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2)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2)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2)《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姓名:经典,何为经典?在我看来经典就是能不随时代变迁而仍被认同的朴素观点,并且能催生出新观点的事物。

自古到现代《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等就是在中医世界里不倒的经典。

这些著作记载着中医的发展,是中医智慧的沉淀。

从学中医到现在,我越来越感到朴素的中医基础理论非常重要。

在学习中我所遇到的问题都离不开八纲辨证、阴阳及五行。

无论问题有多么的复杂还是脱离不了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方法。

而在学习《中医经典选读》以后更加体会到了,溯本逐源,万变不离其宗的意义。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联系及对疾病诊断、预防的方法等内容。

不但为中医学理论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得以发展的基石。

在学习了《内径》后让我更加体会到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联系,当人体产生疾病时不能只考虑人体自身的情况而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不但影响了治疗还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发生。

《内径》用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始物质“气”形成的。

人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整个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中气的交感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天气与季节,这些变化也影响着人体内气的变化。

气在人体内是各个脏腑联系与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功能活动的外在体现。

而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防止疾病的发生。

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内径》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这句话虽然很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的不容易,要把疾病控制在没有发生之前,并且使已经发生的疾病控制住,使问题简单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精选18篇)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篇1《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

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

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

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

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

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

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

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

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着。

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

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

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

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9)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9)

中医经典之感悟何谓《中医经典选读》?就是中医四大经典的浓缩精华版,有人就会问:“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在此之前,我也曾纠结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中医经典包括《针灸甲乙经》,因为我曾是针灸推拿专业,而《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所以我就想当然觉得它肯定是中医四大经典。

直到来到中医学院,第一次接触了《中医经典选读》这门学科,我才发现自己居然犯了一个很荒谬的错误——《针灸甲乙经》不是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包括哪些内容呢?《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所有内容的综合。

在此之前,我曾一度认为《黄帝内经》就是一门玄学,专门讲一些不切实际的、荒谬的学术。

什么阴阳、八卦学说。

总觉得自己以后是给别人看病,有不是给人算命,搞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纯属浪费时间,没有多背些方剂、中药来得实在。

况且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应该不用懂阴阳、八卦吧!只要懂得辩证这是一个什么病,该用什么药治疗就好。

孰不知自己只是一个外行,根本就没有踏入中医这个门槛。

俗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自己彻彻底底就是一个外行人,根本就不能体会到什么才是中医中的精髓。

直到第一次上经典课时,听王老师说不懂《黄帝内经》就不懂后面的中医经典,不懂《内经》中的阴阳,就不配成为一个好医生!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黄帝内经》那么重要!我居然像个白痴一样的觉得《黄帝内经》这本书读与不读无所谓。

以前觉得自己背的书也够多了,怎么老感觉差别人一大截,总觉得自己悟性太差,没别人聪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现在觉得问题就出在这——没有好好研读中医四大经典。

曾一度认为,只要是考的好的学生就一定是好医生,还曾笑过别人只会研究阴阳、八卦。

是个不学无术是老古董,只会研究不切实际的东西。

甚至为了研究这些使自己挂科,一而再、再而三的补考也无所谓。

当时我觉得太不值了,而到后面我才渐渐发现自己与他的差距。

虽然我不挂科,但我学中医的悟性就是比不过他,他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3)1300字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3)1300字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3)1300字作为一名对中医文化充满兴趣的人,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中医理论。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医,我开始拜读《中医经典选读》,并终于完成了第三章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启发,也有一些感悟与心得。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生命的本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五行学说等。

首先,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医着眼于阴阳平衡的整体观念。

相较于西医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中医更加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调养之目的。

而这种思维方式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时候经常听到的“精神头好,才能身体棒”的道理。

此外,在中医的概念体系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其整体性与思维跳跃性。

例如,脏腑经络将人体分为不同的器官和经络,而五行学说又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看待了这些器官和经络之间的运作和相互关系。

这些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联系,才能真正理解其思想内涵,进而融入日常的临床实践。

在学习中医理论的过程中,当然也有一些困惑和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有些概念十分难以理解,例如“气血津液”这一概念。

在中医经典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说法:“气血津液为人体之精华,藏于脏器之内,营养全身。

”这样的陈述虽然简短,但却蕴含了大量的学术内涵。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很难一下子掌握其全部意义。

我通过查阅其他书籍和资料、向中医行业人士请教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

另一个问题是,在学习中医理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学科知识支撑。

例如,五行学说需要结合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理解多种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

而对于我这样的外行人来说,这些知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医理论的研究不仅包含对经典书籍的阅读,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从事中医临床的医生来说,反复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是巩固和提高中医理论认识、提高临床水平的必要条件。

而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也可以适当参加中医培训班、体验中医养生高招等活动,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中医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最新中医经典心得体会4篇

最新中医经典心得体会4篇

最新中医经典心得体会4篇中医经典心得体会篇1中国中药是国宝之一。

提起中国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他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他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

他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

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他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他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

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他就在《本草纲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

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重。

中医经典心得体会篇2《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

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疑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

”而明代,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

《本草纲目》原著篇幅太过宏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种今世已难以访。

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种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民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日常所食之物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本书收录各类品物1000余种,精选简便行的附方7000余条,写实手绘插图近1000幅,并保留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余种常见病症的对症治疗方2000余条。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范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中医爱好者来说,深入阅读这些经典,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医学知识,更能够领略其中蕴含的深邃之道,感受到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深远。

在阅读中医经典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中医经典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医学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不仅需要熟悉丰富的中药知识,更要掌握骨伤、内科、妇科、五官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五脏六腑”、“经脉络脉”,需要我们深度理解医学的基本理念;《伤寒杂病论》中介绍了多种病症的治疗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精湛技艺;《本草纲目》中详细介绍了药物的来源、性质、功效等,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治疗参考。

综上所述,中医学是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学科,需要我们有更广泛的医学知识储备。

其次,中医经典具有“总结经验,予以借鉴”的特点。

《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不少现代医学中同样适用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中医开发出来的治疗方法,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例如,在针灸治疗中,不少经典的操作技巧仍然被广泛应用。

中医经典中的理论和经验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思路和借鉴,对于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中医经典突出了“以治未病”的特色。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治未病”的理念,即要在身体出现问题之前,注意身体的保健工作。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也屡见不鲜,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长期的慢性损害和疏于防范而形成的。

因此,“治未病”理念的出现,强调了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注重平衡饮食、均衡运动、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平和和社交活动等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最后,阅读中医经典也让我意识到了医学的伦理学和道德责任。

中医经典中一再强调医德医风的重要性,要求医生秉持患者至上、尽心尽责的医疗理念。

医学的本质是相互信任和关心,而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中医经典心得体会

中医经典心得体会

中医经典心得体会篇一: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13)中医经典学习心得《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学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共18卷,162篇,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总结。

这学期能开设《中医经典选读》课程,我非常高兴,因为学习中医离不开经典,经典是学习中医的理论基础,而《内经》是学习中医的的必读之作。

《内经》可称为源泉,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中医的《内经》是产生各种思想的来源,每个人读经典,读出不同学派,不同心得。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此阐述了养生之道,在于调和人体阴阳,遵循养生的方法和技术,有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劳逸适度,才会形神俱调,尽享自然寿命。

我们要与大自然亲近,遵循自然规律,时时想到天人合一。

我们作为现代人,要注重自我养生及养生知识的推广。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人的精气的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

五七时阳明脉衰,此时女性的胃气并不衰败,为到五七时女性的气血减少,不能濡养颜面,故面始焦。

现代的美容养颜不可违背规律。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寒极生热,是谓真寒假热;热极生寒,是谓真热假寒。

学习中医典籍体会

学习中医典籍体会

学习中医典籍体会篇一: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12)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

用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对我们学医生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

《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

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

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形神合一”观~形神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

《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即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且其功能也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这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1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总有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至今如宝收藏,但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经是经得起考验,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能有效地帮助掌握中医理论。

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开始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中医,中医古籍经典是一个中医生必读之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丰富的理论至今还没有人能把它完全解析,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也是治未病等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中针灸理论知识在今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是一部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奇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医学,而且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文学、社会科学等。

当时先进的各项科学成就。

因此,要读懂《黄帝内经》要追溯秦汉历史背景。

《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辩证论治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法方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伤寒,以脏腑论疾病,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其中刘河间依据《内经》有关“火”于“热”的.病机条文,结合《伤寒》,首创“火热论”,世称“寒凉派”李东垣发挥《内经》“胃气”结合《难经》、《金匮》,提出“脾胃论”世称“补土派”,张子和发挥经文治责创立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金元时的学术,特色鲜明各自不同角度阐释经典,对明清及今后医家产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具有代表的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梦英四大温病学家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思想和“三焦”辩证的独特思想。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领悟“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 __ 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认识。

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辩证方剂。

学习它让我认识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例》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满,实践印迹最清楚,对后辈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重视要贡献和深远影响的﹑拥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 ; 是将来医学研究与发展的根本内容 ; 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 ; 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我认识到了这四大名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成就。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

《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解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疗﹑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到此刻仍拥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确立了脏腑辨证的雏形。

千百年来《内经》素来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优异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全﹑理论联系本质的医学经典著作。

它较为系统地揭穿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确立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

《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明践亲密结合起来。

《伤寒论》还提出了较慎重的方剂组方原则 ; 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 ; 记录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重视要的贡献。

它不但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供应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

它素来指导着后辈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荐】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汇总3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荐】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汇总3篇)供大家阅读。

中医经典选读心得感悟

中医经典选读心得感悟

中医经典选读心得感悟中医经典选读心得感悟1经典为什么要改成选修?甚至很多人干脆主张取消经典。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现在不是有《中基》教材吗?《中基》不就是从《内经》里来的?而且较《内经》更清楚、更明白。

所以,《中基》为什么不可以取代《内经》呢?应该完全可以。

《中基》取材于《内经》,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中基》能否真正涵盖《内经》?进而取代之呢?我们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是病机,病机这个概念是中医一个很关键性的概念,它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综观《内经》全篇,就是这一章讨论这个问题。

这样一个问题放在“至真要”里来讨论,已足见它的重要性。

与之相对应,在《中基》里,病机亦立了专门的章节,而且在章节下罗列了许多内容。

可是你看完这整个章节后,你就会感到这是在挂羊头卖狗肉。

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内经》中的病机,它只字不提。

用《内经》的病机做名,可实际上《内经》中那么丰富的病机内容却不提,这个差别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此其一也。

另外,就是《中基》对病机这个概念的解释。

这里我们引用它的原文:“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病机能不能作机理讲?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可以从文字上去考究。

病,这里当然可以作疾病讲,当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有关,但是,“机”作什么讲呢?机是不是机理?我们翻《说文》、翻《康熙》,都看不到这样的解释。

机的原义我们可以从说文那里看到:“主发谓之机。

”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

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

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

它是点,不是面。

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

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这个关键与机理显然不是一码事。

这就让我们看出了《中基》与《内经》的不同,《中基》有些时候很难说明《内经》。

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是“肺主气,肺主治节”。

中医典籍学习体会

中医典籍学习体会

中医典籍学习体会ok3w_ads(“s004”);ok3w_ads(“s005”);篇一: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12)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

用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对我们学医生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

《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

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

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形神合一”观,形神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

学习中医典籍体会

学习中医典籍体会

学习中医典籍体会篇一: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12)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

用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对我们学医生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

《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

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

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形神合一”观~形神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

《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即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且其功能也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这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

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1】在炎炎的烈日下,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暑假。

每一年的暑假都是令我们兴奋而又期待的时候,以前我们总是早早就计划着暑假该去哪里玩,而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将近两个月的暑假不能只顾着玩,要好好利用。

于是我决定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来可以增加社会经验,拓宽知识面;二来可以锻炼自己与人的交际能力。

暑假回到家之后,和爸妈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一家离家比较近的小型药店。

在去药店之前,心里很忐忑,毕竟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少,害怕会被拒绝。

见到药店老板后,我向老板表明了我来这工作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工资多少不重要。

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安排我第二天来上班。

第二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店里,开始了我的社会实践。

我先熟悉了一下药店的环境,虽然这是一家不大的药店,但药品的种类还是挺齐全的。

由于我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甚少,还没有资格出售药品,所以在药店里我只做一些简单地工作。

经过两三天的摸索,药柜上的药品我已经差不多都认识了,对每种摇所对应的疗效也有了一些了解。

药品大致分为Rx(非处方药)、OTC(处方药)、保健品、特殊管理药品。

而常被购买的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胃药等则放在方便拿取且显眼的位置上,所有药品都是标明价码,按区域内商品摆放及分区分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药店的流程已经滚瓜烂熟了。

每当店里的销售员忙不过来时,我也可以上前向顾客推荐介绍一些顾客想要的药。

每次我都是很小心翼翼的,深怕出一丝纰漏,每当我拿不准主意的时候,我都会问问店长,以确保万无一失。

虽然每天回到家全身都像散架似的,很累很累,但是我的勤奋得到了店里各位阿姨的赞赏和老板的肯定,我的心里是充实又快乐的。

慢慢地,在药房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要数每天匆匆的过客们。

他们大多面带焦虑,或面带病容。

总之,形形色色的面孔每天不断地变换着,药店仿佛是人生的大看台,上演着各种喜怒哀乐的剧情。

虽然每天早九到晚五的工作,时间很漫长,甚至有时站到腿一阵一阵的酸痛,但是只要听到顾客不经意间对我态度的赞扬,一切的隐忍都烟消云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经典学习后有感
经过这学期和王老师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和加上平时自己的学习,感受颇深。

谨记这条人们反复研究历代中医成才规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医”。

是创就中医临床大家的必要条件。

回想自己的成长,是经典伴随着一路成长,中医养生已成为现实社会的一种风气,《黄帝内经》成为人们的“掌上明珠”,固然,《黄帝内经》在养生方面有着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其智慧大大超出这些。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是历代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为医者之本在德、在术,《黄帝内经》在这两方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堪称为医者之本也。

为医者,德需仁,术必精。

德,医德,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当今社会,医德重新成为人们的话题,作为医生,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并坚守它。

《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为我们提出了医生医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大方者,医家之大法也。

坐起有常,则举动不苟而先正其身,身正于外,心必随之,故诊之大方必先乎此。

)出入有行,以转神明,(行,德行也。

医以活人为心,其于
出入之时,念念皆真,无一不敬,则德能动天,诚能格心,故可以转运周旋,而无往弗神矣。

行,去声。

)必清必静,上观下观,(必清必净,则心专志一而神明见,然后上观之以察其神色声音,下观之以察其形体逆顺。

)”(《素问·方盛衰论》),要求医生诊病要态度端正;还认为医生要以病人为核心,务求医患关系的密切配合:“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素问·汤液醪醴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素问·汤液醪醴论》),诊病头脑亦须清净。

术,医术,《黄帝内经》认为为医者要熟练掌握医术,诊断要四诊合参,强调全面、系统诊察,这样才能把握疾病本质。

如医生要“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

”、“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灵枢·外揣》),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等等。

为医者,本于德仁,本于术精,《黄帝内经》又为德、为术之本,故曰:《黄帝内经》,为医者之本也!
《黄帝内经》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

大喜伤心,
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虽说我对此书只是读的这么浅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内涵不仅仅而次,所以我以后还会慢慢品味。

不过读此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古文好烂,所以此书还能锻炼我的阅读水平。

中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有关社会人文的科学。

其内容博大精深,富涵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时、物候等人文知识。

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源头,医家的阐述发明均离不开经典著作。

要精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从研究文言文开始,再参阅各家注解。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熟读与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体验,甚至精研一生。

最终达到得其精要。

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另外的是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已经成为了中医临床家的案头书。

从唐代开始就成为了就被列为了国家选拔医官考试的的必考科目,这一规定一致沿用到清代。

在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乃至于中医药学的的终身教育中,都需要反复的学习。

想必我也一样的。

终生学习!
总之,读中医经典,既能修身养性,又能学到知识,他融合了悠久的中华文明,是每位医学者必要的学习之物。

是每位医务工作者以技治病,以德服人的必要条件。

2012级专升本班
学号:0134
姓名:鲁海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