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发育过程一-广州地方志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广州地区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广州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疆域漂变广州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其疆域也经历了多次漂变和变迁。
其中,广州地区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地方,其变迁反映了中国历史疆域的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广州地区的变迁,以展现中国历史疆域的丰富与多样性。
古代至南北朝时期,广州地区属于邕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边疆。
在邕州建立初期,广州地区主要由临桂、永宁、合浦等县组成,疆域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中国南方政权的变迁,广州地区的疆域开始扩张。
隋唐时期,广州地区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枢纽,并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广州地区的边界开始扩大,包括越南北部地区和南海诸岛。
这一时期,广州地区的疆域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轮廓。
宋元时期,广州地区的疆域几乎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全部地区。
这一时期,广州地区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广州地区的疆域漂变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扩张和农村的开发。
许多城市在此时建立,如中山、梅州、惠州等,使广州地区的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
明清时期,广州地区的疆域基本保持稳定。
尽管在这段时期有一些边界的调整,但整体上广州地区的疆域没有发生大的漂变。
然而,广州地区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保持了其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
现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国土统一,广州地区的疆域进一步被细分和调整。
1949年以后,广东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广州市成为广东省的省会。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广州地区的疆域变化不大。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地区的疆域开始发生新的漂变。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腾飞,使广州地区成为中国南方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群。
广州地区的疆域开始向周边地区拓展,与珠海、深圳等城市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城市区域。
总结起来,广州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方,其疆域经历了多次漂变和变迁。
从古代到现代,广州地区的边界发生了很大的扩张和调整。
这一漂变反映了中国历史疆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广州城市形态与水系的演进概要1
广州城市形态与水系的演进概要1 广州城市形态与水系的演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广州城市发展与水系演进之间的关系。
广州古城位于珠江水系的西、北、东三江汇合处,历史上水网密布,水道纵横,城市的发展变化一直与城市水系的演变息息相关。
城市水系环境在城市选址、城市起源起到重要作用,从秦任嚣城、南越国都城至三国步骘城、隋唐广州城,再经五代宋元时期直至明清广州城,水系对广州城址的抉择以及空间布局、交通与经济发展、城市水利、军事防御等均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在充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学习到的知识,以及平时对广州的见闻和了解,梳理了从秦朝到现代广州城市水系对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作用过程,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广州;城市形态;水系演进;水系治理;城市发展一、概述1.1广州水系发展广州是位于珠江水系的东、西、北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的河口港城市,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困,因水而荣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水孕文明、文明城市”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
广州城最早为秦汉时期的任嚣城,经两千多年,发展成为今日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
广州在中国水网城市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纵观广州的城市建设史,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水、规划水、治理水的过程,其天然与人工建设的河湖水系有机结合,形成“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格局。
广州的城市发展,不仅因为其坐拥珠江出海口的有利区位,并孕育出水运交通优势,还因为有白云山上甘溪流过解决城市给水问题;又因城址位于番山上,地势略高,长期没有大的水灾洪患。
依托于城市水系的密集分布,广州城内还建设城市排水、排泄洪蓄洪的城市水利体系。
1.2 水系发展与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表现,反映在城市和居民点分布的组合形式、城市本身的平面形式和内部组织、城市建筑和建筑群布局特征上等。
城市形态发展变化有其客观规律。
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由于城市水系起到交通、供水、防洪、军事防御等作用,因此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
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一座古老城市的独特力
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一座古老城市的独特力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从古至今,广州的历史风貌一直在变迁中展现着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文化传统等方面,探讨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
一、城市规划与布局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广州城的规划以城墙为主体,城内设有街道、宫殿、庙宇、市场等功能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逐渐取代了古代城墙的功能。
如今的广州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城市布局。
这种改变既保留了古老城市风貌的传统特色,又为广州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建筑风格的演变广州的建筑风格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
古代广州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富有岭南地区独特的风格。
传统岭南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装饰细节,常常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而随着西方建筑的影响,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陆续在广州的天际线中拔地而起,使得广州的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
然而,尽管现代建筑发展迅猛,广州依然在城市更新中保留了部分传统建筑,如陈家祠、光孝寺等,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了广州独特风貌的一部分。
三、文化传统的延续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自秦朝以来,广州便成为了南方的商贸重镇,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
这些人们带来了各自的语言、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深刻影响了广州的文化传统。
广州的文化传统以岭南文化为主导,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广府话作为岭南地区的方言,在广州得到了广泛使用,成为了广州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此外,广州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名,粤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美食之都。
广州市地形地貌特征
1,广州市地形地貌特征:广州市地处东经113.2°,西经23.1°,海拔43.4米。
总结来说,广州市地形地貌特征为:(1)以山地为主的东北部区域;(2)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的中部区域;(3)以平原为主的南部区域。
2,广州市气候特征:(1)广州市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风向的季节性很强。
春季以偏东南风较多,偏北风次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南海低压的影响,以偏东南风为盛行风;秋季由夏季风转为冬季风,盛行风向是偏北风;冬季受冷高压控制,主要是偏北风,其次是偏东南风平均风速以冬、春季节较大,夏季较小。
但夏季间常有热带气旋影响甚至登陆,短时强对流天气也经常出现,风速可急剧增大到8级以上。
(2)广州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夏热冬暖,气候特点是:气温高,年平均气温21.9℃;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695.9mm;霜日少,广州虽然位于亚热带沿海,冬季气温不太低,但是仍然可以见到霜象;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有1800小时以上;风速小,通常情况下,广州市的平均风速并不大;雷暴频繁,自3月4日至10月12日为广州市的雷季,持续223天。
3,广州市风玫瑰图:4,广州市抗震设防:广州市(除花都区外的九个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1g5,广州市建筑墙体保温隔热要求及措施:(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规定:根据该地区夏天需要通风和遮阳,冬天需要采光的特点,建筑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屋面隔热、墙体隔热、合理的创墙比以及门窗的隔热性能,故建筑节能的重点是在做好选址、朝向、通风、低能耗门窗应用等方面的规划,重点做好屋顶和东、西面墙的隔热,门窗的遮阳及节能玻璃的应用。
(2)夏热冬暖地区墙体屋面隔热措施:按规定的屋面,相当于铺装30cm厚的X PS板或者35cm厚的EPS板的水平;另外,因为本地区基本上不会因为热桥而产生结露,内保温在本地区应该是一个选择,依赖内保温不会造成安全问题;而来也比较容易满足施工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理地貌的千年演变
珠江三角洲地理地貌的千年演变珠江三角洲的独特性在于,珠江的北、西、东干流在此汇聚,随江而行的山脉伸向珠江口,使之成为紧凑型冲积平原。
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于千年来河沙的堆积、海平面的下降,始有今天之面貌。
先秦时期,珠三角大部分还是一片大海,今三角洲中部、广州部分地区(包括广州市中山四路秦汉造船工场遗址)仍然处于被海水淹没的河口湾。
珠江口凹入如U型,未见大面积冲积平原。
而且人口稀少,当时南越部落主要分布于粤西和粤东地区。
秦汉时番禺(今广州)已是我国南方重要外贸港口,但广东的经济和人口重心在粤北和西江流域。
中原移民由湘桂走廊下西江,主要定居在高要、罗定等地,有的南达雷州半岛。
另外经南岭隘口顺连江而下到达粤北连县、阳山一带。
汉代广东的人口以粤北最多,西江、粤西次之。
今桂东、桂南以及粤西等地率先得到开发,广信(今梧州、肇庆一带)成为岭南地区早期的政治中心,汉武帝时合浦、徐闻等海港一度兴盛,风头领先番禺。
经几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南朝冼太夫人崛起粤西、继而掌控整个岭南地区。
由于泥沙的长期堆积,唐代珠三角滩涂渐露,河网初具雏形。
但广东的经济、人口重心依旧在粤西,从州府一级行政区的密疏程度可见一斑。
宋代在珠三角筑堤围垦,粮食大增,北方汉人大量南迁,至南宋时更甚,三角洲慢慢成为人口稠密区。
元时沿海人口迅速增加,三角洲取代粤北成为广东人口分布的重心。
明朝推行卫所屯田、寓兵于民政策,大量南迁军士移民垦沙造田,同时随着海平面的大幅降低,今广州南沙区、佛山顺德部分、中山北部、东莞西北部等板块纷纷出水成陆,使珠江口收窄变成V型海湾。
三角洲人口剧增,广州府人口跃居全省首位,土地步入大规模开发阶段,逐渐成为广东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清代,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惟一外贸特区,珠三角也成为十八、十九世纪东方的世界贸易中心,鸦片战争之前十三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广州府的辖界框架从元朝开始稳定了七百余年,这里的居民长期处于同一行政区,民风、民俗相融,形成具有身份认同的广府民系,以及独具特色、领先全省、风行海内外的广府文化。
广州及其临近地区地质资料
火炉山:燕山期.斑状花岗岩.球形风化.卸荷裂隙等黄阁:白垩纪(与七星岗的为上白垩统红色砾岩层,大致相仿)红色砾岩层:砾多为花岗岩岩屑;海蚀感化,石漠化等下文仅作参考,非地质材料,非陈述格局:黄阁镇大湾村与坑仔村之间的小虎山海蚀地貌让人称奇,当地白叟正在讲授这里的地形.“沧海变桑田”这一天然界奇不雅在广州可以亲眼验证啦!记者近日获悉,在南沙区黄阁镇发明了一种独专程质地貌——海蚀遗迹,五千年前这里照样一片汪洋,一些礁岛不竭被冲蚀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岩洞,怪石嶙峋,从而形成了今朝国内最大的海蚀遗迹群和最大的海蚀穴.地质专家暗示,这对研讨广州以及珠三角的地壳形成.珠江口古海湾的变迁供给了重要的科学根据.文/记者杨进通信员刘希日前,记者在黄阁镇的小虎山看到如许一个独特气象,该山形如蒲伏的小虎,山岩为红褐色,山上无树,少有荒草,最为称奇的是,山脚有很多大小不均的岩洞,有的如盆碟大小,有的深达数米,洞口滑腻呈弧形,奇形怪状,一路走过,可看尽万物,有的像婴儿脸蛋,有的像一艘划子,有的像把白?,看后让人啧啧称奇.记者看到,洞壁内异常光滑,不合外形石头黏合在一路,挂在洞内,稳如磐石.据介绍,有些海蚀穴的石粒最大的直径可达1米.海蚀地貌呈西北—东南走向据村平易近介绍,这些窟窿不单巧夺天工,天然雕饰,并且还在当地留下了很多传奇,更具有神秘颜色.村平易近说,因为山脚这些窟窿又正好在风口上,一到秋冬,北风刮来的时刻,洞口风声如鬼哭狼嚎的声音,异常吓人,小孩哭泣油滑,只要以此来警告,必不敢出声.记者在现场看到,黄阁镇今朝大部分为平原陆地,离邻近比来的海水还稀有公里,为安在陆地也会消失这些海蚀窟窿呢?当地研讨人员介绍,数万年前,南沙黄阁一带除了几个露出的小岛外,四周皆为汪洋大海.后来,海陆不竭变迁,约五千年前,境内丘陵地四周都是大海,波浪不竭冲击,逐渐形成溶洞,而保存至今,是当地沧海变成桑田的汗青见证.据介绍,黄阁镇海蚀地貌的散布呈西北—东南走向,几乎在统一条直线上,骝岗.二岗.三岗.乌洲山.小虎山.大虎山都有散布.据有关材料显示,个中,在该镇大湾村坑仔村之间,还有一个现存最大.最完全的海蚀穴,该窟窿长35米,深8米,最大高度7.5米,比新塘海蚀洞的洞长.洞宽.洞高都要大.有名地质学家黄少敏考核后,指出该窟窿不但我国少见,并且活着界上也很罕有.一些窟窿正面对工资损坏据介绍,这些独有的地貌特点为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地壳形成.古代海岸线的进退.珠江口古海湾的变迁.古代海平面的高下以及气象变更.平原聚积等方面的研讨,都供给了重要的科学根据.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窟窿内已经被用来存放木柴等物品,面对一些工资损坏,今朝该现象已经引起了当地当局的看重,正采纳措施将其呵护起来.三处海蚀穴景致各不合小虎山海蚀遗迹:小虎山海蚀地貌的岩石包含了两种岩种:红色沙砾岩和红色砂岩.海蚀穴最为显著,大大小小的海蚀穴密布于山脚.小虎山的西端,也就是小虎村的“坑仔”邻近,这里的岩石主如果红色砂岩,砂岩的岩石比较坚硬,所以这里形成的海蚀穴比较小.但是这里有一较大的海蚀平台,沿着平台往南走50米阁下,还有两个海蚀穴,个中一个是尺度的海蚀穴,穴宽10米,深5.8米,穴口高4.10米.小虎山西南的岩石主如果红色沙砾岩,岩石比较松散.这里是黄阁镇海蚀穴最多的一段.大虎山海蚀遗迹:大虎山一年中吹西冬风的时刻很少,所以大虎山海蚀地貌重要散布在西南.东南和南部.在这里,山的岩石由比较松散的红色沙砾岩构成,有深进山里的海蚀穴.因为大虎山四周都是珠江水围绕,这里的海蚀地貌几乎没有被损坏的迹象,嵬峨的海蚀崖,深进山体的海蚀洞,都充满大天然的气味.乌洲山海蚀遗迹:乌洲山的海蚀地貌岩石由红色砂岩构成,比较坚硬,所以较前面的小虎山西南的海蚀地貌从形态上有所不合.这里形成的海蚀穴鹰嘴很油滑,不像小虎山的鹰嘴那么尖突.乌洲山的东南偏东的偏向有黄阁最大的海蚀崖,但这个海蚀崖已被轻微损坏.全部海蚀崖宽60米,高40米.海蚀崖的左侧仅存海蚀穴一个,宽3.7米,高3米,深5.5米.西南偏南偏向有个保管较好的海蚀穴,高10米,宽6米.东南偏南的偏向是一个较大的海蚀平台,这个海蚀平台是黄阁镇最早的海蚀平台,是属于前期海蚀地貌,海蚀平台长100米,宽10~30米.海蚀地貌作为一种惊心动魄的地貌景不雅,必需要阅历万万年潮至汐退.白云苍狗才干够形成.在岁岁不止的波海潮汐冲击下,软硬不一的岩石构成的海岸会形成很多奇不雅:有的海岸向海一侧成了峻峭的断崖,称海蚀崖;有的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比较较平展的沙岸,称为海蚀滩;还有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比较较平展的石滩,称为海蚀平台.此外,还可以在海蚀地貌中见到很多窟窿,称为海蚀洞.海蚀穴等等,形态各种.南沙区金花鸡山石场:O陶的花岗岩:见郑博士的南沙地质材料。
广东省地质概况
广东省地质概况一、地形地貌广东省北依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从粤北山地逐步向南部沿海递降,形成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南部以平原台地为主的地貌格局,最高峰石坑崆(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
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
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线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占优势,主要有南岭山地、罗平山脉和莲花山脉,其次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如连州至韶关的大东山脉。
丘陵大部分分布在山地周围,与山地连接,或零星分布于沿海平原和台地之上。
广东省台地分布较广,粤中、粤西均有大片台地,以电白县以西,经雷州半岛到海南北部的面积最大,这些台地地面坦荡,但河流短小,较为干旱。
广东省平原可分为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平原。
河谷平原在各大小河流沿岸均有分布;三角洲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
广东省河流众多,水网发育,主要有珠江水系的东江、北江、西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其次为粤东、粤西沿海独流水系,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水力资源丰富等特点。
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港湾,岛屿,大陆海岸线长3368千米,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共759个。
二、地层广东省内地层广泛分布,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均有出露,其沉积建造类型复杂,岩石类型多样。
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发育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的兴梅地区。
由千枚岩、片岩或变质砂岩等组成。
新元古代南华纪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片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等。
震旦纪-志留纪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由一套板岩、千枚岩及浅变质砂岩等组成。
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由一套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
岩石由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石炭纪地层是广东省铜多金属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世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
水陆地形的变迁
水陆地形的变迁1、广州地区原是个古海湾广州地处祖国大陆南方,滨临南海,是西、北、东三江的汇合处,是北回归线上的城市。
广州市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
广州地形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的多种特点。
这种特点形成是与地质历史的演变和广州地区由浅海变为陆地的地史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广州地区北部从震旦纪至石炭纪,基本上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南部珠江三角州一带原是一个大海湾。
六千年以前冰后期海侵时期以来,广州市区至黄埔一带,为一东西向的溺谷湾,这个古海岸地貌的海湾,东宽西狭。
在二、三千年前,海浪可直到越秀山南麓的中山纪念堂附近。
古代番山(现文德路中山图书馆附近)临海边,故三国时交州刺史步骘曾对广州地形有“负山带海、博敞渺目”之说。
在一千年前宋代,广州城下被称为“小海”,黄埔一带被称为“大海”。
几千年来,由于珠江流域各江河带来泥沙沉积,海湾逐渐淤小,浅海变成陆地,广州地形发生沦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广州河南石榴岗附近的七星岗,一九三七年发现海蚀崖及海蚀平台的“古海遗迹”。
七星岗海蚀地貌的存在,证明广州地区由浅海变为陆地的变化,也证明海岸线已向南推移了一百公里以外。
一九七三年在中山四路市文化局内发现秦汉时代造船工场遗址,经测定距今已达二千一百多年,在船台下发挖大量浅海浮游生物,如孔虫、泥蚶等遗体。
黄埔庙头发观海外益生红树林植物,新洲存在的蚝壳层等的浅海相沉积的遗迹都反映广州古海湾的演变过程。
据分析,广州地区陆地形成,可分为两大地区,一是陆相沉积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区;二是下层以陆相沉积为主,上层为海相沉积为主地区,即南部“沙田”地区,是属河海合力淤积而成。
2、古海湾岸线位置根据历史记载结合地形与地质资料分析,初步探索出广州地区古海岸线位置, (见附图)初步判断,广州市观有的河北市区部分,在古代时大部分是海水环绕,坡山、番山等高地是一些小岛,后因白云山山洪夹带泥沙淤积,小岛逐渐与陆地相连形成半岛。
广州河北城区在秦汉前海岸线地形,大致是由三个半岛夹间着两个海湾所组成,以后逐渐淤积成为一个整体。
广东省地层
广东省地层广东省地层发育,类型繁杂。
中元古代地层是广东最老的地层单位,为一套变形变质作用较强的变质岩系;新元古代地层主要为浅变质类复理石建造,局部为浅变质火山岩系;早古生代地层为一套具类复理式细碎屑岩和泥质岩组成的浅变质岩系;晚古生代地层以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系为主,碳酸盐岩系为次;中生代地层为一套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陆源碎屑沉积岩系和火山喷发—沉积岩系,局部见有盆内碳酸盐,其中早侏罗世地层以碎屑岩为主,是中国侏罗纪三大海相地层分布区之一;新生代古近纪至新近纪地层为一套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岩系,夹陆相灰色碎屑沉积岩系和陆相火山岩系;第四纪地层在西江、北江、东江和韩江流域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在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为一套陆相、过渡相、海相碎屑交互沉积,局部夹火山碎屑。
按岩石地层划分原则,将粤港地层划分为10个(岩)群级、146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1个非正式地层单位(表1)。
第一节前寒武纪地层广东省前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粤东北、粤西北、粤中、粤西均有出露。
广东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夏地块的一部分,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2004年将其划为华夏地层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2005年将其划为华南地层区东南地层分区。
根据《广东省岩石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等,将其划分为高州—翁源小区、连县小区、梅县小区(图2)。
一、前南华纪地层云开(岩)群(Pt2-3Y)是省内最老的地层单位,分布于粤西云开地区、粤中地区。
为一套变形变质作用较强的变质岩系,岩性主要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云母石英片岩与石英云母片岩、石榴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硅质岩)、绢云千枚岩不等厚互层,夹阳起石透闪透辉石岩、阳起石绿帘石岩、变质基性火山岩、磁铁矿矽卡岩、条带状磁铁矿层、黄铁矿透镜体、磷矿层及白云质大理岩、(含锰质)大理岩、炭质石英绢云母千枚岩等。
沉积环境属较深水的浅海陆架环境环境。
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与上覆南华纪地层呈断层接触。
广州地理(最终版)
第二课 人口千万大城市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 广州常住人口已达1270万,
其中,户籍人口806多万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 (单位:人/平方千米)
见《广州地理》第11页表格
山城田海交错分布
城市发展格局(自北向南)
山:北部山林地区 城:中部平原城市地区 田:东南部农田水网地区 海:珠江口外海域地区
了解
1、海岸的变迁 ⑴、岸线南移100多千米 ⑵、四大证据:芳村、七星岗、莲花山、
新塘石巷
2 、珠江岸线的变迁 ⑴、江面宽阔——宽仅180米 ⑵、证据:“小海”,“镇海楼”等称谓
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城市发展规划“南拓、东进、北优、西 联”。突出“山、城、田、海”的自然 特征。
第六课 千年羊城 岭南风情
食在广州
特色小吃
广州饮食发达,素有“食在广州”的美称。广州小吃 属岭南风味,多源自民间,大都被流传下来而成为 传统名食。其中的佼佼者有酥皮莲蓉包、马蹄糕、 及第粥等。
食在广州
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的2015年“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 生活”。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 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 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 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3,范围
目前广州共分为萝
岗区、越秀区、海珠 区、天河区、白云区、 荔湾区、黄埔区、番 禺区、花都区、南沙 区十个区, 以及从 化市、增城市这两个 县级市。共12个区及 县级市。
第一课 云山珠水,地理变迁
1,地势地形 北依山地,南临南海
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
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州地区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的发展,海陆变迁也在不断进行着。
本文将从历史、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多个方面,汇总分析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
一、历史沿革广州自古就是一个海洋交通的枢纽,其海陆环境一直处于不断变迁之中。
据历史记录,广州在商周时期就是一个繁华的海港城市,连接着海上丝绸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陆地逐渐扩展,海域也在逐渐变化。
特别是自宋代起,广州开始大规模填海,形成了今天的广州市区。
长期以来的填海行为,不仅改变了广州的海岸线,还直接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造成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受台风季节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每年的台风季节,海岸线常受到破坏,沿海地区也常发生洪涝灾害。
尤其是2008年的“泰利风灾”和2019年的“山竹风灾”,造成了广州海域的严重变化和城市的重大损失。
这些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了广州的海陆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海岸线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大规模的填海活动、滥伐森林、乱排污水等人类行为,对广州地区的海陆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区的土地资源急剧减少,填海行为也进一步加剧了海陆环境的变迁。
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不容忽视。
历史沿革、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广州地区的海陆环境。
为了保护广州的海陆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填海行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共同保护广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第二篇示例:广州市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州地区的海陆变迁也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结合实际证据,简要介绍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情况。
广州地理 全方位介绍
P5中国古语“沧海桑田”,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地理变迁”。
在我们广州(家乡)地区也能找到海陆变迁的证据吗?你知道广州人为什么把渡江叫“过海”?……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广州经历了千万年的地质演变,形成了依山傍水独特的自然优势。
两千多年来,人们根据地形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不断开发,使广州地区逐步形成了自北向南,山、城、田、海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交错分布的景观格局。
山水城市,河涌相连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南海。
根据地图,说出广州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1.根据地图,说出广州地势分布特点以及河流的大致流向:2.指出广州地形类型的种类=3.广州的地形空间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4.将所给出的景观图链接到地形图相应的位置上,并说说你的理由。
P6:广州北依山地,南临南海,总体上形成了以山、城、田、海交错分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
广州的地形多样,北部山脉蜿蜒、峰峦叠翠,绵延不断,珠江及其众多的支流横穿整个城市,南部平原沃野,河道交错,阡陌纵横。
通过找资料、上网,了解珠江水系广州段的河流特征。
1.珠江从哪里发源?流到什么地方去?有哪些支流?2.珠江什么时候水量大?什么时候水量小?3.珠江每天涨潮在什么时候,水位多高?4.广州的龙舟节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赛龙舟?古时候的广州,曾经是一个古海湾。
在地壳运动、全球气候的冷暖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升降,以及珠江泥沙的沉积作用下,古代的海湾逐渐成为陆地,演变为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海岸线向南迁移了100多千米。
广州沧海桑田的见证一七星岗海蚀遗闻名世界的古海岸遗址——七星岗海蚀遗迹的主体是一块数米高的砂岩。
数千年前,正是全球气候温暖的高海面期,南海海面之高,一直可以延伸到的今天的海珠区=这块石头正好位于海岸地带,由于受海浪长期冲击、旋卷和回流的侵蚀,逐渐形成了地貌学概念上的海蚀岸、海蚀洞和海蚀平台:这一海蚀岩石在1937年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尚时首次发现,该发现震动了国际地理界。
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
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Guangzhou-ConghuaShearBelt)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境内,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断裂构造带,长度约90公里,延伸至从化市郊。
这条断裂构造带具有特孤的地质和地貌特征,保存着珠江三角洲诸多地质古迹,对研究珠江三角洲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
一、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1.断裂构造带的空间分布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东西走向,长度约90公里,从惠来县(现从化市)沿断裂弥漫岩的砂岩带向西北方延伸至佛山市北部和惠州市北部。
断裂构造带两侧离开断裂中心线而向东北方延伸,南侧经过新会县、茂名市,北侧横于肇庆市、江门市,最北端穿过台山市。
2.断裂构造带的构造特征断裂构造带内构造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以断堆断层断裂活动为主,多以断裂和拉张构造为主,形成一条较完整的断裂带,构造活动影响广泛,给珠江三角洲沿岸部分构造演化带来巨大的影响。
3.断裂构造带的地貌特征断裂构造带内的地貌以山、沟、岩石群等多型,特别是珠江三角洲腹地内,断裂构造带内绿洲、内陆湖泊、海洋湾及盆地都有出现,其中以断裂沟为主要特征,体现出断裂构造带较强的构造活动。
二、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形成演化1.形成背景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受到华南内缩作用,即华南内缩背景下的构造活动的影响,具有地质历史背景的多期碰撞活动,珠江三角洲的构造演化也受到这一背景的影响,形成了此条断裂构造带。
2.形成演化的时间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形成于晚新生代。
根据岩石学分析,可以确定断裂形成活动发生于华南地区反映晚新生代活动的晚渐新世以及中渐新世晚渐新世继续进行的期间。
3.形成演化的机制根据新构造学的研究,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形成演化有两个主要机制,一是华南内缩作用,即华南地区南侧内缩,造成珠江三角洲构造上和地貌上陆缘变化;二是普里普特拉山背景下的拉张构造,即普里普特拉山背景下拉张构造产生的断裂构造。
13张三维地形图,快速了解广州市各区
13张三维地形图,快速了解⼴州市各区⼴州市,简称穗,别名花城、⽺城,⼴东省省会,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国家中⼼城市、超⼤城市、⼴府⽂化发祥地等。
⼴州最早的称谓为“楚庭”,距今有2847年历史,传说有五位仙⼈,⾝穿五彩⾐骑五彩⽺,拿着⼀茎六穗的优良稻⾕种⼦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民,并祝福永⽆饥荒。
说完之后,五位仙⼈便腾空⽽去,五只⽺变成了⽯头,当地⼈民为纪念五位仙⼈,修建⼀座五仙观,因此,⼴州有了“⽺城”和“穗城”的别名。
⼴州市地形政区图越秀区,⼴州最古⽼的中⼼城区,⾃东吴设⼴州起历朝所设军事、政治中⼼均在越秀区域内,越秀区汇聚8个朝代2千多年的⽂物古迹,历史底蕴深厚。
风景名胜有五⽺⽯像、镇海楼、五仙观、中⼭纪念堂、六榕寺、光孝寺、⽯室圣⼼⼤教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越秀公园、北京路千年古道、庐江书院等。
越秀区地形政区图荔湾区,荔湾俗称“西关”,有着“体味岭南⽂化到⼴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州”的美誉。
荔湾是⼴州⽼三区之⼀,早在明朝时期,这⾥已是中国对外通商和⽂化交流的重要⼝岸,著名的外贸商埠—⼗三⾏所在地。
风景名胜有醉观公园、陈家祠、沙⾯建筑群、西关⼤屋、粤海关旧址、华林寺、真光书院、⼴雅书院旧址、海仙会馆、⽃姥宫等。
荔湾区地形政区图海珠区,别名河南,海珠得名于古代⼴州珠江中的海珠⽯,海珠⽯、海印⽯、浮丘⽯合称“⼴珠三⽯”。
海珠湿地公园是全国特⼤城市中⼼区最⼤的国家湿地公园,中⼤纺织服装市场,是世界最⼤的布匹交易市场之⼀。
风景名胜有海珠湖、邓世昌纪念馆、纯阳观、中⼭⼤学南校区、双塔辉映(⾚岗塔、⼴州塔)、海珠湿地等。
海珠区地形政区图天河区,⼴州新城市中⼼区,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上,天河CBD是中国三⼤国家级中央商务区之⼀,华南地区最⼤的CBD,唯⼀的世界商贸区联盟成员,天河CBD是中国300⽶以上摩天建筑最密集的地⽅,也是⼴州世界500强企业最密集区域。
风景名胜有⼴州世界⼤观、天河公园、华南植物园、珠江新城、珠江夜游、吉⼭橄榄园、晴川苏公祠等。
广州地理研究报告
广州地理研究报告一、引言广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广东省中部,濒临珠江口。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广州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针对广州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城市规划以及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对广州的发展、治理和可持续性提出一些建议。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缘,北纬23°09’,东经113°15’,东临珠江口,东北与韶关接壤,南部濒临南海。
地理位置优越,使得广州成为了南方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
2. 地形地貌广州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约为9.5米。
广州地区主要由珠江三角洲平原和丘陵构成,东北部是山地,西南部为平原。
地表主要由河流、湖泊、土地和建筑物等组成,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化地区。
3. 气候特点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湿冷少雨。
年平均气温约为21.8°C,年降水量约为1750毫米。
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被生长,为广州的农业和园林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自然资源1. 水资源广州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珠江、荔湾河、白云湖等水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城市供应生活用水,也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然而,由于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广州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亟待加强。
2. 矿产资源广州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广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支持。
3. 生物资源广州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珍稀植物、动物和昆虫等。
这些生物资源对于生态平衡、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城市规划广州的城市规划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州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冲击和挑战。
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行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通过更新旧城区、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功能,使广州成为一个更宜居、宜业的城市。
五、环境问题广州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大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
褶皱构造-广州地方志
一、褶皱构造 (一)加里东构造阶段的褶皱 加里东构造阶段的褶皱轴迹总体呈东西走向,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由于变形不一致,形成片理、片麻理变形不相一致的不协调褶皱,它是加里东时期形成的中、下构造层次的基底褶皱。
主要褶皱有:观音山片理片麻理向斜、飞鹅岭片理片麻理背斜、杨屋片理片麻理向斜和西坑片理片麻理向斜。
(二)海西—印支构造阶段的褶皱 由上泥盆统—下三迭统组成的海西—印支构造阶段褶皱,轴线主要为北东—北北东向,表现为一系列高角度的走向断层及横断层,使地层错失、重叠、产状相抵;部分轴S线呈“”型弯曲或向西突出的弧形,褶皱一般向南倾伏。
主要褶皱有冯村背斜、雅吉岭背斜、新庄背斜、毕村向斜、长岗向斜、岗头向斜、两龙背斜、水口背斜、南岗村向斜、江村向斜、雅瑶庄背斜、象山向斜、石井—人和向斜、新市向斜等。
(三)燕山构造阶段的褶皱 由上三迭统—下侏罗统组成的燕山早期阶段的褶皱,轴线呈北北西—近南北向或北北东—近南北向,以向斜形式产出,与上古生界呈断层接触,或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上古生界和震旦系之上,又被白垩系—下第三系不整合覆盖或两者呈断层接触。
主要有中洞岭背斜、环山向斜、海珠背斜、珠江向斜、天河向斜、荔湾单斜等。
(四)喜马拉雅早期构造阶段的拱曲构造 由下第三系组成的断陷盆地,盆地构造线与控制断裂走向一致,总体表现为开阔型的向斜拱曲。
由于基底地形的起伏或岩层沿倾向的波状起伏,又构成了次一级的拱曲。
本阶段以断裂活动为主,引起断块升降。
主要有龙归断陷盆地、赤岗断陷盆地。
主要拱曲构造有太平场背斜拱曲、蚌湖向斜拱曲、龙归背斜拱曲和大沥村向斜拱曲。
二、断裂构造 广州市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可划分为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
(一)东西向断裂组 主要发育于东部加里东构造层中。
这组断裂总的特征是:断裂面多往南倾,倾角缓15 ~ 30°50 ~ 60°(),早期为逆断层,晚期为正断层,倾角较陡()。
构造岩类型复杂,早- 50 -。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张修杰(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507)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特征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介绍,旨在让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能对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关键词:地质构造;断裂特征;简介1区域地质构造概况广东省地质构造属华南活化地台的一部分,地壳活动频繁而强烈.广东省地质构造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多期性,各次构造运动形式各不相同,构成一幅错综复杂的构造图象.广东省自震旦纪以来的地质构造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地槽发展阶段,准地台发展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四个构造旋回,即加里东旋回,海西一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五个构造运动,即加里东构造运动,海西构造运动,印支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各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都不尽相同.地槽发展阶段的构造旋回为加里东旋回,包括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属早古生代.此时广东地区基本上是汪洋一片,接受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沉积,隐约显示的水下隆起带及沉降带构成广东省最古老的构造格架,总体构造方向为北东或北东东,为后期发展阶段中广东构造轮廓的变迁奠定了一定基础.志留纪末发生了强大的加里东运动,其表现以褶皱作用为主, 使区内地层强烈挤压,形成紧密线型褶皱和逆掩断层,岩层普遍变质,局部有中酸性岩浆岩侵人和混合岩化作用,主应力方向主要为北北西方向.加东里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和东西向展布的褶皱构造骨架,地壳上升,海水退出, 结束了地槽发育历史.准地台发展阶段的构造旋回是海西一印支旋回,包括从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属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晚古生代构造运动比较平缓,虽然发生过多次海进,但很少有剧烈的地壳变动,海西运动对广东影响不明显.中三叠世后发生了规模宏大的印支运动,它是继加里东运动之后的一次重大构造变革运动,使晚古生代地层形成过渡型褶皱和一系列同向的冲断层,该期运动的构造方位多变,主要形成北北东方向的褶断带,早古生代构造也经受了进一步改造,至此,基本上形成了广东地质构造雏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的构造旋回是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包括从晚三叠世至今.该期发生了二次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燕山运动是在基底形成以后影响最深远,最广泛,活动最强烈的一次构造运动,目前,广东省的构造轮廓和地貌轮廓都是此次运动奠定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的断裂活动,多期次岩浆活动和频繁的沉积间断.燕山运动使晚三叠世至早第三纪的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褶皱,断裂活动加剧,形成北北东向冲断层,断裂带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千米,动力变质带宽达数千米.广东省深大断裂如吴川一四会,恩平一新丰,莲花山断裂,河源断裂等均由该运动形成.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是燕山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是不均衡断块运动.受北东及东西向断裂的共同?31?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影响,雷州,琼北断陷急剧发展,终于使海域陷落导致海南岛从此与大陆分离.挽近时期,构造运动仍有明显表现,广东大陆架存在下沉的趋势, 而大陆则山脉耸峙,沿海地区发生多次升降运动,造成了广东省复杂的海岸地貌,表明广东省地壳升降运动在继续发展.频繁的地震,尤其是集中于南澳,河源,吴川一四会,恩平一新丰断裂带及雷琼东西向构造带上常见的多发性强震亦表明广东省地壳仍在活动之中.广东地质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参差出现,组成了一幅颇为复杂的构造图象.一般来说,地质演变阶段不同其特征亦各异:地槽发展阶段, 以紧密线型褶皱为特征,断裂虽发育但居次要地位;准地台阶段,以形成过渡型褶皱为特征,许多地区褶皱与断裂同等发育;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以强烈的块断作用为特征,断裂特别发育,褶皱作用较弱.2断裂特征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不一,性质不同的断裂.这些断裂,尤其是深大断裂与表层和深部物质的位移有密切关系,对广东地质构造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其分布见"图1广东深大断裂示意图".下面将广东省公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深大断裂特征按方位进行简单介绍.探断裂.0一昊川一四会深断裂带I@一愚平一新丰探断裂带,@一河源深断裂带'④一莲花山探断裂带I@一栅安一瞢宁踩断裂带?@一汕头一惠来深断裂带,⑦一南决踩断裂带,@一拂冈一事良深断裂偌,@一高甍一惠来琢断裂骨10一琼州海峡深断裂带.大断裂t(1)郴县一怀集大断裂l(2)罗定-悦城大断裂I(3)置于弧形大断裂I(4)信宜一糜江大断裂I(5)潭爷大断裂,(6)紫金-博罗大断裂,(7)九峰大断裂I(e)贵求大断裂?(9)邀攫大断裂l(to)芏五一文教大断裂l<lD昌江-璩海大断裂I(12)尖蜂岭一大吊罗大断裂I(13)九所一菠水大断裂j(14)饶平?大埔大断裂I(15)河篓一惠来大断裂,(16)三堋一西槐山大断蓥}图1广东深大断裂示意图2.1东西方向断裂(1)佛冈一丰良断裂带:位于北纬23.3O一24.10之间,局部地段扩散到24.20.主体分布于怀集,佛冈,河源,五华,丰顺,潮安一线,广东?32?境内断续延伸约6OOkm,宽约20—70km.主要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以及燕山期侵人体,火山岩盆地和隆起所组成,常伴有北西,北东和南北方向的扭张性裂隙作为它的配套构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造.它实际上是横亘广东中部的一条构造岩浆活动带,主要由两条近平行延伸的佛冈一丰良断裂和清远一安流潜伏基底断裂组成,整体上走向近东西,以倾向北为主,主要为压性,可能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后继续活动,以燕山期活动时为最强烈.该断裂带多被后期断裂切割呈断续状,在广东省大致可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以东段最为发育,各段内由大小不同的断裂组成.沿着佛冈一丰良断裂带热泉密集,约有30个热泉和2个热矿田分布.该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带交按部位,常有小震群和高温热泉相伴生,显示了挽近时期的活动性.(2)高要一惠来断裂带:该带位于北纬22.40一23.l0之间,分布于罗定,高要,广州,惠阳,海丰,惠来一线,往东插入台湾浅滩.断裂带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组成,长800km余,宽10—50km,倾向多变,倾角40.一80..断裂带分别被吴川一四会,河源,莲花山断裂所分割而出露不连续,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三段.东段:在惠阳一海丰一惠来一线,长达200km,扩散宽达50km.总的来说,该段强度较弱,分布比较零星,形迹比较短促;中段:被夹持于吴川一四会和河源断裂带之间,沿断裂广泛发育拼压破碎,硅化,糜棱岩化带.广州瘦狗岭处见其切割了上白垩统,震旦系和花岗岩,倾向南, 为正断层;西段:位于吴川一四会以西的罗定,信宜等地,该段强度较弱,由多条断裂组成.高要一惠来断裂带可能在加里东时期产生,形成于印支运动时期,在燕山运动期间活动更为强烈. 历史上破坏性地震在该带较集中,其中东段地震较强,西段较弱.该断裂是全新世以来还在活动的断裂.2.2南北方向断裂广东省南北方向断裂不发育,规模较小,多分布于东西向佛冈一丰良断裂带以北,从区域上说,它们是湘,赣,闽三省相同构造向南延伸的继续,大致可分为六个带,其中连阳一新兴断裂带比较显着,规模相对较大.该断裂带位于东经l12.15,自湘南嘉禾,临武至粤西北三连一带,是该构造强烈发育段,向南穿越吊藤岭,广宁古水, 高要乐城,新兴中和一带,止于恩平横陂附近,省内断续长约350km,走向近南北,多倾向东,局部倾向西,倾角从3O度至80度不等.性质多为压性,局部兼有扭性,可能发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形成于印支运动期.2.3北东方向断裂(1)汕头一惠来裂带:北起于福建泉州,漳浦一线人广东境内,经饶平,汕头,惠来一线,于陆丰甲子镇潜入南海.广东陆地部分长150km,宽数千米,整体呈45.一50.方向延伸.东北段大部为第四系覆盖,断裂形迹断续出露,沿断裂带广泛发育有动力变质现象;西南段在潮阳,惠来一带,断裂形迹连续性较好,穿行于花岗岩之中,发育动力变质带,常见压碎,糜棱岩化花岗岩.惠来至碣石一带的海岸线及滨海第四系沉积均与断裂带走向平行,对海岸地貌有控制作用.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运动第三幕,控制了燕山期岩体的分布.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该带在历史上重复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说明该带仍在活动.(2)潮安一普宁断裂带:北自福建人广东境内,经饶平,潮安,普宁,陆丰一带,自汕尾入南海.广东境内陆地部分长达210km,以潮安一普宁断裂为主断裂,两侧分布有一系列的平行断裂束,总体走向北东45.一50.,断裂带穿行于上三叠一下侏罗统砂页岩,上侏罗统火山岩及燕山三,四期花岗岩之中,倾角50.一80..断面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断裂性质为压扭性,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运动第三幕,表现为多期的岩浆侵人.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沿该带在三饶,潮安,普宁,揭阳段,历史上均发生过破坏地震,说明该带仍在活动.(3)莲花山断裂带:北东端自福建华安进人广东省,经大埔,顺延莲花山脉至海丰,惠东,宝安,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人南海,复又于万山群岛,高拦列岛附近出现.广东境内延长约?33?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500km,宽20—40km,局部可达60km.莲花山断裂带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的基本特征.该断裂带是一条强烈的挤压破碎带, 由120多条断裂所组成.根据它们的产出部位可分为东,西两断裂束.东断裂束统称为大浦一海丰断裂,分布于莲花山东南侧,由河婆一河田一汤湖,梅陇等l3条主干断裂组成,走向4O. 一5O.,倾向南东,倾角40.一70.;西断裂束统称为五华一深圳断裂,分布于莲花山西侧,由白宫一羊石脑,五华一深圳等l4条主干断裂组成, 走向30.一50.,倾向北西,倾角4O.一85..上述两断裂柬在平面上,象两条平行的铁轨呈北东一南西向伸驰不辍,东北段方位偏北.断裂性质为压扭性,推测起源于加里东运动,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挽近时期活动强烈,大埔,丰顺,海丰一带,历史上常发生破坏性地震,近期仍有地震发生,因而是广东省着名的活动性断裂.(4)紫金一博罗断裂带:位于五华,紫金,博罗,东莞一带,推测斜贯珠江口至台山广海湾入南海.整体上呈北东5O.一6O.方向延伸,陆地上长约360km,由紫金一博罗断裂和樟木头断裂组成,单条长在200km以上,主要倾向南东,倾角4O.一80.,局部陡立或向北西倾斜.它控制了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分布,复又切割了它们.地层普遍发育糜棱岩化,角砾岩化,片理化.北段金鸡组,桥源组,漳平组,高基坪群与燕山三期花岗岩常呈断层接触.南西段构造形迹比较微弱.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兴宁一博罗一线出露温泉4个,地震活动频繁,但强度均很低,断裂带有一定活动性.(5)河源断裂带:位于兴宁,罗岗,龙川,河源至博罗湖镇一带,长230km,宽20—30km.由灯塔一客家水断裂,人字石断裂,河源一龙川断裂等组成,断裂多呈平行雁列相随.总体走向北东,局部呈北北东和北东东向,呈"S"形弯曲,断面主要倾向南东,倾角低缓者多为30.一5O.,也有陡倾者呈70.一80..沿断裂带见强大硅化构造岩带.形成于印支期,沿线温泉发育,地震活?34?动频繁且强度较大,河源新丰江处是广东省三大地震中心之一.(6)恩平一新丰断裂带:该断裂带为恩平一苍城,鹤城一金鸡,广州一从化和连平一新丰诸断裂的总称.断裂带所经地段,挤压破碎广泛发育花岗岩,主要为糜棱岩化或压碎花岗岩.总体走向4O.,呈舒缓波状延伸,广东境内长约450km,宽5—20km.该断裂带一般分为三段,东北段的连平一新丰一带,由青云山,增城,独石山断裂组成,断面绞扭,倾向不定,倾角5O.一6O.. 中段由从化神岗,广从断裂组成,倾向北西,倾角4O.一60..西南段由海陵一恩平一苍城,鹤城一金鸡,均安断裂组成,平面上该组断裂在鹤城一带收敛,在海陵岛一带撒开呈喇叭状.恩平一新丰断裂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可能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海西和印支运动均有活动,燕山运动期间活动更加频繁.出露温泉l7处,最高温度达83.,着名的从化温泉位于此带.该带地震活动频繁且震级高,由北向南地震由弱到强.据历史记载,该带震中烈度大于六级的地震有4次,如1969年7月26日阳江6.3级地震即属此带,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台山广海地区小震活动频繁.阳江是广东省三大地震中心之一.(7)吴川一四会断裂带:该断裂是一条斜贯广东省中,西,北部的挤压破碎带.在广东境内全长超过800km,宽15—20km.总体呈2O.一4O.方向延伸.断裂带自吴川向东北经阳春,云浮,四会,广宁插入于英德犀牛一带,与仁化一英德断裂会合,在韶关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南雄盆地与江西大余一兴国—南城断裂相接,另一支往北插入江西遂川,沿赣江断裂北行与郯城一庐江断裂带相连.西南段也明显分为两支,其中一支进人吴川1后,潜伏于雷琼断陷之下,在海康乌石港附近插入北部湾,另一支沿阳江织簧断裂下海而进入大竹洲岛.据历史记载和不完全统计,断裂带经过的地段及其邻侧发生过Ms>4.75级强震8次,3—4.75级有感地震86次.地震活动有从北向南逐渐增强的趋势.断裂带中出露温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泉3O多处,温度变化在23—81oC之间,温度和数量一般东北段偏低,偏少,西南段普遍偏高.该断裂是活动性断裂.(8)罗定一悦城断裂带:位于高要,德庆,云浮,罗定一带,西南段进入广西岑溪,广东境内延长约160kin,由一系列走向北东的压剪性断裂组成.主干断裂见于罗定盆地西北侧,主要有禄步,六都,大湾,涌坑断裂,东南侧有尖岗顶断裂, 单条长在20km以上,有的超过lOOkm,一般倾向北西,倾角较陡.该断裂在空间上连续性较好,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上都有明显的信息显示,断裂东北段被吴川一四会深断裂带裁成数段.主干断裂控制了晚古生代罗定盆地北部边界.它的雏形始于加里东运动,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都有表现.沿断裂带地震活动较少,只是在罗定往悦城方向有小地震分布,可定为活动断裂.(9)郴州一怀集断裂带:位于粤西北区的怀集,阳山,连县及粤北区的乐昌一带,南人广西苍梧,岑溪,北进湖南茶陵,郴州,广东省全长300km.该断裂由两组平行断裂束组成,中间夹持晚古生代的过渡型褶皱,并有中,新生代红色构造盆地,总体走向2O.一25.,西南段偏转为35. 一45..西断裂束一般倾向北西,东断裂束一般倾向南东,呈叠瓦状逆冲断层出现.该断裂带历史上很少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小地震不断,具有一定活动性.2.4北西方向断裂北西向断裂是一组现代活动性很强的断裂,主要发育于沿海地区,按一定的间距排列,规模较北东方向断裂小,形成时间较晚,一般均切割了其它方向断裂,多以压性,压扭性为主.(1)饶平一大埔大断裂:又名黄岗河断裂,北起蕉岭,大埔,经饶平,西澳人海.广东境内长150km,走向320.,倾向近直立.主要由双溪,帽山,嶂溪,竹笈等断裂组成,它们穿行于晚三叠世一白垩纪地层中,沿断裂带发育压碎岩,片理, 劈理等,线性构造明显.断裂早期有顺钟向扭动,晚期有反钟向扭动的特征.地震活动多集中在断裂带两端,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可能说明其为发震构造,晚更新世仍有活动,具有较新的活动性.(2)韩江大断裂:该断裂沿韩江经潮州,樟林人南海,由韩江断裂和古巷一澄海断裂组成.广东陆地长约90km,呈北西320.方向延伸,倾向北西.地震活动沿断裂呈带状分布,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主干断裂上,1067年潮州发生6.75级地震, 说明该断裂是一条活动性较强断裂.(3)榕江大断裂:该断裂北起丰顺县北斗,经汤坑,新亨,榕城,沿榕江,牛田洋,濠江人海.走向北西320.,倾向不稳定,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7O.一8O.,长约lOOkm,宽约200m,由多条断裂组成,线性构造清晰,属正断层,步盘下降约lOm,根据水准测量结果,1976年一1986年最大为1.4 mm/y,平均为0.86mm/y,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沿断裂带有一定地震分布,地震震级断续,大小均有,如1895年在揭阳发生6级地震, 1995年11月12日在此北端丰顺发生了4.7级地震,说明该断裂有较大活动性.(4)普宁大断裂:该断裂又名练江断裂,北起于普宁石圩一带,经流沙往南沿大南山东侧至田心人海.总体走向290.,倾向北东,倾角70.一80.,断续延伸约70kin.断裂两侧地貌反差强烈,西侧为高程300—600m的大南山低山丘陵区,发育四级夷平面;东侧为宽广的练江平原.山前可见多处断层三角面,沿断裂带洪积扇,跌水,温泉时有分布.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无破坏性地震,仅有2—4级地震零星分布.可见断裂略有活动性,但活动程度不高.(5)惠来大断裂:沿惠来的峡岭,隆江一带发育,由鸭池肚,船埔头,大坪,华山等十多条断裂组成,往西北可能延人河源,连平一带,断续延长200km,总体走向320.,倾向北东,倾角65..穿行于不同时代的地居中并控制了燕山期花岗岩, 火山岩的发育,复又切割了它们,断裂中挤压破碎,糜棱岩化,片理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叶腊石化发育,大断裂水平错位比较明显,多作反钟?35?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向滑移.早期具张剪性,晚期具压剪性特征.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1970年以来仅有2—3级地震沿断裂零星分布.可见断裂略有活动性,但活动程度不高.(6)珠江口断裂:又称文冲一狮子洋断裂或文冲一威远断裂,它自文冲沿狮子洋,过威远,直到深圳湾而达珠江口.断裂走向335.,倾向南西,倾角8O.,延伸近lOOkm.在广州石化厂附近见断裂带出露,以硅化岩为主,次为碎裂岩和硅化角砾岩,宽20余米.在虎门大桥桥址区见该断裂.沿断裂带地震活动水平很低,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仅有3次4级左右地震沿断裂带分布,近年来在深圳蛇口地区,大屿山以南海域发生多次呈北西向排列的地震,表明该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7)白坭一沙湾大断裂:又称炭步一大沥断裂,北起花都白坭,向南东经南海官窑,松岗,陈村至番禺沙湾,沿蕉门出伶仃洋,长约lOOkm,走向北西330.,推测倾向南西,倾角大于50.,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表现为正断层.沿该断裂?36-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一般震级不大,最大的为1683年的5级地震,其次1997年在三水发生的3.7,4.4级地震,说明该带具有一定的活动性.(8)西江大断裂:该断裂是控制珠江三角洲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它基本上沿西江河谷延伸,大部分被水系或第四系覆盖,全长约150km,整体走向北西310.一330.,倾向北东,倾角大于45.,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呈斜列式排列.断裂主要由硅化,片理化,糜棱岩化压碎岩,角砾岩等组成.它大体上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主干从磨力门往北经江门外海延至南海九江附近,通过九江大桥桥址处,在西江河道发现其形迹.破碎带宽约40—50m,倾角较陡,达6O.一80..西支断裂情况亦基本相似,西江中游金马大桥桥址处西端发现其形迹.沿该断裂,地震成带状分布,最大震级5级,破坏性地震分布在西江断裂南北两段,如南段1905年在磨刀门发生5 级地震,北段于1445年在四会附近发生4.75级地震.表明该断裂是一条中度的活动断裂.。
广州发展历程
广州发展历程广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广州经历了繁荣兴盛的阶段,也经历了各种挫折和困难的时期,但始终奋发向前,不断发展壮大。
广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14年,秦朝首次设置南海郡,在现今广州市区所在地设立县治。
这标志着广州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初步形成。
随着汉代的统一和治理,广州逐渐繁荣起来。
东汉时期,广州成为了以对外贸易为主的港口城市。
早在公元前2世纪,广州就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此后,广州成为南方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
唐朝时期,广州更是成为了繁荣的都市。
广州港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贸易网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
广州的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唐代文人陆游曾留下“五羊传雅”的诗句,这象征了广州繁荣的市容。
到了宋代,广州的商业和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宋代广州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是中国最大的外籍人口聚居地之一。
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广州进行贸易,丰富了广州的文化多样性。
然而,广州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明代末年,广州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在鸦片战争后一度沦为外国势力的租界区。
这段黑暗的历史痛苦地揭示了广州作为开放口岸遭受的创伤和压迫。
但是,广州人民并没有向困难屈服。
在20世纪初海洋疾病肆虐,国家分裂的年代,广州人民积极参与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国家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得到了全国统一,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州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特区城市之一,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广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了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多个经济支柱产业。
广州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流入,为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力支持。
如今的广州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广州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广州的地铁交通发达,城市环境整洁,各种现代化设施完备,为广州人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广州市地方志
广州市地方志自然地理来源:日期:2008-03-07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交通和文化的中心。
它位于西江、北江、东江汇流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
地跨北纬22°26′~23°56′、东经112°57′~114°03′。
北回归线从市境北部穿过,全市约三分之二的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
广州市辖8区(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芳村区)和4个县级市(花都市、从化市、增城市、番禺市)。
广州地区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顺德三市,北靠新丰县、佛冈县及清远市,南接东莞市、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门。
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2%。
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0.72万人,常住人口近1000万人。
辖十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两县级市:从化市、增城市。
广州的地势北高南低,从北向南倾斜,自北向南呈三级阶梯状地形排列,即北部为低山,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属珠江三角洲平原。
构成广州地形骨架的山脉,自东向西呈北东或北东北走向三列排列。
第一列是罗浮山脉,海拔高度在500米~600米之间,呈北东北向列布于市域的东界;第二列为九连山支脉——南昆山脉,自从化东北部延伸至市区的白云山和越秀山,呈北东向纵贯市域中部。
北、中段山峰多在1000米以下,南段一般在250米~500米之间;第三列青云山,乃九连山脉在市域内的另一条支脉,呈北东向分布于市域的西界,除个别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外,多在500米左右。
从地形分区上看,广州的东北部、北部为山地,属最高一级。
海拔一般为500米~800米,不少山峰超过1000米,如从化的天堂顶(1210米,为市境内最高峰)、桂峰山(1085米)、三角山(1036米)、牛牯嶂(1084米)和增城的东天腊烛(1047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地貌发育过程
一、新生代前的地貌过程
广州市属于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除古生代及其基底岩层局部有出露外,绝大部分深埋地下,未见出露地表。
加里东构造运动以后,地壳的活动性逐渐减弱,并转为性质较稳定的地台。
自泥盆纪开始至侏罗纪,区内接受了一定厚度的海相碳酸盐及陆相碎屑和含煤沉积。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是广州市主要成陆时期。
随着岩浆活动和巨大的断裂构造作用,形成了高峻的断块山地和深广的断陷盆地。
广泛的花岗岩侵入则成为现代山地、丘陵的骨架。
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的断裂(如广从、瘦狗岭、文冲断裂等)控制着中、低山脉的走向,亦控制着广花凹陷、龙归盆地及红盆地的形成和演变。
断裂构造还控制着珠江三角洲的边界,瘦狗岭断裂成为台地、丘陵与三角洲平原的截然分界限,广从断裂则为白云山与流溪河平原的分界。
总而言之,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貌轮廓的基础。
二、新生代的地貌过程
早第三纪,广州沉积了红盆地陆相碎屑物质。
早第三纪以后,在广从断裂、瘦狗岭断裂、广三断裂作用下,盆地的边缘不断隆起,开始新的侵蚀循环。
平原地区继续下
600
降,以广州为中心的若干个闭塞性盆地沉积了厚度大于米的红盆地陆相碎屑物质。
新构造运动在继承燕山运动所形成的构造格局基础上,表现为强烈的断块式的垂直升降运动,扩大了地势差异。
抬升运动具有间歇性,形成夷平面,故山地、台地和阶地
300 ~ 500200100具有明显的多层性,山地、丘陵残余剥蚀面比较清楚的有米,米,
204060 ~ 802040
米。
台地按高程可分为米、米和米三级,其中米及米的台地面保存较完整。
陷落地段被冲积层所填充,地形上表现为三角洲平原和冲积平原。
广州市所在的溺谷湾形成于全新世冰期之后。
当时海面上升,海水沿古河谷侵入,从而形成较广阔的溺谷。
广州溺谷湾在形成过程中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古海岸地貌,如七星岗海蚀崖及海蚀平台,松岗南侧的古沙堤等。
广州市历史时期的地貌演变主要表现为流水地貌的发育过程,其中以河流泥沙淤积而引起的河道变迁最为突出。
随着珠江的泥沙淤积,沙洲并岸,边滩扩大和河岸逐渐向南扩展,使河道变窄。
汉代番禺城南为珠江北岸,即汉代珠江北岸在今西湖路到番山脚下一带;晋代珠江北岸在坡山古渡口、王仁寺、西来初地、扬仁里一线以南(坡山古渡口现在仍有河流淘蚀的两个瓯穴,俗称“仙人脚印”);唐代以荔湾涌口的郑公堤与星泉、惠福路南等一线作为珠江北岸线;宋代珠江北岸以宋三城为界,即东起今文德路清
-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