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的三“美” 画面美 语言美 情调美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
的画面。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 羞 涩 地 打 着 朵 儿 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 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 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 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 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 也别有风味的。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眼: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颇:对不宁静的强调)
(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平常的自己”是不自由的)
(3)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 了(且:暂且、暂时;受用:写出作者找到这块乐土时 的淡淡喜悦之情)
(4)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表达效 果强烈,热闹的蝉鸣蛙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寂静和作者 内心的寂寞,作者在受用这荷香月色之后,心里又不 宁静;什么也没有极写出作者内心的失落和空虚)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视觉转为感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
三.情调美
月光下的荷塘 (素淡 宁静)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识记生字生词的形音义 3、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注意作者 的游踪线和感情的变化
4、学会鉴赏文章独特的构思技巧
1、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 作者“淡淡哀愁”和“淡淡喜悦”交织 的复杂情感
2、掌握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 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 会。…….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 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 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 渴睡人的眼。
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 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 个本体的比喻句。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 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把人们的各种 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 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称之为 移觉。
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 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 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 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我只是在 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 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妻子儿女一大家子的生活。”
1、学会运用联想、朗读、比较等方法品 味文章使用修辞描写的语言美、形象美 2、学习散文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的表现手法,提高对情景交融类散文的 鉴赏能力
课文字词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娜
sè bó qiàn yuà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棹 敛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据是 什么?
1 . 叠词美
绘声绘形的叠词运用,不仅使文章富有音乐 的节奏,而且使文章写景状物,传神入化,充满 诗意。如“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 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 “脉脉”的流水、“高高低低”的绿叶、 “隐隐约约”的远山……一连串的叠词,诉诸 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 其声,如闻其香,非仔细品味不足以体会其妙 处。而整句和散句的交错,造成参差错落的 美,这些使本文的语言有了一种灵动的美, 就像音乐一样,高低起伏,宛转悠扬。
第6段,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 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 “幽僻”相照应。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 远处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 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 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
二. 语言美: 1.叠词美 2.动词美 3.比喻美 4.拟人美
2 . 动词美。
动词锤炼得很形象。
“月光……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 上。”一个“泻”字点活了月光,又托 出了一个在月光照耀下的水气朦胧的境 界。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 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
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
3 . 比喻美。全文的比喻很多,且各有贴切而鲜明的
(个1)性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 那边去了。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6)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思考、探究
作者在游踪各部分表现出的 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7)塘中的月色……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 烟雾里也辨得出。
(9)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本体 喻体
叶子
完整的句子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似点
白花 月光 树色 路灯光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 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 上。
• [资料] 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
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 深入,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 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 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 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 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 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 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 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

灯光

蝉声
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叶: 田田 上 静 1、 月下荷塘 花: 多姿
素 淡


香: 缕缕

波: 凝碧 下 动

月光:泻 青雾:浮 朦
2、塘上月色
叶花:洗 胧
月影:和谐
柔 和
பைடு நூலகம்3、四周景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荷塘 曲曲折折 荷叶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 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波 闪电 凝碧 流水 脉脉
荷塘上的月色 (朦胧 柔和)
月光 泻 浮 洗 笼 月影 画 光与影 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杨柳



树梢


树缝
树上
水里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整

远山

(5)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描写古代江南采莲习俗的热闹、有趣,正反衬出现实 生活的死寂、冷酷、无趣;无福消受:暗示重新面对现 实时的无奈和悲哀。“淡淡的哀愁”)
(6)这令我到底惦记着江南了(到底:表示种种 变化后最后的情况;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 是因为荷叶而勾起了乡愁,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 颇不宁静”的原因,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 摆脱这种不宁静而有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并点明游荷塘的缘 由。 第二部分(2—3),写去荷塘路上的所见、所 感。 第三部分(4—6),赏荷塘。集中描绘月色下 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 第四部分(7—10),有眼前的荷塘联想到采莲, 最终思绪回到现实。
2、请找出作者的行踪?
3、在各部分中画出作者直抒 胸臆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