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循环系统 – 产后72小时 – 循环血量↑15%~25%,特别是产后24小时内 – 需注意预防心衰的发生 – 产褥早期高凝,产后2~4周恢复

血液系统
– 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 – 血沉↑:产后3~4周恢复正常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泌尿系统
需氧性链球菌

类杆菌属


厌氧性革兰阳性球菌
大肠杆菌属 葡萄球菌


厌氧芽孢梭菌
支原体和衣原体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溶血性链球菌
外源性感染主要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最强,可致败血症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链球菌
以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常见,混合感染,恶臭气味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 产后14日
– 产后28日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保健:产后42天
全身检查:血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 有内科或产科并发症,需作相应检查 妇检了解子宫复旧,观察恶露,检查乳房 婴儿全身体格检查 计划生育指导:
– 产褥期内不宜性生活
– 避孕:哺乳者--器具;不哺乳者--药物避孕
子宫
阴道 外阴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盆底组织
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 阴道腔逐渐缩小 会阴轻度撕裂或会阴侧切缝合后,多 在产后3~4日内愈合
产褥期内盆底肌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 时的状态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母体变化:乳房的变化
胎盘 娩出 吸吮 刺激 下丘脑DA↓ 催乳素抑制因子↓
E, P, hPL↓
乳房的主要变化:

观察情绪变化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处理:乳房护理
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 哺乳前湿热敷 频繁哺乳、排空乳房(吸奶器) 多进汤汁食物
乳胀 催乳 回奶
停止哺乳—简便 雌激素、中药(麦芽和芒硝),针灸,溴隐亭等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保健
注意饮食起居 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 计划生育指导,及时避孕 产后访视(3次产后访视) – 出院后3日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临床表现]
生命体征(T、P、R、BP) 子宫复旧和宫缩痛 褥汗 恶露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生命体征 T P R BP
一般不﹥38℃ 泌乳热一般持续4~16小时 产乳最初24小时可有37.8~39℃ 1周后降为孕前水平 由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 正常产妇变化不大 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血压于产后下降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第二节
产褥感染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概 述]
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 – 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发病率为6%

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
– 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有2 次≥38℃
产后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上皮细胞、细 菌等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血性恶露 浆液恶露 白色恶露
持续时间
颜色 内容物
产后最初3日
红色
产后4~14日
淡红色
产后14日以后
白色
少量血液、坏死蜕 坏死退化蜕膜、表 大量血液、少量胎 膜、宫颈粘液、细 皮细胞、大量白细 膜、坏死蜕膜 菌 胞和细菌等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


产后第一日:宫底在平脐
之后每日下降1~2cm 产后10日入骨盆腔,腹部摸不到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后宫缩痛
产后1~2天出现 持续2~3天消失


多见于经产妇
哺乳时反射性加重 不需特殊用药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恶 露(lochia)
分娩过程中 膀胱受压 对膀胱内压的 敏感性降低
黏膜水肿、充血 肌张力降低
外阴切口 疼痛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免疫系统 – 免疫功能逐渐恢复,有利于疾病防御

消化系统
– 早期已发生便秘
– 产后1~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内分泌系统
产后1周 ,E、P恢复产前水平 产后6周FSH、LH逐渐恢复 不哺乳妇女产后6~10周左右恢复排卵 产后不来月经,可有排卵,需要避孕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也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急性乳
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等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诱 因]
产妇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
妊娠晚期性生活
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慢性疾病


产科手术操作、产程延长
产前产后出血过多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病原体种类:孕期和产褥期以厌氧菌为主
– 排尿:尽早自行排尿产后4小时内
– 困难用热水熏洗外阴、肌注新斯的明、留臵导尿 – 防便秘:多吃蔬菜、早下地、润肠(乳果糖)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处理
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 – 会阴处理 – 每日检查:会阴伤口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 – 会阴擦洗2次
– 会阴水肿时40%硫酸镁湿敷
– 产后3~5日拆线,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 定时换药
产褥期处理
产后2小时 – 产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 – 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产后心衰、产后子痫、羊水栓塞 等 产后一周 – 重点仍是生命体征( T、P、R、BP)
– 预防晚期产后出血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处理
营养与饮食 – 少量多餐
– 清淡、高蛋白质饮食
– 补充水分 排尿与排便
泌乳
低E 高PRL 乳汁 产生 乳汁 分泌
垂体催乳素 脉冲式释放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母乳喂养对母儿均有益
促进宫缩、防出血 哺乳闭经、推迟妊娠 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危险 价廉、方便、减少劳动
提供营养、利于发育 提高免疫、利于防病 口腔运动、利于牙齿 促进心理发育
对母亲的益处
对新生儿的益处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狄 文
(上海交通大学)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第一节
正常产褥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puerperium)]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 恢复至妊娠前状态


包括形态和功能
一般规定为6周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
子宫复旧,变化最大 子宫下段 → 子宫峡部 宫颈呈“-”字型 产后6周恢复到孕前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