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聘故居讲解词

合集下载

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_导游词

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_导游词

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八怪纪念馆位于金农故居西方寺内,展厅中陈列有"八怪"书画,供游客品赏。

下面是带来的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

我是大家此行的陪同导游==。

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

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经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

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我们今天参观的就是扬州八怪纪念馆。

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依次下车。

大家要记住我们所乘车辆的停车地点、车牌号以方便集合,现在我们随着前面这条驼岭巷往前走就能到达八怪纪念馆。

扬州街巷有三个特点:多而奇、短而窄、曲而幽。

顺着路往前,在我们的右手边可以看到一棵唐代古槐树,已有一千三百年树龄,这是南柯一梦的旧物,在汉语中有一句成语叫“南柯一梦”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现在我们来到纪念馆门口了,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内。

1 / 8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

据说,唐贞观年间,庵前出土三尊佛像,轰动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取佛地西方净土的意思敕名为“西方禅寺”。

唐永贞元年迁到这里,后毁于兵火。

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寺”是明代洪武五年重建的,扬州八怪纪念馆是1993年在西方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同年 11月22日对外开放,这一天正好是郑板桥诞辰300周年纪念日。

纪念馆是唯一一个集中介绍八怪的地方,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纪念馆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部分组成。

门厅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歌吹是扬州”。

过门厅在我们正前方的就是西方寺的大雄宝殿,这是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也是我们扬州现存最古老的大殿。

在大殿前有一个储水的器物叫铁镬,扬州曾陆续出土了九只,这说明早在1520xx 年前,扬州的铸铁技术就相当发达了。

扬州八怪纪念馆

扬州八怪纪念馆

游览线路:唐槐—西方寺—铁镬—大殿—银杏树—金农寄居室—展览厅—东园—五代经幢(chuang)—回廊石刻扬州八怪纪念馆简介:“扬州八怪”是活跃在清代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扬州八怪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老城区驼铃巷向西寺内。

唐槐:由文昌阁向北,过四望亭不远有一石砌牌坊,上刻“扬州八怪纪念馆”,这就是驼铃巷。

驼铃巷南面一抹石基老墙,是百年前的县学旧址;巷北一颗大树,虽枝叶深绿,却老干中空,虬枝突兀,这是南柯一梦的旧物——原唐代槐古道院的国槐,生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了。

西方寺:国槐向西不远就是西方寺。

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据传,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庵前出土三尊佛像,轰动了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取佛地为西方净土的意思勅名“西方禅寺”,唐永贞元年(805年)迁于此,后毁于战火。

我们看到的“西方寺”是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的,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扬州八怪纪念馆由市文管会于1993年在西方寺基础上修复而成,同年11月22日开馆,这一天是郑板桥诞辰300周年的纪念日。

纪念馆横匾由中华诗词协会发起人之一的江树蜂教授题写。

陈列大厅(大殿):门厅中间有漆刻屏风,屏风正面是晚清画家凌霞《天隐堂集》中关于扬州八怪的题诗,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作品“歌吹古扬州”。

纪念馆主要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大部分组成,环保的回廊镶嵌着几十帧八怪作品的时刻,鲜活生动的画面簇拥着已有六百年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使重檐歇山顶的明代大殿显得格外高古不凡,这也是我们扬州现存最古老的大殿建筑。

殿前的庭院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镬,相传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器,也有专家认为是隋代行宫中消防用的盛水之器,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

扬州的铁镬前后共出土了九个,瘦西湖徐园、天宁寺、史可法纪念馆各放了两只,盆景园、水文化博物馆和我们八怪纪念馆各放了一只。

它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产物,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用来镇龙的,因为扬州地形低洼,多水,而且经常水灾泛滥,我们的先人认为是龙在作怪,因此制造出大铁镬来将其反扣在靠近堤坝(di)的水底,用于镇龙,防止大水泛滥,虽然这听上去是迷信的说法,但大铁镬放在水底,确实减轻了水流对堤坝的冲击,而保护了堤坝。

扬州景点导游词(六篇)

扬州景点导游词(六篇)

扬州景点导游词一说起扬州,大家对著名的诗句,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并不陌生吧!十一长假我怀着对扬州的向往和期待,来到这个梦中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到扬州必看当然是瘦西湖了。

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于一体。

漫步在湖上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岸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虽已秋天,却绿意盎然。

加上隐隐约约的白塔和著名的二十四桥,俨然是一副赏心悦目的国画长卷。

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湖上不时有几条游船来来往往地穿梭着。

我们又来到二十四桥。

它高____米,有____个台阶、24根柱子。

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

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它呈白色,是根据古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

”建造的。

那为什么叫24桥呢?有的说是有____个美女、有的说......至今连考古家争论也没一个结果。

为了让瘦西湖参观的人更多,因此人们就留下了这个迷团,所以建了这座“24桥”,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接下来,我们去了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分为两个部分,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为一体。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厅楼山亭,错落有致,山水建筑浑然一体,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致完美。

刚走进大门,满眼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欢迎游客的到来。

何园内陡峭假山很多,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假山,里面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大洞连着小洞,经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一园的声誉果然名不虚传。

扬州的美景可以说是江南风光的缩影,她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着有机会再来游玩,也期望扬州越来越美丽。

扬州景点导游词(二)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东华里古建筑群导游词

东华里古建筑群导游词

东华里古建筑群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佛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

东华里原名杨伍街,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姓和伍姓两大家族的姓氏命名。

街首的伍氏宗祠就是当年所建。

乾隆年间,迁入骆氏家族,族中的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把北侧宅第装修成清代的府第,杨伍街易名为东华里。

清末,招氏家族买进南侧的连片住宅,加层扩建,建招氏宗祠、招雨田祠、敬贤堂等建筑物,遂成目前保存的面貌。

东华里古建筑群是目前省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街坊。

街首闸门尚嵌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刻街额。

全长112米,宽3~5米,花岗石条铺砌路面。

房屋外墙石墙脚上,一式水磨青砖,几乎都是锅耳封火山墙,整齐而富韵律。

各家门前都有二级石台阶,都在高达4米的石门框装置了脚门、趟拢门和厚重的大门等三重门,有遮阳、通风和防盗的不同功能。

内有门厅、两廊、天井、正厅、耳房、二厅、神龛,厨间等。

厅、室以木雕屏风、花架、嵌彩色玻璃的格扇等分隔。

地面铺砌防潮的大方砖,内墙有用木板装修。

南面的二层民居还装有木制的有屋盖的楼井和铺上方砖的露台。

环形的扶梯选用坤甸等良材制成。

为适应聚族而居而又分房立户的需要,东华里的深宅大院之间有小巷分隔。

每侧四道小巷,形成叶脉形的里巷布局。

东华里不仅是佛山,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吏、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2001年东华里古建筑群作为清代、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华里古建筑群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原名“伍杨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更名为“东华里”,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

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陈撰为人品性孤洁,所作花卉疏简闲逸,格调清雅,但传世作品极少。
【华喦】(1682~1756),福建上杭人,终身布衣,曾为江西景德镇瓷坊绘过窑瓷画,后来长期居住扬州,靠卖画为生。
华喦绘画功底扎实,能工整细绘,又能阔笔写意,创立了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花鸟画风,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高凤翰】(1683~1749),山东胶州人,雍正年间曾任安徽歙县县丞,绩溪县令,后在泰州巡盐分司任上被罢官,从此便客居扬州卖画为生。
殿前的庭院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镬,相传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器,也有专家认为是隋代行宫中消防用的盛水之器,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扬州的铁镬前后共出土了九个,分别存放在瘦西湖徐园、天宁寺、史可法纪念馆和盆景园、水文化博物馆、我们八怪纪念馆。
铁镬后面的大殿檐柱上挂着两副黑底金字的抱柱楹联,内侧是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主要意思是说书法讲究架构,像秋风扫落枝叶的树干;绘画贵在出新,像引领百花争妍的报春之花。外侧是金农76岁“人与笔皆老”的作品:“三千余岁上下古,八十一家文字奇”。讲的是诞生文字以来的三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
扬州八怪纪念馆
“扬州八怪”是活跃在清代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扬州八怪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老城区驼岭巷西方寺内。
由文昌阁向北,过四望亭不远有一石砌牌坊,上刻“扬州八怪纪念馆”,这就是驼岭巷。驼岭巷南面一抹石基老墙,是百年前的县学旧址;巷北一棵大树,虽枝叶深绿,却老干中空,虬枝突兀,这是南柯一梦的旧物——原唐代槐古道院的国槐,生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了。
扬州八怪除了高翔、罗聘是扬州人,其它大都是客居扬州。以画为生的现实生活,注定了他们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创作方式。一边大量地创作,一边不断地寻求艺术上的突破,只有推陈出新,才会有更好的市场效应。

关于罗聘的介绍

关于罗聘的介绍

关于罗聘的介绍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

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今扬州)。

“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人物简介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

字遁夫,号两峰。

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1]。

“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

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

三十八年(1773)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

42~46岁间,曾游历鲁、晋、豫、鄂等地。

47岁时,第二次赴京。

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杜甫与韩愈像,又作过指画。

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

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维妙维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

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

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

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

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

嘉庆四年(1799)逝世。

人物生平少年罗聘的父亲罗愚溪,康熙年间曾中过举,也做过小官。

罗愚溪生有五个儿子,罗聘排行第四。

罗聘刚满周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罗聘的童年是够孤苦的,但他聪明勤奋,对所读的书,几乎过目不忘。

呈坎的很多村民都说,当时,罗聘读书与很多人不一样——他家境贫寒,读书首先是为了掌握谋求衣食的本领,而不是把科举之业当作首要任务。

也显然是受罗氏家族及徽州“天下第一等好事,便是读书”之风的影响,所以罗聘走的是最捷径的“读书就业”之路——卖字画,更主要的是卖画。

当时扬州街头以卖画为生的“文人画家”不少,这对罗聘来说,显然是起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于是他一边读书,一边学画。

20岁左右时,他的书画小生意就做得很不错了。

西塘西园导游词

西塘西园导游词

西塘西园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江苏省吴江市的西塘西园,我将为大家带领游览这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

西塘西园位于江苏省吴江市西塘镇,是苏南地区最早的水陆交通要道之一。

西塘气候温和湿润,历史悠久,是江南水乡风貌的代表之一。

西园是其中景点之一,坐落在古镇中心,是古镇的历史文化重地。

园内有丰富的文物、古建筑和园林景观,是一次颇具历史韵味和品味的旅行体验。

西塘西园是一座古代园林建筑,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的园林布局。

这个园子修建于明代,明代的时候西塘镇的贡状元鲍廷卿为了纪念其父鲍念养,特意修建了这个园子,并以其字“冠西”为名,后来被称为西园。

首先让我们来到园子的正门,正门坐北朝南,门楼上有一块深色横匾,上面写着“西园”两个大字。

进入正门,迎面就是宽敞的庭院,庭院内有一座梅花琴亭,琴亭由石桥、石栏杆和瓦顶构成,是一个有名的人文景观。

在琴亭下面,有一座方形亭子,这个亭子也是园内的特色建筑之一。

亭子内有一口古井,叫做“水寒井”,据说是古代文人墨客们在这里品茶聊天的地方。

离开琴亭,我们来到了园内的精华部分,也是西园的核心景点——贡院。

贡院是古代科举制度下的一所高等学府,也是西园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呈方形,由三进院落组成,院内有广场、大厅和书房等建筑,是文人墨客们讨论学问和聚会交流的场所。

贡院建筑精美,维护得非常好,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科举殿堂之中。

从贡院出来,我们来到了园子的后花园。

后花园占地面积较大,四周环绕着红墙绿瓦的古屋,屋后有一条青石小径,穿过小径,前方就是一片广阔的湖泊。

湖泊上有一座拱桥,拱桥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长江上的著名桥梁——蓟州桥,巧妙地与湖光山色相融,令人陶醉。

湖泊边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景色优美,别有一番风味。

园子的北边是一片开阔的草坪,坪上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是园子中最适合休憩的地方之一。

草坪上还有一座别具特色的亭子,叫做“天文台”,这座亭子是西塘西园的标志建筑之一,也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从亭子上可以一览园内的美景。

2024年广东岭南印象园导游词_2

2024年广东岭南印象园导游词_2

2024年广东岭南印象园导游词2024年广东岭南印象园导游词1各位亲爱的旅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

欢迎你们来到岭南印象园观光。

这里的建筑很有特色,就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的建筑部落。

民居依水而建,古朴的祖屋,窄窄的小门,青砖白瓦,宽宽的屋檐,高高的墙耳,蚌壳做成的墙壁,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洲窗。

这里的小溪蜿蜒流淌,这里的池塘清澈见底,这里的垂柳婀娜多姿,这里的榕树青翠茂密。

这里,让你仿佛亲临了岭南的水乡。

印象园的一个大看点,就是有名的店铺街。

这条街的店铺各种各样,有卖古代的名画、工具,精致的工艺品,例如各种各样的木雕、牙雕、陶瓷、明清宫廷家具、紫檀木、造型奇特的大型宫灯等等。

真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除了看的,玩的,还有很多美食店,选择你喜欢的一饱口福、心满意足。

这里真是岭南文化的荟萃之地。

岭南人家有很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奇人。

一些传统的民间技艺也将会在这里向我们展示,譬如烧玻璃、糖画、捏面人等等。

这些技艺中,糖画就很有趣。

师傅只要把一块糖放在烧热的铁板上,用刀子把糖弄平,再使用工具如筷子、刀子慢慢地把糖做成一个个可爱的造型,如小动物呀孙悟空呀,最后用吸管吹出造型的眼睛、鼻子,那么,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大功告成了!岭南印象园还有很多好玩的娱乐设施,如让你惊讶的“潘多拉”小屋,令你晕眩的“斜屋”。

在喷泉的“童趣鱼池”里,你还可以和鱼儿一起玩耍,享受捞鱼的乐趣。

印象园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就先介绍到这里。

现在,请大家下车,我将和你们一起慢慢游赏这里的每一处。

祝大家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大大的欢乐!2024年广东岭南印象园导游词2大家好呀,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广东广州著名旅游景点是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岭南印象园,也就是在广州大学城的南部,是一个充满了广东岭南文化跟乡土的风情的旅游景点,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广东的文化跟民俗风情,还有美食。

岭南印象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有16。

5公顷,足够让到来的游客在这里尽情的游玩,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还有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文化的广州代表性旅游景区。

罗荣恒故居的介绍

罗荣恒故居的介绍

罗荣恒故居的介绍罗荣恒故居:怀古尚书斋第一章:历史渊源罗荣恒故居位于中国南方一个古老而宜人的小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而罗荣恒,作为该镇的杰出人物,他的故居也成为了镇上的一大景点。

第二章:建筑风格罗荣恒故居建筑风格独特,汲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融入了一些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整座故居分为前、中、后三进,前进是庭院和花园,中进是主体建筑,后进是后花园和小山坡。

整个建筑造型庄重大气,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第三章:建筑结构故居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两层的木结构建筑,面积宽敞,布局合理。

一楼设有客厅、书房和餐厅等功能区域,二楼则是主人的起居和休息区域。

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氛围,每个房间都陈设着精美的古董和书画作品,给人一种雅致的感受。

第四章:文化氛围罗荣恒故居除了其建筑风格独特外,更重要的是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故居内不仅陈列着大量的古籍文献、书画作品,还有许多关于罗荣恒生平事迹的展品,使游客们能够更加了解这位杰出人物的伟大贡献。

第五章:花园与景观故居的庭院和花园是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

庭院绿草如茵,花草树木点缀其中,空气清新宜人。

而后花园更是一个小型的世外桃源,小山坡上有亭台楼阁,有池塘流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六章:参观感受参观罗荣恒故居,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文物藏品,更能感受到这位杰出人物的智慧和胸怀。

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人们仿佛可以与历史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

第七章:结语罗荣恒故居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见证了这个小镇的兴衰。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一座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和独特,更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游客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这座故居的存在,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领悟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

2024年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

2024年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2024年的广东岭南印象园!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具一格的旅行!岭南印象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是一座集岭南文化、音乐艺术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园区,领略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来到岭南印象园的主入口。

这里是园区的门户,也是连接古老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园区的设计灵感来自岭南传统建筑,以瓦片形式的大门,体现了岭南建筑的典雅与古朴。

穿过大门,我们便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进入园区后,我们首先来到岭南印象园的核心区域,即“岭南文化街”。

这里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展示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

沿着文化街,我们可以看到岭南特色建筑的精髓,如仿木结构的建筑、飞檐翘角的屋顶、精美的雕刻等,无不展示了岭南人对美的追求和精湛的工艺技艺。

在这里,您还可以欣赏到传统岭南乐舞表演,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

从文化街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岭南印象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山水诗园”。

这里以传统岭南园林为蓝本,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为游客打造了一片纯净、宜人的空间。

园内有湖泊、假山、防护绿地和宽敞的游步道,可以供游客休闲、散步和观赏美景。

同时,您还可以欣赏到一场精彩绝伦的水幕电影表演,巧妙结合岭南山水和最新科技,将令您流连忘返。

这里也是夜晚观赏烟火秀的最佳位置,在美轮美奂的烟花中感受岭南山水的独特魅力。

离开山水诗园,我们来到了岭南印象园的最后一站——“千年古村”。

这个古村依山傍水,保留了岭南古民居的原汁原味。

在这里,您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到老广州的历史风韵。

古村中的古街、古巷、古井和古宅等,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您还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岭南古代文化和历史,感受古村的无限魅力。

除了以上精彩的景点,岭南印象园还为游客提供了一系列娱乐设施和美食选择。

您可以选择在园内的餐厅品尝到正宗的岭南美食,或者在特色小吃街品尝各种地道的广州小吃。

广东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有哪些5篇

广东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有哪些5篇
广东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有哪些
想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导游证书。要取得导游证书的步骤是首先参加每个省组织的导游资格证书的考试,考试通过后,才可以取得导游资格证书。下面是我搜集的广东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有哪些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广东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有哪些(1)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依山傍水具有岭南风格的中山詹园,中山詹园又名“中山大宅门”。这里宜人的自然景色与丰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融合,汇成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当我们走近詹园,走近庄园主人黄远新先生和他的母亲詹氏时,我们感到,黄先生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和辛苦劳作的一生,选择一种特别的爱,建一座私家庄园,作为送给母亲安度晚年的厚礼,并以母亲姓氏题字命名“詹园”。
今天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一行就到此结束了,大家有没有觉得还一游未尽呢?是否觉得南岭很原始,但似乎也很有仙气?感觉都市里的浑浊,全在这个天然大氧吧里得到净化和升华。好的,再次谢谢大家来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祝各位旅途愉快!
[小黄山景区]
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景区是世界上片"广东松"原始森林存留地—小黄山景区。
“小黄山”海拔1604米。山势险峻、蓝松遍布,风光不逊黄山,因此得名"小黄山"。云海、蓝松和佛光是小黄山的三大奇观。春天沿途可见高山杜鹃绽放,冬天更可以看到南方难得一见的雾淞和冰挂。
现在我们来到小黄山脚的观景台了,正前方峭壁上那株广东松,像不像正伸出双臂,欢迎八方游客?这就是"小黄山"的迎客松—咱们广东人的迎客松。广东松学名华南五针松,又名"蓝松",是一种只生长于南岭一带的特有物种。其针叶五针一束,到寒冬时会分泌防寒素,使得树冠呈现美丽的宝蓝色,十分独特。
南岭为广东四季分明的地带。冬看冰雪秋赏红叶无需千里北上,每个季节都在这里尽情展现各自本色。春有繁花满树、杜鹃争艳。夏有浓阴蔽日,清溪长流。踏青避暑,无不适宜。秋天虽无香山那绚烂得一塌糊涂的红叶,但漫山遍野因红叶、黄叶的点缀,更像是天然浑成的色彩斑斓的油画。而到了冬天,它则让广东人很意外、很狂喜。雾淞、冰凌、飘雪,让人恍若走进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里!

西溪南古村落景点讲解词

西溪南古村落景点讲解词

西溪南古村落景点讲解词
哎呀,这里可好玩儿啦!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去西溪南古村落玩,刚到村口,就看到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西溪南古村落景点讲解词”。

我一拍手,乐呵呵地说:“咱们听听讲解词呗!”
村子里头的小桥流水哗啦啦,老爷爷们在树下下棋,棋子啪嗒啪嗒地响,可有意思了。

导游阿姨说,这个村子特别老,都有几百年啦!我睁大眼睛问:“那是不是比爷爷还老呀?”阿姨笑得直点头,说这里的石板路都踩得光溜溜的,可是历史的见证呢!
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座大宅子,叫“绣楼”。

阿姨说,这里以前是小姐们绣花的地方,窗子雕得特别漂亮,像花一样。

我踮起脚尖往里看,偷偷地学小姐们的样子,还捏着嗓子“咿咿呀呀”地唱起来,逗得爸爸直笑:“你这调皮鬼!”
后来啊,咱们还走进了一个竹林,风吹过来“沙沙沙”,凉飕飕的,舒服极了。

我抱着妈妈说:“以后我们还来好不好?”哎呀,这次真是玩儿得特别开心!
—— 1 —1 —。

参观螺洲古镇吴石故居的新闻稿撰写

参观螺洲古镇吴石故居的新闻稿撰写

参观螺洲古镇吴石故居的新闻稿撰写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螺洲古镇吴石故居的参观活动。

螺洲古镇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吴石故居则是这颗明珠中最闪耀的宝石。

螺洲古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吴石故居则是螺洲古镇的骄傲,是一处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绝佳之作。

吴石故居建于清朝末年,前后经历了百年沧桑。

整个故居占地面积广阔,由多个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

走进故居,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昔日的繁华与沧桑交织间让人感叹。

故居的建筑风格以南派建筑为主,典雅大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清澈的湖水、葱翠的树木、古朴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宛如仙境的美景。

作为广州著名的文化名人吴石的故居,这里不仅保存了吴石生前的居住空间,更展示了他的丰功伟绩。

吴石是中国近代古琴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古琴的研究和推广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故居内的陈列展示了吴石的琴谱、乐器以及他的手稿、书法作品等,让人对吴石的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观吴石故居,不仅可以领略到吴石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感受到螺洲古镇的独特魅力。

螺洲古镇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古老的街道、传统的建筑、闲适的生活方式,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世界中。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对吴石先生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吴石的艺术成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衷心邀请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莅临参观螺洲古镇吴石故居,相信这将是一次别具意义的参观之旅。

谢谢大家!。

扬州八怪导游词(2篇)

扬州八怪导游词(2篇)

扬州八怪导游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

我是大家此行的陪同导游。

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

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经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

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我们今天参观的就是扬州八怪纪念馆。

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依次下车。

大家要记住我们所乘车辆的停车地点、车牌号以方便集合,现在我们随着前面这条驼岭巷往前走就能到达八怪纪念馆。

扬州街巷有三个特点:多而奇、短而窄、曲而幽。

顺着路往前,在我们的右手边可以看到一棵唐代古槐树,已有一千三百年树龄,这是南柯一梦的旧物,在汉语中有一句成语叫“南柯一梦”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现在我们来到纪念馆门口了,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内。

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

据说,唐贞观年间,庵前出土三尊佛像,轰动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取佛地西方净土的意思敕名为“西方禅寺”。

唐永贞元年迁到这里,后毁于兵火。

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寺”是明代洪武五年重建的,扬州八怪纪念馆是____年在西方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同年 ____月____日对外开放,这一天正好是郑板桥诞辰____周年纪念日。

纪念馆是唯一一个集中介绍八怪的地方,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纪念馆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部分组成。

门厅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歌吹是扬州”。

过门厅在我们正前方的就是西方寺的大雄宝殿,这是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也是我们扬州现存最古老的大殿。

在大殿前有一个储水的器物叫铁镬,扬州曾陆续出土了九只,这说明早在____年前,扬州的铸铁技术就相当发达了。

进入大殿,正前方是扬州八怪群雕塑像图,扬州八怪是指活跃在清代画坛上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前后共产生十五位有代表性的画家。

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

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

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顺德清晖园,这座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现在,我们从东门进入,开启这趟充满诗意与文化的园林之旅。

一进东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组精美的岭南建筑。

这些建筑的色彩明快,以青灰色的砖墙和色彩斑斓的满洲窗为主要特色。

满洲窗的玻璃色彩丰富,有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阳光透过窗户,在地面上洒下五彩斑斓的光影,如梦如幻。

建筑的屋顶飞檐翘角,造型优美,那微微上翘的檐角,仿佛展翅欲飞的鸟儿,体现出岭南建筑的灵动之美。

沿着石板路向前,我们来到了八角池。

八角池的形状独特,顾名思义,它有八个角。

池边用石头砌成,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光滑圆润,有的棱角分明,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为八角池增添了几分自然之趣。

池中的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时,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池中养着许多锦鲤,它们色彩鲜艳,有红的、白的、金的、黑的,在水中欢快地游弋。

当我们靠近时,锦鲤会聚集过来,似乎在欢迎游客的到来,这也是清晖园充满生机的一处小景。

从八角池边的小径前行,便来到了竹苑。

竹苑是一片清幽之地,四周种满了翠竹。

竹子修长挺拔,节节高升,象征着高洁的品质。

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竹苑中的小径蜿蜒曲折,穿梭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雅致。

这里还有一些用竹子制作的装饰品和小型建筑,比如竹篱笆、竹亭等,它们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体现出岭南园林对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

离开竹苑,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壮观的船厅。

船厅是清晖园的精华所在,其造型犹如一艘停靠在岸边的大船。

船头向着园内,仿佛正要起航,带我们领略园林深处的美景。

船厅的木雕工艺精湛,从船头到船尾,到处都有精美的木雕装饰。

这些木雕图案有花卉、人物、瑞兽等,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

走进船厅,里面的陈设古色古香,桌椅、屏风等家具无不展现出岭南传统家具的精美。

站在船厅内,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园主在这里宴请宾客、谈诗论画的热闹场景。

江苏扬州景点导游词

江苏扬州景点导游词

江苏扬州景点导游词【篇一】八怪纪念馆位于扬州金农故居西方寺内,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

“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以其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和汪士慎八位画家。

西方寺现为扬州八怪纪念馆主展厅,集中展示扬州八怪的成因及艺术成就;东西廊房陈列有扬州八怪书画,表现每位书画家的个性创作;金农寄居的方丈室恢复原貌,展现金农晚年创作生活的情境;精品陈列室陈列“扬州八怪”传人李亚如的画作精品;近六十幅的“扬州八怪”书画刻石,再现中国传统碑刻的神韵。

“千年银杏”、“鹤池窥冰”、“莲池映月”和“竹泉幽境”等。

最佳季节:处于室内,受季节影响小,四季前往观览皆可。

附: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的春季,扬州迎来旅游旺季,也是游览扬州的最佳时间。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朦朦,稀有的琼花正当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此外,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主要活动有游园赏月、乾隆皇帝水上游、运河夜游、美食节等。

最不适宜季节:7、8月份是扬州最热的时节,但同时也是淡季。

【篇二】刚刚来到了八怪纪念馆门前,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那是利用西方寺的古建筑设计建成的。

迈入正堂,便看见十来余尊塑像,这些塑像神态各异,有的手握毛笔,好像正要伏案疾书;有的手捧酒杯,好像正要一饮而尽;有的低头思索,好像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面露微笑,好像见了乡音知己……我仔细端详着这些塑像,忽然我看见了一个正在低头思索的人,爸爸告诉我,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傲世奇才”——郑板桥,他是我们扬州人的骄傲,他最爱画竹,在他少年时,在他的茅屋的南面有一片竹林,到了秋天和冬天,他便在窗户上糊上白纸,日光月影中,竹影就会出现在纸上,郑板桥说他画竹“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

罗聘故居讲解词

罗聘故居讲解词

罗聘故居讲解词扬州八怪纪念馆吉秋炜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参观罗聘故居!我叫×××,作为景点讲解员,我很荣幸担任各位此次行程的讲解。

谢谢!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为金农入室弟子,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草无不精妙,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成为扬州八怪的殿军人物。

嘉庆四年,随着罗聘的去世,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清代扬州画派这一艺术流派和文化群体的历史,也就基本结束了。

“罗聘故居”位于扬州市天宁门弥陀巷46号,巷之北是扬州著名的盐阜路,东西不足千米之间,瘦西湖、冶春园、佛教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个园均云集于此;巷之南紧临扬州著名的古街东关街。

罗聘故居建筑面积286平方米,占地面积424.17平方米,宅名“朱草诗林”,是罗聘从事创作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扬州八怪”在市区唯一遗存的故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据传,“朱草”是一种祥瑞之草,生长于田野和路边荒地,日生一叶,16日一换,终而复始,生生不息。

“诗林”是因为罗聘夫妇皆能诗,这里又是诗人、同道盛聚的地方。

当年,以“朱草诗林”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不足两百米的距离,住着金农、郑燮、高翔、汪士慎等扬州八怪们,他们平素都喜欢到这里吟诗作画。

还有诗人朱二亭、闵廉风、张啸斋、金兆梓等也常常来此地评诗论画。

不仅是扬州八怪诸人或本地诗友,即便是外地流寓或路过扬州的书画家、学者名流也常到罗宅走动。

像鼎鼎大名的邓石如、王文治等都曾是朱草诗林的座上客。

还有些外地访客因没有见到罗聘而深感遗憾。

如一位叫张五典的陕西上元知县,工诗善画,他路过扬州,先到罗聘家来拜访,恰逢罗聘外出,罗聘家人接待了他。

临走,他在罗聘的书斋里留下了一首《过罗两峰香叶草堂》诗:“言访罗含宅,闲看碧树秋。

苔浓如渲染,石瘦未雕搜。

经籍先秘传,诗篇老辈投。

闭门斜照外,歌吹是扬州。

”他久等罗聘,不见归来,翻翻书房里的藏书,读读老辈文人赠送罗聘的诗作,很是仰慕。

更有一位民国时期的县长,因仰慕罗聘,退休后居然就在朱草诗林的旁边购房,比邻而居,还特别取宅名为“朱草诗邻”。

廷锴将军故里作文

廷锴将军故里作文

廷锴将军故里作文广东省罗定市罗镜镇龙岩村委双轮角村,是著名爱国将领、抗日民族英雄蔡廷锴将军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爸爸妈妈为了让我深入了解蔡廷锴将军的生平事迹,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特地带我去游览蔡廷锴将军的故居。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们驾车出发了,路上欢歌笑语,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蔡廷锴将军的故居。

一走进故居地坪,感觉好像走进了幽静美丽的地方,我立刻被深深吸引住了。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蔡廷锴将军的骑马塑像,高大威武、马步矫健,雕刻得栩栩如生。

塑像的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里长着许多荷花。

粉红的荷花竞相绽放,每一朵都那么美丽与无暇。

那荷叶碧绿可爱,犹如一把把圆伞撑开在水面上。

往前看,有一个红色牌匾,让人觉得庄严而亲切,牌匾上面是由吴南生亲手题写的“蔡廷锴将军故居”。

去故居的人很多,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抓住机会拍照留念。

走进大门,首先看见蔡廷锴将军的半身塑像和绍义堂的堂匾。

里面是三进院落式的“富”字型瓦木结构建筑。

内外墙青砖包泥砖,两根高高的柱子支撑着房梁。

而两边的墙上则贴着蔡廷锴将军的生平事迹,十九路军荣誉、战利品以及“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重要史料图片。

看了这些照片,我才知道蔡廷锴将军指挥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还与新中国的国歌诞生有关呢!再往里走,便是故居的内堂。

堂内摆放着织布机、纺车、草鞋母、风车等老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东边的第一间曾是蔡廷锴将军的卧室,里面放着一张简陋的书桌和老式木床,木床边还有一盏油灯。

这时,我仿佛看见了蔡廷锴将军在油灯下思考的身影…此时眼前的情景,用一个词语评价,大约就是“简朴素雅”了,而这些更让我认识到了蔡廷锴将军大公无私、勤劳节俭的品质。

后面分别是将军父母的住室和厨房。

穿过内堂,就到了横堂屋。

屋子的两侧都有围墙,设有附屋、猪舍、牛栏、舂米房、马房等。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蔡廷锴将军的故居时,我想:大将军,安息吧!您和众多将士用献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会加倍珍惜的!我也会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家乡的建设而努力学习。

白莲居士是谁?清代女画家方婉仪与她的诗画艺术

白莲居士是谁?清代女画家方婉仪与她的诗画艺术

白莲居士是谁?清代女画家方婉仪与她的诗画艺术本文导读:除了画家、诗人的身份外,方婉仪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身份是:“扬州八怪”殿军罗聘之妻。

在婉仪18岁那年,她嫁给了当时就颇有才名的罗聘为妻,婚后住今扬州弥陀巷46号(今罗聘故居)。

两人育有二子(罗允绍,罗允瓒)一女(罗芳淑),三子女长大成人后也以擅画闻名。

出生于书香之家的方婉仪,其祖父方愿瑛,康熙年间曾任广东布政使,父亲方宝俭,曾任国子监教习。

天资聪颖的方婉仪自幼就随父与姑母方颂玉学习诗画,因“习诗书,明礼度,兼长于诗画”,少年时即在扬州城小有名气。

著有《学陆集》、《白莲半格诗》等。

方婉仪自与罗聘结婚后,虽生活清贫却情趣相投,粗茶淡饭、吟诗作画、自得其乐。

日子虽清贫,但却从不愿因为金钱而屈从于富绅权贵。

当年曾有扬州盐商令书童携银登门求方婉仪的画作,被她夫妇冷冷拒绝。

在绘画上,夫妻二人经常合作共画。

清代学者蒋士铨进京路过扬州,曾拿出六尺花绫,请夫妇二人作梅花、牡丹、秋菊寿帐,一晚即成,蒋士铨见之大喜作诗:“两峰为夫,白莲为妻,罗能绍诗书,女有方淑仪,一家仙人古眷属,墨池画笺相扶持。

”在朝鲜著名汉学家柳得恭所著的《滦阳录》中也称方婉仪“亦能吟诗作画,且也有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方婉仪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的极少。

正因于此,她的画作也备受国内外藏家的关注。

前几年在香港某拍卖会上曾有一位新加坡华人以200万港币买下方婉仪的两幅写意花鸟画。

近几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每有其精品上拍也均以高价拍出,如:2010年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秋拍上,一幅方婉仪的《天中午瑞图》成交价15万;2012年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拍会上,一幅方婉仪的《张忆娘簪花图》手卷(横134厘米,宽34.5厘米)估价55万,最终以224万元成交。

图中所画张忆娘,据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记:“康熙间,苏州名妓张忆娘,色艺冠时。

蒋绣谷先生为写《簪花图》小照。

乾隆庚午(1750年),余在苏州,绣谷之孙漪园,以图索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聘故居讲解词扬州八怪纪念馆吉秋炜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参观罗聘故居!我叫×××,作为景点讲解员,我很荣幸担任各位此次行程的讲解。

谢谢!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为金农入室弟子,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草无不精妙,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成为扬州八怪的殿军人物。

嘉庆四年,随着罗聘的去世,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清代扬州画派这一艺术流派和文化群体的历史,也就基本结束了。

“罗聘故居”位于扬州市天宁门弥陀巷46号,巷之北是扬州著名的盐阜路,东西不足千米之间,瘦西湖、冶春园、佛教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个园均云集于此;巷之南紧临扬州著名的古街东关街。

罗聘故居建筑面积286平方米,占地面积424.17平方米,宅名“朱草诗林”,是罗聘从事创作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扬州八怪”在市区唯一遗存的故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据传,“朱草”是一种祥瑞之草,生长于田野和路边荒地,日生一叶,16日一换,终而复始,生生不息。

“诗林”是因为罗聘夫妇皆能诗,这里又是诗人、同道盛聚的地方。

当年,以“朱草诗林”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不足两百米的距离,住着金农、郑燮、高翔、汪士慎等扬州八怪们,他们平素都喜欢到这里吟诗作画。

还有诗人朱二亭、闵廉风、张啸斋、金兆梓等也常常来此地评诗论画。

不仅是扬州八怪诸人或本地诗友,即便是外地流寓或路过扬州的书画家、学者名流也常到罗宅走动。

像鼎鼎大名的邓石如、王文治等都曾是朱草诗林的座上客。

还有些外地访客因没有见到罗聘而深感遗憾。

如一位叫张五典的陕西上元知县,工诗善画,他路过扬州,先到罗聘家来拜访,恰逢罗聘外出,罗聘家人接待了他。

临走,他在罗聘的书斋里留下了一首《过罗两峰香叶草堂》诗:“言访罗含宅,闲看碧树秋。

苔浓如渲染,石瘦未雕搜。

经籍先秘传,诗篇老辈投。

闭门斜照外,歌吹是扬州。

”他久等罗聘,不见归来,翻翻书房里的藏书,读读老辈文人赠送罗聘的诗作,很是仰慕。

更有一位民国时期的县长,因仰慕罗聘,退休后居然就在朱草诗林的旁边购房,比邻而居,还特别取宅名为“朱草诗邻”。

跨入坐北朝南朱草诗林的大门,可见一庭院,一些四季花草树木点缀其间。

正对大门有花厅(旧式住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

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

)两间,原东西两侧各有三间两厢,以一长廊隔开,以六角小门互通,系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住宅结构。

现东侧小门虽在但屋已不存。

院落西侧有朝东原有进深四楹的书斋三间,据传这就是罗聘的书斋“香叶草堂”,罗聘的诗集和印款都用过此名,可见他对香叶草堂书斋的深情。

原香叶草堂书斋的规模已不存,门额上现在挂的是“朱草诗林”匾,迎面墙上挂一幅罗聘画的《冬心先生蕉阴午睡图》。

乾隆二十五年(1760),金农74岁,罗聘28岁,那年的夏天,金农小住“朱草诗林”,炎炎夏日,午后金农闲坐蕉阴,不觉打起了瞌睡,正巧被罗聘遇见,蕉阴下的金农狂傲之态全无,一副脱俗出世的形象,罗聘不由得画兴大发,蕉阴下午睡的金农跃然纸上。

图中金冬心上身赤裸,下著宽松长裤,脚穿步鞋,身体微微后靠,坐在一把交椅(这种木交椅制作简洁大方,在明代已有,当时为帝王行军、狩猎时所用,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也普遍使用了)上。

金冬心的双臂很松弛地搁在交椅扶手上,右手轻握一把蒲扇。

双腿顺势下搁,左腿微曲,脚踩在椅子的踏板上,右腿自然放松脚着地,整个造型平稳舒坦。

金冬心正闭目养神,满腮胡须,“寿星式”的大脑袋,后面斜拖着一根细溜溜的小辫。

罗聘对金冬心头部的夸张造型十分传神,很有情趣,让人不竟莞尔。

金农身后有数丛芭蕉,罗聘用白描的手法,淡墨染叶,把这几株芭蕉画得风姿绰约,绿荫蔽天,芭蕉根处一蹲睡小童和金冬心相呼应,这些衬景更好地烘托了整个画面宁静安适的气氛,突出了金农宁静养心,颐养天年的主题,也精确地表现了金农恬适的内心境界。

难怪金农醒后欣喜之余,在画的右上侧题了一段长跋:“诗弟之罗聘,近工写真,用宋人白描笔法,画老夫午睡小荫于蕉林间,因制四言,自为之赞云:‘先生瞌睡,睡着何妨,长安卿相,不来此乡,绿天如幕,举体清凉,世间同梦,惟有蒙庄。

’庚辰长夏之上休日。

七十四翁杭郡金农睡醒时记。

”在后来另一幅自己画的小睡图中也有类似的题跋:“香茅盖屋,蕉荫满庭,先生隐几而卧,不梦长安公卿,而梦绿萍池上之客。

殆将赋秋水一篇乎?世间同梦,惟有蒙庄。

”七十多岁的金农一再说自己和庄子同梦,表现了他已心无旁骛、超脱尘世、追求恬淡宁静生活的精神状态。

如此形神兼备的画像,没有对画中主人的了解,如何画得出!“七十已过开老眼,只看草木与虫鱼。

”(罗聘《香叶草堂诗》)罗聘对老师的刻画的确是入木三分。

其实罗聘不止一次为老师画像。

另一幅《冬心先生像》则用浓墨描绘了一块巨石,金农安坐石上,正全神贯注地阅读。

这幅画上金农造型与前幅基本相似。

仍然是标志性的“寿星式”的大脑袋,满腮胡须,后面斜拖着一根细溜溜的小辫。

不同的是前图在睡觉,双目紧闭,而这幅图在看书,目光炯炯。

金农左手托书,右手成兰花指状拂弄胡须,神态逼真传神。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上衣服的画法不多见。

这是当时常见的束腰长袍,罗聘用颤笔勾出衣服的轮廓,但没有用墨色印染,而是用笔无比工细地点出无数个豆点,衣服纹理的走向、随意的皱折都一一点出,精确地表现了衣服的质感,同时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趣味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生动地再现了金农这位“三朝大布衣”的形象。

后来,大才子袁枚还为罗聘这幅《冬心先生像》题诗“……有弟子兮两峰,洗手天河,描成此幅:充充古貌,襜襜奇服;其志偲偲,其神髦髦,手贝叶经,目睕睒而凝瞩,贾逵(东汉经学家)之衣圭其肩,张融(南朝齐文学家,言行诡怪狂放,兼好儒、释、道,遗令要在死后“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法华经》。

)之革带至骼,点三毫而辅颊宛然,取侧影而精神愈足。

观者无小无大,皆唶曰:此冬心先生真面目……”罗聘,作为金农的入室弟子,二人情同父子,亦师亦友。

当时老师寄居西方寺,徒儿住在弥陀巷“朱草诗林”,两地相距不足千米,两人常常在一起写字画画、讲经坐禅,喝酒阔论。

师是“心出家庵粥饭僧”,徒是“花之寺僧”,“天上天下天四周,尔正年少吾白头。

当杯莫负芜城酒,一醉同销万古愁。

”《冬心先生蕉阴午睡图》两侧悬板桥自撰联一幅:“操存正固称完璞;陶铸含弘若浑金。

”古人常以“璞玉浑金”比喻人品的纯真质朴,本联即由此生发,表现自己对高尚人品的向往和追求。

联中“操存”意为操守、志向。

“陶铸”本指烧制瓦器和熔铸金属,这里比喻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完璞”是完整无缺的璞玉,“浑金”是未炼的金,这里都喻指人品的完美纯朴。

上联说,一个人志向端正、坚定,才能比得上完好未琢的纯正美玉。

下联说只要持之以恒地加强修养,胸怀大志,就能像一块纯真质朴未炼的金。

重操守、严砥砺(音dǐlì)是板桥对自己人生的要求,这副对联挂在此处,也是说明罗聘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同时也供大家自勉。

书斋前东南倚墙筑一飞檐半亭,与书斋之间以短廊相接,上悬清代书画名家、真州吴让之书“倦鸟巢”匾额。

这是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鸟倦飞而知还”的句意,寓意罗聘游子归来后居家的闲适惬意。

半亭中悬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书陶渊明诗联“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俗情。

”意思是说在那清净无忧与世隔绝的地方,享受着读书作诗之乐。

李鱓曾以画供奉内廷,遭贬,后被选任为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又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后居扬州,以画为生,工诗文书画。

受石涛影响,他擅长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富有气势。

这副标明雍正四年九月的对联应是他转型之后的作品。

也许罗聘曾很想像陶公一样“班荆(以荆之枝叶铺地为席)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的生活,在一杯清茶袅袅生起的氤氲里,给疲惫的心灵一片宁静的港湾,然而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沮丧和落寞、太多的失落和无奈时,罗聘做不到,甚至仅仅只是为了生存。

半亭前,原来还有个小小的荷池,方婉仪《白莲半格诗》有“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句,即为此景。

可惜现已不存。

也许,罗两峰、方婉仪曾相偎在美人靠上,借着亭前小小的荷池听雨,如梦如醉,恍若仙境,心灵自由翱翔,摆脱了尘世的一切烦劳。

也许,罗两峰、方婉仪的孩子们曾在池边嬉闹。

“无可奈何花落去”,连“留得残荷听雨声”都不可能了。

花厅西面的主室为三间两厢,这是罗聘夫妇当年的起居地,里面陈设着清式家居。

后进还有一小小天井,东厢为厨房。

让人奇怪的是,一口水缸,为什么嵌在墙中,一半在室内,一半在室外?原来这是过去人家为了生活的方便,特地这样设计的。

你想啊,水桶提过来,把遮挡的盖子一掀,水就倒进水缸里了,要不还得绕进厨房里,是不是有点麻烦?这三间是罗聘子女的居所,现在上悬“香叶草堂”匾,里面已被辟为罗聘故居史料陈列室。

现在大家进入的就是罗聘故居史料陈列室。

主要介绍了罗聘的身世、作品以及他三上京城的经历。

罗聘,祖籍安徽歙县呈坎村。

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卒于嘉庆四年(1799),享年67岁,江苏扬州人。

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蓼洲渔夫等。

据《呈坎罗氏宗谱》记载,罗府乃黄帝、祝融之后,历代人才辈出,封侯入阁不乏其人,比如明代,有姓名可考的主簿以上的官员达100多人。

罗聘的曾祖母,是在扬州城破时登楼自焚的烈女。

父亲罗智(愚溪)为武举人,生五子一女,罗聘是老四。

叔父罗愫以“卓而大雅之才”出任浙江乌程县令近十六年,颇有政声。

罗聘父母早亡,家道中落,幼年未能入书院读书,以卖画终其一生。

尽管如此,有家谱在,足以证明其门第高贵、家学渊源。

罗聘博闻强记,十六七岁时已能“读奇书五千卷、通画学十三科”。

勤奋好学,加之乾隆盛世时扬州经济文化的繁荣,文人雅士与书画家的云集,贾而好儒或附庸风雅的盐商与扬州八怪诸人的诗文酒会的浓厚文化氛围,都对罗聘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为扬州八怪的殿军人物,他画路宽广,发展全面,个人艺术风格突出,作为金农的高足,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卉、梅竹无不精妙,是扬州八怪艺术之集大成者。

这幅《湘潭秋意图》是罗聘作品中的传世精品。

画于58岁,乾隆五十五年(1790)。

1790年初夏,罗聘带着二儿子罗小峰奔赴北京,途中,在郁洲山(今江苏连云港云台山)下,有人买画,罗聘挥毫画下一幅以兰竹石为内容的图画,后人根据题跋和画意题为《湘潭秋意图》。

这是罗聘的一幅传世精品。

整幅画以几竿顶天立地的墨竹为主体,一高一矮两块明净山石穿插其间,竹下石间以兰草相衬。

图中植根于山石中的竹竿晕以淡墨,随意钩勒、渲染,挺拔秀美,竹叶施以焦墨,挺阔饱满。

下垂的肥厚竹叶与山下昂扬的兰叶相互呼应,山石以淡墨勾皴,与兰、竹形成对比,动静相宜、浓淡相谐,在结构上产生了一种疏朗之美。

左边山石上题元代画家吴镇题竹诗一首,如石之苔点。

“常忆前朝李蓟丘,对君天下擅风流。

百年遗踪留人世,写破湘潭梦里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