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城市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其管理与利用对于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讨论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社会效益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管理与有效利用对于城市的社会效益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管理土地资源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土地的规划与利用决策应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福祉,合理安排住宅区、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工作、娱乐等环境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区等,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良好的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城市土地的合理管理能够减少社会不公和资源浪费,提高社会公平性和社会融合度。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用途,避免土地利用的单一化和不合理集中化,防止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此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增加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经济效益城市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对于城市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
首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用途,将土地用于工业、商业、住宅和农业等不同领域,有助于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另外,良好的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还可以提高土地的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为城市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促进城市财政的健康发展。
其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弥补土地供应的不足。
科学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和使用效率,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城市管理学导论及城市土地管理学PPT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1、城市规划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从狭义上说,就是负责城市建设项目 选址的规划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建 设工程的管理以及违法建设管理和城 市规划实施与监督检查。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2、城市经济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 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进行 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 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建立城市管理的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老百 姓满意度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
(一)市场具有不完备性:两个领域市场失灵
第一类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不存在,造成市场失灵,包 括五方面:公共品、外部效应、竞争失灵、信息失灵、宏观 经济失衡。
第二类与完全竞争假定无关,即使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但其运行结果仍然存在缺陷,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偏好不合 理;收入分配不公平。
3、城市社会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城市社会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 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 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 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 控制的过程。
4、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1)城市能源供应设施: (2)城市供水排水设施: (3)城市交通运输设施: (4)城市邮电通信设施 (5)城市环保环卫设施 (6)城市防卫防灾设施
❖ 令公共满意的高水平的城市服务应当具有三个特 点:
公正性
舒适性
便捷性
三、怎样认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管理
1、2000.5,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 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 2、荷兰学者曼纳·彼得·范戴克 3、尤建新 4、马彦琳、刘建平 5、其他 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下,以城 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
城市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框架土地与城市土地的概念与内涵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及其供需平衡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制度城市土地地籍管理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权属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城市土地经营(包括城市土地的整理开发、城市土地储备与经营、企业的土地资产经营与管理,以及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土地管理法(对于土地管理实行城乡统一协调管理,不在出现城市、建制镇、村庄土地分类,改用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和71个三级类的划分方式)二、土地与城市土地土地概念(一)空间范畴定义狭义:土地的狭义空间仅包括地球的表层;广义:土地的广义空间则指包括地球的表层及其立体空间的全部环境因素。
(二)学科角度定义1、从地理学科观点看——土地是较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还包括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结果。
2、从经济学角度看――土地是与人民和主权并立的,是一个国家立国的三要素之一。
这里的土地是指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包括陆地和海域,国家对土地享有所有权和管辖权。
土地特征(一)土地的自然特征:土地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使用的耐久性(二)土地的经济特征:供给的稀缺性集约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综合区位效益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勘察、规划报酬递增递减性适度投资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宏观管理、监督、调控土地作用承载,养育,仓储,提供景观,储蓄和增值城市土地概念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中的陆地和水域以及它们之上和它们之下的一定的空间。
包含三个层次:城市市区土地,即城市建成区的土地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土地城市行政管理区范围内的土地,即包括城市郊区(县)范围内的土地城市土地的特征1城市土地的区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城市土地对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的依赖性3城市土地面积对土地投资规模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4城市土地利用方向的多样性5城市土地利用的不断高度集约化6改变土地用途的高成本费用7城市土地数量上的绝对扩张城市土地的分类(一)按城市土地的用途职能进行分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仓储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对外通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二)按城市土地的利用程度进行分类(即可用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均占地等指标进行分类。
城市土地管理
公共管理学科基础课程——《城市管理学》第四章城市土地管理第二节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引言:城市土地管理是根据城市对土地的不同要求而划分出来的,它涉及土地作为城市载体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包括:地籍管理、土地产权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
1 2 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土地产权管理3 4 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经济管理城市土地调查城市土地登记城市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调查:对城市土地的属性,包括:数量、质量、分布、使用性质和权属状况进行土地调查;●土地登记:确认城市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并实行土地权属申请、审核、登记造册与核发证书;●土地统计:汇总分析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地籍档案管理:进行城市土地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地籍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只有农村集体土地被城市征用,才会发生地籍属性的改变。
一、城市地籍管理1 2 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土地产权管理3 4 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经济管理城市土地产权管理:是指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确立、变更和保护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办理土地征用,审批土地使用,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制止违法用地等方面的管理。
✓城市土地所有权管理: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产权管理主要发生在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征地过程变为城市国有土地的环节中,焦点在于如何协调城市利益与农村利益、城市居民利益与农村居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城市土地使用权管理:主要是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环节,最大矛盾焦点是使用权转移过程中的利益补偿制度。
城市 土地 所有权 管理城市土地 使用权 管理1 2 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土地产权管理3 4 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经济管理三、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监督管理城市土地利用是通过规划土地的利用,审批建设用地和临时用地,确定用地位置、用地面积和范围,办理划拨土地手续,发放土地许可证,对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实行检查、监督和处理,对土地的利用性质进行管理。
2024年城市土地使用法规
2024年城市土地使用法规一、总则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保障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法规适用于我国城市区域内土地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2. 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3. 优化土地用途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4. 公共利益优先,保障民生;5. 依法行政,公开、公平、公正。
二、土地使用规划第四条规划依据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应依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进行编制。
第五条规划内容1. 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包括居住、商业、工业、物流、公共设施等;2. 规定土地使用强度,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3. 布局土地使用空间,包括土地利用区块、功能区划分等;4. 制定土地使用管制措施,包括土地使用条件、期限、变更管理等。
第六条规划编制与审批1.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应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2. 编制完成的规划应征求有关部门、单位、公众的意见;3. 规划审批前,应进行专家论证和听证;4. 经审批的土地使用规划应向社会公布。
三、土地使用许可第七条许可条件1. 符合土地使用规划;2. 符合土地使用条件;3. 保障土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4.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
第八条许可程序1. 申请人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2. 土地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3. 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现场踏勘、听证、专家论证等活动;4. 符合条件的,核发土地使用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理由。
第九条许可变更土地使用许可证核发后,如确需变更土地使用性质、用途等,应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按原审批程序办理。
四、土地使用监管第十条监管职责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使用的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监管措施1. 定期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2. 建立土地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土地使用数据的动态管理;3. 对违反土地使用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4. 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土地使用方面的投诉、举报。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现状分析1.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一直较低,主要表现在土地闲置率高、低效用地块较多、土地占用率不高等方面。
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速和土地出让收益,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2.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过分依赖我国的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往往过分依赖于土地出让收益,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收益的依赖较高,而非依赖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需求,导致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脱节。
3.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一大问题。
部分地方存在规划方案与实际施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城市建设出现滞后、断片式发展,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
4.土地资源环境问题凸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地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成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
二、应对策略提出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问题,需要加强土地利用效率管理,推动土地整体利用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合理低效地块复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需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指导和监督。
为了改变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过分依赖的现状,需要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改革,推动土地出让收益和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有机结合,避免过分依赖土地出让收益的问题。
需要加强城市规划部门与建设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提高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协调性,有效推进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衔接。
还需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提升城市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要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推动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法》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法》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法》。
该法律是为了有效管理城市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目标与原则
该法律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机制,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推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它的原则包括坚持公有制土地制度、优先保障农村土地利用权益、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绿色生态。
主要内容
1. 城市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立与职责:明确了城市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出让与招拍挂、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收储等方面。
2.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原则,制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土地利用。
3. 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程序、条件和限制,确保土地出让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4. 城市土地保护:明确了城市土地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保护、耕地保护等。
5. 土地收储:规定了土地收储的程序和补偿标准,为城市发展和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土地收储提供了法律依据。
6. 土地征收与补偿:规定了土地征收的程序和补偿标准,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7. 违法行为和处罚:对违反该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法》的颁布是为了规范和
完善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该法律的实施将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紧密联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所有权、使用权的配置效率。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之一,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土地规划管理是指对城市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采取合理、高效、科学的方法,通过规划、调控、审批等手段,使城市土地得到合理利用、保护和发展。
城市土地的利用包括城市用地、农村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
土地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方法和手段,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配置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的配置和规划城市土地资源,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护土地资源为基础,科学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还要注重对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的考虑,在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交通、经济等因素,保障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审批管理在土地审批管理中,我们要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加强对城市用地项目的审查和监管,既要保障发展需要,又要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同时,还要注重土地审批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土地经营管理是指通过土地租赁、流转、收益的方式,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增值的过程。
土地经营管理是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保障人口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土地经营管理中,我们要坚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加强土地收益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土地经营的效益和效率。
同时,还要注重土地经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和衔接,保证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健康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管理方案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管理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状况,合理安排和利用土地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土地管理方案则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政策,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科学地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和规模,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合理安排绿地和生态用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最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合理安排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的用地,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城市土地管理方案的制定原则在制定城市土地管理方案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首先,科学合理。
土地管理方案应该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在制定土地管理方案时,应该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充分考虑城市土地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公平公正。
土地管理方案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在制定土地管理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居民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利用和公正分配。
最后,可持续发展。
土地管理方案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浅述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浅述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是积极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针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各城市也积极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国还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整体规划和管理,保障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土地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一些地方在土地利用中存在浪费现象,尤其是一些城市的用地效率偏低,土地浪费严重;二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规范和滥用情况。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土地资源的异常开发和滥用;三是土地资源保护不到位。
一些城市在土地开发中存在对农田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针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包括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利用的空间范围和用途功能,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加强土地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推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二是要加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要强化城市用地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三是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要积极推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和透明度,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更加规范和有效。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城市土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过去的土地管理制度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完善之处,亟需进行改革。
一、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供应仍然过于集中。
在一些城市中,土地供应主要由政府举办的土地拍卖方式来实现,这导致了土地供应的不稳定和价格的波动。
其次,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土地收益主要由政府抽取,而土地的使用者获取的收益有限,这导致了土地使用者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土地的有效利用。
再次,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存在障碍。
由于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受到过多的限制和手续的繁琐,导致土地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也限制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土地违法行为较为普遍,也给城市的规划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城市土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改革城市土地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土地供应的合理化。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市场体系,可以增加土地供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土地供需失衡的情况。
同时,合理的土地供应还可以降低土地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促进企业的发展。
其次,改革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有助于推动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的改进。
通过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比例和方式,可以使土地使用者获得更为合理的收益,提高土地使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土地的有效利用。
同时,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也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再次,改革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有利于推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通过简化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手续和程序,降低流转的成本和难度,可以提高土地使用者的自主权和市场操作的灵活性。
同时,流转市场的形成也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论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土地的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土地管理的问题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
在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土地资源浪费、城市扩张过快、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提出一些对策,以便能够更好地管理城市土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浪费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十分严重。
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大量的高耗能建筑和大面积的荒地。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浪费势必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问题。
2.城市扩张过快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张也变得越来越快。
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加、交通压力加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扩张过快也给土地利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土地的利用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有些地区土地使用率低,而有些地区土地使用率过高。
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二、对策1.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应建立健全的土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的占用和破坏,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2.优化城市规划为了缓解城市扩张过快的问题,有必要优化城市规划。
应加强对城市扩张的控制,遏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引导城市向纵深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采取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式。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更加合理的土地使用。
4.推动土地节约型城市建设为了促进城市土地的节约利用,可以推动土地节约型城市建设。
通过推行绿色建筑、建设节地城市等方式,减少城市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加强土地利用监管6.引导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解决城市土地管理中的问题,有必要引导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
城市土地管理重点整理
1土地的基本特性(1 )自然特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利用的永久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2 )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土地利用方式的分散性、禾U用后果的社会性2、城市土地管理:是国家(主体)通过各级政府及其土地(客体)管理部门,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土地关系、提高土地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按照依法、统一、全面、科学的原则和要求,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一些列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综合性措施和活动3、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核心内容:确定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4、我国土地基本制度:土地所有制度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使用制度为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所有制度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内容:全部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部分属于国家所有,部分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除由法律规定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5、城市土地供给(1)土地供给可以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自然供给:土地中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即后备土地资源。
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2)城市土地供给的自然供给:处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城市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其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可以直接用于城市建设的有效供给。
6、增加城市土地经济供给的途径:(1)外延扩大方式:通过减少其他用地来绝对的增加城市土地面积(2)内涵扩大方式:增加土地投资或更加集约化利用现有的城市土地,在不增加城市土地面积数量的情况下,相对的扩大城市土地经济供给。
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资源的定义、保护和管理方面展开论述。
一、城市土地资源的定义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地区的土地资源,它是指城市集体建设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城市商业和住宅用地、城市公共绿地等,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城市土地资源的特点是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多功能性。
稀缺性意味着城市土地资源供不应求,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不可再生性意味着城市土地资源一旦被损耗或浪费,就无法再生,因此必须严格限制城市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保证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多功能性意味着城市土地资源可以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提供多方面支持,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二、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中不可再生的资源之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减少浪费和消耗。
城市土地资源的保护主要有以下措施:1. 制定城市土地规划。
城市土地规划是城市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制定城市土地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从根本上控制城市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保证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严格土地使用审批制度。
土地使用审批制度是保护城市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审批程序对土地使用范围、建设性质、土地利用方式等进行严格把关和管理,限制土地使用的面积和强度,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3. 加强城市土地整治。
城市土地整治是城市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城市建成区内的灰色空间和存量土地进行规划、整改、开发和再利用,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指城市发展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它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能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指导下,由规划部门编制的一项重要规划工作。
它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全局进行宏观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总体结构;详细规划则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具体区域和用途进行细化规划。
三、城市土地管理城市土地管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工作。
它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审批和监督等方面,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监管,确保土地使用符合规划要求和法律法规。
四、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1.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2. 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土地的价值,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撑。
4. 促进城市功能整合和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的整合和协调,推动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和一体化。
五、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挑战和对策1. 挑战:人口增长与土地有限性的矛盾。
人口增长导致土地需求的增加,但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口与土地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挑战。
对策:加强人口规划,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合理规划城市土地资源,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土地市场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指对城市土地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包括土地供应、土地价格、土地交易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土地市场管理,可以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三、土地征收与补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时需要对一些个人或单位的土地进行征收。
为了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制定合理的征收和补偿方案。
征收和补偿方案应考虑到被征收人的实际利益,确保公平、公正、合理。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是城市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出让和转让,可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出让和转让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五、土地利用监测与监管为了确保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和监管。
监测和监管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监测和监管,确保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土地执法与监察为了维护城市土地管理的秩序和公平性,需要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执法和监察。
执法和监察的内容包括对违法用地、非法转让、非法占用等行为的查处和处罚,确保城市土地管理的有效实施。
七、土地资源保护城市土地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城市土地管理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土地资源,包括制定严格的用地标准、加强用地审批、加强用地监管等。
同时,还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因城市建设对环境造成破坏。
八、土地信息管理为了提高城市土地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地籍信息、用地信息、规划信息、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内容,为城市土地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城市用地与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用地与土地资源管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用地的规划和管理是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用地规划与管理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用地规划和管理成为城市建设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城市用地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
城市用地管理是对城市用地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和维护的基础性工作。
城市用地规划和管理需要考虑的多个方面因素,包括土地资源可利用性、城市及周边环境、城市发展方向和政策等。
在城市用地规划和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为了发展而开发土地,还应考虑环保和资源节约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节约型城市发展,抓好城市用地的精细化管理,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的战略资源,对于我国农业、工业、林业、水利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可以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国家和民族的战略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的分析与实践表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土地的生态和环保功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耕地保护等方面的努力,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点。
政府需要积极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加强土地利用优先许可和指定,对于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必须严格限制,全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全面推进城市用地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城市用地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进行全面平衡考虑,保障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
政府需要加大对城市用地和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管力度,促进城市用地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把握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标准,推动全面目标、统筹规划、系统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等城市用地和土地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模式,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结论:在今天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在政府部门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城市用地和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平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城市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城市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4.05.29•【文号】[84]城研字第320号•【施行日期】1984.05.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城市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1984年5月29日(84)城研字第320号)为了加强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和地政管理工作,保障城市规划实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现就城市土地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按照《国务院各部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的规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负责管理经批准的城市(包括市、县城、镇、工矿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
各级城市建设部门应当按照上述规定,切实地负起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土地的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宪法和有关法规关于城市土地管理的规定。
二、要加强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国务院1984年1月5日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批准的城市规划,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统一规划土地的利用;统一审批建设用地和临时用地,确定用地位置、用地面积和范围,并负责划拨土地、发放用地许可证;对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的和违反土地规划管理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三、要加强城市土地的地政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权属秩序。
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担负起城市土地地政管理的职责,负责进行土地清查、登记、发放权属证书,建立地籍档案;收土地使用费,办理建设用地、征用、拆迁、安置、补偿等,并对买卖、出租土地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处理。
四、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和地政管理,是城市土地管理工作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关系十分密切,城市规划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必须密切合作,相互配合。
尤其是在一些相互衔接的环节上,如旧城区改造的土地重新划拨等,要充分协商协调,统一步调,避免矛盾。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有效地管理城市土地资源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浪费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思路来管理城市土地资源,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是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
应该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用途和功能分区。
同时,要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避免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和土地资源浪费。
例如,可以鼓励发展城市郊区和乡村地区,减轻城市中心的压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推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集约化利用。
一方面,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禁止非法占用和滥用土地资源。
另一方面,要鼓励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推行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利用等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推进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管理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和交易。
推进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应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的法律保障和监管。
同时,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还可以引入土地租赁市场,鼓励土地的灵活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和执法土地资源管理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监管和执法基础上。
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体系,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执法,打击非法占用和滥用土地资源的行为,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五、促进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
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要加强信息公开,向公众提供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信息,让公众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管理措施,促进公众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督和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土地概念(1)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了人类活动的成果,即土地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综合体。
在土地这个综合体中,土地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离开了整体,各个单独的组成要素都不能理解为土地。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资源与环境两部分。
(3)土地问题农村农用地问题,核心是土地的质量和产出。
城市建设用地问题,核心是土地的区位。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协调二、土地的二重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其重要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三土地的功能负载功能土地能将生物与非生物负载其上,成为地球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安身之所。
养育功能土地具有肥力,具备适宜生命生存的氧气、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仓储功能土地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沙、石、土等建材资源。
为人类生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提供景观的功能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如群山、大海、瀑布、清泉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风景资源。
储蓄和增殖的功能土地作为资产,随着对土地需求的不断扩大,其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投资于土地,能获得储蓄和增殖的功效。
四、土地的基本特性(一)自然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存在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而其他生产资料几乎都是人类劳动创造的。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人力不可能创造土地、消灭土地,或用其他生产资料代替。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的绝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地块之间也不能互相调换位置,这使土地利用受到很大限制;但土地的相对位置是可变的,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区位状况可以改变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按统一标准制作的,不同土地单元具有不同的自然、区位条件。
因此,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在农业利用中,通过施肥、灌溉、轮作等措施,可使土地肥力处于周而复始的动态平衡中;在非农业利用中,不会磨损、陈旧、丧失有效性,在维持土地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永续地利用。
土地经济供给具有弹性土地的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变化的,所以是有弹性的。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用途包括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
一块土地可同时适用于几种用途,也可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用途,但应坚持最佳用途和最大经济效益原则。
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变更是单向、不可逆的;土地增殖性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效益具有持续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折旧、报废。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土地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报酬递减的后果。
见下例例:美国一个城市建筑规模的研究结果Array显示,在一块价值150万美元的土地上建造不同楼层的建筑,获得的投资利润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增后减(如右图)。
社会属性人类在利用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这是进行土地产权管理、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五、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 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1、人类需要土地能满足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2、人类生产、生活对土地产生重要影响——人类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要以一定数量、密度和质量的人为前提。
3、人地矛盾——人口增加,对土地数量、种类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土地供给是有限的。
我国确定18亿亩耕地的底线,保证粮食的基本供给(二) 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表现为土地承载力问题人口增加、城市扩张、耕地锐减→粮食→环境问题因此,在土地利用中要协调好耕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从而实现“吃饭”与“建设”的协调。
要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缓解人地矛盾,避免土地利用对环境的破坏。
(三)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人们利用土地从中获益,但由此造成的资源退化、破坏、环境污染,转嫁给了社会、未来和自然界,而乱垦滥用的责任人却不承担任何损失,这种外部性是造成土地、人口、环境系统失调的基本动因。
外部性内在化,要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要使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均社会福利最大化相适应。
消除贫困贫困是人类——环境系统恶化的重要动力。
贫困使穷人不得不掠夺式地开发资源,致使环境恶化,从而又导致贫困地区更加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四)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供求平衡,使各区域的耕地总量不减少建立土地数量、质量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六、土地管理(一)概念:——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二)管理的主体——国家管理的客体——土地及土地利用中的各种关系基本任务——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目标——提高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方法——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职能——计划、组织与控制环境条件——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三)我国的土地制度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只有通过国家出让的土地,才能进入房地产领域进行开发、建设,否则其地上的房地产产品不受法律保护。
(四)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的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五)学科任务和内容1、基本任务应用相关原理和方法,研究调整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的规律性,以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取得尽可能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2、学科的内容体系土地管理相关原理地籍管理基础土地权属管理手段土地管理学内容土地利用管理核心土地市场管理手段(六)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的主要经验(1)香港——土地两权,分离管理所有权——香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投资兴建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性住房使用权——香港任何个人或集团1.台湾——农地保护,实施土地管制2.日本——编制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土地交易许可证和劝告制度,重视资源调查,加强教育3.美国——土地有偿使用,合理规划,技术先进德国——重视土地立法,技术先进,土地信息管理,管理队伍建设4.加拿大——协调各级政府的土地管理关系(七)目标——提高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土地管理的目标必须是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实现的;管理的技术手段也必须与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土地管理活动必须符合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
(八)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由下图表示:(1)确定目标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微观目标(2)构建组织组织设计组织整合(3)实施组织职能计划组织控制(4)实现目标土地管理方法第二章地籍管理一相关概念1、地籍:是土地的户口,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3、地籍调查:是利用一定的方法,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形成地籍图和簿册的过程。
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是土地登记的前期工作和法定程序。
4、宗地: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
一般情况下,一宗地为一个权属单位;同一个土地使用者使用不相连接的若干地块时,则每一地块分别为一宗。
宗地是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也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
5、图斑:以1:10000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将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相同,水土流失类型基本一致的土地单元(地块)分为一类,以其为基础调查单元,然后将单元勾绘到地形图上成为图斑。
(图上最小图斑面积不小于0.5cm2,实地面积0.5hm2;最大不超过50cm2,实地面积50hm2)6、土地分等定级:将土地调查的结果等级化,获得土地质量状况的一项工作,实质就是依据土地使用价值的优劣,评定出土地等级。
7、混合宗:二、地籍管理概述1、性质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连续性2、地籍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三、土地调查土地调查的任务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内容包括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1)地籍调查1)地籍调查单元:一宗地、混合宗2)权属是地籍调查的核心3)主要内容:①权属调查——核心是界址认定界址认定过程存在两种情况(相临双方是否出席指界)形成两种结果(无争议与有争议界线)②地籍测量(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①调查的基本单元(土地利用基本单位)——图斑四、土地分等定级1、定义——将土地调查的结果等级化,获得土地质量状况的一项工作,实质就是依据土地使用价值的优劣,评定出土地等级。
2、土地分等定级体系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城镇土地等→城镇之间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城镇土地级→城镇内部区别: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对象是城镇连片建成区和近郊范围内的土地。
城镇土地分等往往以城镇整体为单位进行,城镇土地分级则是在城镇内部以地块为单位进行。
3、城镇土地定级方法体系:1)先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初步划分土地等级;2)进行典型行业的土地收益或地价测算,据此对初步划分的土地级别进行校核。
为避免不同评价者的主观性和因生活背景不同造成的判断错误,采用相对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参数——分值,来表示土地的各种条件优劣。
城4、城镇土地定级(1)选择定级因素Fi——与土地区位的影响因素关系密切土地分等定级因素是指对土地质量、级别有重大影响、并能体现土地区位差异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
由基本因素、派生因素及因子形成因素、因子体系。
繁华程度——是反映土地经济区位最重要的指标交通条件——影响土地使用者的运输成本和心理成本基础设施——反映使用者的生活方便程度环境条件——对经济发展、投资的限制性影响因素人口状况——反映土地需求趋势(2)因素指标类型根据评价个因素因子的性质及影响方式的不同,评价指标可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