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活教育》读后感
《活教育》读后感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有生命力和成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一下就记住了这句话。
以后,我要以此为教学指导,寓教于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有一条是,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
当他自己动手做了就与事物发生了直接的接触,有了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了事物的性质。
当孩子知道了动手做的好处,他的兴趣便会越加浓厚,兴趣越加浓厚,就越想动手做,从而使得他做事的能力越来越强,他的整个人便会越来越有自信。
其实,数学教学中,“在做中学”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轻松快乐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记得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你对三角形已经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后,我又引导:你会画三角形吗?请用彩色笔在纸上画一个大小适中的三角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
接下来我选择了三幅典型的三角形图形。
继续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是你们印象中的三角形吗?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交流后,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三角形是怎样的一种图形?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很快在脑海中形成了“三角形是怎样的一种图形”的概念,这便是“在做中学”的好处。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还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好话的,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人家骂他的。
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儿童怎样做人,怎样求学。
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使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涵盖面广,知识点琐碎,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处着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始。
那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该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入手。
陈鹤勤《活教育》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陈鹤勤《活教育》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读后感一嗨,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中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的部分,哎呀,真是让我感触良多呢!一开始呀,我就被陈鹤琴先生那种对孩子满满的爱和关注所打动。
他说儿童音乐教育可不是随便教教唱唱歌那么简单,这得从孩子的天性出发。
你想啊,孩子们天生就爱蹦蹦跳跳、哼哼唱唱的,这就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
书里还提到,音乐教育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更美。
就像一颗小种子,在美妙的音乐浇灌下,能开出最漂亮的花。
通过音乐,孩子们能感受到快乐、悲伤、勇敢这些各种各样的情感,这多神奇呀!而且哦,陈鹤琴先生强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
可不是嘛,在家里咱们可以经常放放好听的儿歌,在学校老师也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玩音乐游戏。
这样一来,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围绕在孩子们身边,他们不知不觉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啦。
我还想到,咱们不能死板地教孩子音乐知识,得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发挥。
说不定孩子自己敲敲打打出来的节奏,比我们教的还有趣呢!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我读陈鹤琴《活教育》中儿童音乐教育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刚翻开这部分内容,我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
陈鹤琴先生讲的东西太有意思啦!他说儿童音乐教育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
我就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你看,当孩子们唱起歌,那小脸上洋溢的快乐,简直能感染所有人。
而且呀,音乐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就比如说,给他们一段旋律,他们能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可能是在森林里和小动物玩耍,也可能是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多棒啊!还有呢,书中提到音乐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小宝宝们可能更喜欢简单欢快的儿歌,大一点的孩子就能欣赏更复杂一些的音乐了。
这让我明白了,不能一股脑地把所有音乐都塞给孩子,得因材施教。
另外,我觉得家长和老师在儿童音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哪怕他们唱得跑调了,也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要让他们知道,音乐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比赛的。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新、选)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作者:“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会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活教育”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幼儿多参与,多动手。
幼儿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
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依陈鹤琴看来,我们的教学要活“做”就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
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幼儿多“做”的例子是很多,不管上的是什么课,音乐课让孩子多拍、多唱、多跳,科学课让孩子动手做简单的实验,学习记录的方法,美术课多涂、多画。
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
”这条原则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用、普遍的一条原则。
以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自己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去运用“活教育“从如下几点阐述。
一﹑把握兴趣点教师通过媒体、实物、以及开放性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变化。
当孩子发现这一特征后,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于是教师立即抓住这个兴趣点,来挖掘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通过图片、媒体,让孩子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
师幼在共同探索过程中,寻求答案,并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
当孩子对事物的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
如教师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的形象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
教师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点拨,能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与想象。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作者:“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会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活教育”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幼儿多参与,多动手。
幼儿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
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依陈鹤琴看来,我们的教学要活“做”就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
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幼儿多“做”的例子是很多,不管上的是什么课,音乐课让孩子多拍、多唱、多跳,科学课让孩子动手做简单的实验,学习记录的方法,美术课多涂、多画。
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
”这条原则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用、普遍的一条原则。
以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自己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去运用“活教育“从如下几点阐述。
一﹑把握兴趣点教师通过媒体、实物、以及开放性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变化。
当孩子发现这一特征后,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于是教师立即抓住这个兴趣点,来挖掘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通过图片、媒体,让孩子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
师幼在共同探索过程中,寻求答案,并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
当孩子对事物的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
如教师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的形象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
《活教育的方法》读后感
《活教育的方法》读后感让孩子尽情地去做“做”——《活教育的方法》读后感踏入教育岗位之后,我拜读了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方法》一文,阅后掩卷长思,不禁叹为观止,颇有心得。
由大家的论着中,我转而想到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中得到些启示……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教学一个时期以来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长久下来周而复始的后果是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纯粹是以被动的接受为主,主动性学习的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
由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长期以单纯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导致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一类的说法,现在来看,可以说是有着局限性的。
这种评价方式并不适宜对学生全面的综合性的正确评价,因为学生作为单个主体,也是具有思想的“活人”,这个活就在于它是总是处在不断发展、活动、曲线前进的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所以我们确是应该改变观念,改变过去的单一评价方式为多动向评价方式,即把对学生的评价在长期动态的发展曲线上分多项评价指标,最后做出综合性的判断,这样就有利于保护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学校生活中既学到应学的文化知识、又体验到生活成功的经验和乐趣,然后把这种体验与思想转嫁到对人生的思索和审视中,必然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历程、人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等产生积极地影响和作用。
这就是陈先生所提出的“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着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
他热爱祖国、胸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抱负,把培养中华民族的下一代作为自己终生的远大目标。
在他的思想当中他认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的所有重任都将由他们来承担。
由此他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的正确理念。
在他的着述当中包括他的言行实践都一贯重视对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他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德智体都能从小好好学起。
《活教育》读书笔记
《活教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一书,深受启发。
这本书所传达的教育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教育的前行之路。
陈鹤琴先生主张“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僵化和刻板,忽略了儿童的天性和兴趣。
而“活教育”则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来学习。
书中提到,“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这一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常常将教育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之中,却忘记了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
春天的花朵、夏天的蝉鸣、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生动的教材。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四季的变化,感受生命的轮回,了解自然的规律。
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如市场的交易、人们的职业、社区的活动等,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
我们应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论。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去做,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比如,在科学课上,让孩子们亲自做实验,而不是仅仅观看老师的演示;在手工课上,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而不是按照模板临摹。
通过亲身的实践,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不断地总结经验,获得进步。
陈鹤琴先生还强调了教师在“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和观察者。
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指导。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孩子为中心,是否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
“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这一目标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素养,还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要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
《活教育》读书分享
《活教育》读书分享“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所表达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都经过科学实验和反复实践验证,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价值。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的话平凡却不简单,其中蕴涵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理念。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更是人一生中不可忽视的基础教育。
所以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幼儿做人就显得尤其重要。
当今幼儿园应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所提出的做人教育。
应该让幼儿学会做人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康的情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人生的技能。
活教育的课程论中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先生认为,课程应为目标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
强调了课程的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综合性、灵活性,突出了“活教育”的本质。
他还主张父母带孩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让孩童扩大视野,增强经验,发展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尊重事实,求真求是”的科学的人生态度。
活教育的方法论中又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先生认为,“做”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幼儿园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他反对传统教育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和消极制裁的管理方法。
提出整合教学、游戏教学、小组教学、活动教学、灵活教学的理念,这与当今幼儿园所提倡的整合教育、主题教育、区域教育、开放教育的理念相同。
所以现代幼儿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在幼儿原有的经验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出真知,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是在长期进行幼儿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感悟和实践。
陈鹤琴活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活教育读后感《陈鹤琴活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书籍,作者陈鹤琴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独特的见解,探讨了如何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也受益匪浅。
首先,陈鹤琴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她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陈鹤琴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启发。
其次,陈鹤琴在书中提出了“活教育”的理念。
她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生动的、活泼的过程,而不是死板的、呆板的。
她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理念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指导,它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最后,陈鹤琴在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她认为,教育者首先要有爱心,要真心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要关心学生的成长。
其次,教育者要有耐心,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要耐心指导学生的学习,要耐心培养学生的品格。
再次,教育者要有智慧,要善于引导学生,要善于启发学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这些素质和能力对于教育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
通过阅读《陈鹤琴活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也受益匪浅。
我将会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秉持陈鹤琴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坚持“活教育”的理念,培养自己具备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努力做好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教育》读书笔记
《活教育》读书笔记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著作,读完之后,让我对教育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思考。
书中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忽略了身边丰富的教育资源。
而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应该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和经验。
比如,春天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秋天感受果实的成熟与收获;参与社区活动,了解社会的运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儿童更真实地感受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一原则也让我印象深刻。
它指出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
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手工制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裁剪、粘贴,完成作品。
这种实践式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和保护这种创造力。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给学生过多的束缚和限制,而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
比如,在绘画课上,不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和样板去画,而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心中所想。
在教学方法上,“活教育”提倡采用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小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让他们在相互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拓展思维。
个别教学则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活教育”还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活教育》读后感
《活教育》读后感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需要研究型的教师,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每一次阅读专业书籍,都会使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层的理解和体会。
静心品读《活教育》,感悟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智慧传承,百年之后依然光彩夺目,体味教育的魅力。
《活教育》作者陈鹤琴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
他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儿园——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创了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先河,称之为幼教之父;他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师范学校,倡导活教育,开创了幼儿师资培养的先河;他通过对自己长子808天的跟踪、观察和系统研究,出版了《家庭教育》专著,开创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先河。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在阅读本书时,我深刻体会到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超前性与专业性,百年前所提出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做法,从本质来说至今没有过时,教育自然要是“活的”、鲜明的、生机勃勃的,正如教育的对象儿童一样。
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们,都应该把握教育的初心,从而审视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不断地纠正错误做法,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砥砺前行。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点来分享我地感悟:一、“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活教育”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纵观陈鹤琴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着眼如今的幼教工作,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儿童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理路。
如陈鹤琴先生提出“首先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教育,而不是死教育”。
研究教育从研究儿童开始,儿童是如何发展的,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是怎么样的,儿童的行为特点是怎么样的。
陈鹤琴明确提出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他指出:“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
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
《活教育》读书笔记
《活教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感触颇深。
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为教育之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也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陈鹤琴先生主张“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要让儿童在“做中学”。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儿童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书中,陈鹤琴先生提到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一观点。
这让我反思我们如今的教育,是不是把孩子们关在了小小的教室里,让他们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隔绝了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
比如春天来了,带孩子们去公园看看绽放的花朵,听听鸟儿的歌声;秋天到了,让他们去果园采摘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做中学”也是“活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学校开展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尝试。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尝试。
而不是在老师的过度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比如在科学实验课上,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总结实验结果。
这样的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活教育”还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材料。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让我深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
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能够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在书中,陈鹤琴先生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篇一一、引言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其“活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而且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依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强调的是以儿童为中心,以生活为课程,以实践为方法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 以儿童为中心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性。
他强调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以满足其成长需求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2. 以生活为课程陈鹤琴提倡以生活为课程,将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教育内容,使儿童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他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各种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儿童在全面的教育中得到发展。
3. 以实践为方法陈鹤琴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强调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提倡让儿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游戏、手工制作、社会实践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要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应该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多方面的能力。
其次,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幼儿教育应该尊重这些差异,为每个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最后,要注重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幼儿教育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策略为了实施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活教育读后感(共5篇)
活教育读后感(共5篇)第1篇:《活的教育方法》读后感《活教育的方法》读后感我学习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方法》,收益匪浅。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孩子心理学家及孩子教育专家。
他一贯重视孩子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
”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深受启发。
理论提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曾经我看过卢梭的《爱弥儿》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出自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所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人间的“真、善、美”才是最重要的。
这忽然让我想起春秋时期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
”觉得应该引导孩子们一直保持这个善良。
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
”所以要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延续至今,陈老前辈的活教育就是要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引导孩子真正去了解这个社会。
比如:本学期进行的海洋主题教育,我们就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的家乡,然后请孩子们进行剖鱼的活动,孩子们就是走进了大自然。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
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说到完整的人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续爱的教育》里面很多的很多的优秀品德都是从一个小小的故事和历史为载体的。
所以我也开始学习故事里的主人公将我看到过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
比如我们班的孩子总是容易哭泣,碰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就流眼泪,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告诉他们我们其实已经很幸福了,要向海伦凯勒一样坚强。
“活教育理论”读后感
“活教育理论”读后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教育理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教育理论”读后感篇1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学生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怀揣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提出了“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的主张。
他一贯重视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
”在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后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我有幸拜读之后深受启发,现就此谈谈一点体会。
一、“活动”乃重中之重。
陈鹤琴先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学生的“做”,“做”即活动。
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学生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
“好动”是学生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没有一个学生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学生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学生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学生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学生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
“做”,也是学生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
陈鹤琴先生曾说:“学生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有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
学习“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美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得
学习“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美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得假期有幸拜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这本书,这位中国学前教育泰斗的思想之深刻、理念之先进,令我深深折服。
陈鹤琴先生被誉为“中国的幼教之父”。
“中国的福禄贝尔”。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而研究与了解儿童,热爱与尊重儿童又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读完这本书使我更深的理解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在幼儿园工作的一日活动中如何践行“活教育”呢?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梁启超先生著《论幼子》:“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直言告诫:人生百年,建树立足于幼年时所受的教育。
幼儿时期,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运用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施以生活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学会生活,具备生活的能力是成长的最好方式。
一、注重培养幼儿做人活教育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展开的。
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儿童。
”活教育理论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蕴涵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理念。
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他必须热爱人类,不论国籍、种族、阶级或宗教。
他必须热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他应该以“世界一家”的思想作为人类最终目标。
其次,是要做中国人。
在世界上还存在各个国家时,做一个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个拥有长期光荣历史的国家,并尽力来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
他也必须热爱生长在同一块国土上有着同样命运的同胞们,他们为同一个目标,即为自己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
最后,是要做现代中国人。
他必须有强壮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的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
“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普遍而抽象的人类情感和认识理性出发,逐层赋予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时代精神和现实需求等涵义,使教育目标逐步具体,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陈鹤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与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儿童做人”是相一致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更是人一生中不可忽视的基础教育。
《活教育》读书笔记
《活教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感触颇深。
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为教育之路照亮了方向,也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要让儿童在“做中学”。
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机械灌输的模式,让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实效。
书中提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这让我反思我们如今的教育,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活教育”的方法论中,“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一原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意味着教师要在实际操作中教导学生,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授数学时,不再是单纯地讲解公式和定理,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问题解决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教育”还强调环境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需要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回想我们的成长过程,那些在户外的探索、与社会的接触,往往比课堂上的学习更让人印象深刻。
如今的孩子,很多时间都被束缚在教室里,缺少与自然和社会的亲密接触。
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了解社会的多元。
书中还提到了“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
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能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也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心得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心得第一篇: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心得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心得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理论有三大目标: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3.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这三条不仅对当时,乃至对今天的幼儿园教育,都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我们应把握好这三大目标,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
我是中国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在做,也是当下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国”这一意识如果是从小就有的,那对他今后良好的人格、修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
陈鹤琴先生在提到“做现代中国人”中提出:要有强壮的身体;有创造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心胸开阔和目光远大。
二。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而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
我在实践过程中,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的教育不仅孩子会乐意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非常好。
由于学龄前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较为直观的事物,如果我们多带他们到外面大自然中走走,他们的收获通常都比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看着挂图或是多媒体要多。
社会是个大课堂,我们要引领孩子们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更多、实践更多。
三。
在做中学、做中教、从做中求得进步杜威就曾经提出过要在做中学,而这里陈鹤琴先生还提出了一个做中教,并在此过程中求得进步,教师和孩子都来做,必要时给孩子提供帮助。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共有十七条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
举例来说:就像在区域活动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并在各个区域中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孩子,给与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他尝试自己解决,这就遵循了“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的原则,如不能解决的,教师就要提供帮助。
活教育读后感1000字
活教育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大全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儿童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近日,我仔细拜读了《活教育》,对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下面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悟。
我们正处在一个特别的时代,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每一位幼教人遇到的问题。
而这一点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的目的中给出了我们答案:“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指出了育人之魂的重要性。
《纲要》和《指南》也都提到要萌发幼儿对祖国、对家乡的初步情感。
因此我们创设了陶艺吧,孩子们可在其中了解富平特色陶艺的制作方法,一起动脑设计、动手制作自己的陶泥作品,同时提升艺术欣赏力和艺术创作力。
在霜降节气我们带领幼儿摘柿子,和老师家人一起体验柿饼的制作方法,了解柿饼是富平的特产;在传统节日里我们开展民俗体验活动,例如:端午节幼儿体验包粽子、做香包;重阳节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敬老院,做力所能的事给爷爷奶奶们带去欢乐和关爱;在节日中身临其境,感受节日中的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孩子们了解红军小英雄的故事,并在活动中角色扮演,在野战区变身小战士,通过各种游戏感受英雄的勇敢以及祖国、人民经受的磨难,在游戏、体育锻炼的同时感受英雄战士们为了祖国不怕困难和牺牲的精神,将热爱祖国的种子深深埋在心中。
因此我们在关注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幼儿身体素质、道德品质、社会性以及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是反对“死教育”的,书本主义教育就是“死教育”,而“活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学习。
所以平时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从幼儿的生活中出发,贴近幼儿,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了解幼儿心理、认识幼儿、观察幼儿。
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读《活教育》有感
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一切——读《活教育》有感市一幼沈燕敏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
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儿童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近日,我拜读了《活教育》,发现自己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体会。
“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了儿童”这几个字,是我读了《活教育》后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的陈鹤琴的最大的评价。
他呕心沥血地探求儿童的习惯、言语、情绪、心理,用慈母般的爱心去精心抚育儿童。
他试行家庭教育的成功,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承认。
他的活教育理论,至今对我们的教育还有极大的借鉴。
他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他告诉我们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到的,应当成为儿童园课程的中心。
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一、多一份思考,融入儿童的世界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没有一个儿童是不好动,不爱玩的,他们只要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或者受到外界的什么刺激他们都是要立刻去做的,他们不象成人有懂得自我控制的能力。
所以老师在生活中对儿童的这一行为是应该理解的,而不是一味的去制止,去约束。
所以我学到的第一点就是面对孩子的行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去评判,更多的是要有了解孩子、研究孩子的意识,学会去还原孩子的天性。
过多的约束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障碍,作为一个新教师对孩子的爱有余,但方式方法还太缺乏经验。
有一次户外活动,天有点冷飕飕的,我考他们可以用呼啦圈玩出几种方法?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坐在了旁边,小脚放在呼啦圈里,我观察了他好几分种他还是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
于是我很生气的跑上去说:“你看就你一个小朋友是坐在这里的,其他的朋友都去动脑筋想办法了,你真是一点都不爱动脑筋的,我不喜欢你了。
”听了我的话,小孩的头耷拉下了,拿着呼啦圈也只好加入了小朋友的队伍中去了,但是脸上没有笑容,旁边的小朋友也在学老师说了“不爱动脑筋。
活教育读后感结合幼儿园500字
活教育读后感结合幼儿园500字示例文章篇一:《活教育读后感》嘿,你们知道吗?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幼儿园教育的书,叫《活教育》,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书里讲了好多有趣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就好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比如说,它强调要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学习,这多棒呀!这就好比让我们自己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大森林,在里面发现各种新奇的东西。
我想到了我们幼儿园的一次活动,老师带着我们一起种小花儿。
我一开始还担心自己种不好呢,可没想到,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居然成功啦!这就像书里说的,让我们亲自去做,才能真正学会。
还有呀,书里说要注重小朋友的个性发展。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小明。
他特别喜欢画画,每次画画的时候,他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老师就给他很多机会去展示自己的画作,这难道不是因为老师懂得“活教育”吗?再想想,如果幼儿园只是让我们坐在那里听老师不停地讲,那得多无聊啊!就像每天都只能吃一样的饭菜,肯定会腻的。
我觉得“活教育”真的太重要啦!它能让我们在幼儿园里过得开心又能学到好多东西。
这不就像是给我们装上了一对翅膀,能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吗?我希望以后的幼儿园都能像书里说的那样,用“活教育”的方法,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快乐成长!示例文章篇二:《<活教育>读后感》最近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就好像在幼儿园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学得开心,玩得痛快。
读了《活教育》之后,我发现这不就是“活教育”的理念在实践嘛!比如说,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怎么做,而是让我们自己去观察材料,想想能做出什么东西来。
这多有趣呀!就像探险一样,我们自己去摸索,去发现。
这不就像陈鹤琴先生说的,要给我们“活”的教育,而不是死板的知识灌输吗?还有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去花园里观察小虫子。
大家都可兴奋啦!“哇,这只小虫子跑得好快!”“哎呀,那只虫子在干什么呢?”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作者: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会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活教育”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幼儿多参与,多动手。
幼儿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
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依陈鹤琴看来,我们的教学要活“做”就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
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幼儿多“做”的例子是很多,不管上的是什么课,音乐课让孩子多拍、多唱、多跳,科学课让孩子动手做简单的实验,学习记录的方法,美术课多涂、多画。
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
”这条原则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用、普遍的一条原则。
以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自己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去运用“活教育“从如下几点阐述。
一﹑把握兴趣点
教师通过媒体、实物、以及开放性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变化。
当孩子发现这一特征后,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于是教
师立即抓住这个兴趣点,来挖掘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通过图片、媒体,让孩子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
师幼在共同探索过程中,寻求答案,并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
当孩子对事物的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
如教师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的形象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
教师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点拨,能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与想象。
只有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才是真知识,只有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因此教师提供一个充分的“活”的空间,给予孩子自我发现的机会,从而让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这点我深有体会,现代教学采用了媒体教学,改以往书本教学为主的方法为媒体课件或实物教学,这样更开阔了孩子的视野,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采用媒体教学进行了一次教学展示,我运用大量的媒体课件让孩子们观看,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提问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思维特别活动,给这节活动课增加了很多的闪光点,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替代教学
陈鹤琴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你没有东西给他做,他就要破坏,就要捣乱。
所以我们要他做,要他建设,要他创造。
经常,一些顽皮的孩子会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让老师感到头痛。
其实,孩子是活泼好动的,我们要有事情让他做,让他在“做”中
学会遵守规则,学会自我提高,学会自我服务。
如课间休息时可以提供图书、玩具、积木等,让幼儿来玩一玩,搭一搭,也许他就不会捣乱的;学本领时提供丰富的教学具让他来操作一下,也许他会很快被吸引,而且操作的很好。
三、挖掘闪光点
陈鹤琴认为,孩子是喜欢称赞的,你称赞他,他就高兴,你吵他,他就反感。
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称赞,哪怕他只获得了一点点的进步,我们也要由衷的表扬他,帮助其树立自信。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受了老师的表扬好似“没感觉”,其实,他的心里多数是开心的,或许他不善于去表露出来,或许回家以后他会第一个把受表扬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善于用欣赏的眼光,肯定的语言去鼓励每一位孩子。
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被老师获得认可。
对于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这同时也能感染每一位孩子,使孩子们感到身心愉悦,进而使他们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积极运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并贯彻到今后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游戏、表演、展示等教学模式启发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提高学习兴趣,使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不但如此,我还要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努力的做一位成功的幼教工作者。
201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