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聘故居讲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聘故居讲解词
扬州八怪纪念馆吉秋炜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参观罗聘故居!我叫×××,作为景点讲解员,我很荣幸担任各位此次行程的讲解。谢谢!
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为金农入室弟子,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草无不精妙,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成为扬州八怪的殿军人物。嘉庆四年,随着罗聘的去世,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清代扬州画派这一艺术流派和文化群体的历史,也就基本结束了。
“罗聘故居”位于扬州市天宁门弥陀巷46号,巷之北是扬州著名的盐阜路,东西不足千米之间,瘦西湖、冶春园、佛教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个园均云集于此;巷之南紧临扬州著名的古街东关街。罗聘故居建筑面积286平方米,占地面积424.17平方米,宅名“朱草诗林”,是罗聘从事创作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扬州八怪”在市区唯一遗存的故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据传,“朱草”是一种祥瑞之草,生长于田野和路边荒地,日生一叶,16日一换,终而复始,生生不息。“诗林”是因为罗聘夫妇皆能诗,这里又是诗人、同道盛聚的地方。当年,以“朱草诗林”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不足两百米的距离,住着金农、郑燮、高翔、汪士慎等扬州八怪们,他们平素都喜欢到这里吟诗作画。还有诗人朱二亭、闵廉风、张啸斋、金兆梓等也常常来此地评诗论画。不仅是扬州八怪诸人或本地诗友,即便是外地流寓或路过扬州的书画家、学者名流也常到罗宅走动。像鼎鼎大名的邓石如、王文治等都曾是朱草诗林的座上客。还有些外地访客因没有见到罗聘而深感遗憾。如一位叫张五典的陕西上元知县,工诗善画,他路过扬州,先到罗聘家来拜访,恰逢罗聘外出,罗聘家人接待了他。临走,他在罗聘的书斋里留下了一首《过罗两峰香叶草堂》诗:“言访罗含宅,闲看碧树秋。苔浓如渲染,石瘦未雕搜。经籍先秘传,诗篇老辈投。闭门斜照外,歌吹是扬
州。”他久等罗聘,不见归来,翻翻书房里的藏书,读读老辈文人赠送罗聘的诗作,很是仰慕。更有一位民国时期的县长,因仰慕罗聘,退休后居然就在朱草诗林的旁边购房,比邻而居,还特别取宅名为“朱草诗邻”。
跨入坐北朝南朱草诗林的大门,可见一庭院,一些四季花草树木点缀其间。正对大门有花厅(旧式住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两间,原东西两侧各有三间两厢,以一长廊隔开,以六角小门互通,系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住宅结构。现东侧小门虽在但屋已不存。院落西侧有朝东原有进深四楹的书斋三间,据传这就是罗聘的书斋“香叶草堂”,罗聘的诗集和印款都用过此名,可见他对香叶草堂书斋的深情。
原香叶草堂书斋的规模已不存,门额上现在挂的是“朱草诗林”匾,迎面墙上挂一幅罗聘画的《冬心先生蕉阴午睡图》。乾隆二十五年(1760),金农74岁,罗聘28岁,那年的夏天,金农小住“朱草诗林”,炎炎夏日,午后金农闲坐蕉阴,不觉打起了瞌睡,正巧被罗聘遇见,蕉阴下的金农狂傲之态全无,一副脱俗出世的形象,罗聘不由得画兴大发,蕉阴下午睡的金农跃然纸上。图中金冬心上身赤裸,下著宽松长裤,脚穿步鞋,身体微微后靠,坐在一把交椅(这种木交椅制作简洁大方,在明代已有,当时为帝王行军、狩猎时所用,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也普遍使用了)上。金冬心的双臂很松弛地搁在交椅扶手上,右手轻握一把蒲扇。双腿顺势下搁,左腿微曲,脚踩在椅子的踏板上,右腿自然放松脚着地,整个造型平稳舒坦。金冬心正闭目养神,满腮胡须,“寿星式”的大脑袋,后面斜拖着一根细溜溜的小辫。罗聘对金冬心头部的夸张造型十分传神,很有情趣,让人不竟莞尔。金农身后有数丛芭蕉,罗聘用白描的手法,淡墨染叶,把这几株芭蕉画得风姿绰约,绿荫蔽天,芭蕉根处一蹲睡小童和金冬心相呼应,这些衬景更好地烘托了整个画面宁静安适的气氛,突出了金农宁静养心,颐养天年的主题,也精确地表现了金农恬适的内心境界。难怪金农醒后欣喜之余,在画的右上侧题了一段长跋:“诗弟之罗聘,近工写真,用宋人白描笔法,画老夫午睡小荫于蕉林间,因制四言,自为之赞云:‘先生瞌睡,睡着何妨,长安卿相,不来此乡,绿天如幕,举体清凉,世间同梦,惟有蒙庄。’庚辰长夏之上休日。七十四翁杭郡金农睡醒时记。”在后来另一幅自己画的小睡图中也有类似的题跋:“香茅盖屋,蕉荫满庭,先生隐几而卧,不梦长安公卿,而梦绿萍池上之客。殆将赋秋水一篇乎?世间同梦,惟有蒙庄。”七十多岁的金农一再说自己和庄子同梦,表现了他已心无旁骛、超脱尘世、追求恬淡宁静生活的精神状态。如此形神兼备的画像,没有对画中主人的了解,如何画得出!“七十已过开老眼,只看草木与虫鱼。”(罗聘《香叶草堂诗》)罗聘对老师的刻画的确是入木三分。
其实罗聘不止一次为老师画像。另一幅《冬心先生像》则用浓墨描绘了一块巨石,金农安坐石上,正全神贯注地阅读。这幅画上金农造型与前幅基本相似。仍然是标志性的“寿星式”的大脑袋,满腮胡须,后面斜拖着一根细溜溜的小辫。不同的是前图在睡觉,双目紧闭,而这幅图在看书,目光炯炯。金农左手托书,右手成兰花指状拂弄胡须,神态逼真传神。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上衣服的画法不多见。这是当时常见的束腰长袍,罗聘用颤笔勾出衣服的轮廓,但没有用墨色印染,而是用笔无比工细地点出无数个豆点,衣服纹理的走向、随意的皱折都一一点出,精确地表现了衣服的质感,同时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趣味性、多样性和丰富
性,生动地再现了金农这位“三朝大布衣”的形象。后来,大才子袁枚还为罗聘这幅《冬心先生像》题诗“……有弟子兮两峰,洗手天河,描成此幅:充充古貌,襜襜奇服;其志偲偲,其神髦髦,手贝叶经,目睕睒而凝瞩,贾逵(东汉经学家)之衣圭其肩,张融(南朝齐文学家,言行诡怪狂放,兼好儒、释、道,遗令要在死后“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法华经》。)之革带至骼,点三毫而辅颊宛然,取侧影而精神愈足。观者无小无大,皆唶曰:此冬心先生真面目……”
罗聘,作为金农的入室弟子,二人情同父子,亦师亦友。当时老师寄居西方寺,徒儿住在弥陀巷“朱草诗林”,两地相距不足千米,两人常常在一起写字画画、讲经坐禅,喝酒阔论。师是“心出家庵粥饭僧”,徒
是“花之寺僧”,“天上天下天四周,尔正年少吾白头。当杯莫负芜城酒,一醉同销万古愁。”
《冬心先生蕉阴午睡图》两侧悬板桥自撰联一幅:“操存正固称完璞;陶铸含弘若浑金。”
古人常以“璞玉浑金”比喻人品的纯真质朴,本联即由此生发,表现自己对高尚人品的向往和追求。联中“操存”意为操守、志向。
“陶铸”本指烧制瓦器和熔铸金属,这里比喻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完璞”是完整无缺的璞玉,“浑金”是未炼的金,这里都喻指人品的完美纯朴。上联说,一个人志向端正、坚定,才能比得上完好未琢的纯正美玉。下联说只要持之以恒地加强修养,胸怀大志,就能像一块纯真质朴未炼的金。重操守、严砥砺(音dǐlì)是板桥对自己人生的要求,这副对联挂在此处,也是说明罗聘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同时也供大家自勉。书斋前东南倚墙筑一飞檐半亭,与书斋之间以短廊相接,上悬清代书画名家、真州吴让之书“倦鸟巢”匾额。这是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里“鸟倦飞而知还”的句意,寓意罗聘游子归来后居家的闲适惬意。半亭中悬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书陶渊明诗联“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俗情。”意思是说在那清净无忧与世隔绝的地方,享受着读书作诗之乐。李鱓曾以画供奉内廷,遭贬,后被选任为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又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后居扬州,以画为生,工诗文书画。受石涛影响,他擅长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富有气势。这副标明雍正四年九月的对联应是他转型之后的作品。也许罗聘曾很想像陶公一样“班荆(以荆之枝叶铺地为席)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的生活,在一杯清茶袅袅生起的氤氲里,给疲惫的心灵一片宁静的港湾,然而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沮丧和落寞、太多的失落和无奈时,罗聘做不到,甚至仅仅只是为了生存。
半亭前,原来还有个小小的荷池,方婉仪《白莲半格诗》有“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句,即为此景。可惜现已不存。也许,罗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