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广州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研究_谢志明

合集下载

广州新塘站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设计

广州新塘站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设计

广州新塘站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设计
谢志明;徐士伟;苏业辉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3(029)004
【摘要】新塘站位于广州东部增城市新塘镇旧城区内,是广州市城市空间“东进”拓展轴和综合交通网络上的重要节点.围绕将新塘站打造成广州东部门户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规划首先从现状复杂地形、规划条件制约等方面分析新塘站一体化规划设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其次通过借鉴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与经验,提出一体化规划设计的目标与思路;最后基于人性化、集约化的设计理念,提出由水平方向三大功能模块、垂直方向五大功能层面构成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谢志明;徐士伟;苏业辉
【作者单位】广州新地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新形势下广州新塘站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规划 [J], 苏业辉;徐士伟;谢志明
2.探讨都市新区交通枢纽建筑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以上海轨交8号线汇臻路站公交枢纽城市综合体为例 [J], 侯炬
3.站城一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从概念设计到实施方案的思考 [J], 李盛楠
4.空铁联运模式下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以广州白云机场T3站为例 [J], 王岚;向曾皙;王帅
5.基于广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新塘站的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J], 苏业辉;谢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亚运城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广州亚运城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技术官员村 技术官员
对外出行目的较单一.时间较集中; 村内出行目的性强
电瓶车.自行车和步行
交通集散广场的专线巴士. 配备车。的士
亚运体育场馆 观众
与赛程安排密切相关.在亚运城内的 活动受限
步行.接驳巴士.禁止直接开车进 多种(小汽车.大客车.公
入体育场馆
交.轨道等)
志愿者
工作出行时间.地点明确
穿梭巴士
20mIn。
(3)贯彻分级服务的原则,优先保障奥(亚) 运大家庭成员的出行。
奥{亚)运交通的服务对象有很多.但奥(亚) 运大家庭成员无疑是主角,因此必须为这部分人 优先提供高质量的交通服务。如广岛就针对不同 的输送对象,来安排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他们 将运动员和与比赛有直接工作关系的人员划分为 一类.安排专用巴士和预先选定的专门路线进行 点到点的接送:观众划分为另一类.主要通过公 共交通方式进行输送。
、I匐 主J澍 目l菇 荫j 薄l誊 褂l斟 商l愫 洲l 辫I岽 浴l霈
壁l岛 玮l j=l
表1 亚运城不同人群的交通需求特点与交通方式 ’I.ab.1’rramc demands and modes of di旬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Asian Games 7I’own
2.2 赛后交通需求 亚运城赛后定位为广州新城的中高档居住社
区物业,其居民的出行目的将以上班.上学和购 物为主.机动化出行方式将以轨道为主体的公交 和私人小汽车为主。
3 广州亚运城交通系统规划
3.1 规划原则 (1)节俭办亚运原则。从亚运期间亚运城交
通组织运营和赛后合理利用的角度出发.统筹安 排亚运城的交通系统,体现节俭办亚运原则。
亚运专用交通系统的服务对象包括运动员. 媒体记者.技术官员.贵宾,赞助商.亚运城工 作与管理人员等,他们要求提供高安全性.高便 利性、高时效性的交通服务.一般需要安排专线 巴士或专用车来满足其外部出行需求,同时要安 排循环巴士、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满足其 内部出行需求。公共交通体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 到亚运城各体育场馆内观看比赛的持票观众,他 们具有流量大.时间集中的特征.同时在城内有 比较严格的交通路线.主要以轨道交通、常规公 交和接驳巴士等公共交通方式予以满足。亚运城 交通系统的构成如图2所示.不同人群的交通需 求特点与各自的出行方式如表1概括。根据预测. 赛事期间亚运城的客流组成结构如表2所示。

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公...

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公...

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公告提供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提供时间:2010-7-15
按照《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管理办法》有关规定,“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共收到申报项目426项,经专业评审、综合评审、公示和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组织委员会会议审定,共评出获奖项目188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5项,表扬奖46项。

现将获奖项目名单予以公布。

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另行公告。

希望获奖单位戒骄戒躁、再创佳绩。

广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规划编制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特此公告。

二○一○年七月六日
附件:
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5项)
二等奖(42项)
三等奖(85项)
表扬奖(46项)。

2025年城市交通枢纽优化施工方案(设计与功能布局)

2025年城市交通枢纽优化施工方案(设计与功能布局)

《城市交通枢纽优化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车辆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市民出行条件,现对城市交通枢纽进行优化施工。

本次施工旨在提升交通枢纽的设计与功能布局,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功能,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

目前,现有的交通枢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换乘不便、标识不清、设施老化等,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因此,本次优化施工将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

二、施工目标1. 优化交通枢纽的功能布局,提高换乘效率。

2. 完善交通标识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3. 更新交通设施,提升交通枢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

三、施工步骤1. 规划设计阶段(1)对现有交通枢纽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其功能布局、交通流量、设施状况等情况。

(2)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交通枢纽优化施工方案。

(3)邀请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拆除旧设施阶段(1)按照施工方案,对交通枢纽内的旧设施进行拆除,如老旧的标识牌、破旧的候车亭等。

(2)拆除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周边环境和设施造成损坏。

3. 基础施工阶段(1)进行交通枢纽的基础施工,包括场地平整、地基处理、地下管线铺设等。

(2)确保基础施工质量,为后续的主体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主体施工阶段(1)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交通枢纽的主体施工,包括候车大厅、换乘通道、站台等。

(2)主体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可靠。

5. 设施安装阶段(1)安装交通枢纽内的各种设施,如标识牌、候车亭、电子显示屏、自动售票机等。

(2)设施安装要牢固、美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6. 调试运行阶段(1)对交通枢纽内的设施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广州2024年将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成为交通枢纽城市

广州2024年将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成为交通枢纽城市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线 路拥挤、班次不稳定等问题突出。
部分偏远地区公共交通覆盖不足,市 民出行不便。
市民出行需求与满意度调查
市民对公共交通的出行需求日益 增长,期望获得更加便捷、舒适
的出行体验。
调查显示,市民对广州市公共交 通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存在
改进空间。
市民对公共交通的安全性、准时 性、便捷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期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投入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 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实现实时调度 、智能排班等功能。
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公交车辆、场站、候车亭等设施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硬件水平。
预期成果及影响评估
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和服务 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 交通出行,提高公共交通分担
率。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03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城市交通碳排
放,助力可持续发展。
关键项目与举措规划
加快地铁和轻轨建设
推进地铁和轻轨线路的规划和建设, 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网络密度。
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
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 调整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线路 覆盖率和可达性。
推动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
推进交通智能化发展
加快交通智能化发展步伐,推广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提升交通管 理和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 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环境。
05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资金保障
设立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
广州市政府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 营补贴。
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建设,通过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 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穗府办〔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穗府办〔2024〕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附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广州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结合广州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规划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本规划在轨道、民航、港口、邮政等方面吸纳了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编制的交通相关最新规划成果,重点深化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融合等任务,明确我市规划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和主骨架布局,着力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导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形势要求第三节运输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第二节构建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第三节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第四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第六章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第二节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第三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七章守正创新,实现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增强安全韧性水平第二节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第三节加快绿色集约转型第四节推进经济高效发展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通过审议

《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通过审议

《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通过审议大洋网
【期刊名称】《城市交通》
【年(卷),期】2018(16)6
【摘要】《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为广州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制定了路线图。

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及广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项目已开始招标。

此次规划招标的预算金额为3500万元。

其中,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分为8个专题:广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现状及规划评估;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客流调查与预测;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铁路通道方案及广州市内布局方案;广州铁路枢纽客站分工优化调整及新客站选址研究;越珠江通道规划布局研究;三眼桥至新塘通道扩能方案研究;广深港高铁引入广州中心城区方案研究;广州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方案研究。

【总页数】1页(P106-106)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广州市;审议;轨道交通网络;通道方案;铁路枢纽;客流调查
【作者】大洋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15
【相关文献】
1.《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提交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J], 杨成;
2.广州:《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年)》审议通过 [J],
3.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广州白云(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国有土地上非住宅房屋的决定(云府[2021]27号) [J],
4.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广州白云(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的决定(云府[2021]28号) [J],
5.广州审议通过城市更新总体规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市人民政府征用土地办公室)_企业报告(业主版)

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市人民政府征用土地办公室)_企业报告(业主版)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3 日 生成
1/28
近 3 年(2020-09~2023-08):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市人民政府征用土地办公室)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100-200 万区 间,占项目总数的 33.1%。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11 个。 近 1 年(2022-09~2023-08):
广州金穗数字科技 有限公司
0.7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3)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1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 2022 年储 广 州 市 城 市 规 划 设 备用地控规修改及连片储备开发 计有限公司 策划工作项目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9~2023-08):
项目数(个)
171
同比增长:103.6%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29199.99
同比增长:127.5%
平均金额(万元)
¥185.99
同比增长:4.3%
平均节支率
6.0%
同比增长:-14.3%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4
TOP7

广州市区域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广州市区域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与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城市相比,广州市在交通基础 设施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着提高区域交通竞争力和
3) 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选址的认识 广州市早已确立了区域交通“共享”的发展理念。新 机场、新海港、铁路新客站等大型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规 划建设始终都贯彻着“共享”这一理念。 有观点认为,新机场北移使其偏离了珠三角的地理中 心,区域服务能力减弱,为深圳机场留出了发展空间并产 生其他众多不利因素。其实这恰恰显示了广州市的大气和 责任,巩固和提升中心定位是城市不变的目标,区域共赢 更是城市追求的圭臬。机场北移虽然在短期内不利于客源 的收集,但却与泛珠三角腹地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泛珠 三角地区共享机场功能,也使区域内的机场各得其所,各 展所长,实现共赢。省内各等级机场区位及目前广州市新 机场各类腹地示意见图 1。 也 有 观 点 认 为 : 南 沙 港 距 离 目 前 的 桂 山 锚 地 约 80 km,大型集装箱船和大型货船进出南沙,要比珠三角其 他沿海港口多花费 4~6 h,区位劣势明显。从区域的角度 看这也未必是坏事,因为离出海口远也意味着离周边地区 近。广东省加快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对策之一 就是降低周边地区物流成本,建立通向周边的“蓝色通 道”[3]。目前广州市海港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就是建立周 边地区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低成本物流通道,以支持产 品出口企业进入周边地区。省内各港口区位及广州港各类
2000 年,广州市第 5 次人口普查显示,城市常住人口超过 1 000 万,迈入了“巨型城市”的行列。同年,广州市撤市建区, 将番禺、花都纳入市区版图,城市发展空间扩展近 3 倍。城市规模 的跃进、城市的定位以及空间格局的演变,都对城市交通发展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交通系统在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的发展都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区域交通的发展对于巩固和提升广州市的 中心地位更为敏感。然而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离区域中心的 定位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交通发展战略还不够清晰,区域交通 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亟待提高。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交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交通运输效率低下,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痛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旨在整合各种交通方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的核心理念在于“一体化”。

这一理念要求将不同的交通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无缝衔接。

常见的综合交通枢纽包括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公交枢纽和港口枢纽等。

在规划与建设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换乘便利、信息共享等要素,以达到最优化的交通网络布局。

首先,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交通方式如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也应纳入考虑范围。

这些新兴交通方式不仅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因此,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中,应该留出适当的空间,以容纳这些新兴交通方式的需求。

其次,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还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往的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往往只关注交通运输的效率,而忽略了环保和能源消耗的问题。

而现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也应该朝着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方向发展。

例如,可以在交通枢纽周边建设互联网配送中心,以减少货运车辆进入城区,同时提倡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和骑行。

这些措施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再次,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需要整体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与城市功能布局。

不同城市的交通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规划与建设时需要根据城市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例如,对于游客众多的旅游城市,需要建设以旅游为特色的综合交通枢纽,以满足游客的交通需求和提供相关服务设施。

对于产业城市来说,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应该以服务生产和流通为导向,以提高物流效率。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综述建议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综述建议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综述建议发表时间:2017-08-17T14:42:11.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柯桂儒[导读]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协调规划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广州市花都区规划编制研究信息中心 510800摘要:随着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尤其是面临作为亚洲最大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北京南站的建成和在奥运会前将要投入运营的形势,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协调规划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以及城际高速铁路规划建设的不断加快各地正在兴起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热潮。

与之相适应国内关于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研究也逐步引起了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界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形成了一批规划研究和设计成果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综述0引言在快速建设的大背景下,由于对整个城市的综合交通考虑不充分或缺乏经验和理论研究支撑,大多城市出现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片面化的问题,多表现为过于注重建筑美学和景观协调性,使得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衔接不合理、恶意竞争、人性化缺失等,不仅恶化了交通状况,而且严重阻碍了城市品质的提升。

因此展开对现有综合交通枢纽的问题研究与反思非常有必要。

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连接的中心环节,对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合交通枢纽同时也承载了城市交通与经济服务的功能成为区域联系城际联系、都市圈通勤与市内交通衔接的综合性枢纽是高客流、高可达性、高吸引力的城市生长点和增长极。

在新的交通换乘方式与空间组织理念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也不再是单一的交通集散空间而是城市新型功能混合区并进而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地和城市的重要门户区。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

铁路 与城 际轨道交通线 的快速 发展 .铁路客运站作 为城市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受 到 城 市 规 划 建 设 者 的 高 度 重 视 其所 在 地 区 往 往 被 视 为 城 市 建 设 与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新 的增 长 点 。 广 州 铁 路 枢 纽是 我 国 四 大 铁 路 枢 纽 之一 . 由于 武 广 客
nt r dl d h e e p n f i u jcn go . a・ e ka a edv l met r m ae te inT k wo n e t o o cc r
ig n Gua g ho w iw a t to a nig sa x m pl,hi n z une r l ysa in pln n a n e a a et s p pe to c st r a ompr h nsved veo a ri r du e u b nc n he e e i e lpm e tae . nt r tgy s 1nd us a i n b n n e ai e ta c pln ng oft e a epln ng a d ur a it gr tv r f a ni h i s ton. e td s u s ss m eis e uc sst ee to 1nd a t i Th n i ic s e o s u ss ha ies lci n.a
1 引 言
城 市 交 通 枢 纽是 城 市 的 重 要 基 础 设 施 .是 城 市 规 划 与 建 设 管 理 的 主要 内 容 之 一 。 着 我 国铁 路 事 业 . 其 是 高 速 随 尤
且 对 广 州 市城 市规 划 产 生 了重 大 的影 响 , 因此 需 要 考 虑 多
种 因素下的城市协调发展。 本文以广 州铁路 新客站为例 , 从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收稿日期:2019-06-28 作者简介:景国胜(1971— ),男,山西临猗人,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 综合交通规划。E-mail: 1049319342@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Vol.18 No.1 January 2020


交 通
十 八
大[1]。《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
广州作为较早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

见》 (发改规划 〔2019〕 328 号)提出“打造
设的城市之一,在城市轨道交通快线规划、
第 一
轨道上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对强化中心城
设计、运营方面起步较早[5- 。 8] 总结归纳 20

18
市辐射力、引导都市圈产业经济和国土空间 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2] 在出行长距离、
专题
文章编号:1672-532(8 2020)01-0018-06 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13/11-5141/u.2020.0103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景国胜,黄荣新,谢志明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30)
摘要: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发展需要,轨道交通网络必须适应城际间高频次、快速化 的出行需求,从高覆盖率走向高服务效率,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组织利用。从分析广州城市轨道交 通快线经历的 3 个发展阶段入手,即顺应空间外拓、城乡一体、枢纽型网络城市,总结取得的成就 和不足。重点提出加快湾区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快线A的规划建设,里程规模分别超60 km和400 km。 创新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间的衔接组织,实现三网深度融合,满足广州在大湾区、 都市圈、市域等不同层次轨道交通出行需要。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快线;湾区铁路;空间组织;三网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广州 Innovative Practice of Urban Express Rail Lines in Guangzhou Jing Guosheng, Huang Rongxin, Xie Zhiming (Guangzhou T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30, China) Abstract: To meet the demand for development from the Greater Bay Area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in the new era, the rail transit network must adapt to the situation characterized by high travel demand and high speed travel need between cities, and shift the focuses from the maximizing service coverage to high service efficiency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ublic land use development planning. By examining the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described as the space extensi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hub-type network layou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inadequacies of Guangzhou urban express rail service. The paper then suggests the future key improvement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y Area railway and urban express rail service (above 60 kilometers) as well as the line A (above 400 kilometers). These developments can promote the innovative service connection design among and between the national railway lines, inter- city rail lines and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and successfully integrates the three networks, which helps to meet the Guangzhou travel demand around the Greater Bay Area and inside the metropolitan area.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urban express rail transit; the Bay Area railways; public land use planning;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network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uangzhou

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制约因素与经验启示

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制约因素与经验启示
综合运输
铁 道 运 输 与 经 济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
文章编号:1003-1421(2020)09-0050-07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68/ki.issn.1003-1421.2020.09.09
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
ZHONG Min1,LIU Yi1,GUAN Hua2,XIAHOU Kang2
(1.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大数据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2.广东机场白云信息科技有限 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1.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Civil Avi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China, Beijing 100102, China; 2.Guangdong Airport Bai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China)
摘 要: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是枢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伦 敦希斯罗国际机场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等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 ,从规划设计存在割裂现象 、多层次轨道交通系 统尚未完善 、交通资源运营管理协同不足 、旅客服务品质有待提升 、空港枢纽信 息化程度不高等方面 ,剖析我国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的制约因素 ,提出 加强集疏运体系规划实施 、注重发展空铁联运战略 、强化空港综合客运枢纽协同 运营管理 、打造空港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服务和构建智能化空港综合客运枢纽信 息系统等经验启示 ,有助于我国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的研究 。 关键词:空港枢纽;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制约因素;经验启示

粤港澳一体化背景下南沙庆盛枢纽交通规划思考

粤港澳一体化背景下南沙庆盛枢纽交通规划思考

– 29 –粤港澳一体化背景下南沙庆盛枢纽交通规划思考□ 张润朋,林俊琦(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 510030) 摘 要:以南沙庆盛枢纽为例,剖析庆盛枢纽片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庆盛枢纽从用地开发商来看与周边尚未形成一体化开发;从交通系统来看,道路集疏运系统尚未形成,交通优势尚未发挥较好的引导作用。

研究从既有规划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从片区功能整合、区域交通内外衔接、交通与用地的互动发展(TOD)以及内部交通的接驳提出了优化建议,提出庆盛枢纽交通规划一要促进交通与用地功能协调,强化功能混合布局;二要面向湾区东岸强化内外交通的衔接;三要推进片区TOD 综合开发引导;四要强化枢纽交通接驳,提高枢纽交通可达性。

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交通枢纽建设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交通规划;南沙区;粤港澳一体化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400(2020)08-0029-06Planning of Qingsheng Hub in Nansha Based on GuangdongHong Kong Macao BayZHANG Runpeng, LIN Junqi(Guangzhou T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510030, China)收稿日期:2020-05-08第一作者简介:张润朋(1976-),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等。

Abstract: Taking Qingsheng hub in Nansh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Qingsheng hub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developers, the Qingsheng hub has not formed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ith the surrounding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network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as result, the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 has not played a good guiding role. The study starts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planning, focus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rea functi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nection of th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and land use (TOD), and the internal transit system, and proposes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as followed. Firstly, 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of the Qingsheng hub should be promoted with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s of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and the strength of mixed layout of functions. Secondly,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ffic to the east coast of the Bay Area. Thirdly, it shoul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guidance of TOD in the area. Fourthly,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nsportation connection of the hub and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hub. With all the views above, it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polic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hubs.Keywor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Nansha district; Integration of the Greater Bay Area(GBA)约和增流效益、优化产业结构都有着重要作用。

广州:综合、系统、精确的交通规划模型

广州:综合、系统、精确的交通规划模型

广州:综合、系统、精确的交通规划模型
贺崇明;马小毅
【期刊名称】《城市交通》
【年(卷),期】2008(006)001
【摘要】@@ 1 发展历程rn1)自主研发时代(1984-1992年)rn为了应对20世纪80年代突然而来的"交通危机",1984年,广州继天津之后开展了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试图了解城市交通特征和规律,并在1986年成立了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长期跟踪研究.当时国内城市交通研究和计算机技术都处于起步阶段,定量分析一般采用简单的数学回归公式或自编的四阶段法程序,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城市交通.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贺崇明;马小毅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510030;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51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
【相关文献】
1.提升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步行系统战略地位的必要性——以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J], 杨源;颜毅;郭大忠
2.基于GIS技术的广州市交通规划模型的特点与应用 [J], 马小毅
3.基于GIS技术的广州市交通规划模型的特点与应用 [J], 马小毅
4.基于GIS技术的广州市交通规划模型的特点与应用 [J], 马小毅
5.广州市交通规划模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J], 欧阳志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计经验及启示

日本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计经验及启示

日本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计经验及启示
谢志明;陈海伟
【期刊名称】《城市交通》
【年(卷),期】2016(014)005
【摘要】由于各种交通方式缺乏统一布局和规划,且不同方式之间的管理机制和
运营模式等各不相同,导致中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诸多交通衔接问题。

针对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典型案例,系统研究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衔接布局模式。

从提高枢纽换乘便利性以及枢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两方面,总结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计和布局的经验。

从客流组织角度出发,提炼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设施衔接布局的关键要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换乘距离最短化、优化信息服务和换乘空间、票务支付系统一体化、共享出行信息、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融合。

【总页数】7页(P56-62)
【作者】谢志明;陈海伟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2
【相关文献】
1.既有铁路场站改扩建为综合客运枢纽站的方案设计探讨——以黄岩综合客运枢纽设计为例 [J], 齐岩;战国会;柳丽娜
2.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施配置指标研究 [J], 过秀成;马超;杨洁;李星;龚小林
3.日本城市景观设计的倾向、经验及启示 [J], 季玲
4.基于现状改建的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规划设计——以石河子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为例 [J], 孙丹;余辰;李晓锋
5.日本电力市场零售电价套餐体系设计的经验及启示 [J], 王美艳;何永秀;陆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5广州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研究_谢志明

25广州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研究_谢志明
城市交通第10 卷第6 期2012 年11 月 ■ 文章编号:1672-5328(2012)06-0014-08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Vol.10, No.6, November 2012
广州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研究
Guangzhou Contemporary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小组成员:傅超华 3116207042 朱义鑫 3116410039
Part 0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引言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广州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规划布局 结语
4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4.1 地理区位
广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南中国—东南亚区域、珠三角城市群、华南经济圈的 中心,是中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节点;是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北京) 广(广州)铁路的终点,广(广州)深(深圳)、广(广州)三(三水三角洲公路网中心,拥有多条内河、 近海、远洋航线,与全国、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联系十分密切,有中国“南 大门”之称。广州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宜居城乡的 “首善之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4.2 功能定位
3.2 适应航运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广州市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经济腹地广阔等优势,加快码头、航道、集疏运等港 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为国际国内航运业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进一步吸引国际著名航运公司开通国际航线,增加通航港口数和集装箱班轮,以进 一步强化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 3.3 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适应航运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广州市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经济腹地广阔等优势,加快码头、航道、集疏运等港 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为国际国内航运业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进一步吸引国际著名航运公司开通国际航线,增加通航港口数和集装箱班轮,以进 一步强化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 3.3 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来的挑战
1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现状
1.1 辐射国际国内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广州市航空、海港、高铁均实现跨越式发展。机场、港口跃升为世界级。 1.2 空港中枢功能尚未发挥,对外衔接辐射有待提升 近年来,白云国际机场的国际和中转旅客数量不断增长。2010 年,白云国际机场 国际与中转客流比例分别为15.1%与6%,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枢纽机场(见表1) 存在一定差距。 1.3 海港体系能级显著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发展滞后 随着广州港南沙港区、航道设施的加快建设,各港区的功能整合初见雏形,广州 港码头能力和航道体系能力显著提升(见表2)。但仍存在缺乏航运交易市场及船舶 修造基地等问题,航运服务功能发展显著滞后导致广州港辐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小组成员:傅超华 3116207042 朱义鑫 3116410039
Part 0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引言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广州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规划布局 结语
广州市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武广高 铁的建成通车及广州地区高速公路网的日益完善,大大缩短了广州市对外联系的时 间距离,广州铁路、公路枢纽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功能日显突出(见图2)。 3.4 珠三角区域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带来的挑战
作为南方经济中心的广州市,应通过加快拓展城际铁路交通网络,建设支撑珠三角 地区一小时都市圈的南部交通枢纽中心,锚固区域交通网络,强化以广州市为中心 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增强广州市的辐射强度和影响力(见图3)。
2 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2.1 枢纽布局随城市空间拓展适时调整
早期的铁路枢纽多选址于城市中心区附近,甚至航空枢纽也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近。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对枢纽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2.2 交通枢纽从系统角度进行规划
仅仅从单体枢纽发展的角度很难谋求枢纽的长远发展,要从全网络规划角度,秉 承枢纽作为中转、集散场所的本质,确定所有枢纽场站的功能、规模、布局与衔 接等,谋划多枢纽的互相配合与系统发展。如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城际铁 路枢纽与长途普速铁路枢纽都有较为明确的分工,重要枢纽场站有多种集疏运方 式衔接,特别是重要铁路客运枢纽间设有环线相连接,减轻了主要客运枢纽的客 流集散压力。
3
4
6t 6
16
背景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 交通衔接和交通方式间相互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现状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已不能适应 综合交通运输和城市空间等方面的发展需求,综合交通枢纽设施水平及运行状况极大 制约了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系统效率。 问题 如何解决资源环境约束与城市空间扩展,以及人们对运输服务更加安全、便捷、舒 适的追求之间不断加剧的矛盾,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各类交通资源, 建立以人为本、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促进货畅其流、人便于 行,支撑城市地位提升、城市规模扩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体 系规划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对策 借助区域交通发展的机遇,根据广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需要,及时转变交通发展 方式,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发展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研究广州市综合交通 枢纽规划布局,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形成“双港(空港、海港)双高(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开放型交通网络的现代枢纽城市,对于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探索 新型交通枢纽系统的合理模式和有效途径、指导“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谢志明,徐士伟,邓兴栋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0) Xie Zhiming, Xu Shiwei, Deng Xingdong (Guangzhou T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30, China)
3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应对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带来的挑战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已迈入跨越国境、紧密联系的时代, 作为珠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的广州市应着眼全球,加强空港和海港建设,扩展辐射东 南亚、亚太地区及全球范围(见图1),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 中心,进一步提升综合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内涵,提高辐射 带动能力。
5 广州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规划布局
5.1 城市空间结构
“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三个副中心”是珠三角区域的发展脊梁和功能拓展带上 的重要节点,对珠三角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具有强大辐射能力。
5.2 既有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以广州市为中心,西、南、北三大方向的门户,通过空港、海港服务世界。位于广 州市“东进、南拓”轴上的东部新城、南沙新区是珠三角区域发展脊梁和功能拓展 带上的重要节点,然而,这两大地区均缺乏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支撑,必将影响广 州市对珠三角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无法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 提供强力支撑(见图5)。 5.3 全方位现代枢纽体系的规划布局 1) 完善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出行服务品质。 2) 打造机场、高铁一体化北部交通枢纽,扩大空港吸引辐射范围。 3) 积极构建东部、南部综合交通枢纽,支撑城市空间“东进、南拓”。 5.4 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广州市将按照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新理念,依托高速铁路、 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尽快优化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功能;积极 打造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一体化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东部 (新塘枢纽、 黄埔港)、南部(万顷沙枢纽、南沙港)两大门户枢纽,从而建立“一核三极”的现 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见图6),形成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服务全球的广州市现代 综合交通枢纽格局(见图7)。
1.4 铁路线网格局基本形成,外围枢纽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东进、南拓”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人口就业的逐步东移、南迁, 广州市东部地区、南部地区缺乏大型铁路枢纽布局的引导与支撑,难以适应未来 高速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 1.5 公路运输仍然增长迅速,场站布局有待优化完善 主要的公路客运站多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对中心城区交通影响较大,仍有较多 的公路货运站位于城市规划划定的货运发展限制区和过渡区内(如增槎路一带), 客货冲突较为严峻。公路客货运场站的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2.3 交通枢纽逐步趋向一体化、综合化发展
为实现高效运输、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适应多方向、大规模客流的需要,交通 枢纽已呈现“立体化、一体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通过立体化、一体化布局, 提高换乘效率,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聚办公、商业、文化等城市功能,使交通 枢纽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集聚区及城市新地标,引导周边地区发展,例如日本 大阪站、新大阪站,香港九龙站等。
6 结语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战略性基础设施之一,是强化城市职能、提升城市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与保障,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 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与既有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设施水平 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综观国内外发展经验,系统规划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体 系,处理好各类交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是促进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 途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经济和人们交往的纽带,也是城市品质的象征。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城市目标,探讨如何 通过“集约、绿色”的发展理念,规划构建高效利用城市土地的现代综合交 通枢纽体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为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家战略与区域格局,满足区域一体化加速、城市空间 快速拓展及缓解交通拥堵的需求,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市综合交通枢 纽的主要功能应实现国际中转、对外门户、区域集散、城市衔接等四大功能,其 功能目标是以世界级的空港、海港为龙头,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为支撑, 建立内外畅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开放型综合运输网络,打造 “双港双高”现代枢纽城市,将广州市建设成为立足珠三角、服务全国、面向世 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国南方交通枢纽中心(见图4)。
4 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4.1 地理区位
广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南中国—东南亚区域、珠三角城市群、华南经济圈的 中心,是中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节点;是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北京) 广(广州)铁路的终点,广(广州)深(深圳)、广(广州)三(三水)、广(广州)茂(茂名) 铁路的起点;是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及珠江三角洲公路网中心,拥有多条内河、 近海、远洋航线,与全国、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联系十分密切,有中国“南 大门”之称。广州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宜居城乡的 “首善之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4.2 功能定位
谢谢观赏
/mrfuchaohua
城市交通第10 卷第6 期2012 年11 月 ■ 文章编号:1672-5328(2012)06-0014-08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Vol.10, No.6, November 2012
广州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研究
Guangzhou Contemporary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