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精选篇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初中物理教案模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教案模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教案模版(精选5篇)初中物理教案模版【篇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初中物理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想想议议学物理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 1000J 5SB 1000J 10SC 4000J 1minD 6000J 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5篇)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5篇)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5篇)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

注意“匀速拉动”。

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

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

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

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教案7篇

初中物理教案7篇

初中物理教案7篇最新初中物理教案7篇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

关于最新初中物理教案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初中物理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最新初中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2、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二)教具有关挂图、录像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人类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学生: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力、水力资源等等,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教师:回答得很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用铀做燃料的反应堆虽然能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但是铀的储量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时要产生放射性污染;轻核的聚变虽然比裂变干净,还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决和平利用的问题,所以还要开辟新能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太阳不但一直间接地向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能量,而且还是可能为人类长期地直接提供巨大能量的新能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能。

2、进行新课板书:第五节太阳能(1)太阳能的优点①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同学们想想,太阳能有什么优点呢?板书:(一)太阳能的优点学生:太阳能非常巨大,从前面表中可见,太阳能向周围空间辐射的总功率达3.8×1026瓦。

板书:1、太阳能十分巨大教师:说得很好,太阳能十分巨大。

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总功率是多少吗?(通过查看课本答:l.7×1017瓦)教师: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每小时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有多少?(学生上黑板计算:1.7×1017瓦×3600秒=6.1×1020焦)教师:地球每小时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能量有6.1×1020焦,这比目前全世界在一年内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可见太阳能有多么巨大。

②太阳能供应时间长久。

那么太阳能会不会用完呢?根据科学家推算,太阳像现在这样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还可以维持60亿年以上,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所以太阳能的第2个优点是:板书:2、太阳能的供应时间十分长久③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由好文档网本店铺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大全”。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0篇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

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⑴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⑴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魅力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开始实施《初中物理课堂差异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

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以“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案1知识目标1、知道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静;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掌握判定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产生的条件以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通过静与滑动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称为滑动;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存在值——静。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和静两部分。

重点是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教法建议三、讲解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介绍滑动和静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的存在。

由于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的例子;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1)、一定都是阻力;(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主要强调:是接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

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初中物理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8篇初中物理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2、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空气中20 ℃时的声速。

3、解回声的概念。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传播及速度。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及速度。

教学方法谈话法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准备音叉2只、小重锤1只、小乒乓球1只,电铃、玻璃罩、抽气机、橡皮筋、录音机1只,磁带1盒。

教学过程引入: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欣赏中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你耳中的吗?优美的画面又是怎样进入到你的眼中的呢?相信你学习了"声和光"的内容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引出课题。

教师设疑: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紧靠音叉的小球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球被持续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发出声音。

(板书)学生实验:1 、用手触摸喉部,发"Good morning","We are the best"的音,感觉声带的振动,教师板书:声带振动会发出声音。

2 、一人绷紧橡皮筋,另一人用手指弹拨,感觉橡皮筋的振动,教师板书:橡皮筋振动会发出声音。

归纳上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固体振动会发出声音。

除固体外,其它物体振动时,是否也会发出声音呢?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振动时都会发出声音。

也就是说: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板书)。

教师设疑:声源发出的声音又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中的呢?(板书)二、声音的传播演示课本P48图3-3的实验,请同学们边观察实验现象边思考下列问题:1、随着抽气机的不断工作,玻璃罩内的'空气的量发生怎样的变化?你听到的铃声又有什么变化?2、你设想一下,假如玻璃罩内没有空气,也即处于真空状态,你还能听到铃声吗?说明: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教案(通用15篇)

初中物理教案(通用15篇)

初中物理教案(通用15篇)初中物理教案1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教学模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实物及实验器材:〔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2〕演示弹簧秤一把.〔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局部答复有,局部答复没有.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答复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二、讲授新课1.什么叫浮力?〔板书〕〔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用实验引动学生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那么的铁块,不规那么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第二、通过演示规那么铁块和不规那么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根底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外表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外表和下外表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外表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外表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外表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初中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现象.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教法建议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防止,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根底.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初中物理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表使用步骤及考前须知,正确使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知道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篇1】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法等。

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初中物理的教案(精选7篇)

初中物理的教案(精选7篇)

初中物理的教案(精选7篇)初中物理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

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初中物理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初中物理教案三篇

初中物理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机械运动》 教学⽬标 知识⽬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标: 1、观察实验能⼒:能从⽣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解释、判断⾃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到⾃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活和⾃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种⽅法,即从简单的问题⼊⼿,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应当多联系实际,提⾼学⽣⾃主学习能⼒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些物理学习⽅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新课,引导学⽣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列举实例,学⽣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般⽅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思考⽣活和⾃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机械运动 讨论引⼊新课,学⽣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吗. 对学⽣列举的⽰例可以进⾏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参照物 说明⽇常⽣活中对⼀些现象的解释,并进⼀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例学⽣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的创造性,由学⽣组成⼩组,⾃⾏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些参考⽰例:“每天的⽇起⽇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排江中游,巍巍青⼭两岸⾛”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件、图⽚让学⽣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然科学中的图⽚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篇⼆《实验⽤刻度测长度》 教学⽬标 知识⽬标: 1,会⽤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标: 1,观察和实验能⼒: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应⽤能⼒: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标: 1,教育学⽣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要先观察所使⽤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刻度.应当让学⽣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刻度尺和三⾓板测量. 主要使学⽣在动⼿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第⼀次动⼿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定的分析能⼒. 教学设计⽰例 第⼆节实验:⽤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特殊⽅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节的内容,让学⽣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的⽅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估计⼀位数值. 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思考:如何测量⼀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法还会⽤到,在实际的⽣产和⽣活中,这种⽅法经常⽤到. 学⽣⽤刻度尺和三⾓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法.之后,⽤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进⼀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动画来展⽰,也可以⽤图⽚帮助学⽣想象,使学⽣能够举⼀反三. 教学设计⽰例 第⼆节实验:⽤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特殊⽅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节的内容,让学⽣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的⽅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估计⼀位数值. 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思考:如何测量⼀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法还会⽤到,在实际的⽣产和⽣活中,这种⽅法经常⽤到. 学⽣⽤刻度尺和三⾓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法.之后,⽤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进⼀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动画来展⽰,也可以⽤图⽚帮助学⽣想象,使学⽣能够举⼀反三. 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篇三《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标 知识⽬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分⽶、厘⽶、好⽶、微⽶、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标 1.培养观察能⼒: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般⽅法. 德育⽬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法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先是通过让学⽣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的感觉并⾮可靠的,从⽽引出了⽤测量⼯具进⾏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熟悉的测量⼯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的测量⼯具,教材利⽤图⽚帮助学⽣分析如何正确使⽤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常⽣活中的情景,使学⽣联系⽣活形成⼀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通俗易懂的语⾔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的⽅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缺乏定量研究⾃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所以应当引导学⽣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其他的例⼦使学⽣认识到利⽤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步联系实际,说明在⽣产和⽣活实践中应⽤⼤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图⽚、图像和⼀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法应当注意让学⽣动起来,⾃⼰实践. 关于正确使⽤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形成学⽣“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观察法⾃⼰得到正确的⽤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组,其后,引导学⽣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法的不同,⽽能深⼊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步巩固,提⽰学⽣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在此基础上,⽤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误差的⽅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要求的应⽤. 教学设计⽰例 第⼀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是⼀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刻度尺并对使⽤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观察动画或图⽚,条件⼀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实际测量",从⽽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些⽅⾯测量的决定作⽤,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颗⼈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建⽴长度单位⼤⼩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动画(⾃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想象⼀些长度的数值.在学⽣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充分动起来,在⾃⼰的⾝体上找出⼤约是1⽶、1分⽶、1厘⽶、1毫⽶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般⼯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刻度.再观察⼀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刻度. 学⽣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讨论,并总结出使⽤刻度尺的正确⽅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垂直.同时,学⽣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法使⽤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位,教师利⽤板图,读出⽊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刻度是mm,再读出⽊块的长度,对⽐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些问题,巩固学⽣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误差的⽅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错误是测量上的⽅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者的区别.减⼩误差的⽅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的丰富程度。

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

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

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引导讨论:(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1.质量的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单位(1) 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初中物理的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优秀5篇】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优秀5篇】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初中物理教案【优秀5篇】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800字)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岚城中学崔永明电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发电和用电过程,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二、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单位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电动机(发电机)、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地城市美丽的夜景,将学生带入意境,提出问题:人类社会离不开电能,烟台如果停电,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引入本节内容。

2、进行新课(1)电能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的来源。

[师]电力有如社会的动脉,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今天我们所用的电能是从那里来的呢?[生]发电厂或电池。

[师]都有哪些类型的发电厂呢?[生]风力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

[师]那用煤来发电又是什么能转化为电能呢?[生]还有水力发电、核电站、太阳能发电、潮汐也能发电、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各种各样的电池。

(资料图片展示): 发电厂和各种各样的电池,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板书1、电能的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师]同学们想自己发电吗?(学生实验1):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

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还要再通过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传送给工厂和千家万户,电能就会为我们辛勤的工作了。

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应用的方式。

[师]电能是怎样工作的,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学生实验2):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师]请同学们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内能。

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教师演示):学生摸暖手宝。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学生实验3):电动机通电转动。

[生]学生举例。

板书:2、电能的应用: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师]电能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可不能白白劳动,每到月底,有人会收到这样一张通知单。

(投影)(2)电能的单位引导学生学习电能的单位。

[师]从这张缴费单上你能看出要交多少钱电费吗?你认为这个金额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学生讨论回答)[师]电价是0.6302元/千瓦时,你知道千瓦时是哪个物理量的单位吗?板书:3、电能的单位:[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

物理学中国际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练习]单位换算[师]焦耳这个单位很小,用起来不方便,实际应用中常用“度”作电能的单位。

[投影]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

(3)电能表引导学生学习电能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家中每个月消耗多少度电吗?家里消耗的电能是靠什么仪器计量出来的?[生]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师]同学所说的电表应该叫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

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千瓦时(kW·h)”为单位的。

并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

板书:4、测量:电能表。

[师]同学们家中都是这种电能表吗?(投影看各种各式电能表)电能表的作用:计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师]同学们见过这种电能表工作吗?(播放视频)学生观察电能表转盘转。

[师]家里用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

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

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师]同学们知道数字盘里的数字表示什么吗?(学生讨论)[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

所显示的数字是到目前为止累积用去的电能。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

(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可以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课堂上不做要求)[师]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投影例题]电能表读数学生课堂练习[投影课堂练习题]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1度电有多大的作用呢? [投影图片了解1度电的作用]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师]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并结合实物图,和同学们谈谈你从这块电能表上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般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

(投影显示)“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

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 kW·h。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生]其他的基本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说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

[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为什么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都是220 V和50 Hz呢?[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就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都是50 Hz,所以表上的参数基本都是220 V和50 Hz。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别。

学生课堂练习[投影课堂练习题][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了解另外两种电能表。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家中这种新式的电能表的优缺点?学生回答,教师可适时点拨。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制造出来。

3、课堂小结:(学生回忆小结)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

4、拓展延伸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电能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能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现今社会提倡“低碳环保”,低能量、低消耗的低碳生活新方式,离我们有多远?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量——它离我们只有常常随手关掉电源的距离。

(课题)调查家庭或学校浪费电的地方。

5、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第一节电能1、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应用: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单位:常用单位——度,千瓦时(kW·h)。

国际单位——焦耳(J)。

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4、测量:电能表——计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七、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材没有明确给出电能的定义,而是围绕“电能”这个概念进行展开。

课文开始即用四幅组合图,从供电和用电两方面展现电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接着介绍电能的单位及计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

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对电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电功、电功率奠定了基础,起到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1、以问题为平台,通过提出问题,寻求解答,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2、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观察中寻找问题,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3、训练学生计算能力,能从中解决生活中电学实际问题。

4、紧扣能源危机世界大问题,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电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话可以表述的。

我在学生已有的机械能、内能、化学能、光能的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学习电能的。

安排了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并触摸、给电动机通电使其转动三个实验,使学生对电能的了解更为直观。

出示用电缴费单,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展开对电能的单位及耗电量计算等内容的教学。

设计问题让学生树立起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和意识。

(对于度和焦耳之间详细的单位换算留到学习了W=Pt之后再做处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给学生留下悬念,提高对今后学习的兴趣。

)我对电能表结构及工作原理稍作解释,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电能表工作动态(电能表实物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然后结合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电能表上的铭牌参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电能表的读数方法。

在这一部分学习中穿插安排了四道巩固练习题,其目的一方面是小结、巩固这部分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