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的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尺规作角》公开课课件 (2).ppt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尺规作角》公开课课件 (2).ppt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标准,为突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意识,动 手操作能力。
三.学法分析
自主探究
观察发现
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亲身经历知识 技能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情景导入】
B
木工师傅要在一个木板
交前面的弧于点D’ ,
射线 (5) 过点D’作
O’B’.
DB
O
CA
BB’’
D’
பைடு நூலகம்OO’ C’
AA’
∠’A’O’B’就是所求的角’.
四、教学过程【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基本步骤:三弧两线
【设计意图】探究一这样设计,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 程,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探究二:尺规作角的应用:
已知∠AOB,∠EO′F,比较它们的大小。
B E
1 O
FA O′
2 F
【设计意图】探究二的设计,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感受探究的 乐趣。
四、教学过程【三、及时总结 整合知识】
圆规
基本工具: 无刻度直尺
尺 规
基本步骤:三弧两线
作 角
圆心 画弧必备条件:
【四、巩固新知 拓展练习】
2、如图所示,已知∠1和∠2,( 1):利用尺规作∠BOD=∠1+∠2 . (2):利用尺规作∠AOB,使 ∠AOB=∠1-∠2. (3):利用尺规作∠AOB,使 ∠AOB=2(∠1+∠2).
设计意图:运用尺规作角解决和差倍的实际问题,对 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尺规作图数学史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尺规作图数学史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初中尺规作图数学史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在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尺规限制的是伊诺皮迪斯.他发现以下作图法:在已知直线的已知点上作一角与已知角相等.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个角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以前,许多作图题是不限工具的.伊诺皮迪斯以后,尺规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公约,最后总结在《几何原本》之中.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⑴ 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⑵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⑶ 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⑴ 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⑵ 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⑶ 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直至1837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1r 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误作法结集成书.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⑴ 正多边形作法·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2的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⑵ 四等分圆周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4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1.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2.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3.已知两点A、B,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4.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2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从已知点作出新点的几种情况:两弧交点、直线与弧交点、两直线交点,在已有一个圆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五种基本作图: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1.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做一角等于已知角3.做一角的角平分线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5.做一线段的中垂线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⑴ 轨迹交点法: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如果这两个点的位置是由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位置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条轨迹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这个利用轨迹的交点来解作图题的方法称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例1】 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 、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m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应修建在什么位置?m【分析】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转化成数学问题,根据题意知道,点P 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P 应是它们的交点.【解析】 ⑴ 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 或OE ;⑵ 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FG ;则射线OD ,OE 与直线FG 的交点1C ,2C 就是发射塔的位置.⑵ 代数作图法:解作图题时,往往首先归纳为求出某一线段长,而这线段长的表达式能用代数方法求出,然后根据线段长的表达式设计作图步骤.用这种方法作图称为代数作图法.【例2】 只用圆规,不许用直尺,四等分圆周(已知圆心).【分析】 设半径为1..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出这个长度..设法构造斜边1.【解析】 具体做法:⑴ 随便画一个圆.设半径为1.⑵ 先六等分圆周.⑶ 以这个距离为半径,分别以两个相对的等分点为圆心,同向作弧,交于一点.(“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其实就是直径的两端点啦!两弧交点与“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形成的是一个底为2.可算出顶点距圆心距离)的长度等分圆周就可以啦!⑶ 旋转法作图:有些作图题,需要将某些几何元素或图形绕某一定点旋转适当角度,以使已知图形与所求图形发生联系,从而发现作图途径.【例3】 已知:直线a 、b 、c ,且a b c ∥∥.求作:正ABC ∆,使得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c b aD'DC B Acb a【分析】 假设ABC ∆是正三角形,且顶点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作AD b⊥于D ,将ABD ∆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后,置于'ACD ∆的位置,此时点'D 的位置可以确定.从而点C 也可以确定.再作60BAC ∠=︒,B 点又可以确定,故符合条件的正三角形可以作出.【解析】 作法:⑴ 在直线a 上取一点A ,过A 作AD b ⊥于点D ;⑵ 以AD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DD ;⑶ 过'D 作''D C AD ⊥,交直线c 于C ;⑷ 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交b 于B (使B 与'D 在AC 异侧).⑸ 连接AB 、AC 、BC 得ABC ∆.ABC ∆即为所求.⑷ 位似法作图:利用位似变换作图,要作出满足某些条件的图形,可以先放弃一两个条件,作出与其位似的图形,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这个与其位似得图形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全部条件,从而作出满足全部的条件.【例4】 已知:一锐角ABC ∆.求作:一正方形DEFG ,使得D 、E 在BC 边上,F 在AC 边上,G 在AB 边上.C B AG'F'E'D'GF E D C B A【分析】 先放弃一个顶点F 在AC 边上的条件,作出与正方形DEFG 位似的正方形''''D E F G ,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正方形''''D E F G 放大(或缩小)得到满足全部条件的正方形DEFG .【解析】 作法:⑴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G ,过'G 作''G D BC ⊥于'D⑵ 以''G D 为一边作正方形''''D E F G ,且使'E 在'BD 的延长线上.⑶ 作直线'BF 交AC 于F .⑷ 过F 分别作''FG F G ∥交AB 于G ;作''FE F E ∥交BC 于E .⑸ 过G 作''GD G D ∥交BC 于D .则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⑸ 面积割补法作图:对于等积变形的作图题,通常在给定图形或某一确定图形上割下一个三角形,再借助平行线补上一个等底等高的另一个三角形,使面积不变,从而完成所作图形.【例5】 如图,过ABC ∆的底边BC 上一定点,P ,求作一直线l ,使其平分ABC ∆的面积.【分析】 因为中线AM 平分ABC ∆的面积,所以首先作中线AM ,假设PQ 平分ABC ∆的面积,在AMC ∆中先割去AMP ∆,再补上ANP ∆.只要NM AP ∥,则A M P ∆和AMP ∆就同底等高,此时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PN 就平分了ABC ∆的面积.【解析】 作法:⑴ 取BC 中点M ,连接,AM AP ;⑵ 过M 作MN AP ∥交AB 于N ;⑶ 过P 、N 作直线l .直线l 即为所求. NM P CB Al。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2.4 用尺规作图作角 课件(共16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2.4 用尺规作图作角  课件(共16张PPT)
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B
A
C
B
D
A
C
E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相当于
“过点C作∠ECD等于已知∠CAB.”
互动探究 用尺规作角 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AOB(如图).
求作:∠A′O′B′=∠AOB.
B
O
A
作法:
(1)作射线O′A′; (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
C,交OB于点D; (3)以点O′为圆心,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面的弧于
点D’ ;
(5) 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的角.
B D
B' D'
O
CA
O'
C' A'
议一议
如图,2-26已知∠AOB,∠EO'F,利用尺规作图,比较 他们的大小。
1பைடு நூலகம்
2
问题解决
请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完成本节课开始 提出的问题.
B
F
H
D
A
G
C G’ E
以点C为顶点作∠FCE =∠BAC,则∠FCE的边CF 所在的直线即为所求.
拓展提升 过直线外一点P作已知直线l的平行线.
已知:直线l及l外一点P,
求作:直线l′,使l′过P点且l′∥l.
作法:1.过点P任意作直线a与l 交于Q. 2.以P为顶点,直线a为角的一边,在直线a同旁作 ∠2,使∠2=∠1(如图),则∠2的另一边所在直线l′ 即为所求.
课堂小结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以归纳为“一线三弧” 先画一条射线,再作三次弧.其中前两次弧半径相 同,而第三次以原角的两边与弧的交点之间的距离 为半径.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本节需一个课时完成。 关于教材的处理,有两点说明: 1、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调整和重新组合。数学课程标准“尺规作图”初 中阶段课程内容要求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鉴于课标和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个人将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作一条线 段的垂直平分线提前到这个位置主要原因是:第一,此时学这个知识,学生的 知识储备是够的;第二,承接“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运用全等来解决实际 问题,继续应用全等来解决作图问题,符合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 地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第三,这两个作图探究结束后,学生可以顺理成章的 拓展延伸作出“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复习-探究-延伸将初中五大基 本做图就完整的集中在一节课中。
共同结论,并呈现结
尝试解释作图依据
论。
形成学生合作 探究能力
(2)课堂探 究总结
呈现总结框架
途径: 构建全等三角形
方法: 转化思想
依据: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相等,对应边相等
形成学生总结 概括能力
(3)拓展应 用
给出拓展延伸试题
学生动手完成, 讨论校对,上黑板展 示
检测课堂 效果巩固提升
3、课后拓展
这种整合是我对知识组合方式新的尝试,教材中关于五大基本作图的知识 呈现方式我认为可以看做物理电路中的并联式,那么我此次的课堂知识结构可 以说是串联式。并联的优点是学生的知识框架清晰,串联的优点是学生的思维 连贯。个人认为前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后者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因此后者在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上更科学,是尊重学生的体现。需要辅助的 是,知识总结的阶段一定要再给学生呈现知识框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 尝试,不当的地方欢迎专家和老师们提出来,我们共同切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4用尺规作角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4用尺规作角
3.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
4.教师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尺规作角的方法和步骤,如:以一点为圆心,截取一条适当长度的线段作为半径,画一个圆,以圆上两点为边,作一条射线,即可得到所需的角。
4.教师给予学生反馈,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表现不足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案,如蝶形花纹、对称图案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的美丽与规律。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几何图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尺规作角的主题。
2.教师强调尺规作角的关键要点,如圆心角的度数、半径的长度等。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如画线段、圆、角等基本几何图形。
4.教师进行知识拓展,如介绍尺规作图的其他方法,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尺规作角的方法,绘制一个特定的几何图案,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尺规作角的原理和方法。例如:“为什么可以用圆规作一个特定度数的角?”“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个任意度数的角?”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让学生猜测尺规作角的步骤,并尝试解释自己的猜想。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过程中总结尺规作角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尺规作角的过程和原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尺规作图数学史素材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尺规作图数学史素材北师大版

初中尺规作图数学史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在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尺规限制的是伊诺皮迪斯.他发现以下作图法:在已知直线的已知点上作一角与已知角相等.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个角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以前,许多作图题是不限工具的.伊诺皮迪斯以后,尺规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公约,最后总结在《几何原本》之中.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⑴ 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⑵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⑶ 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⑴ 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⑵ 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⑶ 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直至1837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1r 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误作法结集成书.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⑴ 正多边形作法·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2的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⑵ 四等分圆周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4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1.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2.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3.已知两点A、B,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4.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2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从已知点作出新点的几种情况:两弧交点、直线与弧交点、两直线交点,在已有一个圆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五种基本作图: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1.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做一角等于已知角3.做一角的角平分线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5.做一线段的中垂线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⑴ 轨迹交点法: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如果这两个点的位置是由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位置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条轨迹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这个利用轨迹的交点来解作图题的方法称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例1】 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 、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m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应修建在什么位置?m【分析】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转化成数学问题,根据题意知道,点P 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P 应是它们的交点.【解析】 ⑴ 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 或OE ;⑵ 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FG ;则射线OD ,OE 与直线FG 的交点1C ,2C 就是发射塔的位置.⑵ 代数作图法:解作图题时,往往首先归纳为求出某一线段长,而这线段长的表达式能用代数方法求出,然后根据线段长的表达式设计作图步骤.用这种方法作图称为代数作图法.【例2】 只用圆规,不许用直尺,四等分圆周(已知圆心).【分析】 设半径为1..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出这个长度..设法构造斜边1.【解析】 具体做法:⑴ 随便画一个圆.设半径为1.⑵ 先六等分圆周.⑶ 以这个距离为半径,分别以两个相对的等分点为圆心,同向作弧,交于一点.(“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其实就是直径的两端点啦!两弧交点与“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形成的是一个底为2.可算出顶点距圆心距离)的长度等分圆周就可以啦!⑶ 旋转法作图:有些作图题,需要将某些几何元素或图形绕某一定点旋转适当角度,以使已知图形与所求图形发生联系,从而发现作图途径.【例3】 已知:直线a 、b 、c ,且a b c ∥∥.求作:正ABC ∆,使得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c b aD'DC B Acb a【分析】 假设ABC ∆是正三角形,且顶点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作AD b⊥于D ,将ABD ∆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后,置于'ACD ∆的位置,此时点'D 的位置可以确定.从而点C 也可以确定.再作60BAC ∠=︒,B 点又可以确定,故符合条件的正三角形可以作出.【解析】 作法:⑴ 在直线a 上取一点A ,过A 作AD b ⊥于点D ;⑵ 以AD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DD ;⑶ 过'D 作''D C AD ⊥,交直线c 于C ;⑷ 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交b 于B (使B 与'D 在AC 异侧).⑸ 连接AB 、AC 、BC 得ABC ∆.ABC ∆即为所求.⑷ 位似法作图:利用位似变换作图,要作出满足某些条件的图形,可以先放弃一两个条件,作出与其位似的图形,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这个与其位似得图形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全部条件,从而作出满足全部的条件.【例4】 已知:一锐角ABC ∆.求作:一正方形DEFG ,使得D 、E 在BC 边上,F 在AC 边上,G 在AB 边上.C B AG'F'E'D'GF E D C B A【分析】 先放弃一个顶点F 在AC 边上的条件,作出与正方形DEFG 位似的正方形''''D E F G ,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正方形''''D E F G 放大(或缩小)得到满足全部条件的正方形DEFG .【解析】 作法:⑴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G ,过'G 作''G D BC ⊥于'D⑵ 以''G D 为一边作正方形''''D E F G ,且使'E 在'BD 的延长线上.⑶ 作直线'BF 交AC 于F .⑷ 过F 分别作''FG F G ∥交AB 于G ;作''FE F E ∥交BC 于E .⑸ 过G 作''GD G D ∥交BC 于D .则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⑸ 面积割补法作图:对于等积变形的作图题,通常在给定图形或某一确定图形上割下一个三角形,再借助平行线补上一个等底等高的另一个三角形,使面积不变,从而完成所作图形.【例5】 如图,过ABC ∆的底边BC 上一定点,P ,求作一直线l ,使其平分ABC ∆的面积.【分析】 因为中线AM 平分ABC ∆的面积,所以首先作中线AM ,假设PQ 平分ABC ∆的面积,在A M C ∆中先割去AMP ∆,再补上ANP ∆.只要NM AP ∥,则A M P ∆和AMP ∆就同底等高,此时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PN 就平分了ABC ∆的面积.【解析】 作法:⑴ 取BC 中点M ,连接,AM AP ;⑵ 过M 作MN AP ∥交AB 于N ;⑶ 过P 、N 作直线l .直线l 即为所求. NM P CB Al。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4.4用尺规作三角形 (共25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4.4用尺规作三角形   (共25张PPT)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三条边
SAS ASA SSS
新课学习
在小颖遇到的问题中,可以从被污染的三角形中找到两条完整的边和它们的夹角,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尺规作图作出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新课学习
已知:线段a,c,∠α. 求作:△ABC,使BC=a,AB=c,∠ABC=∠α.
a
α
c
新课学习
作法
(1)作一条线段BC=a; (2)以B为顶点,以BC为一边,作 ∠DBC=∠α;
数海拾贝
千百年来,有许许多多关于尺规作图的有趣例子,最为经典的要数大数学家高斯与正 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高斯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给 他单独布置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出来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 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正十七边形。这道题把他难住了— —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竟然对解出这道题没有任何帮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第三道题 竟毫无进展,他绞尽脑汁,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当窗口露出曙光时, 他终于解决了这道难题。
当他把作业交给导师时,感到很惭愧。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 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可导师却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 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得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 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他是因为拿错了纸条, 才将这道题目交给了高斯。
巩固练习
2. 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ABC ,使AB=a,BC=AC=2a.
a
巩固练习
颗粒归仓
知识与技能
• 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及其合理性
•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 复习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尺规作图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尺规作图

α4.4 用尺规作三角形
学习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

2、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作法理由。

3、在分别给出的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4、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了解作法理由。

5、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学习重点:基本尺规作图
学习难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分析过程。

四、学习设计:
(一)学前准备
(1)预习书169~172页
(2)学具:圆规、直尺
(3)预习作业:
已知:a
求作:AB ,使AB=a
已知:∠α
求作:∠AOB ,使∠AOB=∠α
(二)学习过程:
1.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a ,c ,∠α。

求作:ΔABC ,使得BC= a ,AB=c ,∠ABC=∠α。

α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α,∠β,线段c 。

求作:ΔABC,使得∠A=∠α,∠B=∠β,AB=c。

(3)已知:线段a,b,c。

求作:ΔABC,使得AB=c,AC=b,BC=a。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章知识点总结及尺规作图_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章知识点总结及尺规作图_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一、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1、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精典例题分析:基础例题:例1、下列整式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它们的次数分别是多少? 2223312,,21,,7,1,26,35a x y x x xy y h xy ab x by --++++- 单项式:多项式:次数: 例2、下列多项式分别有几项?每一项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1)2123x x y π--+ (2) 322223x x y y -+例3、多项式232312522a b ab b -+-是单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所以它是_______项式,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是___________,所以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__________,于是这个多项式称为______次_______项式例4、代数式:πab x x x abc ,213,0,52,17,52--+-中,单项式共有( )个.A.1个B.2个C.3个D.4个例5、若y b a 25.0与b a x 34的和仍是单项式,则正确的是( )A.x=2,y=0B.x=-2,y=0C.x=-2,y=1D.x=2,y=1 例6、当k = 时,多项式8313322+---xy y kxy x 中不含xy 项.例7、()()212-+-x mx x 的积中x 的二次项系数为零,则m 的值是:A .1B .–1C .–2D .2三、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四、整式的加减法:整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去括号;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的历史背景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的历史背景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的历史背景引人入胜的千古难题——三大尺规作图问题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已经习惯于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以下简称尺规)来作图了,尺规作图是对人类智慧的挑战,是培养人的思维与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所谓三大几何作图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传说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雅典流行疫病,为了消除灾难,人们向太阳神阿波罗求助,阿波罗提出要求,说必须将他神殿前的立方体祭坛的体积扩大1倍,否则疫病会继续流行。

这就是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之一的倍立方体问题。

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已知一个立方体,求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两倍。

任意给定一个角,仅用直尺和圆规作它的角平分线是很容易的,这就是说,二等分任意角是很容易做到的。

于是,人们自然想到,任意给定一个角,仅用直尺和圆规将它三等分,想必也不会有多大困难。

但是,尽管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没能把看来容易的事做成。

于是,第二个尺规作图难题——三等分任意角问题产生了。

正方形是一种美丽的直线形,圆是一种既简单又优美的曲线图形,它们都有面积,能不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一个给定的圆的面积?这就是尺规作图三大难题的第三个问题——化圆为方问题。

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既引人入胜,又十分困难。

这三大问题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悬而未决。

1837年,法国数学家旺策尔给出三等分任意角和立方倍积问题都是尺规作图不可能问题的证明。

后来人们发现,早在1830年前后,18岁的法国中学生伽罗华首创的后来称为“伽罗华理论”的理论,能证明三大作图问题都是尺规作图不能做到的问题,至此,困扰人们2000多年的三大作图问题都被证明为尺规作图不可能问题。

认识到有些事情确实是不可能的,并不比证明这些事情是可能的轻松,这是数学思想的一大飞跃。

尺规作图由来及局限课件

尺规作图由来及局限课件

计算机辅助作图的实践应用
总结词
技术发展、软件应用、优缺点分析
技术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作图软件逐渐兴起, 为复杂尺规作图的实现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工具。
软件应用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作图软件,如 AutoCAD、SolidWorks等,这些软件能够实现各种复杂 尺规作图任务。
优缺点分析
希腊数学与几何
古希腊数学家开始对几何图形产 生兴趣,并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 作图。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和 欧几里得等。
尺规作图的概念与起源
尺规作图定义
尺规作图是指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 规进行图形构造的一种方法。
最早的尺规作图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 一,他被誉为“几何之父”。阿基米 德开始使用圆规和直尺来画图,并解 决了一些重要的几何问题。
科技的代表,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尺规作图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02
尺规作图的方法和原理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计算机图形学、算法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对尺规作图的推动
03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尺规作图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动和
发展。
未来几何学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几何学的现状与趋势
目前,几何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未来将继续在科技 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几何直觉
通过尺规作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形 状和空间关系,培养几何直觉。
思维方式
尺规作图需要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理解
要点一
认知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和定理,提 高认知水平。
要点二

初中数学 文档:尺规作图历史

初中数学 文档:尺规作图历史

尺规作图历史古希腊人说的直尺,指的是没有刻度的直尺。

他们在大量的画图经历中感觉到,似乎只用直尺、圆规这两种作图工具就能画出各种满足要求的几何图形,因而,古希腊人就规定,作图时只能有限次地使用直尺和圆规这两种工具来进行,并称之为尺规作图法。

漫长的作图实践,按尺规作图的要求,人们作出了大量符合给定条件的图形,即便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图问题,独具匠心地经过有限步骤也能作出来。

到了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之间,古希腊人遇到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三个作图问题。

三等分角问题: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

立方倍积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

化圆为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

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几何作图三大难题,它们在《几何原本》问世之前就提出了,随着几何知识的传播,后来便广泛留传于世。

貌以简单其实难从表面看来,这三个问题都很简单,它们的作图似乎该是可能的,因此,2000多年来从事几何三大难题的研究颇不乏人。

也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例如阿基米德、帕普斯等人都发现过三等分角的好方法,解决立方倍积问题的勃洛特方法等等。

可是,所有这些方法,不是不符合尺规作图法,便是近似解答,都不能算作问题的解决。

其间,数学家还把问题作种种转化,发现了许多与三大难题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求等于圆周的线段、等分圆周、作圆内接正多边形等等。

可是谁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大作图难题就这样绞尽了不少人的脑汁,无数人做了无数次的尝试,均无一人成功。

后来有人悟及正面的结果既然无望,便转而从反面去怀疑这三个问题是不是根本就不能由尺规作出?数学家开始考虑哪些图形是尺规作图法能作出来的,哪些不能?标准是什么?界限在哪里?可这依然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高斯的发现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7世纪。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为判断尺规作图可能性提供了从代数上进行研究的手段,解决三大难题有了新的转机。

最先突破的是德国数学家高斯。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尺规作角》优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尺规作角》优课件
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3) 以点O’为圆心, 同样(OC)长为半径 画弧,
交O’A’于点C’;
(4) 以点C’为圆心, CD长为半径画弧, 交前面的弧于点D’ ,
(5) 过点D’作射线O’B’.
示 DB
O
CA

BB’
D’
O’
C’
AA’’
∠A’O’B’就是所求的角.
随堂练习
已知: ∠1, ∠2
题吗?
探索发现
B
D
A
C
E
上述问题:用尺规(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相当于 “过点C作∠ECD等于已知∠CAB.”
做一做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 ∠AOB。 求作: ∠A’O’B’ 使∠A’O’B’=∠AOB。


(1) 作射线范O’A’;
(2) 以点O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 画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
用尺规作优美的图案
左面的“雏菊图案”漂亮吗?你想自己把它画出来吗?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叫尺规作角? 2.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体会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转换.
教学重点:
1.理解尺规作角的含义. 2.掌握尺规作角的方法. 3.熟悉尺规作图的步骤.
自学指导(5分钟 ☺)
p
a
用尺规作优美的图案
2.右面的“邹菊图案”漂亮吗? 你想自己画出它来吗?那就让我们 从最初的步骤开始吧!
1、以点O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 O;
2、以圆O上任意一点为圆心,r 为 半径作圆,与圆O交于两点;
3、分别以两个交点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
4、继续作下去,在适当的区域涂 上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人入胜的千古难题
——三大尺规作图问题
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已经习惯于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以下简称尺规)来作图了,尺规作图是对人类智慧的挑战,是培养人的思维与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所谓三大几何作图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传说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雅典流行疫病,为了消除灾难,人们向太阳神阿波罗求助,阿波罗提出要求,说必须将他神殿前的立方体祭坛的体积扩大1倍,否则疫病会继续流行。

这就是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之一的倍立方体问题。

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已知一个立方体,求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两倍。

任意给定一个角,仅用直尺和圆规作它的角平分线是很容易的,这就是说,二等分任意角是很容易做到的。

于是,人们自然想到,任意给定一个角,仅用直尺和圆规将它三等分,想必也不会有多大困难。

但是,尽管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没能把看来容易的事做成。

于是,第二个尺规作图难题——三等分任意角问题产生了。

正方形是一种美丽的直线形,圆是一种既简单又优美的曲线图形,它们都有面积,能不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一个给定的圆的面积?这就是尺规作图三大难题的第三个问题——化圆为方问题。

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既引人入胜,又十分困难。

这三大问题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悬而未决。

1837年,法国数学家旺策尔给出三等分任意角和立方倍积问题都是尺规作图不可能问题的证明。

后来人们发现,早在1830年前后,18岁的法国中学生伽罗华首创的后来称为“伽罗华理论”的理论,能证明三大作图问题都是尺规作图不能做到的问题,至此,困扰人们2000多年的三大作图问题都被证明为尺规作图不可能问题。

认识到有些事情确实是不可能的,并不比证明这些事情是可能的轻松,这是数学思想的一大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