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

合集下载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说课稿大全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说课稿大全

一、教案基本信息《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说课稿大全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分析文章主题。

(3)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分析文章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蝉声录音,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声音。

2. 学生分享对蝉声的感悟,导入课文《捉不住的蝉声》。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意思。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表达方式。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分析文章主题。

3. 学生发挥想象,绘制自己心中的蝉声画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 学生分享绘制的心中蝉声画面,导入新课。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疑惑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蝉的生命周期,体会生命的宝贵。

三、实践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掌握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掌握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秀美的田园风光中,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通过《捉不住的蝉声》这篇文章的阅读、讨论、解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

一、教学目标1.了解《捉不住的蝉声》的背景信息。

2.能够主旨概括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文学手法。

3.通过课堂讨论,了解“蝉声”在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通过写作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课堂气氛烘托。

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通过播放有关自然、生命、田园风光等方面的音乐、画面来烘托气氛,让学生的情绪得以转换,为学习做好准备。

(2)背景知识介绍。

向学生介绍蝉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并简要介绍《捉不住的蝉声》的背景信息。

2.阅读、讨论和解析(1)学生独立阅读。

先请学生独立阅读《捉不住的蝉声》,并让他们在读完全文后,简要叙述自己所阅读的内容。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整体分析。

让小组代表把讨论的成果呈现给全班,进一步分析本文的主旨和文学手法。

3.写作、朗读训练(1)写作。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捉不住的蝉声》的理解和感受。

(2)朗读训练。

提供朗读训练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1.问题导向策略。

通过问题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探究文章背后的含义和意义。

2.小组讨论策略。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充分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多媒体技术策略。

通过多媒体语言表达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田园风光的大自然环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鼓励创新策略。

在作文和朗读训练环节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在锻炼语言表达和思维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让听众全身心投入学习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让听众全身心投入学习

很高兴能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捉不住的蝉声》的优质说课稿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通过朗读文章,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文章内容。

(2)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

2.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表达和创新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文综合素养。

(2)培养学生主题思维、联想思维、推理思维、判断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知自然之力,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捉不住的蝉声》是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散文,它描写了蝉的生命、蝉的群居、蝉的音乐以及它们的存在方式。

本文围绕蝉的各种表现展开,引导我们从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播放一段蝉鸣的声音,让学生沉浸其中,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 导入新课通过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想一想,你有没有听到过蝉的声音?蝉声为何会让我们觉得心旷神怡?”(2)“蝉声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它们在哪里?吃什么?住在哪里?大家都知道吗?”(3)对于上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展示图片,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图片中的蝉和环境,为的学习做铺垫。

3. 朗读教材读课文前,请进行预读,帮助学生感受文章气息并更好地阅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文章,教师需要注重读音、语调,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涵。

4. 讨论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针对本文的主题、语言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可以使用以下问题来进行讨论:(1)本文讲述了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2)蝉发出的声音具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不同吗?(3)林清玄从什么角度为我们描绘了这个世界?(4)思考一下,你喜欢什么样的声音?什么声音会让你不舒服?你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声音?5. 写作演练结合本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进行写作演练,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篇一教学目的:七、说小结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局部知识所表达的对应内容,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习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习题、剖析问习题、解决问习题,在问习题的剖析、解决问习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理解、剖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力务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的。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本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心田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各位领导、教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1/ 1。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打造精彩有趣的授课体验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打造精彩有趣的授课体验

Introduction教学是一项艺术,尤其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涉及到感性和理性的学科而言。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语文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人们的思想、文化和人生价值。

在教学语文时,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设计,从而打造一个充满精彩和有趣的授课体验。

这篇文章将针对《捉不住的蝉声》这篇散文进行说课和设计教案,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说课话题:《捉不住的蝉声》文本类型:散文课时:1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3. 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1. 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文本。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文本的抒情手法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教学方法:情感教育、阅读讲解、学生互动、讨论互动、评价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Step1: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故事、学生分享和其他方式引入话题,比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外面听到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声音的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和情感。

Step2:阅读解析分段阅读,按照文章的展开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部分。

要注意教师的语音语调,保证语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Step3:情感教育该段教学目的是带领学生感受散文的情感表达,比如带领学生体验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感想。

Step4:互动讨论教师针对文本的抒情手法、意境和情感进行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文本内在情感表达的深意。

Step5:评价反思分组展开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下对文章的个人评价,并引导学生就文章的表现内容展开写作。

老师对每组作品进行互评。

Step6: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整个教学进程进行回顾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加强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案设计第一步:预习学生阅读文章,记忆文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注读理解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和背后的情感表达。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范文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范文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捉不住的蝉声》,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的内容介绍。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的内容和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3. 采用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的介绍、作品的背景等。

3. 准备讨论和写作的素材,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蝉声的声音或者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如描写、抒情等。

5. 写作:学生根据讨论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写作实践,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

3.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有效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让学生在思辨中发掘自我潜能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让学生在思辨中发掘自我潜能

课题:捉不住的蝉声(以下内容为教学课件,涵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中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以《捉不住的蝉声》这篇文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掘自我潜能,打开思维的大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及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意图,为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2.通过细致的阅读,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事例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能够自行推理出文章中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和观点。

3.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探索自我,发掘自己的潜能,提升思考深度和思路的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合到文本中,尤其要在情感方面要加强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哲学思想。

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避免了解背景信息的不足导致的误解文章。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宣布今天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及哲学思想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以及曾经的经历,在共同的思考与沟通中逐步建立学生对人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2.讲解环节:介绍课文的基本信息,如作者的背景和文本的结构及文本中要表达的内容。

正式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导入部分、主体内容以及结尾部分,以此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事例和段落进行分析和总结。

3.分析环节:对文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想,并加以讨论。

例如,对文章中蝉叫声代表的人生哲学进行逐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4.探索环节:通过提出一系列有关蝉叫声代表的人生哲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探索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深度思考的力量和意义。

5. 总结环节:对于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课程所得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反省自己,并创新性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内容去改进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30《捉不住的蝉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30《捉不住的蝉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蝉,它在夏天鸣叫。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夏日蝉鸣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笔下的美好景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夏日蝉鸣的氛围。
2.教师讲解生字词,如“蝉”、“鸣”、“夏日”等,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蝉声如雨,点点滴滴”,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知识巩固和拓展。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复习所学知识,又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句子中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夏日蝉鸣的短文。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夏日蝉鸣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a.收集关于蝉的诗句或成语,了解蝉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b.观看与夏日蝉鸣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4.课后实践活动:
a.组织学生参加夏日户外活动,实地观察蝉的生活环境,感受夏日蝉鸣。
b.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夏日蝉鸣”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作业布置要求:
4.讲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夏日蝉鸣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优秀范文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优秀范文

一、教案简介《捉不住的蝉声》是一篇描绘夏天景象的短篇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童年时与伙伴们捉蝉的趣事,传达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夏天景象。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童年时与伙伴们捉蝉的趣事。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童年时捉蝉的趣事,你有哪些难忘的回忆?(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1)让学生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

(2)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7. 布置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0《捉不住的蝉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30《捉不住的蝉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5.作业小结:我布置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这种作业设计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业小结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实践。通过这些亮点,我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亮点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师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心。
3.反思与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的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师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合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师评。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让他们从他人的反馈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作为特级教师的实践经验,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地观察,将蝉的生命周期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直观体验,还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五年级语文《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及教案《捉不住的蝉声》通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及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捉不住的蝉声》是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

作者通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说课稿大全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说课稿大全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说课稿大全第一章:教案设计理念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掌握蝉声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教材分析:《捉不住的蝉声》是一篇描写蝉的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蝉的生活习性和蝉声的美丽。

1.2.2 学情分析:学生对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蝉声的产生原理和蝉的生活习性可能不够深入。

1.3 教学策略1.3.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蝉声的美妙。

1.3.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2.1.1 图片展示: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的特点。

2.1.2 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蝉声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自主学习2.2.1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蝉声的产生原理。

2.3 课堂讨论2.3.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捉住蝉声,提出各自的见解。

2.4 实践活动2.4.1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蝉的生活习性,了解蝉声的产生原理。

2.4.2 创作展示:让学生以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蝉和蝉声的理解。

2.5 课堂小结2.5.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目标3.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掌握蝉声的产生原理。

3.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3.2 评价方法3.2.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精品-《捉不住的蝉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精品-《捉不住的蝉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捉不住的蝉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捉不住的蝉声》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

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

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

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理解新词。

4.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写久违的蝉声让我感到夏天的到来。

第二部分(4-9)回忆捉蝉的孩童时代的乐趣。

第三部分(10)对听蝉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四、研读课文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久违的蝉声,为什么要先写“耳朵忙着听车声??”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几次被蝉声吓一跳?3.怎么理解“夏天什么时候跨进门槛,我竞然不知道!”4.自由朗读4-9段,思考:从哪些句段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5.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6.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7.为什么说“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8.齐读第三部分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捉不住的蝉声》优秀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积累词句,丰富语汇。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

《捉不住的蝉声》优质说课稿教案一、教材分析《捉不住的蝉声》是一篇描写夏天景色的文章,通过对蝉声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热烈和生机。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蝉声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勇于表达自我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蝉声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蝉声的喜爱和感慨。

(2)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源,营造夏天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蝉鸣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夏天氛围。

(2)提问:“你们对夏天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分享对夏天的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内容,讨论蝉声的特点。

3. 精讲细练(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蝉声在文中的作用。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蝉声的感受,分享与蝉声相关的故事。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谈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

《捉不住的蝉声》优质说课稿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一、课程目标1.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童年记忆的怀念。

2.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2. 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抽象概念。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

2. 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 安排好课堂时间和活动流程。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第二章:文章分析和解读一、文章主题和背景1.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是对童年的怀念。

二、文章结构和内容分析1. 分析文章的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和描述。

三、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1.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四、阅读理解和思考问题1. 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文章内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五、课堂活动1. 让学生朗读文章,感受语言的美妙。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第三章:写作训练一、写作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写作任务1. 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写作指导1. 提供写作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四、写作练习1. 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分享和评价。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

《捉不住的蝉声》说课稿教案

《捉不住的蝉声》优质说课稿教案一、教材分析《捉不住的蝉声》是一篇描绘夏天景色的散文,通过对蝉声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课文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色。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素材,如蝉声、夏天的景色等。

3. 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教学。

4.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听蝉声音频,让学生对蝉声有直观的感受。

b.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声音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c. 引入课文《捉不住的蝉声》。

2. 朗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c.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3. 学习课文内容a.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b.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c. 讨论:课文中的蝉声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不住蝉声?4. 品味语言a.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分享感受。

b.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课文的优美。

30《捉不住的蝉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30《捉不住的蝉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查阅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3.收集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进行自我反思。
பைடு நூலகம்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掌握不够扎实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练习。
2.调整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组织同伴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写作实践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完成一篇以“童年”为主题的作文,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预习下一课,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通过作文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感悟课文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法符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合作。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生字词卡片:用于展示和认读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修辞手法解析等,提高课堂视觉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2.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3.对修辞手法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有限,影响对课文内涵的挖掘。
4.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耐心和毅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计划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最新范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最新范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最新范【导语】《捉不住的蝉声》是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作者通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二、简介作者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3.理解新词.4.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3)写久违的蝉声让我感到夏天的到来.第二部分(4-9)回忆捉蝉的孩童时代的乐趣.第三部分(10)对听蝉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四、研读课文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久违的蝉声,为什么要先写“耳朵忙着听车声”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几次被蝉声吓一跳?3.怎么理解“夏天什么时候跨进门槛,我竞然不知道!”4.自由朗读4-9段,思考:从哪些句段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5.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6.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7.为什么说“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8.齐读第三部分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总结全文.篇二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积累词句,丰富语汇.2、品读重点语段,品味精妙的语言,从中感受、体验捉蝉的趣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结尾处“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的深刻内涵,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段特殊的声音,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想不想听?(想)好,那就让我们闭上双眼,一起用心聆听吧!2、交流感受师: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有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有的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来,说说看.3、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也跟蝉声有关.(板书:30 捉不住的蝉声)二:自主阅读,品位文本(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师:我们湘乡有句俗语——“读白眼文”,意思就是有的人读完一篇文章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你愿意做这样的“马大哈”吗?(不愿意)既然如此,就请大家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课件出示问题(二)、交流读书体会师:读得真是认真,半天也没抓着一个“马大哈”,相信大家对于老师的两个问题已经胸有成竹了.1、出示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令年过半百的作者回忆起儿时的捉蝉趣事?师:你从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跟大家读读,要读出味道来哦!(生读,课件展示所读内容)师:想不想听听大家对你的评价?(想)要是人家专挑你的毛病呢?(……)恩,不错,虚心的孩子最有出息!好的,哪位专家来点评一下?生评(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出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师:正是这突如其来的蝉声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令作者想起了童年捉蝉的一幕幕.板书:听蝉——想起童年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体会到了作者捉蝉的那份快乐吗?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把你的感受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课件跟踪播放学生读到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出捉蝉之趣(包含捉蝉时的乐趣、捉到蝉后的乐趣).小结:板书:捉蝉——其乐无穷是啊,这么有趣的经历怎能不让人怀念童年呢?因为.学生接(课件同时展示):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录音带,让我把童年的声音又一一捡回来.3、出示第三个问题:捉蝉带给了作者无尽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可文章结尾处却写道“捉得住蝉,捉不住蝉声”,言语间似有一丝遗憾.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总结学生发言:是啊,笼中的画眉为了自由宁肯选择死亡,被关在铅笔盒里暗无天日的蝉又怎会吟唱自由的赞歌呢?自然的美是需要自然呈现的.(课件出示“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板书:悟蝉——美是自然呈现的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师:同学们,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美好的回忆,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吧!待学生交流完后课件展示,总结全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的声音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也像简贞阿姨一样,竖起自己聪慧的耳朵,睁大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去聆听,去关注生活、关注大自然吧!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捉不住的蝉声》是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作者通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7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 导入新课:(2~3分钟)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 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 课堂小结:(2~3分钟)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久违的蝉声——童年的回忆——捉蝉的感悟怀念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5. 布置作业.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七、说小结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2.教学策略的选用(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表达的对应内容,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八、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5141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
蝉声》教案及说课稿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
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

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

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

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理解新词。

4.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写久违的蝉声让我感到夏天的到来。

第二部分(4-9)回忆捉蝉的孩童时代的乐趣。

第三部分(10)对听蝉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四、研读课文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久违的蝉声,为什么要先写“耳朵忙着听车声„„”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几次被蝉声吓一跳?
3.怎么理解“夏天什么时候跨进门槛,我竞然不知道!”
4.自由朗读4-9段,思考:从哪些句段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
5.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6.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7.为什么说“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8.齐读第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