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14年修订)
关于《精神卫生法》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的思考
关于《精神卫生法》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的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在经历了漫长的立法过程后颁布实施,其中涉及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政策被普遍认为对社会舆论关注的“被精神病”问题有较好的规范和抑制作用。
本文以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视角,尝试分析我国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政策制定的客观背景成因和已经产生的部分矫枉过正的效果,并提出政策在填补法制空白的同时,仍需正视精神障碍患者得不到治疗的现实。
标签:精神障碍;自愿;被精神病;有限理性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日趋加快,人们面对生活的压力也陡然增加,精神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诊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到430万人,而各类精神障碍患者超过1600万人,而同时我国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则十分短缺且分布不均,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再加上众多其他已知的或是自身并不知晓的各类轻度精神疾患以及许多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神障碍诊疗的需求与诊疗资源的不匹配无疑是极为突出的矛盾。
因此,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决定了亟需相关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的规范,以提升中国精神卫生管理与诊治效率。
同时,近年来,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其诊断与治疗,甚至已经超越了医学的范畴,成为政治体制执行的一种手段和指标,众多由于强制医疗而“被精神病”的报道不断见诸于网络报端,成为了“解决”上访问题的手段。
2003年,河南农民徐林东因残疾人邻居宅基地纠纷上访被关押漯河市精神病医院六年半;2010年,湖北群众彭宝泉因拍摄群众上访照片被强制送入茅箭精神病院;2011年,武钢职工徐武从武钢职工医院精神科逃走,试图证明自己没有病,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上述“被精神病”的案例,都由于媒体的报道,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但同类的事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如何规范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决策者而言迫在眉睫。
精神科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精神科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一、精神障碍病人的法律法规问题(一)刑事法律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精神障碍病人只有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才可不负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精神障碍病人可能因其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而实施社会危害行为,但也可能在实施危害行为时其辨认或控制能力并无明显损害。
前者不能构成犯罪,后者则与正常人犯罪无异。
所以,关键在于精神障碍病人在其实施危害行为时有无辨认或控制能力,这是精神障碍病人是否具备犯罪主体的条件,也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标准。
(二)民事法律问题精神障碍病人的民事诉讼问题,主要涉及财产处理、婚姻家庭及子女抚养等方面。
关于精神障碍病人的财产处理,包括合同、遗嘱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法律条款为依据,其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障碍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障碍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障碍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第十九条规定:“精神障碍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障碍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中所指的“行为辨认能力”,其核心乃“意思表示能力”,即精神障碍病人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应根据他对自己行为能否正确认识以及有无正常预期两个方面加以认定。
二、精神科护理与病人权利的维护近年来,联合国对保护世界残疾人和以精神不健全为理由遭受到拘禁的人的人身权利等的保护给予了很大的关注,1991年5月31日联合国做出46/149号决议,以“保护精神障碍病人和改善精神卫生保健的原则”这一重要资料方式发表,一般称为联合国原则。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下发本市《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下发本市《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12.08.15•【字号】沪卫疾妇[2012]039号•【施行日期】2012.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下发本市《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的通知(沪卫疾妇〔2012〕039号)各区县卫生局,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各有关医疗机构: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卫妇社发〔2011〕38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关于组织实施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63号)的精神和要求,规范本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本市《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八月十五日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2012版)一、服务对象本市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除外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并且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重性精神疾病(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本市无业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服务管理的患者,以及其他有心理健康咨询等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居民。
二、服务内容(一)重性精神疾病干预和管理1.线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常住人口(指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者)中使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附件1),开展疑似患者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附件2)。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区(县)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并告知患者或亲属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诊治。
《精神卫生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 精神卫生法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中国法制出版社
第七章 附
则
9
精神卫生法结构及内容
全文共7章,85条 – 第一章 总则,12条 – 第二章 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12条 –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29条 –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6条 – 第五章 保障措施,12条 – 第六章 法律责任,11条 – 第七章 附则,3条
2、精神卫生法第26条解析
第26条【诊疗原则和规范】
–第1款: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应当
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 格尊严的原则, 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 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第2款: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和治
疗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 制定。
【临床操作与务实】
联合国《保护精神病患者权益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第四条原则 关于“精神病的确定”原则如下 (联合国大会决议 46/119 1991年) : (1)确定一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应以国际接受的医疗标准为依据 (2)确定是否患有精神病,绝不应以政治、经济或社会地位,或是
4、精神卫生法第28条解析
疑似患者非自愿就诊程序 – 精神卫生立法的焦点。 – 问题:谁可以送疑似患者到医院? “送” 申请人
– 部分地区相关法律规定
部分地区相关法律规定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 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有伤害自
身、危害他人或者危害社会行为的,其监护人、 近亲属、所在单位、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 委员会或者事发地公安部门应当将其送到精神 卫生医疗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的,应当 向其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事发 地公安部门报告。
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
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12.31•【分类】草案修改稿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2014年7月22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沈晓初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作如下说明:一、修订的必要性2001年12月28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是我国精神卫生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对本市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条例》实施以来,本市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基本保障,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氛围初步形成,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得到扭转,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等程序逐步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目前,本市在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11.3万人,全市卫生计生、民政、公安系统共有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24家,核定床位9008张,实际开放床位13142张。
随着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的法制化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条例》的内容已不能适应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
201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对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精神障碍患者权益保护、诊断与治疗的程序等作了严格规定,《条例》的部分内容与《精神卫生法》不相一致。
因此,有必要对《条例》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
《修订草案》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保《条例》与《精神卫生法》的一致性,需要对《条例》与上位法不一致的条款进行修改,对上位法较为原则的规定进行细化;二是根据本市实际需要,在总结近年来精神卫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增加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
精神卫生法介绍
(二)关于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 碍预防
1、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 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 施,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 作,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制定的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心理援助的 内容。发生突发事件,履行统一领导职责 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根 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按照应急预案的 规定,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一)关于总则
5、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 患者
(1)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必要性 第一,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是维护患者权 益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第二,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同时也是关 爱我们自己。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 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3)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 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一)关于总则 8、卫生部门在精神卫生工作中的职责 一是在精神障碍预防方面 (1)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心理健康促进 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 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 括心理援助的内容。发生突发事件时,卫生部门要在政府 的统一组织下,参加心理援助工作。 (2)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务人员在疾病 诊疗服务中对就诊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及发现就诊者可能 患有精神障碍的,建议其尽快就诊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精神卫生监测网络,实行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组织开展精神障碍发生状况、 发展趋势等的监测和专题调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 建立精神卫生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交 流共享。
3、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我国大陆地区六部地方性精神卫生条例内容的评估
i s na et t,l yd f ef s e cai m so dt a nsc al e n ail mehns adruie feiw,u e io d u carmeis i n r me e r i e b m n t s ve spr s na d ile de, o n or v i n ji
【 摘
要 】目的 :了解 我国大陆地区地方性精神卫 生条例在 内容上 的不 足 ,为精神卫生立 法提供建议 。
方 法 :采用专题讨论 的方法 ,对我 国大陆地 区六部地方精 神卫 生条例按 照 《 世界卫生组 织有关精神 卫生立 法 的检查 清单》 进行 评价。结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立法检查 清单 ,六部 地方性精 神卫生条例彼此 之间相 差 不大 ,六 部地方性精神卫生条例在 自愿入 院 、自愿治疗 、非 自愿入 院、非 自愿治疗 、社 区中 的非 自愿治 疗 、特 殊治疗 、监督调查机制 、犯罪 的精神 障碍患 者的处理 、保 护 弱势群 体 、保 护精神 障碍患 者 的就 业 、
DIXi o Ka g, A O uiYua a — n XI Sh ・ n
S h o f P b i a t , n M o t i e st Ch n s a 41 0 8 Ch n c o lo u l He l Ce  ̄ S u h Un v r i c h y, a g h 0 7 , i a
省6 万余名受试者的一项大型分析研究显示 ,各种 精神障碍总的患病率高 达 1 %,在所 有符合精神 7 障碍诊断的受试者中, 4 因病导致中度或重度残 2% 疾。所有患精神障碍的受试 者中仅有 8 %曾求助于 医学专业人员 ,仅有 5 %曾求助于精神卫生专业人
员 。
精神卫生立法 ,是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保 障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 。目 前我国出 台了一些 涉及精 神卫生 的法律 和规章 ( 如刑 法、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残疾人保障法 、精神药 品管 理规 定 、精 神 疾病 司法鉴 定 管 理 办法 等 ) ,但 是专 门的精神卫生法从 18 95年开始起草 ,至今仍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发文字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1.12.28【实施日期】2002.04.07【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六十一号)《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01年1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4月7日起施行。
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心理健康咨询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精神卫生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资金等物质保障,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推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第四条市卫生行政部门是本市精神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辖区内精神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民政、公安、司法、教育、财政、劳动保障、医保、人事等行政部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群众团伙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精神卫生工作贯彻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精神疾病患者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遗弃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有获得精神卫生服务的权利。
医疗机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保护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心理健康咨询对象的个人隐私。
第七条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医院、精神病康复院(以下统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的规划和标准。
街道办事处和有条件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社会福利性质的工疗站、日托康复站(以下统称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就近康复的场所。
精神病患者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在精神科的重要性关键字:精神病患者;知情同意权;医疗纠纷患者知情同意为现代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有权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具体内容,医务人员有义务向患者解释和说明与疾病有关的问题,这是患者的知情权;患者有权要求检查和治疗,不管是否有益于患者,也有权拒绝,这是患者的同意权。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实施,知情同意权越来越被广大医务人员重视,尤其是精神科医疗工作风险性大,精神病患者认知功能差,使得知情同意权问题更为特殊(如非自愿入院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怎样更好地实施精神病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国外相关“知情同意”的规定1946年《纽伦堡法典》对患者的知情同意规定了三项必要条件:知情、自由意识和有能力。
并强调患者的自发同意和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痛苦和创伤。
1971年美国福利保健局发表了informed consent六要素,即:(1)正确、公正地说明疗效;(2)伴随疗效的副作用和危险性;(3)能够预测的利益;(4)其它有效而适当的治疗;(5)回答有关治疗的任何疑问;(6)被治疗者有中途取得同意的权利和自由。
1990年日本医师协会要求:根据诊断结果正确传达患者目前所患疾病的信息;告诉患者有关治疗所必需的检查目的和内容;说明治疗的危险性、成功的概率,以及其它治疗方法等;所有这些要用患者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
强调了在患者理解的基础上明确答复[1]。
2 精神科“知情同意”的准则世界精神病协会1996年在马德里和1999年在汉堡召开的两次全体理事会中通过了精神科医生的道德准则,有关“知情同意”方面的准则有:(1)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被看作是合作伙伴,治疗者与患者的关系必须是以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自由地和知情地作决定;精神科医生的责任就是为患者提供相关信息,使患者能按照他们自己的价值和喜好来作出合理的决定。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5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2014年11月20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维护和增进市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活动,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组织编制精神卫生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
第四条市卫生计生部门主管本市精神卫生工作。
区、县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精神卫生工作。
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司法行政、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精神卫生工作。
第五条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和本条例的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并对所在地人民政府开展的精神卫生工作予以协助。
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等团体,以及行业协会、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老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第六条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民政部公告第329号――关于发布《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行业标准的公告
民政部公告第329号――关于发布《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行业标准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14.09.09•【文号】民政部公告第329号•【施行日期】2014.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民政部公告(第329号)关于发布《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行业标准的公告《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推荐性行业标准已经民政部批准,现予以发布。
标准编号:MZ/T 056-2014标准名称: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标准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民政部2014年9月9日附: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设施设备、运行管理、评价与改进。
本规范适用于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与管理。
其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区可参照执行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421.2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标准体系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socialwelfareinstitutionsforpeoplewithmentaldisorders为精神障碍患者中的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低收入人群、复员退伍军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集中救治、救助、护理、康复和照料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
3.2 特困人员low-incomepeople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3 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精神卫生法培训
4、精神卫生法第28条解析
疑似患者非自愿就诊程序
精神卫生立法的焦点。 问题:谁可以送疑似患者到医院? “送” 申请人 部分地区相关法律规定
32
部分地区相关法律规定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有伤害自身、 危害他人或者危害社会行为的,其监护人、近亲属 、所在单位、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 事发地公安部门应当将其送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的,应当向其住所地居民委员 会、村民委员会或者事发地公安部门报告。
15
【承担责任的情形及责任形式】
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医疗机构擅自从事精神障碍诊 断、治疗(第73条)
没有相应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护士;
没有相应的诊疗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没有完善的诊疗管理制度和质控制度;
没有配备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 没有办理诊疗科目行政许可手续。
16
【承担责任的情形及责任形式】
行政责任 行政处罚:责令停止相关诊疗活动,给予警 告,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没收 违法所得;吊销医务人员执业证书。 行政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 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的处分。
17
【临床操作与务实】
增员: 医生(转正、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师从事精神疾 病基本诊治双证培训与认证、挖人等 ) 护士(没有精神科职业护士,可过渡,精神科专 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获得者) 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卫生部认证的心理治 疗师-中级 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质控与管理制度 设岗:临床心理部(科) 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卫生科普教育 心理危机干预
6
地方立法:地方“包围”中央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01.05•【分类】审议结果的报告正文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01年12月24日在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吴程里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
委员们认为,为了规范精神卫生工作,维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制定精神卫生地方性法规很有必要,条例草案总体上比较成熟。
同时,委员们对条例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见,建议经审慎修改后,尽快提请常委会审议通过。
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条例草案印发各区(县)人大常委会、部分市人大代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征求意见,并召开了法院和学者的座谈会听取意见。
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法制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教科文卫委员会、市政府法制办、市精神卫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卫生局,对条例草案进行了修改。
12月4日、10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
教科文卫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现将修改情况和审议结果报告如下:一、主要修改情况(一)有的常委会委员提出,在条例草案第二条适用范围中建议增加“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管理,适用《上海市监护治疗管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条例》的规定”,以保持法规之间的衔接。
经研究认为,本市1986年制定的《上海市监护治疗管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条例》,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管理作了比较特殊、详细的规范,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该条例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第二条适用范围增加这方面的表述不尽合适。
为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在条例草案附则中增加“法律、法规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医疗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的内容。
(医学课件)精神卫生法解读
专业机构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关系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与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等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精神卫生服务与相关医疗服务的衔接与协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关系
1
精神卫生服务的支持与保障
05
精神卫生法的实施与监督
精神卫生法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执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实施。
执法机构
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发布相关信息。
监督制度
精神卫生法的执法和监督机制
违法行为
未按照规定提供精神卫生服务、阻碍精神障碍患者获得必要的治疗、歧视或者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等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效果评估
采用量表、问卷等工具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康复措施
包括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社会适应训练等,以及如何帮助患者逐渐回归社会。
社会支持
强调社会各界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支持,包括政策扶持、社会包容、家庭和朋友的关爱等。
精神障碍的康复和回归社会
法律责任
对于这些违法行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违反精神卫生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法律文书
精神卫生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查阅、复制相关资料、记录等法律文书。
法律效力
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精神病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年龄35a,女性,困扰为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婚姻伴侣。
经过资料收集发现其不合理想法为“谈恋爱必须一次性成功”;更深层次的不合理信念是“我不可以和多个男性有亲密的情感交流(或建立恋爱关系),否则就是失贞”。
这种与道德联系的价值观成为其行为的坚实基础,这样一来,信念的改变实质成了价值观的改变过程。
A.T.Beck认为许多不合理观念和想法都衍生自更深层次的功能失调性假设,这些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是早年形成的认知图式,是支配病人行为的强大力量,在信息的接受、选择、评价、决策等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8]。
由此可见,信念的破立过程必然是艰难的,这需要咨询师的耐心与技巧及咨询者的信任与努力。
若从尊重咨询者的基本伦理角度来看,是否真的要改变与个体生命价值观相关联的信仰则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对于上述困惑于婚恋过程的咨询者,咨询的重点转变为让她理解其痛苦感受来源于自己的信念,此后的咨询并不以改变为导向,而是与咨询者商讨这个信念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并由她自己决定是否要加以改变,还是要继续持有该信念、承受连带的痛苦。
4认知与行为改变的不一致性RET疗法假设认知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信念导致了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但实际上临床中我们常常看到“道理明白,可就做不到”的现象,看到理性功能的有限性。
这种不一致性也确实影响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效果,虽然艾利斯及其追随者不断整合行为疗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有时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此外,一定存在心理问题是超出理性认知能力的,这就需要整合各种学派的疗法,例如催眠放松、意象疗法、精神分析等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总之,理性情绪疗法的使用需要咨询师在建立好信任有效的咨访关系基础上,根据咨询者的个性特征、领悟能力采用恰当的认知改变技术。
同时,要对不合理信念的僵化程度及其与价值观的关系保持敏感,在恰当的时候适当调整咨询目标,或转介给其他学派的咨询方法以便给予咨询者及时合适的帮助。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精神卫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沪卫规〔2019〕10号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精神卫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正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精神卫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沪卫规〔2019〕10号各区卫生健康委,市卫生健康委监督所:为进一步规范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行为,增强行政处罚裁量合理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相关卫生健康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组织制定了《上海市精神卫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经2019年12月10日市卫生健康委第12次委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基准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月31日止。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12月13日上海市精神卫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第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行政处罚案由案由一: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擅自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一、适用依据违反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五条。
处罚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七十三条。
二、处罚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七十三条: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擅自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相关诊疗活动,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吊销其执业证书。
三、裁量基准1.对机构处罚情形情节裁量幅度一般情形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擅自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责令停止相关诊疗活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罚款较重情形因擅自开展精神障碍诊治活动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责令停止相关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警告,合并存在1项情节的并处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罚款,合并存在2项情节的并处8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合并存在3项及以上情节的并处10000元罚款从事开展精神卫生诊治活动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开展精神卫生诊治活动三个月以上给患者造成伤害具有其他《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裁量适用办法》规定的从重情形2.对人员处罚:有关医务人员,吊销其执业证书四、说明1.符合其他从重情形中的内容,按照较重情形处理。
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
1 2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注重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有机结合,如心理 治疗、物理治疗等。
3
严格监管治疗过程
加强对治疗过程的监管,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同时,建立治疗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不 断提高治疗水平。
PART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 神卫生法》解读
REPORTING
目录
• 精神卫生法概述 •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普及工作部署 • 精神障碍预防、诊断和治疗规范制定 • 患者权益保障及救助政策落实 • 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完善
PART 01
精神卫生法概述
REPORTING
立法背景与意义
立法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 显,制定《精神卫生法》是保障精神 障碍患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的需要。
立法意义
通过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家庭在精 神卫生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精神 卫生服务行为,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得到 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法律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精 神卫生工作,包括精神障碍的预防、 诊断、治疗、康复以及相关管理活 动。
适用对象
包括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如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以及从 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疗机构、医务 人员、社会工作者等。
基本原则与制度设计
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精神障碍 患者的合法权益。
制度设计
包括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精神障碍分类管理、心 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制度、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制度等。同时,强调家庭在精神卫生工 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主要指标
上海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主要指标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3年5月1日实施)的相关规定,精神卫生包括心理健康促进、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具体内容。
其中,该法关于促进心理健康的工作手段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等。
本规划所指的“精神卫生”采用与该法相一致的概念,从内容上涵盖了“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根据国家卫计委、中宣部等22部门2016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
”本规划所指的“心理健康”采用了与该指导意见相一致的概念,从内容上是“精神卫生”的组成部分。
本规划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均保持了一致。
指标解释:1.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是指医师执业注册范围为精神卫生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
计算公式: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上海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常住人口数*10万2.心理治疗师是指在上海地区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已取得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在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心理治疗的工作人员。
计算公式:心理治疗师数=上海市心理治疗师人数/常住人口数*10万3.精神专科急性(短期)治疗床位是指按照原卫生部发布的《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平均住院日≤45天的床位。
其医生护士配置比例、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均不同于慢性(长期)住院治疗以及住院康复治疗床位。
《精神卫生法》与相关知识竞赛题目参考答案
《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竞赛题目一、填空题: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2.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3.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或者在特殊岗位工作的职工,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关爱,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提高精神障碍预防意识;发现家庭成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帮助其及时就诊,照顾其生活,做好看护管理。
5.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6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7.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者是精神障碍患者,推诿或者拒绝为其治疗属于本医疗机构诊疗范围的其他疾病。
8.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全社会应当尊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
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并按照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
10.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结论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应当住院治疗而其监护人拒绝,致使患者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或者患者有其他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情形的,其监护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共七章85条,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12.1838年,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在法国诞生,其内容包括精神病人与罪犯的区别、对精神病人的人道处理、精神病人治疗设施的管理义务等,这部法律强调保护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和财产,不得非法拘禁精神病患者。
精神护理练习题
精神护理练习题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患者男性,70岁,儿子官司缠身,因而忧心忡忡,逐渐出现睡眠差,情绪低落,悲观厌世,担心儿子打官司的事情,自觉非常痛苦,生活缺乏主动性。
该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A、不合作B、舒适的改变C、睡眠障碍D、有暴力行为的危险E、自杀的危险正确答案:E2.遗忘综合征少见于A.慢性酒精中毒 B.颅脑损伤 C.脑动脉硬化症D.中毒性脑病E.精神分裂症A、慢性酒精中毒B、颅脑损伤C、脑动脉硬化症D、中毒性脑病E、精神分裂症正确答案:E3.不是急性应激障碍表现的是()A、情感爆发B、在强烈的应激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C、人格和现实解体D、在强烈的应激刺激之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E、定向障碍正确答案:D4.患者女性,20岁,个性狭隘,孤僻,敏感,胆小,3个月前,因工作问题顶撞领导后紧张后悔,担心遭到报复,思虑过度,出现失眠,记忆下降,头痛,继之,怀疑周围人监视她,人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议论她,曾在回家路上不慎被自行车撞倒,认为是领导指使人谋害她,故而向上级告状。
近来,不愿意见人,不敢出门,不吃橘子,因为“吃橘子是示意公安局抓人”。
不吃麻花,认为麻花是领导想将问题搞扭了,陷害她。
入睡困难,近来月经前症状加重。
上述病史,提示哪种疾病可能性大A、偏执型精神病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C、周期性精神病D、癔症E、反应性精神病正确答案:B5.患者男性,50岁,曾有过直接参战经历的退伍军人。
某天当一架直升机低空飞过时,他立刻趴在地上,认为敌机即将发动进攻,惊恐万分地寻找掩身之处。
对战争事件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或场景都能使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事件发生时的情景,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
不愿提及战争有关事件,避免有关交谈。
与人疏远,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
创伤后应激障碍不会发生在以下哪类事件之后A、地震B、海啸C、战争D、飞机失事E、失业正确答案:E6.遗忘综合征患者主要特征为A、远事遗忘B、幻觉C、近事遗忘D、错觉E、反应迟钝正确答案:C7.患者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兴趣索然,言语动作减少,自责自罪()A、情感淡漠B、情绪低落C、表情倒错D、情感高涨E、情感倒错正确答案:B8.神经衰弱最主要的症状是A、睡眠障碍B、情绪易烦恼C、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D、头痛头晕E、肌肉酸痛正确答案:C9.品行障碍患者护理最重要的护理是()A、心理护理B、健康教育C、药物治疗护理D、饮食护理E、安全护理正确答案:A10.不符合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是A、癫痫性精神障碍都随着癫痫样抽搐而终止B、癫痫发作时发生精神障碍C、癫痫发作后发生精神障碍D、癫痫发作间歇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E、癫痫发作前发生精神障碍正确答案:A11.进食障碍的治疗措施不包括以下哪一条A、认知治疗B、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进食行为模式C、躯体支持治疗D、主要用情绪稳定剂E、可试用抗抑郁药物正确答案:D12.作用于阿片受体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的是A、丙酮B、仙人掌毒素C、苯丙胺D、巴比妥类E、丁丙诺啡正确答案:E13.对有视幻觉的谵妄患者应在全面护理措施基础上,重点注意()A、康复护理B、饮食护理C、心理护理D、安全护理E、生命体征监测正确答案:D14.躯体化症状( )A、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B、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C、指在缺乏充足的客观原因时,患者产生紧张、不安或恐惧的内心体验并表现相应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D、表现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E、指一种观念、冲动或行为反复出现,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为此十分痛苦正确答案:D15.属于精神障碍预防措施内容的是()A、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B、对有或者怀疑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指导其就诊C、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6.一位患者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得很轻,似乎是一阵风能吹到天上去了,这种现象称为A、感觉增强B、体感异常C、本体幻觉D、感知觉综合障碍E、错觉正确答案:D17.不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是A、地震引起的精神障碍B、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C、肺心病所致的精神障碍D、脑肿瘤引起的精神障碍E、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精神障碍正确答案:A18.患者男,5岁,不喜欢与周围的人玩,逗笑无反应,很少说话,只会说简单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14年修订)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0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2014年11月20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维护和增进市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活动,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组织编制精神卫生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
第四条市卫生计生部门主管本市精神卫生工作。
区、县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精神卫生工作。
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司法行政、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精神卫生工作。
第五条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和本条例的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并对所在地人民政府开展的精神卫生工作予以协助。
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等团体,以及行业协会、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老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第六条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学校或者单位不得以曾患精神障碍为由,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后享有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及时就诊,照顾其生活,做好看护管理,并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成员应当创造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学、就业能力。
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类团体和社会组织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公众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和预防能力。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站等媒体应当宣传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预防知识,营造全社会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舆论环境。
第二章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第九条本市建立以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和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设置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医疗机构为辅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养护机构和心理咨询机第十条精神卫生服务内容包括:(一)精神障碍的预防;(二)心理咨询;(三)心理治疗以及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四)社区精神康复和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养护;(五)有助于市民心理健康的其他服务。
第十一条市和区、县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同级卫生计生部门的要求,组织开展精神障碍的预防和监测,社区精神障碍防治工作的指导、评估、培训等工作。
第十二条心理咨询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下列心理咨询服务:(一)一般心理状态与功能的评估;(二)心理发展异常的咨询与干预;(三)认知、情绪或者行为问题的咨询与干预;(四)社会适应不良的咨询与干预;(五)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三条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和设置精神科门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以下统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服务。
设置心理治疗门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医疗机构开展心理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精神障碍的社区预防和康复服务。
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第十四条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养护机构为生活自理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护理和照料服务。
第十五条从事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执业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等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以及执业规范,从事精神卫生服务。
第三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募志愿者等方式,组织社会力量和具有精神卫生专业知识的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心理健康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计生部门的要求,进行精神障碍的识别和转诊,配合进行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和随访管理。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心理健康促进、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等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提供技术指导。
第十七条教育部门应当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评估和干预。
学校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配备或者聘请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设立校内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精神障碍学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开展符合幼儿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具有专业资质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或者在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岗位工作的职工,组织社会力量和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
第十九条市卫生计生部门应当设立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监测、教育、培训、技术研究和评估等工作,并为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教育等行政部门和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团体以及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社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机构应当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平台建立联系机制。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时,发现就诊者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应当及时联系其近亲属,并建议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平台的帮助。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置的协调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列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十一条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公众心理健康的突发事件时,市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社会组织、志愿者为有需求的公众提供心理援助。
第四章心理咨询机构第二十二条单位或者个人可以申请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
设立非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应当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申请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颁发《营业执照》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同时应当抄告卫生计生部门,并由卫生计生部门将心理咨询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布;作出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政部门登记,不得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十三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有固定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场所;(二)具备必要的心理测量设施和设备;(三)有三名以上符合心理咨询师从业要求的咨询人员,其中至少有两名具有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
第二十四条心理咨询师应当按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经考试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在依法设立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实习一年,经实习单位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实习考核管理办法,由市卫生计生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心理咨询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律,依法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机构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
心理咨询机构不得安排不符合从业要求的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十六条心理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规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遵守下列规定:(一)向接受咨询者告知心理咨询服务的性质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二)未经接受咨询者同意,不得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确实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者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的,应当隐去可能据以辨认接受咨询者身份的有关信息;(三)发现接受咨询者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安全倾向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并及时通知其近亲属;(四)发现接受咨询者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第二十七条卫生计生部门应当规范和促进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建设,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工作。
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的规章制度,督促会员依法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对违反自律规范的会员,行业协会应当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第二十八条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进行业务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实施分类管理。
心理咨询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卫生计生部门报告上一年度开展心理咨询业务的情况以及从业人员变动情况。
第五章精神障碍患者的看护、诊断与治疗第二十九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在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看护管理时,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避免其因病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安全;(二)根据医嘱,督促精神障碍患者接受门诊或者住院治疗,协助办理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或者出院手续;(三)协助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或者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融入社会。
第三十条公安机关、精神障碍患者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为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其精神科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提供专业指导和必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