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保护性约束技术

合集下载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
(一)目的
1、防止坠床。

2、避免患者抓脱有创置管,抓伤。

3、确保治疗有序的进行。

(二)注意事项
1、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指为宜。

2、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

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
后,应及时解除约束。

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h松解约束带1次,并活
动肢体,协助患者翻身。

4、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
位,约束部位皮肤状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三)约束的指征:
1、意识改变或烦躁不安影响患者治疗的安全的有效性。

2、可能造成病人的自我伤害; 造成操作困难,须临时制动。

3、为确保治疗的安全须临时制动者。

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1、 尽量做到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保护约束,在临 床实践中,入院告知书中与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并取得家人的知情和同意。 2、 约束时动作切勿过于粗暴,力量切勿过大,避免伤 害患者,同时做好自我防护。 3、 保护性约束后要在被约束局部加垫保护,保证不影 响被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肢体功能。被约束的患者 要专人负责,重点护理,同时辅以正确的药物治疗。
9
约束时间过久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1、 自尊心受到伤害,患者认为自己过着牢狱 般的生活,感觉无脸见人,对约束的体验往 往是痛苦而深刻的,也往往是产生自杀念头 或行为的诱因。据调查,82.9%的精神病患 者对约束感到厌恶
10
约束作为自缢的工具或受到其他 患者的伤害
2、 护士约束患者后,如果没有做到专人护理 或患者远离护士视线,患者自己解除约束带 或者让其他患者帮助解开,易发生患者用约 束带自缢或其他患者被约束患者事件
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2
保护性约束的定义: 精神科的保护性约束其实质就是限制患 者的行为自由,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防止公共财物受到损坏,保证治疗护理工作 顺利进行。
3
一、采用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 1、 有兴奋躁动、自伤、伤人及毁物表现者 2、 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兴奋躁动、伤人毁物、外逃者 3、 具有严重的自杀、自伤行为者 4、 癫痫大发作者 5、 拒绝治疗如拒服药、输液不合作者 6、 其他特殊情况随时需要约束者 7、强迫住院的患者
8
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潜在问题
1、 医患纠纷问题,由于保护性约束是针对兴 奋、躁动、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的精神病患 者,违背患者本人的意愿,强制性的将患者 约束在床上,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强制性护理 行为,若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 解释,患者家属就可能对保护性约束产生不 满,甚至产生误解,引起医患纠纷。

医院护理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医院护理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医院护理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保护性约束是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患者不能轻易移除,限制其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身体。

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的病人限制其身体或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保护性约束操作并发症包括:皮肤擦伤、关节脱位或骨折、肢体血液回流障碍、压疮、疼痛等。

一、皮肤擦伤发生原因1.患者对保护性约束不理解,或受精神症状支配,兴奋躁动、紧张焦虑、反复挣扎。

2.约束时松紧度不当,未垫软棉垫。

3.约束过程中,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及时观察约束松紧度。

临床表现约束部位(尤其是手腕、脚踝、腋下等部位)皮肤出现刮擦、发红、破皮。

预防及处理1.约束前尽量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争取患者的配合,避免其挣扎。

2.在约束部位垫一定厚度的软棉布。

3.注意约束的松紧度,尽量减少被约束肢体的活动度。

4.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松解约束。

5.交待患者勿抓、挠。

对于皮肤擦伤部位,用0.5%聚维酮碘溶液外涂,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6.若发生皮肤溃烂、破损,则换药处理。

二、关节脱位或骨折发生原因1.患者对保护性约束不理解,或受精神症状支配兴奋躁动、对抗。

2.约束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方法不当,用力过猛。

3.约束时,患者肢体未处于功能体位。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疼痛,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存在明显压痛。

预防及处理1.约束前评估患者合作程度,对情绪特别激动、反抗强烈者可暂缓执行约束,并邀请其信赖的人给予交流,尽量稳定其情绪,争取配合。

2.掌握正确的约束方法,避免用力过猛,约束肢体处于功能位。

3.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松解约束,尽量避免长时间约束患者。

4.需长时间约束者,定期松解,并活动肢体。

5.一旦发现异常,充分评估约束部位的关节及肢体活动,立即报告医生。

三、肢体血液回流障碍发生原因1.约束时,工作人员操作方法不当,约束过紧。

2.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工作人员未及时巡视,未观察约束带松紧度,及时放松约束带。

保护性约束操作流程

保护性约束操作流程

保护性约束操作流程保护性约束的操作流程旨在限制患者身体或肢体活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保证各种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适应症包括高热、谵妄、昏迷、躁动等意思不清的患者易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需约束肢体。

具体的约束方式包括肩部约束带、腕部和踝部约束带、膝部约束带等。

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操作前,需要进行仪表端庄、动作轻柔的检查。

检查物品包括护理卡、记录单、手消毒液、约束带、棉垫等,同时需要核对所有物品已在处置室准备完毕,均符合要求。

在进入病室前,需要敲门并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约束带的位置,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操作时,需要先评估患者的情况,向家属解释约束目的,并征得其同意。

同时需要查看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皮肤情况,确保适合进行此项操作。

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关闭门窗。

最后,进行保护性约束操作时需要洗手并戴口罩,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

2.操作前核对:请问床位上的患者叫什么名字?1床,男性,50岁,需要对肩、腕、膝、踝关节进行保护性约束,立即执行。

3.打开被子,将患者的肢体充分暴露,并协助将其放置于功能位。

4.肩部约束1)肩部约束带固定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袖筒套于患者两侧的肩部,再将两侧袖筒上的细带在患者的胸前打结固定,最后将两条较宽的长带系于床头。

(2)肩部大单固定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约束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病人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

5.腕部约束,暴露患者腕部皮肤,用棉垫包裹腕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

6.膝部约束1)膝部约束带固定法:在患者的两膝之间垫棉垫,将约束带横放于两膝上,再将宽带下的双头带各自固定于一侧膝关节,最后将宽带两端系于床缘上。

2)膝部大单固定法:在患者的两膝之间垫棉垫,将约束带放于两膝之下,环绕膝盖一周,在膝盖上方打一个结,最后将宽带两端系于床缘上。

医院保护性约束护理制度

医院保护性约束护理制度

医院保护性约束护理制度医院保护性约束护理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保护病患安全,防止病患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意外伤害;其次,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止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受到病患的攻击或伤害;第三,规范化护理操作,确保护理质量和效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首先,对于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的病患,医院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判断。

只有在病患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并且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控制时,才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评估的要点可以包括病患的精神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危险行为的频率和程度等。

其次,医院需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操作和监督。

这些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各种情况。

同时,医院还需要提供必要的保护性约束设备和器材,如约束带、护理床、纠正带等。

这些器材需要符合相应的医疗器械标准,材质安全、无刺激性,能够稳固地固定住病患的肢体,并且不会造成不适或伤害。

另外,医院还需要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保护性约束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中应包括约束的具体部位、程度和时间,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要点,如定时解除约束进行护理和活动,前后对病患进行安抚和心理慰藉等。

医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保护性约束护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不得随意增加或解除约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记录。

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

最后,医院还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病患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尽可能减少病患对约束的抵触和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与病患保持有效的沟通,随时关注病患的情绪和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抚。

医院保护性约束护理制度对于保护病患及护理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提供适当的设备和器材,加强培训和监督,医院可以更好地保障护理质量,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05
结论
总结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的效果
1 2
降低患者受伤风险
通过正确的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可以显著降 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意外受伤的风险,减少医 疗纠纷。
提高减轻患者的痛 苦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3
提升治疗效果
通过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可以更好地控制患 者的身体状况,使治疗更为有效和安全,提高 治疗效果。
定期进行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的学习 ,提高预防意识。
提高操作技能和规范性
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方法,包括评估 、操作技巧、固定方式等,提高操作技能。
遵守各项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规范,如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 、正确固定位置、合理约束时间等,确保操作规范性。
合理选择约束工具和部位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体位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 具和部位,如成人可使用绑带、儿童可选用约束手套等。
避免在有创伤、炎症、骨突起等部位进行约束,以降低皮 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做好约束记录及观察
对患者进行约束后应做好记录,包括约束原因、时间、部位、解除约束时间等, 以便追踪观察。
在约束期间加强观察,注意患者的皮肤颜色、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出现不适或异 常反应,应及时处理。
04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处理措 施
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
总结词
对于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需 要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以避免病情恶化。
详细描述
应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是否有痰鸣 音等。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约束并采取相应措施, 如吸氧、吸痰等。
本操作规程旨在明确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 理流程,为护理人员提供操作指引。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约束性保护,也被称作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保护性约束的制度该制度所指保护性约束对患者身体和四肢所采取的约束。

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的必要性并在约束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时护士在健康宣教单上专科宣教栏记录,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并签字同意。

保护性约束使用的指征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或各种引流管的患者;易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患者。

在临床工作中会根据患者的各种管路及患者意识状态,约束部位选择恰当的约束用具。

使用约束带约束的注意事项1.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正确使用约束用具并做好记录。

2.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尊重患者,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使用约束时要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保证患者舒适安全。

4.定时检查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及呼吸情况,每两小时轮流放松约束肢体5-10分钟,并记录。

5.约束结束在护理记录单记录约束时长。

约束性保护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约束性保护目的1、控制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避免病人伤害他人或自伤2、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的病人防止坠床的发生3、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的病人保证治疗护理得以顺利实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约束性保护主要运用1、降低意外拔管率2、用于脊髓损伤的患者3、用于不合作患者的检查或操作4、用于具有行为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约束性保护操作前评估必要性、病情及意识、肢体活动、约束时间、约束带种类、局部皮肤完整性约束带分类上肢固定带约束手套胸部约束带上肢固定带:固定手腕、踝部用约束带将手腕和踝部固定好,稍拉紧(以不脱出,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带子系于床缘上。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在患者出现可能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通过使用居住条件约束和治疗干预手段来保护患者本身和周围人的安全和利益。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约束技术选择、约束的适用原则以及约束后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1. 保护患者自身安全:某些患者由于病情或情绪原因导致行为异常,有可能伤害自己,如自残、自杀等。

此时,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对其进行约束。

2. 保护周围人的安全:一些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威胁或危害,如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等。

为了保护周围人的安全,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3. 促进治疗和康复: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通过约束手段来促进治疗和康复。

二、约束技术选择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中,约束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常用的约束技术包括:1. 居住条件约束:如在患者的住所内加装护栏、安全门等设施,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患者的危险行为。

2. 身体约束:如使用安全带、约束衣、手铐等器具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约束,以防止患者的攻击行为或自残行为。

3. 药物约束:通过合理使用镇静剂、抗精神病药物等药物对患者进行约束,以降低患者的攻击性或自伤性行为。

4. 心理约束: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改变其不良行为,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三、约束的适用原则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在使用约束技术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及时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2. 合理使用约束技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约束技术,并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施行。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对于已经被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病情和行为进行评估,必要时及时调整约束技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 2.5—3m,宽0.03—0.05m,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

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产生意外。

五)操作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束缚,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束缚法:多用于患儿的束缚。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牢牢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族实施保护性束缚的目的、方法、延续工夫。

保护性约束病人护理

保护性约束病人护理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保护性约束的适用范围和操作程序, 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保护性约束通常使用约束带、床 栏等工具来实现,但使用时应遵 循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确保病 人的安全和权益。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保护病人自身安全
保护他人安全
防止病人因自我伤害或意外跌倒等原因造 成身体伤害。
防止病人伤害他人或逃跑,确保其他病人 的安全。
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维护医疗秩序
在某些情况下,如精神疾病、药物滥用等 ,病人可能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通 过保护性约束可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保护性约束病人护 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保护性约束的适用情况 • 保护性约束的实施 •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要点 • 解除约束的时机和注意事项 • 保护性约束的伦理和法律责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保护性约束的定义
01
保护性约束是指为了防止病人发 生自我伤害、伤害他人或逃跑等 行为,而采取的一种限制其身体 自由的方法。
保护性约束可以维护医疗秩序,确保医疗 工作的正常进行。
02
保护性约束的适用情 况
需要镇静或控制的患者
患者表现出激动、狂躁、焦虑等 情绪不稳定症状,需要采取保护 性约束以防止其伤害自己或他人

患者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无 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了确保治 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
保护性约束。
患者处于紧急状态或生命体征不 稳定,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病 情,保护性约束可以防止患者发
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过程应及时报告和记录,确 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保护医护人员的权益

保护性约束技术(手腕约束带的使用)-(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保护性约束技术(手腕约束带的使用)-(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保护性约束技术(手腕约束带的使用)-(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项目
操 作 内 容
分值
评 分 标 准
操作前
准备
25分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核对病人,向患者及/或家属自我介绍,解释目的。
5
仪表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核对缺一项扣2分,每项不全扣1分,解释不全扣1分。
2.评估病人确认必须使用约束带:
5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4.准备用物:手腕部约束带两个或宽绷带两条、纱布垫或棉垫、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5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操作
流程
60分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解释目的。
6
未核对、未做解释各扣2分。
2.取下患者身上可能会损伤皮肤的物体,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
10
未取下物体,卧位不舒适各扣5分。
2
未口述扣5分。
评价
15分
1.操作熟练,动作轻柔。
5
操作不熟练扣4分。
2.爱护体贴病人。
5
爱伤观念不强、动作粗暴扣5分。
3.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沟通有效。
5
态度语言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沟通无效扣2分。
4.限时5分钟。
3.露出需约束的手腕,先用棉垫或纱布垫保护手腕,再用约束带(或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或纱布垫外,稍拉紧(约束带松紧以手腕部皮肤与约束带之间能放进1-2指,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确保肢体不脱出,肢体处于功能位。
20
未保护、松紧度过松或过紧、肢体未处于功能位各扣5分。
4.将约束带固定在床档或床边缘,受约束的肢体到打结处留10-15cm长度,(以不能拔出管路为宜)。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保护性约束技术

保护性约束技术

保护性约束技术【目的】1.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患者因虚弱、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患者安全。

2.确保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保护具的应用指征,保护病人的自尊,使用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保护具使用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非必须使用,则尽可能不用。

2.约束具只宜短期使用,用时须注意病人的卧位,保护肢体及关节处于功能位,并协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

3.使用时约束带下应放衬垫,松紧适宜,以放入1~2指为宜。

注意观察受约束部位末梢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4.在《身体约束护理记录单》记录约束类型、约束时间、患者认知状况、护理措施等,并签字。

5.随时评价约束具的使用情况。

【评估】1.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度等。

2.有无皮肤摩擦破损及血液循环障碍等。

3.接受和合作程度,有无使用保护具而出现异常的心理反应。

【操作步骤】注:*为关键性指标,达不到本指标者定为不及格(2018年10月修订)【操作流程】【并发症】一、血液循环障碍(一)原因1.约束带过紧,影响静脉回流。

2.约束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约束方法错误,患者躁动后越束越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二)预防及处理1.约束带固定松紧适宜,以能伸进1~2指为原则。

2.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准确记录,床旁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解除约束时间等。

4.对于反复使用的约束带应及时熨平或者采用加厚方式制作,防止约束带打皱变绳状。

5.使用宽约束带约束应打成双套结,避免出现假双套结,使约束带越拉越紧。

每次捆绑约束带后,应进行试拉检查,发现越拉越紧,应及时查找原因或撤除,不可勉强使用。

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一)原因1.未放保护垫或者保护垫移位,局部皮肤受到摩擦,出现破损。

2.保护垫太薄,起不到保护作用;保护垫粗糙,刮伤皮肤;约束带捆绑过紧,导致皮肤磨损或皮下出血。

保护性约束技术

保护性约束技术

保护性约束的法律规定
•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 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 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 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 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 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不使用约束工具 提供隔离/减压场所(橡皮屋) 使用短效强镇静药物(Lora注射液) 患者自我管理
橡皮隔离屋
.
41
时时视频 录像
.
42
双向可视窗口
.
43
替代技术2:1对1干预(one-to-one)
替代技术3:口头言语干预
缓和激化四部曲
➢评估环境 ➢降温 ➢确定问题 ➢解决或转介问题
如何降温?
约束部位
约束器具介绍-约束带
约束器具介绍-约束带
约束器具介绍-四肢约束带
约束器具介绍-约束衣
约束器具介绍-约束套装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约束器具介绍-轮椅安全带
.
2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约束器具介绍-轮椅小腿安全带
约束器具介绍-网状防滑带
约束器具介绍-约束椅/床
替代技术1:独处(Time Out)
保护性约束技术
.
1
我们需要哪些基本技能?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 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建立 临床护理基本技能
运用护理程序 基础护理 病情观察 护理记录
风险评估 护理技术操作 约束器具的使用 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保护性约束技术
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意识模糊躁动,行动不便等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患者,作为护士,应综合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采用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保护具辅助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维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保护具的应用
保护具(protective device)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适用范围]
1、小儿患者因认知及自我保护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未满6岁的儿童,易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或不配合治疗等行为。

2、坠床发生几率高者如麻醉后未清醒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失明、痉挛或年老体弱者
3、实施某些眼科特殊手术者如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
4、精神病患者如躁狂症,自我伤害者
5、易发生压疮者如长期卧床、极度消瘦、虚弱者
6、皮肤瘙痒者包括全身或局部瘙痒难忍者
[使用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使用前向患者及/或家属解释所需保护具的原因、目的、种类及方法,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与配合。

如非必须使用,则尽可能不用
2、短期使用原则使用保护具要确保患者的安全,且只宜短期使用
3、随时评价原则应随时评价保护具的使用情况,评价依据如下:
(1)能满足保护具使用患者身体的基本需要,患者安全舒适,无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破损,坠床撞伤等并发症或意外发生
(2)患者及家属了解保护具使用的目的,能够接受并积极配合
(3)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措施能够顺利进行
[常用保护具的使用方法]
1、床挡主要用于预防患者坠床。

常见有多功能床挡、半自动床挡及围栏式床挡
2、约束带主要用于保护躁动的患者,限制身体或约束失控肢体活动,防止患者自伤或坠床。

根据部位的不同约束带可分为肩部约束带、手肘约束带或肘部保护器、约束手套、约束衣及膝部约束带等。

(1)宽绷带:常用于固定手腕及踝部。

使用时,先用棉垫包裹手腕部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确保肢体不脱出。

松紧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然后将绷带系于床缘
(2)肩部约束带:用于固定肩部,限制患者坐起。

肩部约束带用宽布制成。

宽8厘米,长120厘米,一端制成袖筒。

使用时将袖筒套于患者两侧肩部,腋窝衬棉垫,袖筒上的系带在胸前打结固定,将两条较宽的长带系于床头,必要时亦可将枕横立于床头,将大单斜折成长条,做肩部约束
(3)膝部约束带:用于固定膝部,限制患者下肢活动。

膝部约束带用宽布制成,宽10厘米,长250厘米,宽带中部相距15厘米,分别钉两条双头带。

使用时两膝之间衬棉垫,将约束带横放于两膝上,宽带下的两头带各固定一侧膝关节,然
后将宽带两端系于床缘,亦可用大单进行膝部固定。

(4)尼龙搭扣约束带:用于固定手腕、上臂、踝部及膝部。

操作简单、安全、便于洗涤和消毒。

约束带由宽布和尼龙搭扣制成。

使用时,将约束带置于关节处,被约束部位衬棉垫,松紧适宜,对合约束带上的尼龙搭扣后将带子系于床缘
3、支架被主要用于肢体瘫痪或极度衰弱的患者,防止盖被压迫肢体而造成不舒适或足下垂等并发症。

也可用于灼伤患者,采用暴露疗法需保暖时。

使用时,将支被架罩于防止受压的部位,盖好盖被。

[注意事项]
1、使用保护具时,应保持肢体及各关节处与功能位,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
2、使用约束带时,应先应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使用时,其下需垫衬垫,固定松紧适宜,并定时松解。

每两小时放松约束带一次。

注意观察受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确保患者能随时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如呼叫器的位置适宜或有陪护人员监测等,保障患者的安全
4、记录使用的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解除约束的时间
(二)辅助器的应用
辅助器是为患者提供保持身体平衡与身体支持物的器材,是维护患者安全的护理措施之一。

[目的]
辅助身体残障或因疾病、高龄而行动不便者进行活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常用辅助器]
1、拐杖拐杖是提供给短期或长期残障者离床时使用的一种支持性辅助工具。

使用拐杖最重要的是长度合适,安全稳妥。

拐杖的长度包括腋垫和杖底橡胶垫,合适长度的简易计算方法为:使用者身高减去40厘米。

使用时,使用者双肩放松,身体挺直站立,腋窝与拐杖顶垫间相距2~3厘米,拐杖底端应侧离足跟15~20厘米,握紧把手时,手肘应可以弯曲。

拐杖底面应较宽并有较深的凹槽且具有弹性。

患者使用拐杖走路的方法:1两点式:走路顺序为同时出右拐和左脚,然后出左拐和右脚。

2三点式:两拐杖和肢体同时伸出,再伸出健肢。

3四点式:为最安全的步法。

先出右拐杖,而后左脚跟上,接着出左拐杖,右脚再跟上,始终为三点着地。

4跳跃法:常为永久性残疾者使用。

其方法为先将两侧拐杖向前,再将身体跳跃至两拐杖中间处。

2、手杖手杖是一种手握式的辅助工具,常用于不能完全负重的残障者或老年人。

手杖应由健侧手臂用力握住。

手杖长度的选择需符合以下原则:1肘部在负重时能稍微弯曲2手柄适于抓握,弯曲部与髋部同高,手握手柄时感觉舒适。

手杖可为木制或金属制。

木质手杖长短是固定的,不能调整;金属制手杖可依身高来调整。

手杖的底端可为单角或四角形,四角形的手杖比单角形的支持力和支撑面积要大得多,因而也较稳定,常用于步态极为不稳的患者或地
面较不平时。

手杖底端的橡胶底垫应有吸力、弹性好、宽面及有凹槽,这样才能加强手杖的摩擦力和稳定性,以防跌倒。

3、助行器助行器一般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是一种四边形的金属框架,自身轻,可将患者保护其中,有些还带脚轮。

其支撑面积大,稳定性好,适用于上肢健康,下肢功能较差的患者。

(1)步行式助行器:适用于下肢功能轻度损害的患者。

无轮脚,自身轻,可调高度,稳定性好。

使用时双手提起两侧扶手,同时向前将其放于地面,然后双腿迈步跟上
(2)轮式助行器:适用于上下肢功能均较差的患者。

有轮脚,易于推行移动,使用时不用将助行器提起放下,行走步态自然,且用力下压可自动刹车。

选用时应先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助行器的种类
[注意事项]
1、使用者意识清楚,身体状态良好、稳定
2、选择适合自身的辅助器。

不合适的辅助器与错误的使用姿势可导致腋下受压造成神经损伤,腋下和手掌挫伤及跌倒,还会引起背部肌肉劳损和酸痛
3、使用者的手臂、肩部或背部应无伤痛,活动不受限制,以免影响手臂的支撑力。

4、使用辅助器时,患者的鞋要合脚、防滑,衣服要宽松、合身。

5、调整拐杖和手杖后,将全部螺钉拧紧,橡皮底垫紧贴拐杖与手杖底端,并应经常检查确定橡胶皮底垫的凹槽能否产生足够的吸力和摩擦力
6、选择较大的练习场地,避免拥挤和注意力分散,同时应保持地面干燥,无可移动的障碍物,必要时备一把椅子,供患者疲劳时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