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考点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查生物 专题二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查生物专题二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几点重要的结论(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
(2) 显微镜物像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3) 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移动,即像在哪玻片就往哪移。
(4) 放大倍数越,视野范围越,看到细胞数目越,物像越,光线越亮;放大倍数越,视野范围越,看到细胞数目越,物像越,光线越暗。
(5) 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
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上。
(6) 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进行调节。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①对光,直到整个视野呈白色;②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③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④取镜安装;⑤收镜并放回原处A.④①③②⑤B.⑤③①②④C.④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3.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A.目镜B.物镜C.光圈D.反光镜4.小刚同学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5.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如图,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应将玻片A.向左上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向左下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6.使用显微镜观察某一细胞时,选择下列哪种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最小①5×目镜②10×目镜③10×物镜④40×物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如图为显微镜的构造图。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1分)(2014•郴州)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A.p B.b C.d D.q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简便方法写纸上倒过来看.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故选:C.2.(1分)(2014•郴州)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选取,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只能选一个对象B.只能选部分对象C.只能选全部对象D.可以选一个对象、部分对象或全部对象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分析: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解答:解: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选取要根据所要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可以选一个对象、部分对象或全部对象.故选:D3.(2分)(2014•邵阳)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B.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解答:解: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选项正确;B、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可以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B选项错误;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C选项正确;D、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D选项正确.故选:B.4.(2分)(2014•邵阳)下列四个实验中都用到碘液,使用目的与其它三个实验不同的是()A.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C.观察酵母菌细胞D.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分析: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酵母菌细胞,为了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解答:解: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酵母菌细胞,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就要用碘液染色.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在剖面上滴加碘液,胚乳部分变蓝色,便于观察.故选:D.5.(1分)(2014•菏泽)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可以简化记忆:“取、放、对、观”,观察时先下后上.解答:解: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五步.一、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二、对光,即图中的③: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三、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图中的④.四、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C.6 (2014山东省济南市·第I卷,第20题)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为清水B.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外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并在清水中展平C.盖盖玻片时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D.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解析: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是正确的;B、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比外表皮薄、容易撕取。
中考生物专项训练: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含解析)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选择题1.(2019·乐山)显微镜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当环境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凸面镜B.对光完成时,应观察到明亮圆形的视野C.在下降镜筒过程中,眼睛应该看着目镜D.清洁收镜时,使用纱布擦拭物镜、目镜【答案】B2.(2019·临沂)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x)和物镜(10x、40x),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
欲将乙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进一步清楚地观察。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C.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C3.(2019•济宁)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答案】D【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A正确;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B正确;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C正确;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错误。
4.(2019·衡阳)右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细胞图像,若要把该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移动( )A.左下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右上方【答案】B5.(2019•枣庄)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⑤向下方移动装片⑥向上方移动装片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A.⑤→⑦→③→①B.⑧→⑤→②→④C.⑦→⑥→①→③D.⑥→⑧→④→②【答案】A【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的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注意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防止压碎玻片。
专题0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024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考点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2024·广西·中考真题)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他应该()A.转动目镜B.调节光圈C.挪动压片夹D.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D【解析】A.转动目镜不会改变显微镜的视野,A错误。
B.调节光圈,可以改变视野的亮度,B错误。
C.压片夹是固定装片的,挪动压片夹可能会是装片移动,导致物像离开视野,C错误。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他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D。
2.(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器具和物像。
图甲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目镜和物镜,图丙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物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③和④B.可用碘液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C.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D.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图丙中的细胞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答案】D【解析】A.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因此,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④反光镜,使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A正确。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为了便于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的细胞核,会用碱性染料碘液进行染色。
故可用碘液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B正确。
C.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
因此,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选择题1)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选择题1)1(2012东营).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
图1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A2(2012广州).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D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3(2012广东梅州).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不到的结构是C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4(2012宜春).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C )5(2012济宁).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A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6(2012德州).下图中,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D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7(2012德州).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用到的是( A )①生理盐水②清水③稀碘液④消毒牙签⑤刀片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8(2012上饶)、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处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时,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可能在CA.反光镜B.装片C.物镜D.目镜9(2012广安).小红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的右上方有一污物(位于载玻片上),若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D )移动A.左上方B.右下方C.左下方D.右上方10(2012泸州).小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
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B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11.(2011兰州)l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A转换器 B光圈 c反光镜 D目镜答案:A12.(2011郴州)5小刚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A③和⑤ B,④和⑥ c.①和④ D. ②和⑥答案:C13.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此时应使用A.平面反光镜、大光圈 B.凹面反光镜、小光圈C.平面反光镜、小光圈 D凹面反光镜、大光圈答案:D14.(2011潍坊)2.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
2021年北京市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训练:课时训练(四) 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

课时训练(四) 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基础达标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B.不易污染物镜C.易于染色D.能让光线通过2.下面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不符合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B.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C.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D.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看到的是“b”,则观察的标本应是“d”B.降镜筒时眼睛应看着目镜C.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4.[2020·怀柔二模]图甲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可直接转动③,使其对准通光孔B.转动⑤,可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应看着①C.向下方移动玻片,可将图乙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图K4-25.[2018·东城模拟]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将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如图①→②)进行观察。
视野内的变化是( )A.视野变亮B.视野范围变小C.细胞变小D.细胞数量增加6.使用显微镜时,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均未动,可判断污点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7.[2020·房山一模]制作临时装片对于我们认识生物显微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如图K4-3表示制作植物临时装片的过程。
下述操作步骤中,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②→①→④→③8.[2020·丰台二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吸取生理盐水,滴一滴在载玻片中央B.用牙签钝端轻刮口腔内壁2~3次,将刮取物均匀涂于生理盐水中C.吸取少量稀碘液,滴加在生理盐水中,再盖上盖玻片D.低倍镜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能力提升9.[2020·通州一模]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图K4-4A.移动装片B.转动转换器C.转动粗准焦螺旋D.提高视野亮度10.[2019·怀柔一模]图K4-5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的一些相关信息。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汇编解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汇编解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2023·眉山)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
该同学欲利用下列方法来判断污点出现的地方,下列哪种方法达不到目的()A.移动装片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动目镜D.更换物镜【答案】B【解析】ACD、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
所以移动装片、转动目镜、更换物镜都可以来判断污点出现的地方,不符合题意;B、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但不能判断污点出现的地方,符合题意。
2.(2023·云南)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A.向左上方移动B.向左下方移动C.向右上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答案】C【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放大的倒像,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应该与视野中的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细胞在视野中偏右上方,要把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需要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左下方移动,直到移向中央,可见,C符合题意。
3.(2022·南通)光学品做做吧中学生在生物学实验室唱经常使用的仪器。
园园同学制作了植物根尖临时装片、放在图甲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乙、图丙物像。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50倍B.该装片可以直接放在高倍物镜下观察C.视野从图乙调至图丙需要转动转换器D.将图丙方框中的细胞移至视野的中央,需将装片向下移动【答案】D【解析】A、图甲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目镜10倍和物镜40倍的乘积400倍,不符合题意;B、用显微镜观察应先用低倍物镜,再换成高倍物镜,不符合题意;C、从图乙调至图丙视野变亮,应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不符合题意;D、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故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北京中考生物总复习——第04课时 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

【答案】D 【解析】镜头被污染,应用擦镜纸进行擦拭,A错误。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 暗,应选大光圈和凹面镜来调节视野亮度,B错误。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实物与物 像成180°的中心对称,若在视野中看到“q”,则实物应为“b”,C错误。若物像 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则实物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因此需要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才能 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高效记忆】镜头污染用擦镜纸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用干净的纱布擦拭。将视 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看物像在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将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易错分析】在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都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液体来保 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一般是要滴加细胞的等渗溶液,因此在制作人体细胞临时装 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但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为细胞壁,对内部的结构有支持和 保护的作用,滴加清水也可以保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因此在制作植物细胞临 时装片的操作中通常滴加清水。
中考生物总复习
主题三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 题 知 识 网 络
第 4 课时
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
课程标准
考情概览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018.4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实验步骤。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
作用。
制作标本,借助显微镜观察微 2019.20(3)
小结构。
(2)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通光孔 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并照到玻片上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放大物像
名称
作用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调节通光孔的进光量(光线强时用小光 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反射光线,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反光镜
初三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强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请分析作答。
(7分)(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先对光,转动[ ]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眼注视目镜,同时用双手转动[ ]反光镜,得到白亮的视野。
(2)观察时,小强发现盖玻片破碎了,可能是镜筒下降时未从侧面注视。
(3)重新调整后,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载玻片和转换物镜时污点均不动,可见污点应是在上面。
(4)小强采用4×的目镜和10×的物镜进行观察,这时细胞被放大倍。
【答案】(1)①,低,左,③,(2)物镜,(3)目镜,(4)40【解析】(1)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
(2)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转动物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时,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一定在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小强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选择了4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他看到的细胞被放大了10×4=40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
2.下图中,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可换选的镜头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丁【答案】C【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是显微镜放大倍数除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是没有螺纹口,物镜有螺纹口,所以甲和乙是目镜,丙和丁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要使看到细胞数目最大,就选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为乙、丙,故选C。
生物中考考点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考点0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中考频度:★★★★☆难易程度:★★★★☆倉考点解读一、显微镜的构造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4•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睛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镜头的区别和使用1.目镜:上端扁平,没有螺纹,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2 .物镜:上端有螺纹,一般有3~4个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四、对光和亮度的调节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调节主要与反光镜、遮光器有关。
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五、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1.显微镜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幽镜的放大倍数。
2•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六、关于视野成像的特点与玻片的移动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成倒立、放大的像。
2•将显微镜视野中较偏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
物像左下方七、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1移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在目镜上。
2.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则不在玻片上。
3.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学!科网点考向一考向一显微镜的结构典例引领料_ __ __ 1•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备战中考生物专项练习题——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全国通用,含答案) (1)

备战中考生物专项练习题(全国通用)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所用的材料应该是( )A.薄而透明B.厚实的C.干燥的D.完整的2.显微镜属于何种探究器具( )A.观察器具B.计量器具C.加热器具D.解剖器具3.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C、↙D、→4.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A、较大的光圈、平面镜B、较大的光圈、凹面镜C、较小的光圈、平面镜D、较小的光圈、凹面镜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①目镜15× 物镜10× ②目镜10× 物镜10× ③目镜15× 物镜25× ④目镜10×物镜25×A.①②B.④①C.③②D.③④1.(2021·湛江)某同学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无论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漆黑一片,其原因可能是()A.反光镜上有个污点B.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C.镜筒离载物台太远D.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2.(2021·重庆)小邱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节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视野最暗的是②B.正确观察顺序是③②①C.观察图③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D.要使视野亮度增加,可将显微镜移至明亮处3.(2021·重庆)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初步断定这个污点可能在目镜上,也可能在玻片上。
判断其位置的最简单操作是()A.更换目镜B.转动目镜C.转换物镜D.调节反光镜4.(2021·眉山)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将物镜由低倍转换为高倍,则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变化和视野亮度变化分别是()A.细胞数量增加、视野变亮B.细胞数量减少、视野变暗C.细胞数量增加、视野变暗D.细胞数量减少、视野变亮5.(2021·云南)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视野中有许多气泡,原因最可能是制片过程中A.没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B.滴水过多C.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D.染色时间过短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四种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A.目镜10×,物镜10×B.目镜5×,物镜4×C.目镜10×,物镜40×D.目镜5×,物镜10×2.探索微观世界离不开显微镜。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四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生物中考试题汇编四——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一、选择题1.〔2021〕3.图1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选项是〔〕答案:D2.〔2021〕7.小明观察血涂片时,首先看到了图3中①所示的物像。
然后进展操作观察到图3中②所示的物像,小明观察时没有..进展的操作是〔〕A.转动转换器C.转动粗准焦螺旋答案:C 3.〔2021〕55.当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操作者的眼腈一定要看着A.目镜B 。
物镜C .镜茼D .粗难焦螺旋答案:B4.〔2021〕6.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
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A5.〔2021〕22.下面有关显微镜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B .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C .对光光阴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图 3图1D.假设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明晰答案:A6.〔2021〕1.某同学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了一行细胞如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假设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A.1个B.2个C.4个D.8个答案:B7.〔2021〕13.以下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表达,前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操作,后一项为哪一项哪一工程的,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一使看到的物像更明晰C.调节光圈一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一调节物像的大小答案:B8.〔2021〕10、在光线亮堂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答案:A9.〔2021〕9.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A.显微镜、放大镜B.放大镜、放大镜C.显微镜、显微镜D.放大镜、显微镜答案:A10.〔2021〕13.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假设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A.向下挪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HY,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B.向下挪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HY,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C.向上挪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HY,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D.向上挪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HY,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D11.〔2021〕14.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B.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亮.C.换用高倍镜后,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D.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细胞构造答案:D12.〔2021〕3.使用显微镜时,以下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答案:D13.〔2021〕11.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构造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A.目镜B.物镜转换嚣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答案:C14.〔2021〕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小敏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她应该调节()15.〔2021〕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
中考生物题解析专题比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0-12三年生物中考题解析专题比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5.(2012年连云港)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学习中使用的一种精密放大仪器。
在操作显微镜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D)A.反光镜B.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8.(2012年盐城)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暗淡且偏左上方,则以下操作中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C)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12.(2012年泸州)小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
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D )A.5倍、10倍B.5倍、40倍C.10倍、10倍D.10倍、40倍14.(2012年泰安)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D)A.对光时,应该让较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C.物镜与目镜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越多D.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和液泡等细胞结构29.(2012年怀化)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要使视野变得白亮,关键的操作应该是(B)A.制作临时装片B.对光C.取镜D.安放30.(2012年东营)广利河作为连接黄河和渤海、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广利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C)A.有细胞结构B.有应激性C.体小且为绿色D.能生长繁殖31.(2012年东营)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
图1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A)32.(2012年东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B)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线粒体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中央大液泡⑦细胞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⑦C.②③⑥⑦D.②③④⑤33.(2012年东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学母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04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考向1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母题来源】2021年中考黑龙江卷【母题题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A.转换器B.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答案】D【试题解析】A.转动转换器能调换物镜,A不符合题意。
B.遮光器上的每个光圈都可以对正通光孔,通过大小不等的光圈来调节光线的强弱,B不符合题意。
C.粗准焦螺旋能粗略地调节物像的清晰程度,C不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能精细地调节物像的清晰程度,D符合题意。
故选D。
【命题意图】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命题方向】本考点为必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显微镜某一结构的功能,建议掌握。
【得分要点】1.结构2.功能①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②反光镜和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③粗、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④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⑤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⑥转换器:更换物镜。
考向2 练习使用显微镜【母题来源】2021年中考陕西卷【母题题文】小秦惯用右手写字,下面是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几个环节,其中符合要求的是()A.取镜B.对光C.观察D.辨认细胞核【答案】C【试题解析】A.取显微镜时,应该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A错误。
B.对光步骤: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10×)对准通光孔,而不是图中的高倍物镜(40×),B错误。
C.小秦惯用右手写字,故要用左眼观察显微镜视野,右眼睁开,方便绘图,C正确。
D.辨认细胞的细胞核时,为了方面观察,应对细胞染色并把被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C。
【命题意图】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命题方向】操作顺序、符合要求、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得分要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三转动)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中考生物分类: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含解析答案)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选择题1.(2019·乐山)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对光时应选用高倍物镜B. 降低视野亮度应用反光镜的凹面C. 当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时,物像向左方移动D. 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则物像被放大50倍【答案】C【解析】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先对光,对光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在低倍镜下,视野宽容易发现物像),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关镜(反光镜朝向光源),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为止,A错误;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以使视野中的光线变强,外界的光线暗,可以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更多的光线进入镜筒,B错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当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时,物像向左方移动,C正确;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则物像被放大400倍,D 错误。
2.(2019·亳州)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少的是A.1号B.2号C.3号D.4号【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解答】解:1号中,目镜是5×,物镜是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0×;2号中,目镜是10×,物镜是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3号中,目镜是10×,物镜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4号中,目镜是12.5×,物镜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25×;由上可见2号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4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中考频度:★★★★☆难易程度:★★★★☆一、显微镜的构造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4.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睛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镜头的区别和使用1.目镜:上端扁平,没有螺纹,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2.物镜:上端有螺纹,一般有3~4个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四、对光和亮度的调节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调节主要与反光镜、遮光器有关。
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视野亮度光圈反光镜亮大凹面镜暗小平面镜五、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1.显微镜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六、关于视野成像的特点与玻片的移动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成倒立、放大的像。
2.将显微镜视野中较偏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
七、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1.移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在目镜上。
2.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则不在玻片上。
3.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学!科网考向一显微镜的结构1.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放大作用的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物镜,④是反光镜,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在图中与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C正确。
2.在显微镜对光时,当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A.大光圈、凹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C.小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答案】A【解析】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当环境光线较暗,对光时应选用大光圈、凹面镜。
故选A。
3.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A.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C.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答案】D考向二显微镜的使用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A.向上、③②B.向上、④②C.向下、③①D.向下、③②【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从甲调整为乙,物像A向下移动了,并且细胞变大了,所以应向上移动装片,然后转动③转换器调换高倍物镜,最后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A。
5.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图中的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Ⅰ转换成图Ⅱ,所列A、B、C、D4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该是甲:转动粗准焦螺旋乙:转动细准焦螺旋丙:调节光圈丁:转动转换器戊:移动装片A.甲→乙→丙→丁B.丙→丁→乙C.戊→丁→丙→乙D.丁→戊→甲→丙【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中给出的图示,图Ⅰ所示是四个番茄果肉细胞,而图Ⅱ所示四个番茄细胞中其中右上角那个放大的细胞。
可以判断,是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观察的结果。
但由于四个总结提升1.巧记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2.显微镜使用的四个“先后”:(1)先低后高:观察时先使用低倍物镜,再使用高倍物镜。
(2)先大后小:对光时,先使用大光圈,再使用小光圈。
(3)先下后上:观察时,先使镜筒缓缓下降,再缓缓上升。
(4)先粗后细:观察时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
3.观察时,先让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要看着物镜,目的是防止物镜镜头压碎玻片,然后眼睛观察目镜,此时镜筒只能上升,不再下降。
番茄果肉细胞中,右上角的番茄果肉细胞并没有在视野中央,而图Ⅱ却在视野中央,故在换用高倍镜前需要将要观察的右上角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因此需要将装片向右上角移动,这样物像移入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由于换上高倍物镜后,视野变窄,所以视野光线会变暗,因此需要换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使视野光线变亮;换上高倍镜的视野内的细胞会变得模糊,所以不用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即可。
因此,如图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Ⅰ转化为图Ⅱ,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该是戊→丁→丙→乙。
故选C。
考向三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成像6.要使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该选用下图中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所以要选用最小的物镜和目镜。
即目镜①和物镜④。
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区别比较细胞数量视野范围视野明暗物像大小低倍镜多大明小高倍镜少小暗大7.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六个镜头(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c和d B.a和dC.c和f D.a和e【答案】A1.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A.B.C.D.2.小明将写有“b”字母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A.b B.pC.d D.q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B.要将视野中偏左下方的物像移至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C.观察时使用的物镜越长,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亮D.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绘图4.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B.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C.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便于让光线透过D.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5.观察细胞常用显微镜,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40×C.目镜15×,物镜10×D.目镜20×,物镜15×6.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B.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C.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如需要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7.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
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观察。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8.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9.下图为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请写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1 】__________;【4 】__________;【7 】__________。
(2)显微镜在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_____对准通光孔,然后再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___________对准通光孔。
(3)在对光和观察玻片标本时,都要用_________注视目镜。
(4)观察玻片标本时,先让镜筒下降.而后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转动____________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再微调_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5)如果镜头上有灰尘和水,要用______轻擦。
10.(2018·常德)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l0x转换成45x,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A.变亮B.变暗C.无变化D.无法判断11.(2018·齐齐哈尔)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下图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A.向左下方移动B.向左上方移动C.向右上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12.(2018·绵阳)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可能在目镜上也可能在玻片上,判断其位置的最简单操作是A.转动目镜B.更换目镜C.转换物镜D.重新制片13.(2018·深圳)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操作步骤:①安装物物镜和目镜②取镜③对光④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③②3.【答案】C【解析】对光时,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就说明对好光了,A正确;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到达中央,B正确;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观察时使用的物镜越长,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变暗,C错误;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都要睁开,其中一只眼(一般是左眼)观察目镜,另一只眼(一般是右眼)看着画图,这样可以比较真实地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画出来,D正确。
4.【答案】B【解析】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
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
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