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加点字解释与课文翻译

合集下载

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辅导《爱莲说》翻译

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辅导《爱莲说》翻译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 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 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 多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辅导《爱莲说》翻译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
译文或注释: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和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 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 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 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 慢地玩弄啊。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亭亭:耸立的.样子。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邓韶玉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大家参考!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之杨若古兰创作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解词:1、书下正文:(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能够论述道理.(2)蕃(fán):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爱好菊花.(4)李唐,指唐朝.(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感染(污秽).(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濯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濯.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亭亭净植:笔挺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模样.植,立.(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持重.(10)焉:助词.(11)隐逸:指隐居的人.(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14)噫(yī):叹词,相当于古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该当.2、弥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喷鼻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此刻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体裁:“说”.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爱好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爱好牡丹.我则惟独爱好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感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濯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喷鼻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挺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克不及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蓬菖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当前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快乐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穷歌颂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高雅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4、作者应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标明本人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出菊、牡丹、莲意味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抽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抽象具有的意味意义:(1)意味君子身处纯净环境而分歧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意味君子的持重、朴素、不哗众取宠,不夸耀本人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意味君子的特立独行,耿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意味君子美好的天资的句子: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讨厌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段意及中间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歌颂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爱好和歌颂之情.2、中间:表示了作者要在纯净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久坚持清白的操守和耿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讨厌.七、简答作者应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类感叹的方式含蓄地标明本人如何的人生态度?作者既不肯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肯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示了作者要在纯净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久坚持清白的操守和耿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讨厌.次要应用了什么表示手法?托物言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感化?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筹办.莲的抽象具有如何的意味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意味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蓬菖人;二是像陶渊明那样坚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如何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顾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情投意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爱好,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应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酷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蓬菖人,具有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是以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抽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意味,人们对它的爱好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是以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抽象.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这个感叹句,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讨厌.《陋室铭》复习材料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书下正文(1)陋室:简陋的房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本人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体裁.这类体裁普通都是用韵.(3)有仙则名:有了神仙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祖先都住在山上.(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本人.馨,喷鼻气,这里指品德高尚.(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8)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潢的琴.(10)金经:指佛经.(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吹打的声音.(12)案牍:官府的公文.(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由于主人很着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闻名的政治家.西蜀,此刻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1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暗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记.弥补正文无丝竹之乱耳:暗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暗示强烈反问.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选自《全唐文》.本体裁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本人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体裁.这类体裁普通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无力;体制短小,最短者缺乏十字,与格言颇类似.翻译.水了.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葱,映入帘里.常的没有粗鄙的人.经.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变型默写1、全文的大旨句,同时也照顾了“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怀的语句/表示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的批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实“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文中虚写的句子:来往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段意及中间1、段意第一层:开头应用类比,引出全文大旨.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表示室主人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总结全文,照顾开头,“突出陋室不陋室”.2、中间思想:作者为陋室作铭,描绘了陋室的天然环境和生活图景,主如果为了表述本人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理想意味.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思师如何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2、“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试练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2)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由于上句的意思曾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当中.如许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量,发人深思.《鱼我所欲也》复习材料一.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巨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谈吐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说话、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属语录体散文集.二、课文翻译:也是我所爱好的.及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拔取熊掌了.义也是我所爱好的.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就义生命而拔取大义了.所爱好的,但我所爱好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出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害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爱好的东西没有超出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成以采取呢?如果人们所讨厌的事情没有超出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害的坏事,哪一桩不成以干呢?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取;采取某种法子就能够躲避灾害,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取.因而可知,他们所爱好的有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讨厌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但圣人有这类赋性,人人都有,不过圣人能够不丧失而已.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乞丐也不肯意接受.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死也不肯接受,此刻(有人)为了室第的华丽却接受了;死也不肯接受,此刻(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人)宁肯死也不肯接受,此刻(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本人却接受了.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三、变型默写12、概括本文论点的句子34、概述失去“本意天良”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四、段意和中间段意第一段提出并论述“舍生取义”的观点.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中间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 第三层(最初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要“贤者”才干做出“舍生取义”,是由于“贤者”能够有“本意天良”而已.第二段以具体事例告诉人们如何做是“舍生取义”.中间本文通过鱼和熊掌的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间论点.指明“义”比生命次要,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当保有“本意天良”,不克不及见利忘义.五、简答人应当如何才干坚持“本意天良”?恪守“善”的赋性;不要受四周坏的环境影响;不要被物欲所蒙蔽.2、启示:“义”重于“生”;不克不及见利忘义.六、弥补解释兼:同时. 甚:比得上. 可以:可以用来. 由是:采纳某种手段.则:就. 是故:因而可知. 耳:而已. 与:给.宫室:室第. 谓:叫做. 是:如许.七、一词多义(1)呼尔而与之动词,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暗示反问(2)得之则生就则凡可以得生者所不必也那么(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4)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5)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表比较(6)蹴尔而与之连词,连接润色语和中间语由是则生而有不必也连词,表转机,却,可是(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如许是亦不成以已乎如许看来,由此看来。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1.盛:特别,十分。

2.甚:很,十分。

3.之:的。

4.可:值得。

5.者:花。

6.蕃:通“繁”多7.独:只,唯独。

8.自:自从。

9.予(yú):我。

10.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11.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2.染:沾染。

13.濯(zhuó):洗涤。

14.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5.妖:妖艳。

16.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17.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8.通:空。

19.直:挺立。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2.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23.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24.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25.远:遥远,空间距离大,26.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27.益:更,更加。

28.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29.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30.可:只能。

31.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32.玩:玩弄。

33.谓:认为。

34.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3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36.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3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38.鲜(xiǎn):少。

39.闻:听说。

4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1.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023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甚蕃.(2)亵.玩_(3)宜.乎众矣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不同: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答案】1.(1)多;(2)亲近而不庄重;(3)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1)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相同点:都表现了他们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独爱菊”表现的是逃避现实的消极归隐;周敦颐“独爱莲”则体现了他身在世俗坚守高洁情操的积极态度。

4.不慕名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北宋)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②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④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者也。

⑧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⑩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①水里、陆地上各种草草木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②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自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③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艳,④它的茎里面是中空的,外面则是笔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叶叶,越是离得远越觉得香气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随便地去玩弄它。

⑤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⑥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⑦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⑧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⑨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⑩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附: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

儒家理学思想鼻祖,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人物生平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颐出生。

天圣二年(1024年),周敦颐8岁,其父病逝三年后,与同母异父之兄[1]卢敦文随母投靠衡州(今衡阳)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

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

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译文及鉴赏艺术特点篇一简要直切。

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

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

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直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重点词语解释篇二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三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陶后鲜有闻7、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三)文言文阅读(12分)6、(2分)(1)(xiè)(2)(xiǎn)7、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洗涤(2)树立(3)共同,一起(4)只,只是8、翻译下列句子。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周敦颐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甚:很。

蕃:多。

水里和陆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朵,可爱的有很多。

2.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从。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欢牡丹。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独:只。

之:无意。

而:表转接,却。

濯:洗涤。

我只喜欢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益:更。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而:表转接,但是。

亵玩:玩弄。

(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到远处,更加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树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5.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谓:认为。

之:的。

也:表判断,是。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6.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噫:唉。

之:帮助提宾,不译。

鲜:少。

宜乎:当然。

矣:了。

唉,喜欢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喜欢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欢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