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审批管理细则
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业务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市场拓展、项目投资、合同签订、资金使用、人员招聘、采购、销售等。
第三条公司业务审批应遵循合法、合规、高效、节约的原则。
第二章业务审批流程第四条业务申请1. 任何业务活动均需由业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业务背景、目标、实施方案、预期效果、所需资源等。
2. 申请材料应完整、准确、真实。
第五条业务评审1. 业务申请提交后,由相关部门或专门评审委员会对业务进行评审。
2. 评审内容应包括业务合规性、可行性、风险性、成本效益等。
第六条业务审批1. 评审通过的业务,根据业务规模和性质,分别由以下部门或人员审批:(1)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批;(2)公司分管领导审批;(3)公司总经理审批;(4)公司董事会审批。
2. 特殊业务或重大决策,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七条业务执行1. 审批通过的业务,由业务部门组织实施。
2. 业务执行过程中,如遇重大问题或变更,应及时报告审批部门,并重新履行审批程序。
第三章内部控制与监督第八条内部控制1. 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业务审批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业务审批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职责,不得徇私舞弊。
第九条监督检查1. 公司审计部门负责对业务审批流程进行监督检查。
2. 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审批程序、审批结果、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
第四章奖惩第十条对在业务审批过程中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对违反业务审批管理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个人或团队,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四条本制度如需修改,由公司董事会提出,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业务授权与审批管理制度

业务授权与审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业务授权与审批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企业利益,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级部门之间的业务授权及审批事项。
第三条业务授权与审批管理以公正、公平、透亮为原则,依法合规,重视法律风险掌控。
第四条企业内部领导层负责业务授权与审批管理,各部门依照规定的权限和流程执行。
第二章业务授权管理第五条业务授权范围1.业务授权范围包含但不限于:合同签订、预算编制、项目立项、紧要决策等。
2.业务授权权限分为三级:高级授权、普通授权、临时授权。
第六条业务授权程序1.申请授权:部门负责人依照授权流程书面申请授权,包含授权事由、权限需求、授权期限等。
2.授权审批:上级领导依据授权申请的合理性、必需性进行审批,并依照授权权限进行批准或驳回。
3.授权通知:批准的授权需书面通知授权人,并明确授权权限、期限和管理要求。
第七条业务授权管理要求1.授权限定:授权权限应明确具体、量化,不得超出授权人的职权范围。
2.授权期限:授权期限应适度,一般不超出指定合同、项目、决策的有效期。
3.授权文件:授权决议应书面化,明确授权事项、授权人、被授权人等要素。
4.授权记录:企业应建立授权记录管理制度,做到记录真实、完整、准确。
5.授权追溯:企业应对授权事项进行跟踪和追溯,确保授权执行情况符合规定。
第三章业务审批管理第八条业务审批范围1.业务审批范围包含但不限于:合同订立、资金使用、招聘与调整人员、业务流程更改等。
2.业务审批权限分为多级:高级审批、中级审批、普通审批。
第九条业务审批程序1.申请审批:部门负责人依照审批流程书面申请审批,包含审批事由、审批需求、影响范围等。
2.审批审查:上级领导依据审批申请的合理性、必需性进行审查,并依照审批权限进行批准或驳回。
3.审批决策:高级审批需由领导团队集体研究决策,中级审批由部门及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决策。
4.审批通知:批准的审批需书面通知提出申请的部门,并明确审批权限、期限和管理要求。
业务审批管理制度范本

业务审批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业务审批管理,规范业务审批流程,确保公司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业务的审批管理,包括新客户开发、合同签订、业务执行、业务变更等。
第三条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公司业务风险可控,实现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业务审批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一)制定、更新和完善业务审批管理制度;(二)审批重大业务事项,监督业务审批流程的执行;(三)协调解决业务审批过程中的问题,处理业务审批中的争议;(四)定期检查业务审批管理工作,对审批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应按照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审批职责,确保业务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业务审批流程第七条业务审批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业务申请: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向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提交业务审批申请;(二)业务审查: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对业务申请进行审查,重点审查业务合规性、可行性、风险性等方面;(三)业务审批: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根据审查结果,对业务进行审批;(四)业务反馈: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将审批结果反馈给业务部门;(五)业务执行:业务部门根据审批结果,开展业务活动。
第八条业务审批管理委员会在审批业务时,应依据以下原则:(一)业务合规性:业务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二)业务可行性:业务应具备实施条件,能够在公司资源和能力范围内完成;(三)业务风险性:业务应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业务风险;(四)业务效益:业务应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业务审批管理要求第九条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前,应认真了解客户需求,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业务合规、可行、可控。
部门业务经费报销审批管理操作细则

部门业务经费报销审批管理操作细则1、为增强公司员工对成本费用预算的管控意识,强化全面预算管控力度和效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依据公司总部《部门经费预算与支出审批管理办法》、《管理及职能部门经费预算与支出审批管理办法》,制定本操作细则。
2、实行范围:北京分公司各部门员工(除高管人员以外)。
高管人员参照公司总部制订的高管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办法标准执行。
3、部门业务经费报销范围:生产及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市内交通费、误餐费,包括北京市内的出差费用。
4、部门业务经费报销额度的管理与控制:按部门自然人数核定报销预算额度,每人每月270元。
预算额度当年有效,此额度可按部门统筹管理,不对应每岗每人。
实际报销额度应控制在年度预算额度内,超出年度预算的部分不予报销。
若因业务发展导致实际与预算产生偏差的,应按公司预算管理办法规定程序申请预算调整,经审批后方可执行。
5、部门业务经费报销审批程序:部门业务经费使用时应事先书面或口头报相关部门负责人知晓,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部门业务经费发生时由个人先行垫支,按月度予以报销,打入个人银行账户。
经办人必须按照公司报销规定,标准规范地整理原始单据并填写报销汇总单,而后将填写完整的报销汇总单及后附的原始单据交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并上报公司负责人审批签字。
经办人将完成全部审批流程的报销单据按公司规定的报销时间送交财务部。
经财务部审核,符合以下条件时,方能办理报销结算:(1)报销单据审批流程齐全。
(2)报销的票据齐全、合法、真实、有效。
6、部门负责人为部门业务经费预算额度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可根据需要按月或按季度与财务部核对支出情况,做到按规定额度支出,不透支。
年度终了该年度额度自行核销。
7、本操作细则自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实施。
8、本操作细则具体解释权归财务部。
9、本操作细则应于实施后2个工作日内报公司总部财务部备案。
业务办理管理制度

业务办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业务办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业务办理的公正、公平、公开,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类业务办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
第三条企业业务办理应遵循依法合规、规范有序、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客户的原则,坚持诚实守信、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办理原则。
第四条企业业务办理应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和质量。
第二章业务办理程序和要求第五条企业业务办理程序包括以下环节:申请、审批、备案、执行和监督。
具体流程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和具体情况而定。
第六条申请环节:申请人应如实提交相关资料、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请。
第七条审批环节:审批人应依据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审批,对申请资料和信息进行审核,并依法进行审批决策。
第八条备案环节:对已审批通过的业务,应及时进行备案,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和数据库。
第九条执行环节:业务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审批的要求和条件,完成业务的具体执行工作。
第十条监督环节:相关部门或机构应对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业务办理管理原则第十一条实事求是原则:业务办理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进行申请、审批和执行,避免主观片面的偏见和失实信息。
第十二条真实透明原则:业务办理应真实、透明地进行,不得伪造、篡改、隐瞒或瞒报有关信息。
第十三条依法合规原则:业务办理应遵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不得违法违规操作。
第十四条高效便捷原则:业务办理应注重效率和便捷,提高办理速度,减少繁琐环节,给申请人、审批人和执行人提供方便。
第十五条服务意识原则:业务办理应以服务为宗旨,为申请人、审批人和执行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四章业务办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第十六条业务办理人员包括申请人、审批人、执行人员等。
第十七条申请人的职责和权利:申请人应如实提供申请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接受审批和监督。
审批程序等管理制度

审批程序等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了规范公司各部门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保障公司内部管理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类审批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人事审批、财务审批、合同审批、费用报销审批等。
三、在审批过程中,应当确保审批程序合法、公正、透明,不得违反公司制度、国家法律法规。
第二章审批权限的设定一、各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定相应的审批权限,并明确具体职责和权限范围。
二、各级领导应当对下属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审批权限应当与员工的职务、岗位相匹配,确保审批程序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第三章审批流程的设计一、各部门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计详细的审批流程,并建立完善的审批程序。
二、审批流程应当包括审批申请、审批审核、审批决定等环节,确保审批过程有条不紊、清晰明了。
三、在设计审批流程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环节的审核要求和审批标准,合理分配审批权力与责任。
第四章审批程序的执行一、各部门在实施审批程序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操作,并确保审批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审批人员应当认真审核审批文件,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核实,确保审批决定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三、在审批过程中,应当遵守程序规定,不得违反公司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审批程序的公正和透明。
第五章审批结果的记录与归档一、各部门应当做好审批结果的记录和归档工作,确保审批文件的长久保存和便于查阅。
二、审批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归档,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在归档过程中,应当对重要审批文件进行备份,以防止文件遗失或损坏。
第六章审批程序的监督与检查一、各部门领导应当对审批程序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审批程序的规范运行。
二、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各部门审批程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
三、员工也有权对审批程序进行监督和检举,如发现违规行为应当及时举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销售业务审批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销售业务流程,加强销售业务管理,提高销售效率,确保销售业务合规、高效、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销售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销售、服务销售、项目销售等。
三、审批权限1. 销售预算审批:销售部根据市场情况、目标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制定销售计划与预算,经销售副总审批后实施。
2. 产品价目表审批:生产部负责制定产品价目表,销售部负责制定赊销及折扣等销售优惠政策、付款政策等,报销售副总、总经理审批通过后具体实施。
3. 特殊价格、折扣、付款政策审批:销售业务中需要执行特殊价格、需要超出规定条件给予折扣,以及需要超出信用政策执行特殊付款政策的业务项目,应报销售副总审批,并于通过后执行。
4. 销售人员审批: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按价目表上的规定价格、按规定条件给予的折扣,以及按信用政策确定的付款政策,应由销售经理审批后执行。
四、审批流程1. 销售预算审批流程:(1)销售部制定销售计划与预算;(2)销售部提交销售计划与预算至销售副总;(3)销售副总审批销售计划与预算;(4)销售计划与预算经审批后,由销售部实施。
2. 产品价目表审批流程:(1)生产部制定产品价目表;(2)销售部制定赊销及折扣等销售优惠政策、付款政策;(3)销售部将产品价目表、销售优惠政策、付款政策提交至销售副总;(4)销售副总审批产品价目表、销售优惠政策、付款政策;(5)总经理审批产品价目表、销售优惠政策、付款政策;(6)审批通过后,由销售部具体实施。
3. 特殊价格、折扣、付款政策审批流程:(1)销售部提出特殊价格、折扣、付款政策申请;(2)销售部提交申请至销售副总;(3)销售副总审批特殊价格、折扣、付款政策申请;(4)审批通过后,由销售部具体实施。
4. 销售人员审批流程:(1)销售部提出销售人员审批申请;(2)销售部提交申请至销售经理;(3)销售经理审批销售人员审批申请;(4)审批通过后,由销售部具体实施。
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内容

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各项业务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保障公司合规经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项业务审批流程。
第三条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遵循依法合规、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不得擅自变更、违规操作审批流程。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在执行审批流程时,应根据本制度规定,遵循程序规定,确保审批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六条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不定期的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应公司业务的发展需求。
第二章业务审批流程第七条公司业务审批分为日常审批和重要审批两种。
日常审批由各部门主管审核,重要审批由公司领导审核。
第八条日常审批包括但不限于请假申请、报销申请、采购申请等业务。
员工提交申请后,由部门主管审核并予以批准。
第九条重要审批包括但不限于招聘人员、合作协议签署、重大资金支出等业务。
员工提交申请后,由公司领导审核并予以批准。
第十条公司各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业务审批流程,明确审批责任人、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等环节。
第十一条公司要求各部门在进行审批流程时,应及时处理审批事项,不得拖延审批时间。
第十二条公司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记录档案制度,保留审批流程相关文件和资料,以备查阅。
第三章审批流程管理第十三条公司审批流程管理由公司行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并对各部门的审批流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十四条公司行政部门应定期进行审批流程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五条公司行政部门要求各部门建立审批流程管理档案,记录并保留审批流程的各项信息和资料。
第十六条公司行政部门要求各部门加强对审批流程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审批意识和能力。
第十七条公司行政部门要求各部门在进行审批流程时,要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泄漏和不当使用。
第四章审批结果管理第十八条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申请人,并在公司内部公示,以保障审批的透明和公正。
第十九条审批结果应在规定时间内生效,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后续工作的安排和落实。
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模板

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业务审批管理,规范公司业务审批流程,确保公司业务的健康、合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业务审批,是指公司内部对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的合同签订、资金支付、项目立项等事项进行审核、批准的流程。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对公司业务审批行为进行规范。
第四条公司业务审批应遵循合法、合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公司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五条公司设立业务审批管理机构,负责公司业务审批的统一管理。
第二章业务审批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六条公司业务审批管理机构由总经理、财务部、法务部、市场营销部等部门组成。
第七条总经理负责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工作的总体领导,对业务审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负责。
第八条财务部负责对公司业务审批涉及的资金支付进行审核,确保资金支付的合规性。
第九条法务部负责对公司业务审批涉及的合同签订、项目立项等进行法律审核,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
第十条市场营销部负责对公司业务审批涉及的营销策略、市场推广等进行审核,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
第三章业务审批流程第十一条公司业务审批流程分为申请、审核、批准、执行四个阶段。
第十二条申请阶段:(一)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向业务审批管理机构提交业务审批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二)业务审批管理机构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核,确保申请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第十三条审核阶段:(一)财务部对业务审批涉及的资金支付进行财务审核。
(二)法务部对业务审批涉及的合同签订、项目立项等进行法律审核。
(三)市场营销部对业务审批涉及的营销策略、市场推广等进行审核。
(四)业务审批管理机构对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形成审核意见。
第十四条批准阶段:(一)总经理根据业务审批管理机构的审核意见,对业务审批申请进行批准。
(二)业务审批管理机构将总经理的批准意见通知申请部门。
业务流程审批管理制度

业务流程审批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规范公司业务流程的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业务流程的审批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涵盖了各项业务流程的审批环节。
各部门负责人应将本制度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并监督执行。
三、审批流程申请人提出申请,填写审批表,提供相关资料;部门负责人进行初审,合格后提交至上级领导审批;上级领导进行复审,同意后转至相关部门执行;相关部门执行完毕后,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申请人,同时将审批表归档保存。
四、责任义务申请人需如实填写审批表,提供真实资料,对审批事项负责;部门负责人应对审批事项进行初步评估,确保申请事项符合公司规定;上级领导应对审批事项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合法合规;相关部门应按照审批要求执行,并将执行结果及时反馈给申请人。
五、监管措施公司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业务流程审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本制度的部门或员工,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六、处罚措施对于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审批的部门或员工,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降职等处罚;对于故意违反本制度或因疏忽导致严重后果的部门或员工,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流程审批环节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执行中,各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审批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同时,公司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业务流程审批管理制度的认知和遵守意识。
八、实施细则各部门应明确业务流程审批管理的责任人和流程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审批表格和资料管理制度,确保审批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合法;各部门应建立审批事项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审批进度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司应定期对业务流程审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业务流程与审批管理制度

业务流程与审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审批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企业各项业务能够顺利进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需要,订立本《业务流程与审批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内参加各项业务流程和审批管理的过程中必需遵守。
第三条重要职责1.企业管理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负责订立、组织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相关业务流程和审批管理的执行,并对其合规性负责。
3.员工应依照本制度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和审批管理,并保证流程和记录的真实性。
第二章业务流程管理第四条业务流程订立和调整1.各部门负责人应依据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要求,订立和调整本部门的业务流程,并报负责人审批。
2.业务流程订立和调整应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确保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五条业务流程执行1.员工应熟识本部门的业务流程,依照流程要求进行业务处理。
2.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有改进看法,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在报告中说明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
第六条业务流程监督和评估1.负责人应对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确保流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2.负责人可以委派专人对业务流程进行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矫正并整改。
3.负责人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但应经过充分讨论和理由充分的解释,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
第三章审批管理第七条审批权限划分1.负责人应依据工作职责和职级,订立并明确各个职位的审批权限。
2.审批权限划分应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工作的多而杂性和紧要性。
第八条审批申请和流程员工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如需要审批,应依照以下流程进行:1.员工填写审批申请表,明确申请的内容、原因和流程路径,然后提交给直接上级进行初审。
2.直接上级依据申请表中的内容进行初审,并填写审批看法,然后将申请表转交给下一级审批人。
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

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业务审批管理,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和规范性,保障公司各项业务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业务审批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合同、报销、采购、招聘等审批流程。
第三条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保证审批程序合法、规范、有效。
第四条公司业务审批管理人员应具备业务知识、擅长沟通、责任心强、执行力强等基本素质,能够按照规定流程及时准确地处理各项审批事务。
第五条公司业务审批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及执行责任属于公司行政部门,需要经公司领导层审批确认后生效。
第二章业务审批流程第六条公司各项业务审批流程应按照制定的标准流程进行,不得私自改变审批流程。
如确有需要调整,需经过相关负责人的书面申请及领导层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业务审批流程一般分为申请、审批、执行三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应设有相关的监督机制,确保程序合法、规范、有效。
第八条申请环节:申请人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申请流程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资料。
申请表格应包含申请事项、经办人、审批流程等信息。
第九条审批环节:审批人需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核,确认申请内容准确无误,并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做出审批决定。
审批人需准确掌握公司相关政策、流程,确保审批结果合理。
第十条执行环节:执行人员应根据审批结果及时进行相关业务操作,确保审批结果得以有效执行。
第三章业务审批权限第十一条公司业务审批权限应根据员工级别、职责等因素划分,各级别应有明确的审批权限范围,且不得超越其职能范围。
第十二条公司业务审批权限一般分为一级审批、二级审批、三级审批等多个层级。
不同审批层级的审批权限应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第十三条一级审批:一般对较为简单、常规的审批事项进行审批,具有较强操作性。
一级审批权限一般属于部门主管或部门经理。
第十四条二级审批:对复杂、重要的审批事项进行审批,需要对申请事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级审批权限一般属于副总经理或总经理等高级领导。
大额资金业务评审管理实施细则

大额资金业务评审管理实施细则大额资金业务评审管理实施细则是指针对企业或个人的大额资金业务需求,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管理措施的详细细则。
该细则的目的是确保大额资金业务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防范潜在的风险。
以下是1200字以上的大额资金业务评审管理实施细则。
一、总则1.本细则适用于所有需要申请和审批大额资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2.大额资金业务是指单位或个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借贷、融资、担保等大额资金的业务活动。
二、申请资格1.个人申请大额资金业务,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单位申请大额资金业务,应具备合法的组织机构和经营资质,且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
三、审批程序1.个人申请大额资金业务应向金融机构提交书面申请,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2.单位申请大额资金业务应向金融机构提交书面申请,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和财务报表。
3.金融机构应在收到申请材料后,按照内部审批程序进行评估和审批。
4.金融机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及时告知申请单位或个人。
四、审批标准1.个人申请大额资金业务,其还款能力应能够满足贷款条件,包括相关收入、财产和信用记录等。
2.单位申请大额资金业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审批事项的规定。
3.金融机构应根据审批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进行全面评估。
五、风险防控措施1.金融机构应依法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借贷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3.金融机构应定期对大额资金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检查,确保其合规性和安全性。
4.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大额资金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相关业务报告。
六、违规处理1.个人或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的规定,提供虚假材料或故意隐瞒关键信息的,金融机构有权中止或取消其大额资金业务审批和使用权限。
2.个人或单位因未按时还款或其他违约行为,金融机构有权采取相应的追偿措施,并将其列入信用黑名单。
公司业务支出审批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业务支出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业务支出,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销售、费用报销、投资等。
第三条公司业务支出审批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性原则:业务支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2. 经济性原则:业务支出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浪费;3. 效率性原则:审批流程简洁高效,提高工作效率;4. 透明性原则:审批过程公开透明,便于监督。
第二章审批权限与流程第四条公司业务支出审批权限分为以下几个层级:1. 一般性支出: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报财务部备案;2. 重大支出:由分管领导审批,报总经理批准;3. 特殊支出:由总经理审批,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
第五条审批流程如下:1. 提出申请:各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填写《业务支出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2. 部门负责人审批:对一般性支出,由部门负责人审批;3. 分管领导审批:对重大支出,由分管领导审批;4. 总经理审批:对特殊支出,由总经理审批;5. 财务部备案:审批通过后,由财务部进行备案;6. 支出执行:财务部根据审批意见,办理付款手续。
第三章费用报销管理第六条费用报销需遵循以下规定:1. 严格报销标准:报销标准应符合国家及公司相关规定,不得超出标准;2. 完善报销手续:报销单据应完整、真实、合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3. 定期审核:财务部定期对报销单据进行审核,确保报销合规;4. 严禁虚假报销:严禁编造虚假报销单据,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七条公司设立业务支出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对业务支出进行监督。
第八条公司对业务支出审批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 审批效率;2. 审批质量;3. 遵守审批制度情况。
第五章附则第九条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制度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公司业务审核流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业务审核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销售、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等。
第三条业务审核流程应以严谨、高效、合规为原则,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第二章审核流程第四条业务申请1. 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前,应填写《业务申请表》,详细说明业务背景、目的、内容、预算等。
2. 业务申请表需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提交至财务部进行初步审核。
第五条初步审核1. 财务部对业务申请表进行初步审核,主要包括预算合理性、合规性等。
2. 审核通过的,由财务部签署意见,并返回业务部门。
3. 审核未通过的,财务部应提出修改意见,并退回业务部门。
第六条综合审核1. 业务部门根据财务部的审核意见,对业务申请表进行修改完善。
2. 业务申请表经修改完善后,提交至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综合审核。
3. 综合审核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对业务申请表进行审核,主要包括业务合规性、风险控制等。
4. 审核通过的,由综合审核部门签署意见,并返回业务部门。
5. 审核未通过的,综合审核部门应提出修改意见,并退回业务部门。
第七条最终审批1. 业务申请表经综合审核通过后,提交至公司管理层进行最终审批。
2. 管理层对业务申请表进行审批,主要关注业务重大性、风险程度等。
3. 审批通过的,由管理层签署意见,并返回业务部门。
4. 审批未通过的,管理层应提出修改意见,并退回业务部门。
第八条执行与监督1. 业务部门根据审批结果,组织实施业务活动。
2. 财务部对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业务活动符合预算、合规性要求。
3. 各部门应定期对业务审核流程进行总结,不断优化审核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第三章附则第九条本制度由公司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业务流程审批管理制度

业务流程审批管理制度一、概述为规范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的审批管理,加强对业务流程的掌控和监督,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业务质量,特订立本《业务流程审批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全部业务流程的审批管理,包含但不限于销售流程、采购流程、人力资源流程等。
三、审批权限1.确定审批权限的基本原则是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批岗位相关业务流程,确保流程由具备相关知识和本领的人员进行审批。
2.审批权限分为三级:–一级审批:需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批的业务流程。
–二级审批:需要总经理授权的特殊情况下的业务流程。
–三级审批:需要董事会授权的重点决策类业务流程。
四、审批流程1.提交申请:–员工依据业务流程需要,填写相应的申请表,并附上相关的支持文件和证明料子。
–申请表需包含以下内容:申请人、申请事项、申请原因、申请内容、影响范围、预期效果等。
2.一级审批:–职能部门负责人收到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
–假如初步审查通过,职能部门负责人将申请转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具体审批。
–假如初步审查不通过,职能部门负责人将申请退回给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二级审批:–对于需要总经理授权的特殊情况下的业务流程,职能部门负责人将申请转交给总经理进行审批。
–总经理对申请进行认真审查,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审批决策。
–总经理审批决策后,将决策结果通知申请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
4.三级审批:–对于需要董事会授权的重点决策类业务流程,总经理将申请转交给董事会进行审批。
–董事会对申请进行综合评估,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审批决策。
–董事会审批决策后,将决策结果通知申请人、总经理和职能部门负责人。
5.审批结果通知:–审批通过:将审批结果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
–审批不通过: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并说明不通过的原因。
6.审批记录保存:–全部审批记录需详尽记录,包含审批人、审批结果、审批看法、审批时间等。
–全部审批记录需及时归档并妥当保管,以备查阅和审计使用。
业务审批管理细则

业务审批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业务管理流程,提高业务审批工作效率,根据《关于调整公司业务管理模式的通知》(新信发〔2003〕34号)及公司相关制度的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业务审批管理中的所有资料及信息传递,均通过各部门业务秘书与业务管理总部业务秘书衔接。
(一)业务管理总部业务秘书负责在公司各业务管理部门之间传递文件,并在规定时间内收集、转达审批意见。
(二)各业务部门业务秘书负责在本部门和业务管理总部之间传递文件,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业务经办人及本部门相关负责人。
第二章业务审批流程及要求第三条公司业务审批范围为各地业务总部(以下简称“各地总部”)须对外签署的与业务相关的合同、协议(含信托计划)等法律文件。
第四条业务报审时,各地总部须填报统一的“业务审批及处理表”(见附表),业务经办人及报批部门(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将相关业务资料(含应业务审查部门要求补充的材料)送公司业务管理总部。
第五条对于同一项业务,应当按照业务开展的因果关系及时间顺序上报审批材料,并尽可能一次性报齐所有材料。
(一)报审材料应同时包含电子版文件。
(二)对于低风险业务和特殊风险业务,在报审材料中应当附简要业务说明,列明:业务收入、费用、佣金、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等。
(三)对于高风险业务,在报审材料中应当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市场状况、经济可行性、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第六条公司各业务审查部门应当根据各自审查权限,在收到报审材料的2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完成审查工作,并在“业务审批及处理表”上签署书面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应当简洁、明了。
第七条对于低风险业务、经业务审查部门审查无异议的高风险业务及特殊风险业务,业务审查部门的审查意见反馈回各地总部后,由各地总部执行董事在“业务审批及处理表”上签字审批。
第八条对于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业务管理总部应在收到报审材料的5个工作日内,负责召集风险控制委员会及决策委员会(以下统称“委员会”)表决,并形成决议。
业务流程审批与改善管理制度

业务流程审批与改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审批与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企业的可连续发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部门、岗位涉及的业务流程审批与改善管理工作。
第二章业务流程审批管理第三条业务流程审批的定义业务流程审批是指对公司内各类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决策的过程,确保其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法律法规要求和运营需求。
第四条审批流程确实定1.各部门应依据实际需要,订立、完善本部门相关业务流程的审批管理流程,并报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2.审批流程应包含审批的具体环节、审批人员及其权限、时间要求等内容,同时要求审批人员严格依照流程进行审批。
第五条业务流程审批权限1.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相关业务流程的审批拥有最高权限,同时负责协调并与其他部门进行必需的对接和沟通工作。
2.审批人员应熟识本身所负责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规定,对涉及的业务内容进行认真审查、核实与评估。
第六条审批记录与备案1.审批人员应对每一起业务流程审批进行记录,包含审批结果、审批看法、审批时间等必需信息。
2.审批记录应保管在公司订立的审批管理系统或相关文件中,并依照公司规定的存档期限进行保管。
第七条业务流程更改与调整1.任何涉及业务流程的更改和调整,必需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审批,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2.更改和调整后的业务流程应重新进行审批和备案,确保更改后的流程符合公司整体运营需要。
第八条监督与考核1.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业务流程审批管理监督机制,对业务流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2.审批人员的工作绩效将与业务流程审批效率和质量相关联,进行定期考核,以激励审批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业务流程改善管理第九条业务流程改善的目标业务流程改善是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造,以提高流程效率、降低本钱、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员工工作体验为目标。
第十条业务流程改善的原则1.借鉴和应用业界先进的流程管理方法和工具,充分调研和分析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症结和瓶颈。
业务审批流程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1.1 为规范公司业务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业务审批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业务审批流程,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部门的业务审批。
二、审批原则2.1 坚持依法合规原则,确保业务审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2.2 坚持效率优先原则,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
2.3 坚持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审批权限和责任,确保审批过程透明、公开。
三、审批流程3.1 业务发起3.1.1 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填写《业务审批申请表》,明确申请事项、审批权限、预算等。
3.1.2 业务审批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提交至公司审批管理部门。
3.2 审批环节3.2.1 审批管理部门对业务审批申请表进行初步审核,确保申请材料完整、合规。
3.2.2 根据业务性质和金额,由相应审批权限的负责人或部门进行审批。
3.2.3 审批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审批负责人提出调整意见,经相关部门会商后,提交至公司高层领导审批。
3.3 审批结果3.3.1 审批通过的业务,由审批管理部门负责下达《业务审批通知书》。
3.3.2 审批未通过的业务,审批管理部门将《业务审批通知书》及原因反馈至业务部门。
四、审批权限4.1 公司高层领导:对公司重大业务事项进行审批,如年度预算、重大投资等。
4.2 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业务事项进行审批,如部门预算、业务合同等。
4.3 审批管理部门:对业务审批申请表进行初步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五、责任与监督5.1 各级审批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进行审批。
5.2 业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审批工作,按时提交审批材料。
5.3 审批管理部门对审批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审批流程合规、高效。
5.4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6.1 本制度由公司审批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6.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模板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贷款业务审批管理规定

贷款业务审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贷款业务,明确责任范围,根据公司章程及公司业务操作规程,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审批包括业务受理初审、调查、审查和审批环节;第二章贷款初审第三条初审由业务部负责;通过初审,获取贷款项目、申请人和担保人真实、全面的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评价,形成初步意见;第四条资料审核;对申请人提供资料、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审核,以确定这些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审核中发现的疑点是实地调查的重点;第五条资料审核要点(一)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真实、有效;复印件是否和原件一致,复印材料是否加盖公章,各种文件是否在有效期内,应年检的是否已办理年检手续;(二)有关各文件的相关内容要核对一致,逻辑关系要正确,通过对企业成立批文、合同、章程、董事会决议、验资报告、立项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信等级、环保及市场准入等具体文件的审核,了解申请人和反担保人是否具备资格,经营是否合规合法;(三)财务报表是否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审计报告,是否是无保留意见报告,初步分析财务状况,记录疑点,以便实地调查核实;(四)对担保人提供的文件资料的审核与以上三项基本相同,重点是审核担保人提供的担保措施是否符合担保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抵押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抵押物、质押物的权属权利凭证是否明晰;第三章贷款调查第六条调查由业务部负责;实行双人、现场、尽职调查制度;进行实地调查前,要列出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标,确保调查的质量和效率;第七条调查要点(一)访问贷款申请人及有关人员,了解项目背景、市场竞争范围、销售和利润、资源的供应,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考察企业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掌握主要领导人的信用状况和能力;(二)核实材料,要求贷款申请人提供原件核对;(三)考察主要生产、经营场所,判断申请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印证有关资料记载和有关当事人介绍的情况;(四)调查核实财务报表;(五)察看抵押物、质押物;第八条综合分析;在核实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对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比较和评价:(一)信用风险分析;判断担保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诚信度,清偿债务意愿,及能否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二)市场风险分析;分析经济环境对贷款项目和借款人的影响;(三)财务风险分析;通过财务状况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掌握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预测申请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四)担保风险分析;重点分析担保方式的可操作性,保证人担保资格、担保意愿、代偿能力等,抵押、质押是否合规合法,与抵押物、质物的流动性相关的预期变现难易程度、交易成本和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第九条调查中发现借款人有不良信用记录、出具虚假资料、违法违规等问题,确认不符合公司受理条件的,应说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将处理结果告知申请人;因申请人或担保人材料提供不全的,待补充完善后再按程序办理;第十条调查结束,业务部签署调查意见,将材料交由风险部进行风险评估;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十一条风险评估由风险管理部负责;风险评估包括合规性评估和风险评估两部分;第十二条合规风险审查;风险管理部接到业务部提交的各项报批材料后,主要依据公司章程、风险管理办法、本公司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进行评审;风险评审的主要内容有:(一)合规性审查;主要审查报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有效性;(二)项目风险评审;采取资料分析、现场考察核对以及其他必要的风险审查形式对报批项目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进行风险评审;审查完毕,风险管理部签署评估意见,提请业务部补充、完善相关材料,形成最终审核意见;评审意见分为同意和不同意,将同意的材料报总经理或贷审会审批,不同意的简要注明理由退业务部;第五章贷款审批第十三条贷款业务实行分级授权审批制,即总经理审批和贷款审批委员会简称贷审会审批;其中,单笔50万元含50万元以内的由总经理直接审批;50万元以上的由贷款审批委员会审批;根据业务需要,为提高效率,贷审会可采取电话审议、会签等灵活的会议形式进行贷款项目审批;第十四条贷审会人员组成由公司董事长提名、股东会讨论通过,主任委员由公司董事长担任;第十五条会议审批工作流程:(一)会议召开前,将待审批的贷款资料交贷审会成员传阅;(二)会议由贷审会主任委员主持,若参加会议人员未达到全体委员数的三分之二,则会议改期进行;(三)会议议程1、调查人报告项目调查情况和初审意见;2、风险管理部报告合规、风险评审意见;3、贷审会成员对项目进行质询;4、贷审会成员从合法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具体评审意见;5、会议评审表决时,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数同意即为通过;6、贷审会主任委员综合与会大多数人的意见后提出总结性评审意见;第六章罚则第十六条公司监事按季对公司贷款业务进行审计,每半年提请召开会议向股东会公布审计结果,并对审计中发现的下列问题,根据当事人情节轻重,提请公司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包括警告、赔偿损失、辞退等;1、调查情况严重失实,造成领导审批失误的;2、参与企业合伙做假账,骗取银行贷款的;3、收受企业财物,而造成贷款发生风险的;4、与企业合伙经营不告知公司,故意夸大企业资产、效益等而导致决策失误,造成贷款发生风险的;5、违反操作程序,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6、擅自降低担保措施标准而形成贷款风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审批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业务管理流程,提高业务审批工作效率,根据《关于调整公司业务管理模式的通知》(新信发〔2003〕34号)及公司相关制度的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业务审批管理中的所有资料及信息传递,均通过各部门业务秘书与业务管理总部业务秘书衔接。
(一)业务管理总部业务秘书负责在公司各业务管理部门之间传递文件,并在规定时间内收集、转达审批意见。
(二)各业务部门业务秘书负责在本部门和业务管理总部之间传递文件,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业务经办人及本部门相关负责人。
第二章业务审批流程及要求
第三条公司业务审批范围为各地业务总部(以下简称“各地总部”)须对外签署的与业务相关的合同、协议(含信托计划)等法律文件。
第四条业务报审时,各地总部须填报统一的“业务审批及处理表”(见附表),业务经办人及报批部门(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将相关业务资料(含应业务审查部门要求补充的材料)送公司业务管理总部。
第五条对于同一项业务,应当按照业务开展的因果关系及
时间顺序上报审批材料,并尽可能一次性报齐所有材料。
(一)报审材料应同时包含电子版文件。
(二)对于低风险业务和特殊风险业务,在报审材料中应当附简要业务说明,列明:业务收入、费用、佣金、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等。
(三)对于高风险业务,在报审材料中应当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市场状况、经济可行性、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第六条公司各业务审查部门应当根据各自审查权限,在收到报审材料的2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完成审查工作,并在“业务审批及处理表”上签署书面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应当简洁、明了。
第七条对于低风险业务、经业务审查部门审查无异议的高风险业务及特殊风险业务,业务审查部门的审查意见反馈回各地总部后,由各地总部执行董事在“业务审批及处理表”上签字审批。
第八条对于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业务管理总部应在收到报审材料的5个工作日内,负责召集风险控制委员会及决策委员会(以下统称“委员会”)表决,并形成决议。
(一)若经委员会表决获得通过,业务报审资料送业务审查部门审查。
(二)若经委员会表决未获通过,由各地总部决定继续完善后重新报审或直接报公司总经理特批。
若各地总部决定直接报公司总经理特批,须由各地总部总经理和执行董事在委员会相关决议上共同签署意见,经公司总经理决策后,业务管理总部业务秘书方可将业务报审资料送业务审查
部门审查。
第九条对于经业务审查部门提出异议的高风险业务和特殊风险业务:
(一)相关审查意见转达给各地总部后,各地总部可按照业务审查部门的意见对报审材料进行修改,或保留意见。
(二)业务经办人须在“业务审批及处理表”上针对审查意见逐条签署处理意见,并经各地总部总经理及执行董事签字确认后报公司。
(三)业务管理总部在上述意见基础上提出综合意见,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四)若经公司总经理审批未获通过,则各地总部须对该业务进一步完善并重新报批。
第十条需要支付佣金或业务手续费的业务,须在业务报批前或报批的同时由各地总部向公司提出专题请示报告,经各地总部总经理及执行董事签署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第十一条业务审批通过后,可由各地总部自行决定用印事宜。
(一)若由各地总部直接用印,须在文件签署的2个工作日内将完成审批的“业务审批及处理表”复印件以及合同、协议的复印件,传真至公司存档。
(二)若由公司用印,业务管理总部业务秘书持“业务审批及处理表”和定稿的报审材料到公司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将合同、协议的复印件或原件分发给财务部门。
各地总部须在文件签署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协议的原件一份以上送公司存档。
第十三条各审查部门人员因故不能参与业务审查,或不能及时在“业务审批及处理表”上签署意见,可以电话或书面授权他人审查或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签署意见,并在事后及时补签。
第三章业务相关手续的办理
第十四条在办理业务相关事宜过程中,各地总部需要对外提供公司章程、公司财务资料,或需在业务文件上加盖公章时,仍填制“业务审批及处理表”,并由业务经办人及各地总部负责人、执行董事签字后,送公司业务管理总部。
第十五条办理本章所述业务相关事宜不再经过业务审查部门审查。
公司业务管理总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协助办理有关事宜,并汇总材料。
(一)需要提供公司资料时,协办部门应当在接到通知后3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理。
若协办部门认为不能办理或不宜办理,须及时报公司总经理决定;若协办部门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须及时与各地总部沟通,并在“业务审批及处理表”上注明情况及办理期限。
(二)需要在相关文件上加盖公章时,各地总部执行董事还须同时在要用印的文件复印件(公司存档件)上签字,公章保管人应及时办理并定期向公司总经理报备。
第四章相关责任的界定
第十六条各地总部执行董事对业务开展的全部相关事宜承担责任。
(一)对业务的合法、合规,法律文本、合同和协议的执行与管理等承担直接责任。
(二)对按照本细则第三章办理业务手续、使用公章以及各地总部合同章和空白授权文件的保管与使用等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七条业务审批人按照其权限对业务决策承担责任。
即低风险业务的决策由各地总部执行董事承担责任;高风险业务和特殊风险业务由各地总部执行董事、公司总经理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八条公司法律事务室、财务部门对业务审查的时效性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协调业务工作时,协办部门以及各部门业务秘书按其职责分别对资料提供、信息传递、协调工作的时效性以及信息资料提供和传递的准确性承担责任。
第二十条委员会各成员对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各自表决意见承担责任。
弃权及因故未参与表决的委员,按照表决结果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公司原《业务审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