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内容提要: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
《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有独到之处。
他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
有时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奇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
《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方鸿渐为活动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
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
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
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
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
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风气以及人性的讽刺揭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与虚伪。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小说运用对传统文化进行讽刺的手法。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传统封建社会的背景,通过对这一背景的描写,作者对封建家庭、宗族关系、婚姻意识等传统观念进行了讽刺。
例如小说中的罗老师就是一个身世卑微、在社会上地位较低的人,但他却通过与嫂子的婚外情获得了高人一等的地位,这种颠倒的伦理观念与社会道德引发了读者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小说通过对社会风气的讽刺,展现出了社会的种种荒诞与虚伪。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既不甘于当赤脚医生,也不甘于与现实妥协,但他又无力改变现实,最终迷失在荒诞的社会中。
小说通过对方鸿渐的描写,讽刺了当时社会人们只顾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感、道德底线,以及对真实的逃避和迷茫。
小说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出了人们虚伪的本性。
小说中的各个人物都有着自私的一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背叛亲人、朋友甚至国家。
例如陈清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选择了离家出走,父亲为了个人的面子而不肯讨债,这些都体现了人性的丑陋一面。
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是虚伪的,比如方鸿渐的姑姑王夫人,她对方鸿渐表面上关心爱护,实际上却只是为了控制方鸿渐,让他按照她的意愿去行动。
《围城》通过讽刺的手法,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荒诞与虚伪。
通过对传统文化、社会风气以及人性的讽刺,作者剖析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并对人们进行了思考和警示。
这种讽刺艺术的运用不仅使小说更加深入人心,也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获得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钱钟书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荒谬和愚昧。
小说以直白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和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人性的荒谬和自私,对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讽刺。
本文将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情节的讽刺展现出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文弱书生,他与表妹婉秋之间的暧昧关系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一。
他一直被婉秋迷住,而婉秋亦被方鸿渐的学识所吸引。
两人均由于自私的心理和软弱的性格而无法达成真正的彼此理解和爱情。
在小说中,钱钟书采用了轻松幽默的笔调,表现了方鸿渐和婉秋之间的荒诞情感,以此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缺乏真诚和信任的荒谬。
这种荒谬不仅体现在方鸿渐和婉秋之间的情感上,还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道德缺失和人性扭曲,正是通过这种对情感的讽刺,小说以幽默的笔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和愚昧。
《围城》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讽刺呈现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形象。
方鸿渐是一个软弱而自私的文弱书生,他一直在对婉秋的感情和对事业的追求上犹豫不决,表现出了自私和软弱的一面。
而婉秋则是一个看似温柔却实际上极端自私的女子,她一直对方鸿渐抱有幻想,同时又感到自己的空虚和无助,她的自私和软弱也正是导致了她与方鸿渐之间无法真正在一起的原因。
小说中还有方鸿渐的妻子溥仪,她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女性,却在婚姻中始终无法摆脱丈夫的阴影,她对方鸿渐的爱情一直都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小说着重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软弱,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荒谬行为,通过人物的讽刺,小说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悲哀和愚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围城》通过对社会背景的讽刺揭示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的背景是中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引言《围城》是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讽刺艺术为主线,通过对人物形象、社会风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和人性的种种弱点。
本文将从小说中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入手,分析《围城》中的讽刺艺术手法以及其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道德观念。
第一章讽刺与现实1.1 讽刺与小说钱钟书是一位既擅长文学叙事又擅长文学批评的作家,他通过小说中细腻而犀利的讽刺手法,将现实社会中荒诞和荒唐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围城》是他对当时社会风貌进行批判性反思和揭示性披露的重要作品。
1.2 讽刺与人物形象在《围城》中,钱钟书通过对几个典型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和细腻描绘,展示了他独特而尖锐的讽刺眼光。
例如,主人公方鸿渐虽然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却因为追求舒适和安逸而选择了婚姻,最终陷入了围城之中。
这种讽刺手法既揭示了方鸿渐个人的软弱和媚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利和安逸的追求。
第二章人物形象的讽刺2.1 方鸿渐与围城方鸿渐是《围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形象,他既是小说中最具才华和悲剧性命运的人物之一,也是小说中最充满讽刺意味的形象之一。
他通过选择婚姻而陷入围城之中,这种选择既反映了他个人软弱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功利主义和安逸生活态度。
2.2 方鸿渐与现实社会方鸿渐这一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命运的写照,更体现出当时整个社会对于功利主义、物质追求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等价值观念忽视与削弱。
方鸿渐的选择代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人们为了追求舒适和安逸而选择婚姻,最终被困于围城之中。
第三章社会风貌的讽刺3.1 小城市的封闭性《围城》中的小城市是一个封闭而狭隘的社会空间,人们之间互相了解和互相指责。
这种封闭性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思想观念上的。
小说中许多人物都被这种封闭性束缚住了,无法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自由和理想。
3.2 社会伪善与虚伪《围城》中还揭示了当时社会伪善与虚伪现象。
小说中许多人物都表现出一副正经而虚伪的面孔,在表面上维护着道德和传统观念,实际上却追求着个人利益和私欲满足。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中,官僚主义被描绘为一种严密而荒谬的体系,虚伪、懒惰和势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方鸿渐的父亲方鸿勋,一个整日只知道谋求升迁、拉拢权贵的局长。他为了自己的升迁而对自己的家庭、子女毫不关心,完全将家人当成了他取得成功的“垫脚石”,这种以权谋利、利用他人的行为恰恰是对官僚主义最直接的揭露。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围城》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丑恶,对人性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这种对人性的揭示和讽刺,使得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2.5 浅析《围城》中的讽刺手法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为主要手法的小说,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揭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在小说中,讽刺手法多样,包括夸张、对比、讽刺隐喻等,下面就浅析《围城》中的讽刺手法。
通过对社会道德的讽刺,《围城》成功地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思考。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伦理问题,也引发了读者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警醒。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当警惕道德沦丧的现象,努力维护正义和公平,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2.4 浅析《围城》中对人性的讽刺
在《围城》中,对人性的讽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行为描写,王小波针对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自私、虚荣、背叛等负面特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小说中的夸张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讽刺手法。方鸿渐的“天涯孤独”形象,被作者夸大放大,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又如,方鸿渐在工作中的种种荒谬和无奈也被作者夸大描写,暗讽官僚主义和社会现实。
《围城》中的讽刺手法多样,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这种讽刺手法不仅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示,也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性。《围城》的讽刺艺术是小说的灵魂和力量所在,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讽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围城》的讽刺艺术:一是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二是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
一、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1.讽刺婚姻观念《围城》中一直贯穿着婚姻观念的讽刺。
小说中的婚姻呈现出一种通过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来交换的现象,而不是以真心相爱为基础的。
作者用讽刺的口吻告诉读者,这样的婚姻只会让人们在痛苦中度过一生。
比如,书中的颜楠在四处求婚被拒后,转而选择了一位老女人做妻子,仅仅是为了钱和房子,最终也只是提前预定了自己婚后的痛苦命运。
2.讽刺小资产阶级小说中的许多角色都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但他们却都有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比如,陈察秋与吕洞宾组织的“察吕联欢会”令人对他们的谈吐以及那种独具标新立异之妙感到压抑和搞笑。
这些小资产阶级的行为看似潇洒随意,实则是被自己铺设好的城墙所纠缠,从而导致他们无法脱身。
小说在具体展现小资产阶级行为的时候,深入地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小资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
3.讽刺文化现象小说中一些流行的文化现象也成为了作者讽刺的对象。
比如,小说中的人们大量使用英文词汇,以此尽显自己的文化底蕴。
但事实上,这部分人却对英语并未有太大的掌握,他们所用的英语词汇基本上只是广告、麦当劳等多媒体塑造的“时髦”符号。
这种表现正是对异化现象的一种透露。
二、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1. 社会困境通过对小说中婚姻、小资产阶级以及文化现象的讽刺,小说背后体现出的是一个整个社会的困境。
在大环境下,人们只能寻找各种方式来逃避自己的困境,这是持久的社会困境。
人们不断拉伸围墙,尝试寻找完美的感觉,而不去面对社会中的不完美因素,并试图从中实现成功。
如此不断地期盼完美不可靠的东西,不断纠缠于自己建造的围墙、城墙之中,而真正的解脱却并未到来。
2. 人性困境《围城》还着重表现了人性困境。
小说中的城墙并非只是空想和建筑的象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防御的体现,即人的内在城墙。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描绘了一个城市里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感情和思想。
小说中钱钟书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以下是本文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浅析。
一、对知识分子的讽刺在小说中,通过对方鸿渐这个知识分子的刻画,钱钟书对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方鸿渐是一个装模作样的文化人,他将自己的身份视为一种优越的地位,用高人一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
但是,方鸿渐并没有真正的学问和修养,他经常出现种种荒唐和可笑的行为。
如在小说中,他去敬献神明,在庙前拜祭时,竟不知道应该来回拜三次,而是躬着身在那里转悠,弄得众人哄笑不已。
二、对女性地位的讽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讽刺对象。
作者通过对王夫人、甄淑容等女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当时女性地位的卑微和他们对权利和地位所做出的让步。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夫人,她是一个丑陋而贪财的女人,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的和睦。
而甄淑容也是一个不可自主的女人,她被男人们当成是一件物品来使用,最终被父亲卖掉。
三、对社会风气的讽刺小说中还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了讽刺。
作者通过对各种名流、官员和商人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上的问题。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各种虚伪的言谈和行为,如让礼金代替真情,过分重视面子,宁可瞒而不报,等等。
综上所述,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极富讽刺意识的文学作品,他以冷静而深刻的视角,严厉地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病态和弊端。
尽管这部小说最终没有给出解决之道,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非常深刻的镜子,使我们能够痛切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困境,进而更加自觉地去面对自己身上的问题。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一部以“尖刻”闻名的讽刺小说,它的讽刺有其独到之处。
既不像鲁迅那样辛辣幽默,也不像老舍那样深切温婉,也有别于沙汀的沉郁浑厚,张天翼的冷峭尖刻。
钱钟书出身于江南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又受到现代教育,有着丰富的学历,并长期从事高级研究生活。
他创作《围城》的时候,已经在生活上有了长期的积累与准备。
他是一位造诣高深的学问家,对教育界、知识界的情形又十分熟悉,因而他对自己所表现的这一人生领域,有着透彻的观察和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和认识的结果,锤炼成为格言警句式的词语,使之在作品中焕发光彩。
《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如下: 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出讽刺意味《围城》通过书中人物可笑嘴脸的惟妙惟肖的勾画,形象地暴露人物卑下的灵魂,使作品收到良好的喜剧效果。
书中描写方鸿渐留洋归来大出洋相的一段,就很有讽刺意味。
方鸿渐留学西欧,花钱买得一张假博士文凭“衣锦还乡”,他应邀回母校作报告,说什么“古代诗人向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都从鸦片里得灵感”。
还说什么“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疾,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
方博士的一番宏论,使一个不学无术、满口荒唐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作家就是这样通过方鸿渐荒唐可笑的宏论,尖刻而犀利地讽刺了所谓的“西洋文明”,即资产阶级宣扬的“文明”无非是些鸦片、梅毒之类罢了。
钱钟书还善于抓住具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
如写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先聘方鸿渐当教授,后又食言,但不肯承担责任,撒谎说他先已给方鸿渐写信讲明白了这件事情。
高松年出尔反尔,以政治手腕耍弄教授,大胆撒谎,并配之以“三百瓦特的眼光”射向对方,倒反使方鸿渐惶遽起来,反而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食言者变成了办事认真、只讲真才实学,善于体恤人的正人君子;而作为受害者的方鸿渐却羞愧异常,除了睁大眼晴之外,别无他话可讲,而当面撒谎者却气壮如牛。
对于双方的这一心理过程,作者用了如下一些直观性极强的描写来加以揭示:作者特别写了从高松年那“心灵的窗户”里直射出来的老辣的目光,“一般人撒谎,嘴跟眼晴不能合作,嘴尽管雄赳赳地胡说,眼晴懦怯不敢平视对方”。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讽刺艺术更是被广泛讨论和赞赏。
本论文旨在探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以及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讨。
一、《围城》的讽刺手法《围城》是一部社会寓言,以嘲讽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并引导着读者思考与反思。
在这个寓言中,讽刺手法得到了高度运用。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讽刺手法:1.人物塑造的讽刺《围城》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钱钟书、阿朱,以及一系列的配角。
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性格和特点,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常常通过讽刺的表现手法来展现。
以钱钟书为例,他是一个高学历、富有、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但他却过于理智,对感情冷漠,追求完美导致自己的生活一直处于围城之中,最终没能脱离。
通过钱钟书的形象,作者讽刺了那些高学历,却无法融入社会的知识分子,以及那些追求完美却不愿意吃亏的人。
2.反转的讽刺针对某种现象或观念进行反转,展示其荒谬可笑之处,是《围城》中常用的讽刺手法之一。
例如,“和稀泥”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强调“温和”、“顺从”的传统观念,但在实践中它常常被用来表示“退缩、委屈、忍气吞声、妥协”等贬义词汇。
而在《围城》中,这种反转达到了极致,阿朱对钱钟书的不断坚持、拒绝委屈求全,最终却不得不妥协的态度,成为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抒发。
3.对比的讽刺通过对比,突显一个现象的荒谬性和问题性质,是《围城》中另一个常用的讽刺手法。
例如,在钱钱钟书和阿朱的身上,作者表现了各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最终让读者意识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他们追求幸福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二、《围城》的社会探讨和人性思考在《围城》中,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揭示出许多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尖锐问题和人性缺陷,例如知识分子的虚伪、扭曲的道德标准、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等等。
同时,也将这些现象对人性的摧残进行深刻的剖析,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1.社会探讨《围城》中,对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进行了深刻探讨。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描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城乡之间、新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小说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蕴含了深刻的讽刺与批判。
本文将从小说的讽刺艺术展开分析。
首先,小说对封建道德的讽刺。
作品中的小说女主角,王凤霞,她的行为和言辞都是一反封建传统女性的端庄、贤淑和温柔。
她对任达华提出要求并阻止其去娶某女生,让人感受到她的果敢和自我主张。
而她在电影院与丁力的亲热也显得开放自由,彰显了她超越了传统封建道德的思想。
小说还通过王二的家庭生活让人看到了封建家庭观念所导致的虚伪和矛盾。
王二在家中表现得与外面完全不同,严肃而审慎,凝重而忧愤。
他重视自己的家庭形象,特别在妻子面前更是不愿有丝毫闪失。
这种表演式的家庭生活在小说中被讽刺为一种假象,反映了封建道德所造成的压抑与虚伪。
其次,小说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冷嘲热讽。
小说描绘了一批知识分子人物的形象和代表他们的文艺、政治思想。
作品中的冯云峰和他的社会思想,代表了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一种心态,即利己主义、唯物主义和缺乏责任感。
小说中用冯云峰作为代表,表现了一种受西方思想启发的自由、独立主义的文艺人格的形成。
这种文艺人格缺乏责任感,以挖苦和讽刺为过场,对自己、对社会都带有鲁莽和冲动,是一种任性的文化状态。
同时,小说对周而复始的抗争和叛乱,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利用和错误方向的批判,体现了小说的严厉嘲讽和深刻批判。
再次,小说对民众的讽刺。
小说中的人民群体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他们被描绘成愚昧而易受骗的群体。
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不是投身于正义的战争中,而是投身于搞黑市、赚取暴利的行为中。
小说中人民的形象可以看做是中国现实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智不开,农民和小民在封建道德的压迫下没能真正发展。
最后,小说以自我讽刺收尾。
在整个小说中,节点时刻在刻画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物,但通过各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讽刺了他们的道德水平、人性缺陷,揭示出现实中的弊端和问题所在。
《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摘要:本文拟从《围城》这部小说讽刺特色的角度分析它的语言艺术,以此来表现钱钟书先生博学睿智的才识,以及他精辟辛辣、幽默隽永、细腻婉转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围城》;语言艺术;讽刺特色《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它的艺术价值看,是中国现代文学少数可以传世的佳作。
它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其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他崭新的创造在于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活用讽刺来展示各个侧面的丑恶。
一、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灵活多样《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智慧的火花,《围城》中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
一是善于运用文言文语句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围城》中,钱钟书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如下描述:“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
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
”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作者就利用文言文的作用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讽刺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二是借用英文进行讽刺。
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
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
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 of dough。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小说以中国近代社会的封闭与僵化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非议和思考。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李秀才等人物形象的讽刺,揭示了他们的麻木和无知。
方鸿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原本有机会改变命运,但因自甘堕落、追求安逸而放弃了机会,最终沦为一个庸俗的小人物。
小说中的李秀才也是一个荒唐可笑的形象,他常常以严肃的口吻教训别人,而实际上自己却是个无知愚昧的人。
这些形象的讽刺揭示了他们的愚蠢和麻木,象征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封建思想和思维定势。
小说通过情节的讽刺,暴露了封建社会的假面和虚伪。
小说中的围城暗喻了封建社会对外界的封闭和对个人的限制。
城外的人想进城,城内的人却想出去,形成了一种荒谬的现象。
小说通过这种情节安排,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假面。
《围城》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正常和不健康。
小说中描写了一系列社会现象,如官场腐败、围棋比赛中的勾心斗角以及媒体的虚假宣传等,这些现象百千年来固化成一种成规。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讽刺,小说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正常和不健康,呼吁社会要清醒认识现实,展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围城》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非议和思考,不但深入分析人物内心,揭示现实的荒谬与假面;而且凭借细腻,符合人性的刻画,凸现文人内心的脆弱和相对的坚强,都堪称传世之作。
这种讽刺艺术既让读者感受到小说的幽默和娱乐,又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使《围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尖锐的讽刺,深刻剖析人性和社会现象。
小说通过对角色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展现了多样化的讽刺手法,既幽默又严肃。
通过讽刺艺术成功地揭露了社会的弊病。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现实生活、人性、社会现象、角色言行、讽刺手法、多样化、幽默、严肃、社会弊病1. 引言1.1 《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对人类社会中种种荒诞现象的描述与批判,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
这部小说以城市为背景,围绕着围城的概念展开故事,通过对角色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和矛盾暴露无遗。
作者以独特的讽刺视角,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私、虚荣和无奈,从而引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思与反思。
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写,作者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现象的种种荒谬,不仅揭示了社会弊端,更让人们反思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
《围城》以丰富的幽默感和严肃的态度,以多样化的讽刺手法成功地揭露了人性和社会的种种荒谬,让人深深思考并警醒。
2. 正文2.1 小说中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围城》这部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在小说中,作者以小人物的视角来观察和描绘现实社会,通过对他们生活中的琐事和遭遇的讽刺性描述,揭示了大众生活中的矛盾和荒谬。
主人公方鸿渐在追求自己的成功和社会地位时,总是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挫折,这种荒诞的情节讽刺了社会中的功利主义和虚荣心态。
小说中对于家庭关系、婚姻生活等方面的描绘也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和道德困境,让人们深思并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观念。
通过这些尖锐的讽刺,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也能够从中思考人们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围城》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尖锐讽刺,成功地揭示了社会中的弊病并引起人们的反思。
2.2 对人性、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在《围城》这部小说中,作者针对人性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通过讽刺艺术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丑态。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中的讽刺艺术巧妙地展现了人们的荒谬行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艺术直面社会现实,语言运用中的讽刺艺术让读者透过文字看清人物内心,主题表达中的讽刺艺术深刻地探讨了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
通过这些讽刺艺术手法,《围城》成功刻画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的丑态,引人深思。
【关键词】围城, 讽刺艺术, 人性, 弱点, 社会, 现象, 语言运用, 主题表达1. 引言1.1 《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由钱钟书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的丑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旧式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思想观念的僵化。
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语言流畅细腻,主题思想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思考。
通过对各种社会角色和现象的讽刺描写,钱钟书将我们带入一个独特的虚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更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学享受。
《围城》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讽刺艺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将社会现实与虚构世界相结合,引起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 正文2.1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围城》通过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描绘了各种典型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展现了现代人的无奈和迷茫。
而他的妻子孙小姐则代表了封建旧社会的传统和封闭。
方鸿渐的恋人花花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欺骗的典型,她的出现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虚荣心理。
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作者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人性弱点和矛盾,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社会弊端。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墨守成规,追求名利的典型代表。
他在争宠于权贵之间,为了自己的前途,使尽一切手段,对朋友不忠诚,甚至出卖自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白楚天则是一个妄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女人,她不断追求物质和地位,最终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倒向了弥勒先生。
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现实社会中许多人被功利和虚荣绑架的悲剧。
《围城》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讽刺,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伪和偏见。
小说中的小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满嘴胡话,自命清高,实际却是个没有主见的软弱之人;而小秦则是一个怀疑论者,他质疑社会价值观,但最终也沦为了围城的一员。
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讽刺了许多虚伪的人,也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和僵化的观念。
《围城》通过讽刺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困惑。
小说中的方鸿渐和孙小姐都是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嘲笑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愚昧,另一方面却又终身难逃社会的困扰和束缚。
这种讽刺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和困境,以及思想和行动上的冲突。
《围城》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人性弱点、社会弊端和知识分子的困境。
这部作品不仅在揭示社会问题的也引发了对人生、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
它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人性和社会的窗口,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毕业论文《围城》讽刺艺术(终稿)
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讽刺之光则无所不在 (2)二、俏皮动漫的笔法 (4)三、妙趣横生的比喻 (5)四、精微犀利的心理讽刺 (6)五、参考文献 (9)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内容摘要】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师,他的《围城》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它的讽刺之光则无所不在, 可以说是不放过任何人、事、物, 构成了丰富博大的讽刺世界。
它以令人拍案叫绝、忍俊不住的精妙比喻,俏皮动漫的笔法,细微的心理刻画,讽刺时弊,采用独特的象征,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在幽默外表下露出辛辣犀利的笔锋,予人妙趣横生,散发着让人惊叹不已的文字力量,发人深思。
【关键词】比喻象征动漫心理刻画讽刺创作于1946年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代表作,它所体现的进步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树立起作者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不可小视的地位。
“喜剧的艺术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
的确,《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辉煌的人的虚伪面孔,讽刺之光无所不在,几乎笑尽天下。
引用评论人士的话:“如果说《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文学的典范,那么《围城》可谓是中国新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杰出代表。
”①它继承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宝贵传统,同时又有其独特的、崭新的创造。
《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讽刺之光则无所不在“讽刺是人类对所生存的社会及自身进行的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自省, 是对否定的人、事的冷静的箭。
”②以往的讽刺小说或集中于社会揭露, 或专注于道德批判, 或刻划人物的可笑行为, 讽刺范围比较明确而狭窄。
而《围城》的讽刺之光无所不在, 范围涉及社会、政治、时事、文化、人生、人性、心理等等, 构成了作家特有的丰富博大的讽刺世界。
可以这么说, 《围城》是每页有讽, 每节含讽, 每句带讽, 几乎不放过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对人物的刻画入手。
在《围城》中,讽刺的对象大部分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实现的。
比如主人公花落,他是一位有着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但却迷茫不已,一心想着到国外寻找自己的理想境界。
在小说中,花落的种种行为和言论都暗藏着讽刺意味。
比如他总是高谈阔论壮志豪情,却最终原地踏步,被困于一座城市中。
再比如他对自己的虚荣心,表现在他对女友冯丽人的刻意炫耀和对妻子孙小姐的冷落。
这些都让人对他产生一种讥讽的情感。
通过对花落这样的知识分子形象的讽刺,贾平凹实际上也在讽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境遇和局限。
小说中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众多现象也进行了讽刺。
比如对官场的描写。
小说中的捷克副领事实际上就是中国官场的缩影。
他是一个形式主义者,除了追求虚名和荣誉外,便没有其他追求。
他在所谓做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在会所游戏,闲聊吃饭。
这种行为让人不禁忍俊不禁,同时也对中国官场的作风进行了戏谑的讽刺。
在小说中,还对当时社会上的封建思想和迷信进行了讥讽。
比如花落的妻子孙小姐,她整天念念不忘的就是给家里置办新房而烧金纸。
这种行为既展现了她封建迷信的一面,又暗讽了当时社会上人们盲目追求物质的表面现象。
通过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部小说所强调的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贾平凹通过讥讽的笔调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鲜明洞察,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揭露了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荒诞与可笑。
这种讥讽,使小说在读者的心中产生共鸣,不仅是因为小说中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挖苦,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现象在当下社会中依然存在。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露讽刺,贾平凹实际上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生活在假象和无奈之中的社会。
通过讥讽对当时社会社会现象的揭露,小说还彰显了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
在小说中,贾平凹通过对花落这样的知识分子形象的讽刺,对捷克副领事这样的官场人物形象的讽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呼吁人们对社会现象有更多的思考和判断。
这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中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当代中国作家钱锺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嘲讽和讽刺手法描写了从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风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现象。
本文从小说的讽刺艺术入手,分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和表现手段。
1. 讽刺手法
小说以幽默的口吻,犀利的笔触,讽刺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以及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
小说中的讽刺手法有以下几种:
(1)对比手法
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喜剧性鲜明的特点。
比如在《围城》中,周骏生和方鸿渐是两个比较突出的形象。
周骏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化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聪明伶俐,学识渊博。
而方鸿渐则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小人物,外表平庸,民间传说中称为“屌丝”,沉迷于赌博,没有什么文化底蕴。
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说反复地使用对比手法,将这些形象放在异质的文化、生活环境中进行比较,突显出其矛盾性和深刻的讽刺意味。
(2)夸张手法
小说通过夸张手法,将人物和事件塑造得更加具有喜剧性。
比如,方鸿渐赌输了一万元钱,只好拿出破旧的乌纱帽换钱。
这个情节就使用了夸张手法,将方鸿渐在社交场合中的尴尬和悲惨的情境表现得更加夸张和滑稽。
(3)反话手法
反话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小说常常运用反话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状态。
比如,方鸿渐对朱…
1。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以妙语连珠、精妙绝伦的笔触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以犀利的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与愚昧。
在小说中,钱钟书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夸张的对比,将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以达到讽刺的目的。
《围城》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对封建社会的嘲笑和批判上。
小说中的崔家和卓家是两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他们追求名利、势力和权力,将婚姻视为一种交易工具,漠视人性和感情的本质。
崔嵬为了娶漂亮的李夫人,不惜迎娶孤儿胡姐,将其当作家仆使唤,可见封建家庭的虚伪和冷酷。
钱钟书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以嘲笑和批判人们追求虚荣与名利的愚昧行为。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挣扎,讽刺了人们对婚姻的不切实际和荒谬的追求。
主人公方鸿渐因为害怕婚姻的束缚,一再推迟婚期,并逃避与任何女性建立深入的关系。
他对婚姻的畏惧以及对自己感情的纠结,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观念的狭隘和压抑。
小说中还有许多荒谬的婚姻场景,如李夫人与卓文君,崔鸣泉与顾尔谦等人,他们的婚姻都是基于地位和金钱的交换,缺乏真情实感。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婚姻的荒谬之处,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婚姻观念的脱离人性和真情的可笑。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对话和行为的描写,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们的小团体意识和自私自利的行为。
小说中的职员俱乐部以及京都俱乐部都是限制人们自由和思想的组织,它们通过排斥和歧视,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小说描述了京都俱乐部成员对于外人、异己的嘲笑和排斥,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偏见和歧视。
作者通过详细描写这些小团体的行为,批判了封建社会中的群体意识和偏见,暗示了人们应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围城》以细腻的语言和犀利的笔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愚昧,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
这种讽刺艺术不仅让读者发笑,更使人们深思社会存在的问题。
而这也是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表达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思考,并为现代社会提出一种理性和解放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拟从《围城》这部小说讽刺特色的角度分析它的语言艺术,以此来表现钱钟书先生博学睿智的才识,以及他精辟辛辣、幽默隽永、细腻婉转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围城》;语言艺术;讽刺特色《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它的艺术价值看,是中国现代文学少数可以传世的佳作。
它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其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他崭新的创造在于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活用讽刺来展示各个侧面的丑恶。
一、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灵活多样《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智慧的火花,《围城》中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
一是善于运用文言文语句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围城》中,钱钟书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如下描述:“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
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
”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作者就利用文言文的作用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讽刺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二是借用英文进行讽刺。
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
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
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alook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ofdough。
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
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paper。
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
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在这里,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走狗身份。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钱先生常常利用谐音在人名、词语的翻译上做文章,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例如李梅亭在自己的名片上将“李梅亭教授”译成英文“professormaydinlea”(五月,吵闹,草地),钱先生还假借赵辛楣之口将“梅亭”与“mating”(交配)联系在一起,饱含讽刺之意,使假道学李梅亭的好色本性再一次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是巧妙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使得语言有别样的异味,给人一种新的感觉。
例:“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
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中立”作者在这里分拆开来变成“中不中”“立也不立”“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这几种思想,滑稽地嘲讽了英美两国的无能。
其中“并肩作战”也属于词语的超常用法中的变异方式。
此外,《围城》中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重复、比较、推理等手法处处见锋芒,达到近乎完美的讽刺效果。
二、讽刺对象在《围城》中无所不包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讽刺的对象相当广泛,无所不包,他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还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
《围城》中常用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
可以说,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性描绘。
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神毕露。
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着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
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
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
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
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
这两个最后却结成秦晋,确是“珠联璧合”。
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
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
在《围城》中,作者不但对“知识分子”行车走卒之辈进行尽情调侃嘲弄,就连那些没有生命的事物也要戏谑一番。
如“桌子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半斤猪油”,写的是乡村小旅馆里肮脏的桌子:“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写的是西贡酒家里坚韧异常的“佳肴”;“这不是煮过鸡的汤,只像是在里面洗过一次澡”,写的堂堂的三闾大学系主任宴请宾客的清淡如水的鸡汤;“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这一串不相宜的事物写是方鲍二人一整天“什么都别扭”的倒霉相,作家撷取人生中富有讽刺喜剧色彩的片断,调色画像,渲染加工而进行的轻松的幽默。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讽刺,钱仲书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还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生活。
那么下面各例则是作家刻意用他那支战斗的笔,对当时社会上的政治群丑、无聊文人的丑态所制作的活画像:“可是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人造战略上的撤退’”。
借方鸿渐的表现批判了国民党投降卖国的政策。
又如把方鸿渐一行人在泥泞路上鞋底上沾满的泥巴比作“抵得贪官刮的地皮”,把店里长久销售不掉的半生不熟的肥肉的颜色比作“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锋利而贴切,逗人发噱。
这些脱口而出的比喻,看似漫不经心,实质包含着作家对那些食人者无情的鞭笞和批判。
对书中刻画的那些道貌岸然、整日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标榜自己,招摇过市,实则不学无术的无聊文人,作家同样地用他那支辛辣的笔触,借用讽刺性的比喻,将他们的面纱揭去,还之以本来面目。
三、讽刺艺术在《围城》中显赫地位一部优秀的小说应描绘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巴金曾说过,读者关心的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主人公的命运,传统的小说一般比较注重小说的思想内容,讲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
而《围城》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倒不是作品的主题、故事情节,而是钟书先生那种所特有的对社会、人生独特的、辛辣的嘲讽。
小说虽也有一个较为明显地主题,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主题、情节不被读者所重视,不是因为作品的主题,情节没有什么社会价值,而是因为钱钟书先生那种对生活独特的、辛辣的讽刺艺术特别突出抢眼,引导读者眼光由社会朝心理病态及丑恶灵魂的挖掘转移,不以激烈的矛盾冲突取胜,而以精妙有趣的讽刺艺术感染读者。
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地位是非常明显的。
不似传统小说借助典型的环境加以渲染,而主要是通过各种讽刺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
作品虽然也注重描绘时代背景,并使其成为作品的重要内容,但在处理它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上是无法比拟的。
一部好作品至少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
比如契柯夫的作品辛辣讽刺,带着“含泪的微笑”;欧亨利追求精巧的构思;茨威格擅长描写女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仲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这种讽刺绝不同于新文学史上其他类似的讽刺小说家。
正如黑格尔所说:一切精神活动的目的都在于使人的主观意图与伦理世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结合,即它的自由,并且成为有意识的。
由此可见,艺术的使命在于现实的调和。
如果不能调和,则遁入其身。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对现代人来说,出路只有一条,即到主体的内心自由中寻找避难所。
作为艺术,应该有各种表达其意义的手段,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亦不同。
《围城》则采用高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通过讽刺的多样性的使用,让人们感受到讽刺背后对方方鸿渐等人的一些同情。
钱钟书先生冷眼旁观,忽冷嘲,忽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表现出知识分子对悲惨命运的那份无奈,让人于幽默中体会到潜藏于后的悲剧意味以及对生命的无奈。
总之,《围城》的讽刺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厚独特的新天地,在小说里对社会不容情面的蹊落、挖苦的背后,又蕴涵着作者那样多的对人生的热望,通过方鸿渐的命运,剖析当时灰暗社会的丑陋,更重要的是想唤醒在“围城中徘徊、挣扎的人们,冲破围城,去走自己的新路”。
因此,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讽刺艺术,不仅在《围城》中独占鳌头,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1]章晓俊.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特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s1).[2]裘新江.投向人性丑恶的理性之光——吴敬梓与斯威夫特之讽刺比较[J].滁州师专学报,1999(1).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lanaguagecharacteristicsofWeiChengintheper pspectvieofitssatiriccharacteristics,hopingtoshowwiseandlearnedabili tyandinsigtofMr.QianZhongshuandhisincisivespicy,humormeaningfulandex quisitelanguagestyle.Keywords:WeiCheng;languagestyle;satiriccharacteristics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