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流学科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排名情况一览为全面了解高等中医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本中心从中国大学排行榜、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教育部公布的有关资讯等渠道收集了部分公开的信息,将主要的几所中医药大学的排名情况汇总如下:表1 中国大学医学院校50强排行榜(武书连版)院校名称04年05年06年07年08年0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22B18B+14A 18B+15B+20B+上海中医药大学32C+39C+27B29B30B30B广州中医药大学34C+34B29B28B29B32B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7C+35B34B39B南京中医药大学40C+46C+33B41C+43C+45C+天津中医药大学50C 48C+45C+49C山东中医药大学49C 50C表2 中国大学排行榜(网大教育)排行(716所院校)排名注:1、除声誉排行统计了115所,学术资源排行统计了485所,学术成果排行统计了631所院校外,其余指标都统计了716所。
2、↑表示升,↓表示降,后续数字表示位数;→表示持平。
院校名称综合指标排行声誉排行学术资源排行学术成果排行学生情况排行教师资源排行物资资源排行北京中医药大学67↑295↓1417↑30283↑15881↓563↓37639↓24上海中医药大学98↓20107↓844↓25375↓8671↓19468↓120430↑12广州中医药大学82↑22113↓339↑5481↓9993↓1237↑339162↑185南京中医药大学104→114↓1062↑14417↑70113↓19211↓78315↑208成都中医药大学153↑15 67↑31556↓99127↑2318↓1605↓135山东中医药大学142↓24112↑197↑5 143↓17269↓199709↓25天津中医药大学101↓10102↑1075↓34 109↑839↑51544↓6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25↓1 54↑12 133↓3067↑108653↓75表3 中国大学排行榜(网大教育)8所中医药院校的排序院校名称综合指标排行声誉排行学术资源排行学术成果排行学生情况排行教师资源排行物资资源排行北京中医药大学1111236上海中医药大学3332183广州中医药大学2524311南京中医药大学5653552成都中医药大学8 65675山东中医药大学748 868天津中医药大学427 42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6 4 747表4 中国校友会网高校排名(2009年)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类型总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10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医药3.892.912.4918.3313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医药2.952.531.6912.88154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医药2.182.262.120.81178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药1.681.32.150.41188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医药1.571.152.020.78200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医药1.420.961.930.6220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医药1.411.251.630.4207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医药1.322.210.40.2721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医药1.290.662.010.41表5 武书连中国大学医学本科A++ 级专业排名院校名称05年06年07年0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1中药学2中医学1针灸推拿学2中药学1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医学1针灸推拿学2中药学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类新专业1针灸推拿学2中药学1针灸推拿学1中西医临床医学1中药学2中医学类新专业1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1中西医临床医学1中药学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1中医学2中医学2中西医临床医学3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学2中西医临床医学2中药资源与开发1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3中医学类新专业2中药资源与开发2针灸推拿学3中医学类新专业2中药资源与开发1中西医临床医学2中西医临床医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1 藏医学2中药学3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2表6 教育部公布的有关信息汇总表院校名称国家重点学科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优秀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名师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伤寒论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中药学(张冰)经络腧穴学中医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学中医医史文献学(培育)针灸推拿学(培育)针灸学实验中医学医古文中医外科学内经选读中医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类)中医基础教学团队(严世芸、方肇勤)中医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陈群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儿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培育)温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医儿科学(汪受传)杨进汪受传中医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品质教学团队(万德光)万德光中药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培育)中医基础理论药物设计学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类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实验教学中心针灸学(石学敏)中医学概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培育)方剂学中药化学金匮要略中药鉴定中国医学史中药药剂学美容保健技术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教学实验中心段富津李冀中药类合计35272365267注:1.特色专业另有:长春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类);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贵州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中药学)2.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另有: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类)、江西中医学院(中药类)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类)甘肃中医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3.国家精品课程另有:江西中医学院(中药炮制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文庠收集整理)本文来自:大众医药网/shxw/113301.html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023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录取分数线

2023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录取分数线2023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录取分数线新鲜出炉江西提前本科(理工)最高分:556.972245投档成绩:526.952596省控线:518江西艺术本科最高分:文化分420,音乐专业分(声乐)168.839971。
投档成绩:文化分338,音乐专业分(声乐)167.3799612。
省控线:文化分333,音乐专业分(声乐)153.81。
江西苏区专项一本(理工)最高分:543投档成绩:529省控线:518江西苏区专项一本(文史)最高分:556投档成绩:541省控线:533江西地方专项一本(理工) 最高分:537投档成绩:518省控线:518江西地方专项一本(文史) 最高分:550投档成绩:539省控线:533江西一本(理工)最高分:579投档成绩:518省控线:518江西一本(文史)最高分:564投档成绩:541省控线:533江西中医药大学是几本大家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江西中医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大学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
(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根据公开信息可知: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江西既有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次招生,暂不好界定江西中医药大学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如果你不是江西考生,江西中医药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认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是985和211吗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江西中医药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江西没有985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中医学(5+3)、中医学、中医养生学、预防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运动康复、医学检验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健康服务与管理、英语、应用心理学、音乐治疗、中医学(国家免费医学生)、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药类详细名单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药类详细名单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药类详细名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一项重要的荣誉和认定,也是对该专业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肯定。
特别是在医药类专业领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药类的详细名单,以及对这些优秀专业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北京大学医药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大学是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医药类专业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定,更是对北京大学医药类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充分肯定。
2. 复旦大学医药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上海乃至我国的一流大学,复旦大学的医药类专业也是备受瞩目。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定进一步提升了复旦大学医药类专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3. 浙江大学医药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医药类专业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水平。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定,为浙江大学医药类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4. 华中科技大学医药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我国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医药类专业一直备受好评。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定,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医药类专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医药类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些优秀的专业不仅带有雄厚的历史积淀,更拥有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这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药类专业可以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对医药类专业的热爱和追求,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药类专业的名单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我深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够在未来的医药领域大展拳脚,为社会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以上内容可以通过序号标注和详细阐述,如何提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药类的名单。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的通知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3.26•【字号】•【施行日期】2019.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高等院校: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文件要求,经专家遴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研究,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审核,省政府同意,现公布我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
各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狠抓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省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
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的战略部署,紧扣《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快一流专业建设,努力提高全省本科教育质量,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
附件: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发改委2019年3月26日附件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纳入省财政专项支持的优势专业名单(20个)纳入省财政专项支持的特色专业名单(30个)不另拨经费支持的优势专业名单(91个)不另拨经费支持的特色专业名单(31个)。
中医专业最好的大学

中医专业最好的大学截至目前,开设中医学专业的大学共计51所,在这些高校中,中医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有: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始建于1956年,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和平街校区、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位于美丽的羊城广州,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为国内首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
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有广州三元里、大学城2个校区,占地1377亩,建筑78万多平方米,设备总值4.9亿元。
3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
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在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中,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4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校创办于1934年,2012年学校进入一本招生序列。
学校现有含浦、东塘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17个学院、16个研究中心(所)。
学校图书馆藏书109.7万册,线装古籍2.5万余册。
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0亿元,有40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17台件、多媒体教室165间。
5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座落于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中医学一级学科

中医学一级学科中医学一级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医学一级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囊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多个方面,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理论支持。
中医学一级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和众多医学经典。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学逐渐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
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不仅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也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了认可。
中医学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中医防治原则等。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基础,是中医学以及临床工作的一项必修科目。
它包括统一整体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内容。
中医病因病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把握人体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调节人体内在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防治原则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治未病、慎用攻下剂量、针药结合等。
中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医学范畴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几个专业领域。
中医内科学主要研究心脏、肝、脾、肾、肺等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以及中医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而中医外科学则是研究各种创伤、疮疡、瘤瘕等外科疾病的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中医妇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生殖健康问题的中医学科,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中医儿科学则是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如感冒、咳嗽、腹泻、发热等。
此外,中医药学也是中医学一级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医药学主要研究中草药的性味归经、药效、药物剂量等,以及中药饮片和制剂的配方、制备和质量控制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医学一级学科的人才,中医药学拥有一整套成熟的学科体系,涵盖了中药制药、藏药学、中药饮片学、中药新药研发等多个方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30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30号](https://img.taocdn.com/s3/m/fba6f43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5.pn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通知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加快中医药学术发展,整体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基地,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专门人才,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我局对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经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遴选、推荐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审评,我局研究确定323个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现予公布(见附件)。
请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加强对本地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工作。
各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求,认真修改完善学科建设规划,切实加强建设和管理,确保实现各项建设目标。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二○○九年十月三十日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学科名称建设单位备注中医基础理论山东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内经学湖北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金匮要略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病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各家学说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史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文献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山西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方剂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病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中医肝胆病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脾胃病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中医学院中医肺病学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肾病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杭州市中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省中医院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中医脑病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痹病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分泌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青海省中医院中医肿瘤病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山西省中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血液病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中医皮肤病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肛肠病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疮疡病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洪都中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妇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男科学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眼科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医急诊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康复学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老年病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护理学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全科医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用植物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药用动物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甘肃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重庆中药研究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炮制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江西中医学院中药药剂学江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武汉市中医医院中药化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分析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中药药理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陕西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民族医学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维吾尔医心血管内科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维)西医结合临床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蒙医五疗萨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医医院维医皮肤病学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蒙医学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骨伤学西藏藏医学院附属医院藏医预防保健学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蒙医血液病学科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傣医学青海省藏医院藏医疫病学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胃肠病学民族药学西藏藏医学院藏药学青海省藏医院藏药制药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蒙药学(生药)西藏藏医学院藏药药理学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江西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广东药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络病学﹡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中医药信息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湖北中医学院中医药工程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理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传染病学﹡北京地坛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志病﹡黑龙江神志医院注:加“﹡”为培育学科,“﹡﹡”为西部地区扶持学科。
2023全国药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最新)

2023全国药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最新)药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药学就业方向主要有:医疗机构:药物制剂、药品管理、药剂师;制药类企业: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药品加工、药品销售;药检类单位:药物质检等。
1.药学专业做科研人员对处方组成、工艺、药学、药剂学、药理、毒理学的研究。
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需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
2.药学专业做医院药剂师1.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工作;2.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3.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4.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
3.药学专业做药检人员药检员分中药药检员和西药药检员。
参照中国药典最新版进行:1.常规检验:分剂型,装量/重量差异、水分、崩解时限、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
2.理化鉴别:都是理化反应之类的鉴别,中药跑TLC多。
3.含量测定:一般是有效成分,或者指标性成分。
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现如今,药学可以说是发展较为迅速的门类之一。
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女生学药学毕业工资能有多少1.得看你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刚毕业的药学学生来说,如果你到大型医院的药房工作,可能有两三千块钱的工资;如果你到药物研究所或者制药企业工作,可能更少一些,慢慢会有涨工资的机会。
2.药学要想有前途,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第一你要有高学历本科以上,最好博士,那样位置也就越高,坐的越稳收入越高。
你要是只想稳定的话,不要求什么高的职位中层基层,那除非你有多年从药经验,有执业药师证,等级越高越稳定。
但是工资就要看你所在单位的销售业绩,如果是药店的话遇到销售旺季或者销路好的话那你就有稳定的工资,你要是遇到销路不好,销售淡季那你的月工资就下滑的比较厉害。
中医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3(出炉)

中医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3(出炉)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根据软科2023年医药类院校排名,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如下:第一名:北京中医药大学(总分239.0分)第二名:上海中医药大学(总分228.7分)第三名:南京中医药大学(总分203.9分)第四名:广州中医药大学(总分184.8分)第五名:浙江中医药大学(总分175.0分)第六名:天津中医药大学(总分173.4分)第七名:成都中医药大学(总分163.6分)第八名:湖南中医药大学(总分151.1分)第九名:山东中医药大学(总分147.4分)第十名:河南中医药大学(总分146.3分)学校名称总分全国参考排名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239.0832上海中医药大学228.7973南京中医药大学203.91234广州中医药大学184.81525浙江中医药大学175.01646天津中医药大学173.41687成都中医药大学163.61918湖南中医药大学151.12259山东中医药大学147.423910河南中医药大学146.324211江西中医药大学139.7262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39.226313辽宁中医药大学135.628214湖北中医药大学131.930015长春中医药大学131.030516安徽中医药大学127.831617广西中医药大学126.832818陕西中医药大学122.934719福建中医药大学121.235620山西中医药大学101.448621云南中医药大学101.048822贵州中医药大学91.654623甘肃中医药大学91.0550全国中医药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就根据安徽教育考试院公布全国大学录取情况,整理出全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供大家了解查看。
友情提示:由于篇幅限制,*只整理出录取分数线前十的中医药院校名单。
1、全国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分数线2023年全国本科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9分,招生院校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2023年最低位次是48638位;2023年全国专科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8分,招生院校是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最低位次是118331位。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一览表序号学校名称学科名称评估结果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A+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A+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A-4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8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9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0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2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3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4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5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16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17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18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19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20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2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22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23河北中医学院中医学C-部分重点大学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1960年,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学校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分别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中医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一级学科下设许多二级学科,涵盖了丰富的医学知识体系,下面将对中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进行简要介绍。
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包括了中医孕育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中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臟腑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等。
2.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指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诊断,主要包括四诊法学、脉学、舌诊学等。
3.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针对内科疾病的中医学分支,主要包括心血管病、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总之,中医学一级学科下设多个二级学科,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中医学体系,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面,为我们认识和治疗疾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23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23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招生2023年简章一、招生对象1、本科生和硕士生本科生:具有本科毕业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或考取硕士研究生者。
2、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课程中计划招收学士生、硕士生和各类博士生的学位毕业生及其他符合条件者。
二、招生学科与专业1、本科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民族传统医学、临床药学、医学影像学技术、中医骨伤一级学科、维生素学、瑜伽理疗学、中药药事管理。
2、硕士招生学科和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维生素学、民族传统医学、中医养生;3、博士学科与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民族传统医学、临床药学、医学影像学技术、中医骨伤一级学科、维生素学、瑜伽理疗学、中药药事管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三、招生区域全国通用招生,无视地域限制。
四、招生要求1、应届毕业生:①年龄为20-35周岁之间,及满足本科学士学位和硕士研究生最高学历要求者。
②具有良好的品学兼优,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及报考学科对应的考研热情。
2、硕士研究生:① 年龄为22-40周岁之间,必须具有本科期间完成毕业课题的本科毕业生,必须拥有本科学历,也可以参加研究生考试。
② 所参加考试科目(包括国家统一考试以及学校自主编排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要求标准或者学院综合考评要求者优先录取,学校自主编排考试成绩可以替代国家统一考试或者学院综合考评成绩中的任何一项。
3、博士研究生:① 年龄为24-45周岁之间,具有本科、硕士学位者,本科学历学士学位8.0平均分以上,硕士学位7.5平均分以上;②参加考试的科目(包括国家统一考试以及学校自主编排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要求标准或者学院综合考评要求者优先录取,学校自主编排考试成绩可以代替国家统一考试或者学院综合考评成绩中的任何一项。
五、招生手续1、报名时间:报名时间安排如下:①2023年6月至7月:报名、缴费及报名等网上申报;②2023年7月至8月:准考证发放,入学考试登记;③2023年9月:招生考试及试室分配;④2023年11月:招生录取结束;⑤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统一入学时间。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中医药思维,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传承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毕业生。
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培养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的毕业生。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中药技能和沟通能力、中药思维和批判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规律,掌握中药检验、质量评价、药学服务、中药储藏保管养护、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忠于人民,自觉践行“双惟精神”,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
2. 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熟知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大健康医疗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3. 形成依法工作的观念,能以国家各项医药管理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4.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5.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7. 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8. 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药应用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9. 重视用药对象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能够充分考虑用药对象的利益并发挥中药的最大效益。
10. 把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发现、制造、合理使用中药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二)知识目标1. 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最新江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各专业分数线考研难度

江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基本信息解读江西中医药大学(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指派的对口支援西部的高校,是全国医药院校中唯一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医学类硕士研究生(预科)基础培训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截止2013年,学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西省重点学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学),省级特色专业7个(中医学、制药工程、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音乐治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个(中药制药)。
江西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江西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公共管理专业。
这所院校的考研难度并不大,竞争并不是很激烈,你还是有希望的。
学校安排的实践经验多,课程安排比较合理,硕士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全部为必修课。
第二学期只安排选修课,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课程上课以及上课时间。
药学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招牌,江中健胃消食片,草珊瑚含片等都是从那出来的。
临床也还不错。
学校的中药学专业比较好,有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室,绿化面积比较高,单位;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江西中医药大学近三年硕士招生人数一览表。
2020年江西中医药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2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
2019年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3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
2017年江西中医药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0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
分析:总体来看江西中医药大学近几年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对比2017年,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招生人数比2017年增加30人,2020年的招生人数比2019年增加90人。
全国中医药热门大学排名一览表

全国中医药热门大学排名一览表中国热门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上海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
也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位于广州,是广东省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原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于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
十大中医药大学1、北京中医药大学简称“北中医”,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均为全国第一获A+评级。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中医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3、上海中医药大学简称“上中医”,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医药院校。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中医学、中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4、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享有“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的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流学科
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我校“双一流”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中医学科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学校和学科综合实力及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全面启动我校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实现一流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经“中医学”一流学科领导小组讨论决定,设立“中医学”一流学科校内科研专项,共分配经费150万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
本专项以提高中医学科学术水平为核心,以发挥中医学科优势特色,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主线,重点支持、培育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研究,主要涉及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和中医基础理论6个重点方向。
具体申报指南如下:
一、针灸学方向
研究内容:(1)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校灸疗学科的快速发展,灸疗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学科发展的核心之一,如何培育优秀的灸疗人才,以继续保持全球灸疗引领地位,是我校针灸学科发展的关键。
结合我校热敏灸人才培养实际情况,探索热敏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针对针灸具有优势的重大疾病、慢性病、多发病(如脊柱关节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前列腺疾病、功能性胃肠疾病、慢性肾病、肿瘤康复等)开展临床研究,总结腧穴敏化临床规律,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和临床优化方案。
(3)热敏灸的脑科学机制研究。
重点开展热敏灸的脑科学基础研究,阐明穴位热敏现象的中枢机制,建立热敏灸治疗脑病的客观评价指标及其技术,揭示热敏灸脑科学原理。
(4)中医人工智能的研究。
考核指标:发表论文10 篇(其中SCI收录2 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8 篇),出版学术专著2 部。
拟支持项目数:5项
经费设置:15万元
二、中医内科学方向
研究内容:(1)国医大师、国家名中医、江西省名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传承创新研究。
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学习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传承创新,建立名老中医病历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完善数据挖掘基本数据库标准词定义,分析、归纳并提炼近从医用药理论和临床研究经验,整理出版疾病诊疗经验集,总结规律,探索方法,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更好地传承、指导临床。
(2)中医药防治内科慢性病、疑难病理论与临床研究。
一方面,开展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慢性病早期干预性研究,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系统地认识人体,针对不同机体疾病状态,研究建立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以循证医学为先导,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中医药学,在其指导下建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并处理慢性疾病的防治问题,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慢性病防治早期干预措施,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普遍适用性的慢性病防治途径。
另一方面,针对疑难疾病,系统汇聚相关病种古今文献和临床病例,为临床诊治提供支持;明确中医药优势环节,筛选具有疗效优势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遵循国际通行的研究规范,采用公认的评价指标,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形成高级别临床证据;引进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相关基础研究,阐释中医药的疗效机制。
(3)学科专科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科学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机遇,抓住突破学科专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阶段性任务,抓住“引
进、培养、提高”三个环节,以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以培养提升现有的学科专科人才素质为主体,吸引高端急需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与博士后工作站、博士点建设相结合,以创新团队的人才、项目、成果和获奖等引领和支撑学科专科建设和发展,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考核指标:完成国家/行业标准、临床指南、临床路径2 项,发表论文17 篇(其中SCI收录2 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5 篇,其他论文10 篇),出版学术专著1 部。
拟支持项目数:4项。
经费设置:20万元
三、中医外科学方向
研究内容:(1)难治性外科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案优化及评价研究。
针对毒蛇咬伤、银屑病、白癜风、骨关节病、皮肤慢性溃疡、慢性前列腺炎、肛肠病、肺部肿瘤等难治性外科疾病,系统汇聚相关病种古今文献和临床病例,为临床诊治提供支持;明确中医药优势环节,筛选具有疗效优势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遵循国际通行的研究规范,采用公认的评价指标,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形成高级别临床证据;引进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相关基础研究,阐释中医药的疗效机制。
(2)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灵魂。
外科要振兴,加强人才培养是关键,尤其是在目前中医外科发展存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培养有志于从事中医外科事业的人才。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和微创技术的发展,中医外科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人对传统中医外科技术和特色外用药物不重视,中医外科在渐渐萎缩,如何发挥中医外科的优势和特色,激发传统中医外科活力,融合中西医之长,并扬长避短。
考核指标: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1 项,完成国家/行业标准、临床指南、临床路径2 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 项,发表论文20 篇(其中SCI收录1 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9 篇,其他论文10 篇),出版学术专著2 部,申请发明专利2 项。
拟支持项目数:5项
经费设置:20万元
四、中医临床基础方向
研究内容:(1)中医经典辨证方法与证治分类框架的统一性与规范化研究。
以中医经典的辨证分类理论为指导,以伤寒学、金匮学和温病学等临床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以原著证治内容及历代相关注家著作论述为依据,运用信息挖掘和本体分析技术,构建病证分类知识的挖掘平台,从病因、病所、病机、病势的系统维度,分析、梳理、构建病证分类的辨证要素体系,建立适合精准论治、贴近临床实际的辨证分类知识体系,实现中医经典辨证论治方法与证治分类框架的融合统一与系统规范。
(2)基于经方主治病证分类要素的中药功效的系统挖掘与表述方法研究。
以中医经典的辨证分类理论为指导,以经方用药为研究对象,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历代主要注疏和主要本草著作的中药药性、药效论述为依据,在传统疏证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挖掘技术,构建中药疏证平台,从病因、病位、病机、病势的角度疏证经方中药功效主治,试行探讨按照病证分类的框架构建中药传统功效主治的系统表示方法,建立适合精准用药、贴近临床实际的中药表示体系。
并设计较为可行的临床方案对构建中药表示方法体系进行验证。
(3)基于系统病证分类框架的经典病症鉴别诊断学研究。
以中医经典中的病症知识体系为对象,在传统辨证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挖掘技术,从病因、病位、病机、病势的辨别角度,系统梳理经典著作中的病症鉴别知识,构建中医病症鉴别知识仓库,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鉴别诊断的辅助平台。
考核指标:发表论文3 篇(其中SCI收录1 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2 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 项。
拟支持项目数:5项
经费设置:25万元
五、方剂学方向
研究内容:(1)方剂配伍规律的理论研究。
具体包括:对古代医家方剂配伍规律的理论研究(如盱江医家方剂配伍的理论研究)、对现代名家方剂配伍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对某一病种古今治疗方剂配伍规律的理论研究。
(2)方剂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
具体包括:方剂配伍规律的药理研究和方剂配伍规律的基础物质研究;(3)中医方剂防治特定重大疾病的实验研究。
具体包括:中医方剂防治恶性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医方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心梗和中风后遗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医方剂防治终末期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医方剂防治严重阿尔茨海默病和严重帕金森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医方剂防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和中医方剂防治严重的I型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拟支持项目数:6项
经费设置:20万元
六、中医基础理论方向
研究内容:(1)中医气学说研究。
具体包括:气学说理论研究(中医典籍中气学说研究、盱江医学气学说研究、气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气学说现代科学研究(人体之气的本质及其特征的研究和人体之气THZ波生物效应的研究,如神经保护效用、调节人体微生态效应、免疫学机制等)、人体之气/THZ波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如抗感染、防治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和气学说运用研究(基于生物场理论的的中医诊断方法及诊疗仪器开发研究)。
(2)气功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
(3)意识对人体生命影响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4)中医病因生物学机制研究。
(5)中医养生康复模式和手段研究。
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经费设置: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