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学校易门县小街中学设计教师马天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的教学内容。
是继《分子和原子》后对物质微观分析的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原子的构成又与后面知识点如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与化学式等密切相关,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性的章节,学好这一课题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问题推进法、自主阅读法,以及小组讨论法.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查找张青莲教授的事迹简介。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下一页
原子的体积很小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
电子在其中 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 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 有没有规律可循那?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 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 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排布特点1:电子 在核外是分层排 布的
小结: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原 子 (不带电) 电 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排布规律:分层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最少有一层,第一层最 多排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只 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电 子也是稳定结构(如: He)。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3 21
Li
+4 22
Be
+5 23
B
+6 24
C
+7 25
N
+8 26
O
+9 27
F
+10 28
Ne
+11 281 +12 282 +13 283
2.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现代原子结构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电子在核外做无 规则的高速运转
3.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原子弹爆炸原理是原子的核裂变,证明原子可分。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通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等概念,掌握原子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学生需完成关于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填空题,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2. 实践操作题学生需利用提供的元素周期表,查找指定元素(如钠、氯等)的原子结构信息,并绘制出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明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3. 理解应用题结合课堂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等)的组成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特点,并尝试解释其化学性质。
4. 思考探究题提供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趣味化学实验(如气体导电实验),鼓励学生探索实验背后的原理,并思考如何利用所学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三、作业要求1. 所有题目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基础知识的填空题需要准确无误地填写每个空白处。
3. 实践操作题需用规范的方式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准确标注相关信息。
4. 理解应用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5. 思考探究题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进行解释。
6.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并保持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理解应用题的逻辑性和表述能力。
4. 思考探究题的探索精神和解释的合理性。
5. 作业的按时提交情况和整体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或解释。
对于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原子的结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解析版)一、单选题1.(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答案】D【解析】略2.(2023秋·福建泉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对应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含有电子B.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C.拉瓦锡发现了质子D.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答案】C【详解】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含有电子,正确;B、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正确;C、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成分,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错误;D、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正确;故选C。
3.(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原子是由A.电子和中子构成的B.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质子和电子构成的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答案】D【详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电子和中子构成的,错误;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错误;C、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质子和电子构成的,错误;D、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正确。
故选D。
4.(2023秋·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中)2023年4月13日,倭国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核外电子数为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
【详解】A、由图可知,原子中有一个质子,故A不符合题意;B、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因此是1,故B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因此为1+2=3,故C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电子数为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原子结构进行辨析即可。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课题2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因此原子核中含有几个质子,就决定了原子核带有几个正电荷。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总结】原子的构成【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总结与交流】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种类不同,原子内质子数也不同【对应训练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答案】A【变式】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答案】B【过渡】了解的原子结构后,接下来再从“量”的角度认识原子。
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你知道小到什么程度吗?科学家们测出了一些原子的质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讨论】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原子的真实数值真是太小了,这样的数据容易书写、记忆和使用吗?能不能有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呢?【总结】科学家们经过商议,一致同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总结】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即用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 ,通常省略不写。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观察下面表格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粒子种类质量 质子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质子质量的1/1836【总结】1.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2.电子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氢
1
0
1
1
1
碳
6
6
6
6
6
氧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3. 质子数、中子数在数量上有什么(shén 关 me)
系?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有什么(shén me)联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1.不同原子之间有哪些(nǎxiē)区别?
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diànzǐ)构成的吗?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观察(guānchá)表格(表3-1),思考下列问题
化学性质不变。
(huàxué
xìngz;h气ì) 态
水不分变子成其他分子。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也改变。
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yǎngqì)时过,氧化氢分子 变成了 水分子和
水分子 和 氧分子是与
过氧化氢分子不同的分子。
5、分子的概念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57×10-26kg =16
1 ×1.993×10-26kg 1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原子的结构》处于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第2课题,本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还是全教材的重点知识之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优势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节课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
2. 学情分析:
我县地处偏远山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好在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节课将继续带领学生探究原子质量有多大、体积有多大,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中子数只与原子的质量有关系,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3.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情境教学、PPT、多媒体展示、讲解相结合。
【教学手段】
实物、多媒(包含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动画)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负电),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2、计算公式。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1 16 56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所以不能用g或 Kg作单位。
原子种类 氢
相对原子质 量
质子数
中子数
碳
钠 氧
1 12 23 16 56
1
0 6 12 8
6
11 8 26
铁
30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近似值)
张青莲教授1908 年 生 , 江 苏 常 熟 人 。 1930 年 毕 业 于 上 海 光 华 大 学 , 1936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 学 位是我国科学院院士,于 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 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铱、锌 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 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 贡献。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采用 中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 这不仅说明中国人的科学水平 1908年7月- 2006年12月 有国际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1.原子构成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12作为标
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近似值)
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一 、原子的构成 质子 (+) 原子核 原 (+) 中子(不带电) 子 核外电子(-)
原子结构动画
电子
电子
-
+ +
+
电子
+
+ + -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原子核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1.利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物质表面结构,进而推断原子的排列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运用数学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原子结构的理论。
2.运用模型和比喻,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子结构。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和示意图,解释原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并能从中获取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
3.撰写科学小论文: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原子结构相关话题,如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撰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4.家庭小实验:
-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实验要求安全、环保,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
-教师通过展示原子结构的神奇之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意识到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与环保活动,提倡绿色化学。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15号选手一、【教材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耍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屮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在前面第二节课已经学习了分子,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那么离开了化学变化呢?同时,学生的微观知识还较少,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本设计将以原子结构发现史话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图表、多媒体课件,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自制原子模型来创设情景, 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动手实验、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1、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和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分析、讨论,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
2、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口己的观点。
3、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4、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及其探索历程【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探究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初步渗透。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进而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
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学情分析我说课的内容选自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中学生对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已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部分性质。
这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同时,原子结构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五】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 53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 53 页图 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设计隆回九龙学校罗安一、【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第1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材将视野放到了微观的世界,它沿着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的思路进行编写,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局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可以这样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将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
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因此要用模型、图片、表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设计理念】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以理论为基础的合作探究式教学。
力求做到两个体现和三个突出。
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突出以理论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突出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原子的电性关系、数量关系;②了解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初步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六、【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知识回顾,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感悟新知】【合作交流,领悟新知】【盘点收获,整理所学】【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以理论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构建模型验证猜想,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及各种粒子的带电性。
2:各粒子间的等量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4:知道什么是离子。
学习重点:
1:原子的结构,及离子的带电性。
2:离子的形成。
学习难点:
1:各粒子间的等量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过程:
(一)原子的结构
1:阅读课文(53页)找出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各种粒子均显什么电性。
2:什么是核电荷数?。
3:通过原子本身不显电性这一线索,填写以下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阅读课文(54页)了解什么叫做分层排布。
2:根据组成原子个粒子间的关系完成下题。
提示
(三)离子
1:阅读课文(55页)什么样的电子排布被称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2:什么样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并举例说明,画出相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什么样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并举例说明,画出相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如何变成离子,什么的离子属于阳离子,什么样的离子属于阴离子。
5:物质可以有、、构成。
作业:
书后习题1.(1)(2)(3)(4)(5)
3。
教案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等于。
5.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越远,电子能量。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次之为,依次类推为,离核最远的也叫。
其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个电子层的,电子数不超2个)。
6.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化学性质,这种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都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探究与交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能否再分呢?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问题1原子能否再分呢?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电子问题2分析P53表3-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8 8 8钠11 12 11氯17 18 17(1)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2)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观看原子爆炸的视频,可见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还可以再分。
指导学生观察P53图3-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并结合教材阅读归纳出原子的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观察表格,分析、交流、归纳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小结:(1)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
氢原子不含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与中子之间不一定相等。
(3)不同原子之间,质子数、电子数不相同。
探究与交流(3)不同原子之间的有哪些区别?问题3观察下表,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与电量上有何区别?粒子电性电量质子带正电1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负电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中性不带电荷(1)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和电量上有何关系?(2)原子核电性与电量决定因素?(3)为什么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知识点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视频播放:核外电子分层排布flash动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问题1(1)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如何?(2)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离核远近的依据?(3)原子中,离核最近是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为?离核最远的是最外层,最外层上电子数不超过几个?(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呢?)问题2请指出下面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明白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性质,是学习好原子结构的钥匙。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53 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53 页图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问题二: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带电荷原子核(带电情况)问题三:看课本53 页表3-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1、核电荷数= = ;2、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3、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一般的氢原子无。
问题四: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电,核外电子带电,它们所带的电荷,电性,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问题五: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决定。
二、小组合作相互研讨同位的或前后的为一个小组,对上述问题进行研讨,订正错误。
三、交流展示巩固知识四、反馈测评强化知识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在原子结构中不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 、质子B、中子 C 、电子D、.原子核3、某些花岗石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B、86C、136D、2224、决定原子种类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原子核5、不显电性的一组粒子是()A.质子、中子、电子B.原子核、原子、分子C.中子、电子、原子D.中子、原子、分子五、归纳总结知识拓展1、知识拓展一个质子的质量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小结:决定原子质量的主要是______数和_______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 子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电 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表示原子核带的电量
阅读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1、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 3、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质子决定,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 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 模型。
•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 层模型):当原子只有 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 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 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 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 核运动。
•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 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 道。
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 扫描遂道显微镜(STM)可以看到单个的 原子。
用真空遂道显微镜观察原子
而原子呢?是否还可以再分? 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们进 行了无数的实验。他们用原子模型来表示 原子,并通过实验来不断的修正模型。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 的不能再分的粒子— —原子构成。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分__子__;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是__原__子__;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质_ 子_和__原__子__核__; 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中子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电__子__;决定原 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原__子__核___。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 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1_1_1__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 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一种原子(A)的质量 Ar=
碳 原 子质量的1/12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1 ”,省略不写。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0
1
6 8
11
17
26
26
练习1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正__电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负__电___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质__子___和__中__子__构成。由于它们所 带的电荷__相__等___ ,电性_相__反__,所以整个原子_不__显___(填显 或不显)电性。来自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电子云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大部分α粒子在穿过金属 箔片; 少数的α粒子方向明显发 生大角度改变
原子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那么, 他由哪些部分构成?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是整个原 子的质量,那么原子核又是怎样 构成的呢?
原子的结构
➢ 原子及原子核的构成
{ {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的结构
➢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 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 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其中质子数决定了 原子的种类。如:碳原子
核观电察表荷格数,=思质考子下数列=问核题外电子数
1、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 不同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氢原子的中子数为0,因此,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3、质子、中子、电子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本身带电吗?为什么? 质子和电子数目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 ,所以原子不带电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 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 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 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 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如:氢原子的电子云
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原子的质量很小,记忆、计算都很不方便,怎么办?
二、相对原子质量(Ar)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首先明白: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分子、原子都是属于微粒的一种。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 汤姆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1803年 1904年 1911年 1913年 1927-1935年
•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 实的、不可再分的实 心球。
“化学的新时代是从原 子论开始的”
——恩格斯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 一定质量的微粒,普 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 中。
•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 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子,其中 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找规律:阅读上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 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1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和了电荷,从而形成 (J.J.Thomson ,1856~1940)了中性原子。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 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 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 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 行星原子模型):原子 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 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 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 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