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患者实行保护性约束前、约束过程中、解除约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保护性约束定义出发,给予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注意避免心理、生理上的伤害,减少引发纠纷的几率。结论:保护性约束不得做为惩罚病人的手段,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1.2由于约束给患者带来自尊受到伤害,对约束的体验是痛苦而深刻的,引起患者紧张恐惧、焦虑不安、加以反抗治疗,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交流时态度要和蔼,充分说明保护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减少约束给患者带来的一些不良心理反应。
1.3保护性约束应由有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开上医嘱,并且必须注明约束的形式,约束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如需继续约束应重新评估和再次下达医嘱,在紧急情况下,护士先实行约束,在约束后应由当班医师(必须在3小时内)补开医嘱。
【参考文献】
[1]施忠英,张菊英,徐德君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护理要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5.
[2]石慧珍,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中潜在的问题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
[3]李凤丽,吴强,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4).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82-02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它是限制患者的行为,以保护患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措施。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有兴奋躁动、幻觉、拔管倾向、小儿、意识不清等情况,评估是否有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
2、评估患者是否使用药物镇静、抗焦虑等。
[护理措施]
1、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患者的对了情绪。
2、实施保护性约束时,约束带要有衬垫,约束功能位置(约束力量顺应肢体的长轴),打结不宜过松或过紧,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需长时间约束,应1~2小时松解1次,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
实施约束时,动作应轻巧,避免强拉硬拖,尤其不能强拉一侧肢体,应保护好关节部位。
3、约束过程中,密切(每小时)观察约束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约束带是否脱落或松动。
4、进行床旁交接班。
5、病情好转,没有约束指征时及时松解约束,约束带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交待约束的必要性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患者的配合。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医院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医院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一、本制度所指保护性约束为使用约束带对患者身体和四肢的约束。
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和(或)家属讲清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三、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病人行为的情况时,医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医嘱,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四、医生每次下达约束医嘱时必须对必要性进行评估,要向病人或/和家属说明约束病人的必要性和方法、约束病人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拒绝约束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情况,与家属签署《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并记录。
五、护士遵医嘱在采取约束病人行为前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并记录。
六、对病人采取约束措施后,护士要加强观察,至少每1小时巡视病人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束病人的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施是否恰当、病情是否允许终止约束等情况。
护士评估可以解除约束时,要通知医生检查病人,由医生决定是否解除约束。
除ICU病区外,其他病区受到约束的病人一般要求家属留有能力看护病人的陪伴人员。
七、严重精神疾患病人,如果上约束带后或采取其他约束措施后,仍难以保证病人自身及其他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向医务部或总值班报告,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八、在约束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及家属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注意对病人个人隐私的保密。
附1保护性约束使用指征:(1)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
(2)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如深静脉穿刺。
(3)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4)精神障碍患者。
(5)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引流管,防止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保证患者安全。
附2使用保护性约束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使用约束带的指征,尽量减少使用,必要使用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目的,以取得理解。
(2)保护性制动措施只能短期使用,要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
(3)用约束带时应放衬垫,松紧应适宜并定时放松,局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应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皮肤的颜色。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中,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是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实施步骤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旨在提升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一、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定义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保护患者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它旨在对具有攻击性或自伤倾向的患者进行安全约束,以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考虑患者权益和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合理、合法和有效的约束措施。
二、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护患者安全:通过约束措施,防止患者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保护患者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2. 维护医疗秩序:对于攻击性患者,约束措施的实施可以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在约束措施下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护理,获得更及时的医疗干预,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评估和判断:医护人员需要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行为和心理状态,判断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自伤或他伤的风险,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合作意愿等。
2. 制定约束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约束计划。
约束计划应该包括约束措施的种类、强度和时限,以及患者在约束期间的护理和干预措施。
3. 约束措施的实施与管理:在制定约束计划后,医护人员需根据计划进行约束措施的实施。
约束措施的实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约束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约束措施的解除和后续管理:一旦患者不再需要约束措施,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解除约束,并进行后续管理。
后续管理包括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教育,以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和支持。
四、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在实施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时,医疗机构需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约束措施的合法性和患者权益的保护。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保护性约束患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保护性约束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限制患者行动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阻止患者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
保护性约束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疼痛、尴尬、自尊受伤等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充分考虑患者的权益和福祉,以及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则。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施加约束措施,更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
下面将介绍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方法。
一、评估患者的风险在使用保护性约束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确定患者的风险程度。
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患者的行动能力、认知状态、情绪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特点和行为背景,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案。
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这包括确定使用何种类型的保护性约束,如物理约束、化学约束等,以及约束的时机、时长和方法等。
还应该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日常护理、营养支持、精神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合作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合作。
他们应该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影响,征得他们的同意,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还应该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调整护理方案,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和福祉。
四、加强监测和评估一旦使用了保护性约束,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他们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状态,以及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进行观察。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家属的意见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患者在约束措施下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和照顾。
五、适时解除约束保护性约束并不是长久之计,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适时解除约束。
在解除约束之前,他们需要再次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不会受到影响。
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解除约束的原因和过程,征得他们的同意,促进患者的自主行为和康复。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是指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以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伤害的方法。
在某些病情下,医护人员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那么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
一、护理前准备1.了解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详细的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确定保护性约束实施的类型、时间、部位、方式,以及解除的条件。
3.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行为及认知状态、社交生活等方面,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4.选用符合安全要求、适用尺寸的保护性约束器材,以防止损伤患者的肌肉、皮肤及神经系统等。
5.与患者建立密切联系,以传达安全感和关爱,使患者摆脱孤独和恐惧的情绪。
二、注意事项1.对保护性约束的部位应每日检查,以保持干燥、清洁、整洁,并避免产生压疮和感染等併发症。
2.定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以及皮肤的颜色、温度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和采取措施。
3.定期放松保护性约束,使患者进行下肢的活动或者进行换位,以避免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食物和营养,以满足身体的需求,避免出现消瘦和营养不良等情况。
5.对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一定量的应激运动和舒适性的放松活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6.保持患者清洁,并对其进行臀部保护,防止发生翻身、下床活动等不必要的床位危险姿势。
7.在保护性约束操作中,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增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生活质量和兴趣。
三、护理后处理1.在解除保护性约束时,应确保患者已充分了解和愿意接受,避免不必要的惊恐和恐慌。
2.及时进行皮肤检查,发现和处理任何皮肤损伤和创伤,防止感染和其他併发症的发生。
3.对患者进行完整的记录和归档,在患者出院后,归档方式要保持安全、完整和保密。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要以患者为中心,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手段,用于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以保护患者免受自身行为所带来的伤害。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专业技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尊严不受侵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分析其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和培训。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措施,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防止其自伤或他人伤害。
这种护理手段通常用于具有行为障碍或认知障碍的患者,以及在急救和手术等特殊情况下需要限制患者活动的情况。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还需要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尊严,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身心伤害。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操作规范包括: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的家属或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观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约束方法和工具,确保患者在受到限制的同时不受到伤害。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使其理解约束的必要性和限制范围,避免引起患者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定期检查和调整患者的约束状态,及时解除约束并进行相关记录,以确保患者在被限制的时间内得到必要的照料和关怀。
对于从事保护性约束患者护理的医护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权利,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积极引导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确保患者在约束状态下得到良好的护理和支持。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避免因个人因素和专业知识不足导致患者受伤或医疗纠纷。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护理工作者在面对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时所必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适当的护理。
过度或不当的使用保护性约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必须谨慎并遵循相关的护理原则。
本文将就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一、保护性约束的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了保护患者不受意外伤害或者避免患者因为症状扰乱而导致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产生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物理约束和化学约束。
物理约束是指使用带子、护理床侧栏等物理设备对患者进行约束,化学约束是指使用药物或其他药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控制。
保护性约束通常用于需要保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安全,或者需要防止患者做出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的情况下。
在实际护理中,保护性约束应当遵循一定的适应指征,包括:1. 患者有危险行为,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2. 患者有威胁性行为,可能导致逃脱或离开治疗环境。
3. 患者需要保护自己不受不良外界因素的侵害,如自伤或摔倒。
4. 患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急救治疗。
在这些情况下,使用保护性约束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适当的护理,是必要的和合理的。
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应当遵循以下护理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权利,充分告知患者和家属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和必要性,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2. 专业技能护理人员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对不同类型的保护性约束设备和方法有所了解,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 定期评估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应当进行定期的生理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适时调整保护性约束的方式和程度,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4. 动态管理四、保护性约束的护理技巧和方法1. 确定约束方式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式,如使用床栏、约束带等物理设备,或者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行为和情绪。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1、为规范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的实施,依据我国《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七条和第七十五条之要求,制定本制度。
2、保护性医疗措施是指在对患者的进行医疗护理活动的同时采取的一切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措施。
保护性约束则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3、实施的法定指征为“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
4、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是指其他较少限制的帮助性措施(如解释、劝说、安抚、警示等)使用后无效的情形。
5、实施之前,医务人员应做好患方的相关解释工作,对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的危险性、必要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做出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具医嘱。
在事发突然的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即采取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事毕及时据实评估患者情况和补开医嘱。
6、病人约束保护期间,加强观察病人的病情、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做好生活护理。
7、做好约束病人的床边交接班工作,包括病人的病情、约束带数、松紧、皮肤以及床单位清洁情况等,尤其约束带数及时清点,防止病人以此为自杀工具。
8、被保护的病人与未保护的病人应尽量分开安置,并加强观察,防止
被被保护者被其他病人伤害。
9、执行约束病人后,护理人员必须完整、正确地填写约束保护登记单,并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及巡视记录单。
10、约束保护病人情绪稳定后,应与医师联系,医务人员应做好评估,根据病情及时解除约束,并做好记录。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情况。
保护性约束是一种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防止患者因病情、心理状态或行为异常而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需要非常谨慎,因为错误的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护士需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一、保护性约束的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为了保护患者或他人的安全而对患者的身体自由进行限制的一种护理干预手段。
保护性约束通常包括使用软体约束、机械约束或药物约束等方式,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其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的伤害。
这些限制措施必须经过合理的评估和严格的程序操作,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需要,谨慎地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一般情况下,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取保护性约束:1. 患者出现了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害的行为,例如自残、攻击他人等;2. 患者因精神状态异常、神志不清、痴呆等原因,无法正确判断和控制自己行为;3. 患者需要接受特殊治疗或手术,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暂时限制活动的干预。
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护士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利益:1.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
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之前,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利,尽可能地与患者沟通,说明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和操作程序,获得患者的同意;2. 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式,如软体约束、机械约束或药物约束等;3. 操作规范和严密。
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操作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安全和有效;4. 定期评估和监测。
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后,护士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限制措施,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5.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对需要进行约束或限制活动的患者进行细致、周到、安全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不受伤害,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让患者舒适。
以下是针对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所需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的详细分析。
一、合理的约束选择保护性约束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恐惧、神经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状态。
因此,在选择限制活动的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对于需要限制活动的患者,应首先采用非物理性约束来保护其安全。
例如,通过增加监护和关注,确保患者不会进行危险行为;在床垫和床铺固定方面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以稳定患者床位;安排志愿者、家属和专属保姆等一对一陪伴,增加患者安全感和舒适感。
如果非物理性约束无法保证患者安全或治疗效果,可以采用物理性约束,但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如绑带、约束衣、手扶杆、腿夹等设备,必须具备舒适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患者没有过度压迫和不适感。
在使用物理性限制时,护士要尽量关注和记录患者的反应和压痕情况。
对于出现不适和压痕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或更换约束物品,避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二、正确使用约束方法正确使用约束方法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前提。
护士需要根据医嘱或头护师的指导,选择适宜的约束方式,并详细说明约束操作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约束过程中,护士要仔细检查物品装备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同时,对于较严格的约束要求,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和步骤,避免操作不当或疏忽,确保患者受到最小程度的刺激与挤压。
三、注意患者的活动和排泄对于受到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一方面,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减少患者的焦虑、不安和疼痛。
另一方面,及时轮换体位,预防压疮和血栓形成,尽可能保证血液循环畅通。
并开展定时的床位翻身、按摩和被单换洗等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与疲劳感。
医院运用保护性约束护理操作健康教育
约束带应松紧适宜,指导患者家属查看约束部位皮
1
肤情况,观察约束部位末梢循环,有任何不适及时
呼叫护士查看。
2
指导患者家属保持患者肢体和关节处于功能位,定
时翻身,更换卧位,保证患者安全及舒适。
03
操作后健康教育
操作后健康教育
保护性约束未经医护人员允许不能私自取下;不得自行松、紧或移动约束用物,请
01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医院运用保护性约束 护理操作健康教育
演讲人:小刺猬知识库
2021-11-30
目录
Contents
操作前健康教育 操作中健康教育 操作后健康教育
01
操作前健康教育
点击此处输入副标题
操作前健康教育
A
介绍使用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B
在护士的指导下使用约束带。
根据约束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约束带,约束带内使用衬垫,约束在功能位置
C
(如手腕、上臂、膝部、脚踝),约束松紧度以能伸进二指为宜,使患者卧位舒适, 四肢舒展,四肢肌力正常的患者不能只约束一侧肢体,以防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发
生意外。
操作前健康教育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防止患者自行拔除与治疗相关的管
道,如∶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 1
家属配合。
如患者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配合治疗和护理,无自伤倾向,经医护人员查看后,可
02
解除保护性约束措施。
解除保护性约束后,观察约束部位皮肤颜色,以及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起泡,
03
如有以上情况及时告知护士。
感谢观看
• 感谢阅读
腹腔引流管、胃管、营养管、脑室
引流管、CVC、PICC、尿管等其他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在患者出现可能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通过使用居住条件约束和治疗干预手段来保护患者本身和周围人的安全和利益。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约束技术选择、约束的适用原则以及约束后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1. 保护患者自身安全:某些患者由于病情或情绪原因导致行为异常,有可能伤害自己,如自残、自杀等。
此时,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对其进行约束。
2. 保护周围人的安全:一些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威胁或危害,如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等。
为了保护周围人的安全,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3. 促进治疗和康复: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通过约束手段来促进治疗和康复。
二、约束技术选择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中,约束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常用的约束技术包括:1. 居住条件约束:如在患者的住所内加装护栏、安全门等设施,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患者的危险行为。
2. 身体约束:如使用安全带、约束衣、手铐等器具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约束,以防止患者的攻击行为或自残行为。
3. 药物约束:通过合理使用镇静剂、抗精神病药物等药物对患者进行约束,以降低患者的攻击性或自伤性行为。
4. 心理约束: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改变其不良行为,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三、约束的适用原则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在使用约束技术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及时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2. 合理使用约束技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约束技术,并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施行。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对于已经被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病情和行为进行评估,必要时及时调整约束技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通过特殊的约束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些措施往往在患者出现危险行为,威胁到自身或者他人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采取。
虽然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危险行为,但它同样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实施时必须高度注意患者的安全和人权问题。
以下是具体的实践指导。
一、了解保护性约束的条件和要求1. 取得家属或患者的同意,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并获得其同意。
2. 经案例评估和医疗委员会同意,3. 制定保护性约束计划,明确约束的部位、使用方法、持续时间、解除条件等内容,同时指定具体的监测人员。
二、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措施1. 合理选择约束器材,保证患者舒适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软垫或者松绑带等器材,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患者特征选择其他的约束器材,如手套等。
2. 设计合适的约束位置。
约束的部位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直接行动和他人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约束到四肢或者上肢。
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针对性选用特别的约束方案。
三、制定约束计划1. 设置提醒机制,对患者的状态进行定时检查。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每隔一个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身体状态检查,开展全面评估并记录相关情况。
2.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和安慰。
在实施约束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应,医护人员不应过度承压而忽视患者的心理难受,应通过口头鼓励和其他的心理技巧来安慰患者,缓解痛苦。
四、保持沟通和交流1. 与患者的家属保持沟通和交流。
产生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可能会引起家属的一些不安,因此,我们的医护人员需要时时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属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并避免其误解或恐慌。
2. 与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虽然保护性约束是针对患者的,但它可能会对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我们需要时时沟通和交流,并协调解决难题。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保护性医疗措施条款。
2、根据病情遵医嘱执行约束。
约束过程中要认真,态度和蔼,维护患者尊严,并告知患者或监护人。
3、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
4、约束患者时,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扭伤与骨折。
5、保护性约束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避免遭到其它患者伤害。
(病房条件不允许的,同住一病室的患者需评估无冲动伤人行为,或者同一病室所有患者均需约束。
)清除房内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照顾者离开时应与当值人员交接.
6、保护被约束的肢体.约束带要有内衬,约束在功能位置,约束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
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护士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
约束过程中应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每2小时松解一次(或更换约束部位),时间15—30分钟,并对局部进行按摩。
7、密切巡视,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
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保持床单、被套整洁;按季节注意保暖和防中暑。
8、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每班按要求填写《保护性约束护理单》,并做好护理记录。
9、患者自控力增强时,可逐步松解约束措施,监测结束约束后的反应,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
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
2016年6月1日。
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一、引言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由于精神功能的障碍,往往会出现自我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在精神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措施,旨在保护患者和周围人群的安全,防止患者因精神症状导致的冲动行为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然而,保护性约束也可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探讨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及护理干预。
二、精神病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反应1. 负面情绪:精神病患者在受到保护性约束时,可能会产生恐惧、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被束缚、失去自由,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2. 生理反应:长时间的约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此外,约束部位可能出现皮肤损伤、血液循环障碍等问题。
3. 行为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试图摆脱约束,这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另一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消极退缩,对治疗和护理失去信心。
三、护理干预措施1. 充分评估: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和约束必要性。
与医生密切沟通,遵循医嘱,确保约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尊重患者: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意愿,向患者解释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 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定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4. 舒适约束: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约束带松紧适宜,避免过度束缚。
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防止出现压迫性损伤。
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关于精神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方法,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6.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