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和知识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和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536dee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3.png)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和知识一、什么是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层面的疾病。
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的病症有经常出现幻觉;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经常大哭大笑;情感存在障碍无法感受到亲人的关爱;经常性的自言自语,行为特征较为怪异;亦或是病情特征已经较为明显,患者极其抗拒治疗,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等。
另外,患者家属还需注意带领病人马上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因为无法判断是否伴随其他并发症。
切勿出现患者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己胡乱吃药,亦或是出现不接受治疗的情况。
所以,病患家属需要耐心开导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可以尽快康复。
二、精神障碍的诱因是什么?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诱因通常为两个方面。
第一,内因。
患者由于遗传因素患有精神障碍相关疾病;亦或是患者脑内中枢神经感染、颅脑受到损伤等。
第二,外因。
首先就是患者人格因素,患者性格较为内向、如果受到外界刺激还会同时伴随敏感多疑、或者性格较为孤僻倔强、暴躁易怒出现应激等情绪特征;其次就是患者所处的环境因素,家庭原生环境不幸福(如:父母性格有明显缺陷,并且父母之间关系不和睦,甚至出现父亲经常家暴母亲等情况)、后续婚姻不和睦、不想与亲人朋友进行交流、与父母关系差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精神疾病障碍;最后,可能还会出现因为患者是早产儿营养不良导致的精神障碍、同时还可能因为患者母亲在怀孕时造成了较大的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疾病。
三、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通过各种数据分析表明,精神障碍患者的前期症状还是较为明显的,所以患者家属必须重视此类病症,使精神障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第一,患者早期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同时可能伴随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的情况,身边有一点响动就会惊醒等多种睡眠障碍;第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的情况,以及伴随四肢疲累、头痛恶心、没有食欲等;第三,患者此时就到了心理阶段的不良反应,如:情绪特别烦闷、内心经常性的焦躁不安、没有理由的悲伤或者大笑、脾气暴躁、情感上感觉非常压抑、表情容易呆滞等这些心理特征,都是患者已经患有心理疾病的表现,不仅仅是精神障碍,所以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第四,此时患者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精神障碍倾向,如:患者经常性的把自己关到屋子里不愿意与人交流、路过正在交流的陌生人会认定对方在议论自己、同时出现行为举止较为怪异的表现等。
精神科护理07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07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74f0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7.png)
护士的角色定位
01
02
03
04
照顾者
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顾,如饮食 、穿衣、洗漱等。
观察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情 绪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沟通者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 通,解答疑问,给予心理支持
。
协同者
与其他医护人员协作,共同制 定和执行治疗方案。
护Hale Waihona Puke 的责任与义务0102
03
04
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 和人格尊严。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情绪高涨、易激惹、自 信满满、活动增加或情绪低落、兴趣 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 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进行诊 断,需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 所致的情感症状。
02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原 则
心理护理
01
药物护理
监督患者按时服药,确保药物摄入,同时密切观 察不良反应。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规律,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提高自我 管理能力。
安全护理
在患者情绪稳定时,提前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康复护理
鼓励患者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绘画、音乐、运动等,帮助患者 恢复社会功能。
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 习惯,提供营养均衡的食 物。
日常活动
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日常 活动,如散步、做家务等 。
安全护理
环境安全
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安全,消除 危险物品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行为安全
密切关注患者的行为变化,防止 患者做出自伤或伤人的行为。
紧急处理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PPT课件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fd84f4b14e852458fb5755.png)
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11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持续性情感性精神障碍 1. 环性心境障碍 2. 恶劣心境
12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为“三高”或“三低”知、情、意基本协调。
2.首次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病程反复发作,间歇期精神状
6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 生物学因素
二、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7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
治疗与预防
8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三高”症状为特征即: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 意志活动增多 起病急,可出现幻听、夸大观念及 夸大妄想,面红、唇干和少眠等表现。
应、药物过敏史及药物中毒情况。
19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护理诊断
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2. 睡眠形态紊乱 3. 便秘
4. 思维过程改变
5.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6.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7. 社交障碍
8. 自我形象紊乱,低自尊 9. 个人应对无效
10. 自我保护健康的能力改变
20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护理措施 1. 基础护理 2. 症状护理 3. 安全护理 4. 药物治疗护理 5. 心理护理 6. 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
15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鉴别诊断
3.心因性抑郁在受到超强精神打击或者内心的矛盾冲
突后急性发病,心因解除或转换环境抑郁症状随之消
除,临床症状直接反应或重演创伤的内容。
16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双相情感障碍,应该如何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应该如何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136d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b.png)
双相情感障碍,应该如何护理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心理疾病,又称躁郁症,是一种情感波动剧烈的精神障碍,患者会经历情绪低落期和情绪高涨期。
这种情感波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维。
本文将从患者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入手,详细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概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期和情感高涨期,患者会出现情感波动。
情感低落期患者会感到悲伤、沮丧、绝望、无助等情绪,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精力下降等身体症状。
情感高涨期患者则会表现为兴奋、冲动、狂躁、自大等情绪,他们的活动会加速,语言会变快,也会出现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症状。
患者在情感低落期和情感高涨期之间会有一个症状缓解期,这个期间患者的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仍然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生理护理(一)用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
锂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常用药物,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抗抑郁药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抗精神病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狂躁症状。
用药治疗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二)控制生活规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
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会加重患者的症状,导致情感波动更加明显。
患者应该每天保持相同的起床和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
饮食上,应该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辛辣食品等,同时要保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充足。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三)定期复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症状。
复查可以包括心理评估、生理检查、药物监测等。
心理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症状变化,生理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可能的身体问题,药物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7b790519e8b8f67d1cb9e9.png)
3.不合作 与自知力缺乏有关
4.睡眠型态紊乱 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关
5.社会功能障碍 与思维过程改变有关
43
.
躁狂患者发作的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1)做好饮食护理 (2)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3)加强个人卫生护理 (4)引导患者参适宜的集体活动
为的异常均继发于情感障碍
” Ö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至少2次)的临
床特征
3
.
一、双相障碍(BPD)的概念
Ö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
“常
Ö典型的形式为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
Ö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
Ö部分病人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Leabharlann 4.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变化
.
抑郁发作患者的护理评价
1.住院期间患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 2.患者体重能否恢复正常。 3.患者睡眠时间和质量是否有所改善。 4.患者是否能主动与他人交往。 5.患者能否对自我做出正确评价。
50
.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护理
总结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 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功能性疾病。
抑郁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 害,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行为等
15
15
.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与抑郁障碍相比较
发病年龄较早,起病较急,发作更为频繁, 发作时间更长,常伴有愤怒攻击行为等
具有非典型特征、激越特征和共病特征,激 活的易感性或心境不稳定性,易激惹,易冲 动,激越,愤怒和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增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品PPT课件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6dcb2233687e21af45a982.png)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核心症状 (1)情绪低落:是抑郁发作的必备症状。
核心表现是“丧失感”,即表现为快乐、希 望、自尊、兴趣、生活的价值与动力、欲望 (包括本能的食欲、性欲与心理社会性的欲 望)等的下降或丧失。
1.核心症状
(1)情绪低落
① 对过去感到自责自罪 ② 对现在感到无用和无助 ③ 对将来感到无望
(2)兴趣缺乏 (3)乐趣丧失
注意两点: 1.锂盐 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锂中毒先兆:
呕吐,粗大震颤,抽动,构音不清。
中毒症状:
共济失调、肌肉抽动、言语不清、意识模糊 重者昏迷、死亡。
第二节 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1.锂盐:锂是微量元素,为一价阳离子。
在近曲小管与钠被竞争性重吸收,故排泄速 度与钠盐摄入量有关。
摄入钠盐过多,锂盐排泄增加; 摄入钠盐过少,锂盐排泄少,血锂浓度上升。
2.恶劣心境
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 出现躁狂。
四、治疗与预后
(一)治疗
主要的治疗:药物、电抽搐、心理治疗。 1.药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1)躁狂发作 ① 锂盐: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常用碳
酸锂,因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故应在治疗中动态监测血锂的浓度。 ② 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喹硫 平等。
(一)躁狂发作
4.躯体症状
患者因自我感觉良好,很少有躯体症状的主 诉。
但因活动过多,可消瘦、性欲亢进、睡眠需 要减少。
(一)躁狂发作
5.其他不同亚型及年龄其症状表现有差 异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目标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951fa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d.png)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一、护理目标
1.病人愿意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病人在住院期间未对自己或他人实施暴力。
3.病人的幻觉、妄想减少及木僵时间缩短,能够按时按要求进食,保证足够营养。
4.病人适应了环境、各种精神症状减弱或消失,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5.病人能自行进食、身体清洁无异味。
二、护理措施
(一)心理功能方面的护理
1、妄想的护理
2、情感淡漠的护理
3、幻觉的护理
(二)兴奋躁动的护理
1、预防兴奋躁动发生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避免因兴奋躁动引起的伤害事故
(三)进食的护理
1、对受幻觉、妄想支配而不进食者
2、对兴奋躁动的患者
3、对于木僵的患者
(四)睡眠的护理
1、因对医院环境陌生
2、因躯体不适
3、因幻觉、幻想
(五)生活技能训练
如对极度懒散的患者,可采用代币制治疗法培养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生活劳动技能的恢复,延缓精神衰退的进展。
医院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9ad1e6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8.png)
医院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概述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是重要的临床表现。
心境障碍虽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在缓解期,患者的社会适应基本正常,预后相对良好。
但是情感障碍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变异,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
情感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抑郁和躁狂两种截然相反的临床表现形式。
因此,既往又称为躁狂抑郁性障碍。
仅有抑郁发作者称为抑郁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的称为双相障碍。
西方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一般在2%~25%之间。
导致情感障碍患病率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出自诊断标准和文化因素的不同。
抑郁症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倍以上,而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男女之比为1:1.2。
这一趋势在各种文化和各种族人群中是一致的,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但研究显示,这种差异的原因来自激素水平的差异,以及妊娠、分娩和哺乳及心理社会应激事件的差异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起病年龄平均为30岁,而抑郁症平均为40岁,但其起病年龄有趋于年轻的趋势。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生物化学1.生物胺与情感障碍的关系生物胺与情感障碍关系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了解较深的领域之一。
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被认为与情感障碍的发生关系最密切。
NE和(或)5-HT再摄取抑制药是抗抑郁药物的主体。
活体试验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以及有效的躯体治疗(如电抽搐治疗)在长期应用时都会降低突触后膜一肾上腺素能和5-HT₂受体的敏感性。
(1)情感障碍的单胺学说:最初发现的两类抗抑郁药,即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均作用于单胺在突触部位的清除过程。
SchildkrautJJ(1965年)首先提出情感障碍发病的儿茶酚胺学说。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浅析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3ad72caf45b307e8719765.png)
伤 意外 也 是 患 者 在 睡 眠 不好 的情 况 下 决 定 实 施 的 。 因此 , 如何改 善患者 的睡眠是 一项重 要的护理 工作 。
2 . 3 协助料理个人生活
护 理 人员对 抑郁 患 者 的生活 料理 提供 帮助 的原 则 就是 , 既不能替 患者包 办 ,也 不能放任 不管 。应 先耐 心劝慰 ,鼓励 患者 自行 料 理 ,或 者协 助 患 者共 同完成 ,以使 患 者 获得 自 信心 和 控制 感 ,同时促 进 了患者 生 活 自理 能力 的恢 复 。在 此过 程 中 ,对患 者 的 进步 ,要 多 给 予积 极 正性 的话 语 ,表 扬 每~个 进步 , 让患 者感到 自信和欣 慰 , 会 愿意 进一步 努力 。 对 于终 日卧床 ,完 全 不 能 自理个 人 生 活 的患 者 ,护 理人 员 需要 做 好 各项 基 础 护理 ,包 括 口腔 护 理 、皮 肤 护理 、二 便 护理 ,以保 证 患者 的各项 基 本 生理 需 要得 到 满 足 ,并避 免 发生 长期 卧床 所致 的并发症 。
1 . 2 . 2 反常行为
书写遗 嘱 、交代 后事 、清理东西 、郑重 打扮 。
1 . 2 . 3 情绪变化
抑 郁情绪 加重 、烦躁不 安或好转 ,但有 时好转是 患者佯 装 出来 蒙蔽 周 同人 的注 意。通 过观察 和识 别这 些 自杀预 兆 , 可 及时 辨认 出患 者 的 自杀 意 图 ,从 而能 有效 地 阻 止患 者 的 自杀行 为 ,保证 患者安 全 。
4 7 8
世 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 摘 2 0 1 4年第 l 4卷第 1 期
・
护理 ・
情感性精神 障碍患者 的护理浅析
( 黑 秦丽面,李红 龙 江 省 第 三 医 院 黑龙江 ,蔓 金丽 黑河 1 6 4 0 0 0 )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847d46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b.png)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一、心境障碍的定义在临床上,心境障碍又可以被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这是一种归属于精神科的疾病,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心境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持续且较为明显的心情高涨,或是与之相反的心情低落症状,并且在此种极端情绪的表达下,患者还会存在与情感状态相对应的思维逻辑方式和行为动作。
由于心境障碍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所以当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表现出与精神疾病患者相似的症状。
在心境障碍的宽泛定义下,临床根据心境障碍患者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类别将其进一步分为狂躁症和抑郁症。
狂躁症指的是情绪普遍较为激烈高亢的心境障碍患者,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则比较低落。
从心境障碍的发病情况来看,一部分患者由于遭受了应激性的事件或与其特殊处境有关,可进一步分为急性发病或亚急性发病。
二、心境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临床护理人员主要从以下三种症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碍问题,分别为情绪处于高涨状态或易激怒状态、思维非常奔放、精神运动性兴奋。
每天都有好心情并不意味着患者的情绪高涨。
高涨指的是有兴高采烈和洋洋得意的姿态,情绪上非常鲜明生动,并且患者的情绪会与周围的环境表现得更为协调统一,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其中部分心境障碍患者表现出的情绪为易怒、容易发火,会出现摔毁东西或辱骂他人等行为。
极少数患者的个人情绪处于低落状态,出现短暂的抑郁或焦虑感。
当患者处于思维非常活跃的状态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重视。
若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跟不上其脑海中所思考的内容,即可认定患者的思维处于较为奔逸的状态。
经常口若悬河,高谈阔论,或是由一个物体立刻联想到另一物体,这些都是心境障碍患者比较常有的思维表现。
当患者的思维较为活跃时,患者还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于自己的评价甚高,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被害妄想。
由于患者的情绪和思维均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因此会导致其行动也较为活跃。
但从总体来看,行为相当轻率,冲动和鲁莽是心境障碍患者的典型特征。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1例治疗及护理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1例治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bbf552804d2b160b4ec0a4.png)
・
8 1
临床研 究 ・
情感性精神 障碍患者 1例治疗及护理
张娟 ,润 华 ,于 兆 海
( 五莲县 山阳卫生院 ,山东 日照 2 6 2 3 0 0)
摘 要 :情感性精神 障碍 又称 心境障碍 ,是 以显著持 久的心境或情感改 变为主要 特征 的一 组疾病。临床 上主要表现 为情 绪高涨或低落 , 伴 有相 应的认 知行为改 变, 可伴有精神 病性症状。 既有躁狂 又有抑郁发作 者称 为双相情 感障碍 ( 躁郁症 ) ; 仅有躁狂 或仅 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单相情感 障碍 ( 躁狂 症或抑郁 症 )。 关键词 :情感性精 神障碍 ;躁郁症 ;治疗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 7 4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5 . 0 4 9
1 情感性精神 障碍患者的治疗
1 . 1 药物治疗
抗 抑郁药 ,抗 躁狂 药 。抗 抑郁 药种类 繁多 ,有较 大 的选 择 余 地 ,传 统 的三 环 类 抗抑 郁 药 有 肯定 的疗 效 。五 羟 色胺 再 摄取 抑 制 剂对 本 病 有 确定 的疗 效 ,且 副 作用 较 三 环 类抑 郁 剂 小 ,服用 方 便 。抗躁 狂药 各 种抗 精神 病 ~6 0 0 mg / d,急 性 躁 狂 者 用 氯丙嗪 5 0~ 1 0 0 mg l M2 ~3次 , d ,或用 氯 丙 嗪合 并 异 丙 嗪 5 0 mg ,或 氯 丙 嗪合 并东 莨菪 硷 0 . 3 mg I M。亦 可 用氟 哌 啶醇
1 . 2 电抽搐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及护理(1)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及护理(1)](https://img.taocdn.com/s3/m/78cc34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6.png)
3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4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管理。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情绪波动大:情绪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情绪波动幅度大
01
思维奔逸:思维活跃,言语增多,容易跳跃
02
活动增多:精力充沛,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
03
易怒:容易生气,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经颅磁刺激治疗:通过磁场刺激大脑,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
02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大脑,调节神经活动,改善情绪
01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0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02
保持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03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避免孤独和社交恐惧
01
03
02
04
提高社会支持
01
加强家庭支持:家庭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压力。
03
提高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消除误解和歧视,为患者提供理解和支持。
02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04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谢谢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
05
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06
心理支持
倾听和理解: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7a413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b.png)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指具有躁狂或者轻躁狂发作,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具有较高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直接影响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
根据流行性病学分析,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率约3.1%,约占所有精神科情感障碍的50%。
现阶段,药物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常用方法,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做好相应护理,促进身体健康。
1、心理护理与双相情感障碍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保证语言使用的合理性,同时还应该应用肢体动作。
如实际沟通中,关注患者的面部表情,保持微笑状态,通过面部表情及动作来传递相关信息。
倾诉过程中,护理人员充当一名聆听者,若患者允许,可采用拥抱及抚摸方式来与患者交流。
高度关注患者沟通中的各种反应,若需询问患者问题,应在患者提出问题后,可给予一定时间,让其思考,让患者体会到护理工作者的关心及陪伴。
双相情感障碍炎患者往往需长期治疗,还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进而降低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因此,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在治疗中所表现出的不良情绪,结合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安慰患者,增强治疗自信心。
如:可向患者列举与其相同的疾病,且年纪相仿,病情也相差无几,由于配合临床医师治疗,现疾病已痊愈,顺利出院。
通过这种激励性的话语来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若双相情感障碍炎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可与护理人员正常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与患者沟通,在角色置换中充当父母与朋友的角色,围绕疾病发生原因、采用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说明自身心理困境,从而增进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取双方信任。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发病症状、发病危险因素等。
在此期间,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及护理人员临床经验及专业性,提高治疗依从性。
也可发放健康手册的方式,强化及普及患者疾病知识。
还可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及护士长开展情感障碍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了解。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措施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da90618f8c75fbfc67db2a9.png)
·心理健康·195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措施李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疾患,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在生活中,反复的发作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巨大困扰,进一步将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目前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分为两个亚型。
典型的双相Ⅰ型障碍通常在青少年起病,初次发作的平均起病年龄接近18岁。
首次发作可以是躁狂发作,也可以是抑郁发作或者混合发作。
发作的常见形式,开始为轻度抑郁或轻躁狂,数周或数月后转为躁狂发作。
双相Ⅱ型障碍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另一个亚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的抑郁发作和轻躁狂发作,以抑郁发作频繁为多。
有资料显示,双相Ⅱ型障碍比双相Ⅰ型障碍更常见,有30%~50%的抑郁症患者报道为双相Ⅱ型。
大多数双相Ⅱ型患者在抑郁发作结束后的轻躁狂持续时间并不长,通常只有几天。
双相Ⅱ型障碍的抑郁发作常常是混合性的,抑郁发作时或发作后的不典型轻躁狂发作。
双相Ⅱ型障碍的另一个常见现象是混合发作类型,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及抑郁症状的快速转换,两套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且发作持续至少两周。
一、狂躁症状护理措施(一)生理护理由于患者常常表现为极度兴奋、自我满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康复的概率。
(三)家庭和社会护理患者家属需要进行多方面照顾,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主动了解疾病的知识,一方面能较大程度地理解和包容患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家属掌握科学的方法,更好地照顾患者。
同时社会上也应当举办一些公益宣讲活动,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理解疾病,使患者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加深与社会的 接轨。
除此之外,家属要注意患者出现行为过激的现象,或者是暴力行为的发生。
要鼓励196接受的方式进行情绪上的宣泄,在进行外出活动时家属要谨防患者与其他人发生躯体的猛烈碰撞,随时陪伴在患者的身边。
临床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护理
![临床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35f25f6529647d26285216.png)
临床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护理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精神障碍,其代表性疾病是双相I 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
抑郁发作的护理常规1.基础护理加强饮食调理,保证营养供给:抑郁常导致食欲下降甚至丧失,自责自罪等症状可使患者拒食。
因此抑郁症患者多有营养不良或严重缺乏。
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不愿进食的原因,然后制定出对策。
例如可以选择患者喜欢吃的食物,如果患者坚持不进食,就要采取喂食、静脉输液等措施。
改善睡眠状态:抑郁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睡眠障碍,以早醒最为多见。
由于抑郁症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早醒时恰为患者 1 天中抑郁情绪最重的时候,很多抑郁患者的意外事件就在这时发生,护理人员要陪伴在患者的身边。
应给予患者安静的睡眠环境、清晨加强护理巡视,早醒者应予以安抚,延长睡眠时间。
便秘与尿潴留的观察:每天观察患者的排泄情况,注意腹胀与肠蠕动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 3 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相应的缓泻剂。
发现患者尿潴留时,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遵医嘱给药、导尿,给予诱导排尿。
有些严重的抑郁患者,长期卧床不动,需注意发生压疮的可能,应注意帮助翻身、被动运动、躯体卫生、大小便料理(包括便秘)等。
2.心理护理改善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抑郁病患者时,需要有耐心、温和的态度。
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鼓励患者抒发自身的感受: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不要表现出不耐烦、不关心、甚至嫌弃的表情和行为;与患者交谈时,应避免使用简单生硬的语言,更要避免使用“你不要……”、“你不应该……”等直接训斥性的语言,以免加重患者的自卑感。
引导和鼓励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断患者负性思考。
指导患者学习新的心理应付方式。
3.安全护理掌握病情,预防患者自伤、自杀。
节假日、夜班及厕所等,护理人员对此要特别注意观察,加强巡视。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明亮的住院环境,墙上以明快色彩为主,辅以适量艳丽的小束花以利调动患者的情绪。
精神科护理学试题--第七至八章
![精神科护理学试题--第七至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92496562e53a580217fcfe3d.png)
第七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治疗躁狂发作,有效血锂浓度上限为:( D )A. 0.8mmol/LB. 1.0mmol/LC. 1.2mmol/LD.1.4mmol/LE.1.6 mmol/L2.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BA.入睡困难B.睡眠需要减少C.早醒D.多梦E.嗜睡3.治疗抑郁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C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B.活动少而引起合并感染C.自杀.自伤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E.疼痛4.有关碳酸锂中毒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CA.肾脏疾病的影响B.钠摄入减少C.中毒不引起昏迷D.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E.呕吐5.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EA.防止伤人毁物B.防止自杀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D.保证环境的安全E. 以上都是6.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CA.入睡困难B.早醒C.睡眠需要减少D.多梦E.嗜睡7.躁狂症思维表现常见:BA.思维中断B.思维奔逸C.思维贫乏D.思维破裂E.思维散漫8.有关碳酸锂中毒症状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CA.共济失调B.肌肉抽动C.中毒不会引起昏迷D.肢体运动协调障碍E.呕吐9.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BA.防止伤人毁物B.防止自杀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D.保证环境的安全E. 以上都是多项选择题1.消极患者,常见于下列哪些患者:ACDEA.被害妄想严重者B.兴奋躁动严重者C.罪恶妄想严重者D.抑郁者E.部分康复期患者2.关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有:BCDA.双相形式按躁狂-抑郁-躁狂规律性发作B.发作时可仅有躁狂或抑郁相C.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D.首次发病多在青壮年E.心情高涨或低落与环境毫无关系3.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ABCDEA.心境高涨B.思维奔逸C.精力旺盛D.爱管闲事、挥霍E.活动增多4.关于心境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EA.双相形式按躁狂-抑郁-躁狂规律性发作B.发作时可仅有躁狂或抑郁相C.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D.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临床特征E.心情高涨或低落与环境毫无关系第八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1.关于强迫症的描述哪项不正确:DA.强迫观念B.强迫意向C.病前癔症性格多见D.强迫行为E.强迫怀疑2.癔症常见感觉障碍是:AA.耳聋B.失明C.失音D.咽部异物感E.以上都对3.强迫症最常见的是:AA.强迫观念B.强迫意向C.强迫行为D.强迫动作E.强迫情绪4.神经症旧称:AA.神经官能症B.抑郁症C.神经质D.歇斯底里E.神经病5.治疗抑郁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C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B.活动少而引起合并感染C.自杀、自伤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E.疼痛6.癔症发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CA.行为疗法B.镇静疗法C.暗示疗法D.药物疗法E.认知治疗7.关于强迫观念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A.强迫观念是一种无意义的插入性思维B.强迫观念是一种无意义的穷思竭虑C.强迫观念是一种病态信念,不能实事求是讲道理说明D.强迫观念是一种强制性思维E.以上都不对8.关于强迫症的描述哪项不正确:CA.强迫观念B.强迫意向C.病前癔症性格多见D.强迫行为E.强迫怀疑9.癔症常见感觉障碍是:EA.耳聋B.失明C.失音D.咽部异物感E.以上都对10.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包括:BA.惊恐发作B.预期焦虑C.兴奋欣快D.回避行为E.濒死感和失控感11.焦虑症的护理诊断不包括:DA.焦虑B.恐惧C.思维过程的改变D.调节障碍E.睡眠形态紊乱12.恐惧症的护理诊断包括C A.恐惧B.焦虑C.精神困扰D.个人应对无效E.社交障碍13.精神运动性抑制临床上典型表现B A.木僵B.蜡样屈曲C.缄默症D.违拗症E.刻板动作14.自杀率较低的精神疾病是:D A.抑郁症B.精神分裂症C.酒精和药物依赖D.神经症E.人格障碍15.蜡样屈曲常见于:D A.强迫症B.神经衰弱C.恐怖症D.精神分裂症E.痴呆16.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BA.防止伤人毁物B.防止自杀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D.保证环境的安全E. 以上都是多项选择题1.神经症中的易激惹症状包括:ABCDEA.易发怒B.易伤感C.易烦恼D.易委屈E.易愤慨。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91aa90e518964bce847c54.png)
C.双相 情感障碍
整理课件
情感稳定剂包括锂盐 以及抗癫痫药中的丙戊酸 盐和卡马西平等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反复发 作性,因此在躁狂或抑郁 发作之后应采用维持治疗。
二、护理诊断
面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多 种多样的护理问题,护士应重 视确立护理诊断的优先次序, 应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患 者影响较大的健康问题放在突 出的位置,作为护理工作的重 点。
整理课件
三、护理目标
1、躁狂症的护理目标:
A.通过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能接 受治疗和护理。
B.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患者能控制自己的情 感,不发生伤害他人或自伤的行为。
对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 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精神障 碍的患者也无例外,即使医疗、 护理诊断都一致,也会存在着 一定的个体差异和特性,因此 决定了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 理措施方面也应该具有独立的 个体性。
整理课件
A.保证安 全防意外
1、躁狂状 态的护理
B.满足基本 生理需求
C.症状护理
D.保证药物治疗的进行
整理课件 E.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第一节
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
整理课件
一、临床症状 心境高涨
1、躁狂状态
躁狂发作的表 现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心境高涨、 兴奋话多和易激 惹是躁狂发作的 核心症状。
思维奔逸 思维内容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躯体症状
其他
整理课件
抑郁 心境
2、抑郁状态
抑郁发作 的表现是多方 面的,其中抑 郁心境、兴趣 或愉快感丧失 是抑郁症的核 心症状。
第六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目标
(一) 狂躁症:
• 护患关系的建立; • 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 症状得到基本控制; • 生活规律; • 营养平衡; • 自理能力;
护理目标
(二) 抑郁症:
• 恢复生活自理; • 能用言语表达对于自我、过去和未来的正
向观点、出院前自我评价增强; • 患者能够表达自我满足和寻求精神支持; • 患者愿意并适当的与人交往; • 患者摄入营养均衡的食品,体重未下降; • 不用药的情况下,每晚有6-8小时的睡眠;
二、护理诊断
(一) 狂躁症 • 营养失调; • 睡眠形态紊乱; • 便秘; • 思维过程障碍; • 感知改变; • 有暴力行为; •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二、护理诊断
(二) 忧郁症 • 营养失调; • 睡眠形态紊乱; • 便秘; • 自我形象紊乱、低自尊; • 焦虑; • 思维过程改变; • 个人应对无效; • 由外伤(自杀)的危险; •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 自我防护能力改变;
躁狂发作
• 【病程标Leabharlann 】(1)符合症状标准和至少已持续1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标准。
•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
质所致躁狂。
抑郁发作
•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 (9)性欲减退。
护理
一、护理评估
• 健康史、个人发育史、既往史、家族史; • 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方面:
个性特点、病前生活事件、患者应付挫折 与压力的心理行为/方式/效果;
• 面临的困境、出现的问题、对治疗的态度; • 家庭、生活环境、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系统; • 危险行为:自杀、伤人; • 精神状况评估量表:
狂躁量表、忧郁量表 、焦虑量表等;
心理治疗
• 个别交谈; • 鼓励病人充分地谈述自己的病情,使他苦恼
的症状,过去的诊疗结果,病后的思想和情 绪状态与环境和周围人的关系,希望解决哪 些问题;
• 医生要耐心地听,不要打断病人的谈话,尤 忌与病人争辩、讽刺、不信任的口气提问或 反问,不宜过早发表意见,可边听边作解释
心理治疗
• 对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在心理治疗时应重视 深入分析、说理和讨论。
护理措施
(一) 狂躁症:
• 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表达真实想
法; • 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 过剩精力消耗的引导; • 预防暴力行为; • 药物治疗的顺利实施;
护理措施
(二) 抑郁症:
• 加强饮食条理,保证营养供应; • 改善睡眠; • 改善抑郁情绪; • 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鼓励患者抒发感受; • 打断患者的负性思考; • 学习新的心理应付方式; • 防止暴力行为发生; • 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 双相可分为3种亚型。 • 双相Ⅰ型:有躁狂、抑郁发作史,躁狂发作重 • 双相Ⅱ型:有躁狂、抑郁发作史,抑郁发作重 • 双相Ⅲ型:仅有抑郁,但有家族史。另纯粹抑
郁多为晚发(40岁以后)。
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 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 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 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 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则应根据其关心的问 题,简明有针对性地回答疑问。
• 治疗内容应包括帮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 规律、发病的道理和防治方法。首次谈话不 应超过40min、解决一、两个关键性问题。
认识和行为疗法
1. 帮助制定每日活动计划表,促使患者活动 起来,原则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渐 增加患者的作业活动量和复杂性。
护理评估
• 自身或他人躯体或物品伤害; • 是否学会控制宣泄自己高涨或抑郁的心境; • 是否维持营养、水分、排泄、休息和睡眠等
方面的适当生理功能; • 睡眠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 • 情感症状是否逐步得到控制; • 是否能认识分析自己的病态行为、对自己的
行为负责; • 是否能恰当的与人交往;
治疗措施
躁狂症的治疗
(一)抗精神疾病物 氯丙嗪200~600mg/d,等;
(二)锂盐治疗 常用制剂有碳酸锂,等;
(三)电休克治疗: 对控制病人兴奋躁动有一定治疗效
果;
抑郁症的治疗
(一)抗抑郁剂 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剂有肯定的疗效。 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多虑等。
(二)电休克治疗 病情严重,自杀观念强烈的病人是电休 克适应证,显效快而效果好。待症状缓 解后改用抗抑郁药维持。
第十一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河南科技大学 赵杰刚
1
概述
• 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基本特 征;
• 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 并反复发作; • 间歇期完全缓解; • 一般预后良好; • 少数病人可迁延而经久不愈; • 本病发作可表现为躁狂相或抑郁相。
主要类型
•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等几个 类型。
2. 促进愉快体验,让患者每天晚上将当天的 活动内容的愉快体验程度作出评价,如患 者根据计划表行动,其动机就会增加而促 使成功自信心及愉快感觉也将随之而增加。
认识和行为疗法
3. 进行转换法处理,即换一种方式来解释自 己的体验,或通过讨论而使患者发现自己 能够解决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
4. 采用认知重评法,由医生/护士和患者共 同进行评价,主要是找出认知沮丧及自暴 自弃的关系,从而矫正这些认知障碍。
双相障碍
1. 目前发作以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 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2 周躁狂和抑郁症状均很突出;
2. 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 或躁狂标准。
• 病程特点 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 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 体检发现 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