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知识点2篇

原子结构知识点2篇

原子结构知识点2篇第一篇:原子结构基础知识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化学的基础。

原子结构是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性质的重要基础知识。

以下是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正电荷的质子、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部,而电子则绕着核轨道运动。

由于质子和电子数量相等,原子总体上呈电中性。

2. 原子结构的三个部分原子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原子核、电子轨道和电子云。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中心部分。

电子轨道是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路径,有多个能级。

电子云是指电子在轨道中的分布情况,可以描述电子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的序数是指其核内所含质子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

原子的质量数是指其核内所含质子和中子数之和,通常用字母A表示。

4. 原子的同位素原子的同位素是指同一种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不同,但原子序数相同。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元素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能够用于研究和应用。

5. 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其外层电子有关,而外层电子的分布和数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电子构型。

电子构型是指原子中各个电子的分布情况和能级。

它反映了电子的互斥规律和受轨道的束缚和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

原子的化学性质因此与电子分布和构型相关。

6. 原子的物理性质原子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原子核的半径和原子整体的密度。

原子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而密度则影响着原子的物理性质,如热扩散性和化学反应时的反应速率等。

以上是一些基础的原子结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原子的组成和性质,为深入研究化学和物理等相关领域开展打下基础。

第二篇:原子的量子力学结构原子的量子力学结构是指原子内部各部分的运动和特性,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结构,具有物理学和化学中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原子的量子力学结构的内容:1. 原子的波粒二象性原子中的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既表现为粒子,也表现为波动。

在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中,电子呈驻波分布,其状态可以用波函数(也称为波包)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可以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原子是简单的、不能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知道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理解辨析1、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在其他条件下还能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理解辨析1、原子核有什么特点?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这就是电子运动的区域。

原子核虽然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体积小、相对质量较大。

三、原子中各粒子的电性四、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理解辨析1、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吗?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但某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无中子。

五、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相等。

例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C)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中子数例题2、有关原子带电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B)A.原子中质子带浮负电,电子带正电B.原子核带正电C.电子不带电D.电子和中子电荷中和使得原子不带电例题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质子、中子;(5)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6)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7)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8)质量与氢-1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质子、中子;(9)质量最小的的是电子;(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必记知识点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原子核__与__核外电子__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__质子__和__中子__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__正__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__负__电荷,中子__不带电__。

2.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__数量相等__,__电性相反__,因此原子__不显电性__。

3.原子中,__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

4.__核内质子数__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1)原子是一个__空心__球体,原子核体积很__小__,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__电子__占据。

(2)原子核外电子是__分层__排布的。

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8__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__2__个)。

(3)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以用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来表示。

以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分别为:①圆圈表示__原子核__;②圆圈内“+”表示__原子核带正电荷__;③数字“11”表示__核电荷数__;④弧线表示__电子层__;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__。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五个要素)知识点三离子1.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阳离子__,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阴离子__。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离子保持。

如保持NaCl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Na+__和__Cl-__。

3.离子符号:钠离子__Na+__;镁离子__Mg2+__;氯离子__Cl-__;硫离子__S2-__。

4.离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Na+__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__;Mg2+__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__;Cl-__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__;3Fe2+__3个亚铁离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__。

难点点拨: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1.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时只是核外电子发生改变,核内质子数不变。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

-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原子的基本性质: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原子的核结构: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4. 原子的电子结构:
- 电子以壳层的方式分布在原子周围。

- 第一壳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 第二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 第三壳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

5. 原子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6. 原子的同位素:
-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子的结构》 知识清单

《原子的结构》 知识清单

《原子的结构》知识清单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而在物理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核外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三、质子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一种粒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四、中子中子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中子不带电。

中子的数量会影响原子的质量,但一般不影响元素的种类。

五、核外电子核外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它们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

目前已知的原子电子层最多有 7 层。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依次类推。

最外层电子数对原子的化学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为 2)时,原子处于相对稳定的结构。

六、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

小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例如,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圆圈内数字为 8 ,表示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 ,弧线有两条,第一层有 2 个电子,第二层有 6 个电子。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3.2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3.2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知识点讲义——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重、难点)1.原子的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简单的实心体。

知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原子中还含有更小的粒子——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2.原子的结构(1)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方法仍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中子每个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带负电)电子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稀有气体、金属单质、金刚石、硅等,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如氦气的化学性质由氦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②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位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

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电荷由质子提供,所以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简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总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①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类原子,其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②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对于质子数,如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

③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④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必记知识点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原子核__与__核外电子__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__质子__和__中子__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__正__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__负__电荷,中子__不带电__。

2.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__数量相等__,__电性相反__,因此原子__不显电性__。

3.原子中,__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4.__核内质子数__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1)原子是一个__空心__球体,原子核体积很__小__,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__电子__占据。

(2)原子核外电子是__分层__排布的。

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8__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__2__个)。

(3)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以用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来表示。

以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分别为:①圆圈表示__原子核__;②圆圈内“+”表示__原子核带正电荷__;③数字“11”表示__核电荷数__;④弧线表示__电子层__;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__。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五个要素)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结论金属元素一般__少于__4个易__失去__电子较容易发生化学变化__最外层电子数__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非金属元素一般__多于__4个易__得到__电子稀有气体元素8(氦为2) 为相对稳定结构极难发生化学变化知识点三离子1.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阳离子__,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阴离子__.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离子保持。

如保持NaCl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Na+__和__Cl-__.3.离子符号:钠离子__Na+__;镁离子__Mg2+__;氯离子__Cl-__;硫离子__S2-__。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知识点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统称为核子。

- 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u)。

- 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也约为1 u。

3. 电子- 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1/1836 u。

- 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按照特定的能级和轨道运动。

4. 能级和轨道- 能级:电子所处的能量状态,通常用主量子数n表示,n的值越大,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 轨道:电子在空间中运动的轨迹,由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决定。

5. 量子数- 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的能级,取值为正整数(1, 2,3, ...)。

- 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轨道的形状,取值范围从0到n-1。

- 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轨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取值范围从-l到+l,包括0。

- 自旋量子数(s):描述电子自旋状态,取值为+1/2或-1/2。

6. 原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量决定。

- 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重新排列价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7. 原子符号- 原子符号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左下角表示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8. 同位素-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不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9. 原子的结合能- 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中分离出来所需的能量。

-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10.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于电子在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

- 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是独特的,可用于识别和分析元素。

11. 原子的电离- 电离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 电离能是指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12. 原子的放射性- 放射性原子通过放射性衰变过程自发地转变为其他元素的原子。

- 放射性衰变有三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2 原子的结构(讲学) 课标定位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4.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5.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原子的构成(2) 在原子中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核外电子的排布 : 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 ;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 圆弧表示电子层 ;圆弧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4.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到电子 , 形成阴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 , 形成阳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 :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 , 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1) 原子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其表达式为:A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知识在线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很小 , 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核内的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 , 且带的正电荷数 ( 即核电荷数 ) 与核内质子数相等。

核外的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不同种类的原子 , 核内质子数不同 , 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拓展延伸(1) 每个原子中只有一个原子核 ,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决定原子的种类 , 所以同一类原子 ,其核内质子数相同 , 不同种类的原子 , 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2) 在原子内部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但不一定与中子数相等 ,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11, 中子数为 12。

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 , 错误的是 ( ) A.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粒子是质子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D. 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答案】 B、 D【解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只有质子 ,故 A正确,B 错误;在同一原子中 ,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故 C正确,D错误。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在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时,原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物理等学科的众多现象和规律至关重要。

原子,这个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就如同一个小小的微观世界。

它虽然微小,但却有着极其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

首先,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我们将其称为原子序数。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

中子的数量则会影响原子的质量。

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果中子数不同,就被称为同位素。

例如,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氕原子核内只有1 个质子,没有中子;氘原子核内有1 个质子和1 个中子;氚原子核内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原子核虽然体积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巨大的体育场,原子核就如同场中央的一只小蚂蚁,而电子则在广阔的“场地”上高速运动。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处于不同的能级上。

这些能级就像是台阶,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能级上存在。

当原子吸收能量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当原子释放能量时,电子则会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同时释放出光子。

这就是许多物质能够发光、发热的原因。

电子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则。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依此类推。

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例如,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带负电的氯离子。

原子的结构还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同时反映了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要点诠释】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结构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结构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结构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原子结构是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对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以保持整体电中性。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云组成。

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具有正电荷。

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周围的分布区域,电子云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层)。

3.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质子和中子集中在核内。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中子数可以不同,决定同位素的存在。

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力保持稳定,而质子之间的库仑排斥力存在使核不发生崩解。

4. 电子能级电子云分为不同的能级(层),从内到外依次为K、L、M、N层等。

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高能级相对于低能级能量更高。

5. 电子轨道每个能级(层)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轨道,分别用s、p、d、f表示。

s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p轨道最多容纳6个电子,d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f轨道最多容纳14个电子。

电子的轨道是指电子在原子周围运动的路径。

6. 电子排布规律电子填充原则:在填充电子时,遵循“能量最低、最稳定”的原则,即先填充能量最低的轨道。

奥布规则:在填充同一轨道时,要尽量让每个轨道上的电子数量相等,才会更稳定。

7.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的大小,通常通过共价半径或离子半径来描述。

原子的大小受到核电荷数和能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通常从周期表上左至右递增,由下至上递减。

8. 离子化能和电子亲和能离子化能是指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电子亲和能是指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所释放的能量。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的构成阅读课本图3—9和第53页的内容:原子的构成,完成下列填空: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3.阅读课本第54页第一段的内容,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电子占据,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是一个空心球体。

1.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分子带电吗?物质呢?2.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课本第53页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表中纵向、横向、普遍性、特殊性等方面寻找)?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还能总结出:(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4)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4.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原子、分子。

(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质子、中子。

(4)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

(5)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

(6)不带电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

2.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30个粒子不带电,则它的核外电子数是( A )A.26B.30C.52D.56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⑤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⑥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原子的直径约为0.1纳米。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的质量是中子的约2倍,且都是质子质量单位(amu)的单位。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5纳米,直径与整个原子的直径比例为1:10,000。

3.电子云: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周围的空间分布,描述了电子的可能位置。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云存在各种能量级别的轨道,电子不能在轨道之间连续移动,只能跃迁到具有合适能量的轨道上。

4.轨道:轨道是描述电子在原子中可能找到的位置的功能。

主量子数决定能量级别和轨道大小,主量子数n的平方是一个轨道所能容纳电子的最大数目。

每个轨道可以容纳不超过2个电子。

5.能级分布:在原子中,能级依次增加。

第一能级最低,以此类推。

能级间的差异是电子能量的差异。

电子填充能级时尽量填充低能级。

6.电子排布:按构建原子的原子序数排布,如H(氢)有1个电子,He(氦)有2个电子,Li(锂)有3个电子等。

按能级填充原子中的电子。

7.原子核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都集中在非常小的范围内。

8.原子量和原子序数:原子量是一个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序数是一个原子中质子数(也是电子数)的数目。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9.同位素:同位素是原子序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

10.质子数与电子数:一个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因为一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11.电子的能级跃迁:电子可以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吸收或释放能量,导致光的发射或吸收。

这解释了原子光谱和电子能级。

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的增加顺序排列。

元素周期表显示不仅每个元素的质子数,而且还显示了元素的原子量、符号和名称。

13.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通过描述原子内部发生的量子力学过程,提供了对原子结构的更深入的理解。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由于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原子整体呈电中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 从内到外,各电子层的名称依次为K、L、M、N、O、P、Q层等。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

- 弧线表示电子层。

-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K层有2个电子,L层有8个电子,M层有1个电子。

三、离子。

1.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Na)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Na⁺)。

- 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Cl)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氯离子(Cl⁻)。

2. 离子符号的书写。

-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组成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环绕在核外。

质子和中子几乎占据了原子的整个质量,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占据了原子的整个体积。

在化学中,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 Z 表示,而核内的中子数目则用符号 A 表示。

电子的数量通常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状态。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 10^-15 米,而原子整体的直径约为 10^-10 米。

因此原子核的大小是原子整体的万分之一。

由于质子和中子都属于核子,因此原子核也被称为核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性质。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包含一个质子,而氧原子的原子核则包含了 8 个质子。

3. 电子轨道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但并不是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而是以一定的能级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中。

电子轨道可以由量子数来描述,分为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主量子数决定了电子的能级大小,角量子数决定了电子轨道的形状,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则决定了电子的方向。

4. 电子云电子不是固定在某条轨道上的,而是以一定概率分布在电子云中。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位置的概率密度分布,可以用来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和轨道。

电子云的形状可以由轨道函数描述,它是通过量子力学方程求解得到的。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表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了同一个主量子数的化学元素。

周期表的周期表示了元素的电子壳层数量,而周期表的族表示了元素的价电子数。

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很好地描述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6. 原子的质量数和质量能原子核的质量数是指核子的总质量,它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

而质量能则是描述核子结合情况的物理量,它等于原子核的质量与核子质量总和之间的差值。

质量能对核子的结合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原子核的衰变过程。

7.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是指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维持原子核的结构不发生变化,不会发生核衰变的状态。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九年级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九年级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九年级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电荷中性的。

2.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它呈正电荷,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3. 电子壳层电子围绕原子核以不同的能级分布,称为电子壳层。

第一层能容纳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能容纳最多8个电子,第三层能容纳最多18个电子。

4. 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5. 同位素拥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同种元素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元素具有不同的质量数。

6.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质量数决定了原子的相对质量。

7. 原子的电子排布根据能级填充规则,电子会按照一定顺序填充到电子壳层中。

其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它们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8. 原子的离子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变成带电离子。

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获得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

9. 原子的键合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10. 原子的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的变化,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原子核分裂成较小的核片段,核聚变是原子核合并形成较大的核。

这些是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关于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Point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不同原子不同,即决定元素的种类。

所有元素中没有中子数,即中子数为零。

Point2.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 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 电子层数 K L M N O P Q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 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Li Be Na Mg Al
H B C N O
F Si P S Cl
He Ne Ar
3.离子
(1)定义:,带正电的原子叫做,如Na +,2Mg +,3Al +;叫做阴离子;如2S -,Cl -,24SO -等。

(2)离子化合物: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直接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
(3)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2
2Mg+表示:
Cl-表示:
Point3 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很小。

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表达式为,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般省略不写。

2.某原子实际质量为a kg,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