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三单元__课题2原子的结构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通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等概念,掌握原子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学生需完成关于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填空题,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2. 实践操作题学生需利用提供的元素周期表,查找指定元素(如钠、氯等)的原子结构信息,并绘制出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明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3. 理解应用题结合课堂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等)的组成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特点,并尝试解释其化学性质。

4. 思考探究题提供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趣味化学实验(如气体导电实验),鼓励学生探索实验背后的原理,并思考如何利用所学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三、作业要求1. 所有题目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基础知识的填空题需要准确无误地填写每个空白处。

3. 实践操作题需用规范的方式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准确标注相关信息。

4. 理解应用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5. 思考探究题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进行解释。

6.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并保持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理解应用题的逻辑性和表述能力。

4. 思考探究题的探索精神和解释的合理性。

5. 作业的按时提交情况和整体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或解释。

对于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原子的结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
“阳”)离子。
16 2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m= ,n= ,
8 S x= 。该粒子是
(填粒子的化学符号)
第3题图
第4题图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该粒子带2个
O 单位负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2-;若该粒子带
Mg 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2+;若该
Ne 粒子不显电性,它的化学符号是
把电子在不同的区 域内运动的现象叫做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MNO P Q
离核远近: 近

能量高低: 低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仅限前3层)
(1)先 “里”后“外” .(能量最低原则)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正__电__的原子核和 核外带_负__电__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质__子__和 _中__子_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相__等__,电性 _相_反__,所以整个原子_不__显__(填显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分__子_;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原__子__;原子中带正电 荷的粒子是_质子__和__原__子_核__;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中子 、 分子 。 原子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 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 161个中子, 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1_1_1_ 。

四、相对原子质量(Ar)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kg)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 考,步入神秘 的微观世界。 学生想探究的 问题大部分将 在本节教学中 通过探究活动 中获得较满意 的答案,这对 于激发学生持 续的探究欲望 是大有裨益 的。
观察,分析:以氧原子 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 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 构成原子的。
通过对人类关 于原子结构的 认识过程调动 学生学习的兴 趣。
交流、评价,进行小组 自主归纳总
活动:
结,加工处
理,培养主动
与他人交流讨
论,清楚表达
自己观点的良
好学习方法。
课堂作业:习题第 1 题 教学反思:
1、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涉及微观的纯理课论的教学设计处理起来有点困 难,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抽 象思维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整个教学的难度,可以有两种设计方法: (1)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紧紧围绕书本展开教学,不要进行拓展或是少进行拓 展,整个设计紧紧围绕书本,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
[引课]
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
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
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
第一部分 [设问]
认识原子 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结构历史 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
怎样构成原子的? [讨论] 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 解释吗?
[设问]
学生活动
思考:物质世界是否可 分?能否分到尽头?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原子是实心的吗? 2.原子能分吗?若能 分,其内部结构是怎样 的?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 的质量有多大? 4.原子到底有多大?
1、原子中存在带电的 粒子,但它并不显电 性,其原因是…… 2、原子由质子、中 子、电子三种粒子构 成,但 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 有中子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 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 于中子数。 4、原子很小,但有一 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 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动画或图片,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
加工。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课题1: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的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
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4、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_优质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_优质课件

氢 和电子所1 带的电量相0 等,但电 1
氦 性相反,2 所以原子不2 显电性。 2

6
6
6

11
12
11

17
18
17

26
30
26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观察下表 ,你又能获得哪些信息?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0
1

2
2
2
2

11
11
12
11

17
17
18
1909年至1911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 他的合作者通过α粒子的 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 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a粒子轰击金箔视频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原子的发现历程 3.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即:在原子的中心有一 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 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 阳运转一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上核。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原子的结构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 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
所带正电荷数称 为核电荷数
(带正电) 中 子
(不带电)
电 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 (带负电)单位负电荷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思考2:原子是由带电的粒子构成的, 那么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
知识回顾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教学背景和地位:第三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是初中能否学好化学的第一道"分水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二、教学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子的构成又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

本课题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离子的形成及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

三、教学设计思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离子的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式打基础,特别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前面我们学习的有分子、原子,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引出离子,从而引出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离子。

我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课件、白板、视频动画等。

教学程序上采取老师提问--小组讨论--表达交流--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最后通过测试反馈来完成教学。

处在网络时代的学生大多数很喜欢上网,于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

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的形成的过程。

知道里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1、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2、体验“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有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中化学_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原子的结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题内容,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需要边讲边创设情景来展示原子内部的结构,让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

重点是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了解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③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④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1.2过程与方法: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③通过对原子结构探究,初步学会化学理论的探究方式及方法。

2.1 教学重点①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认识。

②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①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②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3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4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5 教学过程直接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3.2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视频引入,归纳总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回顾分子、原子的定义,完成课件上的练习,让学生回答填空,书写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并评价,讲解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个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提出问题:“原子还可以再分吗?”展示课件[讲解] 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

20世纪初,卢瑟福为了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曾用a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少数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
5.【2015】下图为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x的数值为 6 ,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2个硫离子 2S2- 。
一、离子及其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一般由金属原子失电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一般由非金属原子得电子)
二、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Mg2+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三、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联系
不显电性
带正电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带负电
阴离子
一、离子及其分类
离子
带电荷 的原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H+ Na+
K+ Mg2+ Al3+
氢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F-
Cl-
O2-
S2-
氟离子 氯离子 氧离子 硫离子
第3题图
第4题图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该粒子带2个
单位负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O2- ;若该粒子
带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Mg2+ ; 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它的化学符号是 Ne 。
自主讨论
原子和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阳 离 子
失电子 原 得电子 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 离 子
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
D
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 A、E
化学性质相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A、E
感知中考
1.【2007】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值为 11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 或“失”) 失 电子。若元素B的原子比A的原子多6个 电子,则A、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根据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④ (填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的微观构成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课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结构示意图;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动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离子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3.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原子核;②圆圈内+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③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④弧线表示电子层数;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二、自主预习(阅读课本55页)1.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氦为2个电子)。

2.原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3.离子的形成: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离子。

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带正电;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负电。

三、探究一钠在氯气燃烧,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稳定结构的?请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新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个性化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播放氯化钠形成的动画,然后让学生讨论:要趋于稳定结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学生可能设计出很多种方案,师生一起分析可能性。

也可由几位学生来表演,扮演不同的原子。

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目的是能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

例如让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双方交换电子,变成好朋友。

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二离子的形成(思考并回答)1.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否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举例说明钠、铝、氧、氯原子怎么达到稳定结构)结论:离子的形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原子结构 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原子结构 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后作业
13. 如图所示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
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 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
的能量 D.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第13题)
课后作业
14. 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x B. 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 C. x =2 D. 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课后作业
9.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原子核外,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一定为8 D. 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课后作业
10. 根据下列各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化学 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C )
B. 中子数
C. 电子层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课后作业
7. 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D )
A
B
C
D
课后作业
8. 如图所示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
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最外层有8个电子
B. 该粒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电荷数为18
(第8题)
A
B
C
D
课后作业
三、化学用语积累
11.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铝元素 Al ; 钙元素 Ca ; ⁠
铜元素
Cu

氢气
H2


氮气 N2 ;
二氧化硫
SO2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理解电子云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微观世界观念,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原子的构成,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

2. 教学难点:理解电子云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原子结构的图片和动画。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显微镜、示波器等。

3. 准备学生实验所需的试剂和器具,如荧光粉、显微镜等。

4. 准备教师讲解视频,包括原子结构的动画和电子云的空间分布演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新的观点原子。

(2)介绍原子的定义和构成,以及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 探究活动(1)通过实验展示原子核、核外电子以及电子层等观点,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加深对原子结构理解。

(2)通过观察模型,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空间运动轨道。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电子层中电子的数量规律。

3.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探究效果,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针对各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疑惑。

(3)归纳总结各组讨论结果,强调重点和难点。

4. 稳固练习(1)设计针对性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师批改学生练习题,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5. 作业安置(1)根据教室所学内容,安置适量的课后作业,稳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6. 教室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印象。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结构模型,能够诠释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排布特点1:电子在 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运动的区域叫 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
请向你的同桌说说下面两种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
+10 2 8
+12 2 8 2
氖原子结构示意图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第一层最多容纳多少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多少电子? 最外层最多容纳多少电子?(若仅有一层呢?)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 ,只要 加以客 观报道 ,自然 而然的 就是唯 物主义 的,就 能从中 阐发历 史规律 。自然 规律、 社会历 史规律 是客观 存在, 无时无 刻不在 运转并 制约着 人们的 活动。 但规律 又是抽 象的, 看不见 ,摸不 着,认 识规律 不那么 容易。

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 是人类 社会由 低级到 高级的 无穷发 展过程 中的一 些暂时 阶段。 每一个 阶段都 是必然 的,因 此,对 它所发 生的时 代和条 件来说 ,都有 它存在 的理由 ;但是 对它自 己内部 逐渐发 展起来 的新的 、更高 的条件 来说, 它就变 成过时 的和没 有存在 的理由 了;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基本认识,加深对原子核、电子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原子的结构》相关内容,包括原子的定义、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分布等基本概念。

2. 理论练习(1)完成关于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填空题和选择题,加深对原子核、电子等概念的理解。

(2)分析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并尝试总结规律。

(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验观察(1)进行简单的原子结构实验,如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金属表面原子的排列情况。

(2)观察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变化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4. 报告撰写(1)撰写关于原子结构实验的简单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及结论。

(2)结合预习和理论练习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的短文。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练习部分(1)基础知识填空题和选择题需认真完成,要求答案准确,书写工整。

(2)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综合小组意见完成总结。

2. 实验观察部分(1)实验过程中需仔细观察,记录详细的过程和结果。

(2)实验报告需包含实验的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对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3. 报告撰写部分(1)实验报告要求内容真实、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短文需结合预习和理论练习的内容,分析原子的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答案的准确性、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观察的细致程度、报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对于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给出改进建议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 相 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特点:核外电子 是分层运动的, 这种分层运动也 叫分层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 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 布; 2、电子层: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 的远近不同,将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 称看成不同的电子层。由内向外的序数n 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 为K、L、M、N、O、P、Q……电子层。
1 6 8
碳原子
氧原子 钠原子 氯原子
11
17
12
18
11
17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核电荷数=电子数
对原子的构成你又 有哪些发现 ?
核电荷数的意义: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 ①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②原子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在分 ③原子不显电性 ④原子的构成 ⑤原子中微粒的电性和质量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3.2 原子的 结 构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①了解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构成
观察原子构成的示意图,你能得 到什么信息?
你能总结出 哪些规律?
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 微粒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原子种类
阅读教材 总结规律
规律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
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氢原子
1 6 8
0 6 8
28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 10 该原子的符号是 ____。Ne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 12 ,符号是 荷的阳离子,X值为___ ____ Mg2+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 8 ,符号是__ 荷的阴离子,X值为___ O2点评:求离子的核电荷数采用还原成原子 的方法
5、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a、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结构大多不稳定,化学 性质活泼;离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b、电性不同: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
(2)联系:
得电子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失电子
阴离子
【基础练习】
辨别下列哪些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哪些是离子结 构示意图,并能够根据结构示意图写出对应的符 号: Na +11 2 8 1 Mg +12 2 8 2 S +16 2 8 6 Cl +17 2 8 7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计算:氢碳氧的 相对原子 质量
其它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 1 / 12
已知: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 计算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点三
查出相对 原子质量
得到:氢是1,碳是12,氧是16,钠是23等等
4、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分子、离 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 (如:He、Ne);金属(如:Hg、Fe); 少数固态非金属(如:C、Si)。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双原子气体分子 (如:H2、O2、N2);多原子共价化合物(如: H2O、CO2、HCl)。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 NaCl、K2S、CuSO4)。
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在化学反应中
易得到(8-最外层电子数)个电子。
【结论】原子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 化学性质相似
Na
氯化纳(NaCl)的形成过程
给出一个电子 +17 2 87
Cl
+11 2 81
Na
+
阳离子
阴离子
Cl +17 28 8
+11 2 8 离子化合物
Na
+
Cl -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离子。
其中: 带正 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 + 2+ 3+ 如:Na 、K 、Mg 、Al 。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22如: O 、S 、 F 、Cl 。
2、离子化合物:像氯化钠由阴、阳离子靠 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3、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符号,然后 将电荷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 前、符号在后,“1”省略不写。离子所带 电荷数由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 Na++11 2 8 Mg +12 2 8
S2- +16 2 8 8 Cl- +17 2 8 8
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能力提高】
某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为13, 10 ,该离子的 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名称是______ 铝离子 ,符号是____ Al3+ ,该离子的 结构示意图是: +13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H 1 0 1 1 12 16 23
C
O
6
8
6
8
6
8
Na
11
12
1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意义:科学家规定,以一个碳原 (指碳-12)质量的十二分之一标准,其他的 原子重量同这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所以, 相对原子质量是单位为1,省略不写。

【思考】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 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含 义:
核电荷数
Na
电子层 该层电子数 原子核
展示交流
+35 2 8 18 7
任务:
K
CaBrΒιβλιοθήκη 请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电子总是从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起,然 后由里往外排
得失电 子情况 不易 得失 易失去 易得到
化学 性质 稳定 不稳定
金属 原子 非金属 原子
不少于4
不稳定
各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
稀有的原子 :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氦
为2),在 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我 们把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在化学反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一定的。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2n2(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8(K层 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过关斩将:
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原子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的关系密切。

稀有气 体原子

最外层电子 数特点 都为 8 (氦为2) 一般 少于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