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大学一年下学期复习资料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世界近现代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一战后的世界考点1 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17.11)(一)背景原因:(经)俄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沙皇专制统治腐朽落后,封建军事色彩浓厚(政治上沙皇专制,经济上农奴制残余),过于依赖外国资本(外国资本比重大并操纵着最重要工业部门)。
(政)俄国各种矛盾突出,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反动势力相对弱于革命势力;俄国参加一战激化各种矛盾,加速革命爆发——催化剂;列强忙于一战提供有利国际环境。
俄国无产阶级壮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强,集中程度高;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取胜主因;有革命同盟军农民的支持。
(二)经过:1、俄国二月革命。
概况:俄国参加一战激化各种矛盾引发革命爆发,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专制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形成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超出一般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和平夺权。
2、社会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列宁《四月提纲》(《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内容:全面分析俄国革命特点、前途,提出革命任务、方向。
作用:指明了革命任务、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
概况: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参战,对内实行白色恐怖;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开展反战运动被镇压。
结果: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无可能。
4、彼得格勒起义胜利(1917.11)。
概况: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近期起义武装夺权。
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赤卫队员、士兵攻占重要据点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世界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作用:标志十月革命胜利。
(四)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现代化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政治前提。
2、对世界:(格局)宣告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统天下局面。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权利请愿书》、长期议会、《人身保护法》、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农奴制再版、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开明专制、杰斐逊、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谢斯起义、《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拿破仑法典》、巴黎二月革命、柏林三月革命、法兰克福议会、梅特涅、《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宪章运动、铁血政策、加富尔、加里波的、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废奴运动、《宅地法》、西进运动、密苏里妥协案。
简答题:1、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简述平等派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及其思想影响。
3、分析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和特点。
4、列举西欧启蒙运动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5、请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6、试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前提条件、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7、用具体史实说明人民在革命中的作用。
8、试析拿破仑帝国和拿破仑战争的性质。
9、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10、简述法国二月革命的过程并评价其影响。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2、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13、简要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14、怎样评价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
15、普鲁士为什么能够统一德国?16、简述德国统一的过程。
17、简述意大利统一的过程。
18、简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与结果。
论述题:1、试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试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后果。
3、试评价欧洲的启蒙运动。
4、评美国1787年宪法。
5、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6、试评价拿破仑政权。
7、试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8、评价工人阶级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9、怎样评价林肯。
名词解释:1、《权利请愿书》:是一部有关人民权利的法律,是英国宪法之一,因此是英国宪政史重要法律之一。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业革命前后的英国一、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原因1、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2、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的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需的货币资金。
3、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4、英国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5、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二、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7、生产力飞跃发展。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1)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3)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地体系最终形成。
2、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一、名词解释1、布朗热危机发生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当时共和国的威胁并不是直接来自君主主义者,而是来自共和主义者的布朗热。
布朗热在1886年1月被任命为陆军大臣,他要求收复阿尔萨斯、洛林,燃起对德国复仇的沙文主义狂热,获得激进派的支持,并试图实行军事独裁。
在之后他利用群众对共和派政府的不满,离开军队,投身政界,全国掀起崇拜布朗热浪潮。
在选举中,布朗热以绝对多数票取胜,随后他的支持者发动政变,但他并没有参与。
后来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决定以叛国罪逮捕他,布朗热逃亡比利时,1891年布朗热自杀。
2、英国工党英国工党,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
英国左翼政党。
1900年2月27日建立于伦敦,称“工人代表委员会”,1906年称工党,宗旨是在议会里实现独立的劳工代表权。
工党于1918年通过《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纲领和新党章,将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吸收个人党员。
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
工党在二战后推行温和的改革政策。
推行国有化,主张建立福利型国家。
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组织,简称年会。
3、凡尔赛和约又称《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对同盟国的和约,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协约国和同盟国经过巴黎和会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
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
和约主要内容是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国支付大量赔款;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和约的签署最终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但也在德国人心负仇恨,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二、列举题1、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著名人物大久保利通,萨摩藩武士,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1、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影响: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其代表作《神曲》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等)2、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原动力是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但他到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所以把那里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把他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
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把世界各地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局面。
但同时也开始了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和侵略扩张活动。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
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光荣革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确立。
革命意义:英国最终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这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4、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标志是来克星顿的枪声。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7月4日是美国的国庆节。
华盛顿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5、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
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其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1794年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法国大革命结束。
世界近代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1.八月法令:八月法令是1789年8月由法国大革命中的法国国民制宪议会决议的包含19条法令的一系列法律条文,该法令实际上从法律层面上废除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被视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
2.最后协定书: 为了把政治和领土状态恢复到1792年以前,维也纳的主谋者、名符其实的会议主席、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与会国草拟并通过了《最后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规定了许多国际关系的准则。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的有关决定,建立了关于莱茵河自由航行的中央委员会等相应的执行机构,确保国际法有关规定的实施。
3.预定论:叙述长老教会与改革宗教会的信仰,它是将改革宗信仰表达得最完全的信条,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人的命运是上帝安排好的,无法变更。
人无法预知上帝的预定,人们不能以任何方式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除非正在过选民的生活。
4.热月政策:热月党人原是反罗伯斯比尔的各派人物的暂时结合,并无统一纲领。
他们代表在革命中形成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利益,执政后实行的主要是原丹东派的主张。
主要代表人物有塔利安、弗雷隆、巴拉斯等5.克伦威尔:奥弗·克伦威尔,公元1599~公元1658,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曾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6.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拿破仑战争后“自由派”这一政治名称的派生术语,是以启蒙思想原则为信念的意识形态,强调维护公民自由权利,如私有财产和人身权利、思想言论自由等。
7.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宪法于1889年为明治天皇所颁布,亦称“明治宪法”,这部宪法是以德国宪法为蓝本所制定的,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并确立了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近代天皇制,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
8.因信称义:按基督教教义,人自犯有原罪以来,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救赎.因而不能自行有正义的行为.成为正义的人,成为正义的人只能出于上帝的拯救而获得。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打印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奴隶贸易欧美殖民主义者劫掠贩卖非洲黑人的罪恶贸易。
最早出现于15世纪中叶。
1501年,第一船非洲黑人奴隶从西非运至加勒比海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各岛的奴隶种植园。
从此,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兴盛,葡、西、荷、意、英、法、普等西方国家相继卷入。
到17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
贩奴船先从欧洲满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史称“三角贸易”。
奴隶贩子从中可以获得数百倍的利润。
19世纪下半期奴隶贸易才逐渐衰落。
奴隶贸易严重摧残了非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最野蛮的殖民活动。
2、圈地运动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
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
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
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
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
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
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资本原始积累用暴力等方式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
从15世纪末开始。
如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做工。
原始积累方式还有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发行国家公债等。
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大量生产资料和资本积聚在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支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
世界近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1.对世界近代史的理解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文艺复兴及地理大发现有关。
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度的历史。
随着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人们所能知道的世界的范围日益扩大。
历史研究的视野也开始关注全球范围的历史,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
2.对资本主义的理解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成长的。
3.但丁意大利十四世纪著名的文学家,其不朽名作是《神曲》,它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对但丁幻游地域、炼狱和天堂三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人物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婪浮华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要求思想解放和宽带异教。
恩格斯评价但丁,认为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4.莎士比亚十六世纪末,英国著名剧作家。
他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广阔社会景观,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世态。
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
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
5.对科学革命的理解近代世界与古代和中世纪世界的重要区别之一,便是科学的重大作用。
可以说,没有科学,便没有近代的世界。
而科学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基础的。
科学革命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驱,推动着社会进步。
科学革命可能涉及到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也可能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或者只涉及到某一学科。
当原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在新的事实材料面前,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无法圆满地说明和解释新的事实的时候,预示着理论上的突破。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大学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大学世界近代史是指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内,世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包括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政治思想的革新以及殖民主义的扩张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复习题,供大学学习者参考:1. 地理大发现:简述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欧洲对新大陆的探索,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 它导致了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对科学、艺术和哲学的贡献是什么?-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文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和理性思考。
- 艺术家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以及伽利略的科学发现,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进步。
3.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如何影响欧洲社会和政治格局的?- 宗教改革导致了天主教会权威的削弱,新教的产生。
- 它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战争,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
4.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有哪些?他们的思想如何影响了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他们主张理性、自由和平等。
- 这些思想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现代科学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是什么?- 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
- 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社会结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6.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殖民主义导致了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同时也引发了被殖民地区的反抗和独立运动。
- 帝国主义的扩张和竞争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7. 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19世纪和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有哪些?它们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包括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等。
《世界近代史》大学一年下学期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07历史1班编辑部获月推理奉献,预祝各位同学期末考一帆风顺,无人肥佬!本资料主编:陈俊杰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1867年议会改革19世纪英国议会进行的第二次选举制的重大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广大的中、下层人民仍然没有选举权。
60年代初,争取第二次选举改革的广泛的群众运动在英国展开并逐渐高涨。
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德比内阁提出的改革方案,并于8月15日成为法律。
方案规定,取消46个“衰败选区”,把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降低了选举的资格限制,扩大选民范围。
通过这次改革,选民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城镇选区的公民除寄宿工人外都取得了选举权,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
但农业工人和不住在城镇选区的产业工人,包括绝大部分矿工,以及妇女,都没有选举权,劳动群众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普选权仍远未实现。
2、葛底斯堡战役美国内战期间的一场转折性的战役。
1863年7月1日,米德将军率领北军波托马克集团军8.8万人与李将军指挥的南军弗吉尼亚集团军7.5万人在葛底斯堡进行战斗。
经过三天的激战,南军伤亡2.8万人,北军伤亡2.3万人,北军取得此次战役的胜利。
这是南北开战以来北军取得的最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大胜利。
这一战后,南军一蹶不振,完全失去了进攻力,战争主动权从此完全操在北军手中。
3、红衫军亦称“千人志愿军”,是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加里波第组织的志愿军。
因身着红衫而得名。
1860年4月西西里爆发反西班牙波旁王朝统治的起义,加里波第在皮埃蒙特招募志愿军,参加者一半来自自由职业者和知识分子家庭,一半是工匠和工人,具有相当浓厚的民主派色彩。
5月5日红衫军从热那亚出发,11日在西西里的马尔萨拉登陆,与当地起义人民会合,7月解放西西里。
8月渡海在梅里朵登陆,向首都那不勒斯进发。
9月初国王斐迪南二世出逃,那不勒斯解放。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意大利)→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814年)1、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简表)英国产阶级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殖民压迫严重阻碍北美经济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经过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爆发:1640年议会重开;经过:1649年建立共和国;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结束的标志)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来克星顿枪声(1775.4)建国:《独立宣言》(1776.7.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爆发:攻占巴士底狱;经过: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雅各宾派专政将法国革命推向高潮;拿破仑颁布《法典》;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文献《权利法案》(1689年)──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议会)《独立宣言》(大陆会议)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总统。
《人权宣言》(1789年)──宣称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
《法典》──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
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近代史复习知识要点
《世界近代史》复习知识要点中阳楼初中胡建军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1、文艺复兴:①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②指导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③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④时间与范围:14世纪首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⑤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神曲》达﹒芬奇意大利画家。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⑥影响:(1)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2)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①最早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②航海家和航线: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
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③意义:(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⑶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殖民侵略和掠夺。
④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不同评价: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进步性。
⑤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A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显示国力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追求财富。
B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总共七次,每次都有几百条大船,两三万人,规模很大;而新航路开辟时,各个航海家航海次数少,每次都是几到十几条小船,规模较小。
C时间早:郑和从1405年就开始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D影响也有不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开辟新航路则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1、胜利的历史条件:A、客观条件: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②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较低,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B、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性较强,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广大的农民同盟军2、经过:A、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两个政权并存(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列宁《四月提纲》: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七月流血事件:抛弃了和平的幻想,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十月决议: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E、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3、政权巩固措施:①政治上: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②经济上: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③外交发面: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其成...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效是巩固了新生政权)④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⑤经济方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评价:它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但历史证明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意义:⑴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⑵国际:①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②大大增加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⑶人类社会: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被看成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背景:⑴经济:长期战争使苏联经济濒于崩溃;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人民生活困苦⑵政治:①许多工人被迫改行,产业工人大减②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发生暴动2、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⑴时间: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⑵目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⑶内容:①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重要工矿业国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由实行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④实行按劳分配⑷特点: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⑸意义:列宁找到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C、结果: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⑵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性质——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3)1928年,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1928——1941年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4)成就:A.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C. 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5)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①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②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③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特征:权利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否定价值规律(3)评价:在当时的条件下,曾使苏联取得巨大成就,为反侵略起过积极作用;但其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一、巴黎和会的召开1、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为重新瓜分世界和共同反苏创造了条件2、时间、地点:1919年1~6月;法国巴黎凡尔赛宮3、操纵国及目的:⑴* 美国: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操纵和会⑵* 英国:保持海上霸权地位,推行“势力均衡”政策⑶* 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⑷意大利:扩大领土⑸日本:把从德国手中夺得的权益合法化4、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5.、实质:....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一次重新瓜分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建立1、凡尔赛体系①内容:签订对德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土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起草国联盟约。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问答1、简述联合国的原则、宗旨、机构及其功能原则:(1)会员国主权平等(2)各会员国应该忠实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3)各会员国应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和正义(4)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5)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联合国对任何国家正在采取防止或执行行动时,各会员国对该国不得给予协助(6)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保证非会员国遵行上述原则(7)不干涉内政。
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机构及其功能:(1)大会——主要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2/3多数通过。
(2)安理会——对维护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源、人权、妇女地位、人口、社会福利、科学技术、防止犯罪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
(4)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对11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
(5)国际法院——设于海牙,由15名“独立法官”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
(6)秘书处——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计划和政策。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构、产生原因和影响产生原因(背景):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稳定各国汇率,平衡国际收支,促进非歧视性贸易的发展,在战争后期美国和各盟国都希望能在战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利用其自身资金和组织来的私人资本为各国生产项目提供贷款,也希望缔结统一的关税贸易协定,以消除国际贸易的障碍。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路德教】: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
1529年,由马丁·路德创立于德国。
其思想主要包括:①因信称义,认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
②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
③人人皆祭司,主张教徒平等。
④简化宗教仪式,建设廉洁教会。
1546年,德国新教与天主教诸侯国发生战争。
1553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合约,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至此,路德教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英国国教】: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
又称安立甘宗。
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
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
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
英国国教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清教徒更是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加尔文教】: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的新教。
16世界30年代中期,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转移到日内瓦,领袖是约翰·加尔文。
加尔文神学思想的核心是预定论。
加尔文的圣礼体现了廉俭和平等的思想。
圣礼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两种。
加尔文教教会神职人员大量减少,只设长老、牧师、教师、执事四职。
1541年,加尔文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法国的胡格诺教派、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徒,都是加尔文派的教徒。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结果】沃姆斯敕令:1521年4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城帝国会议上颁布的一项敕令,主旨在于反对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及其教义。
路德本人也应召与会,双方进行了两小时辩论。
教皇利奥十世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要求帝国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静止传播路德的说教;路德据理力争,拒不悔恨,后避入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瓦特堡。
奥格斯堡合约:1529年帝国会议在斯拜尔召开,重申了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派诸侯拒绝接受该决定。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推动了英国圈地运动和中欧农奴制再版,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3、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
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世界近代史-期末复习资料-muc2013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始于意大利,扩展到英、法、德等欧洲国家。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表现为世俗性,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
文艺复兴是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硕果,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唤起人们觉醒,终点转移到现世,唤醒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科学实验精神,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开辟道路。
代表人物有但丁、彼得拉克等。
文艺复兴:是14一l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马丁•路德马丁•路德(1483——1546)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基督教路德教的创始人。
悟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否定教皇,肯定《圣经》,创立路德教,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等论文,其思想是市民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意识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反封建意义,是民主思想萌芽的具体体现。
3、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15世纪末至19世纪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以英国为典型,历时300多年。
15世纪末,英国毛纺织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土地,“圈地而牧”,“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等把强占的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圈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浪者。
16世纪初,圈地运动广泛发展起来,都德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作用:圈地运动使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世界近代史下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下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
1837年6月,由伦敦工人协会的领导人威廉洛维特拟定。
宪章交普莱斯及其他有关人员审阅后,于1838年5月8日公布。
主要内容为:(1)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目前因犯罪而坐牢者除外),都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
以保障选民可充分自由地运用其投票权。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的限制。
(4)议员应支付薪金,以便使当选议员的人能离开原来的职务,用全部精力为国家利益服务。
(5)平均分配选举区。
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它是由工人阶级第一个提出来的,是实现社会改革的一种手段。
2、堪萨斯内战1854年美国堪萨斯州人民反对奴隶主反动武装的斗争。
1854年美国国会讨论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建州。
根据《密苏里妥协案》,两个州均位于北纬36度30分以北,应划为自由州。
但奴隶主却强迫国会授权新州居民自己决定奴隶制的存废。
《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出台后,规定堪萨斯准州延伸至北纬40度以南,结果奴隶主立即武装进入堪萨斯企图用武力强行建设奴隶制。
不堪忍受暴行的堪萨斯工人、农民、废奴主义者奋起反抗,与奴隶主武装进行流血斗争。
堪萨斯内战直到1859年才得以平息,马克思称之为美国内战的开端。
3、密苏里妥协案1820年美国国会为解决密苏里州加入联邦引起的争执而达成的妥协法案。
1819年之前,美国自由州与蓄奴州数目相等,南北双方在参议院中的势力是平衡的。
1819年,密苏里申请以州的资格加入联邦,引发南北双方争执。
1820年,在亨利·克特的协助下,国会通过了妥协案;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分出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同时法案还为尚未建州的西部广大土地规定了奴隶制与自由制的分界线—北纬36度30分以南为奴隶制区域,以北为自由制区域。
《密苏里妥协案》只是暂时缓解了南北双方争执,并未解决奴隶制问题。
大一下近代史知识点归纳
大一下近代史知识点归纳大一下学期的近代史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对大一下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部分:工业革命与新兴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兴起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部分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蒸汽机、纺织机械以及铁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和交通效率。
这也导致了城市化的加速和劳动力的聚集。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城市污染和劳工权益的争议。
新兴资本主义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私人财产和自由市场。
资本家通过投资和创新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然而,资本主义也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经济周期的波动。
第二部分: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蓬勃发展的一种国家政策和经济行为。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帝国主义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殖民主义的形成和影响。
帝国主义的核心是寻求利益和控制的扩张。
欧洲列强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占领和控制了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区。
他们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传播了欧洲的文化和价值观。
帝国主义的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冲突和竞争,也为后来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殖民主义者将自己的国家的法律、文化和行政体系强加给被殖民地。
这也导致了被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同时也阻碍了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历史中最具有影响力和破坏力的事件。
本部分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和原因,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由于各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不断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07历史1班编辑部获月推理奉献,预祝各位同学期末考一帆风顺,无人肥佬!本资料主编:陈俊杰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1867年议会改革19世纪英国议会进行的第二次选举制的重大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广大的中、下层人民仍然没有选举权。
60年代初,争取第二次选举改革的广泛的群众运动在英国展开并逐渐高涨。
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德比内阁提出的改革方案,并于8月15日成为法律。
方案规定,取消46个“衰败选区”,把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降低了选举的资格限制,扩大选民范围。
通过这次改革,选民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城镇选区的公民除寄宿工人外都取得了选举权,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
但农业工人和不住在城镇选区的产业工人,包括绝大部分矿工,以及妇女,都没有选举权,劳动群众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普选权仍远未实现。
2、葛底斯堡战役美国内战期间的一场转折性的战役。
1863年7月1日,米德将军率领北军波托马克集团军8.8万人与李将军指挥的南军弗吉尼亚集团军7.5万人在葛底斯堡进行战斗。
经过三天的激战,南军伤亡2.8万人,北军伤亡2.3万人,北军取得此次战役的胜利。
这是南北开战以来北军取得的最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大胜利。
这一战后,南军一蹶不振,完全失去了进攻力,战争主动权从此完全操在北军手中。
3、红衫军亦称“千人志愿军”,是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加里波第组织的志愿军。
因身着红衫而得名。
1860年4月西西里爆发反西班牙波旁王朝统治的起义,加里波第在皮埃蒙特招募志愿军,参加者一半来自自由职业者和知识分子家庭,一半是工匠和工人,具有相当浓厚的民主派色彩。
5月5日红衫军从热那亚出发,11日在西西里的马尔萨拉登陆,与当地起义人民会合,7月解放西西里。
8月渡海在梅里朵登陆,向首都那不勒斯进发。
9月初国王斐迪南二世出逃,那不勒斯解放。
此后遂成为加里波第所统率的军队的泛称。
4、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派专政的政变。
因发生在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1794年6月弗勒吕斯战役胜利后,外患逐渐消除,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不能继续容忍罗伯斯庇尔派的恐怖政策。
丹东派余党联合平原派,在热月9日的国民公会上发动政变,罗伯斯庇尔等人被捕,10日被送上断头台。
后热月党废除《嫌疑犯法》和《牧月法令》,召回被流放的吉伦特派分子,改组革命法庭,缩小救国委员会权力,清洗各级革命委员会,封闭雅各宾俱乐部,实行贸易自由等措施。
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
第二部分简答题1、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联系与异同⑴联系:①独立战争对南方的奴隶制进行妥协,删除《独立宣言》中谴责奴隶贸易的文字,建立了一个由工商业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共同掌握的政权,为南北战争埋下祸根。
②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直到南北战争期间颁布《宅地法》,才基本上按资本主义原则,解决了土地问题。
③南北战争是独立战争的延续与深入,完成了反英斗争未能完成的解放黑人人身自由的任务。
④《独立宣言》中根据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人民有权力建立新政府,建立在最能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原则上,其政权组织的形式也要以此为依归”,这为南北战争南方的独立提供一定的合法性,他们认为奴隶制是最能保证南方人民幸福的。
⑵相同:①两者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第二次革命”。
②两者的作用都是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⑶不同:①背景不同。
独立战争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而南北战争时已经过渡到机器工业阶段。
②任务不同。
独立战争面临的是殖民地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任务;而南北战争面临的是扫除本国腐朽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
③动力不同。
独立战争的革命动力是手工业工人、农民,商业资产阶级以及南部种植园主是领导阶级;南北战争的革命动力是代表新的生产力的产业工人、渴望获得解放的黑人以及手工业者、农民,领导阶级是工业资产阶级。
④对象不同。
独立战争的对象是英国侵略者及其在美国的代理人;南北战争的对象是原来领导阶级之一的南部种植园奴隶主。
⑤结果不同。
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国的民族解放;南北战争使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⑴相同:①两次改革都是在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各资本主义国家入侵,面临内外交迫的危机下实行的。
②两国都已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为资产阶级改革提供一定经济前提。
③两次改革性质上都是统治阶级采取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两次改革都在政治制度、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提出了重大的措施。
⑤两次改革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不同:①戊戌变法时中国处于大一统的天下,封建势力没有分化,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缺少明治维新前政治分裂割据的这一客观的社会条件。
②戊戌变法没有像明治维新那样的各种实力条件,既无兵力,又无根据地可据守,只是争取到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顽固派过于强大,因此政策不能像明治维新那样大力推行。
③变革手段上,明治维新是由倒幕派通过国内战争,先夺取政权,然后再实行资产阶级改革,但戊戌变法却混淆了革命与改革的界限,在没有实权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改革。
④戊戌变法采取脱离人民、敌视人民的斗争路线,而明治维新却依靠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为主力推翻封建统治。
⑤列强皆忙于自己的事务,客观上为明治维新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且英国为打破幕府限制自由贸易的障碍还援助倒幕派,但英日对戊戌变法的干涉没有达到明治维新时的程度,并且列强已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⑥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股政治力量,而且不断扩大,但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力量薄弱。
⑦改革进程上,明治维新在建立新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而戊戌变法在无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许多重要措施无法贯彻下去。
2⑧结果上,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地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跻身列强之中,而中国在戊戌变法后仍然继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继续饱受列强的凌辱。
3、比较德国、意大利两国统一运动的异同⑴相同:①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都是促成两国统一运动兴起的根源。
②两国都是在一个中心封建王朝的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民族统一的。
③两国都是通过王朝战争和对外战争的途径完成统一任务的。
④两国都有一位人物在统一运动中发挥核心作用,德国是俾斯麦,意大利是加富尔。
⑤两国在统一过程中都曾运用了外交手段稳定法国,阻止其干涉统一运动。
⑥两国都有一个共同敌手奥地利。
⑦两国统一的结果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政权。
⑵不同:①任务不同。
德国统一的任务是反对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而意大利分裂的原因除了封建邦国割据外,还遭到以奥地利为主的外国势力的侵略,因此其统一任务除反对封建割据外,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德国统一运动并不具备此特点。
②领导成分不同。
德国坚持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的主要是普鲁士的容克地主,领导人是狂热的君主主义者俾斯麦,资产阶级软弱无力;而意大利的资产阶级却发挥较大作用,自由派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在统一道路中结成了比较稳固的联盟。
③人民群众作用不同。
德国统一运动没有出现声势浩大的“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自上而下”的道路占绝对优势;而意大利统一运动始终贯穿着“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道路的斗争,致使不能排除以加里波第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自下而上”统一意大利的争议性。
第三部分材料题1、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外交政策英国早期借助支持海盗抢夺西班牙的行为来获取利益。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17世纪末,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诱发了英荷战争。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又击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
至19世纪中叶,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其外交政策转为侵占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保住已有的殖民地。
因此,一方面它加强对海外殖民地的侵略,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竭力进行镇压,同时在欧洲维持其“均势原则”,反对德国、意大利的统一事业,反对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民族解放斗争。
另一方面,英国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实行“光荣孤立”政策,不同其他列强缔结联盟以免受牵累。
同时,它害怕别的国家强大起来摆脱它的控制并与它争夺世界市场,竭力保持现状,甚至愿意使别的国家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如南北战争时一直支持南方的奴隶主。
直到20世纪初英德矛盾日益尖锐,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陆续与日本、法国、俄国结盟。
从杰斐逊执政起,美国进入大规模领土扩张时期。
在1812年的美英战争中,美国向北扩张的企图受挫,因而把扩张的矛头指向拉丁美洲。
可是,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823年门罗总统提出了史称“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宣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
1898年,美国挑起第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夺取了菲律宾,侵占了古巴。
美国另一扩张矛盾是亚洲太平洋地区。
为了插足中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目的在于首先获得跟其它列强平等的侵略机会和权利,以进一步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排挤他国。
进入20世纪后,美国交替使用“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进行对外侵略,以武力干涉和经济上的奴役互相配合,逐步控制圣多明各、海地、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财政,实际上把这些国家变为附属国,把加勒比海变为美国的“内湖”。
在路易十三时代,法国红衣主教黎世留把打击西班牙和德国作为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
到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积极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不断将势力扩张到印度、加拿大和路易斯安娜、马达加斯加等地。
在同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斗争中,法国遭到了挫折。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英国抱着敌视法国革命的态度,法国由此对外战争开始。
到了热月政变后,一些政治投机分子和野心家趁机活跃,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由保卫革命果实逐渐走向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道路,特别是第一帝国时期。
到了第二帝国建立后,外交政策名为谋求和平,实际上是积极从事对外侵略扩张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加紧抢占殖民地。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局势稳定下来,法国再一次加紧地推行殖民扩张的外交政策,把突尼斯、刚果、摩洛哥、越南等霸占为殖民地,此时殖民地的总面积已仅次于英国,比德、美、日的总和还多。
同时,法国的另一外交政策是积极准备对德国进行“报复”战争,陆续和俄、英签订军事同盟协约,形成与德、奥、意对立的帝国主义战争集团。