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历史课文,讲解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历史课文,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历史课,通常会讲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或者人物。
下面将对这节历史课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知识。
第一课的主要内容通常会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比如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等。
在这节课中,老师会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他们了解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在历史课上,我们通常会学习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商朝的兴起、秦始皇的统一、三国时期的战乱、唐朝的开放与繁荣等。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更替、社会制度的演变以及文化传承与革新等重要内容。
除了历史事件,我们还会学习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孔子、汉武帝、玄武门之变中明永明等。
这些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整个历史进程的发展和走向。
在学习历史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相关事件和人物的故事,还要理解其中隐藏的历史规律和道理。
比如通过学习三国时期的战乱,我们可以了解到弱肉强食的社会竞争现象,通过学习秦始皇的统一,我们可以理解到统一一统疆域的重要性。
历史课还会教会我们一些重要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
比如学会对历史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会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以指导当下的行动等。
通过学习历史课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常识和历史素养。
历史课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历史兴趣和研究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历史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课文,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培养历史兴趣,拓展历史视野,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历史课上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是历史课,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第一课皇权下的秩序第1课时lesson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掌握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理解变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认识变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变法的关系。
2.变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吗?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比较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分析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变法的原因和影响。
共同点: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改革税制,实行土地税;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不同点:各国变法的内容和力度不同,如齐国的管仲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原因:社会变革的推动,各国为了争夺霸权,纷纷进行变法。
影响:变法使各国政治、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四、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对当时社会有哪些影响?五、案例分析1.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让学生从商鞅变法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变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六、课堂小结2.强调变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整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第2课时lesson2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朝的统一意义。
2.理解秦朝的统一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教案
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 七年级 ) 班( 35——37 ) 课 时 第( 1 )课时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 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 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 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 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Fra bibliotek板 书 设
计
作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课时练第一课 业
课
后
记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 方 法 学 法 指 导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1、隋初经济的繁荣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课本和电子白板 综合比较法 分析法 比较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一、走进历史:从公元 581 年隋朝建立,到 907 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 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 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学 习本课你将得到启示。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略讲隋代周的过程: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 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朝建立的简况如下: (1)、 时间:581 年 (2)、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3)、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 年 展现 “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 南北重归统一” 的演变图, 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 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 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 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 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 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出示两组数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第1课教学设计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入新课】同学们,昨晚老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南北朝时期兵荒马乱的年代,并且做了杨坚的军师。
这时,杨坚正在问策与我。
设计意图:在上课伊始,通过情境的设置,既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渴望。
【讲授新课】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环节为“问策之废周建隋”。
第二环节为“问策之灭陈一统天下”。
第三环节为“问策之开皇之治”。
第四环节为“问策之大运河的开凿”。
一、问策之废周建隋[提出问题1]杨坚该不该废周建隋?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不该,因为这样做有违君臣礼仪,是大逆不道。
生2:应该,因为当时北周的皇帝年仅8岁,皇位能者居之。
[提出问题2]杨坚是不是“能者”呢?请看《资治通鉴》对杨坚的评价“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其自奉养,务为俭素。
”设计意图:提供史料让学生学会分析,从史料中了解杨坚其人,增加教学内容的可信度。
教师过渡:杨坚是位贤才,他爱民如子,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我们认为他应该废周建隋。
[提出问题3]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北朝后期北方存在两个并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在南方是陈。
生2: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北周末年,年仅8岁的周静帝即位,大权落到了外戚杨坚手中。
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明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问策之灭陈一统天下[提出问题1]隋为什么灭陈?怎样灭陈?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材料,分析隋灭陈,统一全国的原因。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学生知识面较窄,尤其是历史知识,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于电视剧。错误的历史信息接收较多,为教学增加了难度。但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亲身体验。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教师要恰当的对学生组织引导,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另外在教学中,应多使用地图,分组探究,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2、利用《隋朝大运河》地图,了解它的南北起止点、中心及由哪四段组成,另外从大运的概况让学生认识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学生看书议论回答问题。
2、学生看地图回答问题。
1、使学生培养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P11活动探究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再派学生代表发言。
工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作者及工作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整个教学环节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一课,很关键。本课主要讲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通过学习,让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1、表现:利用多媒体作具体描述。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1、同学们通过图表比较隋初与隋唐时人口、垦田、粮仓进行比较。
2、分小组活动,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历史七下第一课
二、大运河的开通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 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 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 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 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 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 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 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蜀 吴
东晋
这种分裂局面什么时候结束的?
隋
一、南北重归统一 ——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东魏 北齐 北周
(581年)
北朝:北魏
西魏
隋朝 (589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总的发展趋势
政权分立
全国统一
一、南北重归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 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今北京)
永济渠
通济渠
洛阳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隋朝开凿大运河表
时间
河段
征发民夫
605年 605年
608年 610年
通济渠 邗沟
永济渠 江南河
100余万 10余万
100余万 10余万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北京)
海河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长 安 洛阳 黄河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江都(扬州) 长江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建立 (1)背景: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2)时间:581年 (3)都城:长安 (4)建立者:杨坚,即隋文帝。 2、统一南北 (1)时间:589年 (2)概况: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 北重归统一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课题是"历史的起源"。
下面是一份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字数超过500字。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过去经历和事件的记录与研究。
了解历史的起源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传承以及个体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什么是历史的起源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的起源。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起源于大约250万年前的非洲。
古人类从穴居生活逐渐进化,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狩猎采集,过着游牧生活。
经过一系列漫长的演变,约6000年前,人类开始了农耕文明的发展,也是人类历史的起源。
在农耕文明的时期,人类开始固定居住,形成了群体化的社会。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逐渐出现了农业、手工业、贸易等不同的生产形式。
人们开始分工合作,农田和房屋不再是个体的私有财产,开始有了“公有”和“个人”的概念。
农产品的多余也引发了贸易的出现,人们开始交换物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交易逐渐演化为货币经济,这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货币的出现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这也间接导致了城市的出现,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中。
城市化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开始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如农民、奴隶、工匠、商人等。
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也随之出现。
同时,不同文化、宗教的碰撞与融合也给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历史的起源不仅包括社会经济的变革,也包括文化的传承。
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通过文字的使用,人类可以更加准确地记录过去的经历和事件,使得历史的研究更为深入。
同时,历史的起源还与科技的创新密切相关。
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械装置,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知识的传播,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
这些科技的突破为历史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说课稿
第1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接下来,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实,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具有开篇点题和承上启下的作用,隋唐是五胡乱华之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它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荣与开放的唐朝,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这一单元无疑是重中之重。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但是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未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及正确的史观,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
四、教学目标依据以上的课程标准分析与教材分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节课的系统学习了解隋的建立与统一的过程与时间,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灭亡等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的历史材料情景导入,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下收集的资料,分析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繁荣与短暂,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使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以及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可能对古代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一课题,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有趣的故事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兴衰,感悟历史的变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生动展示隋朝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隋朝的建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隋朝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4.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隋朝的历史事件,解答学生的疑问。
5.巩固拓展: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反思历史教训。
七年级下历史第1课教案
设计】
一、南北重归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长安
2、统一:589年
3、社会经济繁荣
(1)原因
(2)表现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2、概况
【教学
反思】
3、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特别重视节俭。④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古人评论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其中“一渠”指的是( )
A、郑国渠B、通济渠C、永济渠D、隋朝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如果从北向南依次通过的运河河段应该是( )
粮仓丰实
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因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再加上当时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隋朝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历史上也把隋文帝的统治称为“开皇之治”。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1、自己阅读大运河开通的内容。
2、结合地图请找出大运河的路径。
3、同桌间探讨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生: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动力小、速度慢、费用大。相对来说,水运则动力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水运在古代很重要。
师:关于大运河,同学们还有补充材料吗?
当堂训练。
选择题: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2、能绘制大运河的示意图,填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中心、四段河渠和沟通的五大水系。
出示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内容:1、按照学习目标阅读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说课稿繁盛一时的隋朝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
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
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的时代。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和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的措施。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填图的能力。
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及历史意义,并对隋炀帝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3、说重难点重点:隋朝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对大运河的评价及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少儿读物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但他们在小学没有系统的历史学科学习,学生虽经过了半学期的学习,但对隋朝历史知之甚少,通过历史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的能力还需加强。
三、说教、学法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法。
教法:1、问题教学法,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形象生动的图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学法:讨论研究法,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琼花和隋炀帝欣赏琼花的图片,结合图片教师讲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并提问: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才开通大运河的,你同意吗?通过设问激疑,便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课件
解释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往中央 ,以削弱地方的财政实力,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C选项不属于宋太祖采取 的措施。
填空题
题目:元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其中最著名的棉纺织品产 地在________。
重点三:主要人物的作用
总结词
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政治家、军事将领、科学家等。了解这些人物的思 想、行动和决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及这些人物如何影响历史的走向。同时,通过了 解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也可以为我们的个人成长提供借鉴和启示。
详细描述
历史背景是指一个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了解历史 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时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以及这些行为和决策如何影响 历史事件的发展。
重点二:关键事件的影响
总结词
关键事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详细描述
关键事件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 往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关键事件的影 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学习目标
掌握隋唐时期的基本 史实和重要事件。
分析隋唐时期在历史 上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隋唐时期繁荣与 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02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内容
CHAPTER
历史背景
01
02
03
时间背景
本课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发 生在明朝末期,具体为17 世纪初。
社会背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一、南北重归统一
1、出示南北朝时期的朝代示意图,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阅读教材思考隋朝建立的过程?
2、思考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
3、阅读教材归纳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以及表现?
二、大运河的开通
思考: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2、介绍大运河的概况。
3、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4、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思考:隋朝和我们之前学过的那个王朝的历史相像,为什么?
练习册
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根据示意图讲述北周灭亡后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
小组讨论统一的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找原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并在教材中落实。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第一个问题要明确,隋炀帝开通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一、南北重归统一二、大运河的开通
1、建立:杨坚581年长安1、目的
2、统一:589年2、概况
3、社会经济繁荣(原因和表现)3、作用
修正
与
改进
图们市第六中学(七年级历史科下册)电子教案
20年月日星期
课题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中心
备课人
张家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本节授课人
张家榕
教务检查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成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隋朝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隋朝的历史背景和灭亡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对大运河的重要性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主要成就和灭亡原因;掌握大运河的开通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大运河的开通背景、过程和影响,隋朝的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辅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隋朝历史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隋朝历史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和主要成就。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详细讲解大运河的开通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隋朝的历史地位和教训。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课件
隋文帝杨坚
2、隋的统一
589年 隋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 分裂 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继秦汉之后, 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
时间: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的原因) 经济发展 ; 1.北方民族大融合 ______ ,南方_________ 分裂割据 ,人民渴望_____ 统一 ; 2.长期的______ 3.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南方陈政权 腐败 ; 统治的________
3.大家可 以依次说 出大运河 的四段河 流的名称 吗?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北京)
海河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长 安 洛阳 黄河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江都(扬州)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 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Biblioteka 2、隋文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 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 制度的正式确立。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 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 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 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 了1300多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 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 较多。”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 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 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 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 在38年就灭亡了?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历史课文,讲解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历史课文,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课:希腊罗马文明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希腊罗马文明这一重要的历史课题。
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希腊罗马文明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古代文明。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以雅典为代表;而古罗马位于地中海西部,以罗马为代表。
这两个文明分别在公元前8世纪和公元前7世纪兴起,经历了繁荣和衰落,但其精神和文化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古希腊是欧洲第一个高度文明化的国家,它的政治、哲学、文学、科学等方面的成就都影响了后世。
在政治方面,古希腊是最早的民主国家,雅典民主政治的制度在当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在哲学方面,古希腊有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思想对人类哲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文学方面,古希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如《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
在科学方面,古希腊的数学、物理、医学等领域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古罗马是古希腊的继承者,在政治、法律、建筑等方面也有着巨大成就。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其法律制度是许多国家法律的重要参考。
古罗马的建筑工程也是举世瞩目的,如斗兽场、万神殿、罗马浴场等,这些建筑至今仍然保留着它们的辉煌。
希腊罗马文明是一座精神瑰宝之山,无数后人不断探索其中的奥秘。
在当今世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个文明的影响,比如西方文化、政治制度、建筑风格等。
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古代,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我们历史课程中难以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希腊罗马文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审视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
希腊罗马文明是我们世界文明的瑰宝,带着我们深入感受那一份古老而辉煌的文明。
【2000字】第二篇示例:在七年级的下学期,我们开始学习历史课程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和文明,是我们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起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开篇,承上启下。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它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荣与开放统一的唐朝,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2.内容标准内容要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繁荣与短暂。
解读: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它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
创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开凿了举纪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它虽然短暂,但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包括四部分: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把教学内容总结为“一,二,一”作为教学主线: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两个创举──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一个局面──隋朝的灭亡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1、认知起点: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2、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
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3、学习障碍: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4、学习难度: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课
A
C
阅读下列材料: (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 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 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 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 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 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吐谷浑,三征高丽。
检 测
1. 隋朝建立的时间是( )年。 A.581 B.587 C.589 D.618 2.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 3. 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王朝 是( )。 A.南朝 B.北朝 C.隋朝 D.唐朝 4. 隋朝的都城是( )。 A.洛阳 B.开封 C.长安 D.建康 5. 在历史上,与隋朝的统治类似的朝代是( )。 A.东汉 B.西晋 C.秦朝 D.东晋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水通淮利最多, ——唐•皮日休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李敬方
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应 当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隋运河的开凿 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它更多的是 造福当时的人民,甚至直到今天,仍在发 挥它的作用。它在当时的重要作用在于促 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并带动运河沿岸城市的 发展,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 固。隋运河的开通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它 既利于南北军需、民用物资的运输,又利 于排灌,体现了环保意识。
A
题
C
C
C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课件
05
隋唐时期的历史影响
对后世的政治影响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打 破了士族门阀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为 寒门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对后世的 政治选举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确了中央 政府的职权分工,提高了政府的行政 效率,对后世的政治组织形式产生了 重要影响。
对后世的科技与文化影响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 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 响。
学习目标
01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 时间、过程和历史背景 。
02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对 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03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采取的各项政治、经济 和文化措施。
04
探讨秦始皇的历史地位 和评价。
02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 册第一课内容
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总结词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 期,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 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详细描述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 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总结词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创立和推行,加强了 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隋唐时期的文化发展
总结词
隋唐时期的文化发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详细描述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 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 化的经典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盛一时的隋朝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
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
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的时代。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和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的措施。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填图的能力。
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及历史意义,并对隋炀帝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3、说重难点
重点:隋朝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对大运河的评价及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少儿读物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但他们在小学没有系统的历史学科学习,学生虽经过了半学期的学习,但对隋朝历史知之甚少,通过历史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的能力还需加强。
三、说教、学法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法。
教法:1、问题教学法,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形象生动的图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学法:讨论研究法,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琼花和隋炀帝欣赏琼花的图片,结合图片教师讲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并提问: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才开通大运河的,你同意吗?通过设问激疑,便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2、讲授新课
(1)南北重归统一
一问一答,夯实基础:提问:“隋朝是怎样统一的”“南北重归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掌握隋建立、统一的时间、都城、开国皇帝。
在老师介绍统一的经过时展示动态地图“北周与陈对峙”→隋取代北周、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完成统一,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如何
同意全国和统一全国的意义(多媒体展示意义),并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隋朝的繁荣,并培养起爱国情感。
(2)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老师提问“隋炀帝为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如果你认为不对,那是因为什么呢?带着问题,学生阅读课文知道了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然后老师出示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评价的材料,接着提问隋炀帝问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开凿大运河的条件: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利用天然河道等等。
此时本课内容基本结束,让学生继续根据刚才的材料来分析“大运河的开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对此进行辩论,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最后老师总结得出结论即大运河的作用。
3、课堂小结
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
从而得出结论:统一、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4、板书设计
南北统一
繁盛
社会繁荣
繁盛一时的隋朝
开通大运河
一时→二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