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机会均等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论文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论文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研究摘要:高等教育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本文对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公平问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含义,然后考察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招生制度所造成的直接不公平,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因素造成的间接的不公平。

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3.3%,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的扩张和大众化虽然增加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但有关高等教育公平的质疑却越来越多。

如高校招生中的地域歧视,全国重点大学“地方化”等不断受到抨击,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特长生加分、民族学生身份造假等问题也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当然,高等教育公平涉及到许多方面,本文主要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问题进行研究。

1、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含义高等教育对于个人收入水平和文化修养有较大影响,是社会分层的基本工具之一,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教育公平是指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一般包括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

高等教育公平在这三方面的体现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补充的。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它也高等教育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确保人学机会公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接受何种质量的高等教育与其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家庭和出生地等背景无关,而只与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有关。

入学机会均等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层含义:横向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指学术能力相同的学生享有相同的入学机会,纵向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指学术能力不同的学生享有不同的人学机会。

横向的入学机会公平体现了平等原则,纵向的入学机会公平体现了能力原则。

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对策

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对策
二、 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分

我国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或经济较为发 达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出现了东西部之间 、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较大差异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二元结 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异 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教育政策优先满足和体现
不影响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勤 立特定的机构,如教育银行 ,带动大量的私人资本进人高等
一 、 摒弃传统文化糟粕。加强民主建设,强化教育公 平理念
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 整合社会价值的正面力量 ,让我们不能回避的是,传统文化 从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束缚 、制约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高 等教育具有传统文化的传承、评价、选择与创造等基本功能, 通过发挥其文化功能来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 人才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要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 ,一方面,必须要摒弃传统文 化糟粕 ,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深化男女平等意识,增强人们 的民主平等意识 ;另一方面,国家应在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 中将教育工程的建设放在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的 战略下去实施,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理念贯穿于教育 决策过程之中,将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作为教育决策 的重要理念和 目标,推动教育决策由对教育公平的被动适应 向主动思考转变,使教育决策能在最大限度内代表社会的根 本方向,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进而全面推进我国教育现代 化和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使高等教育进人到一个赋有较高发 展质量和社会品位的新阶段。
助为主、他助为辅”的总原则 ,坚持“经济帮助与思想教育并
建立和完善办学经费筹集制度,完善相应的机构。当前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

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应有下列三种涵义:1. 起点均等。

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

胡森主张政府要办学校专供穷人子女上学,尽管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是不平等的,但要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一个进入不平等社会的平等起点。

2. 过程均等。

过程均等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

过程均等不是说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公平,还要强调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

3. 结果均等。

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结果均等不是说人人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他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给他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

实施教育机会均等,要求社会对每一个成员,不论民族、性别、社会背景、家庭出身和个人条件,都要给他们提供相同量与质的教育,使每个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相等,人人有机会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收入。

然而,教育机会均等仅是一种理想,做到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完全均等是不可能的。

由于社会阶层的差别、个体的遗传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要求教育结果相同更是不可能的,过分强调“公平”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当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力争做到“三个均等”。

我们倡导教育机会均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目标要消除三类不平等:城乡差别给孩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由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的不同使孩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孩子在发挥潜能方面的机会不平等,这就是根据我们地区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界定。

教育公正

教育公正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学生都是均等的。

教育机会均等,就是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而差别对待学生。

教育机会均等,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入学机会均等,就是无论学生的性别、民族。

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如何,都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

入学机会均等,受到历史条件限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入学机会均等含义有所不同。

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是6至12岁的儿童。

该阶段的儿童在身体发展和心理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形成。

教育者不可能面对一个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完全一样的班级。

最有可能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源分配的因素,就是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

一、知识点1、我国随班就读的三种形式。

①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上课;②普通学校附设辅读班;③一所学校兼有特殊部和普通部。

2、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有三种:积极支持态度、消极排斥态度、中立态度。

3、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①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②受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④机会均等的原则是指那些在物质、经济、社会或文化方面处于最底层者而且应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得到补偿;⑤不仅在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本领上的机会均等;等等。

4、融合教育的核心思想:让所有儿童都得到教育,让所有儿童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得到最佳成长机遇和对社会生活的最佳适应。

5、一般来说,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均等、教育过程机会的均等、教育结果机会的均等。

6、随班就读生每班以人为宜,最多不超过人。

有的地方每增加一名随班就读的学生就减少名普通学生。

7、1994年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融合教育的思想。

二、名词解释1、融合教育:国外的融合教育定义包括三种:全员教育思想,普通学校安置和就近学校安置。

国内的定义为:融合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没一所普通学校都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

2、全纳教育3、随班就读:就是让具有一定能力的视障、听障、弱智等特殊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共同进步。

4、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积极互动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们一起进行学习活动,达成共同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模式可使普通班级中的特殊学生能与普通学生一样在学业和社会生活方面达到有意义的融合。

5、个别化原则6、资源教室:在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建立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

1986年,哈里斯和斯库兹定义为“由资源教师为障碍儿童提供直接服务和由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合作为障碍学生提供间接服务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试论促进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对策——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试论促进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对策——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和公平 。然而 , 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 , 并不代表公平就 已经实现, 不公平 的现象在高 等教育 中依然存 在。
目前 , 我 国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 教育总量投人不足等 等, 都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 甘南藏族 自 治州 ( 以下简称甘南州) 地处青藏高 原东北 边缘 , 是 全 国十个 藏族 自治 州 之一。2 0 1 0 年, 全州总人 口为 6 8 1 5 1 8 人, 有藏、 汉、 回、 土、 蒙等
瞩 目的成 绩 。但是 由于 自身 的特殊性 —— 自然 经济
2 4个 民族 , 是 一 个 多 民族 的 区域 自治州 , 经 济 和 文
化相对落后 , 基础教育薄弱、 辍学率高, 很多少数民 族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下 。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 的 政策和法规来解决 民族教育 的特殊 困难 , 但是甘南 州 特殊 的 自然 环境 和 东 西 部 地 区 之 间 的差异 , 仍然
机会 均等 问题 的认识 , 促进甘 南区域 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教育发展奠定 经济基础 , 加大对甘 南州基础教 育的投资 力度 以加 快发
展农牧村寄宿制 学校 、 加 强师资队伍 建设、 进一步完善“ 双语” 教 学体制 , 加大对地方普 通民族 院校 教育经 费的投入 , 继续 实行
和 完善 高考录取制度 中的照顾政策 , 进 一步完善 高等教 育资助体制 。
[ 关键词】 甘肃省甘南州;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均等; 民族教育 【 中图分类号】 G 7 5 ; G 4 0 — 0 5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1 2 0 ( 2 0 1 3 ) 1 1 — 0 0 1 9 — 0 6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 0 l 0 — 2 0 2 0 年) 》 中明确指 出: “ 教育是 民族振兴 、 社会进步 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 、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 途径。坚持将促 进公 平作 为国家教育政策 的立 足

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践议题

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践议题

摘要:教育机会均等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从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现状,探讨了教育机会均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每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机会,不受种族、性别、地域、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教育机会均等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机会均等实践中的议题,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每个公民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教育成果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入学机会均等:保障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受种族、性别、地域、家庭背景等因素的限制。

2. 教育资源分配均等:保障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确保每个学校、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教育质量均等: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4. 教育成果均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价值。

三、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现状1. 入学机会均等: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实施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等,保障了入学机会均等。

2. 教育资源分配均等: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

3. 教育质量均等:我国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4. 教育成果均等:我国教育成果总体较好,但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成果差距较大。

四、教育机会均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教育质量。

3. 家庭经济条件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在入学、升学等方面面临一定困难。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措施概括为以下几点:①资源配置均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经费、优秀师资、教学设施等,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差距。

确保偏远及农村地区学校获得必要支持。

②入学机会均等: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包括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拥有平等的入学权利,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消除择校热。

③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学校布局和规模的合理化,统一基本的教育设施建设标准,提升薄弱学校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均衡。

④师资力量均衡:通过轮岗交流、骨干教师下乡支教、教师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素质。

⑤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各地教育质量,指导改进教育教学,确保教育过程与结果公平。

⑥政策倾斜与支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校给予更多政策和财政支持,比如专项补助、项目倾斜等,加速其发展步伐。

⑦促进教育集团化、联盟化发展: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或学校联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⑧社会参与和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包括企业捐赠、志愿者服务等,同时加强社会监督,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研究综述:1999—2007——基于制度影响的视角

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研究综述:1999—2007——基于制度影响的视角
20 01
3 5 7. 3 9 7. 3 6 9. 40. 1
417 .
9. 5 9. 5 1 5 0. 1 . 19
1 - 13
47 0 . 474 . 5 1 0. 5 . 20
5 0 3.
3 5 7. 3 4 7. 3 9 4. 317 .
31 8 .
1 6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10 . 22. 0
4 8 7. 3 8 6. 4 0 8.
的多 ; 其次 , 由于政策 的原 因, 一些落后 的地区所分 配的高考招生名额也 比较少 ,尤其是重点高校 , 但 偏偏正是这些地区 ,农村人 口所 占的比例非常大 ,
重要 的条件就在于高考弱势平等的推行, 借此达致 高考社会功能的实现。弱势平等强调地区之问的差 异, 并为此设 置不 同的享受高教 资源的 门槛 , 得 使 相同处境的考生处于同样的起点 ,将社会经 济、 教 育发展不均衡的消化成本分散到所有地 区身上, 而 不仅仅是归结到教育相对贫乏地 区, 从更深层次上
有助 于社 会公 正 的实现 ( 怀章 、 晓燕 ,0 5) 王 朱 20 。
三、 高等 教 育分 层
这就进 一步影 响 了农村 学生进 入高校 的机会 ; 再
次, 近几年高校收费增 长速度 非常快 , 尤其是较 高 层次的高校 , 虽然 国家实施 了多方面的教育成本补 偿 政 策 , 还 是 有 很 多 农 村 家 庭 承 担 不起 , 而 求 但 退 其次 , 学生报考 时就会选择 收费较低 同时层次较低 的高 校 ( 张伟 ,0 6) 20 。
在 国家 重 点 院校 中农 村 生 源 的 比例 只 占 2 .% , 1 8 是
别在于 国家政策存在较强的人 为性质和倾 向性 , 而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研究

配一周的七天时, 便分别称为月曜 日、火曜 日、 水曜 日、 木
曜 日、金 曜 日、 土 曜 日、 日 曜 日。七 曜在 9 世纪 由 日 本 弘法
间不会由此而隔断联系, 我们应有理由相信 , 或许在不久的 将来 , 应 该会 迎来 一个 暖春 , 因为冬 天来 了 在高等教育公平 的背景下 ,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教育 的机 会增 多 。在衡 量一个 大学 是否 做到教 育公 平时 , 往 往是 以少数 民族 学 生人 数 在学 生 总 人数 中所 占的 比例 作 为判 断 标 准 。近年来 ,全 国大学 生人数 逐年 增加 , 少 数 民族在 校学 生也 不断 增加 , 少数 民族学 生在 总学 生人 数 中所 占 比例 总体
【 关键词 】 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均等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8 1 0( 2 0 1 3) 0 5 — 0 0 4 2 —0 2
【 中图分类号 】 G 7 5 0
如 果说 社会 公平 是和 谐社 会 的基础之 一 , 教 育公 平则 与 司法公平 、 医疗卫生公平和社会保障公平一起 , 构成社会公
于一九八零年在部分重点高等教育学校试办少数民族班的通 知”决定首先在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连 工学 院 、陕西 师范 大学五 所 院校 试办 民族班 ,并规 定学 员可 以适当降分,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 0 0 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 中第一次 明确 确定 边疆 、 山 区、 牧 区等 少数 民族 聚居地 区 的少数 民族考 生 , 可以经 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 当降低分数投档 ,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2 0 0 4年 ,各 省高考招生都依据实际情况 , 对少数民族考生招生政策做出 了规定和调整 , 使少数民族政策更加合理。总的来说 ,目前 我 国对少 数 民族 的招 生优 惠政 策 已越 来越 趋 向于成 熟 , 但 却 依然 存在 问题 。

《教育公平性评估标准》解读(详细版)

《教育公平性评估标准》解读(详细版)

《教育公平性评估标准》解读(详细版)《教育公平性评估标准》解读(详细版)1. 引言教育公平性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衡量教育公平性,我们制定了一套《教育公平性评估标准》。

本文档将详细解读这套评估标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方法。

2. 《教育公平性评估标准》概述《教育公平性评估标准》包含以下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有具体的评估指标。

2.1 入学公平性入学公平性主要评估学生入学机会的均等性,包括以下指标:- 入学机会均等性:评估学生是否能公平地获得入学机会,不受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 招生政策透明度:评估学校招生政策的公开程度,确保家长和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招生标准和流程。

2.2 资源分配公平性资源分配公平性主要评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情况,包括以下指标:- 教育资源均衡分配:评估教育经费、师资、设施等资源的分配是否均衡,确保所有学校和地区都能获得合理的教育资源。

- 特殊教育资源投入:评估针对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资源投入情况,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适当的教育支持。

2.3 教育过程公平性教育过程公平性主要评估教育过程中学生权益的保障情况,包括以下指标:- 师生互动质量:评估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否积极、平等,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 课程设置公平性:评估学校课程设置是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多元化的教育体验。

2.4 教育成果公平性教育成果公平性主要评估学生教育成果的均等性,包括以下指标:- 学业成绩均等性:评估学生学业成绩是否存在显著的差距,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成果。

- 升学机会均等性:评估学生升学机会是否存在显著的差距,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升学机会。

2.5 教育政策公平性教育政策公平性主要评估教育政策对学生权益的保障情况,包括以下指标:- 教育政策倾斜度:评估教育政策是否对弱势群体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教育机会均等化

教育机会均等化

教育机会均等化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希望。

而教育机会均等化,则是教育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理念和目标。

它意味着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地域、家庭背景如何,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都能够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机会均等化首先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上。

教育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如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也包括软件资源,如优秀的教师、优质的课程、先进的教学方法等。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条件则十分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们无法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教育。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严重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入学机会的平等也是教育机会均等化的重要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户籍制度、学区划分等原因,一些孩子无法进入理想的学校就读。

特别是在城市中,优质学校的学位紧张,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好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改革户籍制度和学区划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校,享受到公平的入学机会。

同时,要加强对招生过程的监管,杜绝各种形式的择校费、赞助费等违规行为,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教育过程的平等同样不容忽视。

在学校里,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平等的关注和指导,无论其成绩好坏、家庭背景如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对成绩好的学生格外关注,而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

高考制度的公平性

高考制度的公平性

高考制度的公平性我国的高考制度被公认为是一种对学生进行选拔和评估的方法,也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化,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考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1. 入学机会均等性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核心,保证了每个参与高考的学生有相同的入学机会。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穷家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高考,追求卓越的教育和个人发展。

这种均等性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和地域分布背景下是非常重要的。

2. 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高考的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都经过多年的调整和改进,旨在综合考察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

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同时也有对选修课程的考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类科目。

这些科目的设置和考试内容的要求都经过严密的论证和科学的研究,从而保证了考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 题目设计的多样性高考的题目设计力求多样化,旨在考察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题型设计考察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应用能力,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论述题等。

这样的多样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某些题目上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从而实现公平竞争的机会。

4. 阅卷和评分的公正性阅卷和评分是高考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影响到每个考生的成绩和进一步升学选择。

为了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教育部门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卷和评分,确保评分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同时,高考的成绩也是可以查询和复核的,任何考生都有权利对成绩进行申诉和复查,以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5. 补习班和资源差距的解决尽管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补习班和各类培训机构的盛行,这导致了考生之间的资源差距。

富裕家庭可以轻松为孩子雇佣高水平的家教或者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班,而贫穷家庭的孩子则很难获得同样的机会。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相关制度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相关制度因素分析


对高等教育公平与制度 的认识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 主要包括两个 问题:一是普 通高校的入学机 会在城 乡之 间的分配是否均衡,即农 民子弟接
所 谓公平 问题 ,其 实质 是一个权利 、机 会等 资源 和利益 的分配和再分配 问题 。它 既是一个社会事实 ,也是一个价值判
受高等教育的机 会是增加还是减少 了;二是不同类别的高等教 育资源 在城 乡学生间的分配是否均衡 ,即农 民子弟在 高等教育
子女在享受教育和接受高等教育上 占有优势 ,而低社会阶层 的 子女则处于劣势 ,是一个基本现象 。Ⅲ在我 国社会转型时期, 不 同的社会 阶层在拥有经济 、文化和组织资源方面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据国家教育科学 “ 十五 ”规划课题 “ 我国高等教育 公
高等教 育的发 展可 以在进高等教育公平永远 是政府 的责 任 ,政府是实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体,离开政府 高等教育公平 就无从谈起 乜。政府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做 出公平 的的价值判 ] 断和选择 ,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是重要且必要 的,实现高等 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更是如此 。 二 、我 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不均等 的现状
分 ,它是高等教育公平的起点 ,只有这一起 点公平得 以实现 , 所谓 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才有意义。本文所谈 的高等教育入 学机会均等主要指竞争机会的平等 。由于受 到基础教育资源在 区域 问、城乡间 、校际间、群 体间配置 的差异等 因素 的影响, 各方学子必然是站在一个不公平 的起 点上 的,本文 的重点就在 于谈谈如何在制度上保证 公平 的竞争环境 ,使学子们在高等教
育 的门槛前得带 公平 的对待 。 所 谓制 度 ,在 《 海》 中 的释 义 是 : 求成 员共 同遵 守 辞 要 的 、按一定程序 办事的规程 。著名学者道格拉斯 ・ 诺斯认为, 制度是人类 设计 出来调节人类相互关系 的一些约束条件。那 么 制度是否能够起到它预想 的作用昵 ,政府起着关键性的角色 。

入学机会均等的脚步更近了——访永安市教育局局长陈新方

入学机会均等的脚步更近了——访永安市教育局局长陈新方
展 游 戏 , 大 年 龄 幼 L E v i 可 以挖 掘 更 高 水 平 的 游 戏 , 如续 编 或改 编故 事 。不  ̄) k x J 混 / 龄 小 组 是 让 异 龄 幼 儿
使 表 演 获 得 了 成 功 ,还 起 到 了 激 励 幼 儿 创 作 的 作
用 。 在 指 导 混 龄 表 演 游 戏 的 时 候 ,教 师 可 以 采 用 - T - 行 介 入 、合作 介 入 以及 外 部 介 入 等 方式 进 行 指 导 ,
习 。 又 如 ,在 表 演 游 戏 “ , J \ 蝌 蚪 找 妈 妈 ” 中 ,最后
/ J 、 蝌 蚪 终 于 找 到 了青 蛙 妈 妈 , 一 群 人 挤 成 一 团 ,分
不 清 角 色 了。 教 师 在 这 时提 问 : “ 谁是青蛙妈妈? 谁是/ J 、 蝌 蚪? 挤 在一 起分 不 清 了 。- f Y , , - f I 3 能不 能 想个
好办 法让 大 家看 清 楚 ? ” 年 龄 大 的 幼 儿 教 年 龄 小 的
发 展 。 目前 , 永 安 市 每 个 街 道 、 乡 镇 1 0 0 %建 有 独
布 ,全 面 吹 响 了学 前 教 育 “ 扩优 提 质 ”的号 角。
提 前实 现每 个 乡镇 ( 街 道) 至少 有一所 公 办 园
记 者 :作 为 一 个 地 处 偏 远 山 区 的 县 级 市 , 永 安
立 公办 幼 儿 园 ,学 前 三 年 毛 入 园率 达 9 8 . 2 5 % , 居 三 明 前 列 。 同 时 ,该 市 通 过 实 施 学 前 一 年 保 教 经 费 减 免 、推 行 招 生 改 革 、 片 区 管 理 等 方 式 使 学 前 教 育 的春 风更 加 暖人心 脾 。2 0 1 4年 底 , 《 永 安 市 第 二 期 学 前 教育 三 年 行 动计 划 ( 2 0 1 4 -2 0 1 6年 ) 》 正 式 发

学校制度体现教育公平

学校制度体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制度的根本属性,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不断完善学校制度,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学校制度如何体现教育公平。

一、均衡编班,保障学生入学机会均等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均衡编班,确保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和性别比例均衡。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综合素质。

二、规范收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学校制度在收费方面也体现了教育公平。

我国政府要求学校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得擅自提高学费、杂费等费用。

此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提供减免学费、住宿费等优惠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这样,家庭条件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三、完善招生制度,保障教育机会公平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公平,我国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

禁止学校采取面试、评测等形式选拔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入理想学校。

同时,对于特殊群体学生,如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学校提供特殊的招生政策和照顾措施,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也体现了教育公平。

政府要求学校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学校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制度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体现了教育公平。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提供心理辅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制度在多个方面体现了教育公平。

通过均衡编班、规范收费、完善招生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措施,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

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

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冯建军逐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近代以来国际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在当代,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敏感问题。

对这个问题不予重视,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安定;然而,教育机会均等又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口号。

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平等的王国,把教育机会均等理解为“平均主义”或“结果均等”,也会造成思想混乱。

相对于旧中国畸形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建国以后,为了增加工农大众受教育的机会,我国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从总体上看,呈现教育平等化的趋势,但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试图参照近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尺度,全面分析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尤其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有关这方面的误解(如模糊平等的阶级实质,把机会均等与平均主义混为一谈,把社会主义想成“平等的王国”)加以澄清,在此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剖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而提出促进教育机会更加均等的有效策略,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为实施教育机会均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但问题在于,从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从局部来看,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也不平衡。

因此,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均等现象。

对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若不予理睬或不引起重视,就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制止,就会造成这些不均等现象的扩大,进而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所以客观地正视这些不均等现象,是建设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

在分析我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前,有必要先弄清“均等”、“机会”和“教育机会均等”这几个概念以及衡量均等的指标。

“均等”在这里,既不等于“相等”,也不同于“相同”或“同一”;“均等”一词应用于教育上,最恰当的解释是“相称”。

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策略

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策略

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策略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则是教育事业中的关键环节,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制约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探讨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匮乏,教学资源短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投入。

首先,要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改善学校的校舍、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要优化师资配置。

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等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任教。

建立教师交流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促进师资的均衡分布。

此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二、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入学机会的不均等也是教育质量不均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一些地区,优质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导致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保障入学机会均等,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原则。

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就近入学,减少择校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管,严禁违规招生,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二是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多样化发展。

加大对普通高中的建设和投入,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是要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

关于残疾少年儿童入学规划的通知

关于残疾少年儿童入学规划的通知

关于残疾少年儿童入学规划的通知关于残疾少年儿童入学规划通知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我校一直致力于提供一个多元、包容、公正的教育环境,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

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少年儿童的学习需求,我校制定了残疾少年儿童入学规划,并将在本通知中详细介绍相关政策和安排。

一、政策概述1. 机会均等:每个残疾少年儿童都有平等的入学机会,无论残疾种类和程度。

我们将根据他们的能力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

2. 个性化教育:我们将根据残疾少年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无障碍的环境和专业辅导人员的支持,我们将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3. 家长参与: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残疾少年儿童的学校生活。

学校将定期举办家长会议,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交流的机会。

二、招生安排1. 报名流程:请家长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或前往招生办公室填写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申请表。

同时,需要提供相关的残疾证明材料和医疗报告。

2. 入学评估:学校将与专业评估师合作,对残疾少年儿童进行入学评估。

评估结果将为家长和学校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3. 入学安排:根据评估结果和学校资源分配情况,我校将为入学的残疾少年儿童安排适当的教室、教材和辅导教师。

我们将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确保他们在学校融入并获得成功。

三、学习支持1. 无障碍设施:学校将配备无障碍设施,包括坡道、扶手、残疾人停车位等,以便残疾少年儿童方便进出校园。

2. 个性化辅导:我们将为残疾少年儿童配备专业辅导教师,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3. 特殊教育资源:学校将与专业残疾儿童教育机构合作,为残疾少年儿童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包括语言康复、职业培训等。

四、家长参与计划1. 专业指导:学校将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和讲座,邀请专家给家长提供残疾儿童教育指导和康复方案。

2. 家校合作:学校鼓励家长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分享关于孩子特殊需求的信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辅导和支持。

学校保证随迁子女就读方案范文

学校保证随迁子女就读方案范文

学校保证随迁子女就读方案范文一、指导思想。

咱们学校秉持着“教育公平,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坚决要为随迁子女提供良好的就读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咱们这儿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二、工作目标。

1. 入学无障碍。

不管孩子是从哪儿来的,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咱就得让人家顺利入学。

不能设置那些莫名其妙的门槛,什么这个证那个证缺一个都不行,那可不行。

咱们要简化入学手续,让家长们少跑腿,孩子早入学。

2. 就读有保障。

一旦入学了,就要保证这些随迁子女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和本地孩子一样的待遇。

不能搞特殊对待,可不能因为人家是随迁子女就把人家区别对待,那多不厚道呀。

三、具体措施。

# (一)入学招生方面。

1. 政策宣传要到位。

咱们得让随迁子女的家长们清楚知道入学的政策。

老师们可以到随迁人员聚居的地方去发传单,也可以搞个小讲座啥的。

就像推销产品一样,不过咱推销的是学校的入学政策,要让家长们明白,只要符合条件,孩子就能来上学。

比如说,咱们要告诉家长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到哪里去办,都要讲得清清楚楚。

要是家长们问起来,咱们得像个百事通一样,回答得明明白白。

2. 入学手续简化。

别搞那些繁琐的手续。

有些证明材料,能从政府部门联网查到的,就不要再让家长去跑来跑去开证明了。

比如说,居住证明,如果政府系统里有记录,咱们核实一下就好了。

对于那些不太清楚手续的家长,咱们还得安排专门的老师一对一指导,就像导游带游客一样,带着家长把入学手续走完。

3. 入学机会均等。

在招生的时候,按照教育局的招生计划,只要有学位,随迁子女和本地孩子一起按照入学条件排序入学。

不能说本地孩子优先,或者把随迁子女单独拎出来另作安排。

大家都是祖国的花朵,都得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 (二)教育教学方面。

1. 师资均衡分配。

咱们的好老师可不能只教本地孩子,要把优秀的教师均匀分配到各个班级,不管这个班级里随迁子女多还是少。

就像分糖果一样,每个孩子都能分到一样甜的糖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家庭贫困、少数民族、残疾人,男女)
相关法律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六条
相关法律:
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
第六条
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五十八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父母)
1.
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
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