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评价报告模板

水文地质评价报告模板

水文地质评价报告模板1. 概述本报告是对XXXX项目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正式报告。

该评价旨在为项目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本报告以水文水资源和地质条件两个方面为重点,对项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提供保障。

2. 项目概况XXXX项目位于XXXX,总面积为XXXX。

项目所涉及的地区主要是XXXX,属于XXXX地质构造带。

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XXXX,年平均气温为XXXX,地表水资源丰富。

3. 地质环境3.1 地质构造XXXX项目区主要位于XXXX地质构造带,该地区属于XXX岩系,地层为XXXX。

岩性以XXXX为主,含有一定量的XXXX。

3.2 地质构造特点本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XXXX构造断层。

该断层对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3.3 地质成因XXXX区域地质成因为XXXX。

4. 水文环境4.1 地表水该项目区域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有XXXX河、XXXX湖等。

其中XXXX河为本地区的主要水源,流域面积为XXXX,最大断面流量为XXXX。

XXXX湖是该区域另一重要的水源,水体比较清澈,水质较好。

4.2 地下水本区域含水层主要为XXXX岩层。

地下水属于XXXX类型,储量充足。

本区域存在着多个地下水补给区和水电孔洞,这也是该地区水文环境特点之一。

5. 水文地质特征5.1 水文特征本项目区域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该区域年平均降雨量为XXXX,分布呈现出XXXX特点。

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好,水利潜力较大。

5.2 地质特征本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含有较多的XXXX矿。

该区域的地下水含盐量较大,对于灌溉农作物有一定影响。

同时,地表水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限制,水质呈现出下降趋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措施。

6. 水文地质风险评估6.1 自然风险评估本项目区域内含有多个断层,存在较大的地震风险。

同时,在气候异常情况下,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山洪暴发,给这一地区带来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⒈引言
⑴背景介绍
⑵调查目的
⑶调查范围
⑷调查方法
⒉煤矿概况
⑴矿区位置
⑵矿区地质情况
⑶矿区煤层情况
⒊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⑴自然水系概述
⑵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⑶矿区地下水位分布与变化规律
⒋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⑴矿区地下水位观测点布设
⑵地下水水质采样与分析方法
⑶地下水位和水质数据处理
⒌地下水资源评价
⑴矿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⑵矿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
⑶矿区地下水岩层压力评价
⒍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⑴矿区水文地质影响评价
⑵矿区地下水水质污染评价
⑶矿区地下水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⒎水文地质调查结论
⑴矿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
⑵矿区地下水质状况评价
⑶矿区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⒏附件
附件1:矿区地下水位观测点布设图
附件2:地下水水质采样分析报告
附件3:矿区地下水位和水质监测数据
法律名词及注释:
●地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法,是为了管理地质工作,保护地质遗产,促进地质科学研究与利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法律。

●水利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是为了管理水利事业,维护水资源安全,保护水环境,促进水利科学研究与利用,发挥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而制定的法律。

●矿业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法,是为了管理矿业资源,推动矿业科学研究与利用,维护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背景和目的水文地质调查是对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和评价的一种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背景是为了全面了解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范围包括研究区域内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质量、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等。

采用了以下几种调查方法:地下水水位的测定:通过设置多个地下水水位监测井,使用水位计定期测量地下水位,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

地下水质量的采样和分析:在研究区域内设置水质监测井,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通过地面地质剖面观测、有关地质图的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的地下水水源、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

3. 调查结果3.1 地下水水位经过定期测量,得到了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的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整体较稳定,变化范围在正常情况下。

3.2 地下水质量通过水质监测井的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域内地下水的水质数据。

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等水质,但部分地区存在轻微的水质污染现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控和治理。

3.3 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了解到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主要源于降水和地表径流,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含水层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4. 和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和建议: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较稳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等水质,但存在轻微的水质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监控和治理,防止进一步恶化。

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参考文献1.2.3.以上为本次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和补充。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达西实验 操作原理说明+实验数据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达西实验 操作原理说明+实验数据
与直接据实验二表中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3.思考题 (1)为什么要在测压管水位稳定后测定流量? (2)讨论三种试样的 v—I 曲线是否符合达西定律?试分析其原因。 (3)将达西仪平放或斜放进行实验时,其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4)比较不同试样的 K 值,分析影响渗透系数 K 值的因素。
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记录表
达西公式:Q KA H KAI ,式中 Q —渗透流量,A—过水断面面积,H —上下游
L 过水断面的水头差,L—渗透途径和 I—水力梯度。各项水力要素可以在实验中直接测量, 利用达西定律求取试样的渗透系数 K。
2.达西仪(图 2-1),分别装有不同粒径的均质试样:①砾石(粒径 5~10mm);②粗 砂(粒径 0.6~0.9mm);③砂砾混合(①与②的混合样)。
128
1 40.20 20.19
9.52
275
10 砂样
2 35.38 19.34
(0.4-0.6mm) 3 30.48 18.24
A:146.6cm2 4 25.00 16.90
9.87
232
10.18
180
11.53
138
5 19.51 15.60
29.20
165
1 25.8 20.8
19.80
仪器编号:08/10/04;过水断面面积(A):176.6/146.6/176.6cm2;渗透途径:20cm
土样 名称
水力梯度(I)
次 数
测压管水头
水头差/cm
Ha/cm Hc/cm ΔH=Ha-Hc
I=ΔH/L
渗透时间 (t)/s
渗透流速(v)
渗透体积 渗透流量 (V)/cm3 (Q)/cm3·s-1

绥化市水文地质调研报告

绥化市水文地质调研报告

绥化市水文地质调研报告绥化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水资源,本次水文地质调研报告对绥化市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本报告主要包括绥化市的地质背景、水资源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调研结果等内容。

绥化市地处于东北平原和小兴安岭山地的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十分复杂。

该地区主要由花岗岩、砂岩、泥岩等岩石组成。

在地质构造上,绥化市存在着多个断裂带和褶皱带,导致地下水运移和储存的复杂性。

同时,由于降雨量的影响,绥化市的地下水层形成了复杂的水系网络。

绥化市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来源于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绥化市位于松花江流域,境内有松花江、兴凯湖等重要水体。

这些水体为绥化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

此外,绥化市的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地下水位较高,有利于其开发和利用。

通过对绥化市水文地质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水文地质问题。

首先,绥化市的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受到地表水和降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水淹风险。

其次,由于地下水运动较复杂,地下水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变化。

通过对地下水的采样分析,我们发现有些地区的地下水中存在一定的污染物含量。

最后,绥化市的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主要依靠地下水作为供水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较快,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绥化市的水文地质调研结果为绥化市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们建议绥化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同时,加强对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位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源,减少水污染和地下水位下降的风险。

此外,也需要加强公众的水资源意识,提倡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综上所述,本次水文地质调研报告对绥化市的水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绥化市的地质背景、水资源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调研结果的介绍,可以为绥化市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促进绥化市可持续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发展。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尊敬的XX先生:根据您的要求,我对XX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报告。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此次调查旨在了解XX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以便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调查采用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1. 水文情况:调查显示,XX地区水文条件较为丰富。

经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2. 地质情况:经过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岩层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没有活动断层。

岩层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其中,砂岩是一种较好的地下水储层,对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较好的条件。

三、调查意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XX地区是一个潜力较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

建议在该地区进行以下工作:1.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些抽水井和水库,以满足当地居民、农田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引导当地居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倡导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3. 在农田灌溉方面,建议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在水资源监测方面,建议加强对地下水位、水质和河流水量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管理。

四、结论XX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适合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以上是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顺祝商祺!XX水文地质调查团队。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就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向您呈交以下报告。

一、背景介绍该矿工作面位于市县,地处高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根据前期的勘探结果显示,矿区存在丰富的煤矿资源,但也存在一定的水文地质风险。

为确保矿区开采的顺利进行,必须对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情况1.水文地质勘探通过水系观察、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井的取样分析,我们对该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

勘探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储量相对较丰富。

同时,附近存在多条地下裂缝及断层,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下水的流动形成了一定影响。

2.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我们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渗流方向、渗透率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矿区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地下含水层较厚,渗透率较高,适于水资源的开采利用。

三、水文地质风险评价1.地下水涌水风险由于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加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存在地下水涌水的风险。

特别是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的变化,可能导致地下水溢出,给井下工作环境带来一定的困扰。

2.地下裂缝风险矿区周边的地下裂缝和断层对于地下水的流动方式有影响,可能导致地下水的快速流失及水位突变。

因此,在矿井开采前后,需要加强对地下裂缝的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地下裂缝对矿井的影响。

四、防治措施建议1.增加抽水设备针对地下水位波动大的问题,应加强水位监测,及时调整抽水设备,保持井下工作环境的稳定。

2.强化地下裂缝监测在矿井开采前后,应加强对地下裂缝情况的监测,发现异常即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地下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与变形。

3.引入先进的防渗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涂层材料、灌浆技术等,加强矿井支护,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保证矿井开采的安全进行。

五、结论根据对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的评价,全面了解了矿区的地下水位情况、地质构造等关键参数,发现了地下水涌水和地下裂缝风险。

xxx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xxx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XXX煤矿水害普查报告及综合防治方案XX市水文地质调查小组二OO七年五月主编:参加人员:审核:技术负责:目录1前言 (1)2 井田概况 (4)2.1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4)2.2 矿区地质概况 (5)2.3 矿井水文地质 (9)2.4 矿井的开拓情况和邻近矿的相互关系 (16)2.5 矿井排水现状 (18)3 充水源分析 (20)3.1 大气降雨 (20)3.2 地表水和地表水体 (21)3.3 地下水和地下水体 (21)4 水体分布及其危害性分析 (23)4.1 地表水体及其危害 (23)4.2 老窑水体及其危害 (23)4.3 本矿井下水体及其危害 (24)4.4 邻近矿井的积水体及其危害 (25)5 综合防治水方案 (26)5.1 现有采掘工作面的调整 (26)5.2 其它方面的改造与完善 (27)6 主要防治水措施 (34)6.1 井下探放水的管理 (34)6.2 井下探放水的实施 (36)7 水害防治规划 (41)7.1 水害的五年规划 (42)7.2 年度防治水计划 (44)附表 (47)水文地质调查委托书浏阳水文地质调查组水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隐患之一,更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为了查清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控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安全状态,防范水灾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现委托贵调查组对我矿合法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安全状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为此,我们将积极配合调查组工作并提供调查过程中所必须的原始资料,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

特此委托煤矿(章)法人代表二00七年四月1前言㈠概述⑴位置、隶属关系XXX煤矿位于XX市东南部的XX镇,距XX市直线距离约为20km。

由工业广场经5公里乡村水泥混凝土公路可至XX镇连通G319、G106国道。

交通较为方便,参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⑵矿井性质XXX煤矿属股份制私有煤矿,隶属XX镇管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都青塘地区水文地质测绘报告单位:09水工(1)班编写:岳成龙指导老师:刘伦华日期:2011 . 10 . 23目录绪言----------------------------------------------------------2 第一章实习区水文地质简介----------------------------4 第二章地层、构造、岩浆岩----------------------------7 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14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初步评价---------------------------20 第五章工程地质概况------------------------------------22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24绪言青塘地区位于江西省中甬部丘陵地带,在宁都县西部与兴国县交界的山区,它是一走向为NE至NNE向的小型盆地,地理坐标为北纬26°23'-26°30',东径115°48'-115°54',国际分幅编号为C1-SO-52-D有公路通往县城及赣州等地,交通尚称方便。

区内四季分明,最高气温可达42℃,七月份为7℃,最低-5℃,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多集中在4-6月,11月~次年1月降雨最少,区内最大的河为青塘河,该河由北向南径码后流入盆地内至王村树下急转为由东流向西南至水口芋最后流入盆地之外,常年不干,好水期流量约1.16m3/s.区内以农作物为主,是宁都县商品粮生产基地,此外还有其他经济作物,矿产开采和初加工业等是该县工业产地之一。

此次实习就在该地区内进行,测绘比例为1:50000地形底图1:2.5万在水文地质测绘结束后,每个测绘小组提交实际材料图一份,每个测绘小组可提交综合水文地质土地貌图各一份并附有泉流量统计表等表格,个人提交实习报告书一份,具体如下: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完成了实习任务。

1.掌握了水文地质测绘的工作量和如何定点及线路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了水文地质测绘的野外观测,描述素描和勾图方法。

3.掌握了水文地质测绘的资料整理综合整理以及报告书的编写和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

本次实习任务如下:1.计划测区含水岩组初步查明各含水层组或亚组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埋藏水位深度)富水程度,水质概况以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初步查明时区内构造的逐步方向,力学性质,组合规律以及各类结构面的富水性,控水规律。

3.初步查明区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海及动态变化规律。

4.初步查明青塘盆地内的实习的成因类型,相对时代,岩性组合。

地下水类型等级分析地下水类型富水等级分级指标主要含水代号单井涌水量(m3/d)径流模数(l/s.pm2)松散岩空隙水富水100-1000Q1、Q2、Q3、Q4贫乏<100石灰、酸岩溶水富水>100C1、H1、C2、H2、C3、H中等100-1000贫乏<100岩溶裂隙水富水>6Z1、C1、D1、C1、H1、C1z P2、l 1、T3、J1、R 中等3-6贫乏<3红层空隙裂隙水富水>1000K 中等100-1000贫乏<100第一章实习区水文地质简介地形地貌青塘实习区为一北东走向的山间盆地.平面上略呈椭圆形,长约12公里,宽约6—7公里.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南及西南盆缘为低山丘陵,山体单薄,植被稀疏;北及北东盆缘为中,低山,山脉绵亘,高峻挺拔,山体雄厚,狭谷深切,溪流湍急,谷岸陡峭,气势磅礴.盆地内地势开阔,四周山前分布着一系列洪积扇群,东及南部为现代河谷地带,地势低洼.纵观整个盆地,由北西向南东微微倾斜.大小溪流均向南东汇集,宛如一只向北西方向伸展着的右手掌.此外,盆地中偏西部有岩溶孤峰矗立于平地之中,景致奇特壮观.区内最高峰为盆地北缘之洒雷岽,海拔1103米,比高800米,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区内南东的水口芋,海拔201米.区内水文网以育,较大的河流有青塘河和水河.青塘河从青塘东北缘的石马狭谷流入盆地,经流盆地东部,入口段为北东向断层谷,进入盆地后,大致转为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流动,枯期流量1.16米3/秒.水河源于盆地西北缘的山峰仙下,流经盆地本部的水,然后自南西向北东流经盆地南侧,在盆地东南部的水口芋与青塘河汇合后,穿过水口芋狭谷流出盆地.盆地内次一级水系均为青塘河或水的支流.发源于盆地北部边缘山地的支流多垂直主要山脊线,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以源于盆地东南边缘山地的支流,多呈南东—北西向延伸. 这些支流均呈锐角与青塘河或水河交汇,雨季由降水和地下水共同补给,旱季全由地下水补给.实习区地形地貌受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十分明显.按其成因形态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地貌单元.一、侵蚀构造中山分布于盆地北部及北东盆缘地段.主要由石炭系下统横龙组砾石,砂砾石,石英岩与震旦系变质岩组成.尖顶突坡,山脊线呈牙状,溪流深切,谷深岸陡,峭壁嶙嶙,危岩耸立.北部盆缘地段,高峰林立,最高峰酒雷岽,海拔1103米,次高峰王朝山,北部盆缘地段,海拔1044米,王岭岽865米,三峰仙810米,比高为600~800米,这些高峻的山峰,根部毗连,构成盆地北部盆缘,呈北东展布的分水岭.二、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分布于盆地南部,西部盆缘和北部中山区之南.海拔高程为300~650米,比高100~400米.主要由石炭系山组,部分横龙组砂页岩系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山顶浑圆,山坡平缓,蜿蜒起伏.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山麓地带残坡积物发育.三、岩溶残丘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部坡麓地带及中部的灰石围等局部地段,由于碳系中上统的碳酸盐岩组成.残丘表面溶沟,溶槽纵横密布,石牙丛生,美丽如画.山体内部千窗百孔,洞穴大小不一,形态千差万别有宽阔平坦的地下大厅,有近似水平延伸的多层溶洞,还有通向地面的天和落水洞.洞穴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千姿百态,奇丽多姿.四、堆积盆地(一)洪积扇群:分布于盆地周边的山前地带,是由第四系更新世洪流作用形成的洪积扇毗连而成,以盆地北半部分分布最广.地势低缓宽阔,自山前向盆地微微倾斜.由于洪积扇形成后,经历着地壳相对上升运动,使扇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形成长垅状,丘包头起伏的岗地貌景观.(二)河谷尘地分布于青河塘及水河沿沿岸,由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冲积物组成,地势低洼平坦,微微向河床倾斜,高出河床1—2米,后缘局部保留有不完整的一,二级阶地.第二章地层、构造、岩浆岩一、地层实习区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石炭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其中震旦系出露于青塘向斜外围,为向斜褶皱基底;石炭系下统分布于青塘向斜两翼,石炭系中,上统组成向斜核部,但多被第四系覆盖,且多处遭受花岗岩体侵入,因而,地层完整性及出露条件较劲差.根据野外踏勘收集的资料,将各时代地层分述如下:(一)震旦系(z)分布于青塘向斜外围边缘部位,为一套浅变质的变质的变余层凝灰岩建造及变余层凝质砂页岩建造.其岩性,下部主要为变余层凝灰岩,变余长石凝灰质砂岩,变余凝灰质砂岩相间组成,中部为一套类复理石沉积建造,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黑色,浅紫色,紫红色,千枚岩,含砾变余石英砂岩,变质砂岩,含砾变余凝灰质石英岩,含砾变余长石石砂岩,间夹少量炭质千枚岩和少量硅质岩,上部主要为灰白色绢云母千枚岩,黄褐色变余硬砂岩,含炭千枚岩及硅质岩.总厚度大于3000米.(一)本系地层在向斜两翼发育较好,分布较广,可分为上,中,下三统.1、下统(C1)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海相地层,按其沉积与生物化石,可分为横龙级与校山组.(1)横龙组(C1h)本组地层分布于青塘边缘,构成区内的分水岭,地形上常形成尖锐的山脊或峻峭的陡峰.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厚层状,巨厚层状石英砾石,砂砾石,含砾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青灰,灰黑,灰白含砾石英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含铁砂岩.含铁岩石风化后呈紫红色.本组地层厚374~726米.(2)梓山组(C1Z)本组岩层在测区分布广,多与黄龙组一起分布于青塘向斜盆地,主要为滨海沼泽何煤层含泥沙沉积至浅海相泥沙质沉积。

其页岩,下段主要为灰白色,回黑的色,灰色含砾石,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沙岩,页岩及碳质页岩夹煤层。

上段说要为灰白色钙质砂岩,钙质粉沙岩,粉砂岩,粉土岩,夹灰岩透镜体,底部粗砾或含沙石英砂岩,本组与下伏横龙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25.5米。

2 石灰系中统横龙组(C2h)本组地层在区内出露较差,只是零星分布于复式向斜两侧近核部地段,为一套带碱化的浅海碳酸盐相沉积。

其岩性为白色,白云岩,灰岩多大理岩化。

有的受构造破坏或溶蚀作用,形成角砾状灰岩。

本组地层厚度112米,在实习区内由于被第四系掩盖或断层破坏,其下下伏梓山组结出关系不明。

3 石灰系上统船山组(C3C)本组地层分布于青塘向斜核部,在区内出露极差。

仅见于灰石围残丘中,属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与下伏黄龙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本主主要岩性为浅灰,灰色,深灰色厚层状,中厚层状灰岩,结晶灰岩,含白云质灰岩。

灰岩普遍受热变质作用而大理岩化,本组地层厚度为224米。

(三)白垩系赣州组(K1g)本组地层仅出露与青塘之东南面,位置已在盆地之外。

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及泥岩、厚数数百米,与下伏震旦系、石炭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第四系(Q)实习区第四系地层发育,分布面积约30KM2,成因类型多样,有洪积、冲积、冲洪积,还有残坡积及崩塌堆积。

按其成因类型和岩性组合关系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地层单元:下更新统洪积层(Q p1-pl):出露于区内北西侧的山前地带、此外在区内东部的坑口一带也有零星出露。

它是区内最早的第四系列产品沉积物,岩性为一套降红色、黄褐色、灰绿色等杂色的粘土、漂砾、卵石砂砾的混杂堆积物。

其中发育有粗大的网纹或网斑状构造。

粗网纹主要由灰绿色色粘土物质组成。

本层分选性极差,结构复杂,不显层理,颜色斑杂。

其表部的砾石因受长期的风化作用风化强烈,有明显的风化圈,锤击即成糖粒状碎屑脱落。

在地貌上,本层组成青塘盆地古老的洪积扇,由于被后期堆积物的掩盖及新构造上升幅度的差异和剥蚀程度的差异,原始洪积扇的地貌形态已不复破在,人零星出露地表,形成波状起伏的丘包状、长垅状岗埠地形。

在硫磺石石部附近见Q p1-pl洪积层的基底为C2+3的碳酸盐岩层。

据此处标高扒算,Q p1-pl洪积层的原始沉积厚度应当大于50米。

此外,在赤水村边及青塘镇西侧公路边,见Q p1-p洪积层迭于Q p1-pl洪积层之上,二者岩性组合特征差异很大,其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面,产状平缓、为上迭(假整合)接触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