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24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

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大概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写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并概括主题。

B卷:能力提升四、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亦颠.乎:②棹.数小舟: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渐沉渐深耳.:⑤尔辈不能究物理..:⑥二石兽并.沉焉:⑦阅.十余岁:⑧是.非木柿:⑨盖.石性坚重:⑩但.知其一:⑪求.石兽于水中:⑫转转不已.: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一词多义:之:①闻之笑曰: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③一老河兵闻之:④其反激之力: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众服为确论: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以为.顺流下矣:3、判断文言句式:①棹数小舟。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写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并概括主题。

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七下第24课】【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课下注释】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沧州】地名,今属河北。

3、【河干】河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倒塌。

6、【阅】经过,经历。

7、【求】寻找。

8、【竟】终了,最后。

9、【掉(zha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10、【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11、【设帐】设馆教书。

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3、【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七下语文《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

七下语文《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

七下语文《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出门圮.于河()(2)求.二石兽于水中()(3)尔辈不能究.物理()(4)如是再啮.()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讲学家”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做出推断,所以结果是错误的。

《河中石兽》选择、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选择、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选择、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2、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一寺临河干 B.棹数小舟C. 不亦颠乎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棹.数小舟棹:划船B.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C. 渐激.渐深激:猛烈D. 转转不已.已:停止5、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 .闻之笑曰 B.沿河求之C.当求之于上流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一寺临河干.(河床)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求石兽于.水中能谤讥于.市朝B. 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C. 至石之.半怅恨久之.D. 如其.言其.如土石何8、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9、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河中石兽》注释、文言现象、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注释、文言现象、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内简答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亦颠.乎:②棹.数小舟: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渐沉渐深耳.:⑤尔辈不能究物理..:⑥二石兽并.沉焉:⑦阅.十余岁:⑧是.非木柿:⑨盖.石性坚重:⑩但.知其一:⑪求.石兽于水中:⑫转转不已.: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一词多义:之:①闻之笑曰: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③一老河兵闻之:④其反激之力: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众服为确论: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以为.顺流下矣:3、判断文言句式:①棹数小舟。

②一讲学家设(于)帐寺中。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求二石兽于水中。

⑤是非木杮。

⑥当求之于上流:⑦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⑧求之(于)地中:三、课内简答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写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并概括主题。

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山门圮于河 ( 倒塌 ) (2)求二石兽于水中( 寻找 ) (3)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4)可据理臆断欤 ( 主观地判断 )
2. 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B.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一寺临河干
干:___岸______
(2)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 就:__靠__近_____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项是(
)(D3分)
A. 特汲须修绠耳
静以修身
B. 蒸远能举其名
有仙则名
C. 不知其二者多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竟不可得
有志者事竟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阅十余岁
( 经过、经历 )
(2)竟不可得
( 终于、最后 )
(3)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4)不亦颠乎
( 颠倒、错乱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 带(冲)走呢?
示例一: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 不能想当然。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 牛,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 翘起的,所以画错了。
示例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 习,做生活的有心人。牧童天天放牛,注 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
示例三:要注意细节。戴嵩作为大画 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的位置画 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4. 河中石兽(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4. 河中石兽(含答案)

24河中石兽基础练习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àn),山门圮.(pǐ)于河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kǎn)穴C.棹.( zhuó)数小舟,曳.(yè)铁钯(pá)D.是非木杮(p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A.-寺临.河干临:靠近。

湮.于沙上湮:埋没。

B.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啮.沙为坎穴啮:冲刷。

C.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设置帐篷。

D.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

据理臆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3.下列语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B.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C.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啮沙为.坎穴C.闻之.笑日其反激之.力D.山门圮于.河当求之于.上流5.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字____,_____代学者、_____家。

提升练习1.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闻之.笑日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2.下列说法不符合课文内容的一项是( )A.寺僧按一般思维模式,认为水流会把石兽带往下游。

B.讲学家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认为石兽应在原地,只是“渐沉渐深”罢了。

C.老河兵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水流冲击石兽,就会冲走石兽下方的泥沙,使其出现坑洞,石兽就会倒入坑洞,长期这样“转转不已”,石兽就会往上游移动。

D.寺僧、讲学家、老河兵三方的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理论知识更重要。

《河中石兽》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亦颠.乎:②棹.数小舟: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渐沉渐深耳.:⑤尔辈不能究物理..:⑥二石兽并.沉焉:⑦阅.十余岁:⑧是.非木柿:⑨盖.石性坚重:⑩但.知其一:⑪求.石兽于水中:⑫转转不已.: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一词多义:之:①闻之笑曰: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③一老河兵闻之:④其反激之力: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众服为确论: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以为.顺流下矣:3、判断文言句式:①棹数小舟。

②一讲学家设(于)帐寺中。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求二石兽于水中。

⑤是非木杮。

⑥当求之于上流:⑦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⑧求之(于)地中:三、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24 河中石兽(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24 河中石兽(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24 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圮.于河() 棹.数小舟() 曳.() 铁钯.() 木杮.() 湮.于沙上() 啮.沙() 溯.流逆上() 臆.断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于河()(3)阅.十余岁()(4)求.石兽于水中()(5)竟.不可得()(6)曳.铁钯()(7)尔辈不能究.物理()(8)众服为确论..()(9)然则..天下之事()(10)可据理臆断..欤()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4.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D.(石兽)湮于沙上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7.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

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

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

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大言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

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

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

②,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

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经余门,劳而觞③之,力辞不饮而去。

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

”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

”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

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

”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

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意言词过度,实不曾活千岁。

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

”赵王乃叱.而赦之。

(取材于明代陆灼《艾子后语》)【注释】①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蛇身人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基础题1. 填空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字晓岚,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河干()山门圮于河()募金()棹数小舟()曳铁钯()是非木杮( ) 湮于沙上( ) 啮沙( )倒掷( ) 遂反溯流逆上矣( )( ) 可据理臆断欤( )( )3.解释家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圮 )( 并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曳)(4)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物理)(是 )(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岂)(为)(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7)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如是)(啮 )(8)求之下流,固颠( 固 )(9)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 )(10)然则天下之事(然则 )4.句子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3)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5)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能力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4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

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个推断只适用于本文,并不适用于所有落入河中的石头。

因为判断河中失石的位置,应该综合考察多方面的联系,如物体的质量、地面的质地、流水的冲击力以及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积累拓展三、背诵这篇课文。

点拨:可以结合人物的出场顺序和语言特点进行记忆背诵。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参考答案:1.经过,经历 2.终了,最后 3.事物的道理、规律 4.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五、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

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一老河兵闻.之……参考答案:1.追根究底;研精究微。

2.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3.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闻所未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课课练及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课课练及答案.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24河中石兽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pǐ)僧募.金重修(mù)B.一寺临河干.(gān) 棹.数小舟(zhào)C.是非木杮.(fèi) 湮.于沙上(yān)D.如是再啮.(chǐ) 遂反溯.流逆上矣(sù)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二石兽并.沉焉()(2)阅.十余岁()(3)但.知其一()(4)如.其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C.不亦颠.乎(精神失常)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5.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的位置做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老河兵得出的最终结论则为“”。

(请用原文内容填空)6.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河中石兽》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亦颠.乎:②棹.数小舟: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渐沉渐深耳.:⑤尔辈不能究物理..:⑥二石兽并.沉焉:⑦阅.十余岁:⑧是.非木柿:⑨盖.石性坚重:⑩但.知其一:⑪求.石兽于水中:⑫转转不已.: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一词多义:之:①闻之笑曰: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③一老河兵闻之:④其反激之力: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众服为确论: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以为.顺流下矣:3、判断文言句式:①棹数小舟。

②一讲学家设(于)帐寺中。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求二石兽于水中。

⑤是非木杮。

⑥当求之于上流:⑦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⑧求之(于)地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写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并概括主题。

参考答案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亦颠.乎:通假字,“颠”通“癫”,疯狂。

②棹.数小舟: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④渐沉渐深耳.:古今异义,古义:罢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1)》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1)》  含答案

24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yún)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曳.(yè) 铁钯.(pá)木杮.(fèi) 湮.于沙上(yān) 啮.沙(niè) 溯.流逆上(sù) 臆.断欤(yì)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靠近)(2)山门圮.于河(倒塌)(3)阅.十余岁(经过,经历)(4)求.石兽于水中(寻找)(5)竟.不可得(终了,最后)(6)曳.铁钯(拖)(7)尔辈不能究.物理(研究、探究)(8)众服为确论..(正确的言论)(9)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10)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最后一项为助词“的”。

)4.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C)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D.(石兽)湮于沙上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7.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示例:科技前沿、科学探秘、科学讲座、科学与生活、科学家的故事(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比较阅读(含答案 两大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比较阅读(含答案 两大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注]①瞑:同“眠”。

②陂(bēi):堤岸、湖边。

③薮(sǒu):湖泽通称。

④缊:乱麻绳。

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______(2)须其夜艾.艾:______(3)阴.布大网阴:______(4)叹其以诈相笼.笼: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与答案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与答案

《》可不是看完就完事了,看看下面的问题,先不看答案,你觉得你都会吗?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为什么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答:因为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动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运动的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推断。

2.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答:庙僧和讲学家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3.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在打捞石兽上的态度。

答:寺僧:虽然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4.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答:寺僧: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5.文中写到了两次“笑”,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1.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2.老河兵的“笑”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6.文章主旨
答:这则故事用庙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在何处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4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
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
推断过于绝对。

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个推断只适用于本文,并不适用于所有落入河中的石头。

因为判断河中失石的位置,应该综合考察多方面的联系,如物体的质量、地面的质地、流水的冲击力以及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积累拓展
三、背诵这篇课文。

点拨:可以结合人物的出场顺序和语言特点进行记忆背诵。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3.尔辈不能究物理
..。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参考答案:1.经过,经历 2.终了,最后 3.事物的道理、规律 4.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五、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

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
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一老河兵闻.之……
参考答案:1.追根究底;研精究微。

2.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3.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闻所未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