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古诗词中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景遇融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1. 望物抒情古代诗人常以望物为媒介进行抒情表达。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自身的感情和思绪,以此凸显内心的喜悦、悲伤或者思考。

古代诗人通过描写花草、山水、星辰等自然元素,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思乡抒情思乡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在离乡别井或者流浪他乡的时刻,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对亲友的想念,抒发自己思乡的情感。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包含着对家庭、亲情以及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3. 怀古抒情怀古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古代历史、文化、伟人的追思和礼赞,诗人通过怀古之情,表达自身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代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4. 才情抒发才情抒发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诗人通过对自己才思的展示和抒发,表达自己的自豪和自信。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古代诗人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5. 婉约抒情婉约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诗人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通过典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诗歌充满了温婉的情感。

6. 爱情抒情爱情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爱情的赞美、痴迷、执着等情感的表达,诗人抒发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甜蜜、浪漫的语言和形象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深情。

7. 忧国忧民抒情忧国忧民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时代的痛苦、民众疾苦的描绘和表达,诗人表达出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切和担忧。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浓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体现了古代诗人的社会良知与责任感。

8. 对人生的思考抒情对人生的思考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生命的深思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抒发出对人生的疑问、思考和追求。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人对人生道理的探索和思索,以及对生命的强烈感悟。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诗人为了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一)一、情以物兴情以物兴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朱熹为《诗经》作传,就阐述了这种方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或者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感情,无不是客观事物引起人的主观体验之产物。

刘勰的“情以物兴”,曹雪芹的“由色生情”,都是说客体用于主体而发生感情。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兴”的手法。

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事物使诗人产生新的感情。

二是客观事物引发了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感情。

前者如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日几时有》。

这是诗人面对中秋佳节“月圆”“人欢”“酒酣”的场面,忽然想到自己阔别多年的弟弟——子由,刹时,一缕离情别绪涌向心头,于是挥毫作诗。

这正是客观事物景物使诗人产生了一种离别远怀的感情。

还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爱儿缝衣的生活图景,而正是这种客观生活使诗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母亲的感情和赞美之情。

显然,主体——诗人体验完全因客观生活图景而生。

即情以物兴。

后一种情况,如柳宗元的《七绝》:“海畔尖山似剑茫,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同寄京华亲故》)这里很明显是秋天“海畔尖山”触动了诗人之乡愁,但秋山与乡愁并无必然内在联系,仅仅是由形体上的联系而起了一种触化剂的作用。

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和柳永的《八声甘州》也属于此类。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案】①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点)
②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
③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
情怀。(评)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最后两句是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
【答案】
①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明技巧)
②宁愿做一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释运 用)
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析作用)
二、间接抒情
含义: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借其他对象(景、物、人、事)表 现出来。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移情); 融情于事:借古讽今、用典、(即事抒情);
(一)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概念: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 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作用:委婉、深沉、形象、感人。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答案】①托物言志。②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 ”“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 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③这是以乐景反衬出诗人漂泊的感伤和浓厚的思乡之情。

2019诗歌鉴赏-抒情方式—新

2019诗歌鉴赏-抒情方式—新

融情于景
触景生情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试分析本诗抒情的方式。 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 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 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 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的后两
面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杜牧和王安石 各自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为什么?
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 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 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 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认为民心 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2、以哀景写哀情:
闻白乐天左迁汀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诗中以残灯暗风、冷雨寒窗等意象,营 造一种凄冷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 仕途挫折的同情悲伤,以哀景写哀情。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 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情”“景”关系
1.借景抒情
2.触景生情
3.寓情于景 4.以景结情 5. 以景衬情
“借景抒情”又称“由情及景”“缘情写景”, 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为表达感情而选 择景物,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传情达意。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 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强烈感情(如欢乐、 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 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 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 托感情,也叫“融情于景”。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相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长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体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景哀情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此诗中“乡里人”的
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 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 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 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 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
• 总之,抒情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以形式化的话语组
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 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 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 神方面,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 一。

• •
"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 送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 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 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 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 意苦闷的情怀 如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 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率真,语言质朴自然,与大 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 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 叙事则因事缘情,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 记史则咏史抒怀。
因事缘情
1因事缘情 •《木兰辞》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凯旋 归来,家人喜气洋洋,高兴无比的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秋佳节,思念亲人的情感真挚朴实感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感伤时事,憎恨离别,让人伤心流泪,触目惊心。
古典诗歌的 抒情方式
2016
分类
抒情方式:就是抒发感情的形式, 大致分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分4种, 1因事缘情、 2借景抒情、 3托物言志、 4咏史抒怀。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 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直接抒发对所爱的姑娘的思慕。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 集· 鼓吹曲辞>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 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 人心。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 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 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作者借莲表达了自 己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节操
韩愈的《马说 》“其真不知马也“,托物言志,怀才不遇 的感慨令人心酸发人深思。
咏史抒怀
•如张养浩《 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 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 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又如刘禹锡的《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 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 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 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 者对这一沧海桑田的变化发出的无限感慨。
• 乐景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 •
一倍增其哀乐。 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 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 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 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 泊的感伤。 再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乐 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柳永的《雨霖铃》的结尾“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说是“虚设”, 但终是美景,但诗人心中却蕴涵着难以排解的愁苦。
借景抒情
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 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 乐景乐情 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 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杜甫在饱经战乱之后, 暂且在都草堂有了一席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通 篇景色浓丽、美好。传达作者愉悦欣喜。景乐,情亦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