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陶瓷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兴陶瓷简史

宜兴陶瓷公司

编者按:日前,从宜兴市档案局获得一九七八年版《宜兴陶瓷简史》,觉得甚有价值,故我们分期刊出,供大家参考。

前言

为了认真总结宜兴陶瓷生产发展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古代制陶技术的优秀传统,为高速度发展我国现代陶瓷工业服务。我们根据中国硅酸盐学会关于组织编写《中国陶瓷发展史》一书的意见,经江苏省轻工业局同志,决定编写《宜兴陶瓷简史》这本书。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开始的。在编写过程中,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以唯物史观批判唯心史观,突击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和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在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了工人、教师、干部三结合写书的方向。编写小组深入厂、矿、街边、农村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并在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历史系的指导下,发动群众开展了古代窑址的普查工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性资料,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编写任务。

本书编写小组的成员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扬辰亚老师,宜兴陶瓷公司蒋蕃、刘勉之、李壮大、吴永某、陈知冰等同志。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六十多名师生开门办学期间写成第一稿的基础上,由杨振亚、贺盘发、李壮大三位同志执笔,反复修改而成。最后,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蒋赞初同志校阅。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南京、上海、苏州、常州、扬州、镇江等地文博部门的大力协助,为本书提供了有关宜兴陶瓷史料。科学测定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宜兴陶瓷研究所的大力协同。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的政治水平还不同,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文物的科学检验很不全面,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热忱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

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

一九七八年三月

第一章宜兴陶瓷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宜兴的历史地理概况及陶瓷的起源

一宜兴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

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之一。它位于江苏南部,东濒波光滟滟的太湖与苏州相望;南与浙、皖两省交界,地势险要;西邻溧阳,北临武进、金坛两县。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山水秀丽,土地肥沃,堪称美庶江南的鱼米之乡。

“全县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平原,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属太湖平原的一部分。”在河湖两岸冲积平原上,“既可发展农业,还有渔捞舟楫之利。山区则盛产陶土和竹木薪炭,更为发展制陶业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宜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已经有了从事农业和制陶业

的原始居民。”宜兴古属扬州。最早的名字叫荆溪,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荆溪又改属越国。战国时,楚威王大败越兵,越国臣服于楚,荆溪也就成为楚地。秦统一

阳羡”之称。三国时代,孙吴在江东建立了政权,阳羡属吴。早在秦汉时即有故城,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改筑城垣,晋永兴(公元304~306年)时,又移置今南门外。西晋末年改为义兴郡,封给当时江南大族周玘(音纪,前将军周处的儿子),以奖励他维护西晋腐朽王朝的“功绩”。六朝时期,义兴先后属扬州和南徐州。隋唐以后,则统属于常州

府(路)。唐高祖武德二年至七年,曾别名“鹅州”。

分为荆溪、宜兴二县。辛亥革命以后,又合并为宜兴县(引自《重刊宜兴县旧志》

卷一:“沿革”)。

县境西南重岭叠障,东部和北部地势平坦;中部低洼,东北两部河流交错,而汇集于太湖。全县丘陵面积约六百余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五。山势一般海拔二、三百公尺,高峰在五百公尺以上。高山多为石英岩构成,低丘则多为石灰岩层。因此,有些山中极易形成岩溶洞。所以,宜兴的善卷、张公两洞,以其洞景奇绝而著称江南。横亘在县境西南部的铜官山、章山、国山等山脉,是天目山的支脉。铜官山一名“君山”,其中以香炉峰(又名鹅头峰)为主峰,海拔五百二十七公尺,其间盛产白泥、甲泥等多种陶土原料。龙池山脉北与铜官山相接,东迄兰山(太湖滨),其间多产白泥。太华山海拔五百零五公尺,东起太湖、南至庙基山。以上为宜兴县境内的三条主要山脉。此外,还有鼎山、蜀山,在县城东南约十余公里。蜀山,古称“独山”,北宋时苏轼(东坡)曾寓居独山,因其一峰屹立,水环其麓“以似蜀中风景改名此山”为“蜀山”。鼎蜀镇,因主要包括鼎山、蜀山还有汤渡等地而得名。黄龙山,紧靠鼎山北侧,蕴藏丰富的陶土资源。青龙山,在鼎山西北端,与黄龙山相毗连,盛产石灰石,是陶瓷、水泥及建材工业的重要原料。南山,位于鼎蜀镇以南,相距仅三公里,海拔一百八十余公尺。均山(一名“军山”),在南山西侧,海拔近九十公尺。石灰山在鼎山以西约三公里。还有西洋渚,位于张渚镇以西,源出于太华山脉,距县城西南约四十余公里。

宜兴的水运交通亦极方便,东境百里有七十四溪之水,汇汇流太湖而入江海。西溪一名西■(■即湖泊),在县西关外,凡广德、溧阳、金坛及本县西南诸山之水,总汇于此,流贯城中入东溪(一名“东■”)而汇入太湖。境内河渠近百条,其中与陶瓷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有荆溪、武宜运河、蠡河等三条干线。荆溪河西由溧阳入境,自西向东横贯宜兴全境,并与由南而北的大小河流交纵,上通芜湖,东流太湖。蠡河是沟通鼎蜀镇南北水运的一条大河。它与东西流向的荆溪河交叉,北通运河和长江。因此,鼎蜀镇的陶瓷器多由蠡河运出,可达许多省市和广大农村,尽管解放以来修筑了许多条公路,可是陶瓷产品的输出,还是多靠水上交通。

二得天独厚的陶瓷资源

宜兴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还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经有关地质部门的多次普查勘探,现已基本上摸清了宜兴地区陶土资源的分布的状况。宜兴地区陶土蕴藏量极为丰富,仅在大潮山、兰山、南山、黄龙山等地,即达“千亿吨以上”,这是宜兴陶业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还发现了藏量较大、质量较好的茗岭瓷土矿,“为今后发展细瓷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主要的陶土资源有以下几种:

一、白泥:产于兰山、大潮山“白泥场”一带,其蕴藏量约在二百多万吨,颜色有灰白、桃红、象牙色等数种,泥呈多层状及块状。地质构造为上泥盆统五群下部。主要矿物为水云母、绢云母及石英碎屑等,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结合力,烧成范围较宽。是制作砂锅等白货产品的主要原料。

二、嫩泥:也称黄泥,产于川埠西山、红庙、赵庄等地。蕴藏量较为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