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约束保护制度(1)约束保护时,应按约束保护操作常规执行。
无医嘱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得擅自约束病人,如遇到突发事件(如自伤、伤人等)需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时,应在采取约束保护后,由当班医师必须在2h 内及时补开医嘱。
(2)实施保护约束时,工作人员应态度和蔼,说明目的,消除病人的恐惧,避免动作粗暴。
严禁用约束惩罚病人。
(3)工作人员应当15分钟至少巡查一次被约束或者隔离的患者,每2小时应当松解约束保护带一次。
持续约束保护时间,白天不超过4小时,夜间不超过12小时。
患者被连续约束48小时或者隔离达72小时时,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是否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或者隔离措施作出评估。
(4)病人约束保护期间,应安置在重管病室内,防止被其他病人袭击、伤害或解脱约束发生意外。
加强观察病人的病情、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做好生活护理。
(5)对被约束保护病人,应定时喂开水和足够营养,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床褥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6)被保护肢体必须处于功能位置,约束带松紧度应适中,经常检查有无肢体发绀、红肿情况,有无自行解脱现象,一旦症状有所改善或病人安静入睡后即解除约束。
(7)严格床头交接班,内容主要为约束带松紧度及数目、肢体血循状况、床褥及衣裤是否干燥清洁,并作好重点交班和记录。
(8)执行约束保护后,护理人员必须完整、正确地填写约束保护登记单,并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及巡视记录单。
(9)约束保护病人情绪稳定后,及时与医师联系,医师开出解除约束保护医嘱,及时执行并做好登记。
(10)下列情况的病人可考虑保护约束:①极度兴奋躁动,伴有躯体疾患、用药及短时问内难以控制其躁动者;②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③治疗需要,如胰岛素治疗,输液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④其他特殊情况需暂时保护者。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有兴奋躁动、幻觉、拔管倾向、小儿、意识不清等情况,评估是否有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
2、评估患者是否使用药物镇静、抗焦虑等。
[护理措施]
1、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患者的对了情绪。
2、实施保护性约束时,约束带要有衬垫,约束功能位置(约束力量顺应肢体的长轴),打结不宜过松或过紧,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需长时间约束,应1~2小时松解1次,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
实施约束时,动作应轻巧,避免强拉硬拖,尤其不能强拉一侧肢体,应保护好关节部位。
3、约束过程中,密切(每小时)观察约束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约束带是否脱落或松动。
4、进行床旁交接班。
5、病情好转,没有约束指征时及时松解约束,约束带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交待约束的必要性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患者的配合。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2.5—3m,宽0.03—0.05m,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
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
约束带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机、约束用具种类、身体约束用具种类、使用不当后果、保护性约束护理及使用要点
使用保护性约束前护理、约束带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机、约束用具种类、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用具种类、使用不当后果、保护性约束过程中护理及使用要点使用保护性约束前的护理1、评估病情。
医护人员要意见一致,在可用可不用的患者情况下尽量不用,绝对不准用约束用具作为惩罚患者的工具。
2、与家属的沟通。
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护理行为,老人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家属和老人对保护性约束往往不甚理解,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会,以致产生医疗纠纷。
因此,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向家老年人属说明约束的作用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保护老人时避免误伤老人,还要做好自我保护。
约束带的使用时机1、年龄因素。
老年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肢体运动不协调,感觉、运动功能衰退,吞咽障碍等。
2、慢性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性晕厥、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均可导致老年人头晕、黑矇、晕厥、体力不支而跌倒;骨关节肌肉疾病常引起机体活动功能障碍或影响骨骼与肌肉力量的协调运动而致跌倒;帕金森病、偏瘫、癫痫和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患者也很容易跌倒。
3、心理因素。
许多患者常因久病不愈,经济紧张,导致情绪焦虑、抑郁、烦躁,又怕麻烦他人,遭人嫌弃,有自伤、伤人或者常在从事本应限制的活动时发生意外跌倒、坠床。
4、坠床。
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情绪不稳定、固执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坠床。
5、拒绝治疗。
因治疗需要固定身体某一部位时的患者以及有明显拔管倾向的患者。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用具的种类主要包括床上约束和椅上约束。
床上约束常采用床栏,可保护患者不坠床。
其次为约束带,是临床较常用的约束用具,其种类较多。
1、约束带(1)手腕和踝部约束带。
宽绷带用于固定手腕和患者踝部,使用时先用棉垫包裹患者的手腕或踝部,再用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上使肢体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而后将带子系于床缘。
(2)肩部约束带。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页脚内容1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2.5—3m,宽0.03—0.05m,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
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
保护性约束的定义: 精神科的保护性约束其实质就是限制患 者的行为自由,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防止公共财物受到损坏,保证治疗护理工 作顺利进行。
2
一、采用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 1、有兴奋躁动、自伤、伤人及毁物表现者 2、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兴奋躁动、伤人毁物、外逃者 3、具有严重的自杀、自伤行为者 4、癫痫大发作者 5、拒绝治疗如拒服药、输液不合作者 6、其他特殊情况随时需要约束者 7、强迫住院的患者
3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 保护性约束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控制两种形式; 临床护理中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进行机械性
控制,而机械性控制的用具主要用约束带。 控制时首先同时控制患者的双上肢,必要时 同时控制双下肢,然后用约束带分别缚于双 腕关节,再缚于床栏上,必要时再控制肩关 节,主要是防止头部碰伤
4
实施保护性红润期)。 由于患者被约束时间长,局部受压过久, 再加上患者拒绝饮食营养状况差,有时大 小便未及时清洗等所致
11
臂丛神经麻痹
• 多为一侧,表现上肢麻木,不能上抬、外 展、旋转、屈曲等,由于被约束的双上肢 未取功能位,或上肢上拉处于倒“八”字 型,下肢是正“八”字型,约束带过紧, 肢体无活动余地,未按时更换肢体位置, 加上约束时间过长所致
由于患者被约束时间长局部受压过久再加上患者拒绝饮食营养状况差有时大小便未及时清洗等所致11臂丛神经麻痹多为一侧表现上肢麻木不能上抬外展旋转屈曲等由于被约束的双上肢未取功能位或上肢上拉处于倒八字型下肢是正八字型约束带过紧肢体无活动余地未按时更换肢体位置加上约束时间过长所致12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要密切观察约束部位血运情况保护带松紧度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肢体有无肿胀等
8
约束时间过久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损 害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约束性保护,也被称作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保护性约束的制度该制度所指保护性约束对患者身体和四肢所采取的约束。
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的必要性并在约束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时护士在健康宣教单上专科宣教栏记录,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并签字同意。
保护性约束使用的指征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或各种引流管的患者;易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患者。
在临床工作中会根据患者的各种管路及患者意识状态,约束部位选择恰当的约束用具。
使用约束带约束的注意事项1.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正确使用约束用具并做好记录。
2.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尊重患者,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使用约束时要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保证患者舒适安全。
4.定时检查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及呼吸情况,每两小时轮流放松约束肢体5-10分钟,并记录。
5.约束结束在护理记录单记录约束时长。
约束性保护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约束性保护目的1、控制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避免病人伤害他人或自伤2、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的病人防止坠床的发生3、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的病人保证治疗护理得以顺利实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约束性保护主要运用1、降低意外拔管率2、用于脊髓损伤的患者3、用于不合作患者的检查或操作4、用于具有行为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约束性保护操作前评估必要性、病情及意识、肢体活动、约束时间、约束带种类、局部皮肤完整性约束带分类上肢固定带约束手套胸部约束带上肢固定带:固定手腕、踝部用约束带将手腕和踝部固定好,稍拉紧(以不脱出,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带子系于床缘上。
保护性约束带知情同意书
保护性约束带知情同意书
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常用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措施,旨在预防患者自行拔出与治疗相关的管道、坠床、自伤及其他意外损伤。
其主要适用于有脱管风险、有自伤可能性的患者,包括处于烦躁期、谵妄的患者、意识模糊、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外伤后疼痛期患者、处于麻醉清醒期或镇静每日唤醒的患者、脑血管意外或后遗、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身体留置有各种管道的患者以及其他在家属看护、手工保护效果不佳者。
保护性约束带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皮肤红肿、破溃、起泡、感染、关节脱位、骨折及其他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
因此,患者及家属应注意事项,确保保护性约束措施的连续性,不得私自取下。
医务人员已将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目的、并发症、患者及家属须注意事项详细告知,签字人应认真阅读并理解以上内容,并在知情同意书下方签署意见。
在使用保护性约束带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应注意保护患者,支持治疗的连续性,确保不会出现与目的相关的事件。
即使不
同意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签字人也应在知情同意书下方签署意见。
保护性约束制度
•
保护性约束制度
• 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保护性约束操作规范》进行约 束操作,加强巡视,预防并发症,防止他人袭击、伤害或挣脱 约束带等意外的发生。在医嘱有效期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 况可间断解除约束,观察患者的行为及合作程度,如约束指证 消失可解除约束。 七、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或综合科患者(有意识障碍或者生 活不能自理),为防止发生跌倒、坠床、输液拔管等意外,可 以不经医师医嘱,由当班护士决定使用或者解除保护性约束。 八、患者监护人不在场时,约束后24小时内需告知患者监 护人(与监护人之间有免告知约定者除外)
•
保护性约束制度 •
• 十一、做好解除约束后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免患者
产生不良情绪。
十二、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减少住院期间约束使用 率。
•
十三、实施约束的医护人员应当接受过约束技巧等方面 的专门训练,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 障碍患者。
•
•
保护性约束制度 •
九、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上级医师应对
持续约束的患者进行日查房,提出治疗意见,并对持续约束 的必要性作出评估。值班医师应对持续约束患者进行夜间重 点查房。 • 十、被约束患者需进行床边交接班。对合并躯体疾病的 被约束患者,应严密观察其躯体症状及体征,及时发现病情 变化,及时处理。
•
保护性约束制度
• 三、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对患者耐心解释作。
•
四、约束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约束指证进行评估,需约束 时,医师开具保护性约束临时医嘱,将被约束患者安置在重症 病室,实施特级或一级护理,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对 持续约束患者应定时评估,评估间隔时间白天不超过4小时, 夜间不超过12小时。如评估后不能解除约束,应再次开具保护 性约束临时医嘱。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对需要进行约束或限制活动的患者进行细致、周到、安全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不受伤害,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让患者舒适。
以下是针对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所需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的详细分析。
一、合理的约束选择保护性约束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恐惧、神经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状态。
因此,在选择限制活动的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对于需要限制活动的患者,应首先采用非物理性约束来保护其安全。
例如,通过增加监护和关注,确保患者不会进行危险行为;在床垫和床铺固定方面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以稳定患者床位;安排志愿者、家属和专属保姆等一对一陪伴,增加患者安全感和舒适感。
如果非物理性约束无法保证患者安全或治疗效果,可以采用物理性约束,但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如绑带、约束衣、手扶杆、腿夹等设备,必须具备舒适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患者没有过度压迫和不适感。
在使用物理性限制时,护士要尽量关注和记录患者的反应和压痕情况。
对于出现不适和压痕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或更换约束物品,避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二、正确使用约束方法正确使用约束方法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前提。
护士需要根据医嘱或头护师的指导,选择适宜的约束方式,并详细说明约束操作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约束过程中,护士要仔细检查物品装备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同时,对于较严格的约束要求,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和步骤,避免操作不当或疏忽,确保患者受到最小程度的刺激与挤压。
三、注意患者的活动和排泄对于受到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一方面,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减少患者的焦虑、不安和疼痛。
另一方面,及时轮换体位,预防压疮和血栓形成,尽可能保证血液循环畅通。
并开展定时的床位翻身、按摩和被单换洗等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与疲劳感。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在患者出现可能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通过使用居住条件约束和治疗干预手段来保护患者本身和周围人的安全和利益。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约束技术选择、约束的适用原则以及约束后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1. 保护患者自身安全:某些患者由于病情或情绪原因导致行为异常,有可能伤害自己,如自残、自杀等。
此时,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对其进行约束。
2. 保护周围人的安全:一些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威胁或危害,如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等。
为了保护周围人的安全,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3. 促进治疗和康复: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通过约束手段来促进治疗和康复。
二、约束技术选择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中,约束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常用的约束技术包括:1. 居住条件约束:如在患者的住所内加装护栏、安全门等设施,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患者的危险行为。
2. 身体约束:如使用安全带、约束衣、手铐等器具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约束,以防止患者的攻击行为或自残行为。
3. 药物约束:通过合理使用镇静剂、抗精神病药物等药物对患者进行约束,以降低患者的攻击性或自伤性行为。
4. 心理约束: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改变其不良行为,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三、约束的适用原则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在使用约束技术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及时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2. 合理使用约束技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约束技术,并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施行。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对于已经被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病情和行为进行评估,必要时及时调整约束技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医院患者拒绝使用约束的告知
医院患者拒绝使用约束的告知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告知书尊敬的家属: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为了确保其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需要给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希望得到您的配合。
一、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目的:(一)防止患者在不自主的情况下,拔除身上的各种导管。
(二)保护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危险期。
(三)防止坠床、自伤、撞伤及伤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一)对不能配合的患者,如拔管、抓伤口,用专用的约束带给予手脚约束。
用绷带和棉垫束缚手腕及踝部,绷带以及套结的形式套于腕部,并垫以棉垫,保护皮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会注意松紧度。
(二)对于四肢躁动剧烈、蹬喘、双脚跨越床档者,护士会给予四肢约束,用特制约束带束缚肩部、上肢、膝部,以保持患者皮肤。
(三)在使用约束期间,护士会按护理级别,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必要时,护士会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四)在使用约束期间,护士会将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
三、注意事项:(一)必须留有专人24小时陪护(监护室除外),陪护人员不能随意离开,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开时必须告知护士。
(二)对使用的安全约束用具不能随意进行松紧或捆绑。
(三)应采用专制安全工具对患者进行约束。
(四)患者躁动时不能强行按压四肢,以防引起骨折。
(五)取下患者随身佩带的饰品及活动假牙,以防自伤。
四、保护性约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患者因过度躁动自行挣脱安全用具。
(二)患者因过度躁动损伤约束部位皮肤。
如您对上述告知内容表示同意并愿意配合,请签字。
家属签名:与患者关系:评估护士:日期:。
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流程
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流程
给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操作流程十大步骤;
1、对不合作、自杀、伤人等情况下,在约束保护前,必须告知家属,取得家属同意,竞价情况下,先约束后请家属签字;
2、医生开出保护性约束的医嘱,护士核对患者身份(晚点、自述个人信息/询问/家属陪护);
3、告知使用目的和注意事项;
4、评估患者病情及合作程度、肢体活动度、皮肤及保护具种类;
5、正确执行保护性约束带操作技术;
6、规范填写约束保护登记单;
7、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约束带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
8、对据食/防噎患者准遗嘱给予处理以保证能力供给;
9、做好生活护理,严格交接班;
10、遵医嘱解除约束,准确记录。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护理工作者在面对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时所必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适当的护理。
过度或不当的使用保护性约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必须谨慎并遵循相关的护理原则。
本文将就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一、保护性约束的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了保护患者不受意外伤害或者避免患者因为症状扰乱而导致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产生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物理约束和化学约束。
物理约束是指使用带子、护理床侧栏等物理设备对患者进行约束,化学约束是指使用药物或其他药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控制。
保护性约束通常用于需要保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安全,或者需要防止患者做出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的情况下。
在实际护理中,保护性约束应当遵循一定的适应指征,包括:1. 患者有危险行为,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2. 患者有威胁性行为,可能导致逃脱或离开治疗环境。
3. 患者需要保护自己不受不良外界因素的侵害,如自伤或摔倒。
4. 患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急救治疗。
在这些情况下,使用保护性约束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适当的护理,是必要的和合理的。
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应当遵循以下护理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权利,充分告知患者和家属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和必要性,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2. 专业技能护理人员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对不同类型的保护性约束设备和方法有所了解,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 定期评估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应当进行定期的生理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适时调整保护性约束的方式和程度,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4. 动态管理四、保护性约束的护理技巧和方法1. 确定约束方式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式,如使用床栏、约束带等物理设备,或者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行为和情绪。
医院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医院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一、本制度所指保护性约束为使用约束带对患者身体和四肢的约束。
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和(或)家属讲清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三、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病人行为的情况时,医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医嘱,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四、医生每次下达约束医嘱时必须对必要性进行评估,要向病人或/和家属说明约束病人的必要性和方法、约束病人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拒绝约束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情况,与家属签署《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并记录。
五、护士遵医嘱在采取约束病人行为前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并记录。
六、对病人采取约束措施后,护士要加强观察,至少每1小时巡视病人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束病人的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施是否恰当、病情是否允许终止约束等情况。
护士评估可以解除约束时,要通知医生检查病人,由医生决定是否解除约束。
除ICU病区外,其他病区受到约束的病人一般要求家属留有能力看护病人的陪伴人员。
七、严重精神疾患病人,如果上约束带后或采取其他约束措施后,仍难以保证病人自身及其他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向医务部或总值班报告,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八、在约束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及家属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注意对病人个人隐私的保密。
附1保护性约束使用指征:(1)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
(2)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如深静脉穿刺。
(3)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4)精神障碍患者。
(5)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引流管,防止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保证患者安全。
附2使用保护性约束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使用约束带的指征,尽量减少使用,必要使用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目的,以取得理解。
(2)保护性制动措施只能短期使用,要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
(3)用约束带时应放衬垫,松紧应适宜并定时放松,局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应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皮肤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