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国古大陆的形成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交错层—水平层理)→滨浅海环
境(串岭沟组:以紫红、灰绿、黑
色页岩为主,含鲕状或肾状赤铁矿
层)→水体极浅的泥质碳酸盐岩潮
坪环境(团山子组:以杂色砂质白
云岩为主,含叠层石礁,常含食盐
假晶及泥裂等暴露标志)。
b、 第二个旋回 大红峪组→高于庄
组:本剖面两组为整合接
触,区域上大红峪组形成
超覆。
由滨海环境(大红峪组下部: 具大型斜层理和波痕的钙质砂岩)
1、氨基酸、脂肪酸等为早期生命物质; 2、叠层石:由沉积作用和兰绿藻共同组成; 3、炭质体:包括球形,丝状和杆状体。 太古宙经历了由原始生命的出现(脂肪、蛋白质, 无细胞结构的原生体)到原始单细胞生物出现的漫长 演化历史,以原始单细胞生物为特征。
美国W.Schopf1941年底月17日在澳大利亚西北顶峰35亿年燧石层中发 现最古老的蓝绿藻化石。
分布范围:在早太古代地层分布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主要见于 北部和中部,时限29-34亿年。
冀东地区迁西群
迁西群:为各种片麻岩、麻粒岩和角闪
岩组成.由两个旋回组成,每个旋回的
原岩自下而上由中基性火山岩-中酸性 火山岩、凝灰岩-磁铁石英岩及泥质岩
组成。
①分布范围扩大,表壳岩不断增加; ②基、中基性火山岩占很大比例,主要 成分为拉斑玄武岩,是中太古代造壳运 动的重要事件;
二)、元古宙生物界概况
元古宙是菌藻类繁盛的时代,因此称菌藻类 的时代。 1) 微古植物(疑源类):单细胞菌藻类植物体, 为各种类型的孢子和残体的总称。
海洋:菌、藻类的时代
B、叠层石:
由兰绿藻、细菌及其生命活动的遗迹共同构成的一种 生物—沉积结构。 根据Pt2~Pt3(含震旦纪)在纵向剖面上的分布 规律划分出了五个叠层石组合。其中组合1-4为Pt2;组合 5为Pt3。
布局限,由黑、灰绿色伊利
石页岩夹砂岩透镜体组成,
代表滨海潮坪环境;
b、龙山组:以纯净的含
海绿石石英砂岩超覆其上
(在区域上可覆于下伏地层 的不同层位之上),代表了 滨海潮坪至亚浅海(潮下带) 沉积环境(反映了华北北部 准平原化的地势);
c、景儿峪组: 为豆绿色薄板状泥 灰岩及薄层灰岩,反映了亚 浅海---浅海环境。 蓟县运动发生,华北板 块大面积海退,上升为陆, 遭到风化剥蚀,∈1不整合 覆于其上,该区缺失Z沉积。 Z仅限于郯—庐断裂以东地
陡山沱组(Z2d)磷矿中的藻类化石
陡山沱组(Z2d)磷矿中的藻类化石
E、伊迪卡拉动物群
产于澳大利亚南部伊迪卡拉山庞德石英砂岩 (630Ma),为软躯体的印痕化石,多为腔肠、环节、 节肢动物等后生动物,也有人认为是单细胞的聚 合体。分布在澳、中、美、俄等10多国。
A
Unusual Preservation: Ediacaran Preservation
隆起和变质,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形-原 地台.其上覆地层已属似盖层性质的沉 积.
• 3.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似盖层形成期
主要分布于三个沉积区 A、燕山海槽:下降强烈,堆积厚度大于万米 的板块内部裂陷槽沉降带。 B、豫西陆棚海:向南与秦岭海槽相连接。板 内和边缘裂陷槽都有发育。 C、胶辽河淮海槽:辽南--胶东至淮南。自新 元古代接受沉积,至震旦纪强烈下沉。 中新元古界的典型剖面在河北蓟县,剖面处于 燕山海槽的中央地带。
的白云岩为主,富含叠层石,厚度
变化大,具竹叶状构造及由钙质到
硅质的韵律状复理石沉积特征)。
b、第二个旋回:洪水庄组→ 铁岭组构成的残留盆地(分布范围 和厚度变小) 由残留盆地的较还原静水盆地 (洪水庄组:以暗灰、黒色粉砂岩 和页岩为主,纹层状水平层理发育, 富含炭质、铁质等)→水体更浅的 滨一浅海沉积环境《铁岭组:以富 含叠层石礁的白云岩为主(滨海), 含海绿石(浅海)》。
太古 宙主要分 布于华北 北部及中 部。
1.太古代陆核的形成
1)华北地区的下太古界 (曹庄岩系) 分布范围局限,仅见于冀 东迁安及辽吉地区的北带。 年龄在34.7-37.2亿年之间 (锆石Pb/Pb测定),是经过搬 运的陆源岩系。因此,这套岩 石应来自更老的古陆。为我国 出露最老的表壳岩石。
二)华北地区的中太古界
莲沱组沉积不整合于崆岭群变质岩群或黄陵花 崗岩之上。
南沱组:以暗绿、
紫红色砂泥质杂砾岩为 主,为大陆冰川沉积的
一、中国的震旦系及地史特征
分布范围广泛,北部地区多出露于华北和塔里木板块的边 缘,南部的华南地区分布最广。
一)扬子板块震旦纪地 史特征
1、峡东震旦纪剖面及 其分析(重点)
(1)地层剖面介绍:
莲沱组(部分学者建议划归新 原古界) :上部为细砂岩、页岩 夹凝灰岩,以紫红色页岩为主(滨 海);下部以砾岩和长石石英砂岩 为主,呈棕紫色,具交错层和干裂 (河湖)。
脉被下寒武统所截切。
二)杨子板块的形成历史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的南部广大地区。 多年来一直认为扬子板块缺乏Pt1和Ar的地层。但 近年来在扬子板块的核心部位的四川盆地周边测得一 批较老的年龄数据,如四川盆地东北缘的崆岭群大于 20亿年;西南缘的川西康定群也大于20亿年;川西会 理及云南未易等地的河口群测得17-19亿年的变质年 龄;盆地内部基底航磁资料显示与周边有相似的异常, 表明扬子板块的核部是由大于17亿年的Pt1及Ar3基底 构成。
Dickinsonia
Charniodiscus
Kimberella: An Ediacaran bilaterian (Fedonkin and Waggoner, 1997)
Ediacaran Fossils: Soft tissue preserved as cast and molds in sandstones, occur worldwide
C、晚元古代青白口 群:
分布更为局限, 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东
部,郯庐断裂以西分布 局限,沉积类型接近于
真正的盖层。
该群与下伏蓟县群铁 岭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这一风化面为芹峪抬升运
动所致,该运动发生于10 亿年,使华北板块整体抬 升为陆,并在铁岭组顶部 形成湿热气候条件下的铁
风化壳。
a、下部的下马岭组:分
•河北蓟县剖面 河北蓟县的中上 元古代地层发育完 整,接触关系清楚, 生物化石丰富多彩, 是全球罕见的连续 剖面。其地层序列 和剖面发育特征介 绍如下:
剖面介绍
该剖面包括长城群、蓟县群和青
白口群,缺失震旦系,厚约9200m。
不整合覆于Ar马兰峪变质杂岩之上
(吕梁运动主幕),以平行或微角度
不整合伏于下寒武统之下(蓟县运
1.扬子板块形成史
• 扬子板块的中、新元古代发育一套似 盖层沉积. • 1)滇东地区 昆阳群发育特点:厚度较小,碳酸盐岩增 多,中下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属大陆板块活 动较弱的裂谷盆底沉积,有似盖层的特 征. • 与川西的会理群相当. • 可与北方蓟县长城群上部和蓟县群对比。
2)鄂西地区
神农架群:时代为Pt2,
③硅铁岩类分布较广,是铁矿床形成的
主要时代之一。
五台一太三)华北地区的上太古界(Ar3) 行区 五台-太行地区
晚太古代地层自下而上由阜 平群、龙泉关组组成.主要以各种 片麻岩为主.原岩为基-中酸性火 山岩、火山碎岩和碳酸岩等组 成.变质年龄为避免800-25 00Ma.
阜平群运动(2600- 2500Ma):使得上述地
区。
• wk.baidu.com县运动及其影响:
发生于青白口期末期,命名于河北蓟县;
导致了华北板块北部地区又一次抬升,遭受长期 风化剥蚀,使早寒武世地层以平行不整合直接覆
于上,局部地区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可以见到下寒武统底部红色砂岩贯入景儿峪组泥 灰岩裂隙中的现象;
并伴有岩浆侵入活动,侵入于景儿峪组的煌斑岩
(大红峪组上部:玄武岩和火山角
砾岩)→广海碳酸盐岩(高于庄 组为代表:以白云岩为主,含硅质 条带和锰,顶部含沥青质,具冲刷 面及交错层,构成了Pt2的最大一
次海侵期)。
B、 蓟县群也具有两大沉积旋 回: a 、第一个旋回:杨庄组 -雾迷山组构成:
滨海潮坪(杨庄组:以淡红、 灰色泥质白云岩为主,厚度小,分 布不稳定,远离本剖面则尖灭,使 雾迷山组直接超覆于长城群之上) →滨海至浅海斜坡的复杂地形环境 (雾迷山组:以含硅质条带和团块
层发生褶皱变质,扩大了古太古代 结晶基地的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 形成了太古代陆核.

2.古元古代原地台的形成时期
古元古代是板块的定型重要时期.华北板块以山西
五台山发育良好,自下而可分为五台群和滹沱群:
五台群: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群,总厚大于7000m.不整 合于太古宇之上,为一套中低变质的变质岩. 五台运动(2300-2200Ma):使得五台群及其相当 的地层发生褶皱变质,形成了华北大陆板块的雏形. 滹沱群:不整合于五台群或更老地层之上,进一步分为豆 村、东冶、郭家寨三个亚群,它们之间均为不整合分 隔.它们的原岩为碎岩粘土岩和富含叠层石的富镁碳酸岩
伊迪卡拉动物群(由左至右):海笔状生物(Charniodiscus)、 Yorgia和Kimberella。
三、中国主要大陆的形成
前寒武纪地史是古大陆的形成历 史.中国几个重要板块都是在元古代 后期形成,震旦纪之前定型.
一)华北板块的形成历史
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北为华北和 塔里木地区,以南称华南区。
2.扬子板块边缘
• 扬子板块西侧和东南缘及下扬子地区 中上元古界多以活动类型的火山岩和深海 沉积为主,晋宁运动(850-800Ma) 使得上述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发生褶皱变 质,与扬子古板块一起,构成了稳定区,从 而形成了稳定的扬子大陆板块.
四、中国 震旦纪(SINIAN) 地史

震旦一词是我国的古称,时限:8-5.7亿年, 延续了2.3亿年。 • 震旦纪在地史时期的特殊位臵 • 1、所有大型稳定板块、中间地块已经形成,在 板块内部震旦系呈盖层沉积而更接近于古生代, 故有人称古生界的第一系; • 2、生物界已出现丰富的裸露无壳动物和少量有 壳动物化石,据此也应归入古生代,但因化石分 布局限,保存较古生代少,不足以建阶建带,故 而暂归入元古宙晚期.
与标准剖面长城群上部 和蓟县群相当。以含叠 层石的碳酸盐岩沉积为 主,夹板岩和砂岩.
马槽园组:时代为Pt3晚
期,与青白口群上部对 比。主要由砾岩、砂砾 岩及少量板岩为主。代 表滨浅海环境。接触关 系见表6—2。

上述几个群分别代表了扬子地块的地 史演化特征,都具有似盖层的性质,即都 没有达到稳定状态,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动 性。 • 晋宁运动(850-800Ma)使板块 内地层部褶皱变质,元古宙地层与上覆震 旦系呈角度不正合接触,至此次才使扬子 区固结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
动);Pt2与Pt3之间为一侵蚀面,称
芹峪抬升;其地层划分介绍如下(见
图):
剖面分析 Pt2包括长城群和蓟县
群,它们构成了一个巨大
沉积旋回(海进→海退), 长城群和蓟县群又分为两 个沉积旋回。其地史特征 介绍如下:
A、长城群:
a、第一个旋回,常州 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 组:
自下而上分别为山间急流、准 平原河流→河口、滨海海湾环境 (河流-滨海)常州沟组:砂岩中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组合5 组合5
组合1—2: 喀什叠 层 石(包括下图7)
组合1—2:莱特叠 层 石
组合3:锥 叠 层石
C、其它类型的藻类 如:乔尔藻、龙
凤山藻、小履藻等,
为大型宏观藻类化石。 D、遗迹化石:15亿年 左右的Pt2。
Chuaria (乔尔藻)Pt3
在湖北 宜昌上 震旦统 陡山沱 组磷矿 岩中发 现的丰 富藻类 生物化 石.
第九章 中国古大陆的形成 和生物记录
太阳系各天体形成于45-46亿年前。 地球上现知最早的地质记录形成于38亿 年之前,可作为地质作用的地质历史时 期的开始。从38亿年到寒武纪初(5.45 亿年)之间的时间称为前寒武纪。
一、前寒武时代划分
二、生物界概况
一)太古宙的生物证据:
目前仅发现三种类型:
组成.
吕梁运动
• 发生在古元古代后期,分两幕:Ⅰ幕 • (主幕):发生在1850Ma左右,它使古元古 代后期的主体地层(豆村、东冶亚群)遭受褶 皱,区域变质和广泛的岩浆侵入.Ⅰ幕后的 郭家寨亚群及其相当的地层实际上已是山前和山 间盆地的磨拉石堆积.大约在案1750Ma发生 了吕梁运动Ⅱ期,使上述磨拉石堆积也发生褶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