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
我国饮食文化及地理环境关系研究报告

我国饮食文化及地理环境关系研究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对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
中国地域广大,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巨大,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比如,北方地区气候干燥,人们多吃面食和牛羊肉等温热食物,如北京的炸酱面和涮羊肉;而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水产丰富,人们则以稻米和猪肉为主要食材,如广东的粤菜和福建的闽菜。
地理环境对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域纵横交错,因此不同地区之间交流和贸易频繁,这使得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吸收和融合。
以粤菜为例,其以广东为发源地,但也受到海洋经济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闽南菜、潮汕菜等多个地区的烹饪技艺和食材,形成了独特的粤菜文化。
地理环境也对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产生了影响。
比如,江南地区气候湿润,四季温暖,水产资源丰富,因此人们多食用鱼虾贝类等水产品,如江浙菜的鱼头炖豆腐、东江鲍鱼等;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水源匮乏,人们则多以牛羊肉、奶制品和面食为主食,如陕西的羊肉泡馍和新疆的手抓饭。
此外,地理环境还影响了饮食文化的节令性和多样性。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带多样,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和水产资源具有季节性,人们根据不同季节的食材变化来调整饮食习惯。
比如,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清爽的水果和凉菜;而冬季寒冷,人们则喜欢吃温热的烩菜和炖汤。
总的来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地理环境影响了食材的选择和饮食习惯,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研究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多样性和地理特色。
分析我国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背景

分析我国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背景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以及人们的饮食文化对环境的适应,目的是为了提升人们对地理环境和饮食文化相互间关系的认识。
一、饮食文化概述饮食是人们的第一要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药补不如食补”,等等。
居家七宝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都与饮食有关。
最初,饮食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生理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人们的饮食技巧、饮食文化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而饮食文化的本质就是探讨在何种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和吃了如何等问题。
(一)饮食文化的概念学者们从人地关系、历史地理学、饮食文化功能、饮食行为以及哲学等多种角度对饮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研究。
但关于饮食文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标准,观点较多,众说不一。
概括来说,我们认为:饮食文化是某一个地区在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人们围绕饮食形成的饮食行为和规范的总和。
饮食文化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
在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饮食材料来源、饮食材料加工、膳食结构、饮食器皿、饮食的色香味形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食物保存储藏环境所反映的饮食团体和饮食方式等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英国人见面谈天气,美国人见面问“How are you?”,中国人见面则问“你吃了吗?”。
自古吃穿住用行,中国的吃始终是第一位的。
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且已经演变成一种无可替代的中国精神。
中华饮食经过五千年的一脉相承,兼容并蓄,目前风味众多,流派纷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中国饮食文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食材和菜品的种类丰富多样。
我国地域的广博性与气候的多样性为饮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原料和调料,进而形成了各地独具风味的菜系。
其次,中国的“吃文化”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谚语看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浅析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姓名:游佳学号:12012001853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虽然对其含义有很多解释,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将广义的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饮食文化就属于这三个层次中的物质文化。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与饮食相关的俗语谚语以及词语,如“药膳不如食补”、“食色性也”、“脍炙人口”等。
而早在汉晋以来,中国的饮食风俗就已经呈现出了南北差异,晋朝张华《博物志》中就有“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的说法。
到了宋代,饮食有了明显的地域流派。
这些流派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地域来区别的。
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区间交流的加强,不同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人们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不同角度对各地各民族饮食进行了研究。
其中地理环境对于饮食文化的影响更是备受关注。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我国丰富饮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将从食材、饮食习惯、烹饪手法等方面简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适合生存的环境。
其作用方式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人们更加依赖环境,自然条件中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而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地理环境之中,多样性也十分明显的被展现出来。
体现在饮食文化上,也是丰富多彩。
首先在食材的选择上,古来便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尤其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就地取材成为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
居住在深山的人,食材多以山珍野味为主,如云南楚雄的农村地区,每年六七月份是采菌子的时节,菌类不仅多,吃法也多样。
居住在海边的人,海鲜菜是特色,江河湖周围,则以河鲜为主。
这些是比较大致的一个划分。
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姓名:马婉潆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问题背景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东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早在汉魏时,广东的蛇肴、烤鹅和鱼羹已有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东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
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东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东”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佳肴,感受这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随着文化对经济建设、旅游开发、城市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界逐渐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立足于久远的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是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之所在。
而广东饮食文化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广东文化精神,因此对广东饮食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与完善。
而广东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研究广东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利于以饮食文化来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对发挥广东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有重要意义。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广东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探寻地理因素影响饮食文化的一般模式,构建广东饮食文化的地理结构理论,研究意义:这一研究对于发挥广东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对构建“文化广东”、“和谐广东”以及粤菜等文化遗产的申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文献回顾复杂的地理环境是饮食文化多样化的基础,而地理环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研究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国内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地理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对于饮食文化研究的“文化”部分,大都偏于史学,其研究范围也大多是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与变迁。
粤菜饮食文化

了解"粤菜"饮食文化(一)粤菜简介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其烹饪技术之精妙,菜式美点之纷繁多样,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都可谓首屈一指。
在今日中华大地,从京城到边疆,从沿海到关外,一股“粤菜风”正风靡全国,甚至冲击着其它菜系原先占据的市场。
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
(二)影响粤菜的地理与历史因素。
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其西面、东面和北面丘陵环绕、林丰草茂,岭南佳果丰富,飞禽走兽亦多;南面临海,滩涂辽阔,出产不少咸淡水产和两栖类动物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
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汉越文化和生活习俗很快融合。
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东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东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
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东饮食文化,名扬海内外.(三)粤菜的悠久历史粤菜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 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 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 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在公元前122 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乳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文物。
(四)广东凉茶广东凉茶,是广东特有的一种茶,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效,起到保健止渴作用。
广东地属岭南,多雨潮湿,冬暖夏热,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配制成各式各样的凉茶,制售凉茶的药店、摊档、作坊,也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
茂名饮食调研报告

茂名饮食调研报告茂名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美食文化的城市,各种特色的地方小吃和海鲜让茂名成为了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茂名的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茂名的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茂名地处岭南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给茂名的农业和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茂名的饮食文化以海鲜和农产品为主,是广东菜系和海鲜菜系的结合体。
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饮食被看作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文化的标志,人们热衷于品尝各种各样的美食。
二、茂名的特色小吃茂名的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茂名鳝鱼粥、茂名肠粉、茂名鱼蛋、海蜇凉粉等。
茂名鳝鱼粥是茂名非常有名的一道传统美食,粥底鲜香,鳝鱼肉质鲜嫩,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茂名肠粉以其细腻的口感和丰富的馅料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茂名鱼蛋则是一种以鲜鱼肉为原料制成的小吃,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入口鲜美可口。
海蜇凉粉则是茂名人夏季消暑的必点小吃,口感凉爽,甜咸可口。
三、茂名的海鲜文化茂名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城市,海鲜在当地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茂名的海鲜以鲜活、新鲜、独特风味而著称,其中以海鲜大排档最具代表性。
在茂名的海鲜大排档中,消费者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海鲜,如虾、蟹、鱼、贝类等,而且价格相对较低,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四、茂名的饮食习惯与餐饮文化茂名的饮食习惯以米饭、面食和粥类为主,以配菜为辅。
在传统的餐桌礼仪中,茂名人重视团圆,喜欢与家人、朋友一起共进餐食,注重餐桌上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茂名人的饮食文化中注重保健,喜欢食用滋补养生的食材和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山药、花菇、雪耳等。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茂名的饮食文化和特色餐饮。
茂名凭借着丰富的海鲜资源和独特的小吃,成为了美食爱好者们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茂名的饮食文化融合了广东菜系和海鲜菜系的特色,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茂名的饮食习惯强调保健养生,注重团圆和交流。
饮食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

金韩肠粉
据说,汕头肠粉还一直在进化中
No.4蚝烙
蚝烙(潮州话为o lok,潮汕话属闽南语系,o 对应的字应该是“蚵”,蚝即是海蛎,由于广 东粤语地区常写作“蚝”,所以潮汕也沿用了 这个字)是广东省潮汕汉族特色小食,台湾省 称为蚵仔煎,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美 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 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 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再 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
汕头肠粉 一张米浆皮, 打上一个鸡蛋,加猪肉或 牛肉末,几只鲜虾、豆芽、 香菇丁,然后上面浇一层 秘制卤汤,最后洒上一勺 潮汕菜脯碎(萝卜干), 香而不腻,那味道实在让 人怀念。一样的肠粉,不 一样的口味。 在广东,肠粉是一种非常 普遍的街坊美食,它价廉、 美味,老少皆宜,妇孺皆 知。从不起眼的食肆茶市, 到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几 乎都有供应 。
. 1950 1980 .
--
.
1940
17
.
.
.
1920
• 一个蛋挞相当于吃下一碗饭 又酥又软 两三口就一个的葡式 每个平均热量约是300卡左右 而普通一碗饭的热量是280卡 所以你吃一个葡式蛋挞已经超过一 碗米饭的热量 如果你体重约60公斤 啪啦啪啦5分钟吃下三个蛋挞 就要慢跑一小时才能消耗这些热量。 脂肪多多,不饱和脂肪酸更多 但是蛋挞和米饭不同 米饭热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 而蛋挞则超过60%来自脂肪 虽然两者的热量差不多 你却吃进去非常多的油 而且你不会马上有饱足感 会让你一口接着一口。
后因各种原因葡挞的秘方和新产品开后因各种原因葡挞的秘方和新产品开发权卖给肯德基发权卖给肯德基此举使葡挞发扬光大使玛嘉烈葡挞此举使葡挞发扬光大使玛嘉烈葡挞红遍两岸四地红遍两岸四地上海位于上海的莉莲蛋挞店最为著名在虹口徐汇杨浦等地区开有十几家分店位于上海的莉莲蛋挞店最为著名在虹口徐汇杨浦等地区开有十几家分店并为食客所津津乐道并为食客所津津乐道而我们潮汕地区呢而我们潮汕地区呢最有名的莫过于就是最有名的莫过于就是小公园的蛋挞了小公园的蛋挞了no2十二中煎饺煎饺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之一主要食材是面粉和肉馅制作成水饺之后用油煎制而成
广东地区饮食风俗特点的分析

广东地区饮食风俗特点的分析“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在生活生产中,不断探索有利自身生存、延续的饮食。
当今的饮食对于人类不仅满足于其个人机体的需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文化。
这种饮食文化不仅取决非于时代条件和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更取决于其地区风俗文化。
因此,饮食风俗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人类为了填饱肚子维持生命的活动,还是各民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作为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重要省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经济发达,广东地区的饮食风俗文化也就成为中国饮食风俗重要的一部分。
广东饮食风俗是广东文化中是很重要而且很有特色的一个部分,广东饮食文化,特别是粤菜早已享誉海内外,成为广东文化的代表之一。
而且不少名点名菜,富有文化内涵,使许多旅游者每到一地,便兴致勃勃地为了品尝当地的美食。
若做为一个导游或旅游从业者,了解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风俗文化,向游客作适当介绍,可增添游客不少的乐趣。
我们若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饮食风俗化文,就应该从其饮食风俗文化特点开始了解。
通过对广东饮食风俗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饮食风俗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因为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
广东饮食文化能成为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并不是虚有其表的,由其特点便可略见一斑。
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
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
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广东饮食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所以,广东饮食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选材广博,无所不食;二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是烹制精美,追求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作者:————————————————————————————————日期:ﻩ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姓名:马婉潆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问题背景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东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早在汉魏时,广东的蛇肴、烤鹅和鱼羹已有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东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
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东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东”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佳肴,感受这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随着文化对经济建设、旅游开发、城市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界逐渐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立足于久远的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是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之所在。
而广东饮食文化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广东文化精神,因此对广东饮食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与完善。
而广东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研究广东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利于以饮食文化来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对发挥广东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有重要意义。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广东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探寻地理因素影响饮食文化的一般模式,构建广东饮食文化的地理结构理论,研究意义:这一研究对于发挥广东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对构建“文化广东”、“和谐广东”以及粤菜等文化遗产的申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文献回顾复杂的地理环境是饮食文化多样化的基础,而地理环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研究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国内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地理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对于饮食文化研究的“文化”部分,大都偏于史学,其研究范围也大多是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与变迁。
尤其是中国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还处在一个起步和摸索阶段,研究的文献相当有限,从1985年至目前为止,对于饮食文化的研究共有2240篇,但有关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的研究仅有12篇,且主要以介绍性和描述性论文为主。
(一)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景观的影响福建教育学院地理系的陈涓教授在2003年的论文中提出,环境气候的冷热干湿以及不同的土质影响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
她认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水网密布,且其生长季长,蔬菜供应丰富,吃菜量平均高于北方,食物中加进的盐足以满足人体需要,因而菜式口味比北方淡些。
此外,南方产糖,再加之气候炎热时间长,人体皮肤多外露,蒸发量大,为补充身体的水分代谢作用,故需在食物中加糖(与病人打葡萄糖水类似)(《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引用了她的观点,其中殷挺凯在2013年的《浅析中国饮食文化分异的地理因素》指出,粤菜大多数口味偏甜,非常注重营养滋补与季节时令,并有清淡爽滑的特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陈涓教授的观点基础上,蔡晓梅,朱竑,司徒尚纪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他们在2011年的论文《广东饮食文化景观及其区域分异研究》中,从饮食文化的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两个视角分析广东饮食文化景观特质,并在物质层面上把广东饮食文化景观分成三部分,分别是(1)主食饮食文化景观。
;(2)副食饮食文化景观;(3)饮食加工景观。
而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对广东的主食饮食文化景观影响较为明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广东地区非常适宜于粮食作物的种植栽培,稻、薯、麦、粟和玉米构成广东主食饮食文化景观,其中稻作文化景观是其中最主要的景观。
而广东北枕五岭,南濒大海,野生肉类、水产类以及驯养禽兽类资源丰富,又为肉类食品提供了保障,因此肉食是副食饮食文化景观中最主要的景观单元,且岭南海岸线长,拥有水网地区的特定的地理环境又为岭南饮食提供了较内地山区更丰富的水产,所以肉食以海味为主。
在非物质文化上,广东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中的神灵崇拜现象非常突出,形成了以土地神、五谷神、禾谷夫人和风雨圣者等为核心的诸神系统和信仰文化。
广东人既爱水又怕水,江海河湖既给岭南居民带来大量的水产品,又造成了诸多的风暴潮涝之患。
因此,凡与海、水有关的神灵,广东人都事之甚谨,顶礼膜拜。
如海神、南海神(祝融)、天妃(妈祖)、龙母、龙王、北帝(太乙)、伏波神等神自出道之后,莫不香火缭绕,信众如织,其中尤以南海神、天妃和伏波三大水神最为著名,备受岭南民众崇拜。
(二)人文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陈涓教授在《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一文中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因素做出了界定,“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环境”。
她认为广东饮食文化受商业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较为突出。
蔡晓梅,朱竑,司徒尚纪在此后的研究《广东饮食文化景观及其区域分异研究》中则提出造成广东饮食文化的这一表现是由于广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形成了广东人开放性的思维结构,同时因为地处边疆,历代王朝对它的控制比内地弱,受正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中原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不断淡化,从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纳力,他们认为人文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上段中提到的副食饮食文化和饮食加工景观。
(1)在副食饮食文化景观方面,广东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医食同源”的理念为广东副食结构的丰富多彩和健康科学提供了条件。
肉食、蔬菜和水果构成了广东副食饮食文化景观,兼取猪、羊、鸡、蛇、猴、猫等,以杂、奇而著称。
(2)广东饮食加工景观中最突出的则是粤菜。
粤菜是我国著名的地方风味流派,其形成和发展与岭南古先民的杂食风俗和自秦汉到明末的移民作用密不可分;而它的繁荣和辉煌,则与明清以后的商业发达息息相关,它与全国其它菜系相比具有选料杂博、博采众长、制作精细、讲究新鲜等特征,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无不可入肴。
(三)总结与评论以我搜集的文献为例,大多数论文都能总结出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因素,但仍然有以下几个缺点,(1)多数观点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2)缺乏实践证明,观点没有说服力;除蔡晓梅的《广东饮食文化景观及其区域分异研究》相关的实践调查和深入分析,大部分都以文献研究为主,理论观点大都建立在别的研究之上,甚少有通过实践证明的观点,因此观点都比较片面且缺乏说服力。
(3)文献都着重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对于人文环境的影响因素研究则相对简略的多。
本研究可以从这些薄弱点入手,根据部分文献提出的对于饮食文化的地理视角的研究观点建议,从人地关系、饮食文化的主体与客体、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异、饮食文化的影响与比较、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度与广度的研究;而研究方法上可以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增加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如统计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等。
(四)参考文献[1] 蔡晓梅,司徒尚纪中国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2004[2]张述林,张帆,唐为亮,邹程林,苏清委中国饮食文化地理研究综述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9[3]殷挺凯浅析中国饮食文化分异的地理因素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 [4]陈涓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福建教育学院地理系 2003[5] 蔡晓梅,朱竑,司徒尚纪广东饮食文化景观及其区域分异研究 1.华南师范大学a.旅游管理系;b.地理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2.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2011三、研究内容与假设1.研究内容。
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地理环境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ﻩ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本研究依据饮食文化地理视角的相关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围绕广东饮食文化问题,着重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人文和自然环境分别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有怎样的影响?(2)广东饮食文化具有怎样的区域分异和表现特征?地理环境因素对这些区域分异有什么影响作用?(3)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如何?未来该怎样在旅游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广东的饮食文化?2.研究假设理论架构: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广东饮食文化的地理因素有两大类:(1)自然环境因素(2)人文环境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对广东的饮食文化形成初期起着决定作用,而人文环境因素则对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通过对这两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筛选出9个影响广东饮食文化的变量:(1)气候(2)地形(3)土壤(4)水路分布(5)资源贮存(6)政治(7)商品经济(8)人口迁移(9)华侨文化建立假设与因果模型将以上筛选出的9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广东饮食文化的变迁)联系起来,建立了组陈述变量关系的研究假设,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解释广东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因果模型。
并由模型提出如下假设:1、环境气候的冷热干湿以及不同的土质影响广东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粤菜大多数口味偏甜。
2、商品经济引起的中外文化交流,广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形势,形成了岭南古先民的杂食风俗,因此粤菜菜式选料杂,讲究新鲜,制作精细,饮食文化中更多的表现出商业文化。
3、广东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医食同源”的理念为广东副食结构的丰富多彩和健康科学提供了条件。
因此粤菜非常注重营养滋补与季节时令,清淡爽滑,注重用“食疗”调理身体,并有深厚的“汤文化”。
因果模型3. 概念的操作化(概念界定、维度与指标)(1)概念界定本文采用蔡晓梅对饮食文化的定义,即饮食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人们围绕饮食所产生的系列有一定规律的行为和规范。
(2)发展测量指标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方面五个维度测量了饮食文化,其基本操作化框架如图:四、研究设计。
1. 研究类型:理论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纵贯研究。
2.研究方式:调查研究(抽样调查);文献研究。
3.调查范围、调查对象与分析单位调查范围:广东省内调查对象:广东省内的所有本地厨师、相关饮食协会的负责人、广东省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分析单位:文化4.抽样方案与抽样方法。
抽样单位:人抽样方法:概率抽样中的多阶段抽样法抽样过程: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先用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的10个行政区中抽取其中5个行政区,再从每个行政区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20家餐厅,分别从每一家餐厅中抽取两位厨师进行调查研究。
样本数目:200抽样场所:广州市内5. 资料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