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散文,分析的时候 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写什么,怎么写, 勾勒了怎样的意境。
1、课文中哪两小节直接写荷塘月色的? 2、先看第4节, ①写了什么? 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②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作者运用
什么手法写荷叶、荷花、荷香的? ③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形态如何? 有什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 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等。 现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文眼
心里颇不宁静
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的关 键性的语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根据课文题目,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章的结构如何?
作者的行踪是如何的?
出家门
小径
回家门
小径
荷塘
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把含苞欲放的荷花喻为“明珠、星星”,形象 的绘出了这一类荷花的特点:明亮、晶莹剔透、 闪烁不定。把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喻为“刚出浴 的美人”,表现出荷花开放时姿态的优美,色 泽的光滑洁净;
作者将白花比作“明珠”“星星”实为多见, 但将它比作“刚出浴的美人”很新鲜, “刚 出浴的美人”身上总有一星半点的水珠,肌肤 胜雪,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自是美得难以形容
作者如是说:“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退与 骚动使得大家惶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三 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 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安心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 目。”《哪里走》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
袅娜:原本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的 样子。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 荷花在月光下柔美绽放姿态,令人感到亲 切可爱 ,产生丰富的联想。
羞涩:原本用来形容人难为情的样子。这 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荷花在月 光下含苞待放的美好姿态,令人感到亲切 可爱 ,产生丰富的联想。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 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是由嗅觉转为听觉,“缕缕清香”与“渺 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 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 “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 “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 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 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 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 境的优雅与宁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 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渴求宁静、自由)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宁静)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
受了。
(心中怅然)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不再宁静)
文章内外结构之美
形散而神不散:求其形索其神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艺术,艺术求美
1、从标题入手,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线 游踪 暗线 情感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 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 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 惶惶然,看不前进的方向。
月色下的荷塘
静
曲曲
田
袅娜
态
折折
田
羞涩
荷香 荷波 荷韵 动
缕缕
颤动
脉脉
态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 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漂”替代“浮”呢?
一个“泻”字,以流水比喻月光,月辉照 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 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 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 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 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w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 创作新诗,为早期文学 研究会成员。
w 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 最早的新诗刊物《诗》。
w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w 1924年出版了诗歌散文 集《踪迹》。
w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 授,创作转向散文,同 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wenku.baidu.com《背 影》,成了著名的散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 洲。1932年回国,先后在 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48 年 6 月 , 他 签 名 抗 议 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 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 良之下,他胃病复发8月12 日于北平病逝。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 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 分子。毛泽东称赞他“表 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荷
塘
朱月
自
清色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朱自清(1898- 1948)
原名朱自华,字佩 弦,号秋实。祖籍浙 江绍兴。1898年11月 22日生于江苏省东海 县。1903年随家定居 扬州,故自称“我是扬 州人”。自幼读私塾, 所以对中国古典文学 有浓厚的兴趣。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班,次年 该名“自清”,考入本
通感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指感觉的转化、 迁移,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 方式。通感就是移(联)觉。
么特点?
作者怎样描写荷叶?作者运用什么手 法,写出荷叶的 什么特点?表现什么 意境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句将荷叶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 “亭亭“写荷叶的高颀挺拔,舞女的裙因旋 转而展开,用来表荷叶的浑圆和舒展,造型 非常美,使人联想到月光下翩翩起舞的舞女, 裙摆随舞姿飘荡洒脱,轻灵而欢快,高雅而 美丽。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散文,分析的时候 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写什么,怎么写, 勾勒了怎样的意境。
1、课文中哪两小节直接写荷塘月色的? 2、先看第4节, ①写了什么? 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②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作者运用
什么手法写荷叶、荷花、荷香的? ③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形态如何? 有什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 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等。 现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文眼
心里颇不宁静
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的关 键性的语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根据课文题目,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章的结构如何?
作者的行踪是如何的?
出家门
小径
回家门
小径
荷塘
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把含苞欲放的荷花喻为“明珠、星星”,形象 的绘出了这一类荷花的特点:明亮、晶莹剔透、 闪烁不定。把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喻为“刚出浴 的美人”,表现出荷花开放时姿态的优美,色 泽的光滑洁净;
作者将白花比作“明珠”“星星”实为多见, 但将它比作“刚出浴的美人”很新鲜, “刚 出浴的美人”身上总有一星半点的水珠,肌肤 胜雪,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自是美得难以形容
作者如是说:“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退与 骚动使得大家惶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三 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 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安心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 目。”《哪里走》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
袅娜:原本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的 样子。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 荷花在月光下柔美绽放姿态,令人感到亲 切可爱 ,产生丰富的联想。
羞涩:原本用来形容人难为情的样子。这 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荷花在月 光下含苞待放的美好姿态,令人感到亲切 可爱 ,产生丰富的联想。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 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是由嗅觉转为听觉,“缕缕清香”与“渺 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 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 “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 “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 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 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 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 境的优雅与宁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 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渴求宁静、自由)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宁静)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
受了。
(心中怅然)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不再宁静)
文章内外结构之美
形散而神不散:求其形索其神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艺术,艺术求美
1、从标题入手,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线 游踪 暗线 情感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 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 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 惶惶然,看不前进的方向。
月色下的荷塘
静
曲曲
田
袅娜
态
折折
田
羞涩
荷香 荷波 荷韵 动
缕缕
颤动
脉脉
态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 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漂”替代“浮”呢?
一个“泻”字,以流水比喻月光,月辉照 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 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 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 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 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w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 创作新诗,为早期文学 研究会成员。
w 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 最早的新诗刊物《诗》。
w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w 1924年出版了诗歌散文 集《踪迹》。
w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 授,创作转向散文,同 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wenku.baidu.com《背 影》,成了著名的散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 洲。1932年回国,先后在 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48 年 6 月 , 他 签 名 抗 议 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 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 良之下,他胃病复发8月12 日于北平病逝。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 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 分子。毛泽东称赞他“表 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荷
塘
朱月
自
清色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朱自清(1898- 1948)
原名朱自华,字佩 弦,号秋实。祖籍浙 江绍兴。1898年11月 22日生于江苏省东海 县。1903年随家定居 扬州,故自称“我是扬 州人”。自幼读私塾, 所以对中国古典文学 有浓厚的兴趣。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班,次年 该名“自清”,考入本
通感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指感觉的转化、 迁移,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 方式。通感就是移(联)觉。
么特点?
作者怎样描写荷叶?作者运用什么手 法,写出荷叶的 什么特点?表现什么 意境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句将荷叶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 “亭亭“写荷叶的高颀挺拔,舞女的裙因旋 转而展开,用来表荷叶的浑圆和舒展,造型 非常美,使人联想到月光下翩翩起舞的舞女, 裙摆随舞姿飘荡洒脱,轻灵而欢快,高雅而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