效运行;5)因地制宜,丰富热电联产机组的燃料品种,减轻对煤的过度依赖,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今年热电的潜力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发展比较平稳,中长期还是向好的。热电企业采用的是集中供热,有以下优点:1、供热效率提高。工业集中供热往往是对一片工业区供热,供热量大。集中供热采用大型锅炉配抽汽式汽轮机(或背压机组),相比各厂分别采用较小的锅炉效率高许多。2、环保。集中供热可以将脱硫、除尘、除渣及水处理装置集中布置,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环保水平。3、节约能源。大型锅炉及汽轮机组效率提高后节省了能源,符合国家能源政策。4、经济。集中供热后,供热设备的采购、建设及管理由专业人员负责,用户只需要采购热能就行了。这样减少了低水平重复建设,降低了单位能源的投资,提高了投资效益。因此,国家鼓励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同时对集中供热项目提供政策支持。随着工业进步,小型、高能耗的热电企业将逐步被大型、低能耗的企业所代替,但是热电企业将长期存在下去。二.小结(1)当前,全球能源行业面临着能源枯竭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开发“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已成社会共识,太阳能、地热及余热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基于热电发电技术充分利用各种低品位能源,是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压力和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2)随着航天、电子、医疗等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向着高集成度、大功率、微型化趋势发展,热流密度急剧升高,热电制冷技术是解决日益突出微型器件的散热问题的重要途径。(3)热电转换技术已在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获得较广泛的应用,国内对热电转换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寻求新型热电材料方面,且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水平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国内进一步深入开展热电发电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参考文献[1]POUDELB,HAOQ,MAY,etal.High-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ofnanostructuredbismuthantimonytelluridebulkalloys[J].Science,2008,320(5876):634-638;HEREMANSJP,JOVOVICV,TOBERERES,etal. EnhancementofthermoelectricefficiencyinPbTeby distortionoftheelectronicdensityofstates[J].Science,2008,321(5888):554-557.[2]DISALVOFJ.Thermoelectriccoolingandpowergeneration[J].Science,1999,285(5428):703-706.RIFFATSB,MAX.Thermoelectrics:Areviewof presentandpotentialapplications[J].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2003,23(8):913-935.[3]BELLLE.Cooling,heating,generatingpower,andrecoveringwasteheatwiththermoelectricsystems[J]. Science,2008,321(5895):1457-1461.[4]RIFFATSB,MAX.Improvingthecoefficientof performanceofthermoelectriccoolingsystems:A review[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ergyResearch, 2004,28(9):753-768.ATIKK.Thermoeconomicoptimizationinthedesignof thermoelectriccooler[M].Turkiye:Karabuk,2009. WISNIEWSKIS,STANISZEWSKIB,SZYMANIKR. Thermodynamicsofnonequilibriumprocesses[M]. California:D.ReidelPub.Co.,1976.BEJANA.Advanced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M]. NewYork:Wiley,1988.[5]ANDRESENB.Finite-timethermodynamics[M]. PhysicsLaboratoryII,UniversityofCopen-hagen,1983. BEJANA.Entropygenerationminimization[M].Boca RatonFL:CRCPress,1996.TSIRLINAM.Methodsofaveragingoptimizationand theirapplication[M].Moscow:Physicaland MathematicalLiteraturePublishingCompany,1997. [6]BERRYRS,KAZAKOVVA,SIENIUTYCZS,etal. Thermodynamicoptimizationoffinitetimeprocesses[M].Chichester:Wiley,1999.CHENL,SUNF.Advancesinfinitetime thermodynamics:Analysisandoptimization[M].New York:NovaSciencePublishers,2004.DEVOSA.Thermodynamicsofsolarenergyconversion[M].Berlin:Wiley,2008. SIENIUTYCZS,JEZOWSKIJ.Energyoptimizationin processsystems[M].Oxford:Elsevier,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