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蜜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三下语文《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三下语文《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

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充分展开默读训练,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豁然享《蜜蜂》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

课文记叙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实验,最后发现蜜蜂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组课文围绕“观察”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学习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理解运用词语,感受科学家勤动手、细观察、善思考的科学精神。

新课标对小学中段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要充分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力争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

(重点)4.仔细品读相关语句,体会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难点)5.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来的。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在疏通生字词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实验的步骤,体会实验的严谨性。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实验步骤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感受科学家勤动手、细观察、善思考的科学精神。

《蜜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蜜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引言1.1 教学目的1. 让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帮助学生拓展对动物世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领域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1.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蜜蜂的生活习性、种类、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态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蜜蜂的蜂巢结构、采蜜过程、社会分工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蜜蜂的保护与关注。

通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蜜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重点1. 认知认知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多种感官体验,促进学生对蜜蜂的认知认识,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珍惜。

2. 学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知识点掌握:重点教授蜜蜂的生活习性、特点和重要性,使学生全面掌握与蜜蜂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

2. 正文2.1 课前准备教师在进行《蜜蜂》第二课时教学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准备,包括蜜蜂的生活习性、角色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或实物模型等,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蜜蜂的生活。

教师还需要准备好教学课件或教材,确保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教师还可以提前设计好一些活动或小组讨论题目,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教师要检查一下教学用具的完好性和教室的环境整洁程度,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妥当,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课前调动】师:我们同学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知道小动物其他本领吗?生:刺猬遇到危险能将自己的刺竖起来保护自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通过读书得来的。

生:我知道大象用鼻子吸水。

师:我觉得这本领不太奇特,有没有更奇特的。

生:我知道天快下雨时,蜻蜓会低飞。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看课外书啊。

师:我发现我们同学很喜欢看课外书。

生:变色龙可以随着周围环境来躲避攻击。

师:我们同学一定要拥有这样的意识,多读书,读好书。

师:刚才我们谈到许多动物有神奇的本领,蜜蜂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生:它会辨别方向。

生:蜜蜂会刺人,然后死掉。

我在法布尔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师:好,法布尔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布尔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的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读课题,起,声音真好听。

师:这些四字词你会读吗?火车火车谁来开,这一列开起来!生:读生字词语。

师:哇,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全班一起来试试,真整齐。

生:齐读生词。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新课伊始,通过复习生词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课文内容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视角,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或者法布尔做了一次什么试验?师:谁能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哦,读了这里,我知道了作者的实验原因,是?生: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师: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师: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试验过程,为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摆正了方向。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平安学区中心校刘彩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感悟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感悟法布尔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目标2分钟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实验过程,感悟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板书:实验)二、品读实验感悟严谨301.法布尔是怎样做这次实验的?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读文,师巡视学情)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法布尔是怎样做这次实验的?(指名说)3.课件出示“一天--------然后放出来。

”(生齐读)4.我想这样做这次实验,你们看行吗?课件出示:一天,我捉了几只蜜蜂,把它们放到玻璃瓶里。

自己带着蜜蜂到了一个地方,把它们放了出来。

然后我回到蜂巢等候蜜蜂的归来。

5 .我这样做行吗?说一说!(生交流看法)6.师总结:法布尔做实验时考虑问题怎么样?法布尔做实验时设想了每一个细节,看来科学实验真得需要仔细周密的态度啊!板书:仔细周密7.法布尔就是这样把做了记号的蜜蜂放飞了,师读“二十只左右-------阻力”课件出示:二十只左右-------阻力?”你们读读这段文字,孩子们,此时的蜜蜂真的触到地面了吗?(生:没有,为什么?)“几乎”这个词告诉我们即将触到而又未触到地面。

用词是多么严谨啊。

注意到老师描红的词语了吗?你能从这些词语中感悟到什么?(法布尔在猜测,不确定)8.小结:看来从词语的准确运用上也可以看出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9. 是啊,当我看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上的时候,我想:它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此时此刻,法布尔内心充满了对蜜蜂的怜爱,放声读读吧!谁来读?(指两名学生读,评价:我听出了你对蜜蜂的担心)尽管刮起了狂风,尽管阻力很大,但蜜蜂依然在艰难地寻找着回家的路-----齐读课件!齐读!真为蜜蜂担心啊!10.当法布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推测蜜蜂面临恶劣环境可能找不到家了。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边读边悟。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学习2-5自然段,进一步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1)实验的四个步骤: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再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蜜蜂认路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教学反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字词句段开始。先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文章段落大意。在此基础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就简单多了。学习时教给学生“长文短读”的方法,归纳出本文“遇到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几个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
3.学习本课,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课堂小结。
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奥秘在等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探究不怕困难的精神。
板书设计
《蜜蜂》
遇到问题——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进行实验——用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实验。
课时教学设计
年月日
课题
《蜜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实验过程;
2.继续学习收集的资料,积累语言,提高自学能力。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实验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蜜蜂和法布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
(2)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讨论去掉“几乎”“大概”可以吗?
(3)说说作者边看边思考的方法观察。

《蜜蜂》教学实录(通用14篇)

《蜜蜂》教学实录(通用14篇)

《蜜蜂》教学实录(通用14篇)《蜜蜂》篇1师:大家知道我是来自哪里什么样的老师?生:你是来自新疆漂亮的老师。

师:我是一个大嗓门的老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我们是大胆的同学。

上课。

师:你是否注意过鲜花的开放,是否注意过蜜蜂的纷飞……齐读课题。

生读。

师:大声点。

生再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我们把生字列出来,谁能读?请两个学生读。

师:(板书“试验”)……请大家再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生:课文写了关于蜜蜂的试验。

(师纠正读音,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师:谁写得好,就给谁一颗星。

师: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法布尔,这篇文章写了法布尔的什么事?生答。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生:读课文“我在花园里……”,其他同学听清了吗?师:接下来作了什么?生:放在口袋里师:还有吗?生:我补充,蜜蜂走了两里多路。

师:还有想说的?生:……(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试验的顺序。

)师:自由读读这几句话。

师:读完了吗?来,看看黑板。

是这样的顺序吗?生:是。

师:法布尔依次做了什么,请讲。

生:捉蜜蜂──口袋里──做记号──生:如果不放在口袋里,蜜蜂就会飞走。

师:我装在这样的口袋里行不行?生:……师:还有什么样的注意呢?你想得真周到。

听老师读,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读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法布尔……生:我看到了这时起风了。

师:谁愿意上来听一听?(请几个学生上台演示“四面飞散”)生:你现在打开纸袋。

其他同学读课文。

师:触到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几乎。

生:……师:为什么呢?四人小组商量商量。

生:因为那个时候正好起风了。

师:有可能。

所以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推测。

(出示一组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师:读明白了吗?生:……师:作者的体会……就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吧。

生读。

师:我还有一些担心。

小学三年级《蜜蜂》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三年级《蜜蜂》第二课时教案

14.蜜蜂第二课时板书课题:《蜜蜂》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蜜蜂辨认方向能力的实验过程。

3.感受课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师出示自学指导要求:认真朗读课文,3分钟后比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生自由读。

2.开火车读。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

师出示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五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师出示课件:1.文中哪句话是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为军神的?2.请快速阅读课文第1~11自然段“求治”部分,思考:沃克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3.默读课文第12~17自然段“手术前、手术中”部分,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有哪些“神”一般的表现呢?4.沃克医生需要为刘伯承的眼睛做哪些手术?生大声朗读课文,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师再次出示课件,并让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1.文中哪句话是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为军神的?生: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师作评价,鼓励更多的同学回答问题。

师:2.请快速阅读课文第1~11自然段“求治”部分,思考:沃克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师: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哦!师:沃克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生:“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师问:“从容镇定”是什么意思?生答:伤势严重从容镇定师问:“一针见血”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生答:医术高明师:3.默读课文第12~17自然段“手术前、手术中”部分,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有哪些“神”一般的表现呢?生: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师问:从这句话看出来什么?生答:刘伯承的意志坚强和镇定师出示图片并讲解。

师:眼睛离脑子太近了,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2020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2020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第二课时(教案)2020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蜂、辨认”等7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3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辨认、确确实实、毫米”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体会法布尔观察的认真和细致,并学会观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蜜蜂的特点和法布尔的实验。

2. 深入学习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描写蜜蜂辨认方向能力的句子,体会法布尔的观察方法。

3. 讨论交流: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蜜蜂辨认方向能力的理解,以及法布尔实验的严谨性。

4. 情境体验:模拟蜜蜂辨认方向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实验过程。

5. 总结提升:总结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以及法布尔实验的严谨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蜜蜂辨认方向实验视频。

2. 学具:蜜蜂辨认方向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蜜蜂的特点和法布尔的实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描写蜜蜂辨认方向能力的句子,体会法布尔的观察方法。

3. 讨论交流: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蜜蜂辨认方向能力的理解,以及法布尔实验的严谨性。

4. 情境体验:模拟蜜蜂辨认方向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实验过程。

5. 总结提升:总结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重点内容: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的观察方法、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选做题: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习性和特点,尝试进行简单的实验。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蜜蜂》优质课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蜜蜂》优质课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4蜜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蜜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

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设计说明《蜜蜂》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学习本文就是在了解蜜蜂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片段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者做实验的准备阶段、过程,以及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提出“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品味全文。

采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式解词,抓住重点词语去品析句子等方式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

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1.开火车读生字词卡片。

2.回忆作者围绕这个实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0篇)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0篇)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0篇)《蜜蜂》第二课时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小蜜蜂勤劳的品质。

2、熟悉歌曲旋律,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尝试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课件、《小蜜蜂》音乐。

活动过程一、学习新歌。

1、感知歌曲。

——播放音乐课件,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2、理解歌词内容。

——歌曲唱的是谁?——“做工”“匆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蜜蜂要“来匆匆、去匆匆?”“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是什么意思?——教师小结:小蜜蜂是最勤劳的昆虫之一,如果不勤快采花蜜,到了冬天可能就没有东西吃,会饿死的。

我们要向小蜜蜂学习,不做懒惰虫。

3、学唱歌曲。

——出示电子大书,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教师清楚地有感情地范唱。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唱歌。

——分组练唱歌曲:男孩、女孩分组等等。

二、创编动作。

——教师启发幼儿按乐句创编动作。

——教师和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三、音乐游戏。

——一组幼儿扮演鲜花、一组幼儿做蜜蜂,鲜花随音乐自由做动作,蜜蜂随音乐进行采花蜜。

活动应变音乐游戏时鼓励幼儿用表情、动作和眼神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在表演区鼓励幼儿进行歌曲表演。

区角活动表演区:投放小蜜蜂的头饰,让幼儿戴上头饰进行歌曲表演。

美工区:投放纸筒、黄色卡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鼓励幼儿制作小蜜蜂。

环境创设将幼儿用废旧纸筒等制作的小蜜蜂做成吊饰,布置活动室。

家园同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唱《小蜜蜂》,鼓励幼儿学习小蜜蜂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别学懒惰虫。

随机教育鼓励幼儿多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爱劳动、勤劳的精神。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篇2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蜜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蜜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蜜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蜜蜂》教学设计(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知道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力量,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想” “几乎” “也许” 感受用词的精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同学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到课文学习。

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看发觉和探究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力量,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培育观看习惯,学习探究精神。

教学预备:课前让同学搜集蜜蜂的资料。

老师预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要求1、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留意力最集中,不出声,不指读。

思索: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力量,做了一个试验,证明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力量。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的结论。

(2段写过程345段写结果6段写结论)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力量。

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其次段,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1)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终”来说一说吗?(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觉或感受?(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削减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3、分组学习,老师指导。

4、指名说说,全班相互沟通。

(1、先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

2 接着做了白色的记号,3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4最终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课堂实录前言:这是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课堂实录,主要介绍了老师如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及价值,帮助学生了解蜜蜂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爱护大自然。

一、课前准备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从图书馆和网上找到了一些与蜜蜂有关的绘本、图片和视频,准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们生动地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课堂布置了许多蜜蜂主题的装饰画,墙上贴着蜜蜂整个生命周期的图片,让学生们对蜜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蜜蜂吗?学生:蜜蜂是一种虫子,可以采集花蜜做蜜。

老师:好!蜜蜂是一种很神奇的小生物,它们是如何采集花蜜的呢?学生:蜜蜂会用嘴巴吸花蜜,再把它储存在蜂房里。

老师:非常好!蜜蜂可以从花中的花蜜腺处吸取花蜜,并将花蜜带回蜂巢中的蜂房里。

老师带领着学生们一起看一段有关采蜜的视频,让学生们更加形象地了解采蜜的过程。

老师:蜜蜂不仅会采蜜做蜜,还有另一种重要的任务,它们是什么呢?学生:授粉!老师:没错,蜜蜂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授粉。

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会把越野菜和水果上的花粉沾在身上,然后在另一朵花上将花粉掉落下来,完成授粉的任务。

这是什么意义呢?学生:可以让作物成熟更好,种植更多的作物。

老师:非常好!所以说,蜜蜂不仅对人类有很大的好处,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贡献。

老师展示了一张关于蜜蜂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图片,让学生们对蜜蜂的价值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老师:最后,我们来做一下手工吧!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让学生们制作蜜蜂的手工作品。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兴致勃勃地制作起来。

在做手工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和学生们互动交流,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蜜蜂的感受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们对蜜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环境保护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蜜蜂》第二课时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蜜蜂》第二课时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蜜蜂》第二课时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内容1. 字词学习:学生能够认读并理解“辨认、实验、附近、花瓣、油菜、资料、证实、包括、准确、亲眼”等词语。

2. 课文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和实验,以及蜜蜂如何辨认方向。

3.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到作者对蜜蜂的观察和实验,以及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如何观察和实验,以及蜜蜂如何辨认方向。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具体过程,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一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蜜蜂的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蜜蜂辨认方向的过程的推测。

4.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过程,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一过程。

5. 活动与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蜜蜂辨认方向相关的活动或游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课题:《蜜蜂》1. 作者的观察和实验2. 蜜蜂辨认方向的过程3. 实验验证蜜蜂辨认方向的过程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

2.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蜜蜂的观察和实验的短文。

3. 思维导图:学生绘制一张关于蜜蜂辨认方向的过程的思维导图。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蜜蜂的观察和实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蜜蜂辨认方向的过程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4.蜜蜂》第二课时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14.蜜蜂》第二课时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14.蜜蜂》第二课时课堂教学文字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写了作者做了一个有关生:蜜蜂的试验。

师:为什么做一个有关蜜蜂的实验?生:因为我听说蜜蜂有个辨认方向的能力。

而切它不论飞到哪里都可以飞回原处。

师:也就是说我不管我放多远,它都能够飞回来。

那是听说,我有没有确确实实地看到?生:没有。

师:我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所以做了这个试验。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我请男同学来读一读,女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一想。

男生读。

师:读得怎样呢?生:声音不响亮。

师:那女孩子来试一试?生:要。

师:那现在女还来读一读,男孩子来想一想。

女生读。

师:女同学比男同学好一点。

作者为了做这个试验,他先干什么?生:先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师:然后呢?生:他在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师:他一共拿了多少只蜜蜂来做试验?生:20只蜜蜂。

师:接着想,做了白色的记号后干什么呢?生:带着这些的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师:对了,那放出这些蜜蜂以后发生什么事情呢?生:那些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师:这就是作者一打开纸袋所观察到的。

蜜蜂在干什么?生:在寻找回家的路。

师:这证明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

但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些情况。

突然怎么了?生:起风了。

师:蜜蜂飞得怎么样?生:飞得很低。

师:几乎怎么样?生:几乎触到地面。

师:这时候是怎么想的呢?生:我想它们飞得那么低,怎么看到遥远的家呢?师:原来作者在担心它们找不到家。

因为蜜蜂飞得实在太低了,所以他真的很担心蜜蜂会找不到……生:家。

师:那这些蜜蜂在回家的路上我是怎么推测的?生: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为什么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呢?生:因为蜜蜂飞得几乎触到地面了。

师:所以我一路上都推测蜜蜂可能都找不到……生:家。

师:我一路上都为这些蜜蜂担心啊!那结果怎样呢?生:我家的小女孩大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14、部编《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配同步教学ppt)

14、部编《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配同步教学ppt)

部编14《蜜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Ppt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蜜蜂》Ppt2请同学们观看课文情境,回顾课文所学的内容。

Ppt3——4回顾昨天所学,我们知道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实验目的,第二到第七自然段记录了实验过程,最后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实验结论。

Ppt5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实验过程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是分为哪几步完成的?请默读2-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交流:第一步——请找出关键词,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捉蜜蜂——放纸袋)第二步——请找出关键词,用简短的话来概括——(做记号——放蜜蜂)Ppt6第三步——请找出关键词,用简短的话来概括—(看蜂窝——做记录)Ppt7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法布尔的实验有三个步骤:1、捉蜜蜂,放入纸袋;2、做记号,放飞蜜蜂(带到四公里外)3、看蜂窝,做好记录。

(记录飞回的蜜蜂的数量和时间。

)善于表达的你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介绍一下实验过程吗?Ppt8法布尔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实验过程呢?我们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环节吗?现在呀,我们就来聚焦其中的每一个步骤来看看我们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是如何用心良苦的吧。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找找看: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从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Pp9我们一起来找找看(1)、把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让蜜蜂弄不清方向。

(2)、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3)、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4)、在4公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所以同学们你看原来啊,在这每一步看似简单的操作的背后都饱含着法布尔如此周密的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细致、严谨Ppt8放飞的蜜蜂找到了回家的路吗?我们接着往下读: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蜜蜂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蜜蜂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蜜蜂第二课时9篇蜜蜂第二课时 1【教材分析】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按照“试验目的——实验过程——试验结果”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法布尔观察、思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 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弄清作者做实验的方法和过程。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精灵,你们看,认识吗?(出图)。

你们对蜜蜂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资料。

2、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

这节课就让我们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从学生感兴趣的蜜蜂入手,打开话匣子,为进入课堂和文本打下情感基础。

介绍法布尔,让学生初步知道他对人类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1、cai,请仔细听,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法布尔做实验验证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2、学习第一节(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听说”)(2)法布尔既然已经听说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为什么还要做这个试验呢?(追求真理)过渡:法布尔是怎么做这个试验的呢?3、学习第二节(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法布尔是怎么做这个试验的?(2)用“——”画下来。

指生说(要求说完整、有一定的顺序)。

(3)指学生说每个做法的目的是什么?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行吗?为什么?(考虑的很严谨、细致、周到)(4)法布尔考虑的真是全面!尽管法布尔考虑的这么充分,他到两里外放飞蜜蜂后,推测蜜蜂飞不回来,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5)指生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蜜蜂》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蜜蜂》第二课时教案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①电脑课件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

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出示课件,介绍法布尔。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然后全班汇报。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指生读,大家评议。

)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9、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课前调动】师:我们同学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知道小动物其他本领吗?生:刺猬遇到危险能将自己的刺竖起来保护自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通过读书得来的。

生:我知道大象用鼻子吸水。

师:我觉得这本领不太奇特,有没有更奇特的。

生:我知道天快下雨时,蜻蜓会低飞。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看课外书啊。

师:我发现我们同学很喜欢看课外书。

生:变色龙可以随着周围环境来躲避攻击。

师:我们同学一定要拥有这样的意识,多读书,读好书。

师:刚才我们谈到许多动物有神奇的本领,蜜蜂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生:它会辨别方向。

生:蜜蜂会刺人,然后死掉。

我在法布尔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师:好,法布尔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布尔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的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读课题,起,声音真好听。

师:这些四字词你会读吗?火车火车谁来开,这一列开起来!生:读生字词语。

师:哇,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全班一起来试试,真整齐。

生:齐读生词。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新课伊始,通过复习生词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课文内容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视角,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或者法布尔做了一次什么试验?师:谁能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哦,读了这里,我知道了作者的实验原因,是?生: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师: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师: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试验过程,为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摆正了方向。

不仅内化积累了文本语言,还锻炼了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师: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师: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生: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师: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生:蜜蜂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师:真的触到地面了吗?生:没有,从“几乎”一词可以看出来。

师:“几乎”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师: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

目睹着这种情形,法布尔心理怎样?生:紧张。

师:嗯,有可能。

还有吗?生:担心。

师:你能读出你的担心吗?生:能。

(试读,效果不错。

)师:范读,效果大好。

(同学们报以掌声。

)【设计意图: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再次领悟文章的内涵。

】师:作者看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并且进行了这样的思考?想想,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生:远,闷在袋子里,起风。

师: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一连串的想象和推测,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师: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吧,试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生:有两只蜜蜂马上就飞回来了,小女儿看了时间,只用了40分钟,师:法布尔只所以让自己的小女儿等在蜂窝边,是怕蜜蜂比他先回来,果然有两只蜜蜂比他先到了家。

只用了40分钟就飞回了蜂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没等我……花粉呢”【设计意图:体现“语文就在生活中”这一新课标理念,通过用激动的心情来感悟人物内心的喜悦,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结合,既使学生在学语文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得到培养,充分落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师: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

也就是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在什么情况下,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思考?生: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师:哇,居然小蜜蜂比他回来的还要快,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生: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

师:那么就请你带着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读读三四自然段。

师: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生:不是,第二天,我又发现15只飞回来了。

师: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生:尽管他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通过这样的赞叹,更萌发了作者对蜜蜂怎样的情感。

生:喜爱师: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结论,你找到揭示试验结果的段落了吗?生: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作者到最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吗?生:没有,而是给我们一个“无法解释”这样的模糊答案呢。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结合当时的“我” 的推测想想。

生: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

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

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

师:非常好,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生: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师: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

学习也应该这样。

可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看、找、读、议、演的方式学会抓重点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生: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

生: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

生: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

师:那能因为3只没有回来,而否定试验结果,说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生: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

【设计意图:拓展文本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更为广博的生活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大语文观。

】三、拓展延伸师:法布尔的担心未必是多余的,毕竟有三只蜜蜂没飞回家,只有那十七只,尽管,一二,起。

(出示:尽管它们逆风而飞……飞回来了。

)生:读句子。

师:至此,法布尔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宣布:出示:“蜜蜂有……回到原处。

”齐读。

板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它无论飞到哪里,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靠的不是……而是,引读。

生:读句子。

师:这就是这次试验的结论。

“请问,“本能”是什么意思?生:能力。

师:还有“本”字没解释呢?生:本来就有的能力。

师:你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吗?生:鱼儿一生下来就会游泳了。

师:是呀,天寒地冻的都不怕呢。

生:鸭子冬天喜欢在池塘里玩耍。

师:是呀,鸭子最喜欢这样了。

师: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奶;狗看到骨头就会扑过去;小鸡会自己啄破蛋壳出来,当你的手触电时,它会条件反射的马上抽回来。

师:为什么说这种“本能”是无法解释的呢?由于法布尔的生活离我们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今天,科学家们已经把这个奥秘解开了,请看“课后资料袋”。

【设计意图:真正使语文回归生活,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更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师: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生:我要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生:我知道了蜜蜂是通过跳摆尾舞来告诉同伴蜜源和辨认方向的。

师: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

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四、作业师:推荐课后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捉听说——做试验放——结论:无法解释的本能做放求实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