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角度赏读《蒹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意象角度赏读《诗经·蒹葭》

《蒹葭》一诗安排在第一册,对于诗歌鉴赏零基础的普通中学高一新生来说,正确领会诗歌的意境尚有难度,结合《蒹葭》的特色,我决定先从意象的角度,掌握这一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预习题:本诗通过描绘

等意象,营造了的氛围,传达出抒情主人公之情。学生的反馈是“蒹葭、白露、伊人、道、主人公”等主要意象很容易找出来,但是意境氛围尤其是思想情感却很少有学生体会准确,大部分同学在浅表化阅读之后,得出思念之情。显然,仅仅找出意象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深入品读,诗歌是如何抓住特征来描绘这些意象的,我们需要着力进行语言的品读,才能进入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内部。于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我就确定为:抓住意象,品读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课堂上,我设计了以下表格:

首先,分析的是主人公的形象,学生很容易找到“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等关键词句,这样主人公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形象就很鲜明了。接着我又进一步追问,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有没有成功?要求同学们找出对伊人的描写,概括伊人的形象特征,学生在找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在水中央、在水中坻、在水中址”等词句后,很容易就发现主人公与伊人之间始终有一水之隔,伊人“可望不可及”的特点也就不难理解了,进而我又引导学生理解“宛在水中央”的“宛”字,“宛”是好像的意思,这时学生又得出伊人形象的另一特征:飘渺不定。然后,我又让学生划出“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词句,学生也不难得出“道”的特征:险阻、漫长、迂回、曲折。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可以把这三种意象串联在了一起:主人公沿着险阻漫长、又迂回曲折的河道小路,苦苦求索,执着追寻着伊人,但是伊人却始终飘渺不定、可望不可及,主人公的心情该是何等的怅惘失落啊!

于是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对于蒹葭和白露这两个意象的理解,我采用了替换法,启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没有选择“杨柳、雨露”等意象来起兴,于是学生不难意识到这两种意象带有鲜明的季节性,“蒹葭苍苍、萋萋、采采”是秋季特有的景致,不难体会出这两个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意境氛围,而且“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主人公已经徘徊了很久,更能烘托出主人公求之不得的惆怅之情。

在深入品读了诗歌的语言,进入诗歌的意境内部之后,再来请学生对伊人的形象进行多元解读的时候,学生的答案是呼之欲出的,有的说是可遇不可求的知己朋友,有的说是隐居不仕的贤人君子,有的说是可望不可即的人生理想……

上课结束,我没有再机械地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但我相信,以意象为抓手去品读语言的这种方法会深深植入学生的脑海,因为短短百字的《蒹葭》,营造出了如此耐人寻味的诗歌意境,怎会让我们再小觑了语言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