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预防控制策略
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预防控制策略在当今全球化和高度互联网时代,传染病成为了全球卫生安全的重要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通运输的便利,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变得更加快速和广泛。
在面对新兴病原体以及已知病原体变异后带来的挑战时,了解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1. 新兴传染病威胁新兴传染病指那些近年来出现或快速增加的具有较强致病能力和地理扩散能力的感染性疾病。
例如,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H5N1)、埃博拉出血热等。
这些新兴传染病往往由于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在初期阶段具有较高致死率。
2. 重新爆发的传统传染病某些传统传染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得到控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它们有可能重新爆发。
世界卫生组织将麻疹、结核病、霍乱等列为重新爆发可能性较大的传染病。
特别是麻疹,在一些地区的疫苗接种率下降的情况下,已经再次成为公共卫生关注重点。
3. 病原体耐药性增强随着抗生素使用和滥用的增加,很多传染病致病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这使得感染变得更加难以治疗,并增加了临床治愈的风险。
例如,耐药性结核病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
二、预防控制策略1. 加强监测和报告系统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对潜在传染病威胁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报告给国际卫生组织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2.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预防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是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政府和卫生组织应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了解。
包括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日常卫生习惯的普及,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在社区内的传播。
3. 强化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各国应落实并完善国家免疫规划,并加强对弱势群体(如儿童、老年人等)的定期接种工作。
此外,在面临新兴流行病和重新爆发传染病时,应及时调整并加大对相关疫苗的生产和供应。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
预防空气传播的主要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
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 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而 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常见于消化
道传染病和皮肤传染病。
接触传播的特点是容易在家庭、 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传播 ,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防控难度持续增加
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未知 性、突发性、传播速度快 等特点,给防控工作带来 极大挑战。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医疗资源不足
01
面对新发传染病,医疗资源可能面临严重不足,如床位、医护
人员、医疗设备等。
信息沟通不畅
02
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信息沟通可能
存在障碍,影响防控效果。
社会恐慌情绪
H7N9禽流感
2013年,我国上海市报告了全球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传播。我国政 府迅速采取了防控措施,包括关闭活禽市场、加强监测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疫情得到了 有效控制。
03
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与特 点
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如飞沫、气溶胶)进行传播。这种 传播方式常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和结核病等。
特点总结
新发传染病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广 泛性和危害性等特点,给人类健康和 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需 要根据不同病原体和传播途径采取相 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4
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疫苗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
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发传染病的爆发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与措施。
以下将从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医疗应急能力以及完善疫苗研发等方面,对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意识是防控新发传染病的基础和前提。
各国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普及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这既包括新发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与传染病相关的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国际合作新发传染病具有跨国传播的特点,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行动计划,分享信息和经验,加强病毒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共同研发和生产疫苗和药物,共同扩大疫苗和药物的生产能力,确保全球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提高医疗应急能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离不开医疗应急能力的提升。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的水平,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素养,增加医疗资源的储备和配置,提高医疗物资和药品的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确保在新发传染病爆发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控和救治。
四、完善疫苗研发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完善疫苗研发是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疫苗研发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药企的合作,共同进行新发传染病疫苗的研发工作。
同时,加强疫苗的质量监控和安全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
结语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药企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
只有通过加强公众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医疗应急能力和完善疫苗研发等多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保障全球公众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在人类与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我国在传染病防治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治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传染病防治管理的现状1.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卫生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传染病疫情。
2. 防控体系日益健全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基层组织等共同参与,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防控格局。
我国还建立了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实现对传染病疫情的实时监控。
3. 防控措施不断加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疫情监测、主动搜索、隔离治疗、疫苗接种等。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传染病疫情。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国充分发挥了制度优势,采取了严格的封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4. 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国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风险。
为提高疫苗接种率,我国政府加大了疫苗研发和生产力度,确保疫苗的供应和质量。
5. 公共卫生意识不断提高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发力,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我国还加大了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二、传染病防治管理存在的问题1. 病原体变异加快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病原体变异速度不断加快,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
例如,近年来出现的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这使得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21期目前,传染病的传染性不断增强,甚至超过当今医学研究范围,大部分新发传染病尚无现成疫苗,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加强对传染病的控制,必须对传染病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预防控制对策。
因此,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以及预防控制对策进行详细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发传染病概述新发传染病具有和常规传染病相同的特点,同时还有别于常规传染病。
与常规传染病相比,新发传染病的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十分广泛,致病原因多样化,且病情发展较快,因此往往无法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导致病死率很高。
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往身体里注入各种疫苗和服用药物,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病菌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药物环境,逐渐产生抗药性,或发生变异,产生新的病菌。
现代社会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于是外来病菌随人类移动到了新的区域,这个区域从来没有过这一类的病菌,因此人群缺乏免疫力,传染病就此快速扩散[1]。
与普通疾病不同的是,传染病具有特定的病原体和较强的传染性,而且还具有流行性及可预防性等特点。
非传染性疾病即使不经治疗,其危害一般也仅局限于患者本身,对患者周围人员及环境无明显影响。
而传染性疾病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患者的病情会逐渐恶化,而且由于疾病的传染性,会波及患者周围人员和环境,使大量人群感染,造成严重的危害。
造成传染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传染病缺乏足够的认识。
健康教育能及时地让人们掌握更多传染病知识,从而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对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意义重大[2]。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病原体种类多样性: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有多种,包括衣原体、病毒、螺旋体、朊毒体、细菌等。
另外,病原体的宿主种类也多种多样。
研究发现,很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与动物有一定的关联,75%左右的新发传染病为人兽共患疾病,比如猫抓病、马尔堡出血热、禽流感等。
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
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在面对新发传染病时,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与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控,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早期诊断
建立全面、及时的疫情监测系统,对可疑病例进行早期诊断和隔离,有效遏制病毒传播,降低感染率。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测能力和医
务人员的诊断水平,确保疫情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新发传染病具有全球性特点,跨国传播的风险较大。
各国应加强国
际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协同应对疫情挑战,减少病毒在
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三、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医疗资源储备水平。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机制,加强医疗队伍培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传染病爆发。
四、强化社会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提高公众
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素养。
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引导民众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五、加强科研攻关和疫苗研发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动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和药物治疗的突破。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加速疫苗研发和临
床试验,为有效防控新发传染病提供科学支撑。
在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过程中,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民众应该团结
一心,共同努力,科学防控,共同抗击疫情,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字数:375】。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新发传染病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佘长建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近30多年间,新出现和复出的传染病至少有40种,许多传染病威胁着世界1/2的人口。
因防治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已经绝迹或正在消除的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死灰复燃。
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的出现对人类构成新威胁。
与此同时,由于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许多防治传染病的抗生素在失去疗效,几种常用的治疗肺炎的药品因疗效锐减而被淘汰。
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还因为新药很少,无法填补失效药物留下的空白。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
进入2l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第一节、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
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自血病、手足口病等。
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
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
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
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
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对策及建议
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对策及建议一、现状1. 疫情形势的严峻性近年来,全球传染病疫情呈现出频发、多发、急发的特点。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疫情形势同样严峻。
从非典型肺炎到新型冠状病毒,再到霍乱、登革热、禽流感等,这些传染病时不时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和季节暴发和流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2. 防治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防治管理体系。
在法律法规方面,《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
在组织架构方面,国家、省、市、县四级传染病防治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格局。
3. 防控措施的有力有效面对严峻的传染病疫情形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
新冠疫情期间,我国迅速建立了涵盖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在内的疫情防控网络,实现了对疫情的快速响应、精准防控。
在疫苗接种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有效预防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
4.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的提升尽管我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仍有待提升。
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在疫情初期难以快速准确诊断和应对。
疫苗研发和生产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防控需求。
二、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公民的防治职责和义务,加强法制保障。
特别是针对新发传染病,要及时修订法律法规,为其防治工作提供法制依据。
2. 加强防治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四级传染病防治管理体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各级防疫机构的培训和演练,确保其在面对突发传染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
3.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传染病防治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认识,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防控技术水平。
要鼓励国内科研机构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传染病防治研究。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新发传染病的流行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新发传染病的现状以及相应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一、新发传染病的现状1. 全球新发传染病的增加趋势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发传染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例如,自2000年以来,鸟流感、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相继爆发,严重威胁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2. 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与此同时,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也使其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破坏力,很难被传统的防控手段有效控制。
二、新发传染病的防治策略1. 强化监测与预警对于新发传染病,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是防控的重要环节。
加强卫生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监测水平,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新发传染病疫情,减少疫情扩散的风险。
2. 健全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新发传染病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跨国传播的特点,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战略与方案,并及时分享疫情信息,提高防控效果。
4. 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与健康宣传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与健康宣传,提高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途径,普及卫生常识,提高公众的个人卫生意识,避免疫情在群众中的传播。
5. 积极研发和推广疫苗与药物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研发和创新,提高疫苗和药物的防控效力。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研力量的协同合作,开展新发传染病疫苗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三、总结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提高监测和预警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与健康宣传,发展疫苗和药物。
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随着现代交通和全球化的发展,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速度变得更加迅速。
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传染病防控工作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现状分析1. 传染病现状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多种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疟疾等。
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威胁性。
传染病的爆发不仅导致大量人员感染和死亡,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 传染病防控现状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各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相应的监测体系和应对机制,提高了对传染病的监控和控制能力。
同时,各国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的威胁。
然而,传染病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染病的新发现和变异形式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
其次,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经验和资源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防控措施效果不一。
此外,一些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公众意识不足、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二、应对策略1. 提高传染病监测能力传染病的早期监测和发现对于及时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因此,各国应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效率。
同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传染病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2. 加强国际合作传染病是跨国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各国可以通过共享疫情信息、技术支持等方式,加强合作,提高传染病防控的整体水平。
此外,各国还应建立起传染病疫苗和药物的共享机制,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调配资源。
3.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行动对于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和组织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宣传媒体、社区讲座等形式,传播科学的防控知识,提醒公众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4.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传染病的防控需要充足的医疗资源支持。
新发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
新发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新发传染病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处理和控制新发传染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处理方法以及在控制新发传染病方面的挑战和策略。
一、新发传染病的特点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类群体中突然出现并扩散的疾病,它与传统传染病不同,没有明确的疗法和预防措施。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未知病原体: 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通常是未知的,病原体的种类多样,造成的病情也不一样,这给疫情的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高度传染性: 新发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迅速在人群中传播。
由于人们对这类疾病缺乏免疫力,传染速度更为迅猛。
3. 临床表现多样化: 不同的新发传染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各异,有些疾病可导致重症甚至死亡。
这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困难。
二、处理新发传染病的方法对于新发传染病,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其快速传播和造成更大的危害。
以下是处理新发传染病的主要方法:1. 加强监测和报告: 必须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疾病数据。
只有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加强疫苗的研发: 针对新发传染病,研制相关的疫苗是防控的关键。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优先研发相关疫苗,以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3. 疫情传播管控: 一旦新发传染病爆发,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如实施隔离、封控、限制人员流动等,以减少疫情扩散速度。
4. 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新发传染病的知识,推动公众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倡导个人卫生习惯,并提供科学的防护建议,以降低感染风险。
三、控制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策略在处理和控制新发传染病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但也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克服这些挑战。
1. 跨界合作: 新发传染病常常不受国界限制,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分享信息、资源和技术,共同应对疫情。
传染病流行现状及新发传染病应对措施
2 挑战
快速应对、信息共享、人员保障和公众协作 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关键挑战。
加强基层预防医疗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
数据收集
建立数据库,收集并分析基层卫生数据。
2
培训与支持
提供培训和支持,提高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3
资源投入
增加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流行现状及新发传 染病应对措施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当前疫情,将介绍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新发传染病的特征和防疫策略,以及卫生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
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1 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2 分类
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的性质,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真菌性传染病。
当前传染病流行状况
病名 COVID-19 流感 登革热
人数 全球数百万人感染 每年全球感染超过1亿人 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
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1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
2
保持社交距离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3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新发传染病的特征和防疫策略
特征
新发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变异性,易引 起全球范围的流行。
防疫策略
及时检测和隔离病例,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 享。
卫生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
预案制定
根据卫生危机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预案执行
成立应急小组,负责应急情况的处理和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现状和挑战
1 现状
全球政府和卫生组织加强协作,但仍存在缺 乏实践经验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在当代社会,新发传染病的爆发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由于新发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死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新发传染病的现状入手,探讨相关的防治策略。
一、新发传染病的现状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是指近年来人类中首次出现的、或近年来引起重大暴发的疾病。
例如,非典型性肺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和埃博拉病毒等均属于新发传染病。
这些病毒具有强大的传染力,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到全球范围。
二、新发传染病的原因新发传染病的爆发通常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人员和货物的跨国流动,使得病毒也能够跨越国界传播。
其次,人口密集的城市化使病毒在人口集中的地区更容易传播。
再次,生态环境的破坏使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接触增加,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机会。
最后,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相对较差,缺乏有力的防治措施。
三、新发传染病的防治策略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爆发,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防治策略。
首先是强大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各国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进行预警。
其次是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应共享信息和协作研究,共同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此外,对于疫苗研发和生产也需进行全球合作。
同时,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健康教育的普及也十分重要。
公众应增加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了解,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四、新发传染病的挑战和前景新发传染病的防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病毒的变异性使得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变得困难。
此外,一些病毒对抗药物的抵抗性也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
另外,缺乏全球一体化的防治体系和合作机制也限制了新发传染病的防治效果。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防控经验的积累,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治能力日益提高。
科技的进步为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国际社会的合作也有望加强。
综上所述,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给全球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防止新发传染病的蔓延,国际社会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国际合作,普及健康教育等。
我国传染病的发展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传染病的发展现状与防治措施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传染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传染病的爆发不仅对个人健康构成威胁,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传染病的发展现状以及我们采取的防治措施。
第一部分:我国传染病的发展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传染病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新出现的传染病以及复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威胁。
以下是一些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传染病:1.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COVID-19自2019年底在武汉首次爆发以来迅速传播,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该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对我国和全球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2. 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在我国,结核病一直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成果,但结核病发病率仍较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
3.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我国艾滋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性接触和注射毒品导致的静脉药物传播。
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我国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和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个关键领域和措施:1. 公共卫生体系: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广泛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基础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部门积极监测和预警传染病爆发,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国通过国家免疫规划,推广和普及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许多传染病的传播。
3. 感染控制:我国加强了感染控制措施,例如提高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手卫生、消毒和医废管理等措施,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4.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我国开展了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新发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新发传染病及防控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凸显。
新发传染病是指最近出现或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重的特点。
为了有效防控新发传染病,本文将介绍其发病情况、传播特点,并分析防控策略,以期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新发传染病概述新发传染病主要包括埃博拉病毒、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等。
这些疾病往往由未知病原体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疫苗,新发传染病往往会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极大的挑战。
防控策略分析针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发现和隔离:对新发传染病进行及时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后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传播。
2、疫苗接种:开发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疫苗,并广泛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
3、药物治疗:对新发传染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并研发有效的药物,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4、社会措施: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新发传染病挑战。
策略选择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和危害,本文提出以下防控策略建议:1、完善监测系统: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以便及时发现并应对疫情。
2、加速疫苗研发和接种:对新发传染病疫苗的研发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广泛接种,以实现群体免疫。
3、加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医疗机构对疫情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强化社会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新发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防控经验分享,协同应对新发传染病挑战,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加强防控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防控新发传染病,我们需要完善监测系统、加强疫苗研发和接种、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强化社会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措施。
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新发传染病挑战。
广大人民大众应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遏制新发传染病的传播与危害,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佘长建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近30多年间,新出现和复出的传染病至少有40种,许多传染病威胁着世界1/2的人口。
因防治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已经绝迹或正在消除的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死灰复燃。
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的出现对人类构成新威胁。
与此同时,由于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许多防治传染病的抗生素在失去疗效,几种常用的治疗肺炎的药品因疗效锐减而被淘汰。
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还因为新药很少,无法填补失效药物留下的空白。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
进入2l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第一节、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
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自血病、手足口病等。
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
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
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
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
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传染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艾滋病、流感等。
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对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然而,虽然各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体系还不够完善。
许多国家在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疫情的发现和报告不及时,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
其次,传染病的防控力量薄弱。
一些国家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致使防控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
再次,公众的防护意识和素养有待提高。
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不仅依靠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努力,也需要公众自觉参与。
然而,一些人对传染病的认知不足,对个人防护措施不重视,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对策为了应对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各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
首先,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
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病例报告和信息通报,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传染病的流行。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传染病防控经验和信息,形成跨国合作的共识。
其次,增加传染病防控力量投入。
各国应该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提高医疗机构和人员的防控技术水平。
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传染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确保疫苗的供应和质量。
再次,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升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个人和社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加强对特定人群的教育,如农民工、留守儿童等,提高其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传染病的跨国传播。
传染病流行现状及新发传染病应对措施
学校应对新发传染病措施
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制定应急工作方案 培训和演练 监测工作 疫情处理
耐药结核病形势严峻,WHO估计活动性肺结核2000万人, 每年有870万新发病例,死亡140万,63万多耐药,60% 在中、印、巴、俄、南非,我国2012年130万人新感染, 居传染病首位,感染HIV风险增加30倍。
我国寄生虫疾病谱正在变化,2013年海峡大会召开, 目前新发现和再现寄生虫病正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广州管园线虫、华支睾,亚洲带绦、问题较多。
3 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研究
✓ 改进识别新发传染病的手段; ✓ 了解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准确预警; 4 针对新发传染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
大依法防治的力度,
✓ 通过开展流行病学研究,阐明新传染病 的流行环节、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 为制定防制对策及措施提供依据。
5 重视公众教育和信息沟通
✓ 开展公共卫生与新闻学、传播学多学科 研究,以应对传染病爆发时所造成的社 会恐慌。
4、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建议
1 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网络,确保及时识别疫情及防控策略 迅速实施
✓ 监测网络应该对信息进行连续系统的收集分析。 ✓ 卫生部要从组织体系、人员、设备、技术能力等方面提
高监测新传染病的能力, ✓ 注重症状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新传染源或新的病原
体以及影响因素, 2 改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 加强公卫医师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 培养决策分析能力、现场工作能力 ✓ 面对新发疫情能采取合理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鼠疫:首次记录于公元六世纪,由鼠的寄生虫—跳蚤 传播给人类,死亡率30-100%,第一次出现就几乎遍及 全世界。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分析
新发传染病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佘长建自20世纪 70年代起至 90年代的近 30多年间,新出现和复出的传染病至少有 40种,许多传染病威胁着世界 1/2 的人口。
因防治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已经绝迹或正在消除的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死灰复燃。
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的出现对人类构成新威胁。
与此同时,由于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许多防治传染病的抗生素在失去疗效,几种常用的治疗肺炎的药品因疗效锐减而被淘汰。
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还因为新药很少,无法填补失效药物留下的空白。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
进入 2l 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 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 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第一节、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EID) 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 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一般将 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
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自血病、手足口病等。
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
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 H1N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艾滋病 (AIDS) 等。
近30年来新发 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 20多种。
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王金华1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甘肃兰州730000近30年许多新出现的传染病(emergen disease )病原的出现及旧有传染病(Re-emergen disease )在全球范围内复活,使得传染病重新成为极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5年全球死亡的5 200万人中有1 700万人死于各类传染病,占死亡总人数的32·7%[1]。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道》中惊呼:“全球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WHO呼吁国际社会增加资金投入,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应首先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国家和国际对传染病的监督;制定针对新出现和再度出现的传染病的预防战略;对突发的严重疾病迅速做出反应。
强调,人类在同传染病作斗争中的首要任务应是减少贫困,促进发展。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
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3]。
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白血病等。
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
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
目前全球表现为新传染病和传统传染病交替并存的格局,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
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
目前流行于中国的新发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O139霍乱、军团菌病、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隐孢子虫感染腹泻、汉赛巴通体感染的猫抓病、禽流感、SARS、甲型H1N1流感等。
国外有报道,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人类克雅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沙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等。
目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如全球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变、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人口流动、不良的行为方式等促进了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扩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发传染病及病原体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提高[4],使新发传染病在全球的不断爆发流行成为可能。
2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2.1 人兽共患性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发现, 60. 3%为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中71.8%由野生动物传播引起,如AIDS、埃博拉病毒等,新发传染病中约3/4为人兽共患病[5],近年来出现的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要新发传染病也均为人兽共患传染病。
2.2 细菌及病毒为主导病原体分析发现, 54. 3%的新发传染病为细菌及发疹伤寒等的病原体引起;认为新发传染病多为病毒引起,细菌及病毒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大及速度加快使得新发病原体不断增加,新发传染病的流行成为可能[6]。
2.3 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AIDS自1981年发现首例病例以来,至2006年5月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感染人数达6 500万人,累计死亡2 500万人,其中以非洲最为严重[7]。
SARS、人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均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全球大流行。
2.4 不确定性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的传播规律认识不足,而且缺乏基线资料评估,因此在对其流行趋势进行判断以及采取控制措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8]。
例如,在我国报告的传染病疫情中,约60%因没有病原学证据,而被定义为不明原因疾病[9]。
3 影响新发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人类传染病在进入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之所以能够死灰复燃,特别是20多年来,全球范围出现的一系列新的传染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
3.1 病原体与传播媒介耐药性的日益增强,加大了防治难度。
抗药性菌株的流行有可能使医学的进步产生倒退。
许多病毒表现出高的突变率,能够迅速进化产生新的变异株。
3.2 全球气候变暖扩大了传染病的分布范围。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道,近年来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幅度是最近一万年所未有过的。
再由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效应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传染病传染的影响。
3.3 日益发展的都市化倾向、人口爆炸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促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
,另外开垦荒地、砍伐森林和修筑水坝等人类活动常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和严重。
3.4全球旅游事业的急剧发展旅游人数的迅猛增加,航运速度的不断增快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
4 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4.1 艾滋病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晚期临床阶段。
1981年,艾滋病首次作为一个临床实体被发现, HIV 相关机会性感染严重程度或肿瘤与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程度直接相关。
4.2 埃博拉出血热全称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也叫埃博拉-马尔堡病毒病、非洲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常突然发热、乏力、肌痛和头痛,继之出现咽炎、呕吐、腹泻和斑丘疹。
在重症和致死性病例,发生出血常伴肝损害、肾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休克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
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毒是属于丝状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因该病毒首次分离于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域而得名。
4.3 SARS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胃肠道症状(但在感染者中的比例尚不清楚)。
SARS首次被发现于2003年2月。
病原体是冠状病毒,2002年11月在人群中出现。
4.4 人禽流感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在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
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兰、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及我国相继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
4.5 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2009年4月30日,WHO、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
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5 新发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各国及全球的人群健康及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其流行特点决定了对其应采用不同于其他疾病的防控策略,新时期制定有效联动的防控策略对于控制和阻断其流行,保障人群健康及世界经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1 建立有效的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预警早期发现新发传染病暴发性流行的先兆。
5.2 建立和完善全球联动的防控信息平台新发传染病的全球化特点要求世界各国要共同应对,各国应及时沟通新发传染病疫情,共享防控经验,防范疫情的大面积扩散。
加强传染病的疫情交流,对局域传染病可能的扩散传播风险进行评估,对其他区域出现的本区域传染病应加强协作控制,建立全球传染病的防控信息平台和专家库,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形成有效的联动网络。
5.3 加强基础研究及技术物质人员储备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基础研究,可以为再次发生提供技术分析保证,节约新病原体识别、确定时间和提高疫情控制和处理效率;建立技术物质人员储备机制,并注重战略级别人员技术的发展,强化现有的常规力量,可以为应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奠定基础,为控制新发传染病提供有力的保证。
5.4 保持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是控制和减少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根本方法,各国应制定维持生态平衡的政策和法规,保护自然环境及动物,从而在源头上阻止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5.5开展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如何预防新发传染病的措施及方法; 积极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6 参考文献[1] 2 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6,1-62·[2]相洪琴.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与控制策略[J].国外医学情报, 2006,27(12): 12-14, 16.[3]谢学勤,高建华,杨晓英,等.当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J].首都公共卫生, 2007, 1(5): 205-206.[4]郭存三,苏万年,魏文杰.当前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面临的新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 1998, 32(4): 198-200.[5]林健东,杨北兵.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应对策略[J].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4): 597-598.[6]李劲松.新病毒性传染病的出现及预防对策[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0, 28(1): 73-76.[7]吴秉仁. 20年来新发现的一些传染病[ J].内蒙古医学,2000, 32(5): 366-369.[8]秦艳.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与控制分析[J].内科, 2007, 2(5): 792-796.[9]洪涛,王健伟.我国传染病防治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实用内科,2003, 23(12): 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