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子》三章(共33张PPT)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 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 丈夫。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 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 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 他所没有的才能。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奋起,指有所作为
显露、流露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准则,标准
指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 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 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 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遵循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 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孟子两章》PPT课件
兵 革 利
池深
攻方
地利
委而去之
人和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 御一方而言)
论点范围
主张(结论)
域民
战 争
治 国
固国 威天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施 行 “ 仁 政 ”
治国道理
论证方面的 主要特点
(运用了排比句式。反面 排比 (对比论证) 论证,使得文章气势磅礴,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 力。)
之:
他,代词。
•畔: 通“叛”,背叛。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 故君子有不战: 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 “战必胜”。
译文
•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 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 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 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 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 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 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 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 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 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 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 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 定胜利。
• 2.通假字。 •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 3.虚词。 •之 •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 选自《孟子•告子下》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shù n
舜
quǎn
︽ 孟 子 ︾ 两 章
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 289)战国时思想家、 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县)人。他 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 师,后人尊其为“亚 圣”。他主张仁政,王 道。《孟子》一书是孟 子及其门人所作,是记 录孟子言论、活动的书。
池深
攻方
地利
委而去之
人和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 御一方而言)
论点范围
主张(结论)
域民
战 争
治 国
固国 威天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施 行 “ 仁 政 ”
治国道理
论证方面的 主要特点
(运用了排比句式。反面 排比 (对比论证) 论证,使得文章气势磅礴,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 力。)
之:
他,代词。
•畔: 通“叛”,背叛。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 故君子有不战: 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 “战必胜”。
译文
•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 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 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 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 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 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 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 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 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 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 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 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 定胜利。
• 2.通假字。 •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 3.虚词。 •之 •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 选自《孟子•告子下》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shù n
舜
quǎn
︽ 孟 子 ︾ 两 章
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 289)战国时思想家、 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县)人。他 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 师,后人尊其为“亚 圣”。他主张仁政,王 道。《孟子》一书是孟 子及其门人所作,是记 录孟子言论、活动的书。
《孟子》PPT课件
❖⑥呼尔而与之( 助词 )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得到)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
)
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
❖ 一、一词多义
❖ 1、与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
❖ 例句:呼尔而与之
给
❖ 2.而
❖ 例句:蹴尔而与之
顺接连词
❖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 3.于
❖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
❖ 4.是 ❖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 5.得
❖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
❖ 6.尔
激
❖ 例句:呼尔而与之
助词
❖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代词,你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 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 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 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 (的恩德)而接受了:
❖ 7.为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得到)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
)
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
❖ 一、一词多义
❖ 1、与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
❖ 例句:呼尔而与之
给
❖ 2.而
❖ 例句:蹴尔而与之
顺接连词
❖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 3.于
❖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
❖ 4.是 ❖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 5.得
❖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
❖ 6.尔
激
❖ 例句:呼尔而与之
助词
❖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代词,你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 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 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 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 (的恩德)而接受了:
❖ 7.为
《孟子》三章PPT课件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订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七篇包括: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艺术特点
例文:
艺术特点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人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课文解析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译文: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孟子·尽心上》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芒鞋踏破岭头云”。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心的归宿,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艺术特点
例文:
艺术特点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人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课文解析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译文: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孟子·尽心上》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芒鞋踏破岭头云”。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心的归宿,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 兰。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 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 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 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
富贵不能淫
第一章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这样
因为、 由于
表并列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 安乐而死亡。
读准字音
n )发于畎( quǎn )亩之中 1、舜(shù 2、傅说( yuè)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 gé )举于鱼盐之中 n )性 4、动心忍( rè 5、曾(zēng )益其所不能 6、行拂( fú )乱其所为 7、入则无法家拂( bì )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 夫哉?一怒___,___而天下熄。"孟 子曰:"是焉得为大丈乎?_____ 乎?____,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____,戒之曰:'往之女家, _____,无违夫子!'以____者,妾 妇之道也。 居____,立天下之___, 行天下___。得志,____;不得志, ______。富贵不能淫,____,威武 ___,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三章PPT课件
促进事业成功
具备良好人格特质的人更 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 持,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案例分析:成功人士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实践
01
案例一
李嘉诚的商业道德与人格魅力。李嘉诚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不仅注重商
业利益,更重视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诚信经营、
关爱员工、回馈社会等方面。
02
案例二
特蕾莎修女的慈善精神与无私奉献。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
关心弱势群体,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她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体现在对人类的关爱和无私奉献精神上。
03
案例三
曼德拉总统的宽容品质与民族和解。曼德拉作为南非总统,在推动民族
和解和多元文化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体
现在宽容、包容和追求平等的精神上。
04 仁政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仁政理念提出背景及内涵
推动可持续发展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
05 教育观念及其对现代教育启示
孟子教育观念阐述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教育 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发掘内 心的善良,培养道德品质 。
德育为先
孟子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 首要地位,认为教育的根 本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 德的人才。
因材施教
孟子提倡根据学生的个性 、兴趣和天赋进行有针对 性的教育,注重个体差异 。
核心观念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天生的道德意识。 他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现社会和谐。此外,孟子还强调 “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民众利益为重,实行仁政。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
《孟子·梁惠王上》
本章主要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如何实行仁政、使国家富 强、人民安居乐业的问题。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疾苦,减轻赋 税徭役,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孟子》PPT教学课件
06
《孟子》的阅读方法与建议
精读原文,理解文意
仔细阅读原文,注 意细节和语言的特 点。
注意古汉语的语法 和词汇,与现代汉 语有所区别。
结合注释,逐句或 逐段理解文本的深 层含义。
结合注释,深入剖析
1
借助注释和解析,深入剖析文本中的难点和疑 点。
2
对比不同注释版本,了解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3
关注《孟子》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背 景。
《《孟子》ppt教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核心思想 • 《孟子》的主要篇章 • 《孟子》中的故事与典故 • 《孟子》的现实意义 • 《孟子》的阅读方法与建议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总结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中国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被誉为“亚圣”,继孔子之后的重要 儒家代表人物。
详细描述
该篇章中,孟子继续与梁惠王讨论国家治理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君主如何与民同 乐、如何处理好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
《公孙丑上》
总结词
该篇章主要讨论了人的本性、道德和修养等问题。
详细描述
该篇章中,孟子与公孙丑就人的本性、道德和修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强调了人的善良本性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涉及到了对音乐、诗歌 、礼制等方面的讨论。
守节不仕
总结词
守节不仕是《孟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坚守自己的节操而不为权势所 动摇。
详细描述
在《孟子》中,有很多故事表达了这种思想。例如,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 柳下惠的人,他因为坚守自己的节操而不为权势所动摇,最终获得了千古美誉。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摇。
小学语文文言文小古文《《孟子》四则》PPT课件
贰
古文详解
朗读文本 (一)
老①吾老②,以及③人之老;幼④吾 幼⑤,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
文意疏通
老①吾老②,以及③人之老;幼④吾幼⑤,以及人之幼。
①老:动词,赡养,孝敬。 ②老:名词,老人,长辈。 ③及:这里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④幼:动词,抚养。 ⑤幼:名词,子女,小辈。
(《梁惠王上》)
文意疏通
老①吾老②,以及③人之老;幼④吾幼⑤,以及人之幼。
(《梁惠王上》)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 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 血缘关系的小孩。
文本探究 这句话阐述了要敬老爱幼,具有“兼爱”思想。
朗读文本 (二)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①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 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文本探究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坚守本心,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叁
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孟 子 , 名 ___轲___, 字 ___子__舆___ , ____战__国__ 时 期 ____哲__学__ 家 、
①故:所以。 ②是:这,这样的。 ③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苦恼。 ④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⑤空(kòng)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⑥行拂(fú)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文意疏通
故①天将降大任于是②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③,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④,空乏其身⑤,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⑦, 曾益⑧其所不能⑨。(《告子下》)
这句话劝人互爱互敬,又强调了个人修养中的反躬自省。
朗读文本 (三)
孟子课件优秀ppt
礼法约束
孟子认为礼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 手段,人们应该遵守礼法,尊重传统。
诚信为本
孟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实现 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天人合一
天道与人道合一
01
孟子认为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天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道
则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
天理与心理合一
02
孟子认为天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天理是自然规律,心理则
力。
03
孟子的政治思想
仁政思想
仁政的定义
孟子认为仁政是一种以仁爱和正义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强调对人 民的关心和照顾,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仁政的实践
孟子提倡通过减税、减轻劳役、提高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实现仁政, 同时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对推行仁政的重要性。
仁政的益处
孟子认为仁政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为重。
孟子的主要著作
《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共七篇 ,包括《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
这些篇章中,孟子阐述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教育理 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 孟子》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 咨询专业学者。
孟子课件优秀
contents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教育思想 • 孟子的政治思想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思想的影响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01
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
02
他出生于鲁国的邹城, 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孟子认为礼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 手段,人们应该遵守礼法,尊重传统。
诚信为本
孟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实现 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天人合一
天道与人道合一
01
孟子认为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天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道
则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
天理与心理合一
02
孟子认为天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天理是自然规律,心理则
力。
03
孟子的政治思想
仁政思想
仁政的定义
孟子认为仁政是一种以仁爱和正义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强调对人 民的关心和照顾,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仁政的实践
孟子提倡通过减税、减轻劳役、提高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实现仁政, 同时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对推行仁政的重要性。
仁政的益处
孟子认为仁政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为重。
孟子的主要著作
《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共七篇 ,包括《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
这些篇章中,孟子阐述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教育理 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 孟子》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 咨询专业学者。
孟子课件优秀
contents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教育思想 • 孟子的政治思想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思想的影响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01
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
02
他出生于鲁国的邹城, 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国家 国防
翻译课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 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 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 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 了相位。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域: 限制。以:凭,靠。固国:巩固国防。威:震 摄。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畔:通 “叛”,背叛。顺:归顺,服从。故:所以。
本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 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 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 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 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
思10分钟 议6分钟
1· 解释重点词语 2· 翻译文意
2019/3/27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 不顺 “拂”通“弼”,辅弼, 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佐
一词多义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被任用
征于色,发于声
表露,表现
国
国恒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贝多芬 即使在双耳 失聪的情况 下,仍然坚 持音乐创作。
小结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 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 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 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 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 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 境的优越性。 限时练
《孟子三章》ppt课件
“□亲□戚□畔□之”。 2.本文论证逐层推进,孟子首先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 ” 、
“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突出了 “人□和□”的重要性,得出中心论点。接着用攻打“小城”的例子证明 “天□时□不□如□地□利□”;用弃城而逃的例子证明“地□利□不□如□人□和□”;最后进一步 进行类推,由战争推想治国,指出“人和”的实质就是“得□道□” ,并运用 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天□下□顺□之”与“亲□戚□畔□之□”两个不同的结局来再次强 调中心论点。
书中名句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论点及其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一: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解释红色字词。
得道多助 寡助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夫环而攻之 是天时池非不深 兵革非不坚利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 不多,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 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人们定居下来而不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 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 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 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 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突出了 “人□和□”的重要性,得出中心论点。接着用攻打“小城”的例子证明 “天□时□不□如□地□利□”;用弃城而逃的例子证明“地□利□不□如□人□和□”;最后进一步 进行类推,由战争推想治国,指出“人和”的实质就是“得□道□” ,并运用 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天□下□顺□之”与“亲□戚□畔□之□”两个不同的结局来再次强 调中心论点。
书中名句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论点及其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一: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解释红色字词。
得道多助 寡助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夫环而攻之 是天时池非不深 兵革非不坚利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 不多,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 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人们定居下来而不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 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 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 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 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此之谓失其本心。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5
“性善性恶说”的意义
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发展为 “性善说”,荀子发展为“性恶说”,其存在都具 有合理性,不必绳以“唯物”和“唯心”的尺度。 看到天性的善良,给人以希望,教人自觉地维护和 扩大善性;看到天性的自私,给人以警示,教人理 智地控制和改造恶性。人非圣贤,都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善性和恶性,当你深刻反省的时候,眼前便展 现出真正人性的曙光。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2
哲学思想:性善说
《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 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3
哲学思想:性善说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1
反对巧取豪夺
《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 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 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 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 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 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7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民重君轻 昏君暴君可诛 国人之言是听 反对巧取豪夺 与民同忧同乐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8
民贵君轻
《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 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犠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 水溢,则变置社稷。
《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 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 知敬其兄也。”
问题:辨析孟子的“性”与“命”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4
性善说的应用
《梁惠王上 ·齐桓晋文之事章》 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
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对曰:‘将 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 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 可废也?以羊易之。’”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知之端也 人皆有之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1
哲学思想:性善说
《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9
昏君暴君可诛
《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 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 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 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7
2020/4/30
《孟子》概况
《孟子》通行注本有《十三 经注疏》之《孟子注疏》,采用 东汉赵岐注,宋代孙奭疏。
南宋朱熹《四书集注》之 《孟子集注》,清代焦循据赵岐 注作《孟子正义》。
今人杨伯峻有《孟子译注》, 后附《孟子字典》。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8
孟子的思想
性善说
王道仁政
民为邦本
抨击异端
知人论世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9
哲学思想:性善说
人有四端 犹有四体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知之端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0
哲学思想——— 性善说
人有四端 如有四体 我固有之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人皆有之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史(1) 主讲教师:刘兴林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
第四节 孟子和《孟子》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
2020/4/30
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年)名 轲,字子舆,邹(今山 东邹县)人,战国中期 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和散文家,孔子之后的 儒家大师,被尊为“亚 圣”,与孔子并称“孔 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6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王道仁政”思想以“性善说”为哲学 基础,是对孔子“仁爱”的继承和发展。孔 子的“仁爱”主要讲修身齐家,孟子的“仁 政”主要讲治国。提倡王道,则反对霸道; 提倡仁政,则反对暴政。揭露和批判各国诸 侯的贪婪残暴,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包含 浓厚的民本思想。
《史记·孟荀列传》中说孟 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孟 子》七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6
《孟子》概况
七篇各分上下,篇内分若 干章,篇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篇名取首章首句关键词,章名 取首句。仍然是语录体,但章 幅一般比《论语》的长得多。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0
国人之言是听
《梁惠王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 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 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 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 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 杀之。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学成后曾游事齐 宣王、梁惠王,游历宋、 薛、鲁、滕各国。政见不 合于当时连横合纵、攻伐 为右的形势,故未能为各 国君主所采纳,于是退而 授徒,著书立说。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5
2020/4/30
《孟子》概况
《孟子》记载孟子及弟子 时人的言论,是继《论语》之 后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3
2020/4/30
孟子的生平
孟子是鲁国孟孙氏(三桓 之一)的后裔,但家道衰落, 家境贫困,他的成长得力于母 亲的培养。《荀子·非十二子》 将子思与孟子相联系,《史 记·孟荀列传》载孟子“受业 子思之门人”,故世称“思孟 学派”。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5
“性善性恶说”的意义
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发展为 “性善说”,荀子发展为“性恶说”,其存在都具 有合理性,不必绳以“唯物”和“唯心”的尺度。 看到天性的善良,给人以希望,教人自觉地维护和 扩大善性;看到天性的自私,给人以警示,教人理 智地控制和改造恶性。人非圣贤,都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善性和恶性,当你深刻反省的时候,眼前便展 现出真正人性的曙光。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2
哲学思想:性善说
《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 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3
哲学思想:性善说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1
反对巧取豪夺
《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 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 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 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 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 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7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民重君轻 昏君暴君可诛 国人之言是听 反对巧取豪夺 与民同忧同乐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8
民贵君轻
《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 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犠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 水溢,则变置社稷。
《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 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 知敬其兄也。”
问题:辨析孟子的“性”与“命”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4
性善说的应用
《梁惠王上 ·齐桓晋文之事章》 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
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对曰:‘将 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 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 可废也?以羊易之。’”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知之端也 人皆有之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1
哲学思想:性善说
《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9
昏君暴君可诛
《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 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 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 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7
2020/4/30
《孟子》概况
《孟子》通行注本有《十三 经注疏》之《孟子注疏》,采用 东汉赵岐注,宋代孙奭疏。
南宋朱熹《四书集注》之 《孟子集注》,清代焦循据赵岐 注作《孟子正义》。
今人杨伯峻有《孟子译注》, 后附《孟子字典》。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8
孟子的思想
性善说
王道仁政
民为邦本
抨击异端
知人论世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9
哲学思想:性善说
人有四端 犹有四体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知之端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0
哲学思想——— 性善说
人有四端 如有四体 我固有之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人皆有之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史(1) 主讲教师:刘兴林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
第四节 孟子和《孟子》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
2020/4/30
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年)名 轲,字子舆,邹(今山 东邹县)人,战国中期 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和散文家,孔子之后的 儒家大师,被尊为“亚 圣”,与孔子并称“孔 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6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王道仁政”思想以“性善说”为哲学 基础,是对孔子“仁爱”的继承和发展。孔 子的“仁爱”主要讲修身齐家,孟子的“仁 政”主要讲治国。提倡王道,则反对霸道; 提倡仁政,则反对暴政。揭露和批判各国诸 侯的贪婪残暴,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包含 浓厚的民本思想。
《史记·孟荀列传》中说孟 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孟 子》七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6
《孟子》概况
七篇各分上下,篇内分若 干章,篇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篇名取首章首句关键词,章名 取首句。仍然是语录体,但章 幅一般比《论语》的长得多。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0
国人之言是听
《梁惠王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 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 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 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 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 杀之。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学成后曾游事齐 宣王、梁惠王,游历宋、 薛、鲁、滕各国。政见不 合于当时连横合纵、攻伐 为右的形势,故未能为各 国君主所采纳,于是退而 授徒,著书立说。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5
2020/4/30
《孟子》概况
《孟子》记载孟子及弟子 时人的言论,是继《论语》之 后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3
2020/4/30
孟子的生平
孟子是鲁国孟孙氏(三桓 之一)的后裔,但家道衰落, 家境贫困,他的成长得力于母 亲的培养。《荀子·非十二子》 将子思与孟子相联系,《史 记·孟荀列传》载孟子“受业 子思之门人”,故世称“思孟 学派”。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