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推出结论的依据 (1)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一般来说,史料愈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就愈全 面。史料愈原始、可靠,愈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 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2)高考历史试题不需要考生再去搜集史料,只需要你对命题专家提供的史料加以 正确的分析、解读,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运用其中的史料对专家设定的问题加 以论证。
解析 A对: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 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 得到激发。 B错: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 C错: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 D错:题干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
题型示例
1.以唯物史观考查新中国的建设 (2019·全国Ⅲ,31)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数他劳动强》
解析 1953年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幅年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期国 家建设的宣传需要,D项正确; 此年画属于写实画,不是文人画,A项错误; 注意时间是1953年,此时中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参与社会主 义生产”,B项错误;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1956年,C项错误。
2.以时空观念考查16—18世纪的奴隶贸易 (2018·全国Ⅱ)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解析 A对:奴隶贸易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对于欧洲资本主义 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B错: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 C错:由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奴隶贸易对英国殖民帝国形成的影响。 D错:奴隶贸易达到极盛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
1.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 历史发展进行科学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 中;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2.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三、典型性原则——论据的充分性“史论互证”
史料具有典型性 高考命题史料的选择,都是命题专家反复斟酌,精挑细选的。史料可大可小,亦可 远可近。“大”指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诉求,“小”指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远”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近”指为高考综合能力的考查服务。
题型示例
(2018·全国Ⅱ)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
专题二十 核心素养解读
第八单元 能力·方法·素养
素养一 唯物史观
课标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 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 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以唯物史观考查促成战国文字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7·全国Ⅲ)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 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 使用更频繁,因此促进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A项正确。 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 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 D项发生在秦朝建立后。
3.得出结论的前提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要让学生建 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首先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 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 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4.理性认识的依据 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 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 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的能力,进而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 (5)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 条件的制约。
3.解决历史问题的思考 (1)历史是过去的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 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实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 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 (2)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历史不仅是解决历史问题,更是要 凭借所形成的历史意识去解释、解决现实问题。
②秦国就是在“重农抑商”政策指导下,粮食充足,军备雄厚,综合国力得到加强, 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物质条件。所以这一政策在当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 进步的。 (2)明清之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则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这些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史观。
三、坚持发展联系的辩证观点——看待历史
素养三 史料实证
课标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 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 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 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一、史料实证的基本内涵
1.学习历史的方法 人类对于历史的了解、认识与研究基本上都来源于史料,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 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和方法。 2.认知历史的途径 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和研究离不开史料。我们通常说的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在发 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是中 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3.论证历史的依据 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要用证据说话,懂得鉴别史料的真伪 和不同来源及价值并适当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的解释并表达 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证据意识,从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
素养二 时空观念
课标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 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 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时空观念的基本内涵
1.感知历史的基础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素养,是感知历史的基础。只有依赖它才能 把时间与空间结合,才能把古今历史知识贯通起来,并且加以比较,进而发现规律 并形成正确的认知。因而,时空观念素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2.培养能力的途径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1.史观透视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是在相互影响,发生在同一 时代的各个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 2.看待历史 (1)19世纪70年代后期的“电气化”,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2)19世纪末,重工业迅速发展,继英国之后,美、德等成为主导工业化进程的国 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失去了其“世界工厂” 的地位,而美、德后来居上,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这些都体现了坚持用联 系的观点分析历史的唯物史观。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认识历史
1.史观透视 具体分析就是要把问题放到Biblioteka Baidu定的历史范围内,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 人物、事件、制度和社会意识,“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2.认识历史 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 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刚刚确立,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 活资料,为手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市场。因此,相对商业活动来讲,着力发展农业 生产,对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农业生产状况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最重要的表现。
素养四 历史解释
课标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 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 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 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历史解释的基本内涵
1.描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1)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的能力表现。它偏重于对历史史实和历史理解的外在 表达,既包含对史实的描述,也包含了自己的认知观念和所坚持的历史史观。 (2)历史解释既能够客观表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又能够使自己的表 述符合历史的真实。 2.探讨历史规律的途径 (1)历史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对认识客体进行直接的观察、接触、实验和检测, 进而认识其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2)历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地缘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需尽可能客观地、多角度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和 理解过去的事物。
二、科学性原则——史料的可靠性“论从史出”
1.史料来源的辨析 (1)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那些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包 括遗留下来的实物、史书记载和口口相传的一些民间传说。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 料进行辨析。 (2)史料实证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懂得论从史出,要学会用历史证据说话,并 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懂得和学会辨别各种史料 的真伪,辨析史料作者的意图,并且分析其来源和价值。
解析 D对: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 部表情生动,这是因为当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较多地保留了原貌,而且这些 造像又在西北地区,是受游牧文化和粗犷的民族性格影响的结果;而时代较晚的 龙门石窟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整齐,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深受儒家思 想的影响,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和尊卑有序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对石窟的造像特 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影响到各个时期石窟佛像的风格,A项错误。 绘画技术进步不能解释佛教造像面部表情由生动到庄严的变化,B项错误。 历史上各地区石窟的营造,大多是在大大小小政权的支持或默许下完成的,C项 错误。
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
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
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
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题型示例
1.以时空观念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全国Ⅲ,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
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
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C.政治权力干预
B.绘画技术进步
√D.儒家思想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