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2)

合集下载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
精神科患者约束处常护理常规
1.凡需约束者,均需有医嘱方可执行, 特殊情况先进行保护性约束。 2.被约束患者应安置在单人房间或约束 房间,防止被其他患者伤害。
3.使用约束带时,松紧度不宜过紧或过 松,每15分钟巡视病房时检查局部皮肤 及血液循环情况。 4.需长时间约束的患者,每两小时更换 体位一次,做好皮肤护理。
8
5.约束时应多人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保 持肢体功能位置,不能强拉肢体,以防 脱臼。 6.约束患者严重点床头交班,经常巡视, 防止受到他人的伤害及约束带松落而发 生意外。
7.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保证水分和 营养的摄入,做好记录。 8.解除约束后,要及时清点约束用具, 严加保管,认真交班。
保护性约束流程
评估身体约束的需要
选用适用的约束工具(
正确安全使用约束工具,被约束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以防受伤
评估并关心病人生理心理需要,满足其合理诉求
评估约束效果,观察并发症
评估患者有继续约束的需要
记录并报告约束的原因、时间
遵医嘱结束约束并记录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护理工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医疗护理中,有一类特殊的护理工作,那就是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这类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以确保患者在受到必要的限制的能够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护理中为了保护患者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常见的形式包括约束带、定位带、哺乳固定带等。

这些约束措施通常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以减少其自伤的可能性,但这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对于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身体状况,以确保他们得到合适的护理和关怀。

对于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家庭背景等方面的评估。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才能采取更合适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与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绪状态。

护理人员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注重细节。

他们需要确保约束的力度和位置是合适的,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约束的状态,确保它们没有松动或损坏,以免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关怀。

尽管患者需要受到保护性约束,但他们仍然是医疗护理的对象,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心。

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展现出亲切的态度,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安抚和支持。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工作通常需要多方合作,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的家属和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关爱和照顾。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的工作。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有兴奋躁动、幻觉、拔管倾向、小儿、意识不清等情况,评估是否有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

2、评估患者是否使用药物镇静、抗焦虑等。

[护理措施]
1、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患者的对了情绪。

2、实施保护性约束时,约束带要有衬垫,约束功能位置(约束力量顺应肢体的长轴),打结不宜过松或过紧,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需长时间约束,应1~2小时松解1次,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

实施约束时,动作应轻巧,避免强拉硬拖,尤其不能强拉一侧肢体,应保护好关节部位。

3、约束过程中,密切(每小时)观察约束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约束带是否脱落或松动。

4、进行床旁交接班。

5、病情好转,没有约束指征时及时松解约束,约束带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交待约束的必要性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患者的配合。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病人护理的几点注意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病人护理的几点注意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病人护理的几点注意在精神科工作中,为了避免患者发生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的行为,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而必须对患者采取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在约束期间,为了保证患者生理、心理最大舒适感,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给予恰当的护理,笔者有几点拙见如下:1.首先多观察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保护带松紧度(以容留一指为宜,必要时加衬垫),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肩部约束时避免过紧而损伤臂丛神经等。

在患者较安静或入睡时可汇报医生后遵医嘱适当松解保护带,只保留必要的约束部位即可。

在不影响治疗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经常改变约束姿势,如背部加靠垫坐在床上,非睡眠时间约束在椅子上等。

对卧床保护时间较长的患者,予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舒适。

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让患者下床排便;非用便器不可时,注意取放时动作轻柔,忌粗暴拖拉而损伤患者皮肤。

2.保证患者食物和水分的摄入。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按时进食或不定时进食。

病情允许下,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可打开保护带让患者自行进食。

进食被动者予以小口喂食,尽量让患者取坐位,防止噎食,同时予鼓励、劝说,尽量让患者多进食。

对于拒食且劝说无效者,根据医嘱予相应处理。

有些病人可根据病情及需要随时进食,以保证营养供给。

同时水分的摄入也尤为重要,每日摄入量在2500毫升左右,可根据患者需要或不定时饮水;对于较兴奋躁动的,因身体消耗较大,更应补足水分。

为了促进患者体感舒适,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工作。

3.患者被约束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语,思维联贯程度,对周围事物感知情况等,多与患者交谈,了解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是否淡化、消失;敌视程度是否减轻等,及时反馈给医生,作为是否解除约束的判断标准。

在与患者交流时,多使用礼貌性、安慰性、鼓励性语言,不与患者争论,多运用有效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信任,更好的配合治疗。

在患者情绪平静或症状有所缓解时,更应加强沟通,帮助正确认识病情,恢复自知力。

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后的处置
1.陪伴、安抚患者,告知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2.将患者安置在由护士提供不间断照护的病室,保护患者的隐私;
3.床头交接班,包括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两个层面;
4.保持体位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
5.护士每30 min到患者身旁巡视,并评估病情和约束情况1次,每2 h活动肢体1次,并做好记录;
项目
措施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保护性约束原因及条件
在患者将要或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或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且无其他有效 措施可以替代的前提下,告知医生开具医嘱。紧急情况下,可遵口头医嘱实施约束,约束后30min内补录医嘱
保护性约束时限
一次约束医嘱白天(8:00 至 20:00)有效时间一般不超过 4 h,夜间(20:00 至次日 8:00)一般不超过 12 h。若患者被连续约束或隔离达 48 h,应通知具有副主任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评估患者,调整患者治疗计划,判断其是否需要继续约束。
6.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
7.对患者及陪住家属进行解释告知工作和健康教育;
8.应尽快且不迟于事件发生后72 h进行攻击事件后汇报,帮助工作人员学习和改进
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约束护理内容

约束护理内容

约束护理内容1. 使用保护性约束前的护理(1)评估病情医护人员要意见一致,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用,绝对不准用约束用具作为惩罚患者的工具。

(2)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护理行为,患者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家属和患者对保护性约束往往不甚理解,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会,以致产生医疗纠纷。

因此,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向家属说明约束的作用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保护患者时避免误伤患者,还要做好自我保护[1]。

(3)选择合适的约束方法和用具1)对于长期卧病、神志不清、轻度躁动患者在床两侧加床档,保护患者不致坠床;对于体质虚弱能坐椅活动的认知症或精神病患者,可短时间选用一根约束带经胸、腹部、两腋下穿过,在椅背打结进行保护性约束,松紧适宜,保证患者有一定的活动度,但要避免患者顺着椅背挣脱约束而发生意外;2)对有明显自伤自弃行为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避免其自伤可选择一根约束带约束双手或给患者穿保护衣来保护患者;对治疗不合作躁动患者,可针对局部注射部位进行约束,必要时约束双手,避免患者自行拔除针头,避免在靠近约束部位或活动关节处进行穿刺,以免患者躁动使针头滑脱或肿胀而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3)对于极度兴奋、冲动伤人、自伤、不合作患者,常需多人协助选择多根约束带进行约束,首先从侧面接触患者,两人从两侧同时约束其两腕,接着约束两下肢踝关节,然后约束双肩,仍躁动不安者可在膝部加用一根约束带,松紧适宜,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肢体末端肿胀,过松易滑脱,一般以伸入两指为宜。

2. 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护理使用约束带时应放衬垫,注意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有无因患者挣扎致约束带过紧引起肢体末端肿胀,并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放松约束。

对兴奋躁动患者约束时,不能强拉肢体,以防扭伤及骨折,尽量保持功能位置,用力要平衡,步调一致,避免用力过猛。

进行肩部约束时,易引起臂丛神经损伤。

经常巡视患者并进行局部按摩和肢体活动。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保护性约束患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保护性约束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限制患者行动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阻止患者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

保护性约束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疼痛、尴尬、自尊受伤等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充分考虑患者的权益和福祉,以及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则。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施加约束措施,更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

下面将介绍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方法。

一、评估患者的风险在使用保护性约束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确定患者的风险程度。

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患者的行动能力、认知状态、情绪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特点和行为背景,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案。

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这包括确定使用何种类型的保护性约束,如物理约束、化学约束等,以及约束的时机、时长和方法等。

还应该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日常护理、营养支持、精神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合作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合作。

他们应该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影响,征得他们的同意,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还应该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调整护理方案,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和福祉。

四、加强监测和评估一旦使用了保护性约束,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他们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状态,以及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进行观察。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家属的意见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患者在约束措施下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和照顾。

五、适时解除约束保护性约束并不是长久之计,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适时解除约束。

在解除约束之前,他们需要再次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不会受到影响。

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解除约束的原因和过程,征得他们的同意,促进患者的自主行为和康复。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是指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以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伤害的方法。

在某些病情下,医护人员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那么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

一、护理前准备1.了解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详细的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确定保护性约束实施的类型、时间、部位、方式,以及解除的条件。

3.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行为及认知状态、社交生活等方面,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4.选用符合安全要求、适用尺寸的保护性约束器材,以防止损伤患者的肌肉、皮肤及神经系统等。

5.与患者建立密切联系,以传达安全感和关爱,使患者摆脱孤独和恐惧的情绪。

二、注意事项1.对保护性约束的部位应每日检查,以保持干燥、清洁、整洁,并避免产生压疮和感染等併发症。

2.定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以及皮肤的颜色、温度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和采取措施。

3.定期放松保护性约束,使患者进行下肢的活动或者进行换位,以避免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食物和营养,以满足身体的需求,避免出现消瘦和营养不良等情况。

5.对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一定量的应激运动和舒适性的放松活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6.保持患者清洁,并对其进行臀部保护,防止发生翻身、下床活动等不必要的床位危险姿势。

7.在保护性约束操作中,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增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生活质量和兴趣。

三、护理后处理1.在解除保护性约束时,应确保患者已充分了解和愿意接受,避免不必要的惊恐和恐慌。

2.及时进行皮肤检查,发现和处理任何皮肤损伤和创伤,防止感染和其他併发症的发生。

3.对患者进行完整的记录和归档,在患者出院后,归档方式要保持安全、完整和保密。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要以患者为中心,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手段,用于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以保护患者免受自身行为所带来的伤害。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专业技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尊严不受侵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分析其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和培训。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措施,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防止其自伤或他人伤害。

这种护理手段通常用于具有行为障碍或认知障碍的患者,以及在急救和手术等特殊情况下需要限制患者活动的情况。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还需要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尊严,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身心伤害。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操作规范包括: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的家属或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观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约束方法和工具,确保患者在受到限制的同时不受到伤害。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使其理解约束的必要性和限制范围,避免引起患者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定期检查和调整患者的约束状态,及时解除约束并进行相关记录,以确保患者在被限制的时间内得到必要的照料和关怀。

对于从事保护性约束患者护理的医护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权利,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积极引导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确保患者在约束状态下得到良好的护理和支持。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避免因个人因素和专业知识不足导致患者受伤或医疗纠纷。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护理工作者在面对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时所必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适当的护理。

过度或不当的使用保护性约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必须谨慎并遵循相关的护理原则。

本文将就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一、保护性约束的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了保护患者不受意外伤害或者避免患者因为症状扰乱而导致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产生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物理约束和化学约束。

物理约束是指使用带子、护理床侧栏等物理设备对患者进行约束,化学约束是指使用药物或其他药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控制。

保护性约束通常用于需要保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安全,或者需要防止患者做出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的情况下。

在实际护理中,保护性约束应当遵循一定的适应指征,包括:1. 患者有危险行为,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2. 患者有威胁性行为,可能导致逃脱或离开治疗环境。

3. 患者需要保护自己不受不良外界因素的侵害,如自伤或摔倒。

4. 患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急救治疗。

在这些情况下,使用保护性约束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适当的护理,是必要的和合理的。

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应当遵循以下护理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权利,充分告知患者和家属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和必要性,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2. 专业技能护理人员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对不同类型的保护性约束设备和方法有所了解,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 定期评估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应当进行定期的生理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适时调整保护性约束的方式和程度,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4. 动态管理四、保护性约束的护理技巧和方法1. 确定约束方式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式,如使用床栏、约束带等物理设备,或者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行为和情绪。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情况。

保护性约束是一种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防止患者因病情、心理状态或行为异常而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需要非常谨慎,因为错误的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护士需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一、保护性约束的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为了保护患者或他人的安全而对患者的身体自由进行限制的一种护理干预手段。

保护性约束通常包括使用软体约束、机械约束或药物约束等方式,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其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的伤害。

这些限制措施必须经过合理的评估和严格的程序操作,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需要,谨慎地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一般情况下,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取保护性约束:1. 患者出现了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害的行为,例如自残、攻击他人等;2. 患者因精神状态异常、神志不清、痴呆等原因,无法正确判断和控制自己行为;3. 患者需要接受特殊治疗或手术,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暂时限制活动的干预。

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护士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利益:1.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

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之前,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利,尽可能地与患者沟通,说明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和操作程序,获得患者的同意;2. 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方式,如软体约束、机械约束或药物约束等;3. 操作规范和严密。

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操作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安全和有效;4. 定期评估和监测。

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后,护士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限制措施,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5.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对需要进行约束或限制活动的患者进行细致、周到、安全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不受伤害,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让患者舒适。

以下是针对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所需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的详细分析。

一、合理的约束选择保护性约束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恐惧、神经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状态。

因此,在选择限制活动的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对于需要限制活动的患者,应首先采用非物理性约束来保护其安全。

例如,通过增加监护和关注,确保患者不会进行危险行为;在床垫和床铺固定方面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以稳定患者床位;安排志愿者、家属和专属保姆等一对一陪伴,增加患者安全感和舒适感。

如果非物理性约束无法保证患者安全或治疗效果,可以采用物理性约束,但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如绑带、约束衣、手扶杆、腿夹等设备,必须具备舒适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患者没有过度压迫和不适感。

在使用物理性限制时,护士要尽量关注和记录患者的反应和压痕情况。

对于出现不适和压痕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或更换约束物品,避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二、正确使用约束方法正确使用约束方法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前提。

护士需要根据医嘱或头护师的指导,选择适宜的约束方式,并详细说明约束操作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约束过程中,护士要仔细检查物品装备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同时,对于较严格的约束要求,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和步骤,避免操作不当或疏忽,确保患者受到最小程度的刺激与挤压。

三、注意患者的活动和排泄对于受到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一方面,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减少患者的焦虑、不安和疼痛。

另一方面,及时轮换体位,预防压疮和血栓形成,尽可能保证血液循环畅通。

并开展定时的床位翻身、按摩和被单换洗等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与疲劳感。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在患者出现可能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通过使用居住条件约束和治疗干预手段来保护患者本身和周围人的安全和利益。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约束技术选择、约束的适用原则以及约束后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必要性1. 保护患者自身安全:某些患者由于病情或情绪原因导致行为异常,有可能伤害自己,如自残、自杀等。

此时,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对其进行约束。

2. 保护周围人的安全:一些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威胁或危害,如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等。

为了保护周围人的安全,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3. 促进治疗和康复: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通过约束手段来促进治疗和康复。

二、约束技术选择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中,约束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常用的约束技术包括:1. 居住条件约束:如在患者的住所内加装护栏、安全门等设施,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患者的危险行为。

2. 身体约束:如使用安全带、约束衣、手铐等器具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约束,以防止患者的攻击行为或自残行为。

3. 药物约束:通过合理使用镇静剂、抗精神病药物等药物对患者进行约束,以降低患者的攻击性或自伤性行为。

4. 心理约束: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改变其不良行为,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三、约束的适用原则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在使用约束技术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及时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2. 合理使用约束技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约束技术,并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施行。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对于已经被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病情和行为进行评估,必要时及时调整约束技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通过特殊的约束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些措施往往在患者出现危险行为,威胁到自身或者他人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采取。

虽然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危险行为,但它同样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实施时必须高度注意患者的安全和人权问题。

以下是具体的实践指导。

一、了解保护性约束的条件和要求1. 取得家属或患者的同意,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并获得其同意。

2. 经案例评估和医疗委员会同意,3. 制定保护性约束计划,明确约束的部位、使用方法、持续时间、解除条件等内容,同时指定具体的监测人员。

二、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措施1. 合理选择约束器材,保证患者舒适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软垫或者松绑带等器材,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患者特征选择其他的约束器材,如手套等。

2. 设计合适的约束位置。

约束的部位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直接行动和他人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约束到四肢或者上肢。

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针对性选用特别的约束方案。

三、制定约束计划1. 设置提醒机制,对患者的状态进行定时检查。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每隔一个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身体状态检查,开展全面评估并记录相关情况。

2.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和安慰。

在实施约束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应,医护人员不应过度承压而忽视患者的心理难受,应通过口头鼓励和其他的心理技巧来安慰患者,缓解痛苦。

四、保持沟通和交流1. 与患者的家属保持沟通和交流。

产生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可能会引起家属的一些不安,因此,我们的医护人员需要时时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属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并避免其误解或恐慌。

2. 与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虽然保护性约束是针对患者的,但它可能会对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我们需要时时沟通和交流,并协调解决难题。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特定情况下限制患者行动的一种护理措施。

这种措施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的安全,并减少他们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风险。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应受到严格的限制和规范,以避免对患者的侵犯。

以下是一些关于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的重要信息:1. 患者的评估:在考虑使用保护性约束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评估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了解相应的护理需求。

2. 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每位患者都应有一个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其中明确列出了使用保护性约束的理由和相关的护理目标。

这样可以确保措施的使用是必要的,并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 医生的指示:保护性约束必须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需求来指示的。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生的指示,并及时报告任何不良反应或问题。

4. 选择适当的约束方式: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约束方式。

常见的保护性约束方式包括:依赖性约束(如手腕带、腰带、束缚带等)和独立性约束(如床栏、椅子约束等)。

5. 定期评估和调整: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应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如果患者的状况改善,应尽快解除约束并采取其他适当的护理措施。

6. 监测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他们应确保约束不会造成任何不必要的不适或伤害,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7. 教育患者和家属:对于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应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合作。

这包括解释约束的目的、使用的方式以及可能的不良效应等。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需要慎重而谨慎处理的任务。

护理人员应遵循相关的准则和最佳实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他们自由和尊严的限制。

保护性约束病人护理

保护性约束病人护理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保护性约束的适用范围和操作程序, 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保护性约束通常使用约束带、床 栏等工具来实现,但使用时应遵 循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确保病 人的安全和权益。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保护病人自身安全
保护他人安全
防止病人因自我伤害或意外跌倒等原因造 成身体伤害。
防止病人伤害他人或逃跑,确保其他病人 的安全。
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维护医疗秩序
在某些情况下,如精神疾病、药物滥用等 ,病人可能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通 过保护性约束可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保护性约束病人护 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保护性约束的适用情况 • 保护性约束的实施 •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要点 • 解除约束的时机和注意事项 • 保护性约束的伦理和法律责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保护性约束的定义
01
保护性约束是指为了防止病人发 生自我伤害、伤害他人或逃跑等 行为,而采取的一种限制其身体 自由的方法。
保护性约束可以维护医疗秩序,确保医疗 工作的正常进行。
02
保护性约束的适用情 况
需要镇静或控制的患者
患者表现出激动、狂躁、焦虑等 情绪不稳定症状,需要采取保护 性约束以防止其伤害自己或他人

患者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无 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了确保治 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
保护性约束。
患者处于紧急状态或生命体征不 稳定,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病 情,保护性约束可以防止患者发
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过程应及时报告和记录,确 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保护医护人员的权益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办法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办法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办法一、引言保护性患者约束是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为了保护患者自身安全、防止患者伤害他人或损坏公共财物等目的,对患者实施的一种限制其身体活动的措施。

然而,这种措施必须在严格的管理和规范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精神疾病患者、意识不清患者、躁动不安患者等。

三、约束的目的和原则(一)目的1、保护患者自身安全,防止其自伤、自杀或意外受伤。

2、保护他人安全,防止患者攻击、伤害他人。

3、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原则1、最小限制原则:在能够达到保护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限制程度最小的约束方式。

2、尊重患者权益原则:在实施约束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约束的目的、方法、时间等,并征得其同意。

3、定期评估原则:对约束患者应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约束措施。

4、及时解除原则:当约束的原因消除后,应及时解除约束。

四、约束的决策程序(一)评估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行为表现、心理状态等,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意识水平、攻击行为的风险、自伤倾向、医疗护理需求等。

(二)医嘱只有在经过评估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医生才能下达保护性约束的医嘱。

医嘱应明确约束的方式、部位、时间等。

(三)告知在实施约束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约束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约束的实施(一)人员要求实施约束的医护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约束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约束方式应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和方式,如约束带、约束手套等,确保约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约束部位应选择关节活动度较大、不易造成损伤的部位,如手腕、脚踝等。

(三)操作规范在实施约束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粗暴操作,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和肢体,防止勒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尽量做到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保护约束,在临 床实践中,入院告知书中与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并取得家人的知情和同意。 2、约束时动作切勿过于粗暴,力量切勿过大 ,避免 伤害患者,同时做好自我防护。 3、保护性约束后要在被约束局部加垫保护,保证不影 响被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肢体功能。被约束的患者 要专人负责,重点护理,同时辅以正确的药物治疗。
约束时间过久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1、自尊心受到伤害,患者认为自己过着牢狱 般的生活,感觉无脸见人,对约束的体验往 往是痛苦而深刻的,也往往是产生自杀念头 或行为的诱因。据调查,82.9%的精神病患者 对约束感到厌恶
约束作为自缢的工具或受到其他 患者的伤害
2、护士约束患者后,如果没有做到专人护理 或患者远离护士视线,患者自己解除约束带 或者让其他患者帮助解开,易发生患者用约 束带自缢或其他患者被约束患者事件
生活护理
为促进患者体感舒适,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工作, 特别要注意口腔护理
要多留意患者大小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采取有效的 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并做好交班。
对约束时间较长、饮食较差的患者,在初次起床时应动作缓 慢,防止跌倒或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做好一般护理及供给充足的水分、营养,做好护理记录及时 更换体位,更换尿湿的床单。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0
压疮
一般是骶尾部Ⅰ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由 于患者被约束时间长,局部受压过久,再加 上患者拒绝饮食营养状况差,有时大小便未 及时清洗等所致
臂丛神经麻痹
多为一侧,表现上肢麻木,不能上抬、外展、 旋转、屈曲等,由于被约束的双上肢未取功 能位,或上肢上拉处于倒“八”字型,下肢 是正“八”字型,约束带过紧,肢体无活动 余地,未按时更换肢体位置,加上约束时间 过长所致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的定义: 精神科的保护性约束其实质就是限制 患者的行为自由,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 全,防止公共财物受到损坏,保证治疗护 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采用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 1、有兴奋躁动、自伤、伤人及毁物表现者 2、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兴奋躁动、伤人毁物、外逃者 3、具有严重的自杀、自伤行为者 4、癫痫大发作者 5、拒绝治疗如拒服药、输液不合作者 6、其他特殊情况随时需要约束者 7、强迫住院的患者
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潜在问题
1、医患纠纷问题,由于保护性约束是针对兴 奋、躁动、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的精神病患 者,违背患者本人的意愿,强制性的将患者 约束在床上,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强制性护理 行为,若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 解释,患者家属就可能对保护性约束产生不 满,甚至产生误解,引起医患纠纷。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
观察护理 要密切观察约束部位血运情况,保护带松紧度,
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肢体有无肿胀等。 遵医嘱适当松解保护带,只保留必要的约束部位即
可;在不影响治疗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经常改 变约束姿势。 密切观察护理,每1-2小时松解保护带一次,带患者 入厕或给予便盆,对卧床较久的患者予定时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观察皮肤是否完整,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舒适。
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患者被约束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
者的言语,思维连贯程度及对周围事物感知
情况等,多与患者交流,了解精神症状是否
减轻等,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
以作为是否解除约束的判断依据。

在于患者交流时,多运用沟通技巧,以
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患者
情绪平静或症状有所缓解时,更应加强沟通,

填写保护性约束记录单

保护时间、约束部位、皮肤及血运情
况、更换体位时间、解除保护时间等认真规
范填写。
谢谢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0
帮助患者认识病情,恢复自知力。
用药护理
服药时,要耐心解释,尽量取得配合 喂药时尽量取坐位,量较多时应分次服下,避免发
生呛咳,误吸。 服药后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患者藏要 当患者出现拒绝服药及治疗时,应报告医生采取相
应处理 执行完治疗及服药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异
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
保护性约束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控制两种形式;
临床护理中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进行机械性 控制,而机械性控制的用具主要用约束带。
控制时首先同时控制患者的双上肢,必要 时同时控制双下肢,然后用约束带分别缚于 双腕关节,再缚于床栏上,必要时再控制肩 关节,主要是防止头部碰伤
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注意事项:
解除保护性约束 解除精神病人保护性约束的细化标准包括 :交谈、进食、穿衣服、大小便、定向力 、记忆力、注意力、关节及肢体、臂丛神 经、躯体的感觉、安静的程度、安静的时 间、对自杀行为的认识及对冲动、伤人、 毁物行为的认知情况。
在对精神病患者执行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常 发生保护时间过长的情况,其原因是护士害 怕过早解除保护性约束后患者仍然有冲动、 伤人、毁物、自杀、自伤、逃走等行为,甚 至比约束前更剧烈,至于何时解除保护没有 医嘱和统一的标准作指导,全凭护理人员观 察患者是否安静,有时判断也不太准确,在 解除与不解除之间护士常选择不解除,往往 造成约束时间过长,不可避免的给患者造成 心理和躯患者不同病情选择,暗示进食或者不定 时进食。病情允许且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可 打开保护带让患者自行进食。
被动进食者予以小口进食,尽量让患者取坐 位,防噎食。
要保证患者每日水分摄入量在2500ml左右, 可根据患者需要定时或不定时饮水;对于兴 奋躁动明显体力消耗较大的患者应补足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