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合集下载

浅谈精神科病房保护性约束之-人性化-的理解

浅谈精神科病房保护性约束之-人性化-的理解

浅谈精神科病房保护性约束之”人性化”的理解探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通过约束用具、约束方法、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形象来体现具体的”人性化”,并且科学地实施,降低打人毁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护理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非常有效且必要的护理行为。

标签:精神病;保护性约束;人性化;约束用具;约束方法;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形象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是利用约束用具针对躁动兴奋、自伤自残、毁物伤人的精神病患者采取的一项特殊护理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精神病患者及周遭环境免受损害,它既是一种保护性护理行为,也是一种强制性护理方法。

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体会及查阅相关文献,浅谈保护性约束的”人性化”如下:1约束用具的”人性化”设计保护性约束用具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床档--传统约束带--Sesunx德国专利磁扣式约束带--约束衣、约束裤--新型改良的约束用具;传统常规约束带有皮革和布质2种,陈淑清[1]报道常规约束带在临床使用中缺点百出,若使用不当或者未及时检查约束带的安全,会增加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新型棉布制约束衣、约束裤有效制动率为100%[2],既可以防止抓扯滑脱,又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同时约束衣袖及约束衣裤脚上的开口处有助于观察输液时的局部情况,再者约束裤裆上的开口处方便护理人员进行二便的护理操作,可谓改良后的约束衣、约束裤一举多得。

但目前护理用具的研制和创新在精神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曾有报道精神科护理用具研究论文仅占精神科护理论文的0.41%[3]。

2约束方法的”人性化”改进约束形式则有床上约束、输液椅约束、约束衣约束、活动约束等的不同。

就活动约束方面兰华[4]提出单手或单脚保护法,交叉保护法,此两种方法主要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兴奋躁动、自伤自残、伤人毁物等行为,或者严重干扰其他患者活动和休息而采取的短暂性约束方法;双手双脚或加双肩保护法主要适用于精神极度兴奋及躁动的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致意外事件分析及对策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致意外事件分析及对策
个 上肢/ 下肢 ) 束 7例 , 约 四肢 加胸 部 约束 5例 。
1 约束 意 外 事件 发 生 情 况 共 发生 1 约束 意 . 3 6例
外 事 件 ,其 中意 外 拔管 6例 ,原 因包 括 约 束过 松 4 例, 约束 体 位不 当 、 合适 约 束 用 物各 l ; 无 例 约束 过 紧 、 合适 约束 用物 导致 局 部皮肤 损 伤 2例 、 无 皮下 淤 斑 2例 ;约束 过 紧 、长 时 间未 解 除导 致 肢端 水 肿 3 例; 约束 过 紧 、 合适 约束 用 物导致 约 束体 位 不 当导 无
[ 键词】 关 精神病 ; 约束; 意外事件 ;危险性评估 ;安全护理
【 中图分类号】 43 4 R 7. 7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0 896 (000A 06—2 10—992 1)5 一 030
精 神 病患 者 因精神 症状 导致 认 知 和控制 能 力下 降 , 出现 伤 人毁 物 、 常 自伤 自杀 、 疗 不 合作 甚 至逃 治
动受 限而制 止 冲动暴 力行 为 , 范不 良事 件 的发 生 。 防 在 约束 过程 中, 由于患者 的极 力 反抗 可能 对 其造 成 损 伤与 伤 害 , 常 因此导 致 护患 冲突 , 并 具有 较 高 的风
1 . 约 束部 位 四肢 约 束 3 .5 2 3例 , 双上 肢 手腕 式约 束 2 4例 ,一侧 上 肢 加 对 侧 下 肢 约 束 5 5例 , 肢 ( 单 1
为提 供参 考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
20 0 9年 7 1 — 2月 , 收住精 神 病 患 共
2 发 生 约束意 外 事件 的原 因分 析
者 2 5例 , 中接受 强 制性 约束 1 4例 , 5 例 , 0 其 2 男 l 女

老年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安全护理对策

老年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安全护理对策

老年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安全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人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安全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我院精神老年科保护性约束的病人186例,以2010年05月为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保护约束护理方法进行,实验组按保护性安全护理对策实施。

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安全护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使用保护性约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对策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保护性约束;护理对策精神科对病人进行保护约束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

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所致,常可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自伤自杀、他伤和逃走等危害行为。

为了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在护理过程中,经常采取约束用具的方法来保护病人,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1]。

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容易出现骨折、皮肤损伤、神经麻痹、压疮甚至窒息等不安全事件,由此引起的医患纠纷成为阻碍科室发展和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为了探索老年精神病人保护性约束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及有效护理,我院精神老年科自2010年05月至2011年1月对保护性约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了安全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病例系2009年11月~2011年1月间入住我科的的精神病病人,入组标准:符合ccmd3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肝、肾等躯体疾病,伴有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逃走和行为紊乱等危害行为。

符合上述条件者186例,均选男性,年龄大于50岁,平均年龄64.45±2.20岁,病程大于3月、皮肤完整、无肺部感染。

2009年11月至2010年04月96例为对照组,2010年05月至2011年1月实施约束患者90例为实验组。

抽样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摘要:探讨精神科临床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对病人的身心影响及应用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 2018 年1—6 月,对我院女性患者使用约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率尚有下降空间,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

本文旨在探讨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应用过程中通过科学实施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提高约束保护的技能,及制定人性化模式,降低约束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治疗。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护理措施;前言:在住院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受精神症状影响而出现冲动、伤人、毁物、外走、自杀、自伤、治疗不合作等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从而保障患者本身及他人安全,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

据有关资料统计,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应用率达到 40%。

然而,保护性约束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护理行为。

大多数情况下,此项护理操作不能得到患者本人的认可,患者和家属也容易对采取保护性约束的目的产生误解,同时由于约束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强烈反抗,也会造成患者本身或工作人员的伤害,从而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保护性约束是涉及生理、心理、法律和伦理等方面的复杂课题。

一、临床资料2018 年 1———6 月我院共收治了 512 名患者,使用约束保护 70例,均为女性,年龄 15 -55 岁,由精神科医师确诊:精神分裂症 27例,躁狂症 20 例,抑郁症 18 例,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5 例。

二、保护约束带分析及效果1. 保护性约束用具常用保护性约束用具床档:防止老年患者坠床;传统条索状宽布约束带:约束患者肩部、手腕、脚踝:约束后不影响翻身和活动。

有研究对传统约束带和德国磁扣式约束带进行比较显示,德国磁扣式约束带不易脱出,不影响血液循环,患者活动度大,更加舒适,给患者及家属的感观好,无论是科学实用性、约束效果、患者舒适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约束带,但造价相对昂贵。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心得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心得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陕西省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

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

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

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

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

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谢斌等[7]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Company Logo
相关法律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

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 、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 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 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 患者。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积极的预防和控制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出 走和跌伤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
约束对象
精神病患者,并且处于发病状态,适用原则是患者存在危害性 。“保护性约束”只能针对有危害性且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 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并且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老年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伴有行为紊乱的患者,原因是患者 步态不稳,有摔伤的危险。

一般约束需要至少两人,需在约束前相互沟通,保证约束 成功 沟通过程应避开患者,以免造成激惹
床单元的准备

约束前先整理好床单元,保证约束过程顺利
约束工具的选择

约束前评估患者冲动程度,并准备好所需约束器具
约束器具
护腕带 护膝带 护踝带 保护衣 保护背心
牙垫
约束器具

Comp!
长 短
约束体位的选择
卧床
座椅
※ 注意:各肢体要处于功能位
约束方法
腕关节 踝关节 胸廓 膝关节 肘关节
约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过分躁动患者要多安排几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动作迅 速,果断,尽量从身后一次性对患者实施控制 不可反关节制动,避免造成关节损伤 控制地点应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境地,如楼梯,桌椅旁, 人群中等 患者重要部位,如眼,耳,颈,肋骨,腹部,会阴等要特 别注意保护 注意保护患者尊严,尽量避开家属及其他患者 约束部位避开开放性创口 约束带松紧适中,一般垫两指进行约束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

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

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

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

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

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谢斌等[7]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_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_护理

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潜在问题
❖ 1、医患纠纷问题,由于保护性约束是针对兴 奋、躁动、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的精神病患 者,违背患者本人的意愿,强制性的将患者 约束在床上,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强制性护理 行为,若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 解释,患者家属就可能对保护性约束产生不 满,甚至产生误解,引起医患纠纷。
压疮
❖ 一般是骶尾部Ⅰ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由 于患者被约束时间长,局部受压过久,再加 上患者拒绝饮食营养状况差,有时大小便未 及时清洗等所致
臂丛神经麻痹
❖ 多为一侧,表现上肢麻木,不能上抬、外展、 旋转、屈曲等,由于被约束的双上肢未取功 能位,或上肢上拉处于倒“八”字型,下肢 是正“八”字型,约束带过紧,肢体无活动 余地,未按时更换肢体位置,加上约束时间 过长所致
1、尽量做到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保护约束,在临 床实践中,入院告知书中与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并取得家人的知情和同意。 2、约束时动作切勿过于粗暴,力量切勿过大 ,避免伤 害患者,同时做好自我防护。 3、保护性约束后要在被约束局部加垫保护,保证不影 响被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肢体功能。被约束的患者 要专人负责,重点护理,同时辅以正确的药物治疗。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
❖ 观察护理 ❖ 要密切观察约束部位血运情况,保护带松紧度,
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肢体有无肿胀等。 ❖ 遵医嘱适当松解保护带,只保留必要的约束部位即
可;在不影响治疗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经常改 变约束姿势。 ❖ 密切观察护理,每1-2小时松解保护带一次,带患者 入厕或给予便盆,对卧床较久的患者予定时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 观察皮肤是否完整,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舒适。
约束时间过久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 1、自尊心受到伤害,患者认为自己过着牢狱 般的生活,感觉无脸见人,对约束的体验往 往是痛苦而深刻的,也往往是产生自杀念头 或行为的诱因。据调查,82.9%的精神病患 者对约束感到厌恶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使用制度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使用制度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使用制度1.约束指征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的指征,防止滥用约束现象的发生。

凡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在无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考虑实施保护性约束。

(1)强烈的自杀观念和行为。

(2)明显的攻击行为,危害自身或他人安全。

(3)极度兴奋、冲动,扰乱医疗秩序。

(4)自伤或伤人行为。

(5)意识障碍危及自身安全。

(6)特殊治疗的需要,如进行肌内注射、输液或其他治疗时患者不合作,需强制执行。

2.实施措施、考前须知(1)人院时,应向患者监护人告知约束有关事项,并签订《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2)约束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医生开具保护性约束医嘱,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约束(不得擅自约束患者)。

(3)紧急情况下(精神病症支配下突然发生冲动伤人、自伤甚至危及其他患者生命时),护士可按医生口头医嘱先实施约束,由当班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4)约束时应按保护性约束操作规范进行,无论患者接受与否,都应耐心解释,说明约束目的。

(5)约束过程中应注意掌握手法和力度,防止动作粗暴,造成肢体骨折、扭伤等意外。

3.约束患者的护理要点(1)约束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实行一级护理,加强巡视,防止受其他患者袭击、伤害或挣脱约束带发生意外。

(2)约束肢体应始终处于功能位置,松紧适宜;防止双上肢呈“倒八字”姿势约束。

护士每双〜30miri遇视一次, 每小时评估一次,每2h松解活动肢体一次,更换体位做好约束相关记录。

(3)患者人睡后要解除约束,如病情需要持续约束者,应减少约束部位,调节约束长度至患者可翻身的余地。

(4)持续约束时间,白天不超过4h,夜间不超过12h。

超过时间需由医生重新评估,再开医嘱。

(5)约束期间,做好生活护理(喂水、喂假、协助排便、料理个人卫生等),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

(6)患者情绪稳定后,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评估,解除约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给患者造成伤害及应对措施

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给患者造成伤害及应对措施

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及应对措施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91关键词保护性约束伤害应对措施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突发的自杀、自伤、伤人、冲动攻击、躁动不配合治疗等特殊情况,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紧急的保护措施,是精神治疗护理特殊病员常见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给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也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给医院带来一些医疗纠纷。

通过深入临床调查总结,现对保护性约束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保护性约束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皮肤组织损伤: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医护人员在给其实施的保护性约束时,患者很难接受,在约束时以及约束后总是不停地乱动和大吼大叫,很易造成约束部位皮肤擦伤,以致红、肿等情况。

臂丛神经麻痹:由于被约束的上肢未能处于功能位或约束过紧,肢体无活动余地等,容易造成上肢麻木、不能上抬、旋转等。

骨折: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基本是违背患者的意愿,因此在约束时,绝大部分患者均极不配合不停反抗,很容易造成约束肢体骨折。

利用约束带自缢:患者被约束后,很多均没有实行专人护理,或将患者控制在护士视线范围内,一些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或让其它患者帮助解开,然后用约束带进行自缢。

受到其他患者伤害:部分患者被约束后,虽然不能去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同时也失去了防御能力,加之约束后部分患者总是大吼大叫,甚至骂人,很容易遭到其他患者的伤害、攻击。

自尊心伤害:一些患者被约束后,认为自己过着牢狱般的生活,对约束的体验是很痛苦和深刻的。

约束患者受到伤害的原因分析医护人员对实施保护性约束评估工作不到位、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约束患者时医护人员配合性差,而让患者受到伤害。

解释沟通、告知不到位:很多医护人员对患者约束后,未向患者解释约束的目的,讲解及待患者症状改善后就及时解除约束,导致患者不配合,身体及自尊心受到伤害。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在患者出现可能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通过使用居住条件约束和治疗干预手段来保护患者本身和周围人的安全和利益。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约束技术选择、约束的适用原则以及约束后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1. 保护患者自身安全:某些患者由于病情或情绪原因导致行为异常,有可能伤害自己,如自残、自杀等。

此时,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对其进行约束。

2. 保护周围人的安全:一些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威胁或危害,如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等。

为了保护周围人的安全,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3. 促进治疗和康复: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通过约束手段来促进治疗和康复。

二、约束技术选择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中,约束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常用的约束技术包括:1. 居住条件约束:如在患者的住所内加装护栏、安全门等设施,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患者的危险行为。

2. 身体约束:如使用安全带、约束衣、手铐等器具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约束,以防止患者的攻击行为或自残行为。

3. 药物约束:通过合理使用镇静剂、抗精神病药物等药物对患者进行约束,以降低患者的攻击性或自伤性行为。

4. 心理约束: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改变其不良行为,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三、约束的适用原则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在使用约束技术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及时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2. 合理使用约束技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约束技术,并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施行。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对于已经被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病情和行为进行评估,必要时及时调整约束技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一、引言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由于精神功能的障碍,往往会出现自我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在精神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措施,旨在保护患者和周围人群的安全,防止患者因精神症状导致的冲动行为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然而,保护性约束也可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探讨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

二、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1. 负面情绪:精神病患者在受到保护性约束时,可能会产生恐惧、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被束缚、失去自由,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2. 生理反应:长时间的约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此外,约束部位可能出现皮肤损伤、血液循环障碍等问题。

3. 行为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试图摆脱约束,这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另一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消极退缩,对治疗和护理失去信心。

三、护理干预措施1. 充分评估: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和约束必要性。

与医生密切沟通,遵循医嘱,确保约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尊重患者: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意愿,向患者解释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 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定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4. 舒适约束: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约束带松紧适宜,避免过度束缚。

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防止出现压迫性损伤。

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关于精神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方法,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6.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

精神病患者使用约束带的护理

精神病患者使用约束带的护理

精神病患者使用约束带的护理1、使用保护性约束前的护理评估病情医护人员要意见一致,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用,绝对不准用约束用具作为惩罚患者的工具。

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护理行为,患者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家属和患者对保护性约束往往不甚理解,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会,以致产生医疗纠纷。

因此,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向家属说明约束的作用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保护患者时避免误伤患者,还要做好自我保护⑴。

选择合适的约束方法和用具1、对于长期卧病、神志不清、轻度躁动患者在床两侧加床档,保护患者不致坠床;对于体质虚弱能坐椅活动的老年痴呆或精神病患者,可短时间选用一根约束带经胸、腹部、两腋下穿过,在椅背打结进行保护性约束,松紧适宜,保证患者有一定的活动度,但要避免患者顺着椅背挣脱约束而发生意外;2、对有明显自伤自弃行为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避免其自伤可选择一根约束带约束双手或给患者穿保护衣来保护患者;对治疗不合作躁动患者,可针对局部注射部位进行约束,必要时约束双手,避免患者自行拔除针头,避免在靠近约束部位或活动关节处进行穿刺,以免患者躁动使针头滑脱或肿胀而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3、对于极度兴奋、冲动伤人、自伤、不合作患者,常需多人协助选择多根约束带进行约束,首先从侧面接触患者,两人从两侧同时约束其两腕,接着约束两下肢踝关节,然后约束双肩,仍躁动不安者可在膝部加用一根约束带,松紧适宜,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肢体末端肿胀,过松易滑脱,一般以伸入两指为宜。

2、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护理病情观察使用约束带时应放衬垫,注意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有无因患者挣扎致约束带过紧引起肢体末端肿胀,并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放松约束。

对兴奋躁动患者约束时,不能强拉肢体,以防扭伤及骨折,尽量保持功能位置,用力要平衡,步调一致,避免用力过猛。

进行肩部约束时,引起臂丛神经损伤。

经常巡视患者并进行局部按摩和肢体活动。

严重冲动伤人患者视病情轮流放松约束部位,以确保安全,并防止约束带脱落或被患者自己或其他患者解开,造成患者冲动或自缢的严重后果。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摘要:保护性约束作为躯体保护的一种,主要是运用约束性措施保护精神病患者免受自身或者周遭的伤害,是治疗精神病患者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文章旨在探讨保护性约束的约束措施及其具体的运用。

保护性约束措施包括约束用具和约束形式两种。

常见的约束用具有旧式约束带、新式约束衣、约束背心、约束带、约束椅、约束床等。

而约束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控制两种。

在实施约束性措施过程中,应做到保护性约束前的评估和准备、保护性约束中的观察和保护性约束后的护理。

恰当的约束形式和约束工具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约束形式;约束工具1.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分为躯体约束和化学约束,是指在精神病患者的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限制其行为活动以期保护其免受自身或者周遭伤害的医疗保护措施。

美国医疗界对躯体约束性的定义是使用任何物理或者机械设备限制患者自由活动以期对患者进行保护,保护性约束的实质其实就是躯体性保护。

在中国,由于2009年湖北巴东县女服务员邓玉娇因刺死官员被警方立案,后被鉴定为精神病患者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随后,保护性约束成为网络热词。

保护性约束在使用过程中应追寻以下原则:①患者当时有伤害自己或者危害他人的行为;②使用约束性保护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治疗患者;③其他较少限制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失去效用。

因此,其约束对象往往针对精神病患者,并且是处于发病状态的精神病患者,约束性保护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防止自杀、自伤、伤害周围等意外的发生。

2.保护性约束措施保护性约束措施在保护精神病患者免受自身或者外力的伤害方面有极大的作用。

保护性约束措施包括约束用具和约束形式两种。

约束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控制。

在临床过程中,往往先通过体力控制进行,如果体力控制达不到预设的结果,再进行约束性控制,这个时候就需要恰当的约束工具。

常见的约束用具有旧式布制约束带、新式约束衣、约束背心、约束带、约束椅、约束床等。

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关键词】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心理反应;护理干预精神疾病是直接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的一种疾病,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患者常出现哭闹无常、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外逃等行为,且否认有病、拒绝治疗、无自知力。

在临床上,采用保护性约束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保护性约束在对患者身体行为控制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也带来一定的伤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法律意识和心理学知识的增加,保护性约束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本文对132例精神病患者对约束后的反应进行调查,以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被约束的患者132例,其中,精神分裂症91例,情感性精神病18例,其他(反应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等)23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对使用保护性约束病人的观察和接触谈心,了解其心理问题,完成调查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约束原因、时间,约束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患者的心理感受及对约束的看法,家属对约束的理解等问题。

于解除约束后24小时至出院前评定。

2.结果2.1被调查的132例患者中,男98人,女34人,平均年龄35+-2岁。

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43例,初高中67例,大学14人。

首次住院者72人,住院2次者26人,住院3次及以上者34人。

2.2与约束相关的问题,(见表1)。

表1约束相关问题2.3患者对约束的反应,(见表2、表3)。

表2患者对约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表3患者对约束的心理反应2.4家属对约束的理解。

约束时家属不在场35人,97位家属对约束的理解:76人对保护性约束持接受态度,13人认为是对患者的惩罚,19人认为会加重患者的病情,28人担心患者会受到意外伤害,46人认为约束患者必须征得家属同意,4人对调查内容不发表意见。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陕西省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

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

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

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

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

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探讨对精神病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细化标准

探讨对精神病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细化标准

[ 结论 ] 对 伴 有 危 害行 为 的精 神 病 病人 , 采 用细 化 标 准指 导 约 束 的执 行 和 解 除 , 既 为 护 士 提 供 了约 束 的 依 据 , 明 确 约 束使 用 的 时 机 , 又
缩 小 了约 束 使 用 的 范 围 和 缩 短 约 束持 续 时 间 , 降低 了 以往 因执 行 随 意性 和 盲 目性 而 带 来 的伤 害 , 有 利 于 提 高病 人 和 家属 的 满 意 度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4 9 3 ( 2 o 1 3 ) 1 2 A一 3 9 4 0 — 0 2
实 施 保 护 性 约 束 是针 对 精 神 病 病 人 病 情 特 殊 性 所 采 取 必 要
病量表( B P RS ) l 7 ] 、 修 改 版 外 显 攻击 行 为量 表 ( MOA S ) ¨ 8 及 精 神 科 临 床 护 理 经 验 而 制 定 。① 执 行 保 护 性 约 束 的 细 化 标 准 : 包 括
的治疗护理手段 , 有效预 防和制 止病人 冲动 、 自杀 、 伤人 、 杀人 、 毁 物 等 激 烈 危 险行 为 , 为各种治疗手段提供帮助 , 以 达 到 控 制 精 神 症 状 的 目的 ] 。 由于 医 务 人 员 在 采 用 保 护 性 约 束 时 较 多 地 从管理秩序及 安全角度出发[ 3 ] ,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 时 , 没 有 相 对
c o n s er v a t i o n c on s t r ai n t f or p s y c h i a t r i c pa t i en t s
侯明 如 , 蔡 燕, 徐 慧鸣
Ho u Mi ng r u, Ca i Ya n, Xu Hu i mi ng

保护性约束率计算公式

保护性约束率计算公式

保护性约束率计算公式
保护性身体约束率=(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日数/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占用床日数)×100%
精神病患者。

保护性约束,应用保护性约束是一种行为治疗。

它是限制患者的行为,以保护患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

防止公共财物受到损坏,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其作为行为治疗的一种方法,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措施。

1.对象,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者。

2.严重的自杀、自伤者。

3.对治疗不合作者。

4.无自知力。

不愿意住院的患者。

实施: 2. 1.使用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是保护患者,同时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当患者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伤等情况时、应约束四肢,将约束带束缚肩部。

腕部、踝部、同样垫上棉垫,以保护患者皮肤、注意约束带的松紧度。

2. 3.约束期间,专人看护,保证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使患者感到安全与舒适。

同时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做好约束记录及交接班工作。

3.约束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 3. 1.局部皮肤的损伤。

由于在约束带使用过程中没有很好掌握其松紧度、或者被约束的患者因躁动不安而使约束带越勒越紧等、同时护理人员又没有方法控制时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陕西省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

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

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

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

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

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谢斌等[7]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3临床约束对象调查分析发现:由精神症状导致的行为障碍者,如运动性兴奋、损物、自伤、自杀[8]、口头威胁、徒手攻击和持物攻击伤人的患者[9]。

抗癫痫类等药物的不良作用导致患者意识上的混乱,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者[6]。

在老年精神科多用于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或有行为问题的患者,原因是患者步态不稳以及有摔伤的危险[9]。

此外,针对有意识障碍、躁动、谵妄等症状的老年人,约束保护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防止意外的发生[10]。

4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对于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应对,冷静思考如何控制病区秩序,保持病区稳定,并同时通知病区其他医务人员,有序疏散隔离其他患者,以免造成他人伤害和引发病区混乱。

4.1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保护性约束有两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性控制;临床护理中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行机械性控制。

机械性控制的用具,国内目前以约束带为主(见图1)。

图1 约束带及使用方法4.2 体力控制4.2.1 措施兴奋患者大都不合作,甚至抗拒,出现攻击性行为。

接触攻击行为的患者时,要组织4~5名医务人员在场,分别站在患者四面,使患者置于工作人员之中,距离要使患者够不着,以防遭到袭击。

遇到患者手持利器自卫或攻击他人时,可由一名工作人员在面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另外2~3人从背后及侧面抱住患者;如果患者靠墙站立,可用棉被等作为盾牌,直接上前抱住患者。

在抱住患者时,应先控制其双手,并同时防止患者用牙咬、脚踢及吐口水等伤人行为,移送患者至隔离室。

4.2.2 注意事项(1)移动不合作患者时,应将力气平稳地使用在患者全身,不可强拉一肢体或部位,以防扭伤及骨折;(2)过分躁动患者,要多安排几名工作人员,并步调要协调一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控制步骤或其他相关问题,预先要设计好方案;(3)控制时,要防止患者处于可能发生危险的境地,如站在床上、楼梯上等;(4)注意不要损伤患者的重要部位,如眼、耳、颈、肋骨、腹部、睾丸等;(5)移动病人时要注意尊重病人、保护病人,不可将手扭在背后。

4.3 机械性控制4.3.1 措施多是在体力控制后,紧随实施或必须卧床实施特殊治疗的。

控制时首先同时控制其双上肢,必要时同时还要控制双下肢,用约束带打成双套结分别缚于双腕关节和双踝关节,稍拉紧,使之不影响血液循环、又不能脱出为宜,然后将带子系在床缘(或床头)上,必要时再控制肩关节,主要是防止头部碰伤。

不可将病人约束在椅背上或双手约束后在病友中活动,目的在于维护病人尊严、避免对其他病人的刺激、避免受到其他病人的攻击、避免走路滑到跌伤。

4.3.2 注意事项(1)约束带的结不宜过紧或过松,以能容进两指为宜,过紧易伤及皮肤及妨碍远端血液循环,造成肢端坏死,过松不能达到控制目的,同时患者解脱后可能发生意外事故;(2)密切观察或专人看护,每2~3 h解松约束带一次,带患者如厕或给予便盆;(3)保持床铺平整、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受压症状及擦伤;(4)被约束患者必须住隔离室,防止其他患者的伤害,并做好一般护理及供给充足的水分、营养,做好护理记录;(5)如患者已安静,可在密切注意下解除约束。

5保护性约束护理流程(1)首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见表1),确实符合实施约束对象。

(2)约束取下患者身上可能会损伤皮肤的物体[11]。

(3)在约束时避免对患者粗暴拉扯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充分说明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其谅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见表2)[11]。

(4)约束过程中定时巡视患者,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见表3)。

尊重患者隐私,减少身体暴露部位。

及时供给食物,处理大小便,保持床单清洁[11]。

(5)在护理记录单中真实、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约束的时间、约束的部位、约束部位的皮肤及肢体循环状况,约束后患者的皮肤及躯体的变化情况和解除约束的时间、解除人等。

如有纠纷时可作为法律凭据[12]。

表1保护性约束评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实施约束评估:1兴奋2敌对性3不合作4定向5注意6冲动控制7愤怒8自杀行为评估护士(签字):评估时间:年月日时分------------------------------------------------------------------------------- 解除约束评估:9合作10交谈11进食12穿衣服13大小便14定向力15记忆力16注意力17关节及肢体(包括脊柱、四肢等)18臂丛神经19躯体的感觉20安静的程度21安静的时间22对自杀行为的认识23对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的认识评估护士(签字):评估时间:年月日时分------------------------------------------------------------------------------- 注:上述23项均细分为轻、中、重、极重4种程度,分别评1、2、3、4分。

如躯体的感觉,无不舒适评1分;有时自述不舒适评2分;大声喊叫不舒适,要求解除防护评3分;很不舒适,烦躁不安,强烈要求解除防护,表示配合治疗和护理评4分。

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最适宜的分数为3~32,解除保护性约束的分数是1~48。

表2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因病情治疗护理的需要,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实施前需患者家属了解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由、目的意义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字后方可操作。

一、原由及目的意义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患者存在下列情况:①发作期精神病患者拒绝治疗、对静脉输液不合作。

□②存在兴奋、躁动、自伤、伤人、毁物、自杀等行为,采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一时难以控制其症状。

□③癫痫性精神障碍,一时无法控制其症状。

□④其他特殊情况,如突然冲动。

□为了保证患者和他人的安全及防止公共财产受到损坏,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

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如约束过紧会引起勒伤,血液循环不良,坏死等;2、如约束过久会出现关节僵硬、压疮、臂丛神经麻痹等。

3、其他意外。

三、使用过程中请家属注意1、请不要随意调节松紧度,防止并发症;2、使用过程中,请配合我们的工作,如发现不适,及时与我们联系;3、使用过程中,护士会定时巡视。

如果您同意实施约束,请签名(家属签字):与患者关系:告知人:时间:年月日时分表3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观察单床号姓名诊断时间年月日时分□约束原因约束部位□冲动伤人毁物□双手□自杀自伤□双脚□治疗需要□双肩□其他()□其他()备注情绪烦躁平静低落肢体血运良好肿胀淤紫皮肤擦伤压疮体位舒适卧位生活护理饮水进食小便擦洗时间项目签名注:观察单的使用:①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后,护士当即填写此观察单,悬挂在患者的床头。

眉栏内患者的情况应准确填写,约束时间准确填写到分钟。

约束原因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治疗需要和其他原因(如防跌、谵妄状态等),在相应的方框内打“√”。

约束部位包括双手、双肩、双脚,在所约束的具体部位方框前写上约束带根数,有些特殊患者须在双膝或腹部使用约束带,则在其他部位填写。

②表格内观察的内容包括情绪状态、肢体血运状况、皮肤情况、体位及舒适度、生活护理内容,护士根据对患者的观察结果及进行的生活护理在对应栏内打“√”,卧位栏则应填写当时患者的实际卧位,每2-4h 必须给患者更换1次卧位。

观察单15-30min填写1次并签名。

6保护性约束的伦理问题与法律问题6.1 伦理冲突和争议在护理工作中,不知如何抉择对患者才是最好的,即出现了护理伦理冲突,如面对兴奋、躁动不安、毁物的患者时,护理人员面对是否要给予镇静药或保护性约束的抉择[13]。

反对者认为强制性措施侵犯了患者的基本人权,支持者认为强制性措施对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减少对患者自身及他人的危害很有必要,同时也是治疗的一个方面[9]。

虽然精神科工作人员本身对强制性措施的必要性并无异议,但在决定采取约束行动的问题上看法不一,担心受到法律追究及家属投诉是主要的原因[9]。

另外,约束保护还可能被工作人员过度使用,如Crenshaw WB等[14]发现小型精神病医院强制性约束的使用率较高,可能与这些医院工作人员及病员构成情况有关。

Sailas[15]认为尽管约束措施充满着争议,它依旧是精神病院每日实践的重要部分,临床实践中保护约束的价值受到信念和习惯的影响,目前强制措施很难改变。

6.2 与约束相关的法律问题约束保护的使用虽违背了患者的自身意愿,但其宗旨是仁慈的,对危害他人安全的患者采取强制性措施,其法律基础是保护公众安全。

对自伤、自杀行为或功能缺陷者采取强制性措施,其法律基础是为了保护患者自身的生命和安全[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