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大豆种植产区之一,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40%以上。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问题分析
1.人员流动性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减少,农业生产力受到影响。
2.资源投入不足。
农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水平、效益、质量等方面存在欠缺。
3.种植模式陈旧。
传统的大面积单一种植模式,导致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市场风险加大。
4.气候变化导致生产不稳定。
东北地区气候条件严苛,农业生产一直面临气候不稳定的挑战。
5.市场需求不足。
随着全球农业竞争加剧,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市场占有率逐步降低。
二、发展对策
1.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大学等培养人才机制,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
2.加大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的专项资金,提升农业生产的投入。
3.创新种植模式。
可以通过积极推广集约化、专业化、多元化等新型种植模式,加强市场流通,增加农民收益。
4.加大技术创新。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技术,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5.开拓市场。
可以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推进销售链条、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大豆出口,提升东北地区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论。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郑福文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也随着大力发展。
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应该为东北地区大豆产业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产业积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对策1 引言大豆因为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所以大豆不但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食品又可以做成豆油和各种润滑油,利用完的大豆残渣还可以制作成肥料,所以说大豆不仅是农业的农作物又是经济作物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大豆产业受到我国的重视。
在我国因为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关系,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很少,而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70%,所以说东北地区的大豆产业积极发展对我国的大豆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东北地区大豆产业的主要问题2.1 大豆种植面积不稳定目前情况下,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并不稳定,东北三省北面的黑龙江省种植大豆的面积增长的太快,而辽宁和吉林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的很快,这些情况导致了种植作物的比例失调,影响东北地区的农业平衡,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对于大豆的均衡供应。
2.2 大豆及大豆制品标准化不够我国东北地区现在的大豆品质多样,但是大多数的大豆都是用于做油和食品两方面,大豆作物的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很一般,所以导致了大豆制品的等级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大豆的种植、收购、储存和售卖等都不分大豆的品种和等级的混豆出口和销售,在整体上降低了大豆品种该有的经济效益。
大豆原材料的选择并不理想,也会影响大豆制品的产品质量。
东北地区的大豆主要能加工的品种只有20多个品种,大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降低了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2.3 大豆轮作方式不合理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区,这些年随着大豆价格的提升,农民对于大豆的种植越来越积极,这就导致了农作物轮作方式并不合理,影响了原本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之间的正常轮作方式,也导致了农作物植株不健康,矮小并且发黄,生长缓慢而且大豆的果实比较小,产量也低。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技术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压力大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问题:1.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东北地区大豆种植区域较多,但农业耕地资源有限,且存在着大面积的荒芜土地未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
2. 技术水平偏低:东北地区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种植大豆的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影响了大豆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市场竞争压力大:随着国际贸易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竞争压力。
二、发展对策: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整合农业资源,将荒芜土地有效利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设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确保大豆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大豆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开发新的市场渠道,提升大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措施:1. 政府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种植技术支持,鼓励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组织专业人员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农民种植大豆的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 鼓励大豆农民参与合作伙伴计划、订单农业等新型经营模式,拓宽大豆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大豆产品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发展对策和措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大豆生产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东北地区大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哈尔滨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哈尔滨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哈尔滨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农业发展得以迅猛,其中大豆产业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哈尔滨大豆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哈尔滨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农民积极响应政策,逐渐将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据统计,哈尔滨大豆种植面积从过去的数千亩扩大到目前的数十万亩,实现了近几年的倍增。
这一增长不仅源于政策的支持,也得益于哈尔滨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哈尔滨大豆产量持续增长。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哈尔滨大豆产量从过去的几千吨增加到现在的数十万吨,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民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同时也离不开农产品收购和销售市场的健康发展。
再次,哈尔滨大豆加工业迅速发展。
大豆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还可以提取植物油、大豆蛋白等多种副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哈尔滨大豆加工产业不断壮大,涌现出许多大豆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不仅提高了大豆加工的效率,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大豆加工业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最后,哈尔滨大豆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农业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跟上时代的步伐,哈尔滨大豆产业开始加强科技创新,注重改良和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还积极探索大豆深加工、有机种植等新模式,不断拓展大豆产业的发展空间。
总之,哈尔滨大豆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大豆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目前,哈尔滨大豆产业在种植面积、产量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与其他地方相比,哈尔滨的大豆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够高等。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区域,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条件而闻名。
在这片土地上,大豆生产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为当地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产业化进程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其发展对策。
1. 土壤肥力下降:长期的大豆种植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导致了东北地区部分土壤肥力的下降。
土壤酸化、养分流失等问题成为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
2. 害虫病害严重: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许多害虫病害的生长繁殖,大豆田间的害虫病害防治成为一大难题。
3. 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土地租赁费用等的上升,使得大豆生产的总成本逐渐增加,降低了农民的收益。
4. 品种单一化现象严重: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主要以特定品种为主,品种单一化现象严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5. 缺乏统一的种植管理技术:大豆生产缺乏统一的种植管理技术和标准,导致了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6. 市场需求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豆需求逐渐增加,但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却未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二、东北地区大豆生产发展对策1. 加强土壤肥力管理:通过土壤改良、施肥、轮作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酸化和养分流失的问题。
2. 加强害虫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改进,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3.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降低农资价格等措施,降低大豆生产的总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4. 多样化种植品种:鼓励农民多样化种植大豆品种,提高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大豆产量和质量。
5. 推广种植管理技术:加强对大豆种植管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完善的种植管理技术和标准,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
6. 拓展市场需求:加强大豆产品的宣传推广,拓展大豆产品的市场需求,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面积 继续 降低 。总体 趋势 是 每个 阶段 种植 面积 不 断减 少 。 目 前 辽 宁 省 年 种 植 面 积 保 持 在 3 0
万 h 左 右 。 综 上 所 述 , 北 地 大 豆 种 植 面 积 m 东
对 我 国 的大豆 产业 发展 将起 到举 足轻 重 的作用 。
1 东 北 地 区 大 豆 生 产 的主 要 问 题
( 宁省辽 阳 市农林科 学院 , 宁 辽 阳 11 0 ) 辽 辽 10 0
摘 要 : 我 国 东北 地 区 大 豆 生 产现 状 入 手 , 述 了我 国 东北 地 区 大 豆 生 产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 种 植 面 积 不 稳 从 阐 即
定 、 豆 效 益 略 低 、 豆 及 其 制 品 标 准 化 程 度 不 高 、 工 链 吾 短 、 理 相 对 粗 放 、 点 主 产 区 重 迎 茬 严 重 、 求 大 大 加 管 重 供 矛盾 突 出 等 。从 而 也 看 出我 国 大 豆 生 产 所 面 临 的机 遏 与挑 战 , 提 出 : 强政 府 职 能 部 门 的服 务 意 识 和 政 策 并 加 导 向作 用 ; 化 攻 关 研 究 , 东北 大 豆 产 业 发 展 提 供 有 力 的技 术 支 撑 ; 合 科 研 力 量 , 强 科 技 带 头 人 培 养 ; 强 为 整 加 增 加 大豆 优 质 育种 的 科技 投 入 , 大 豆 产 业 的持 续 发 展 提 供 坚 实的 人 力 和 物 力 支持 等 建 议 , 利 于我 国 大 豆 为 有
占吉林 省 粮 食 面 积 的 1 . | 。辽 宁 省 和 吉 林 29 l 1 ]
省 的情 况 相 似 , O世 纪 8 年 代 平 均 为 4 . 2 0 12 万 h 比 7 m , O年 代 减 少 1 . 5万 h 2 24 m ; O世 纪 9 0
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鲜食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优质农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日常饮食中。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对植物蛋白质需求的增加,鲜食大豆产业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我国鲜食大豆产业方兴未艾,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现状:一、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口味和口感,健康、营养、绿色食品等成为了人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作为优质植物蛋白质来源的鲜食大豆,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各地农民纷纷投入到鲜食大豆的种植中,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二、产品品质逐步提高。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鲜食大豆的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采用无公害农业生产的鲜食大豆,既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三、加工技术不断创新。
鲜食大豆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
从简单的大豆制品到更加复杂的深加工产品,鲜食大豆产业实现了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提高了附加值,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随着一些知名企业对鲜食大豆产业的投入,一些优质品牌逐渐崛起。
这些品牌不仅代表了产品的高品质,还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升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五、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为了促进鲜食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通过补贴、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式,加大了对鲜食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下,鲜食大豆产业正蓬勃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也要注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
希望在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合作的共同努力下,鲜食大豆产业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第二篇示例:鲜食大豆,一种被誉为"植物肉"的优质蛋白来源,近年来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其产业发展也如日中天,成为了农业领域的一颗"新星"。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区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市场开拓、完善政策支持等。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可以促进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持续增长和提高产量质量,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大豆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其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论部分展望了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前景,指出在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加强产业合作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有望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问题分析、技术水平、发展对策、技术创新、种植结构、市场开拓、政策支持、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和优质的土壤环境。
目前,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较大,产量居全国前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存在着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供给方面并没有跟上,导致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虽然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技术的投入不足以及人才的匮乏,大豆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分析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够推动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1.2 本文目的与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该地区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的稳定做出贡献。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 品质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的大豆以高蛋白、高异黄酮 含量等特点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 力。
3. 出口量持续增长
随着国内大豆市场的不断扩大,黑龙 江省的大豆出口量也在稳步增长。
4. 深加工产业逐渐兴起
近年来,黑龙江省开始发展大豆深加 工产业,如豆制品、豆油等,进一步 拉长了大豆产业链。
前景展望
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概述 •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01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概述
Chapter
大豆的起源与价值
大豆的起源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中国重要的 粮食作物之一。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等 方式,培育和保护品牌,提高产
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销售渠道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渠 道,增加大豆销售量。
加强产销对接
建立产销对接平台,实现生产者和 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收益。
资金投入方面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扶持
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
黑龙江省是大豆的主产区,大豆产业 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
作用
大豆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 食安全、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作用。
02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 问题
Chapter
种植方面的问题
01
02
03
种植面积减少
由于天气异常、种植结构 调整等多方面原因,黑龙 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近年来 有所减少。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受到了多种问题的制约,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大豆的生产和品质,也制约了本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增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对策。
问题一:资源浪费该地区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都偏低。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都不够完善,导致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同时,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的肥力状况普遍不佳,导致生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
对策:1. 种植技术的改进:启动科技创新,加强对种植技术的研究,适时投入新型肥料和营养剂等农业生产辅助品,提高大豆的耐灌性和肥力提高;2. 强化管理:加强农田的管理和维护,控制种植密度,合理用水和肥料,减少田间病虫害的危害,有效保护地方资源;3. 发掘土地潜力:在保证土地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情况下,开发和利用东北地区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有效提升大豆生产的产值。
问题二:种植规模过小当前,东北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也较小,不足以满足该地人口的需求,大量依赖进口。
这种情况也会对本地市场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1. 扩大种植面积: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民在合适的土地上种植大豆;2. 发展大农业:通过大农业的形式,进行有计划、规模化地大豆种植,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3. 多样化农业经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经济,如牧业、林业等,在大豆种植之外提供其他的经济来源。
问题三:大豆收购配套不足大豆的收购对于东北地区农发社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大豆收购环节,当前还存在诸多的配套设施和政策不够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收购渠道不畅,收购价格不稳定等。
1. 完善政策:建立一套稳定的大豆收购体系,完善相关政策规定,保障农民收购权益;2. 建立大豆收购市场:建立大豆收购市场体系,加快大豆买卖的流通速度,保证现金流,维护稳定的价格;3. 贴近农民:关注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提供一系列的收购服务,包括资金融通、技术援助等。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刘光武刘宇1.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150028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要产区,一直被看作是 中国大豆的故乡。
特别是黑龙江省大豆品质是其他 地区不可比拟的,生产的大豆品种均为非转基因大豆,正是因为品种优势,使黑龙江大豆在整个国际贸 易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转基 因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政策放宽,全球转基因大豆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得整个国际大都也的竞争更加激烈,黑龙江 大豆产业不可避免的处在发展危机之中。
1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近五年,从大豆种植的面积、效益以及发展等多 个维度而言,就整个黑龙江省而言,大豆产业链的发 展面临很大的困境。
1.1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情况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连续大幅度减少,由2010年的6735万亩缩减至2015年2230万 亩,减少了 67%,2015〜2016年,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扶持东北地区大豆产业的发展,维系 了大豆的最低收购价。
由于受到进口大豆的影响,国产大豆工业在整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举步维艰Q2015年,黑龙江省大多数油脂加工企业基本处在停产状态,不少油脂加工企业已经转型另谋发展&在 政策补贴方面,黑龙江省在2014年最终对豆农给予 60. 5元/亩的财政补贴。
1.2黑龙江省大豆加X现状截至2013年底,全省现有160多家大豆加工企 业,年加工能力高达1400万吨。
全省规模上大豆加 工企业达120户,其中:双鸭山21户,哈尔滨20户,佳木斯17户,齐齐哈尔14户,牡丹江10户,大庆8 户,绥化8户,黑河8户,鸡西6户,七台河5户,鹤岗 2户,伊春1户6全行业规模上企业主营业务收人843.43亿元,利润总额27. 09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7. 38亿元,资产总额414. 54亿元,负债总额380. 71 亿元。
近年来,外商企业占全国油脂加工总量80%以上,外资的涌人加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压力,在这 种态势下,整个地区60多户具备一定规模的大豆加 工企业都面临停产的压力,很多小规模大豆生产企业濒临破产。
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
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引言:东北是中国大豆种植的重要产区,也是国内大豆产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东北大豆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供求关系、政策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供需关系的变化及对大豆产业发展的影响1.1国内大豆需求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作为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质来源之一,其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大豆及其深加工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
这无疑为东北大豆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1.2国内大豆产量的增加为满足国内大豆需求的增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大豆的种植和生产。
例如,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广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大豆产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田资源,大豆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1.3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尽管东北地区在大豆种植上有着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传统农户种植方式的局限性,东北地区的大豆产量和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其次,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波动性也给大豆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东北大豆产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环境对东北大豆产业发展的影响2.1政府扶持政策的优化为了促进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例如,加大对大豆种植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对大豆相关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大豆产业的科技创新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为东北大豆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大豆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产业支撑。
2.2内外贸易政策的调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加大,我国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内外贸易政策,对进口大豆和出口大豆产品进行管理。
这对东北大豆产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东北地区大豆生产在国内具有重要性,但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气候变化影响、缺乏现代化管理技术和优质种子供应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化发展和增加政府支持等对策来提升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水平。
通过科技的支持和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提升农民收入。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为大豆生产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潜力巨大,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就能够实现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经济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键词】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问题、发展对策、土壤质量、气候变化、现代化管理技术、优质种子、肥料供应、科技投入、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持、政策扶持1. 引言1.1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重要性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
东北地区的大豆产量占据着全国大豆总产量的很大比例,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还可以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
而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比较适宜大豆的生长,因此大豆生产在该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加强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科技研发和管理水平,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壤质量下降、气候变化影响大豆种植、缺乏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缺乏优质种子和肥料供应。
土壤质量下降是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
长期的大面积种植和过度施肥导致土壤的养分逐渐流失,土壤结构恶化,影响了大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也造成了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现象对大豆种植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大豆产量不稳定。
东北大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东北大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豆类产地之一,尤其是大豆产业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
东北地区具备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土壤质量,适合大豆的生长。
同时,该地区还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科技创新等方面对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趋势分析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加。
大豆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源,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豆制品在中国传统饮食中的地位和消费习惯,使得人们对大豆的需求更加旺盛。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肉类消费的增加,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也在上升。
豆粕作为一种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原料,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
因此,大豆作为豆粕的主要原料之一,需求也在增加。
另外,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于大豆的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的认知也在提高。
大豆中所含有的异黄酮、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具有预防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功效。
因此,对于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市场来说,大豆也有很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市场对于大豆的需求趋势是增长的,特别是对于豆制品和豆粕的需求。
二、产业政策趋势分析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
其中,东北地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豆生产区之一。
首先,政府出台了大豆产业化经营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大豆种植和加工。
政府给予大豆生产企业一定的补贴和扶持,以鼓励大豆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
其次,政府加大对大豆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大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再次,政府鼓励大豆产业与企业合作,推动大豆产业链的延伸和健康发展。
政府鼓励农民与农业企业签订订单,确保大豆的销售和价格稳定。
综上所述,产业政策对于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科技创新趋势分析科技创新是推动东北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黑龙江省大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黑龙江省大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一直以其丰沛的耕地资源和优质的气候条件,为中国的大豆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黑龙江省大豆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大豆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在过去几年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约500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约1000万亩,实现了翻番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黑龙江省优良的气候和土地资源,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
2. 大豆产量居全国前列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也在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从2015年的约4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约900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这使得黑龙江省的大豆产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3. 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大豆产业的发展不仅对黑龙江省的农民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还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提升。
大豆种植对劳动力需求较高,通过种植大豆,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
而且,大豆价格相对稳定,给农民带来了稳定的收益。
农民的收入增加,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二、未来趋势分析1. 大豆种植面积有望继续增加随着市场对大豆需求的不断增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有望继续增加。
大豆是人类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大豆蛋白质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
同时,政府也将继续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大豆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尽管大豆种植面积有望继续增加,但由于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大豆产量的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黑龙江省已经达到了大豆种植的天然瓶颈,进一步增加产量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未来的大豆产量增长将较为缓慢。
3.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量和质量为了应对大豆产量增长的限制,黑龙江省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植技术水平,以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黑龙江省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和农民收益。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区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也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规模不足东北地区虽然拥有优质的耕地资源,但是由于人口流失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大豆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目前,该地区大豆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远远低于以美国和巴西为代表的国际大豆生产大国。
二、种植结构单一东北地区大豆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种植品种为黑大豆和黄豆。
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容易导致病虫害的爆发和品种的老化,从而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
三、农业技术水平低下东北地区农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而影响大豆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施,大豆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也制约了大豆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四、市场价值低东北地区大豆主要用于生产粮食、饲料和食品等,市场价值相对较低。
这种低价值的市场定位,容易导致生产者缺乏持续性的投资和创新动力,从而加剧种植结构单一和技术落后的局面。
一、加强规模化种植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需要加强规模化种植,提高大豆种植的密度和效益。
同时,可以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引进新的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大豆的单产和产量。
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大豆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可以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品质认证制度的建设,提高东北地区大豆市场竞争力。
三、拓宽市场渠道东北地区可以通过拓宽大豆市场渠道,探索大豆的新用途和市场价值,从而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
可以通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大豆蛋白、大豆油等,增加大豆的市场价值。
四、加强农业合作总之,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虽然较多,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发展对策,加强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拓宽市场渠道和加强农业合作等,就能够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东北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东北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东北地区各省,尤其是黑龙江省发展大豆产业是适应国际竞争、抢占国内市场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关键词】东北大豆;生产现状;发展趋势1.东北大豆播种面积及栽培模式和技术推广1.1东北大豆的播种面积东北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播种比例一直较高。
但随着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这种格局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明显趋势是各种非粮食的经济、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
东北各省区大豆播种面积比例波动相对剧烈,且波动趋势相近,即均呈现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后缓慢回落,在经历90年代中期低谷后,于90年代末开始攀升,然后回落到2002年低点后有所增长,但增长乏力。
具体而言,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比重在增长中有三次比较明显的波谷,分别出现在1996年、1999年、2002年。
吉林大豆播种面积比例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1993年和1999年,且1990-2006年整体走势呈现明显的“m”型。
辽宁大豆播种面积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9%以上,逐步下降到2006年的不足5%。
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从1990年的6.37%增长到1994年12.26%,5年间翻了一倍,之后小幅波动,相对平稳。
1.2主要大豆栽培模式与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情况在大豆高产栽培方面,近年已研究推广了高寒模式、永常模式、兴福模式、三垄栽培、窄行密植、大豆工程化栽培等6个模式,其中1992年推广的高寒模式20万亩,平均单产3210公斤/公顷;1994年推广永常模式40万亩,平均单产3150公斤/公顷;三垄栽培模式实行垄底深松、垄体分层施肥、垄上双条精量播种,大面积单产2625-3000公斤/公顷;窄行密植技术采取“一个原理、两个体系、三种模式、灵活多样的种植方式”,实现单产3150公斤/公顷,4年累计推广54.4万公顷,增产大豆2.12亿公斤,增收5.32亿元;大豆工程化栽培技术采取“五推五改”,“通过一个集成、抓了两个载体、建立起三个体系、收到了三个效益”,达到大面积单产2550-3000公斤/公顷,6年累计推广应用422.7万公顷,使单产提高了889.5公斤/公顷,总产增加37.6亿公斤,创经济效益76.3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寇贺、吴迪、郑新利(辽宁省辽阳市农林科学院辽宁辽阳111000)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受到了国外市场的巨大冲击,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而鲜食大豆产业却已成为东北地区的一项新兴产业。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的深入及该地区优良的自然条件及科技支撑等因素成为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所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东北地区,鲜食大豆,产业化,机遇与挑战入世以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对我国大豆市场冲击巨大,使原本低迷的国内大豆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东北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产业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玉米、水稻等作物,农民纷纷改种这些作物,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下降。
有关数据显示2012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或比2011减少30%左右,吉林减少31%左右,局部地区最高减少70%。
而与传统粒用型大豆产业相比,鲜食大豆已成为东北地区蓬勃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该地区每年都向我国的南方地区提供鲜食大豆的原种,市场份额占到八成以上。
东北大豆能否持续发展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发展鲜食大豆产业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选择。
1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优势1.1食物营养学的传播,使人们对食物保健意识增强,促进了鲜食大豆的市场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就对鲜食大豆的保健功能不断有深入地认识,不仅在日本和东南亚等有食用毛豆的国家持续畅销,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也受到消费者的逐渐青睐,需求量逐年增加。
目前保鲜或速冻鲜食大豆出口每吨价格1200~1500美元,深加工后,其价格还可增值2~3倍。
1.1.1鲜食大豆的概念鲜食大豆也称为菜用大豆,是豆科(Leguminosae)大豆属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毛豆或青毛豆,日本称之为枝豆,韩国称之为Poot kong,泰国称之为Turang[1]。
鲜食大豆是指在大豆鼓粒后期、籽粒饱满而荚壳和籽粒均呈翠绿时采摘食用的大豆鲜荚,其食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农药残留低。
1.1.2鲜食大豆的营养成分适合人们的保健需求在众多蔬菜中鲜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属于优质蛋白,可与肉蛋中的蛋白相媲美;它的脂肪与动物性脂肪不同,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能够使血液不易凝结,具有清理血管的作用,所以在预防高血压、脑中风、心脏病上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此外,食物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多,为了预防便秘和疲劳、保持健康的身体,应该如同鱼肉一般的摄取鲜食大豆。
1.2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的深入,促进了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种植结构的深入调整加速了农民种植作物的灵活性,加之近些年来随着租种用地及农资物品的不断上涨,东北地区的农民对经济效益高,可以复种二茬的短生育作物十分青睐,恰恰鲜食大豆能满足农民这样的需求。
同时种植鲜食大豆还可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劳动力而逐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东北地区已形成了多种模式的栽培技术。
不但有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育苗栽培,而且还有春、夏等不同季节的栽培。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的王大秋等(2001)研究认为在与普通大豆投入相同的条件下,早熟品种鲜荚产量能达到828kg/667m2以上,而中晚熟品种鲜荚产量则可达到986.5kg/667m2以上,可取得的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大豆。
辽宁省农科院的陈艳秋(2002)对夏播鲜食大豆进行了可行性的研究,认为鲜食大豆进行夏播种植就可以在十月一前后采摘上市,这个时期恰好处于蔬菜供应的淡季,蔬菜的种类较少,故而在销售时机上具有优势,售价高于春播鲜食大豆。
同时,由于此时的气温比夏季要低,因此鲜荚采摘后如果要进行冷冻贮藏所需的时间会大大缩短,进而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目前在辽宁南部地区,有农民引进黑龙江的早熟品种于3月中下旬在小拱棚内进行播种育苗,4月初覆膜移栽,7月初即可摘荚上市或于4月初进行播种覆膜可在7月中旬摘荚上市,下茬可播种鲜食玉米、蔬菜。
形成了鲜食大豆+鲜食玉米/蔬菜的复种模式,其中鲜食大豆+西兰花的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高,此栽培模式可比单种玉米净增加近千元, 充分发挥了土地利用率。
虽然两茬种植增加了佣工量, 加大了劳动强度, 但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一份耕耘大于一份收获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1.3自然条件及科技支撑,为东北地区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证1.3.1有利的自然条件使东北地区成为鲜食大豆种子的繁育基地东北地区的降水、积温、光照等自然条件不仅能满足鲜食大豆的正常生长,还可以繁育出产量高、颜色好、有光泽、发芽率高、成本低的原种。
因为鲜食大豆籽粒成熟的季节并不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而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秋季,从而使得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不会发生胚萌芽或劣变,发芽率高,一般都可达到80%以上,与南方秋繁留种相比产量高,大大降低了繁育成本。
1.3.2科研育种基础雄厚,为其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的科研院所就育成了一些鲜食大豆品种,较著名的有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东农298、辽鲜1号。
东农298属是对日本出口的特用品种,也是我国南方理想的毛豆品种,荚大粒大、质糯、味甜、适口性好,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辽鲜1号大豆新品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鼓粒期荚大,粒丰满,鲜食口感好,鲜荚成品率高,适应性好,丰产性高。
因此该品种曾经在我国不同生态型的地区都进行了可种植,综合表现非常突出,播种面积最高时可达到全国的20%以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到目前为止还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
随后2007年抚鲜3号(原七星1号)通过国审,使鲜荚单产增加到每亩700kg以上。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在选育鲜食大豆的过程中,为了加快育种速度使优良性状快速聚合,对本省的鲜食大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建议在选择父母本材料时,遗传基因的主成分应互补以符合育种目标的要求。
2面临的挑战2.1缺乏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目前在东北地区种植的绝大多数品种都是用极早熟或早熟的普通粒用品种采摘鲜荚充当鲜食大豆品种。
例如,黑龙江、吉林地区一般选择种植当地生育期在80-90天的品种,而辽宁地区的普通品种生育期最短的也要达到100天以上,便引种黑龙江品种在当地种植。
但这样的品种鲜荚的口感不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达不到出口标准,就只能在产地附近及周边省市地区销售。
东北地区虽然是鲜食大豆原种的繁育基地,但目前外省通过所在省份审定甚至是国审的品种也不允许在当地种植推广,而东三省经本省审定的品种却很少甚至还没有,致使这三个省份没有合法的主推鲜食大豆品种。
2.2鲜食大豆的产业链条还未形成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体的局面仍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经营方式的主观随意性大,农户种植的品种、面积完全依据自己的经验,有很大的投机行为,不能形成规模性生产,不能准确了解市场需求,从而使鲜食大豆的价格处于很大的波动状态之下,有时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偏高,有时则会供过于求,价格低,滞销严重。
目前,在东北地区还未有从事鲜食大豆专业的农村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带头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尤其是在加工方面农民有愿望进行贮藏加工以达到淡季高价销售的目的,但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和适合的冷冻条件,即使进行加工冷冻豆荚发黄口感不佳。
同时还未引起各地政府的足够重视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种种现实条件说明在东北鲜食大豆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2.3现行的栽培技术体系与鲜食大豆生产不配套迄今农民们多是套用普通大豆栽培技术,鲜食大豆的籽粒较大,百粒重一搬可达到30-35g,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在种子萌发出土过程中,但春旱是东北地区普遍存在的春季自然灾害,对鲜食大豆的播种出苗造成严重的影响,故而在播种技术上应比普通大豆要求更为严格,以免田间发生大片的缺苗断条现象。
同时,在种植密度也有别于普通大豆。
种植密度过大,鲜食大豆单株结荚少,豆荚发育不良,秕荚增多,降低产量。
目前,东北地区鲜食大豆采摘旺季在7月上旬前后。
这段时间鲜食大豆相继采摘上市,市场价格低下。
因此,如何确定播期及播种方式以达到错开鲜食大豆上市时间,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3发展对策首先,要使鲜食大豆的育种目标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并且适合东北地区不同生态区进行种植。
随着东北地区设施产业的不断发展,要重视选育光敏感迟钝型、耐低温、耐储运、采摘期长、生育期不同的品种。
其次,要建立与鲜食大豆生产现配套的技术,不能套用普通大豆的栽培技术,虽说是有一定的共性,但还要从不同之处着手才能发挥其特有的潜力。
再次,加强对加工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是提高鲜食大豆附加值的必然条件。
与南方相比东北在这方面基础还很薄弱,但东北地区鲜食大豆要进行产业化发展,就必须把对鲜荚的加工贮运保鲜技术水平提高上来实现周年供应,从而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及为出口创汇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掌握当地、南方地区及国外的供需情况,安排调整种植规模和形式,随着近几年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要在最费人工的鲜荚采收环节上下功夫,尽快实现机械采收,降低生产成本,使种植鲜食大豆的个人和组织企业都能利润最大化,才能有利于鲜食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即使通过国审的鲜食大豆品种在东北各省市的种子管理部门不允许推广,而辽宁省已经成为全国鲜食大豆的繁育基地且省内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目前为止辽宁省内却没经本省审定的鲜食大豆品种。
为了辽宁省内有审定的鲜食大豆品种可以种植推广并引导开拓省内鲜食大豆市场,进一步可以对东北地区产生辐射效应。
2012年在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的支持下,辽宁省开展了鲜食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试验地点分别设在了沈阳、铁岭、辽阳、锦州和开源,参试品系9个,以浙鲜4号为对照。
通过一年的区域试验,在参照国家鲜食大豆审定标准的基础上,于2013年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网会上确定了适合本省的审定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参试品系的口感必须达到A级(香甜柔糯),有辽04M05-3、K丰76-6、K丰76-5三个品系通过2012年的区试,接下来继续进行一年的区试和生产试验。
同时,由于上一年浙鲜4号的生育期在各试验点延长的天数较多,今年将对照种改为抚鲜3号。
辽宁省明年即将有审定的鲜食大豆品种问世并投入市场,必将加速辽宁省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乃至促进整个东北地区鲜食大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鲜食大豆的育种进参考文献:[1]陈学珍,等.我国菜用大豆研究进展与生产利用现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4):311-315[2]陈艳秋,等.辽宁地区夏播鲜食大豆栽培技术及可行性研究[J].大豆通报.2002,5:10[3]张秋英,等.中国菜用大豆研究现状、生产中的问题与展望[J].大豆科学.2007,26(6):950-954[4]王大秋,等.菜用大豆利用的实践[J].大豆通报.20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