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全日制专业学位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全日制专业学位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学科专业代码:095105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养殖专业领域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三农”,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2.掌握养殖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养殖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广和管理等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及论文摘要的撰写。

二、研究方向1.畜禽饲料营养调控技术:该方向主要研究通过调控营养素的合理供给实现畜禽的生长发育,达到人们预期生产方向和理想指标的理论和技术。

2.畜禽遗传繁育技术:该方向主要研究家畜的起源分化、遗传多样性、遗传效应、动物品种资源利用和繁殖利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

3.畜禽安全生产技术:该方向主要研究畜禽安全生产的营养与饲料保障体系、畜禽安全生产的品种与饲养管理保障体系、畜禽安全产品生产的兽医防控及畜禽安全生产的检疫检验体系等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指导教师: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管理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技术职称的生产一线人员联合指导,以脱产形式对其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3.学习年限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不超过3年,包括课程学习、生产和社会实践、论文撰写等环节,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半年,实践研究不少于1年。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施农业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施农业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施农业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做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保质量,根据教育部教研〔〕号和国务院学位办〔〕号文件有关要求,特制定《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施农业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设施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培养要求()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设施农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与设施农业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工程设计、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培养方式(一) 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培养需要建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其中实践研究不少于个月。

(二)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突出对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培养的特点。

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代码:470105 )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是与养殖技术推广任职资格密切相关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主要为养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推广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为: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获得者应掌握养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

3.基本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制:全日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 动物健康养殖与管理2. 饲料生产与营销3. 畜产品加工四、课程学习要求重视课程学习,通过任课教师的讲授、师生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学、思辨、写作、报告等方面的素养,具备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课至少8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专业实践要求:必须从事不少于1学年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实践研究期间,进行综合表现考核1次,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6学分)。

2、读书报告要求:读书报告2次,其中学科公开1次。

通过后取得相应学分(2学分)。

3、开题报告要求:第一学年完成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1、全日制农业推广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为32学分,包括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

2、学位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标和要求 1、进⼀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掌握解决农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担负农业技术推⼴或农业、农村管理⼯作的能⼒。

3、掌握⼀门外国语。

⼆、专业领域 农业推⼴硕⼠专业学位⽬前涉及3个专业领域: 1、种植领域 2、养殖领域 3、农业机械化领域 三、培养⽅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农业推⼴硕⼠专业学位的研究⽣,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式。

课程学习实⾏学分制,实⾏多学科综合、较宽⼝径培养,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

2、学位论⽂指导教师由校内相关专业硕⼠、博⼠⽣导师担任,还要聘任校外具有农业推⼴经验、业务⽔平⾼、责任⼼强、具有相当于⾼级职称的⼈员联合指导。

3、学习年限⼀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攻读农业推⼴硕⼠专业学位的研究⽣,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0分。

每届学员除公共课必修外,专业领域与选修课程由各学院根据需要确定。

1、公共课(15学分,必修)政治理论课4学分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5学分农业推⼴理论与实践3学分农业传播与沟通(现代传媒学)2学分研究论⽂设计和研究⽅法(结合论⽂选题)1学分 2、专业领域课程(任选6~8学分,必修)种植业领域养殖业领域农业机械化领域农村发展领域作物科学及研究进展2学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及研究进展3学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进展2学分农村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学分园艺(园林)科学及研究进展2学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进展3学分试验设计⽅法2学分发展项⽬的规划与管理2学分植保科学及研究进展2学分资源环境专题2学分草业科学及研究进展2学分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2学分农业经济专题2学分农业项⽬投资与评估2学分农产品安全⽣产原理与技术2学分 3、选修课程(不少于4 门)(8~10学分) ①社会学类课程 ②经济学类课程 ③管理学类课程 ④⼼理学类课程 ⑤法学类课程 ⑥其他相关课程 五、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 2、论⽂⼯作中期报告 六、学位论⽂ 1、论⽂选题 论⽂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产背景和应⽤价值。

4-浙江海洋学院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浙江海洋学院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海洋学院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 订)为规范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2002〕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等精神,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我校目前涉及7个专业领域:养殖(095105)、渔业(095108)、农业机械化(095109)、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农业信息化(095112)、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设施农业(095114)。

1.养殖领域养殖领域是有关该领域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水产养殖种质与种苗工程、安全养殖技术、现代养殖设施工程技术、水域环境管理与评估等方面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水产养殖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开发、以及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主要设置方向包括:(1)种质与种苗工程方向:主要涉及种质与种苗生物学、遗传育种技术、种质改良与评价、种质资源管理与保护、苗种繁育理论与技术、育苗设施工程等。

养殖领域(095105)

养殖领域(095105)

养殖领域(095105)一、学科简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专业养殖领域覆盖畜牧一级学科的动物生产学、动物繁育新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疫病防治4个研究方向,旨在为动物养殖领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领域现有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具有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博导5人,硕导15人,教授15人,博士学位1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是具有多层次全方位办学能力的综合性学科。

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养殖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畜牧业生产技术研发、创新、应用与推广,畜牧业生产管理、技术咨询、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发展与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本领域农业硕士获得者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奋斗的作风,求实创新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集体协作精神,自觉献身农业事业,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本领域农业硕士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能力,掌握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农业推广理念,能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推广技术、畜牧业生产管理工作和农村、农业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及信息。

三、培养方式1、学习方式全日制在校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用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培养方式。

在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实践研究时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相关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型学位。

主要为我国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入学条件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考攻读农业推广硕士:(1)具有学士学位、三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2)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四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3)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中级以上职称,6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

(4)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

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农业推广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农业推广实践3年以上,结合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报考人员须参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考试分初试与复试,具体要求按当年教育部文件执行。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在学校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提前修课者需在取得入学资格后满二年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1、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按农业推广领域设置。

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4-浙江海洋学院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浙江海洋学院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海洋学院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为规范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2002〕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等精神,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我校目前涉及 7个专业领域:养殖(095105 、渔业(095108 、农业机械化 (095109 、农村与区域发展 (095110 、农业信息化(095112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设施农业(095114 。

1.养殖领域养殖领域是有关该领域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水产养殖种质与种苗工程、安全养殖技术、现代养殖设施工程技术、水域环境管理与评估等方面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水产养殖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开发、以及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主要设置方向包括:(1种质与种苗工程方向:主要涉及种质与种苗生物学、遗传育种技术、种质 - 1 -改良与评价、种质资源管理与保护、苗种繁育理论与技术、育苗设施工程等。

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为规范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术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有以下研究领域:作物代码470101园艺代码470102农业资源利用代码470103植物保护代码470104养殖代码470105草业代码470106林业代码470107农村区域与发展代码470110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代码470111农业信息化代码470112食品加工与安全代码470113三、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五、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农学院)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1.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农村社会学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的涵义、特点、结构、运动规律及农村社会问题;农业推广的原理、推广的方式方法、推广技能及农业推广在促进农村社会变革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2.农业科技产业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内容农业科技产业运作模式和运行规律、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3.农村社区发展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农村社区发展与农业技术推广。

开展农业技术科学、农村社会学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揭示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产生各种发展效应的外因及内因,研究技术管理设计、规划和研究、试验、推广、示范等整个发展过程的有效干预和管理。

4.农村发展与管理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和管理、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控、农村劳动力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与农村发展资金问题等。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延期需要办理学籍延长手续)。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

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6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0分,选修课不低于6分);实践学分6学分(不少于半年的校外实践以及其它形式的实践)。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草业领域470106)2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草业领域470106)2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草业领域470106)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 培养目标草业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与与牧草业及城镇草坪与绿地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草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和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 年。

四、培养方式1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 个月。

2 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攻读本领域(方向)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32 (含实践环节6学分)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草业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草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1课程设置2必修环节要求草业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 个月的草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代码:095111)本方案适用于社会事业学院为规范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与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领域。

主要为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管理和推广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解决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管理领域的开发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农业科技管理2.农村社会发展3.农村文化与教育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农业推广、农业或农村科技管理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3.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学习本领域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

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并充分反映当代农业科技管理发展前沿。

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5学分。

课程设置附后。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硕士专业培养具备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研究、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政府农业部门、农村发展项目管理组织等单位从事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推广理论、农村发展理论、农业经济学、农业统计学、农业社会学、农业生态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以打下学科基础;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农业政策与管理、农业科技与农村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与发展、农业市场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3.实践教学:包括农村调查方法、农业推广案例分析、农村发展项目实施与评估等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能力;4.学术研究:包括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学术前沿讲座、学术研究与创新课程等学术研究课程,针对当前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三、培养方式本专业采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学制为三年。

学生将在规定学制内完成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并参加学术研讨、科技创新等活动,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和农村调研,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四、培养方法1.学术导师制:每位研究生将被分配一位学术导师,负责指导其进行科研和学术活动,并对其选题、论文等进行审核和指导,促进学生在培养期间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2.课程学习:研究生将在规定学期内完成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并按要求考核,以达到培养目标;3.实践教学:学生将参与农村调查、实践教学和农村发展项目实施等实践环节,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术研究:学生将参与学术研讨、科技创新等活动,深入研究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进行科研成果输出;5.评价方法:采用考试、论文、实习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形成完整的培养评价体系。

五、招生要求1.获得相关本科学历,具有农业或相关专业背景;2.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3.具备良好的学术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规范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领域。

主要为从事农业科技教育、管理和推广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1)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热爱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应掌握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手段;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技术传授技能、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农学方向2.农业经济管理方向三、培养方式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通过沈阳农业大学本领域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四、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1.全日制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制一般为2年。

2.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3.必修环节有文献综述和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实践环节等 五、课程的类别及设置 课程类别课 程 名 称学 时学 分 备 注 政治理论课 54 3.0 外国语48 3.0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322.0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322.0公 共 课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322.0必修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概论322.0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322.0农村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322.0学位课领域主干课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案例讨论 32 2.0 必修农业高新技术进展专题 32 2.0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32 2.0 选 修 课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322.0任选 其中 3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32 2.0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32 2.0农业概论补本课 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历与跨学科补修实践环节 实践总结报告 6.0中期考核已修课程、学分,思想品德,论文进展总学分 32.0六、实践环节全日制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3年6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研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规律;动物高效饲养技术;研究动物营养与动物产品质量的关系与调控机制;研究各种饲料添加剂的营养作用及机理;研究配合饲料配制的理论与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青绿饲料与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饲料安全评价与监控等研究内容。

2.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基于分子遗传学理论,采用基因操作、mRNA差异显示等技术,进行动物主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的筛选、鉴定和克隆;采用候选基因法等技术寻找控制
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或QTL,进行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组育种;探讨动物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基础;采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与分子系统学理论进行畜禽地方品种遗传资源的起源、系统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研究动物的繁殖规律和生理机制,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繁殖障碍问题,提高畜禽的繁殖效率;研究动物配子发生、受精及早期胚胎发生、发育的机理,并应用于“工厂化”生产胚胎的繁殖体系;研究各种动物体细胞、配子及胚胎冷冻保存的原理和方法,保存动物品种资源。

三、培养方式
1.教学方式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阶段集中在校学习,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6个月;同时注重实践环节培养,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导师指导方式
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

校内导师是主要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全学程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四、学制、学分与主要教学环节
1.学制:基本学制2年,最长不超过5年。

2.学分: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含实践环节6学分)。

3.主要教学环节:文献综述、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践环节等。

同等
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研究生,须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合格但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备注
学位课



政治理论课54
必修外国语48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32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3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32
领域
主干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32
必修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32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32
饲料加工及检测技术32
动物安全生产32



特种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32
任选
其中
3门畜禽生态与环境控制32
畜禽传染病学基础32
畜牧试验设计32
牧草与饲料资源开发原理及技

32


动物生理学同等学历
与跨学科动物营养学
课饲料学补修家畜繁殖学
实践环节实践总结报告
中期考核已修课程、学分,思想品德,论文进展
总学分
六、实践环节要求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末提交实践学习计划,在实践计划进行期间,每三个月向导师汇报一次研究内容进展情况并提交书面材料,实践期满研究生应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根据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七、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文献综述以行业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为主要内容,强调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

要求查阅40篇以上与选题有关的近五年的专业文献,其中外文资料至少10篇以上,阅读后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书面报告。

综述内容包括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开题报告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

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
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生产关键任务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课题)。

八、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针对养殖业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明显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2.论文应有一定的工作量,能体现作者较为全面地掌握论文选题所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的现状,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养殖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论文必须是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综述性论文不得作为学位论文。

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

4.论文工作应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的课题,学位论文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

5.评审与答辩
(1)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学术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养殖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审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须有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专家组成(导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